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廣安中考歷史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1頁
2023年四川廣安中考歷史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2頁
2023年四川廣安中考歷史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3頁
2023年四川廣安中考歷史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4頁
2023年四川廣安中考歷史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廣安市2023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歷史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試題卷(1-4頁)和答題卡兩部分。滿分50分,和道德與法治同堂,考試時間共120分鐘。2.考生答題前,請先將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用黑色墨跡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監(jiān)考員粘貼條形碼后,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自己準考證上的信息是否一致。3.請將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非選擇題直接用黑色墨跡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書寫答案。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考試結束,監(jiān)考員必須將參考學生和缺考學生的答題卡、試題卷一并收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為了適應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下列各項所示字體,秦朝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的是(

)A.

B.

C.

D.

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彼宄_創(chuàng)的科舉取士制度(

)A.使儒家學說被立為正統(tǒng)思想 B.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考試題目解釋一直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標準 D.直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3.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其歷史影響是(

)A.推動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興修 B.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C.擁有雄厚商業(yè)資本的商幫形成 D.從國外引進的作物普遍種植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了一系列對中國革命產生重大影響的會議。中共二大(

)A.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B.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C.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D.號召全黨務必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5.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C.抗日救亡 D.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tǒng)治6.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抗日戰(zhàn)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

)A.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B.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相互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C.中國抗戰(zhàn)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情支持D.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zhàn)中發(fā)揮了中流砥柱作用7.下列各項,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8.1819年,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國會上說:“委內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边@表明他深受(

)A.啟蒙思想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影響 B.《共產黨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響C.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立的影響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9.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學的突破,技術的創(chuàng)新,新發(fā)明的涌現(xiàn),對于工業(yè)革命的形成至關重要。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實際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動下興起的。電磁學理論直接導致了電力工業(yè)的產生……”據此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是(

)A.需求增長刺激了新技術的發(fā)明 B.科學研究同工業(yè)生產緊密結合C.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D.現(xiàn)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0.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協(xié)約國的賠款政策“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斗矤栙惡图s》的締結者之一、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zhàn)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由此可見,《凡爾賽條約》最大的問題是(

)A.美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xiàn) B.中國仍未擺脫被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C.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兩大軍事集團 D.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了隱患11.1929年爆發(fā)的經濟大危機持續(xù)到20世紀30年代,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

)A.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 B.推行馬歇爾計劃穩(wěn)定資本主義制度C.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 D.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提高國際地位1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歐洲留下的混亂,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教訓:歐洲的聯(lián)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材料表明歐洲聯(lián)合的背景是(

)A.經濟全球化出現(xiàn)波折 B.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崩潰C.互聯(lián)網在全球普及 D.美蘇兩國冷戰(zhàn)對峙局面形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3題、14題各10分,第15題6分,共26分)13.人類的歷史是從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漸發(fā)展為全世界成為一個密切聯(lián)系的息息相關的整體的過程,也就是世界歷史的形成過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在材料一、二、三中任選一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的狀況下中國對推動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地區(qū)之間的交往和人類進步所作的貢獻。(若三則材料均答,以第一則材料的答案計分)材料四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率先踏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18世紀,拉丁美洲已經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tǒng)治之下。19世紀中后期,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亞洲和非洲的廣大地區(qū)變成了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的極不合理的狀態(tài)?!幾匀嗣窠逃霭嫔缙胀ǜ咧薪炭茣吨型鈿v史綱要(下)》(2)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指出從16世紀初至19世紀末推動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兩大主要矛盾。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帝國主義列強……曾經對中國采用了并且還正在繼續(xù)采用著如同下面所說的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使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選集》第2卷(1)19世紀中晚期到20世紀初,列強侵略中國采用了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壓迫手段,請任選兩個方面作答,每個方面各舉兩例史事。材料二

1900年,梁啟超發(fā)表《少年中國說》:“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yè)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薄吧倌曛袊边@一文化意象或者類似隱喻得到廣泛傳播。1908年出版的小說《新紀元》描繪了1999年的中國,稱“這個少年新中國,并不是從前老大帝國可比”。1917年,李大釗發(fā)表《新中華民族主義》提出,少年的責任“不在保持老大中華之茍延殘喘,而在促進少年中華之投胎復活”,呼吁中華少年為“中華民族更生再造”而奮斗?!幾灾炜∪稹乔锶A《少年中國與青春中華:20世紀初知識分子對中國形象的重構》等(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相關史事,指出20世紀初“中華民族更生再造”的表現(xiàn)。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既有各國現(xiàn)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xiàn)代化,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摘編自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圍繞“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這一主題,從材料中提煉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可參照答案示例答題)答案示例:觀點: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xiàn)代化。史事:西部大開發(f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等。論述: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fā)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國家還實施了旨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qū)加快發(fā)展的興邊富民行動,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2021年,我國實現(xiàn)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由此可見,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xiàn)代化。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1.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為了適應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廢除六國的文字,將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A項字體為小篆,A項正確;B項字體是行書,C項字體是楷書,行書、楷書是東漢末年才出現(xiàn),排除BC項;D項是契丹文字,契丹文字是契丹政權建立后創(chuàng)制的,排除D項。故選A項。2.B【詳解】根據題干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苯Y合所學可知,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也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B項正確;使儒家學說被立為正統(tǒng)思想是在西漢武帝時期,與科舉制無關,排除A項;考試題目解釋一直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標準是在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排除C項;直接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與題干科舉取士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yè)發(fā)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B項正確;都江堰修建于戰(zhàn)國時期,排除A項;擁有雄厚商業(yè)資本的商幫形成于明朝,排除C項;北方人口的大批南遷,與從國外引進的作物普遍種植,這兩者之間并沒有直接聯(lián)系,排除D項。故選B項。4.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這樣,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綱領,A項正確;“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的是古田會議,排除B項;“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排除C項;“召全黨務必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是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排除D項。故選A項。5.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革命文藝蓬勃發(fā)展,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聶耳創(chuàng)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等名曲,譜寫了時代最強音。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獨立、堅強,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C項正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1935年,《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起到鼓舞作用?!按虻沽袕?,除軍閥”是1926—1928年北伐戰(zhàn)爭時期的口號。1927年8月1日爆發(fā)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由此可知,《義勇軍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時代主題不是“打倒列強,除軍閥”,也不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排除AB項;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這與《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誕生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6.D【詳解】根據題意可知,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zhàn)勝利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共產黨根據戰(zhàn)爭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和歷史特點,及時調整并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及戰(zhàn)略、戰(zhàn)術,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指明了正確的發(fā)展方向。中國共產黨在敵后廣泛發(fā)動和組織以農民為主力的各階層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使大量侵華日軍陷于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這場戰(zhàn)爭中付出極大犧牲,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也作出了重大貢獻,D項正確;A項是中國戰(zhàn)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地位,與題干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地位不一致,排除A項;B項是兩個戰(zhàn)場的關系,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兩個戰(zhàn)場相互配合,但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C項是中國抗戰(zhàn)勝利的客觀原因,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民法大全》雖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tǒng)源遠流長,但《漢謨拉比法典》并沒有奠定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但《十二銅表法》也沒有奠定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B項;《權利法案》規(guī)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這與題干“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不符,且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的是《羅馬民法大全》,而不是《權利法案》,排除D項。故選C項。8.A【詳解】根據題干“委內瑞拉……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睆牟@郀柕闹v話中,我們很容易判斷出他具有分權思想、共和政體思想和自由平等思想,這些思想反映了玻利瓦爾深受啟蒙思想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影響,A項正確;《共產黨宣言》發(fā)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建立與1871年,排除B項;十月革命發(fā)生在1917年,排除C項;“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排除D項。故選A項。9.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最顯著的成就是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結合材料信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實際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動下興起的,電磁學理論直接導致了電力工業(yè)的產生……”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科學的理論研究大量的運用到生產中,反映出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yè)生產緊密結合,B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科學研究同工業(yè)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需求增長刺激了新技術的發(fā)明和電氣時代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C項;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現(xiàn)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D項錯誤。故選B項。10.D【詳解】根據題干“協(xié)約國的賠款政策‘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凡爾賽和約》……‘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zhàn)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結合所學知識,1919年1月巴黎會議召開,戰(zhàn)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戰(zhàn)勝國與德國簽署《凡爾賽和約》,德國承擔了戰(zhàn)爭的責任,巴黎和會通過一系列條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斗矤栙惡图s》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反而加劇了德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的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了隱患,D項正確;《凡爾賽條約》簽訂后,美國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xiàn),但題干沒有涉及,排除A項;“中國仍未擺脫被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與《九國公約》的簽署有關,排除B項;三國同盟成立于1882年、三國協(xié)約成立于1907年,排除C項。故選D項。11.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式,C項正確;“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不是美國應對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措施,排除A項;馬歇爾計劃、發(fā)生在1947年,是美國企圖通過援助修恢復經濟,穩(wěn)定資本主義制度,排除B項;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1949年,排除D項。故選C項。12.D【詳解】根據題干“……歐洲的聯(lián)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會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結合所學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yōu)勢地位,面臨蘇聯(lián)威脅和美國政治控制和經濟滲透,歐洲各國為了避免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而走上了聯(lián)合以自強的道路,D項正確;歐洲聯(lián)合屬于促進歐洲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故“經濟全球化出現(xiàn)波折”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被認為是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標志,排除B項;互聯(lián)網全球普及是20世紀90年代,而歐洲聯(lián)合是在20世紀50年代,排除C項。故選D項。13.(1)例一:張騫通西域后開通了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長安出發(fā),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通過這條道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傳到中原。通過絲綢之路,中國對推動歐洲、亞洲等國家、地區(qū)之間的交往和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例二: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宋元是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元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六十個,元代時則達到140個。陸路和海路交通的順暢,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進一步發(fā)展起來,中國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輸往西方。天文、歷法,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傳入亞洲各國,對歐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外來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視。例三: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規(guī)模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yōu)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禮,展現(xiàn)大國風度,發(fā)展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有的是用于貿易互通有無,互補互利。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鄭和的船隊都曾到訪過,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訪問當地的首領、贈送物品,表達通好的意愿,同時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易。船隊回國時,一些國家還派出使者隨行。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2)新航路開辟;工業(yè)革命;殖民擴張和殖民戰(zhàn)爭。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國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詳解】(1)根據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絲綢之路在東西方交往的情況;材料二反映的是元代中外交通的情況;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情況,從材料一、二、三中任選一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個時期中中外交流的內容和影響,能說明中國在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的狀況下中國對推動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國家、地區(qū)之間的交往和人類進步所作的貢獻即可。如:例一:張騫通西域后開通了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長安出發(fā),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通過這條道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傳到中原。通過絲綢之路,中國對推動歐洲、亞洲等國家、地區(qū)之間的交往和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例二: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宋元是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元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六十個,元代時則達到140個。陸路和海路交通的順暢,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進一步發(fā)展起來,中國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輸往西方。天文、歷法,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技術傳入亞洲各國,對歐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外來的科學技術與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視。例三: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規(guī)模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yōu)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禮,展現(xiàn)大國風度,發(fā)展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有的是用于貿易互通有無,互補互利。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鄭和的船隊都曾到訪過,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訪問當地的首領、贈送物品,表達通好的意愿,同時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易。船隊回國時,一些國家還派出使者隨行。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guī)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chuàng)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yè)作出了偉大貢獻。(2)主要因素:結合材料四“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率先踏上了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和所學可知因素是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和殖民戰(zhàn)爭;根據所學可知因素還有工業(yè)革命,以尋找商品銷售市場。兩大主要矛盾:根據材料四“19世紀中后期,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亞洲和非洲的廣大地區(qū)變成了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所學可知矛盾是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根據材料四“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的極不合理的狀態(tài)”和所學可知矛盾是資本主義國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14.(1)軍事手段: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簽訂了《南京條約》,給中國人民的生命及幾千年的文明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占領北京后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兇惡本性,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政治手段:1842年,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使中國主權和統(tǒng)一遭到破壞;1895年,《馬關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中國主權和統(tǒng)一遭到更嚴重的損害。經濟手段:1842年8月,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規(guī)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賠款給英國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xié)議,從而將中國變?yōu)槠湓袭a地和商品傾銷地;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規(guī)定,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使日本通過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等方式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2)表現(xiàn):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新文化運動中,以陳獨秀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提出“民主”“科學”口號,批判舊的封建禮教和思想,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特別后期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青年學生進行示威游行,得到了各階層、各民族全國同胞的支持,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并最終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xiàn)。五四運動以民族興亡為己任,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1921年“中華民族更生再造”的中國共產黨成立?!驹斀狻浚?)根據所學,從軍事、政治、經濟壓迫手段中任選兩個進行回答,每一方面各兩例即可。軍事手段,這是列強侵略中國最野蠻的手段,在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均有所體現(xiàn),軍事侵略給中國人民的生命及幾千年的文明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政治手段,這是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主要表現(xiàn)包括割占、瓜分中國的領土(強行租借和劃分“勢力范圍”)、干涉中國內政等;經濟手段,列強侵華的目的之一就是將中國變?yōu)槠湓袭a地和商品傾銷地,為此列強通過勒索巨額戰(zhàn)爭賠款、進行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等方式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如:軍事手段: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簽訂了《南京條約》,給中國人民的生命及幾千年的文明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占領北京后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兇惡本性,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其他符合題意亦可)政治手段:1842年,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使中國主權和統(tǒng)一遭到破壞;1895年,《馬關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中國主權和統(tǒng)一遭到更嚴重的損害。經濟手段:1842年8月,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中規(guī)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賠款給英國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的協(xié)議,從而將中國變?yōu)槠湓袭a地和商品傾銷地;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規(guī)定,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使日本通過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等方式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