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眼里的中醫(yī)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堅持自學中醫(yī),到現在已有七個年頭。中間嘗試著寫過部分傷寒筆記,但終因“其辭澀,其理晦”,一部分內容無法和沒有學過中醫(yī)的同志交流。中華民族能夠繁衍數千年而不倒,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中醫(yī)的興盛發(fā)達。西學東漸后,中醫(yī)日趨衰落,以致于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曾有一段是否要廢除中醫(yī)的討論,最后還是因為施今墨先生治好了汪精衛(wèi)岳母娘的瘧疾才得以保留?,F在,國家雖然鼓勵加強中醫(yī)研究,但似乎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效,中醫(yī)院一般都治不好病幾乎是老百姓的普遍共識,為了尋求自身的生存空間,中醫(yī)不得不走上了所謂“中西結合”的路子,最終,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疾病觀照系統(tǒng)下,中醫(yī)生們完全無法以純中醫(yī)的視野來治療疾病,中醫(yī)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越來越失去其科學的屬性。臨床療效不佳,不得不轉投西藥,是當前中醫(yī)面臨的最大問題。小人不才,在學習中醫(yī)的過程中,越來越感知中醫(yī)的美妙,經常自己和家人生病時,施以經方,往往能有效果?!凹河兴?,不與人享”,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因此,我利用業(yè)余時間把自己一點關于中醫(yī)的心得整理出來。由于所學有限,加之缺乏明師指點,更難有大量的臨床經驗,錯漏之處,在所難免,肯請有興趣的同志們批評指正。一、中醫(yī)的世界觀中醫(yī)和中國一切上古文明一樣,特別早熟,特別抽象。她對人體結構的觀察、對自然界動植物性味的把握,準確且妙不可言。《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之后的千百年來,除了極個別古代如孫思邈、張景岳、陳修圓、尤在涇、柯韻伯、黃元御、鄭欽安,近代如曹穎甫、張錫純、岳美中、胡希恕、李陽波、劉渡舟等人外,就幾乎再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中國古人在人體臟腑結構、經絡分布和藥物藥性等關鍵問題上的認識方法?,F代中醫(yī)基礎理論教科書上講,這些認識成果,是中國古人在長期和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這個觀點,我個人認為是站不住腳的。世界各民族,在任何時期,都需要和疾病作斗爭,且都不乏有智慮精微的人,為什么獨獨在中國的上古時期,就有了這樣偉大的發(fā)現,而且,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有了這樣的發(fā)現,估計這樣的發(fā)現就永遠都發(fā)現不了了?,F代科學的分析方法,和上古中醫(yī)世界的分析方法正好是背離的,前者是從精確分析到模糊結論的過程,而后者恰恰相反,走的是一條模糊觀照到精確結論的路子。中醫(yī)的世界觀,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天人合一”。現在的中醫(yī)教科書中,對“天人合一”的觀點,往往一筆帶過,而且會打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標簽?!疤烊撕弦弧钡挠^念,是唯物主義的,但絕對不是“樸素”的,而是包含著無窮無盡永恒真理的,就如同“萬有引力”、“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一樣的公理。把“天人合一”的道理想清楚了,弄透徹了,中醫(yī)研究才有起點。天的最大的特征在于運動。所謂“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就是講天的運動。天的這個運動,造成了整個地球世界陰陽的此消彼長。如果沒有天的這個運動,地球要么處于永恒的夏天,要么處于永恒的冬天,就不可能有生命出現。天不僅在運動,而且是有規(guī)律的運動,冬春夏秋,周而復始,就是這種規(guī)律最集中的反應。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屬性,各有各的特征,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使命,四季不會紊亂,不會錯施,不會倒行。天的運動不僅有規(guī)律,而且有層次,年有年的規(guī)律,季有季的規(guī)律,日有日的規(guī)律,年有四季、日有晝夜。古人把天的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guī)律總結成一句話,叫做“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中醫(yī)把她叫做“神機”。人在地球上生長繁衍,必然要受地球環(huán)境和規(guī)律的支配。一句話,天是怎么樣,人就會是怎么樣。天靠四季晝夜的運動來調節(jié)溫度,人靠五臟的生發(fā)、收納、氣血的運行、津液的輸布來平衡陰陽。天的運動,產生四季,四季的運動,產生了六種天氣狀況:風、寒、暑、濕、燥、火,也就是中醫(yī)里的“六氣”。這六種天氣狀態(tài),在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冬春之交,風盛不已;長夏之間,暑濕彌漫;轉入秋涼,燥氣四溢。雖然冬天也會刮風,秋天也會下雨,但是冬天的風和春天的風、長夏的雨和秋天的雨,給人感覺是不一樣的,春風的感覺是一種緩緩的、疏泄的感覺,見到春風,人往往是有戶外踏青的沖動的,但冬風就不一樣,冬風刮起來是一種沉悶的感覺,不柔和,估計沒有人聽到呼呼的冬風而想出門旅行的。長夏的雨,下了之后,空氣濕潤,經久難干,而秋雨則不同,秋雨綿綿之后,很快就像沒有下過一樣,一下子就天朗氣清了。這都是自然界的一般規(guī)律,中醫(yī)發(fā)現了這個規(guī)律,并把總結成“六氣”。天的六氣按照每年的時間順序,從每年的大寒之日起,到第二年的小寒之終日,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包含四個節(jié)氣。初之氣,從1月22日至3月21日,名為厥陰風木;二之氣,從3月22日至5月21日,名為少陰君火;三之氣,從5月22日至7月21日,名為少陽相火;四之氣,從7月22日至9月21日,名為太陰濕土;五之氣,從9月22日至11月21日,名為陽明燥金;六之氣,從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名為太陽寒水。這六氣運行變化,不管是哪一年,都是固定不變的。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天有六氣,人也就有六氣。六氣中的厥陰、太陰、少陰、少陽、陽明、太陽,也叫做三陰三陽,構成了中醫(yī)認識人體的理論基礎,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是以這三陰三陽六經辯證為結構論述的。那么六氣是如何與人體相對應的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還要明確另外一個概念,即“陰陽不以數推以象”。就是說,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如果用數來表示,則沒有窮盡,這也就是數學理論所說的“永遠找不到最大的數?!庇捎谑挛镞\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中國古人特別聰明,發(fā)現了這個規(guī)律,《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實際上就是陰陽運動變化的一個大規(guī)律,有興趣學易的同志應該知道,陰陽變動都是到三為止的。既然事物運動變化時有一定的規(guī)律,那么運動的結果也就必然有一定的“象”,這個象,就是水、木、火、土、金五行。那么也就是說,不光是天人合一,實際上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合一”的,因為萬物萬物的運動規(guī)律是統(tǒng)一的,運動結果也是統(tǒng)一的。這個觀念最完整的表述記錄在《黃帝內經之陰陽應象論》中,寫的很美。岐伯告訴黃帝說:“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道生智,玄生神。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日。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色為赤,在音為徵(音只),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啰(音曰),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氣;甘傷肉,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悲。悲傷肺,喜勝悲;燥傷皮毛,熱勝燥;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吟,在變動為悚,在志為恐??謧I,思勝恐;寒傷骨,濕勝寒;咸傷骨,甘勝咸?!秉S帝內經中的這段話完整地將天地萬物的對應關系、統(tǒng)一關系表達了出來,那就是,東方對應于風、對應于木、對應于肝、對應于酸、對應于筋、對應于日;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依次類推。這里要注意一個問題,前面講六氣的時候曾說,天有六氣,而這里卻只有五行,區(qū)別在于六氣中有兩個“火”,所謂“五行各一、唯火有二,五行定位,火分君相”。這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天之六氣,在地便化為五行,六氣當中的風,在地化為木;六氣當中的寒,在地化為水;六氣當中的燥,在地化為金;六氣當中的濕,在地化為土;六氣當中暑和火,在地都化為火。請同志們注意,為什么火會對應暑火二氣呢?這個問題呀,實在是中醫(yī)領域中的一個大眼日。以后,我也會慢慢地解釋,這里先提出來,少陰君火,主心和腎,在人體屬于離坎立極、南北相對的對宮關系,這個君火,象帝王一樣,一般也沒什么事情做,她的功能發(fā)揮,完全依賴于相火的收斂和燃播。相火屬于膽和三焦,以后講經絡循行、氣血升降的時候我再詳細地講。有了這個天人合一的對應關系,有了這個萬事萬物的對應關系,中醫(yī)處方用藥就有了基礎。天生萬物以養(yǎng)人,其中,有些物品得天地陰陽不偏之造化,主補陰陽不偏之平人,比如水稻、小麥,沒有病的人,每天都要吃這些東西,如果哪天一個人覺得水稻、小麥不好吃了,估計他也就生病了。而另一些物品得天地陰陽之多寡,形成獨特的陰陽偏性,以療陰陽失衡之病人,這便成了藥。比如附于這個藥,它長期生活在大山背陽的山腳下,經年見不到陽光,形成了這位藥獨特的辛、溫、大熱的藥物品性,中醫(yī)就用附子來大補人體的陽。六氣的運行有時間規(guī)律,五行的運行同樣有時間規(guī)律。因為六氣和五行實際上是一個東西。所謂“在天為氣,在地為行”。這句話的主語,實際上季節(jié),因為地球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季節(jié)的變化。五行的正確的循行順序不是人們常說的金木水火土,而應該是水、木、火、土、金。我們將五色、五味、五音、五竅先抽象出來,再按照上面陰陽應象論中的話排列一下,可能會看得更明白:北方屬于寒,屬于水、屬于冬天,屬于腎;東方屬于風、屬于木,屬于春天,屬于肝;南方屬于火(在氣有暑火二氣)、屬于火、屬于夏天,屬于心;中央屬于濕,屬于土,屬于長夏,屬于脾;西方屬于燥,屬于金,屬于秋天,屬于肺。這個排列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這說明了宇宙中萬事萬物的運動規(guī)律實際上就是一個時間規(guī)律。冬春夏秋,四時不移;寒風火燥,六氣不變;水木火金,四象有常;腎、肝、心、肺,輸布有節(jié)。而推動萬事萬物以時間為軸線的運動的原動力就是陰陽的盈虧消長。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就可以講一講五行的生克關系。我看了很多書,講五行生克一般都是要人去背的。實際上,知道了“時間規(guī)律”以后,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了。水為什么生木,因為水是冬天,冬天之后且只有冬天之后是春天;春天,在天為風,在地為木,所以水生木。木生火,也一樣的,春天之后且只有春天之后是夏天,夏天在天為火,在地為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有點復雜,因為火分君相,回頭看看六氣的排列順序,少陰君火之后是少陽相火,少陽相火之后才是太陰濕土,那么這就明白了,是相火所對應的火生土,君火只是在那里起“照明燈”的作用,她本身是不用做事的。土生金,也是一樣的,長夏之后是秋天,從7月22日至9月21日,這一段是長夏,長夏結束到11月21日是秋天。秋天在天為燥,在天為金,所以土生金,也不能反過來。金生水也是一樣。秋天之后且只有秋天之后是冬天。冬天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所以金生水。這也不能反過來。那么相克是什么意思呢?相克,實際上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一種惰性,一種還原回拉的趨勢。水生木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恩老師演講稿(集錦15篇)
- 小班保育員小結
- 婚禮上的致辭匯編15篇
- 易錯題25 古代詩歌閱讀之情感主旨題-不會見微知著探究主旨高考語文備戰(zhàn)2025年高考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
- 2018安徽道法試卷+答案+解析
- 急救培訓心得體會匯編15篇
- 初級會計實務-《初級會計實務》模考試卷853
- 中國電池預制艙行業(yè)投資分析、市場運行態(tài)勢研究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版)
- 智研咨詢-中國急救中心行業(yè)市場調查、產業(yè)鏈全景、需求規(guī)模預測報告(2024版)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心臟脈沖電場消融系統(tǒng)(PFA)行業(yè)市場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護理人文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7.2.3 平行線的性質(第1課時)
- GB/T 16895.3-2024低壓電氣裝置第5-54部分:電氣設備的選擇和安裝接地配置和保護導體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
- 計劃合同部部長述職報告范文
- 統(tǒng)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經典常談》閱讀指導 學案(含練習題及答案)
- 風光儲儲能項目PCS艙、電池艙吊裝方案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試卷
- GJB9001C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培訓專題培訓課件
- 二手車車主寄售協(xié)議書范文范本
- 窗簾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