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的教案合集1_第1頁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合集1_第2頁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合集1_第3頁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合集1_第4頁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合集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七年級歷史的教案合集1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1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中國古代史已經有所了解,對學習歷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學習技巧。對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他們頭疼的是歷史時間的記憶和掌握,這個需要引導和理解記憶,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本學期我們將繼續(xù)引導他們走進歷史,愛上歷史。

二、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fā)展趨勢,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guī)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具有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

4、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課程一共包括三個單元: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為了突出主題“繁榮與開放”,這一單元的課,對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民起義以及唐朝中后期的歷史,包括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唐末農民戰(zhàn)爭等傳統教材經常寫到的內容,較少涉及。

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它們不像第一單元的“繁榮”與“開放”那樣,從字面到內容都具有同一性。這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簡單明了地說明它們特別是后者與“經濟重心的南移”之間的關系,卻并非易事。因此,教科書調整了課標內容標準的順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fā)展情況。如此安排,既增強了課文內容的邏輯性,又為教學提供了方便。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本單元課文在講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時,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在列舉經濟發(fā)展成就的時候,沒有忽略“閉關鎖國”給中國社會帶來的隱憂。這種設計,與課標主題中“社會的危機”相呼應,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任務和要求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fā)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五、具體措施

第一、認真?zhèn)浜谜n,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1、目標統一,準確,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fā)展統一。

第三、以啟發(fā)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歷史故事會、歷史劇,通過這些活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fā)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加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六、教學進度安排

1.具體時間安排以學校大事安排表為準。

2.課時數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有關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過程和方法

本課使用談話法,師生互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培養(yǎng)分析問題,概括問題能力,巧妙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討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意義。

本課難點是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

[教法和學法]

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導入根據課本中的歌謠“阿房,阿房,亡始皇”導入新課。

一、秦朝滅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殘酷秦朝刑法非常殘酷,刑罰的種類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殘暴,他統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窮苦農民,被征發(fā)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xiāng),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秦法誤期者要被處斬,陳勝吳廣號召起義,農民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在陳建立政權。

三、陳勝派主力軍向咸陽進攻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后,率軍繞過滎陽,突入關中,直逼咸陽。

四、農民起義秦朝陳勝,吳廣起義以后,項羽和劉邦領導的農民軍繼續(xù)戰(zhàn)斗,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與此同時,劉邦率軍直逼咸陽,秦朝滅亡。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歷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yè)生產的進步、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yè)的繁榮等主要史實。通過思考和概括開元時期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于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課以“開元盛世”為主題,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敘述:首先介紹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開元年間出現了“開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紹了盛世經濟的繁榮,包括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三個方面的成就。“盛世經濟的繁榮”一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業(yè)工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于農具的了解又極少,因此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回顧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

一、開元之治出示材料:后人評論唐玄宗說:“玄宗少歷民間,身經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边@句話是什么意思?后來他是怎樣做的呢?這句話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由學生講“唐玄宗走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jié)儉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yè)(通過圖片說明唐朝農業(yè)生產情況)

(1)農耕技術的發(fā)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fā)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3)農業(yè)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重點講解)出示“漢代牛耕圖”和“唐代曲轅犁圖”,提問:比較一下直轅犁和曲轅犁的不同、曲轅犁比直轅犁有了什么改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出曲轅犁的特點)出示筒車圖片,分析出筒車比以往灌溉工具先進的地方。(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化解學習上的困難)

2、手工業(yè)

(1)絲織業(yè)

(2)陶瓷業(yè):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出示一些當時的絲織品和陶瓷的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情趣)

3、商業(yè)(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長安城出示唐朝長安城的平面圖,讓學生總結其城市布局特點:

①城市布局:宮殿、衙署、坊、市分置,宮殿區(qū)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東西對稱分布;全城街道整齊,樹木成行。

②人口:百萬人

③邊疆各族和各國人士云集,商業(yè)繁盛。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小結: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4

課題

清朝前期經濟的發(fā)展和閉關政策

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a康乾盛世B閉關政策C資本主義萌芽

2.能力培養(yǎng)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閉關政策導致中國落后

重難點

1.重點清朝前期的閉關政策和資本主義的緩慢發(fā)展

2.難點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障礙

教學過程

訓練引導及反饋調整

指導啟導疏導

一、導入新課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經濟的發(fā)展〔板書〕

1、康熙帝恢復和發(fā)展經濟的措施

a、獎勵墾荒屯田〔板書〕

b、重視興修水利

c、多次減免租稅

d、提倡勤儉節(jié)約

小結這些措施的實行鞏固清朝的統治

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雍正帝繼承父業(yè),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到乾隆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

2、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情況

a、耕地面積的擴大與人口的增長

b、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

c、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

歷史教案-歷史,標簽: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七年級下歷史教案。

農業(yè)的發(fā)展是手工業(yè)的前提

問清朝前期的手工業(yè)比明朝更加發(fā)達,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鼓勵商人開礦

②、南京、廣州的絲織業(yè)后來居上,超過蘇州

③、景德鎮(zhèn)制瓷業(yè)的規(guī)模比過去大

④、邊疆少數民族手工業(yè)也發(fā)展起來

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發(fā)展基礎上商業(yè)業(yè)繁榮起來

3、商業(yè)發(fā)展和商業(yè)城市的出現

北京、蘇州、揚州都是繁華的城鎮(zhèn)

4、讓學生思考,集體討論

清朝前期的經濟,為何能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啟導

歷史上把這個時期稱為什么?〔康乾盛世〕

疏導

人民的反抗斗爭

清朝政府調整政策

人民群眾辛勤勞動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5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

5課時

[課型]

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

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圖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

(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總結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并從中總結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

(2)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學法]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圖

板書設計: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

二、北京人:時間:7020萬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發(fā)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時間: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fā)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課過程]

教學內容教法、學法

導入新課: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元謀人距今170萬年中國最早的人類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民間故事,詢問學生:誰能講一講民間故事女媧造人的傳說,以此導入??蓡枌W生:西方人類起源的傳說。

展示多媒體圖片:閱讀教材第一段,同學們得到了哪些歷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證據?

鼓動學生爭先回答,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集體回答還是單人回答。

簡單介紹考古的一些知識,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學內容教法、學法

二、北京人

發(fā)現時間:1929年

發(fā)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萬年

體貌特征:手腳分工明顯、殘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狀況:群居生活

生產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

時間: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fā)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三個遠古居民的代表。

鞏固練習

作業(yè):(見課件)多媒體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思考題:讀課文找一找北京人發(fā)現的時間、地點、生存年代、體貌特征。

學生共同回答時間、地點、年代,分組討論根據頭部復原圖得出的.體貌特征。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圖和閱讀要求:北京人過怎樣的生活?為什么?要求學生分組討論。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時間順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順序。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問:讀第5頁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多媒體展示: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讀第5頁最后一段,找出山頂洞人的生存年代和體貌特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圖和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圖,比較兩種居民的差別。

讀第6頁第一、二段,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生活復原圖及其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分析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問題:動腦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頂洞人人的洞穴中發(fā)現海蚶殼說明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以此為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在展示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共同回答。

多媒體展示:設計的練習題,可以采取分組搶答的形式。

多媒體展示,鼓勵學生自己動手。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6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兩漢經營西域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了解下列基礎知識: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楊堅、隋朝的富庶、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

河的概況及影響。

2、通過識讀“隋朝疆域圖”和“隋朝大運河示意圖”,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隋朝大運河。

難點:如何評價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及大運河通航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一)、隋的統一(請你認真閱讀教材2-4頁“隋的統一”一目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年,建立隋朝,年號,定都。

2、年,隋滅掉南方的朝,結束分裂割據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

3、思考:隋為什么能完成統一大業(yè)?

(二)、貫穿南北的動脈(請你認真閱讀教材4--6頁“貫穿南北的動脈“一目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開鑿目的:

2、填圖:本圖比較模糊,請你用彩筆在圖上填上大運河的中心;南北端點和;從北向南的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3、作用:大運河通航后,不僅成為的紐帶,也成為溝通和的樞紐。還促進了沿岸地區(qū)和發(fā)展。

二、課堂研討

以下是古人關于大運河的兩首詩,請你先閱讀理解,不懂的地方問老師,然后回答問題:

問題:

(1)這兩首詩對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態(tài)度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各是什么態(tài)度?

(2)你怎樣評價隋煬帝修大運河這一歷史事件?

三、拓展延伸

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朝代,而且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試一下,看你能

不能找出來。從這兩個王朝的興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感知歷史的形象思維能力;全面、系統地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fā)展線索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社會發(fā)展觀,激發(fā)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黃帝──“人文初祖”是全課的重點。

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是難點。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黃帝陵冢的視頻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黃帝是什么樣的人呢?為什么清明節(jié)會有那么多人祭拜黃帝陵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3課,遠古的傳說

【自主預習】

1、讀課文結合課件圖片了解本文內容。

2、小組討論華夏族的由來,人文初祖,禪讓制等知識。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結合課文內容及課件圖畫歸納出華夏族,炎黃子孫名稱的由來,知道涿鹿之戰(zhàn)。明確黃帝所進行的戰(zhàn)爭打破了氏族之間狹隘的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

(二)黃帝--人文初祖

結合課文內容及課件圖畫知道黃帝對于人類的貢獻。明白他被人們稱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堯舜禹的“禪讓”

了解什么是禪讓以及禪讓的本質,堯舜禹的事跡。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關知識。

【合作探究】

1、你對神話(即黃帝時期有關發(fā)明的各種神話傳說)有什么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為科學?

2、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什么時候算起?后世為什么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3、你還聽過哪些有關炎帝、黃帝、和堯舜禹

的傳說?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首領?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9

第3課開元盛世

課標內容:知道武則天和開元盛世的基本史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①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②“貞觀遺風”;

③唐玄宗前期的統治措施;

④開元盛世;

⑤曲轅犁和筒車;

⑥唐都長安。

1、通過對武則天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通過對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現的分析,引導學生理清教材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了解武則天由后妃到皇帝的歷史過程及其政績,認識武則天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運用兩分法評價武則天。

2、通過對唐太過、武則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綜合分析,說明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礎及其主客觀條件,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聯系。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當權期間,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2、唐玄宗在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業(yè)績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其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3、唐都長安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引導學生認識大唐盛世的歷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開元盛世

二、難點:如何評價武則天

教學方法:

問題導學探究

教學時間:

1課時

導學程序:

提問:什么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貞觀之治的局面如何發(fā)展?唐朝的國勢走向如何?接著,板書課題。

一、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掌權和稱帝

2、“貞觀遺風”

二、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績

2、開元盛世

3、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4、唐都長安

(導學小結)通過小結,簡要介紹唐朝從建國、強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使學生對唐朝的歷史有大致了解。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10

【課程標準】

了解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的原因,知道秦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以及秦朝滅亡的史實,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識記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培養(yǎng)用積極觀點和積極分析方法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秦始皇,為鞏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課;通過分析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的關系,及陳勝吳廣的起義與秦滅亡的關系,學習因果關系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贊揚陳勝吳廣起義的首創(chuàng)精神及推翻暴政的歷史功績;認識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和人民群眾對歷史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大澤鄉(xiāng)起義

2、秦朝的滅亡

難點:

1、秦朝暴政對農民起義的影響

2、項羽劉邦反秦活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讀課文引言。

2、教師引入: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解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建立,而這個國家的締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經濟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這個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卻成為引發(fā)農民起義的暴政之一。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新課————陳勝吳廣起義。

3、過渡: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功績不可抹滅,但是他又極其殘暴,政治上專制獨裁,經濟上橫征暴殮,而且還有嚴酷的刑罰,最終讓他建立起來的大秦帝國成為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二、新課講授

(一)秦的暴政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秦的暴政的表現。

2、肯定學生收集的史料,告訴學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初衷,是為了鞏固在思想文化領域的統治,但結果去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破壞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還體現在殘酷和剝削以及嚴酷的刑罰。

3、組織學生閱讀56頁有關秦始皇暴政的輔欄內容及相關圖片資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4、引導學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奪位且昏庸殘暴,可補充“指鹿為馬”的成語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大澤鄉(xiāng)起義

1、原因:秦二世的昏庸殘暴,加速了秦的滅亡,也是引發(fā)秦末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卻是因為延誤軍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學們閱讀57頁輔欄里的內容后就會知道大澤鄉(xiāng)起義是怎么爆發(fā)的了。(在教師引導下閱讀教材,了解到陳勝吳廣本是秦軍隊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氣原因誤了軍期,無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的動態(tài)課件,講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元前20XX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由此開始。(看課件學生了解時間地點)

3、指圖分析,告訴學生大澤鄉(xiāng)起義后,起義軍東征西戰(zhàn),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吳廣陳勝先后被害。陳勝吳廣犧牲后,農民起義繼續(xù)發(fā)展,其中以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為著名。

(三)、秦朝的滅亡

1、分析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告訴學生,繼陳勝吳廣之后,項羽和劉邦的隊伍逐漸強大,其中項羽率部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zhàn)。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輔欄里的史料。

2、讀最后一部分材料(明確秦朝滅亡的時間和標志,也理解到秦朝滅亡就是秦末農民起義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教師補充。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11

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大運河的開鑿

2、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二、難點:

1、大運河為什么在隋朝時開鑿?

2、進士科的創(chuàng)設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

3、就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和科舉制的作用引導學生勇于多角

度提出問題,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釋。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

教學時間:

2課時

導學程序:

(簡要復習上冊知識,導入新課)

一、隋朝統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

2、就定都長安,要求學生歸納隋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

3、隋統一南北講清時間及所滅的政權。其意義結合“隋朝出現了

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講解。

二、大運河的開鑿:

1、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

2、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3、大運河的作用

三、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隋文帝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

2、隋煬帝創(chuàng)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3、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導學小結)

就隋的建立和統一南北的有關知識提問,指出隋開鑿的大運河和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影響巨大。請一至二位學生簡要歸納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

課后作業(yè):

1、()年,()廢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2、()年,隋朝滅掉南方的(),南北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下令開鑿大運河。

4、大運河以()為中心,北通(),南達(),全長()多千米。

5、開鑿大運河的意義或作用:大運河的開鑿,對南北()和()起了很大的作用。

6、開鑿大運河的目的:隋朝統一后()。

7、開科舉制先河的是()。()又創(chuàng)設(),科舉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創(chuàng)立科舉制的目的:改革()的辦法,通過分科考試()。

9、科舉制打破了()的限制,給一般的知識分子提供了()的機會;同時,為統治者()拓寬了道路。隋朝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影響深遠,以后各朝都相繼沿用。

10、隋末農民起義軍中()、()領導的()勢力最大。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12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是通過傳說故事導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不斷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照課本知識獨立解決問題。并通過收集的文本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情景。并會進行對比。自始自終圍繞“會不會制造工具是動物和人類的區(qū)別”,“勞動創(chuàng)造人”展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類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fā)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

●教學方法

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系對比法、閱讀講解法。

●教學媒體

1、教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電腦。

2、素材準備

“女媧造人”、“亞當、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圖、“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的圖片;“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于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里來的?那么同學們,有誰知道:“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造人的故事”?學生講述,老師總結并補充《圣經》中關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和“亞當、夏娃”的圖片)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現在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那么,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后來,科學發(fā)達了,人們從地下發(fā)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類人猿。(展示“人類的進化”圖片)類人猿是一種近似于人的古猿,它們經過漫長歲月的勞動、演變、進化、發(fā)展成現代人。那么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

(板書)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講授新課: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圖)結合課本“我國早期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請同學們數一下早期人類遺址共有多少處,了解20世紀以來中國眾多的遠古人類主要遺址,歸納我國早期人類遺址的分布特點。請同學回答“看一看”,教師補充總結,引出我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發(fā)現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板書)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關于元謀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元謀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多長時間?

2、元謀人是什么時候發(fā)現的,具體在什么地方?

3、講述一下元謀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一段知識,得出元謀人會制造簡單的石器工具,知道火)

教師總結補充學生的回答,導出: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

(板書)

我們通過課本獲得了元謀人的信息,那么科學家們是如何獲得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的信息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是通過考古發(fā)掘成果進行的科學推斷(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元謀人遺址出土石尖狀器、刮削器),通過提問:什么是化石?引起學生注意教師解釋化石的定義。

遠古人類在緩慢的發(fā)展進化,在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再來看看我國比較進化的另一個遠古人類——北京人。

(板書)

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播放“北京人與原始人”及“北京人”視頻),指導學生閱讀課文關于北京人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

2、北京人是什么時候發(fā)現的,具體在什么地方?

3、結合北京人的圖像,說一下北京人和現代人長的有什么不同?

4、為什么說北京人是人類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遺址有什么特點?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址”名錄)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盡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征上比較接近古猿,但是由于北京人的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所以說北京人已經是人類而不是古猿了。因為,會不會制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猿和人類的區(qū)別。北京人生活的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被稱為舊石器時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長相,我們在進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距今約70至20萬年之間。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在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劍齒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里還生長著大象、犀(音xī)牛和腫骨鹿。(展示“劍齒虎”和“腫骨鹿”圖片),這些野獸嚴重的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是如何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這些野獸作斗爭,并生存下來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圖)

教師總結,北京人會制造簡單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并用這些同野獸作斗爭,不僅如此,他們還用這些工具采集樹上的果子,挖植物的根莖,獵取食物。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

另外,北京人比元謀人更進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北京人不僅會使用火還會保存自然火種,同學們想一下,使用和保存火,對北京人有什么好處呢?

(展示“火的使用”三組圖片)教師舉例講解對北京人來說,使用火的意義。(照明、防寒、驅趕野獸、增強人的體質)

教師總結,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體的力量,憑借簡陋的生產工具,通過采集和狩獵這樣的生產勞動,艱難地維持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區(qū),出現了另一群遠古人類,他們是山頂洞人。

(板書)

三、山頂洞人

(板書)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

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展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請同學們指出山頂洞人的面部特征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比較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展示“山頂洞人生活想象圖”)

(板書)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術: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制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解釋“氏族”的定義)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我國境內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遠古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對照課本,師生共同商討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tài)工具制造生產活動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

山頂洞人

●板書設計

第1課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一、中國境內已知最早期的人類——元謀人

二、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之間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打制石器,采集,漁獵,保存并使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類遺骨化石和遺物最豐富的遺址

三、山頂洞人

時間:距今約1。8萬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

山頂洞人生產生活狀況: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愛美。

地位:是我國氏族社會的開始

體質進步:相貌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術: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會捕魚

生活進步:用骨針縫制衣服,制作裝飾品,懂得愛美。生活的集體——氏族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13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

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第一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指導元謀人是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2.了解北京人發(fā)現的過程,指導根據化石推測北京人的特征及生產、生活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煉知識要點。

2.通過觀察《人類進化示意圖》《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說出人類進化的

大致過程及我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情況,初步掌握閱讀歷史地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我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2.通過講述北京人遺址發(fā)掘過程中的小故事,體會考古學家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結合北

京人遺址中的考古發(fā)掘,認同北京人遺址在同期遺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學重點:

北京人

教學難點:

勞動創(chuàng)造人本身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的課件及資料圖片,發(fā)給學生預習指導,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學習。

的特殊之處?

觀察第二幅圖片,認識達爾文及達爾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篇14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記住中華大地上國家產生的大概時間和標志,記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國歷的地位。了解商朝繁榮的主要表現。

2.能力:通過對夏、商歷史特點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通過對禹、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