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凱洛夫教育學對蘇聯主流教育思想體系的批判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1.gif)
![論凱洛夫教育學對蘇聯主流教育思想體系的批判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2.gif)
![論凱洛夫教育學對蘇聯主流教育思想體系的批判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3.gif)
![論凱洛夫教育學對蘇聯主流教育思想體系的批判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526dc8f88b78fd13c0b5cbddfbe5579c4.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凱洛夫教育學對蘇聯主流教育思想體系的批判
1.蘇聯蘇聯教育的起點。十月革命后,蘇聯社會主義的任務是“教育、訓練和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和受到全面訓練的人,即會做一切工作的人?!碧K維埃教育的目標就是建立新的適應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系統,新教育系統面臨著來自反動教師群體和舊的思想觀念的強大阻力。十月革命后的十余年間,蘇聯教育充滿了新舊思想的爭鋒。當時教育系統的兩種被廣泛批判的觀點是“學校消亡論”和舊式兒童學觀點,前者出于對舊式的和資產階級學校的排斥而試圖用一般社會化機構,如“勞動公社”、“兒童中心”和自發(fā)性的“社會形式”,來取代學校和學校教育;后者強調兒童發(fā)展首先是智力發(fā)展,帶有宿命論傾向,亦即先天遺傳和不變環(huán)境決定論,因而也否定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校教育對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的作用。這種以兒童智力為教育的全部考量模式主要受西歐兒童學的影響,自然也成為新教育系統批判的對象。正是在對這兩種不利于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批判過程中形成了蘇聯教育的主導思想,一方面是散見于蘇聯黨政最高當局做出的重大教育決策和文獻,另一方面是形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實踐與理論體系。二、凱洛夫教育學及其局限教育理論上的表現最典型的是凱洛夫教育思想體系的形成,它反映了1930—1940年蘇聯社會、經濟、政治和教育的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即為新社會建立新的教育指導方針,并且因受當時蘇聯教育科學系統將教學論作為重點的影響,這一體系也反映了主流教育系統中的局限,比如凱洛夫教育學在研究對象上,只強調研究教師如何教,而不研究學生如何學,只研究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把研究兒童本身的任務完全推給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教學論不過應用后者現成的研究結論而已。在具體研究方法上,提到了觀察、談話、實驗(純教育學實驗)、研究學校文件、研究兒童作業(yè)等方法,拒絕把兒童實驗研究方法直接納入教學論研究(及教育學研究)之中。在這種教育系統中,教師是中心,反映了對舊式兒童學否定教師地位、主張兒童中心的矯正。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忽視了教學的發(fā)展職能,形成這一思想體系備受批評的一個致命弱點。只不過,在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內,凱洛夫的教育學思想體系被引入國內并被奉為圭臬,卻未能清楚這一理論體系的不足??梢?凱洛夫教育學所代表的蘇聯主流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系統,主要的任務在于與舊的教育系統相決裂,重構新的教育系統。在這一系統中,關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關問題并未得到重視。三、馬卡連柯的社會教育學思想以A.C.馬卡連柯為代表的被概括為“社會教育學流派”的另一種教育路線在1920—1930年經歷教育實踐和1930年中后期的理論概括后,逐漸廣泛傳播廣受好評。1920年9月,馬卡連柯開始為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組織工學團時向波爾塔瓦省教育廳長表示,他“要按新方法造就新人”,在他看來,這些特殊兒童是“一伙愚昧無知、浸透最原始形式的無政府主義精神的人”,而所謂“新方法”,便是其于1920—1935年間在高爾基工學團、捷爾任斯基公社的教育實踐。人們認為,“16年的嘔心瀝血,馬卡連柯在蘇聯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他把三千多名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改造、教育成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保衛(wèi)者”。直到馬卡連柯結束捷爾任斯基公社的工作,他尚未進入家庭教育領域,按他的原話:“革命后,我遠離了家庭,在沒有父母、沒有家庭的兒童中工作了16年,我差不多沒有見過家長的面?!薄?935年我被派到烏克蘭去消除兒童無家可歸和無人照管的現象。就在那兒,在實踐中我知道了家庭怎樣教養(yǎng)兒童以及這些家庭為什么給我們提供了無家可歸的年輕違法者?!瘪R卡連柯的教育思想首先植根于教育實踐,1920—1930年蘇聯教育系統有關兒童學的論爭,也影響了馬卡連柯?;隈R卡連柯成功的教育實踐和積累的深厚教育理論功底,他批判了舊的兒童學不科學的教育理念。他批評說:“他們(指馬卡連柯認為不合格的教育家、兒童學家—引者注)連一個活人,也許連自己的孩子也沒有教育過,卻杜撰了許多教育學原則。”馬卡連柯的家庭教育寫作始于《父母必讀》(1937年)一書。“寫《父母必讀》,收到過約五百封信,在這些來信里面,父母對于我這本書很少加以批評,也很少稱贊它或者斥責它,而都是在談論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壞孩子或者好孩子。為什么會有那樣的孩子呢?他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問題,老實說,這不是蘇維埃讀者和作家之間的通信,而是父母和教育家之間的通信?!庇捎凇陡改副刈x》一書的廣泛影響,馬卡連柯開始忙于在各種平臺宣傳其家庭教育思想,在其生命的最后幾年一直從事這項工作。1937年,應全蘇廣播電臺編輯部關于“家長教育宣傳”節(jié)目的約稿撰寫《兒童教育講座》,當時《紅色處女地》雜志從1937年第7期起正在選載《父母必讀》,廣播講座名為《關于家庭教育中兒童教育問題的談話》,從1937年9月開始,大約于當年12月結束,受到了蘇聯廣大家長、教師、社會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論工作者的普遍重視。《兒童教育講座》后又在《教師報》、《消息報》1940年上刊登。1940年,蘇聯教育出版社出版《兒童教育講座》單行本,此后還多次印行。1938年5月,在莫斯科一家機器制造廠舉行《父母必讀》讀者座談會,馬卡連柯與家長讀者座談時指出:“兒童將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主要決定于你們在他五歲以前把他造成一個什么樣子。假如你們在五歲以前沒有按照需要的那樣去進行教育,那么,以后得去進行再教育?!?938年7月,在《女社會活動家》雜志社編輯部作講座《家庭和兒童教育》,1939年2月,在伏龍芝地區(qū)教師之家會見教師的報告《家庭和學校中的兒童教育》。馬卡連柯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間完成的教育論著以及從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有關兒童教育/家庭教育的,經歷了與舊兒童學的論戰(zhàn)和在工學團的經驗,并且領導了工學團幼兒園教育工作,使其兼?zhèn)淞苏磧煞矫娴挠嘘P兒童教育的豐富知識,他從中總結出來的家庭教育的一般理論和方法,教育的基本問題和原則,家庭教育和社會的關系,以及重視轉變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和發(fā)揮家長在智力和實踐方面的積極性等,并認為學校教育、情感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未來公民的培養(yǎng)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職能等。從其有關家庭教育論著和講座廣受歡迎的程度來看,馬卡連柯的家庭教育領域的研究無疑切中了當時家庭教育中面臨的尖銳問題。他經常描述那些面對兒童不知所措的家長,不管其學歷如何。他斷言:家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擔保每個家庭教育得法,那是辦不到的。我們也不能說,家庭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教育。我們應該把家庭教育組織起來,而這項組織工作的為首者,應該是作為國家教育工作代表者的學校,學校應該領導家庭。馬卡連柯所開辟的兒童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聯合領域的研究,在其逝世后愈發(fā)得到重視,在其教育遺產的繼承者中,蘇霍姆林斯基可謂集大成者。四、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致性理論與實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工作的起點是其對兒童教育由衷的熱愛,也是對列寧思想和克魯普斯卡婭、馬卡連柯等前輩為教育事業(yè)所提供的豐富遺產的自覺繼承。他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并不是靠一套專門臆想出來的措施所能實現的。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就必須深入地改善整個教育過程?!薄皩γ總€教師、宣傳員、黨的工作者來說,其思想、知識、靈感的豐富源頭正在于列寧的那座取之不盡的智慧寶庫”,“杰出的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和馬卡連柯是我們精神上的導師,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證明: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和諧結合,為每個人開辟著全面發(fā)展和個人幸福的無限前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實踐主要集中其領導和任教的帕夫雷什中學的長達32年時間(1948—1970年),他在帕夫雷什中學的實踐,繼承并發(fā)展了馬卡連柯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協同思路,形成的教育模式成為蘇聯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經歷了漫長的教育實踐,而且總是被證明是正確的實踐。他總結道:“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在帕夫雷什中學,他們不僅教育入學的學齡兒童,也教育他們的家長,甚至教育那些處于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因為他們認識到“父母、親屬是兒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學齡前的幾年間,也就是在兒童接受教師的影響開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種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學齡前兒童上學前學到的知識和個性中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望、好奇心、探求精神、思維的敏捷性之類的東西”深刻影響到學齡兒童的學習。為了對家長進行教育,他們專門成立家長大學或者家長學校,所有學齡兒童的家長都要在這所學校學習并結業(yè),每個年級的兒童,其家長學習的內容也都不一樣。家長大學的教學課時和大綱都參照師范學校的標準,可以想象這種投入的巨大和極端重視。他們每年根據全校家長大會選舉產生5~7名家長,邀請他們加入到校務會議,與教師、教導員、校醫(yī)、校長、教導主任、總務副校長等一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決策。校務會議還關心學齡前兒童,“對本鄉(xiāng)的所有兒童從4歲起就進行登記。由將來教他們的教師會同醫(yī)生一起走訪這些孩子的家庭。他們借此結識家長,幫助家長制定能保證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合理生活制度。”家長大學、家長委員會、校務會,有效連接了家庭和學校,教師和家長、學校與家庭的密切聯系,構筑了教育的一致性,正是這種學?!彝ソ逃囊恢滦?成為蘇霍姆林斯基眼中最完備的社會教育。五、后蘇霍姆林斯基時代的蘇聯家庭—學校協同教育實踐從馬卡連柯到蘇霍姆林斯基,從《父母必讀》到《帕夫雷什中學》,學?!彝ソ逃纬梢环N完整的教育范式,在這一范式中,學校領導著教育,教育學生也教育家長,連接家庭和學校、教師和家長,形成一致的教育觀念,共同促進兒童的成長。這種范式起初是基于教育者的個人自覺和教育理念,并將其與蘇聯蘇維埃教育的全面發(fā)展理念相關聯,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fā)煥發(fā)其活力。20世紀70年代初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考察世界各地的教育情況,調查結果形成《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一書,其中提到當時蘇聯利用先進的電視廣播技術來加速和擴大復制教育的傳播,“在蘇聯,為小學生和教師廣播的專門電視節(jié)目每天在五小時到八小時之間。對教師廣播的內容是由蘇聯教育科學院決定的,這種廣播把著名的科學家、教師、心理學家,對學校教育的各種問題有深造的專家,映在電視屏上。小學生通過對他們的廣播進行收聽,有機會得到教育計劃中最困難且重要的學科方面的知識。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為家長播送的無線電和電視節(jié)目,力圖向他們介紹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則并使他們熟悉兒童和青年的心理學?!盡.潘科娃介紹了1970—1980年蘇聯列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課改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6課《春秋五霸》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5.1《總體平均數與方差的估計》聽評課記錄2
- 蘇科版九年級數學聽評課記錄:第82講期中期末串講
- 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課 揭開情緒的面紗 聽課評課記錄(2課時)
- 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數學聽評課記錄《命題》
-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全冊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新課標地理七年級上冊《1.1地球和地球儀》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2.7 正方形》聽評課記錄
- 2025年自動造型線合作協議書
- 華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3課《古代印度》聽課評課記錄
- 世界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嬰幼兒保育組”賽項考試題及答案
- 教育網絡設施搭建:機房施工合同
- 江蘇揚州市2025屆高一物理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pcn培訓培訓課件
- 對高質量教育發(fā)展看法和建議
- 山西省晉中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學 含解析
- 浙江省2023年高中信息技術學業(yè)水平考試檢測卷(四)(含答案解析)
- 過錯方財產自愿轉讓協議書(2篇)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表
- 選擇性必修中冊寫作任務·申論
- 《冠心病病人的護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