第四單元 單元檢測(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第四單元 單元檢測(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第四單元 單元檢測(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第四單元 單元檢測(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第四單元 單元檢測(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單元檢測(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

單元檢測

一、基礎積累

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普文章是一種以科學知識為題材,用文藝性筆調寫成的文章。

B.科學性和文學性是科普文章的兩大特征,這類文章語言準確、通俗、生動。

C.解說詞是對展覽、影視、圖片、文物等進行解釋說明的一種文體。

D.影視和圖片的解說詞注重文藝性,而展覽和文物的解說詞不注重。

2.下列填入文中橫線處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______在兩個旋臂之間,______像流水一樣漂浮在我們的四周——氣勢磅礴的自身發(fā)光的星球,有些像肥皂泡一樣脆弱,_______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萬個太陽或1萬億個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卻比鉛大100萬億倍。

A.即使也盡管卻B.即便也雖然但

C.即使也雖然卻D.即便還盡管但

3.下面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并加以改正。

每個物種由于都有按照幾何級數過度繁殖的趨向,而且各個物種中變異了的后代,可以通過其習性及構造的多樣化去占據自然條件下多種多樣的生活場所,以滿足數量不斷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更傾向于保存物種中那些最為歧異的后代。

指出:

改正:

4.下列句子組合成一個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這無疑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星球。

②必定有許多這樣的星球散布在整個宇宙空間里,但是,我們對它們的探索從這里開始。

③人類有幸來到地球這個行星上。

④從整個宇宙來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行程所經歷過的所有時空當中,只有這個行星上的人類開始對宇宙進行探索。

⑤這里有充滿氧氣的藍天,有碧波蕩漾的海洋,有涼爽的森林,還有柔軟的草地。

③①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①③⑤④②

二、閱讀思考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地質學清楚地揭示,各個大陸過去都曾經歷過巨大的環(huán)境條件變遷,所以我們可望在自然條件下看到生物的變異,如同它們在馴養(yǎng)情況下所發(fā)生的那樣。只要在自然狀況下有變異發(fā)生,那么認為自然選擇不曾發(fā)揮作用就很難解釋了。常常有人主張,在自然條件下,變異量僅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但這是無法證實的。雖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狀,并且其結果很難確定,但人們卻可以將馴養(yǎng)生物個體的微小差異逐漸積累起來,并在一段不長的時期內產生巨大的效果。物種中存在著個體差異,這是大家所公認的。但是除了這些個體差異外,所有的博物學家還承認有自然變種的存在。它們相互之間的差別十分明顯,值得在分類學著作中記上一筆。沒有人能明確區(qū)分開個體差異和微小變異,也難以區(qū)分特征明顯的變種和亞種,以及亞種和物種。在分離的大陸上,或在同一大陸被某種障礙所隔離的不同區(qū)域內,以及孤立的島嶼上,存在著如此多樣的生物類型,它們被一些有經驗的博物學家歸為變種,或被另一些博物學家列為地理種或亞種,而另一些卻將其列為親緣很近、特征明顯的物種。

如果動植物確有變異,不管這一變異是多么微小和緩慢,只要其變異或個體差異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發(fā)展,它們?yōu)槭裁床粫ㄟ^自然選擇將其保存和積聚起來,即所謂最適者生存呢?如果人們能夠耐心地選擇有利于自己的變異,那么在復雜而多變的生活條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變異為什么不會經常產生,并得到保存或選擇呢?那些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起作用的,并嚴格審視每一個生物的全部體制、構造和生活習性的選擇力量-即擇優(yōu)棄劣的力量,會受到什么限制嗎?據我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這種緩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種生物類型都能適應最為錯綜復雜的生活條件的力量。僅此一點,自然選擇學說已是極為可信的了。我已經盡可能忠實地將反對這一學說的種種疑難問題和意見加以概要地綜述,現在我將轉而談談支持這一學說的各種具體事實和論點。

5.第1段提出了什么觀點?是以什么方式提出的?請簡要說明。

6.第1段說“常常有人主張”,作者是如何反駁該主張的?請簡要說明。

7.第2段得出了什么結論?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請簡要說明。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

宇宙現在是這樣,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永遠是這樣。只要一想起宇宙,我們就難以平靜-我們心情激動,感嘆不已,如同回憶起許久以前的一次懸崖失足那樣令人暈眩戰(zhàn)栗。我們知道我們在探索最深奧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齡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們的小小行星只不過是無限永恒的時空中的一個有限世界。從宏觀來看,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人類朝氣蓬勃,勇敢好學,前途無量。幾千年來,我們對宇宙及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作出了最驚人的和出乎意料的發(fā)現。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回想起來是很令人興奮的。這些探索活動提醒我們:好奇是人類的習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因為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一粒塵埃,所以,我們認為,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于懷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經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境界,沒有想象,我們就到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實,錯綜的關系,微妙的機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濱。我們現有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地球上獲得的。近來,我們已經開始向大海涉足,當然,海水才剛剛沒及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濕我們的踝節(jié)。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本能告訴我們,我們是在這個大海里誕生的。我們還鄉(xiāng)心切。雖然我們的夙望可能會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們并不是在作無謂的空想。

開頭連用三個“這樣”,有何作用?請簡要說明。

人類是既渺小又偉大的,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請簡要賞析“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這句話。

下列對最后一段“天神”一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天神”指上天的意志。B.“天神”指宇宙的規(guī)律。

C.“天神”指人類的地球。D.“天神”指現有的知識。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縱觀中國古代的這場曠世學術之爭,我們發(fā)現,古人在這場爭論中,秉持著一個重要原則:判斷一個學說是否正確,關鍵在于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種先驗的哲學觀念。比如,古人一直認為天地是由陰陽二氣生成的,從這個觀念出發(fā),如果承認這一前提,就得承認蓋天說是正確的,因為陽氣輕清,陰氣重濁,輕清者上浮為天,重濁者下凝為地,這樣所推出的,必然是蓋天說所主張的宇宙結構模式。但古人在爭論中,并不以陰陽學說作為判斷依據,他們所關注的,是究竟哪種學說更符合觀測結果。對此,南北朝時期著名科學家祖暅的一段話可作代表:

自古論天者多矣,而群氏糾紛,至相非毀。竊覽同異,稽之典經,仰觀辰極,傍矚四維,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見伏,校之以儀象,覆之以晷漏,則渾天之理,信而有征。(《隋書·天文志》)

祖暅比較了渾蓋雙方的差異,在查閱典籍記載的基礎上,通過實地天文觀測,并使用儀器進行校驗,發(fā)現渾天說更符合實際,這才得出了渾天說可信這一結論。渾蓋之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重視實際校驗的這種做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一個優(yōu)秀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與希臘天文學的某些特點有明顯的不同。

……

持續(xù)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渾蓋之爭,是中國天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貫串于這個時期中國天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之中,促成了與之相關的眾多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促成了中國古代天文學諸多重要成就的獲得。例如,被后人奉為中國古代歷法的圭臬的《太初歷》,是渾蓋之爭的直接產物;又如,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兒辯日”問題,在渾蓋之爭過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再如,在中國數學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關的測高望遠之術,是在渾蓋之爭中為發(fā)展天文測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組織的天文大地測量,是為了解決渾蓋之爭的一個重要命題而得以實施的;還如,中國天文儀器的發(fā)展,亦與渾蓋之爭息息相關;······類似例子,不勝枚舉,這表明渾蓋之爭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延續(xù)時間長、參與人員多、涉及面廣、討論內容豐富、后續(xù)影響大等特點,它表現了中國古人對宇宙問題的關注程度,體現了中國古人對待科學問題的態(tài)度。這種規(guī)模和深度的爭論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見。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渾蓋之爭,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學術論爭之一,將永載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史冊。

12.文中引用祖暅的一段話,有何目的?請簡要說明。

13.文章是如何證明渾蓋之爭的意義的?請簡要說明。

14.為什么說渾蓋之爭“將永載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史冊”?請簡要說明。

三、寫作練筆

1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完成微寫作。

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宣布,北京時間2021年2月1日19時52分,中國自主研發(fā)制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經過長達15分鐘的“緊急制動”之后,成功進入距離火星400公里的橢圓形火星軌道,“天問一號”也隨即成為中國制造的首顆“火星衛(wèi)星”。

為了使同學們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激發(fā)求知、探索的興趣,復興中學擬舉辦以航天科技為主題的學校科技文化節(jié),其中有一活動為“揭秘天問一號”解說詞征文比賽,請你搜集有關資料,寫一篇解說詞以班級代表的身份參賽。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D(“而展覽和文物的解說詞不注重”說法絕對,展覽和文物的解說詞同樣需要注重文藝性)

2.C(“即使”和“即便”屬于同義詞,表示假設的讓步,但“即便”的語意比“即使”輕。這一句語意較重,需用“即使”?!凹词埂焙竺嬉话愫汀耙病贝钆??!氨M管”一般用于表示姑且先承認某種事實,下文往往有表示轉折的連詞跟它呼應;“雖然”表示轉折,表示先承認某一事實,然后指出相反的一面)

3.指出:“每個物種由于都有按照幾何級數過度繁殖的趨向”中的關聯詞語“由于”位置不當。

改正:“由于每個物種都有按照幾何級數過度繁殖的趨向”。

4.B(本段說明的對象是地球,中心句③放在開頭;⑤句指示代詞“這里”指地球,應在③句之后;①句又是對⑤句的總結;④句是過渡句,“景色迷人”承上,“對宇宙進行探索”啟下;②句承④句話題繼續(xù)說明。因此,答案應是③⑤①④②)

5.自然選擇的作用是肯定的。文章說“只要在自然狀況下有變異發(fā)生,那么認為自然選擇不曾發(fā)揮作用就很難解釋了”,以否定的方式提出核心觀點。

6.用大家公認的事實“物種中存在著個體差異”,以及“所有的博物學家還承認有自然變種的存在”來反駁。

7.得出“自然選擇學說已是極為可信的了”這一結論。先假設“動植物確有變異”,“自然選擇將其保存和積聚起來”,實現“最適者生存”,然后推出自然界生物會“擇優(yōu)棄劣”,肯定“自然選擇學說已是極為可信的了”。

8.強調宇宙的無限永恒,為下文的抒情、說明做鋪墊。

9.人類居住的地球是有限世界,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問題是微不足道的,人類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很少、很淺,是渺小的;但人類勇敢好學,對宇宙的探索作出了出乎意料的發(fā)現,是偉大的。

10.作者把宇宙比作大海,形象地寫出宇宙的遼闊迷人;然后,把大海擬人化,生動地寫出人類對宇宙的向往與探索熱情。

11.B(從“但是我相信我們并不是在作無謂的空想”一句可以知道,“冒犯“天神””指違背宇宙的規(guī)律)

12.佐證中國古人在爭論中,不以某種先驗的哲學觀念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