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泄露事故應急預案_第1頁
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泄露事故應急預案_第2頁
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泄露事故應急預案_第3頁
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泄露事故應急預案_第4頁
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泄露事故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泄露事故應急預案一、總則(一)水廠生產加氯系統(tǒng)是公司安全生產中的事故易發(fā)點和危險源。二氧化氯一旦泄漏,可能會危害到人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產生安全事故。為了作好二氧化氯泄漏應急處理的各項工作,最大限度地削減因氯泄漏而造成的人身損害及社會影響,盡快恢復生產,特制定本預案。(二)本預案適用于合江水業(yè)有限公司發(fā)生二氧化氯及鹽酸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理。二、領導小組公司成立二氧化氯消毒系統(tǒng)突發(fā)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突發(fā)性二氧化氯泄漏事故應急處理工作。其組成情況如下:組長:經理副組長:副經理成員:行政辦公室、生技科、水廠、財務科、工程科、營業(yè)科負責人、公司安全員。三、事故危害及應急措施(一)二氧化氯發(fā)生器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氯反應器在-0.114Mpa標準大氣壓力下運行,其氣相中ClO2的濃度掌握在8%以下,使反應器的氣相空間減至最少,保證生成的ClO2在反應空間中停留時間小于1秒。同時反應系統(tǒng)采納兩段分級反應,即第一段反應中原料濃度較高,但掌握溫度較低,反應速度較慢;第二段反應中掌握溫度較高,但反應物料濃度較低,反應速度仍掌握在較低范圍內。同時,裝備關鍵部位設置2個安全閥,完成對運行過程的雙保險。另外,裝備內部為負壓狀態(tài),并有非常靈敏的防爆裝置,一旦裝備顯現正壓,即可通過防爆裝置泄壓。裝備間全部操作人員必需嚴守操作規(guī)程和安全措施,并應布置專人定期巡察,定期檢查裝備及階段性原料罐、泵、閥是否正常無損壞;裝備顯現異樣,應立刻停車,在排解故障、確保無誤后再重新開機。2、二氧化氯發(fā)生器產惹事故的原由于操作失誤、裝備失修、腐蝕或裝備本身的原因等。可能產生容器裂開、閥門斷開或加藥管線破損而引起二氧化氯和原料泄漏,最嚴峻是因反應速度掌握不當導致壓力過大產生爆炸,氣體或原料擴大形成危害。二氧化氯為黃綠色至桔紅色氣體,沸點110℃,冰點-59℃,易溶于水,飽和溶解量為2900ml/L。二氧化氯為強氧化劑,其毒性及對人體的危害性遠低于常用消毒劑氯氣,在吸入高濃度氣體時可引起咳嗽,并損害呼吸道粘膜,但不造成致命損害。當密閉空間內二氧化氯含量到達10%時,形成易爆氣體。其危害因季節(jié)、風向等因素的不同,涉及范圍也不一樣。假如顯現二氧化氯微量泄漏,可通過余氯監(jiān)測及自動報警系統(tǒng)、崗位操作人員巡檢等方式按時發(fā)現,并按要求快速實行相應措施進行排查和處置,可以防止事故范圍擴大,削減環(huán)境污染。假如顯現反應容器開裂或閥門斷開,顯現大量泄漏,自動報警系統(tǒng)或值班人員雖然能按時發(fā)現,但一時難以掌握和處置,可能造成人員損害,并涉及廠區(qū)周邊范圍。值班人員應立刻報告,并快速配戴呼吸器,按操作規(guī)程,立刻切斷原料罐閥門、打開裝備間通風系統(tǒng),在通風20分鐘后用水大量沖洗裝備間;水廠應確定員工緊急疏散點,由一名負責人負責組織,根據領導小組的指令,隨時參與救援工作。假如顯現二氧化氯發(fā)生器意外爆炸,應按以下原則處置:a、水廠應將爆炸泄漏程度及危害范圍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人確定如何進行處置。并依據事故狀態(tài),組織相關人員綻開救援工作。b、如引發(fā)火災或人身損害,應按時撥打119、120報警電話和報告相關部門,并立刻啟用消防器材進行滅火,對受傷人員進行急救和送醫(yī)。(二)鹽酸1、工業(yè)用鹽酸濃度30%,為無色或微黃色發(fā)煙液體,強酸性腐蝕品,有刺鼻的酸味。不燃無爆炸,但與活性金屬粉末發(fā)生反應時,產生氫氣,有爆燃可能;與堿發(fā)生中和反應,也可用大量水稀釋。儲存時應置于陰涼、通風倉間內,與其他物品分開存放,不行混儲混運,并留意防止包裝或容器損壞。2、鹽酸泄漏后,接觸其蒸氣或煙霧可引起急性中毒,眼和皮膚接觸可致灼傷。尤其鹽酸不能與氯酸鈉等物質混放。3、應急處置假如鹽酸顯現泄漏,應快速將污染區(qū)人員撤離至安全區(qū),并對現場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置人員應配戴呼吸器和防護服進入現場,不能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在顯現少量泄漏時,可用砂土、枯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也可用水大量沖洗。在顯現大量泄漏時,水廠應快速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確定如何進行處置;依據事故狀態(tài),組織應急救援隊伍立刻綻開救援工作;假如自身力量難以完成救援工作或救援時有可能會顯現更大的人員損害時,由公司向當地政府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救援?,F場人員皮膚接觸泄漏物時,應立刻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淌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眼睛接觸應立刻提起眼瞼,用大量流淌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15分鐘以上;呼吸道吸入時,應快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奇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應給氧并按時就醫(yī);誤服時應立刻用清水漱口,給服牛奶或蛋清并就醫(yī)。(三)氯酸鈉1、氯酸鈉無色無臭,強氧化劑,不燃,受強熱或與強酸接觸時可能發(fā)生爆炸,與復原劑、有機物、易燃物等混合時,急劇加熱可能發(fā)生爆炸。儲存時應置于陰涼、通風倉間內,并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容器應密封,與其他物品(如:鹽酸等)分開存放,禁止震驚、撞擊和磨擦。2、氯酸鈉對呼吸道、眼及皮膚有刺激性,可經皮膚汲取。吸入或食入時可致急性中毒,引起臟器操作或發(fā)生窒息。3、應急處置假如氯酸鈉顯現泄漏,應快速將污染區(qū)人員撤離至安全區(qū),并對現場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置人員應配戴呼吸器和一般工作服進入現場,但不能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在顯現少量泄漏時,應防止揚塵,可用潔凈的鏟子搜集于枯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在顯現大量泄漏時,應快速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確定如何進行處置,依據事故狀態(tài),指令水廠人員立刻綻開救援工作;假如自身力量難以完成救援工作或救援時有可能會顯現更大的人員損害時,由水廠向公司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領導小組發(fā)布啟動應急救援指令,進行救援?,F場人員皮膚接觸泄漏物時,應立刻脫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淌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應立刻提起眼瞼,用大量流淌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并就醫(yī);呼吸道吸入時,應快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奇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應給氧并按時就醫(yī);誤服時應立刻大量飲水,催吐就醫(yī)。四、現場救援(一)顯現泄漏或爆炸事故后,現場人員應快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至上風向500米外,應急處置人員配戴呼吸器及防護服,進入事故點切斷原料罐閥門及全部電源開關,用水噴淋和沖洗,待濃度降低至安全排放標準后,進行強制通風。(二)外部救援人員到達后,機電修理人員應全力做好協(xié)調協(xié)作工作,詳盡地提供出爆炸點的根本情況,以便救援人員做出快速推斷,制訂、實施救助方案。搶救人員佩戴好呼吸器,首先查明現場有無中毒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中毒人員脫離現場,同時由現場人員進行緊急處理,防止二氧化氯大面積擴大。處在下風向區(qū)域內員工立刻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以濕毛巾、口罩等物品捂口鼻,到集結地點,按統(tǒng)一布置,幫助搶險搶修人員進行工作。(三)搶救疏散組在120急救人員未到達前,應依據現場人員中毒情況,對嚴峻的中毒者,要設法快速將其移至空氣新奇處;假如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刻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術;霧化吸入5%碳酸氫鈉溶液;用流淌清水或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洗眼、鼻和口;對粘膜皮膚損傷者,應按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患處等治療措施,以贏得最正確的搶救治療時間。待120急救人員到達后,主動幫助協(xié)作搶救人員做好搶救工作,提供具體的病人資料,重傷員按時送往醫(yī)院進行搶救。(四)運行工藝組應依據當時風向、風速,推斷污染氣體擴大的方向和速度,進行監(jiān)測盡快查明污染氣體的濃度和擴大情況,將監(jiān)測結果按時報告突發(fā)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安全警戒依據突發(fā)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確定通知擴大區(qū)域內的居民群眾撤離,水廠管理人員實行有效措施掌握污染面的擴大,將環(huán)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時依據現場情況,按時向環(huán)境愛護部門報告。(五)安全警戒組按領導小組指定地點集結人員,在事故現場四周設崗,劃分禁區(qū)并強化警戒和巡回檢查,阻擋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當泄漏物擴大涉及周邊安全時,應快速組織有關人員,按領導小組的要求安全疏散、撤離,同時周邊由交警進行管制。(六)水廠機電修理人員依據領導小組的指令,對泄漏漏點進行搶修。無法搶修時,撥打119報警電話,協(xié)作專業(yè)消防人員進行有效處置。(七)當事故得到掌握,水廠、機電修理人員對裝備系統(tǒng)進行具體檢查,確認事故隱患已消退,領導小組依據環(huán)境監(jiān)測組的監(jiān)測結果,發(fā)布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恢復生產,解除交通等管制的指令。(八)在顯現污染氣體大量泄漏時,安全警戒人員應組織員工及周邊群眾,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按逆風方向撤離。五、安全設備、防護用品及用具安全設備(一)安全設備:二氧化氯裝備間安裝有二氧化氯泄漏報警裝置,顯現泄漏,能夠按時報警;同時在裝備間距地面300-500mm處安裝2臺能對流的排風扇,掌握開關應遠離裝備間并易于操作,一旦顯現一般性泄漏,能夠按時抽排以確保安全。(二)防護用品和用具:水廠備過濾式防毒面具,同時崗位員工還按規(guī)定發(fā)放口罩、橡膠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正常情況下完全能夠滿意生產操作、維護修理的需要,防護工具保持完好,可隨時運用。除此之外,按規(guī)定二氧化氯發(fā)生器還常備肯定數量的專用扳手、活動扳手、密封帶、易熔塞、橡膠墊、10%氨水等搶修器材,以備需要。(三)人員疏散依據事故的危害程度和范圍,依據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指令安全警戒人員按職責分工,組織人員疏散。六、留意事項(一)物資供應組做好物資器材的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消防、搶險搶修等器材和交通工具,并定期檢查保養(yǎng),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二)毒氣污染區(qū)人員撤離現場的留意事項:1、做好防護再撤離。污染區(qū)人員撤離前應戴好適宜的防毒面具,同時穿好防護服或雨衣(大外套),盡可能少地將皮膚暴露在污染空氣中。2、快速判明事故當時風向,向上風撤離。3、把握一些簡潔的防護方法。在氣體泄漏而無防護器具時,用濕手巾等物捂住口鼻,撤離氣體污染區(qū)域。(三)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qū)域及實施救援的留意事項:1、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qū)域前,必需清晰了解污染區(qū)域的裝備分布、有無爆炸和火災的危險、毒氣的濃度等,佩帶好防護器材,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2、防止單獨行動,應至少2—3人一起行動,以便相互照應,搶救器材應具有防爆功能。(四)開呈現場急救工作時的留意事項:1、做好自身防護。搶救疏散組在搶救過程中要隨時留意風向的改變,按時做好現場急救醫(yī)療點的轉移及傷員的搶救工作。2、分工合作。當事故現場有較多傷員的情況下,搶救疏散人員應分工合作,職責明確,團結協(xié)作。3、急救處理程序化。為了防止現場救治工作雜亂無章,醫(yī)務人員應事先設計好有毒氣體泄漏時所應實行的現場急救程序。4、留意防護好傷員眼睛。在為傷員作醫(yī)療處置過程中,盡可能地愛護好傷病員的眼睛,切記不要遺漏對眼睛的檢查和處理。5、當人員發(fā)生凍傷時,應快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采納40—42℃恒溫熱水浸泡,使其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溫柔按摩時,應留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6、處理污染物時,要留意對傷病員污染衣物的處理,防止發(fā)生繼發(fā)性損害,特別是對某些毒物中毒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時,要謹防救援人員中毒,一般不宜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7、交接手續(xù)完備。對現場急救處理后的傷病員,應做到一人一卡,將根本情況初步診斷、處理措施記錄在卡上,并掛在傷病員的胸前或手腕上,便于辨認及下一步的診治,移交傷病員時要手續(xù)完備。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