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市賽一等獎_第1頁
宋明理學市賽一等獎_第2頁
宋明理學市賽一等獎_第3頁
宋明理學市賽一等獎_第4頁
宋明理學市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宋明理學什么是理學理學是指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糅合了道教、佛教等思想,更為理論化、思辨化的新儒學派別。狹義的理學指“程朱理學”。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守仁都曾在此講學背景知識:一、儒學危機“讖”通常與“緯”相提,它們都是為經書作注的,形成了所謂讖緯之學。魏晉玄學,以研究《周易》、《老子》、《莊子》“三玄”為名的學術思想,是儒學思想吸收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背景知識:一、儒學危機白馬寺建于東漢,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為中國佛教“祖庭”和“釋源”,“中國第一古剎”。公元520年開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公元527年,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公元529年,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舍身出家,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公元546年,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公元547,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另類皇帝--梁武帝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F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外來佛教傳入的同時,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東漢時期形成。東漢末年,神仙方士之說陰陽五行說與道家學說的某些部分雜糅起來,形成了道教。道家神仙儒學傳統(tǒng)中,有一個最薄弱與最柔軟的地方特別容易受到挑戰(zhàn):他們未能為自己的思想理論找到終極的立足點。——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世界的本原是空終極目標是涅槃世界的本原是道終極目標是得道儒家的政治倫理思想和道家哲學思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道教理論和儒家思想結合起來,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為本;佛教調整了與世俗王權的關系,調整了與儒學的關系,調整了與民俗的關系。據記載:唐代大詩人李白曾隱居深山一心煉丹;號稱“詩佛”的王維亦官亦隱;白居易既學煉丹又虔誠禮佛,柳宗元、劉禹錫還公開宣揚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歷程。宋代的經濟發(fā)展為宋代文化的繁榮和理學的興起提供了物質保障。……另一方面,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也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土地兼并……也帶來了人們重利輕義的思想傾向……——《從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看理學的興起》

宋王朝建立的頭幾十年里……政府對文人的大量選拔與任用……而印刷術的發(fā)達,也使知識的傳播更加方便……真宗下詔,在州縣官學之外,同樣給聚徒講習的地方頒發(fā)九經,這無異于承認書院等私學的合法性……一、興起背景1、兩漢時期:讖緯之說使得儒學的權威性受到沖擊2、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佛教的盛行;道教的廣泛傳播;儒家思想自身的缺陷3、隋唐時期:隋朝:三教合一,主張三教合歸儒;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禮佛、崇儒。(韓愈提出復興儒學)一、興起背景4、宋朝時期:①北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尖銳;②宋代農業(yè)、手工業(yè)、商品經濟發(fā)展,重商逐利之風盛行;③宋代的“重文輕武”,學術氛圍活躍;④宋代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yǎng),注重氣節(jié),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⑤隋唐以來雕版印刷的發(fā)明;宋朝文化、教育事業(yè)——書院的興起;北宋五子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為了與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將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這就是理學,又稱新儒學?;舅枷胩卣鳎憾⒋砣宋锼蚊骼韺W程顥

程頤

朱熹陸九淵

王守仁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二、代表人物三、主要思想1、二程理學思想材料一:萬物皆只有一個天理。天下只有一個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數。材料二:“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為君盡君道,為臣盡臣道,過此則無理?!约词抢怼H?、義、禮、智、信五者,性也。材料三:凡一物上有一理,須是窮致其理?!抖踢z書》三、主要思想1、二程理學思想①本體論(世界觀):天理是萬物的本原(核心)其實質是客觀唯心主義,即認為世界統(tǒng)一于人的意識之外的絕對精神、上天的意志。②道德觀: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人倫者,天理也”③認識論: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材料一:朱熹認為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即總萬理的那個理。理生氣并寓于氣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后,屬第二性。材料二: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通章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材料三:圣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從天理、滅人欲?!吨熳诱Z類》“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吨熳诱Z類》材料四: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2、朱熹的理學思想(理學集大成者)2、朱熹的理學思想(理學集大成者)①提出理氣論:宇宙萬物都是由“理”和“氣”構成的,理是萬物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天理即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③認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④知行觀:“知先行后”,知的目的在行,若想踐履必須先知程朱理學方法論道德觀世界觀朱熹(集大成者)程顥、程頤哲學流派天理是萬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先有理后有氣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如“人倫者,天理也”天理就是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其實質是為封建等級制作辯護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格物致知”深化:“物”是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陀^唯心主義影響:⑴適應統(tǒng)治階級需要,南宋后成為官方哲學,有力維護封建統(tǒng)治。⑵《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教科書。(奠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⑶學術思想流傳海外。(形成“朱子學”學派)三、主要思想1、陸王心學陸九淵(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講學,人稱象山先生?!靶摹笔侨f物的本原;窮理的方法是“發(fā)明本心”(1)陸九淵心學: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先生全集·雜說》王陽明(1472-1528)浙江余姚人,名守仁,號陽明先生。背景:①明中期以后,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專制統(tǒng)治陷入危機。②程朱理學成為科舉功名的敲門磚,逐漸失去了尋求圣賢學問的精神。(2)王陽明心學: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概括王陽明“心學”的主要觀點:

史料記載:王守仁曾多次鎮(zhèn)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地方叛亂,他進一步悟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道理。(實質:主觀唯心主義)史料再現:“良知即天理”“知是心的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薄傲贾寄?,愚夫愚婦與圣人同?!薄叭诵刂懈饔袀€圣人,恢復良知即可成圣賢”2“致良知”(含義:通過內心反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克服私欲,恢復良知的本性。)3知行合一(含義:知和行都產生于心,用良知來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陸王心學——吸取佛教禪宗思想,把理學發(fā)展到新階段陸九淵(開創(chuàng)者)王陽明(集大成者)背景世界觀

方法論哲學流派①“心外無物””,“心外無理”;②社會動亂的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通過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統(tǒng)治明朝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安,封建統(tǒng)治危機南宋①“心”是萬物本原,“心”即“理”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內心可得到天理,反對“格物致知”。修養(yǎng)的關鍵在于“致良知”(思想核心)“知行合一”主觀唯心主義影響:①明朝中期以后,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②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四、宋明理學的特點1、更多的吸收了佛、道的思想2、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3、儒學進一步思辨化、理論化 1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有什么異同? 2如何評價宋明理學?探究學習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比較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同學派內容實質影響理;仁、禮以儒家的綱常倫紀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tǒng)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殺人們欲求,有助于專制統(tǒng)治,對塑造中華民族道德性起積極作用,影響海內外異對世界本源的認識實現“理”哲學

范疇世界本源是外在的理世界本源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格物致知反省內心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儒學的表現形式理學類別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同思想主張哲學范疇道德觀實質異世界本原哲學范疇認識論影響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都認為理是萬物的本原,都屬于理學范疇,都是對儒學的新發(fā)展都強調意識第一,物質第二,同屬唯心主義思想體系都主張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規(guī)范行為都以儒家綱常倫理約束社會,遏制人欲,維護專制統(tǒng)治外在的“理”內在的“心”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格物致知內心反省朱子學派三從四德:“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翻開歷史一查……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貞潔牌坊背后的血淚“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

——清人戴震殘忍的童年繡花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鳌び谥t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宋明理學的評價積極性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憐貧恤寡、扶助鄉(xiāng)里的社會道德;勤儉節(jié)約,恪守本分的個人品格。消極性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理學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