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期末重點_第1頁
針灸學期末重點_第2頁
針灸學期末重點_第3頁
針灸學期末重點_第4頁
針灸學期末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關的位置、作用P80定位:在前臂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作用:①主治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系病證②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③中風,偏癱,眩暈,偏頭痛④失眠、郁癥、癲狂癇等神志病證⑤肘、臂、腕攣痛太白P48定位:在跖區(qū),第一跖指關節(jié)近端赤白肉際凹陷中主治:1、腸鳴、腹脹、腹瀉、胃痛、便秘等脾胃病癥;2、體重節(jié)痛神門P54定位:在腕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主治:1、心痛、心煩、驚悸、怔忡、健忘、失眠、癡呆、癲狂病等心與神志病癥;2、高血壓;3、胸肋痛天宗P57定位:在肩胛區(qū),肩胛岡中點與肩胛骨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交點凹陷中主治:1、肩胛疼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癥;2、氣喘心俞〔背俞穴P24的心俞〕P63定位:在脊柱區(qū),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主治:1、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等心與神志病癥;2、咳嗽、咯血等肺系病癥;3、盜汗、遺精委中P67定位:在膝后區(qū),腘橫紋中點主治: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癥;2、腹痛、急性吐、泄等急癥;3、隱疹,丹毒,小便不利,遺尿膏肓P68定位:在脊柱區(qū),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主治:1、咳嗽、氣喘、肺癆等肺系虛損病癥;2、健忘、遺精、盜汗、羸瘦等虛勞諸癥;3、肩胛痛申脈P71定位:在踝區(qū),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緣與跟骨之間凹陷中主治:1、頭痛、眩暈;2、失眠、癲狂癇等神志病癥;3、腰腿酸痛支溝P83定位:在前臂后區(qū),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主治:1、耳聾,耳鳴,暴音;2、脅肋痛;3、便秘4、瘰疬;5、便秘至陰P72定位:在足趾,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趾甲根角側前方0.1寸〔指寸〕主治:1、胎位不正,滯產;2、頭痛、目痛;3、鼻塞、鼻niu三陰交P48·在小腿側,踝尖上3寸,脛骨側緣后際血海P49·在股前區(qū),髕底側端上2寸,股側肌隆起處攢竹P60·在面部,眉頭凹陷中,額切跡處腎俞P65·在脊柱曲,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照海P74·在踝區(qū),踝尖下1寸,踝下緣邊際凹陷中涌泉P73·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凹陷中肩井P91·在肩胛區(qū),第7頸椎棘突與肩縫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末端P47腎經腹正中線開半寸P78針經指的是哪本著作?P3·"靈樞""經"之后,"針灸甲乙經"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P3十二經脈交接規(guī)律是什么?P9答:十二經脈相互交接的規(guī)律是:①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末端交接,如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交接于食指端。②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交接,如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接于鼻旁。③相互銜接的陰經與陰經在胸接,如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交接于心中。十二經脈循行走向規(guī)律是什么?P9-10答:十二經脈循行走向的規(guī)律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經脈系統(tǒng)是如何組成的?P8經絡系統(tǒng)由經脈脈絡和連屬于體表的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組成,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絡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什么?常用的有哪幾種?P28指寸定位法,又稱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據被取血者本人手指所規(guī)定的分寸以量取腧血的方法。此法主要用于下肢部。常用的指寸定位法有:中指同身法、拇指同身法、橫指同身法十二皮部是什么?P14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在皮膚所散布的部位。"素問·皮部論":“皮者,脈之部也。〞“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經絡的概念P8經絡是經脈和脈絡的總稱,是人體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外、貫穿上下的通路。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穿上下,溝通外,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深而在里。絡,有網絡的含義,脈絡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織,遍布全身;絡脈包括浮絡、絡,浮而在表,難以計數。原穴P24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止于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輸穴,稱為原穴,又稱“十二原〞。郄穴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中的陰維、陽維、陰蹺、陽蹺脈之經氣深聚的部位,稱為郄穴。“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16個,除胃經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背俞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腰背部的腧穴,稱為背俞穴,又稱為“俞穴〞。俞,有輸入轉腧之意。募穴臟腑之氣會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集合之意。什么是五腧穴?P23十二經脈分布在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5個特定腧穴,即井、滎、輸、經、合穴,稱為五腧穴,簡稱“五腧〞。五腧穴中包括:井〔多治急癥〕、滎〔多治熱證〕、輸、經、合〔及其概念〕P24古人把經氣在經脈中的運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認為具有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五腧穴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熬暎鉃楣染?,喻山谷之湶,是水之源頭;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為經氣初出之處?!皽瞑?,意為小水,喻剛出的泉水微流,滎穴分布在掌指或跎趾關節(jié)之前,為經氣開場流動之處。“輸〞,有輸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深漸淺,輸穴分布于掌指或跎趾關節(jié)之后,其經氣漸盛?!敖洦?,意為水流寬大通暢,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jié)以上之前臂、脛部,其經氣盛大流行。“合〞,有集合之意,喻江河之水集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關節(jié)附近其經氣充盛且入合于臟腑。"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五腧穴的主病特點P199井穴主要用于治療急癥、滎穴主要用于治療熱癥、輸穴主要用于治療疼痛類疾病、經穴多用于治療喘、咳、寒熱等疾病、合穴多用于治療氣機不暢等疾病特定穴包括哪些?P23-25包括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會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八會穴中:腑會、氣會、血會是哪個穴位?P202·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三棱針法P156·三棱針法是用三棱針刺破血絡或腧穴,放出適量血液,或擠出少量液體,或挑斷皮下纖維組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火針法P160·將特制針具的針身用火燒紅后,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給身體局部以灼熱性刺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火針法。古稱“焠刺〞天灸P151·是將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藥物涂敷于穴位或患處,使局部充血、起皰,猶如疚瘡,故名天灸,又稱藥物灸、發(fā)皰灸。常用中藥有白芥子、細辛、大蒜、斑蝥等穴位注射法P166·又稱“水針〞,是以中西醫(yī)理論為指導,依據穴位作用和藥物性能,在穴位注入藥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的作用P147答:(一)溫經散寒灸火的溫和熱力具有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的功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寒濕痹痛、痛經、經閉等病證。(二)扶陽固脫灸法具有扶助陽氣、舉陷固脫的功能。臨床上多用于治療脫證和中氣缺乏、陽氣下陷而引起的遺尿、脫肛、崩漏、帶下、久瀉等病證。(三)消瘀散結灸法具有行氣活血、消瘀散結的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氣血凝滯之疾,如乳癰初起、瘰疬、癭瘤等病證。(四)防病保健灸法可以激發(fā)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未病施灸有防病保健、益壽延年的作用,古人稱之為“逆灸〞,今人稱之為“保健灸〞。"醫(yī)說,針灸"提出的“假設要安,三里莫要干〞,更說明常灸強壯要穴能夠強身健體,抵御外邪。(五)引熱外行(特殊)艾火的溫熱能使皮膚腠理開放,毛竅通暢,使熱有去路,從而引熱外行。臨床上可用灸法治療癤腫、帶狀皰疹、丹毒、甲溝炎等*些實熱病證。對陰虛發(fā)熱,也可使用灸法,但要注意施灸量不宜過大。如選用膏育、四花穴等治療骨蒸潮熱、虛癆咳喘。施灸的先后順序P152答:對于施灸的先后順序古人有明確的論述,如"備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說:“凡灸,領先陽后....上后下。〞"明堂灸經"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就是說應先灸陽經,后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壯數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上述施灸的順序是指一般的規(guī)律,不能拘泥不變。如脫肛的灸治則應先灸長強以收肛,后灸百會以舉陷,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此外,施灸應注意在通風環(huán)境中進展。間接灸包括哪些?P149·隔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暈針的概念P144·暈針是指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發(fā)生的暈厥現象三棱針的操作方法P157·1.持針方法:一般醫(yī)者右手持針,用拇、食二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針尖露出3~5mm·2.針刺方法: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太乙神針、雷火神針屬于實按灸的灸條灸法P150經絡學說是如何指導針灸治療疾病的?〔10分〕P18-19答: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主要表現在診斷和治療兩個方面。(一)診斷方面1.經絡辨證是以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對患者的病癥、體征進展綜合分析,以判斷病屬何經,并進而確定發(fā)病原因、病變性質及病機的一種辨證方法。在臨床上,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病癥,結合經脈循行的部位及所聯(lián)系的臟腑,可以指導分經辨證。臨床上還可以根據所出現的證候進展經絡辨證,如咳嗽、鼻流清涕、胸痛、上肢側前緣痛等,與手太陰肺經有關。2.經絡望診是通過觀察經絡所過部位皮表所發(fā)生的各種異常改變來診斷疾病的方法。經絡望診主要觀察全身經絡穴位的色澤、形態(tài)變化,如皮膚的皺縮、隆陷、松弛,以及顏色的變異、光澤的明晦、色素的沉著和斑摻的有無等。診察絡脈所表現的各種不同顏色,是診斷不同病證的重要依據之一。3.經絡腧穴按診是在經絡腧穴部位上運用按壓、觸摸等方法來尋找異常變化,如壓痛、硬結、條索狀物、腫脹、凹陷等,借以診斷疾病的方法。這一診法常可為針灸臨床治療提供選穴的直接依據。經絡按診的部位多為背俞穴。其次是胸腹部的募穴以及四肢的原穴、郄穴、合穴或阿是穴等。切脈診斷,也是經絡腧穴按診的重要組成局部。目前臨床切脈,獨取手太陰肺經寸口,但在臨床上遇到危重患者時,除了寸口之外,還須兼切跌陽、太溪二脈,以驗胃氣、腎氣之存亡。4.經絡腧穴電測定是利用經絡穴位測定儀檢測經絡腧穴部位的電參量,借以判斷各經氣血之盛衰的方法。測定這些變化,對于診斷經絡臟腑疾病和選取治療穴位,都有一定參考價值。(二)治療方面1.指導針灸治療首先,指導針灸臨床選穴。在明確診斷的根底上,除選用局部的腧穴外,通常以循經取穴為主,即*一經絡或臟腑有病,便選用該經或勝腑的所屬經絡或相應經脈的遠部腧穴來治療。如胃痛近取中院,循經遠取足三里、梁丘;脅痛循經選取陽陵泉、太沖;根據“菀則除之〞的原則,使用刺絡出血的方法來治療一些常見病,如咽喉腫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傷刺委中出血等;經筋的病候,多表現為拘攣、抽搐等癥,治療多局部取穴。2.指導藥物歸經藥物按其主治性能歸人*經或*兒經,簡稱藥物歸經,它是在分經辨證的根底上開展起來的。因病證可以分經,主治*些病證的藥物也就成為*經或*幾經之藥。中醫(yī)各科也可以經絡理論為依據進展施治,如目病有時可以不治目而用補肝的方法,因為肝經聯(lián)系于目:心火上炎的口舌生瘡,可清進小腸,導火下行,是因為心與小腸為表里,在體通過經絡有聯(lián)系等。分析病案中風〔陰虛風動主穴+配穴〕P207·肢體麻木,心煩失眠,眩暈耳鳴,手足拘攣或蠕動,舌紅,脈細數,為陰虛風動·主穴:水溝、關、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配穴:陰虛風動配太溪、風池面癱〔風寒癥主穴+配穴〕P213·兼見發(fā)病時面部有受涼史,舌淡,苔薄白,為風寒證·主穴:陽白、顴髎、頰車、地倉、翳風、合谷·配穴:風寒證配風池、列缺腰痛的根本處方〔選擇題〕P280-281·拔罐法早期被稱作角法針灸的治病原則和治病作用〔5分〕P189-192答:針灸治療作用:針灸治療作用是指針灸在治療疾病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針灸治療作用是多方面且復雜的,從總體上可概括為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和扶正祛和三個方面。(一)疏通經絡疏通經絡是指針灸具有祛除經絡瘀阻而使其恢復通暢的作用,是針灸最根本和最直接的治療作用。運行氣血是經脈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假設經絡功能失常,氣血運行受阻,或氣血瘀滯,阻遏經絡,均會導致經絡的病理變化而引起疾病的發(fā)生。(二)調和陰陽調和陰陽是指針灸縣有使患者機體從明陽失衡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的作用,這是針灸治療最終要到達的根本目的。疾病的發(fā)生機理是極其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調。六淫、七情、飲食、勞倦等外因素導致人體陰陽及臟腑功能的偏盛偏衰,失去相對平衡,從而引起疾病的發(fā)生,即“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運用針灸方法調節(jié)陰陽的偏盛偏衰,可以使機體恢復“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從而到達治意疾病的目的?!踩撤稣钚胺稣鲂笆侵羔樉木哂蟹鲋鷻C體正氣及祛除病邪的作用。疾病的發(fā)生、開展及其轉歸的過程,實質上是正邪相爭的過程。扶正祛邪既是使疾病向良性方向轉歸的根本保證,又是針灸治療疾病的作用過程??傊柰ń浗j是調和陰陽和扶正祛邪的根底,即經絡暢通有利于調和陰陽和扶正祛邪作用的發(fā)揮;扶正祛邪是治療疾病的作用過程,其目的是要到達陰陽平衡,而調和陰陽又常常依賴于扶正祛邪作用。因此,盡管針灸的治療作用表現為以上三個方面,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密不可分的,只是在其體的疾病治療過程中,以*一作用表現為主和更為明顯而已。針灸治病原則:針灸治療原則是運用針灸治療疾病必須遵循的根本法則,也是確立治療方法的根底。在應用針治療疾病時,具體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從總體上把握針灸的原則具有執(zhí)簡馭繁的重要指導意義。針灸的治療原則可概括為治神守氣、補虛瀉實、清熱溫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一)治神守氣治神守氣是充分調動醫(yī)者、患者雙方積極性的關鍵措施。1.治神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指在針灸操作過程中,醫(yī)者專一其神,意守神氣,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傳;二是指在施治前后注重調治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2.守氣氣,主要指經氣。得氣的快慢、氣行的長短、氣至病所的效應,常常又與患者的體質、對針刺的敏感度以及醫(yī)者取穴的準確性,針刺的方向、角度、深度,強度及補瀉手法等因素密切相關。(二)、補虛瀉實補虛瀉實就是扶助正氣,祛除邪氣。在針灸臨床上補虛瀉實原則有其特殊的含義。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虛則補之〞就是虛證采用補法治療?!跋菹聞t灸之〞,屬于虛則補之的疇,即氣虛下陷的治療原則是以灸治為主。2.實則瀉之,菀則除之“實則瀉之〞就是實證采用瀉法治療。針刺瀉實主要是通過針刺手法的瀉法、穴位的選擇和配伍等而實現的。"菀則除之〞,即對于絡脈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證。宜采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到達活血化期的目的。3.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不盛不虛〞,并非病證本身無虛實可言,而是臟腑、經絡的虛實表現不甚明顯。主要是由于病變臟腑、經脈本身的病變,而不涉及其他臟腑、經脈,屬本經自病。治療應按本經循經取穴,在針刺時,多采用平補平瀉的針刺手法?!踩城鍩釡睾扒鍩屺暰褪菬嵝缘牟“Y治療性構證治療用“清〞法;“溫寒〞就是寒性病證治療用“溫〞法。"靈樞·經脈"曰:“熱則疾之,寒則留之",即針對熱性病證和寒性病證運用清熱、溫寒的治療原則。1.熱則疾之即熱性病證的治療的原則是淺刺疾出或點刺出血,手法宜輕而快,可以留針或針用瀉法,以清瀉熱毒。例如,風熱感冒者,當取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穴淺刺疾出,或針用瀉法,以清瀉熱毒。2.寒則留之即寒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是深刺而久留針,以達溫經散寒的目的?!菜摹持尾∏蟊局尾∏蟊揪褪窃谥委熂膊r要抓住其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