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1頁
第19課《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2頁
第19課《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3頁
第19課《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4頁
第19課《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懷疑與學問》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yǎng)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設立分論點分層次論述的方法。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本文通過事例、道理和對比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述;學習這些論證方法在論述中的作用。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學習本文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透徹周密的語言。

4.文化傳承與理解:認識懷疑和創(chuàng)造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設立分論點分層次論述的結構。

教學難點:

品味論證語言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明白懷疑和創(chuàng)造之間的密切關系。

三、教學設想

《懷疑與學問》這篇文章篇幅短小,結構鮮明,言淺意深,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九年級的學生對議論文的結構特點、論證方法已經比較熟悉了,但他們難以完整理解懷疑精神的內涵,難以準確理解懷疑精神在辨?zhèn)稳ネ?、建立新學說上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完整、正確地理解“懷疑精神"的內涵上。在教學中,一方面通過精讀文本,概括運用懷疑精神辨?zhèn)稳ネ?、建設新學說的一般步驟,另一方面運用統(tǒng)編教材“1+x”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通過閱讀包括本文在內的多則文本,圍繞“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懷疑精神"這個議題展開討論,在比較中總結歸納“懷疑精神”的內涵和適用領域,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探究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音頻、視頻

六、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生了懷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瓦特因為有“水開了,壺蓋為什么會跳起來"的疑問,發(fā)現(xiàn)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對前人的成果不盲從提出了地動學說;牛頓因為有“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這些創(chuàng)造都是從懷疑中來,那么懷疑與學問和創(chuàng)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顧頡剛先生的《懷疑與學問》。

二、預習檢測

1.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中國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

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部,歷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齊魯、中央、復旦、蘭州等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等職。1949年后曾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著作有《秦漢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雜識初編》《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介紹背景

本文選自《寶樹園文存》卷三(中華書局2011年版)。

《文存》分為“學術編"“教育編”“邊疆與民族編"“文化編”“政治及其它編"五編。顧頡剛一生所寫文章,除收入《古史論文集》《民俗論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該部分。

寶樹園原系顧氏先祖所建花園,顧頡剛先生蘇州故居即建于此園舊址,故以名集。

3.議論文知識回顧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

論據(jù)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論據(jù)的兩種基本形式是事實和道理。

論證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

論證方法主要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

三、誦讀訓練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積累字詞(根據(jù)導學案,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

(主要檢查各小組合作完成情況,對不懂的進行解析)

(1)生難字

頤(yí)譬(pì)螢(yíng)妄(wàng)盲(máng)滯(zhì)

(2)重點詞語

流俗: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含貶義)。

盲從:盲目地附和隨從。

虛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指一些不著邊際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墨守:固執(zhí)拘泥,不會變通。

停滯: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進行或發(fā)展。

腐草為螢:語出《禮記·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為螢火蟲。

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jié)、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攻擊。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語出《孟子·盡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書》,倒不如沒有《尚書》,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書本。

四、解題

“懷疑與學問”是一個并列短語。但文中論述的并不是二者的并列關系,二者是因果關系,意在指:只有懷疑精神,才是做學問的態(tài)度,才會有真正的學問。

五、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聽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美。

(2)朗讀全文,做到基本成誦。

(3)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或“學者先要會疑",或“學則須疑”)的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第3~5段):論證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

第一層(第3~4段):論述對于傳說,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

第二層(第5段):論述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

第三部分(第6段):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六、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讀了課文,解決了課文中易錯的字詞,理清了文章結構,梳理了作者的寫作思路。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在學習中要心存疑問、勇于提問、不恥下問、隨時發(fā)問、善于提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今天,我們就來跟著顧頡剛先生探討“懷疑"與“學問”的關系。

二、細讀幾段分析思路

1.學習3—5段,理清思路

提示:找關鍵句,概括內容。

3段分析做學問的基礎和來源。4段進一步講,對待這個學問的基礎——傳說,要有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礎。5段講的是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思索,辨別這三步。從而論證了“懷疑是辨?zhèn)稳ネ谋匾E"這個分論點。

3--5段內容是“為什么要懷疑到怎樣懷疑”層層深入、逐層遞進的關系。

2.細讀第六段,完成下面的任務。

(1)說說這段話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題格式:

道理論證:運用道理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舉例論證: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了…的事例,具體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對比論證:運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比喻論證: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將……比作…,生動形象地論證了…的觀點,使抽象的道理論述淺顯易懂。)

(2)說說本段的論證思路。

論證思路的答題格式:

首先提出……的觀點;然后運用……方法論證……內容;最后得出結論……或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首先提出“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的觀點,然后從反正兩方面說理闡述了為什么;接著列舉清代大文學家戴震疑《大學》的事例,引用法國哲學家迪卡兒的名言,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總結:從一切學問家做學問到科學的新發(fā)明、哲學的新理論,美術的新發(fā)明等學術領域,人類文化的進步都要求我們有懷疑的精神。

小結:議論段式寫法:觀點+闡述句+事例、道理論據(jù)并分析+總結句

這是一篇典型的“總——分”式結構的議論文,文章開頭引用我國古代兩位著名學者的話,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先從消極方面論證,再從積極方面去論證,中間用一個承上啟下的遞進復句,恰到好處地概括了前后兩個方面的分論點。這樣層層深入的論證,使文章結構嚴謹,邏輯嚴密。

這篇文章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寫議論文的典型范例。在文章的開頭明確的提出中心論點之后,圍繞中心論點分解出兩到三個分論點。分論點之間可以是并列式、遞進式,然后擺事實,講道理,論證各個分論點,從而達到論證中心論點的目。使是論證更有說服力。

三、精讀一句品析語言

本文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結合上下文,揣摩下面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

(1)開頭的“一切"是否太絕對了?對此,你怎么看?

(2)這段文字中有四個“常常”開頭的短句,它們的順序是否可以任意調整?為什么?

“一切"表達出適用范圍,準確強調了“懷疑”對“學問"的重要作用。

四個帶有“常常”的短句,從“懷疑"到“辯論”到“評判"到“修正”是逐層深入,步步遞進的關系,體現(xiàn)出從懷疑到修正的治學過程,語言表達嚴謹,邏輯性很強。

小結:議論文語言的邏輯力量體現(xiàn)用語的準確、嚴謹?shù)忍攸c上。

過渡:要真正了“疑,了解作者顧頡剛就很必要。孟子有言:“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我們在讀他的文章時,知道他的一些學術情況,對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內涵,是有幫助的。

四、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1.文章開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引用論證作用分析法。運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作者在開頭引用這兩句名言,既提出了論點,同時學者的名言也是一個證明論點的有力證據(jù),這使得論點的說服力增強。

2.就全文來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為后文論述“做學問應如何對待傳說”做鋪墊。

3.為什么對于傳說的話,要“經過一番思考"?

既然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jù),而這種證據(jù)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傳說,而別人的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于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舉了哪兩個事例?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舉例論證作用分析法。作者列舉“三皇、五帝”和“腐草為螢"兩個事例進行論證。論述了人們怎樣以懷疑的精神做學問,使人確信古書記載的傳說不一定可靠,懷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開頭這句話?

這是一個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半句歸結上文的論點,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論點:懷疑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6.文章列舉戴震和笛卡兒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列舉戴震和笛卡兒的事例,從正面闡述學問家做學問的態(tài)度。

7.“一切”和四個“常常"能刪去嗎?為什么?

不能。這些詞,是為了強調所有的學問家全部都包括在內,都善于經常懷疑、提問、評判、修正過去學者的學說。這是建設新學說的基本條件。

8.“古今科學……”這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三個“新的",突出了懷疑精神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作用。

五、研讀課文,思維提升

閱讀下面文字,談談你的看法

有一天,哲學家羅素問哲學家穆爾,“你的學生中誰最優(yōu)秀?”穆爾說是維特根斯坦。“為什么?"“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只有他一人在聽我的課時總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問題。”后來,維特根斯坦的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人問:“羅素為什么落伍?"維特根斯坦說:“因為他已經沒有問題了。”

五、學生再次朗讀全文,主題探究

明確: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六、課文總結

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我們的學習和認識世界同樣需要懷疑精神。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多一些質疑精神、探索精神、多思考、多實踐,這樣你就會成長快,進步大!當然懷疑也該有個度,懷疑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懷疑,盲目地打倒一切,懷疑一切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

七、作業(yè)布置:

結合自己的生活和閱讀經驗,列舉一些可以稱為“中國的脊梁”的人,為他們寫一段介紹。

教學反思

《懷疑與學問》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8課,這一篇議論文。第五單元整個單元都是議論單元,這也是說明九年級要深入地學習議論文,教材上對學生閱讀議論文的要求明顯提高了。

本節(jié)課是第五單元的第二課,這課書是一篇立論。在設計教學設計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對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和論證還是掌握得不夠好,于是我根據(jù)文章特點,讓學生將每一段的第一句話畫出來,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找出中心句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并設置讓學生通過運用關聯(lián)詞的方式將7句話連成層次鮮明、邏輯嚴密的一段話。學生在進行調理梳理的時候,容易遇到的問題是論點和原因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