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的互動關系_第1頁
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的互動關系_第2頁
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的互動關系_第3頁
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的互動關系_第4頁
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的互動關系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等教育與社會分層的互動關系

社會分層是指以法律和規(guī)則為基礎的制度化、相對不平等的社會層次結構。簡而言之,社會分層就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將社會成員劃分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級或層次。馬克斯·韋伯曾經確立了社會分層的三個關鍵維度,即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社會地位,這三個維度可以說是一個人在社會體系中綜合地位的最佳評價。其實,一個人無論其財富、權力還是社會地位的獲取無一不與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受到的高等教育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以清華大學為例,該校在1982到1986年畢業(yè)的4615名學生中,分配到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直屬企事業(yè)單位的為2675人,高達58%的比例。這一數據足以反映出高等教育對于個人社會分層的重要影響。高等教育與反映社會結構及其變遷的社會分層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互動關系。這種互動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以及高等教育對社會分層的影響兩個層面。一、關于入學機會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高等教育目標、教育政策、教育內容、教育過程、教育成就的影響等諸多方面。其中,社會分層對教育機會是否均等的影響,一直是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關注的重要問題。影響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因素是一個高度綜合的因素共同體,除了受階層差異這一重要因素影響外,地區(qū)差異、教育政策與制度、教育結構、性別觀念等也是一些不可忽視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影響的確很大。這種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影響不同階層子女入學機會、教育資源的占有、學習時間、學習條件以及就業(yè)成功率是否均等多方面。我國的大學招生政策是,從高分到低分擇優(yōu)錄取(一些特招學生除外)。從原則上講,只要考生的分數達到了各高校在當地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就有權利和機會進入該高校學習,其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身份(尤其是父親)應該不是什么重要影響因素,但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來自農村和城鎮(zhèn)的考生,以及父親身份分別為農民、工人、干部的學生的入學機會并非完全平等。謝維和、李雪蓮于1998年4月受世界銀行和國家教育部資助的調查涉及不同層次的37所高校(大專除外)1994級和1997級的學生近7萬人,所得結果見(表一):從上表可以看出,農民子女的比例隨著高校層次的升高逐漸降低,黨政干部、企業(yè)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子女所占比例逐漸升高。類似上述的調查還有許多,如余小波以某電力學院2000級學生為樣本,調查了生源家庭社會層次與入學機會之間的關系,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他得出結論:(在該學院)父親身份的不同,考生入學的實際錄取分也是不一樣的,差異較大的在農民子女與干部、工人的子女,前者比后者的實際錄取分要高出20分。干部、工人子女的錄取分較近,但就整體而言,工人子女的實際錄取分較干部子女的平均要高4分。家庭層次除對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學校層次產生重要影響外,還對個人的專業(yè)選擇(冷門與熱門專業(yè))具有重要影響。劉宏元對武漢大學1995級新生的狀況做了調查,具體調查數據見(表二):劉宏元得出結論:在該校的“熱線學科”專業(yè)中,農民和工人子女的比例進一步低于其在總體中的比例,而在“基礎學科”專業(yè)中則相反。與此相對,黨政干部、企事業(yè)單位干部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子女則更多地進入了“熱線學科”,三者相加在“計算機科學”中達59.4%,在當時比較熱門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專業(yè)中更高達80%左右,幾乎形成壟斷地位。二、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是受教育者社會流動的見維合高等教育是一種潛在的社會地位,其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分層與流動。此外,就高等教育本身而言,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大學對人們今后的社會分層仍然產生較大影響。如前文所述清華大學1982到1986年畢業(yè)的4615名學生,分配到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直屬企事業(yè)單位的達到2675人,足以說明就讀大學的層次,對于個人今后在社會分層中的重要影響。鄭若玲曾對廈門大學1997-2001屆博士畢業(yè)生的家庭出身做過簡單的調查統(tǒng)計,調查對象包括文、理、經濟三大類中歷史、法律、財金、會計、物理、化學等14個系的共計316份檔案,統(tǒng)計數據見(表三):鄭若玲得出結論,父輩為非知識階層,子輩通過接受高等教育而向上流入知識階層的比例高達56.7%(其中農民占了37%),高于父子均為知識階層的代際水平流動比例43.3%。這足以說明接受高等教育對于社會地位較低的階層向上流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美國社會學家詹克斯談到:“所有這些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也就越多……”“然而,即便來自同一類型的家庭,考試成績一樣,最初職業(yè)相似,大學畢業(yè)的人最終獲得的職業(yè)地位也比只上完高中的人高。研究還表明獲得學士學位對收入有很大影響。高中畢業(yè)生可能比具有同樣背景但沒念完高中的人收入高約51%。而大學畢業(yè)生可能比具有同樣背景但大學沒畢業(yè)的人收入多76%。”“不過,考慮到收入,大學的選擇就重要了。這項研究發(fā)現(xiàn)‘重點’大學的畢業(yè)生比‘非重點’大學的畢業(yè)生收入多28%?!闭部怂沟难芯糠从沉嗣绹鐣謱优c受教育程度之間的相關性。美國的狀況基本上可以反映當代高等教育對社會分層的普遍影響。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上述現(xiàn)象仍然存在。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曾指出:“教育遠非一種消費行為,在此意義上,上學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滿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個人用于教育的費用,意在獲取生產性‘存量’。這種‘存量’包含在人體中,將來能提供各種服務?!泵绹鐣W家布勞和鄧肯曾對美國社會分層進行實證研究,他們向35000名20—60歲的男人發(fā)出調查表,問“是什么決定著一個兒子能否取得比他父親更高的社會地位?”從27000份回答中,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最重要的是兒子接受教育的程度??梢?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將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社會流動方向以及社會地位的提高。高等教育對社會分層的影響主要通過社會代際流動而實現(xiàn)個人在社會中地位的改變。社會流動是指個人或群體在社會分層結構與地理空間結構中位置的變化。在當今社會,由于科層制在管理系統(tǒng)中的不斷完善,以及生產活動中科技含量與技術水平越來越高,都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識要求。高等教育是個人潛在社會地位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城鄉(xiāng)各地許多家長都殷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考上好的大學,許多貧困山區(qū)的農民不惜花費高出自己家庭年收入許多的學費,讓子女上大學,說到底是希望后輩能夠通過接受高等教育使自己如同“鯉魚跳龍門一般”將社會地位、社會聲望、經濟收入等決定社會階層的因素徹底改變,以后徹底脫離農村。而且,隨著個人社會層次的提高,又會反過來影響整個家庭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教育、學歷不僅是當代社會人們獲得社會地位的“敲門轉”,而且也是大多數人獲得不同職業(yè)的最重要的依據與憑證,是個人未來職業(yè)和收入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最后,我們應該注意到高等教育還是一種潛在的分層標準。人們在提拔干部、晉升職務時,除一定的技能和道德修養(yǎng)外,還要從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高等教育學歷等方面考慮。目前,我國的干部任用制度,要求某一級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相應的學歷條件,就是上述問題的一個有力證明。三、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影響在這篇文章里,我們探討了社會分層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高等教育對社會代際流動的影響非常巨大,這是勿庸置疑的事實,也比較顯而易見,因此在這里我們不作過多探討,我們將重點放在討論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的影響這一層面。家庭層次的不同會影響到個人就讀學校的層次以及所學專業(yè)的“好壞”。這就足以說明,盡管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大眾化,但是社會分層仍然深深地影響著高等教育。在我國,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的影響體現(xiàn)在如下一些方面:在入學機會上,城鄉(xiāng)存在重大差異,“1998年進行的一項對全國37所不同層次高校的調查顯示,城鄉(xiāng)之間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整體差距為5.8倍,在全國重點院校中則達到8.8倍,即便在地方高校中也有3.4倍,超過了城鄉(xiāng)居民經濟收入的名義差距(2.8倍)。”干部與工人子女在入學機會上也存在很大差異。在專業(yè)選擇上,干部子女就讀熱門專業(yè)明顯高于工人、農民子女,工人和農民子女在專業(yè)選擇上也存在一定差異,農民子女要選擇熱門專業(yè)往往要付出更大代價———即要考出更高的分數。就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有人做過專門探討,如余小波就歸納出四點原因。第一,社會分層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教育機會不均等有其客觀性。第二,綜合素質的差異影響了入學機會的不均等。第三,高考估分以及填報志愿的差異。第四,教育腐敗以及各種不正之風的存在。鄭若玲將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影響原因主要歸結于經濟因素。她認為各職業(yè)階層由于經濟收入的差異,從而深刻影響到子女在各種教育資源的獲取、學校條件、學習時間等方面。由于要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根據不同學校的層次、類型所交納的各種費用也不盡相同,促使一部分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而選擇不同的高校。比如說,1997年全國高校全面實行并軌收費,即沒有過去所說的公費、自費之分,學生上大學都要交費,因而一些來自偏遠地區(qū),以及許多農民、下崗工人的子女更樂意選擇學費相對較低的師范院校、農林院校以及地礦院校等等。筆者完全同意上述觀點,只是覺得需要再加補充。筆者認為中國目前存在的社會分層影響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以及專業(yè)選擇的現(xiàn)象,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原因以及制度因素。盡管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高校逐漸擁有了一定“自主權”,民辦高等教育也在逐漸興起,但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計劃”色彩仍然相當濃厚。中央教育主管部門在招生計劃的制定和分配上仍然具有最終決定權。此外,自建國以來,就存在的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以及近年來出現(xiàn)的貧富分化不斷加劇也是促使社會分層影響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以及專業(yè)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楊東平和張玉林的研究中,盡管各自數據來源不盡相同,他們都把造成教育機會不均等最顯著的原因歸結為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和重點中學制度。張玉林指出:“它是城鄉(xiāng)分割的教育制度下基礎教育階段機會不平等累積的結果,在公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靠農民自身的力量又無法承受義務教育之重的情況下,農家子女往往在初中甚至小學階段就被淘汰出局,從而無緣參加高等教育機會的競爭?!币驗楦叩冉逃统?、中等教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高等教育決不是孤立存在的,高校的生源直接來自各種不同類型的高中。正如張玉林等人所指出的那樣,目前我國的教育資源分配,在地區(qū)間、城鄉(xiāng)間都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這仍然是教育的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以及整個社會的二元結構的直接反映。以小學為例,據《南方周末》報道:“1999年,全國2036個縣和縣級市中有1021個縣的小學生均‘公用經費’不足10元,而北京市則為757.6元,上海市為747.4元。”就高等教育說起,我國的許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名牌高校多集中于東部沿海城市以及一些中心城市,仍然呈現(xiàn)出東西部之間、城鄉(xiāng)之間、中心城市和地方之間的巨大差異。就高考錄取分數線而言,各地的差異更加巨大。例如“1999年高校重點文科院校北京錄取分數線為466分,湖南為556分,相差90分;重點理科院校北京錄取分數線為460分,湖北為566分,相差106分;一般文科院校和一般理科院校,北京的錄取分數線也比湖北低77分和144分。貴州省1998年人均GDP為2323元(北京為1.8萬元,為貴州的7.75倍),理工科本科重點線480分,文史類(含外語)重點線為514分,也高于北京市?!本C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目前的社會分層嚴重影響各階層子女在接受高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