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_第1頁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_第2頁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公示表(科技進步獎)項目名稱腦卒中多感覺交互效應運動重建機制研究及轉化技術應用擬申報獎項及等級擬申報2019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__一__等獎主要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州市章和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職稱、完成單位、工作單位)1.黃東鋒、教授、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負責項目規(guī)劃、設計和組織實施、腦功能機制研究。2.毛玉瑢、主任治療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完成了腦卒中三維運動功能檢測和分析及VR同步BWSTT實施。3.李樂、研究員、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完成了腦卒中肌肉骨骼超聲建模研究。4.趙江莉、主管治療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完成了上肢功能評估和多感覺交互干預治療。5.肖湘、副主任醫(yī)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完成了臨床病例的入選和資料篩查。6.林強、醫(yī)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廣州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完成了腦功能fMRI檢測和數據分析。7.陳玲、主治醫(yī)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廣東省中醫(yī)院、完成了ERP檢測和數據分析8.羅煒樑、副研究員、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完成了腦卒中相關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9.鮑曉、副主任醫(yī)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粵北人民醫(yī)院、完成fMRI功能檢測。10.李海、副主任醫(yī)師、完成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工作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完成了上肢ERP實驗設計和臨床評估。11.張霖、完成單位:廣州市章和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單位:廣州市章和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多感覺交互設備連通和研制。12.徐博源、完成單位: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可穿戴及康復機器人平臺技術支持。13.陳海平、完成單位: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單位:深圳市丞輝威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可穿戴及康復機器人研發(fā)。項目簡介針對腦卒中遺留下的運動功能障礙恢復的難點和困境,本項目通過神經功能影像學(fMRI)、腦電(ERP)和三維運動重建生物力學分析技術,結合臨床康復功能評定項目,發(fā)現了腦卒中運動障礙的中樞機制和外周運動障礙的特征性表現。并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R)、VR同步BWSTT干預腦卒中上下肢運動功能恢復、促進步態(tài)和平衡能力提高等神經運動學重建,明確了VR同步BWSTT改善步態(tài)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多感覺交互技術促進上下肢功能恢復長期效應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同時設計多感覺交互基于進展的訓練方法,搭建了康復機器人平臺以提高手肘和肩關節(jié)靈活性和選擇性控制,為今后腦卒中運動功能預測和康復干預關鍵點提供依據。臨床腦卒中康復治療有效率明顯提高,VR技術同時在社區(qū)和社庭得到有效利用,節(jié)約了社會資源。代表性論文專著目錄Inter-raterandIntra-raterReliabilityoftheChineseVersionoftheActionResearchArmTestinPeopleWithStroke.Assess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MotorAnticipationandCorticalExcitabilityinSubacuteStrokePatientsWithMovement-RelatedPotentials.CombiningMovement-RelatedCorticalPotentialsandEvent-RelatedDesynchronizationtoStudyMovementPreparationandExecution.TheCrucialChangesofSit-to-StandPhasesinSubacuteStrokeSurvivorsIdentifiedbyMovementDecompositionAnalysisTheDifferenceofNeuralNetworksbetweenBimanualAntiphaseandIn-PhaseUpperLimbMovements:APreliminary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tudyCerebralReorganizationinSubacuteStrokeSurvivorsafterVirtualReality-BasedTraining:APreliminaryStudyRelativeandAbsoluteInterraterReliabilitiesofaHand-HeldMyotonometertoQuantifyMechanicalMusclePropertiesinPatientswithAcuteStrokeinanInpatientWardProspectiveclinicalstudyof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swithmultisensoryinteractivetrainingin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studyprotocolfo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Theeffectofbodyweightsupporttreadmilltrainingongaitrecovery,proximallowerlimbmotorpatternandbalanceinpatientswithsubacutestrokeMechanismofKinect-basedvirtualrealitytrainingformotorfunctionalrecoveryofupperlimbsaftersubacutestroke.知識產權名稱一種實用動作的康復評估工具箱.ZL2017208277365GaitWatch三維步態(tài)分析與訓練系統(tǒng)V.0.3.7,2017SR158975一種三維步態(tài)分析儀,ZL2013104824311一種運動軌跡虛擬裝置,ZL2013206365626BioMaster虛擬現實互動評估與訓練軟件V,2017SR138750BioFlex-FP姿勢控制評估與訓練系統(tǒng)V.2017SR138766柔性仿生關節(jié)和機器人,ZL201821334925X彈性聯運裝置和機器人,ZL2018207714307足底傳感裝置和穿戴式外骨骼,ZL2018204517311關節(jié)傳動裝置和機器人,ZL2018207711510推廣應用情況該項目研究成果使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康復評估規(guī)范化及精準化,臨床治療有效提高。作為國家衛(wèi)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康復治療技術培訓示范基地任務,完成每年度培訓,受到表彰。將腦卒中康復技術轉化為社區(qū)康復適宜技術,采用舉辦學習班、編寫教科書及現場指導及去下級醫(yī)院查房等各種方式在基層推廣。建立腦卒中多感覺交互訓練康復干預的病例報告表(CRF)和數據庫(/zskfk/),并進行示范和推廣,得到國內多家醫(yī)院和研究機構的好評和采納。SCI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