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1.gif)
![紹興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2.gif)
![紹興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3.gif)
![紹興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4.gif)
![紹興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b8966857e04c06c46fcd44cba66e346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紹興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橋
0規(guī)范密度重要,但以水為橋,橋梁分布密度大,宜設(shè)置積極高效本文介紹的紹興(地區(qū))包括紹興市、紹興縣、新昌縣、鄰接市、諸暨市和上虞市。據(jù)1993年底統(tǒng)計中國紹興市有橋10610座,故紹興有“萬橋市”之稱,但很多古橋湮廢,例如從清光緒(1875年~1908年)19年(1893年)所繪的《紹興府城衢路圖》。下面介紹的著名的八字橋西側(cè)南落坡下溝通主河道的一條很短的軼名河上即有橋5座,今河道和5橋均湮廢。現(xiàn)又建造了很多現(xiàn)代化新橋。根據(jù)統(tǒng)計,紹興市區(qū)有橋31座/km2,號稱“東方威尼斯”的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只有橋15座/km2,即前者為后者的2倍。到1989年底統(tǒng)計以紹興縣(面積1493km2)計,共有橋梁5122座,有橋3.43座/km2。而意大利威尼斯在二戰(zhàn)前后有橋378座,面積567km2,則有橋0.667座/km2,前者為后者的5.15倍;德國橋市漢堡有橋2155座,紹興縣橋數(shù)為其2.4倍??梢娊B興地區(qū)橋梁分布密度之大。全區(qū)現(xiàn)存古橋604座,其中宋(960年~1279年)以前13座,元(1279年~1368年)、明(1368年~1644年)41座,清(1644年~1911年)550座,這還不包括民國時期建造的很多座。文獻中則追溯到舜橋,謂舜避丹朱于此。本文則從東晉開始以至民國時期。現(xiàn)存最早石拱橋為光相橋,始建于東晉年間(317年~419年);現(xiàn)存最古的五折邊形石拱橋為拜王橋,建于唐昭宗(889年~904年在位)乾寧年間(894年~897年)。有些湮廢的橋和河道已計劃復(fù)原,如下述八字橋西面南落坡下溝通的軼名河及其上5座橋和東面南落坡下溝通的軼名河都已計劃復(fù)原。浙江紹興古橋是舉世聞名的,有許多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點。筆者于2003年10月曾專程去紹興學(xué)習(xí)。在談及申報世遺問題,進一步學(xué)習(xí)有關(guān)資料如參考文獻,對紹興古橋主要是石橋作了一些不完整的報道,這些報道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本文將對紹興古橋,概括成12點,分述于下。1陰平橋橋扇橋紹興古橋有始建于東晉(公元317年~419年)年間至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古橋延續(xù)約1600a之久。根據(jù)資料表明,伸臂木橋至遲在公元2世紀已開始建造。中國古代名著《水經(jīng)注》1中記載,東晉安帝(397年~418年在位)義熙年間(405年~418年),在甘肅臨夏縣袍罕附近已建造了跨度達13m多的、用多層木梁疊起逐層挑出構(gòu)成的伸臂木梁橋。在西晉(265年~316年)陳壽(233年~297年)著的《三國志》中提到的陰平橋頭,清康熙(1662年~1722年)年間重修,至今尚存。盡管這些橋始建年代早于紹興最早始建的橋,但這些橋都是個別的而沒有像紹興古橋的建造跨越年代這樣長,國外也無此例。圖1所示為題扇橋。南宋寧宗(1195年~1224年在位)嘉泰(1201年~1204年)《會稽志》載:“題扇橋在蕺山下(東晉)王右軍(321年~379年)為老姥題六角竹扇,人競買之”。橋系東西向單孔石拱橋。橋面長3.80m,凈寬4.30m,橋東西各置19級石臺階,長度分別為7.20m和8.30m,橋高4.70m,拱高3.50m,橋跨徑5.90m,即跨徑l<2拱高f,故實為馬蹄形拱。實心欄板底與拱券幾乎是同一圓心的圓弧線(圖2),這在紹興古石拱橋中是罕見的。又謝公橋(圖3),在市區(qū)新河弄西端,始建于五代后晉(936年~946年)。宋嘉泰《會稽志》載:“謝公橋,在新河坊,以太守謝公□所置,故名”。橋為東西跨向單孔7折邊形石拱橋,橋全長30.60m,凈寬2.95m,橋東有21級石臺階,長15.25m,西有20級石臺階,長11.50m,橋高4.65m,拱高3.70m,橋跨徑7.40m。橋后山上樓臺為飛翼樓(見文獻中謝公橋照片)。2字橋南橋在文獻中已指出廣寧橋為南北向7折邊形石拱橋。由廣寧橋向南→八字橋(東西向梁橋)→東雙橋(東西向石拱橋,橋面凈寬達8.40m)→紡車橋(東西向石梁橋)。后3座橋都是跨南北流向稽山河的。這4座橋都是(南)宋(1127年~1276年)年間以前的橋,它們之間的距離分別為136m、147m和154m,即在437m(這些距離是應(yīng)筆者要求,羅關(guān)洲總經(jīng)濟師重新量測出的)之內(nèi)竟有4座宋橋,可見古橋密度之大。著名的八字橋(圖4)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橋面長5.5m,寬3.10m,橋高5.75m,孔高4.15m,跨長4.80m。橋東端逼近民宅,因此折向南、北兩個方向落坡,南設(shè)14級石臺階,長12.60m,北設(shè)14級石臺階,長18.45m,南、北落坡上有纖道,但并未穿過主孔,因此未構(gòu)成立交(跨道)條件1。橋西端向西南兩個方向落坡,西設(shè)17級石臺階,長22.70m;南設(shè)18級石臺階,長15.80m。西端南落坡跨越軼名河(落坡下一段,余均已湮沒),西端南落坡下亦設(shè)有橋洞(在圖4右側(cè)一條側(cè)臥石下明顯可見為橋洞,所通河軼名,也湮廢)。可見橋兩端向南落坡是為了同時跨越與稽山河相交的另二軼名河,以一橋跨三水,解決了三條河、三條街交錯的交通問題,構(gòu)思巧妙,頗具匠心。橋東西端南面兩落坡相對成八字形,故稱八字橋。該橋又名八士橋,據(jù)傳,橋系當時八信士捐資建造。又從光緒19年(1893年)繪制的《紹興府城衢路圖》可見,在八字橋下與稽山河相連的一已湮沒的河上,在長度較上距離還短的范圍內(nèi)竟有:鏡河橋、狀元橋、小寶塔橋、黃度橋和一軼名橋等5座古橋,說明紹興古橋密度之大又一例證。3小江橋螺山橋紹興古石橋中,有多種橋型,如板橋、梁橋(包括伸臂支承的梁橋),拱橋,其中有圓弧形拱(跨徑l>2拱高f)、半圓形拱(l=2f)和馬蹄形拱(l<2f)、蛋形拱、橢圓形拱、拋物線形拱和折線形邊的3、5、7折拱,甚至有倒懸鏈線形拱以及組合型橋。天保橋(圖5),位于紹興縣五壇鎮(zhèn)五壇村,系8孔石伸臂支承橋,全長82.60m,橋面寬2.60m,橋高4.40m,孔高4.00m,8孔跨徑順次為5.20m、6.40m、7.30m、7.00m、7.20m、8.40m、8.70m和8.70m,橋墩寬大厚實,迎水面設(shè)分水尖2。該橋建于清光緒10年(1884年)。小江橋(圖6)系南北跨向單孔半圓形石拱橋,長12.40m,橋高4.20m,拱高2.80m,跨徑5.50m(l≌2f),拱券系分節(jié)并列砌筑,橋名載宋嘉泰《會稽志》。橋上兩邊置石欄板,形似靠背式石凳,可供游人休憩,實不多見。該橋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在小江橋橋頭立有一石碑“永作屏藩”(圖7),顏體大字,剛勁有力,惜筆者拍照時,青草已將“藩”字“淹沒”,如圖7(a)所示,而圖7(b)則為羅關(guān)洲總經(jīng)濟師提供的完整照片經(jīng)將碑文局部放大以資比較?!坝馈北魰r作為山陰和會稽的界碑,其西為山陰,東為會稽。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1(1125年~1210年)故居在山陰,而和他愛情生活有關(guān)的沈園則在會稽境內(nèi)?;藘x橋(圖8)系東西跨向單孔馬蹄形石拱橋,橋面長3.20m,凈寬3.05m,橋東西分別置15級和12級石臺階,各長13.50m和8.30m,橋高4.10m,拱高3.00m,跨徑7.30m(l>2f),拱券系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筑。從嘉泰《會稽志》中記載有凰儀橋,但該橋在道光(1821年~1850年)19年重修。該橋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螺山橋(圖9)位于紹興縣揚汛橋鎮(zhèn)建吳村,系東西跨向10孔拱梁組合梁,南、北后倚小螺山和大螺山,兩山遙相對應(yīng),俯視該橋,因之得名。橋為3孔圓弧形石拱橋,橋面長37.00m,凈寬2.65m,橋高分別為3.65m、5.95m和3.75m,跨徑分別為6.55m、10.00m和7.30m。石梁橋為7孔、橋面長33.50m,橋?qū)?.70m,7孔高度分別為1.90m、1.45m、1.25m、1.25m、1.05m、0.95m、0.95m,跨徑分別為4.45m、4.00m、2.85m、2.30m、2.65m、1.95m和2.30m。該橋始建于清代。4浪橋木橋古橋平面圖一般為直線形,但有異形的,如折線形、八字形、圓弧形、Y形、Z形等。著名的稽山河上八字橋呈八字形。另一八字橋(圖10中部)位于紹興縣齊賢鎮(zhèn)八字村,為南北向單跨石梁橋,跨長4.80m,在南、北端分別有13和14級石臺階,各長3.50m和4.25m。它由左側(cè)古水橋(北、南向l=2.85m)和右側(cè)永寧橋(南、北向l=5.10m)在平面上組成正反兩個八字。浪橋又名萬安橋(圖11),位于紹興縣柯巖街道,系11孔石梁橋,呈少見的弧形,全長73.20m,凈寬1.70m,橋每孔跨徑在1.25~2.15m之間,清同治(1862年~1874年)6年(1867年)建造。橋址處有一段真實故事,明嘉靖(1522年~1566年)33年(1554年)姚長子(名不傳,因他身高力大,故人呼為姚長子,長讀cháng)巧引倭寇進入浪橋包圍圈,全殲130余名倭寇,自己壯烈犧牲,浪橋因此而更聞名。橋頭立有“姚先烈(長子)絕倭寇紀念碑”,使后人得以緬懷先烈,憑吊英靈。橋造成弧形可能寓圍殲倭寇之深意。三接橋(圖12)位于紹興市區(qū)城南街道棲鳧村,橋建于三叉河口,一橋而通三岸,橋面布置成Y形,橋的一叉為雙孔,其余兩叉為單孔,雙孔梁橋凈跨為3.75m和2.75m,兩單孔分別為4.00m和3.20m。橋在平面上作了靈活布置,可謂匠心獨運,使橋梁形式姿態(tài)自然,頗饒異趣。橋為清末建造,是紹興縣文物保護單位。在紹興,除一墩連接3橋的,乃至有連接4和5橋的。蘇松源教授于1964年將前蘇聯(lián)雙曲磚殼屋蓋移植到橋梁。1969年又設(shè)計建造了三叉雙曲磚拱橋,一橋跨三岸。后又設(shè)計建造了十字雙曲磚拱橋,一橋跨四岸1。至1985年,已在江蘇省無錫縣共建三叉橋7座,十字橋3座。他給筆者信中示出5座橋梁(并各附橋的照片)資料見表1。三叉橋和十字橋均為半磚厚磚券上澆5cm厚混凝土。對三叉橋“半跨”指從支座至交叉點(水平)距離,對十字橋,“跨徑”則指兩支座間(水平)距離。英國用玻璃纖維加強聚合物(glass-reinforcedpolymers,GRP)建造了2座三叉橋跨過兩條河的交叉口,第3座將建造在英格蘭西北部Ribble和Calder河上,整個GRP模板用直升機提吊。古虹明橋,位于紹興縣福全鎮(zhèn)徐山村,為Z形三段11孔石梁橋,全長55.20m,主段為東西向5孔,跨度分別為3.45m、4.70m、4.90m、3.10m和3.60m;副段為東西向2孔,跨度均為1.40m,南北向4孔、跨度分別為3.15m、2.20m、3.80m和3.90m。該橋始建于明代,清代分二次,分別在乾隆(1736年~1795年)50年(1785年)和嘉慶(1796年~1820年)6年(1801年)重修;1994年香港九龍荃灣俞文榮先生、王愛秀女士捐資重修。5橫向并行砌法紹興石拱橋拱券砌法主要有下列8種:縱向并列砌法1、縱向并列榫卯砌法、縱聯(lián)砌法、分節(jié)并列砌法、聯(lián)鎖分節(jié)并列、鑲面縱聯(lián)砌法、框式縱聯(lián)砌法和亂石砌法。6橋梁石拱橋,明萬歷.在宋時,已知用折線形代替圓形以簡化施工。常用3折、5折和7折,這樣便有一平的頂部,便于設(shè)置橋面。三折拱橋中斜撐石的傾角從力學(xué)角度看,陡些更好,一般≥40°,但位于諸暨市大唐鎮(zhèn)里蔣村的冠山南溪橋,系三折邊形石拱橋,橋高2.40m,跨徑7.70m,斜撐傾角且<30°,如圖13所示。這可能在橋跨較大,河床位置較高的情況下采用。該橋建于清光緒16年(1890年)。溪園橋位于諸暨市大唐鎮(zhèn)金家村,系南北跨向15孔三折邊形石拱橋,全長144.80m,橋面寬2.25m,橋板厚0.30m,橋高4.00m,拱高3.70m,15孔跨徑均為8.00m,橋墩迎水面設(shè)分水尖,該橋為浙江省最長的多孔三折邊形石拱橋,規(guī)?;趾?氣勢非凡。該橋建于民國12年(1923年)。5折和7折形邊石拱橋,多建于紹興市區(qū)和紹興縣。拜王橋(圖14)在紹興市區(qū)魯迅西路南側(cè)。宋嘉泰《會稽志》載:“拜王橋,在獅子街,舊傳以為吳越武肅王(錢繆liu——852年~932年)平董昌,郡人拜謁于此,橋故以為名”。清康熙(1662年~1722年)28年(1689年)知府李鐸重修,更名豐樂橋。橋系南北跨向單孔5折邊形石拱橋,全長26.30m,橋面凈寬3.25m,橋高3.55m,拱高3.25m,跨徑5.70m,拱券系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筑。該橋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寶珠橋在紹興市區(qū)紅旗路與光明路交叉口西邊,原名火珠橋,為宋橋。宋嘉泰《會稽志》上有記載。明嘉靖時郡守南大吉名寶珠,知府湯紹恩重修,改今名(圖15)。該橋為紹興現(xiàn)存橋拱中最高的7折邊形單孔石拱橋,東西跨向,全長33.75m,橋面凈寬3.20m,橋東西分別置23級和25級石臺階,各長12.40m和14.00m,橋拱高6.50m,跨徑7.95m,橋下設(shè)纖道1。該橋為紹興市文物保護點。迎恩橋(圖16)建于明熹宗(1621年~1627年在位)天啟6年(1626年),系南北跨向單孔7折邊形石拱橋,跨徑9.30m,橋上欄板、橋柱和抱鼓雕刻頗精致,惜筆者拍照時一片叢綠將橋幾乎遮掩住。只露尾欄與抱鼓,不禁感慨系之,作一絕以紀: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今日藤蘿幾掩遮。恰似西施舒玉臂,令人神往不勝嗟。第一句說明從文獻中早見過明凈的橋梁畫面。折拱橋折點往往落在圓弧上或橢圓上。7明萬歷銅橋橋古時在橋下設(shè)置纖道,供纖夫拉纖時行走,構(gòu)成有當時特色的“立交”。又廣寧橋(圖17)在八字橋之北136m,系南北向單孔七折邊形石拱橋,為紹興現(xiàn)存最長的27折形石拱橋。橋面長6.70m,凈寬3.85m,橋高5.80m,拱高4.20m,跨度6.25m。橋南設(shè)16級石臺階,長25.30m;橋北設(shè)20級石臺階,長26.30m。羅關(guān)洲總經(jīng)濟師指出,橋拱下有纖道,為古時拉纖之用,也可供人行走,具有立交性質(zhì),故可認為是中國最早、也可能是世界最早立交橋雛形。該橋始建于南宋嘉泰年前,明萬歷(1573年~1619年)2年(1574年)重修;清康熙3年(1664年)修繕。該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8橋橋的形制及價值倒懸鏈線形拱橋是20世紀50年代世界先進橋梁科技。迎仙橋(圖18)位于新昌縣撥茅鎮(zhèn)桃樹塢村,明成化(1465年~1487年)《新昌縣志》載“迎仙橋,在縣南三十里、仙桂鄉(xiāng)二十一都”。橋系東南及西北向,橫跨惆悵溪,是浙江古干道上重要橋梁,全長33.20m,其中橋面長5.60m,寬4.40m,東南和西北分別置10級和9級石臺階,長13.50m和9.10m,橋高8.00m,拱高7.10m,橋跨徑14.70m,拱券用石塊干砌而成。該橋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倒懸鏈線拱橋在靜載下基本不產(chǎn)生彎矩,是先進的拱橋曲線。國外20世紀中期才開始應(yīng)用,中國新建的拱橋隨即予以采用。1959年建成的江西德安3孔片石拱橋,跨長為34m,采用了變截面倒懸鏈線;又如1961年建成的云南南盤江上的跨度為112.5m長虹石拱橋也采用了變截面倒懸鏈線;又同年建成的洛陽3孔石拱橋,跨徑為60m+90m+60m,采用等截面倒懸鏈線。紹興古橋?qū)<伊_關(guān)洲總經(jīng)濟師于1990年發(fā)現(xiàn)了迎仙橋和下述玉成橋為倒懸鏈線形石拱橋,他首先量測迎仙橋的拱軸線坐標見表2,與按曲線常數(shù)6.530算得的坐標基本一致。可見中國采用倒懸鏈線形建造拱橋至遲較國外早了約300a。又玉成橋(圖19)在嵊州市谷來鎮(zhèn)砩頭村,據(jù)民國《嵊縣志》載:“玉成橋,在縣西北三十一都、砩頭村北,清道光丙申年(1326年)馬正炫建”。橋系東西向石拱橋,全長37.30m,橋面長9.40m,寬5.10m,高6.00m,拱高4.80m,跨徑12.00m。拱券用塊石干砌,拱頂平坦,是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羅關(guān)洲總經(jīng)濟師用計算機計算的曲線常數(shù)為9.889,相應(yīng)計算的拱軸坐標亦基本與他實測數(shù)據(jù)一致,見表3。此外羅關(guān)洲總經(jīng)濟師還發(fā)現(xiàn)浙江省新昌如意橋,天臺市的豐干橋和觀音橋、雁蕩山風(fēng)景區(qū)的果盒橋和樂清縣104國道旁一座暫未知名的橋,據(jù)初步判斷,它們都可能為倒懸鏈線或橢圓形拱橋。由文獻,發(fā)現(xiàn)這類古橋還有:奉化石泉橋,臨海八疊橋和天臺靈溪橋。石泉橋在奉化巖頭鄉(xiāng),凈跨10.5m,凈高4.3m。八疊橋位于臨海八疊鄉(xiāng)八疊村,建于清康熙8年(1669年),橋長28m,寬4.5m,凈跨13.8m。靈溪橋位于天臺縣靈溪村,長27m,凈跨17m,高9m。根據(jù)文獻可知,這類石橋的分布相對集中,說明這項技術(shù)后來沒有得到廣泛傳播。9湯司恩依峽建閘三江閘橋(圖20),也稱湯公橋,位于斗門鎮(zhèn)三江村,系錢塘江、錢清江和曹娥江的匯合處,是一座橋閘相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明嘉靖16年(1537年)知府湯紹恩依峽建閘,閘高10.98m,長153.18m,有28個閘洞,閘上架梁可供通行。因用28星宿(讀xiǔ)的名稱來編號,故又稱“星宿閘”。該閘在建成數(shù)百年中,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起過重要的作用。為方便交通,于1988年將老閘上層拆除,僅留排水孔作橋墩,重建鋼筋混凝土橋面,全長108m,寬8.60m,與閘兩端新橋相接,總長253m,可通汽車。三江閘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0纖道橋組合成橋組纖道橋(圖21)位于紹興縣柯橋街道,最早建于晉代西興運河阮社段南側(cè)?,F(xiàn)存古纖道橋為唐憲宗(806年~820年在位)元和10年(815年)在整治運河時修建,為石板石墩組成的長橋,其主要作用為纖夫拉纖用,也可用于大風(fēng)大浪時船只的避風(fēng)用。紹興古纖道從西興至蒿壩長達百里,由多段低孔百米纖道橋、高孔梁橋、拱橋與纖道堤塘組合而成。古纖道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太平橋至湖塘板橋一帶運河上的二段(圖21),其中一段長502.00m,橋孔149個,另一段長377.40m,橋孔112個,橋面用3根條石拼成,寬1.50m,橋墩用條石干砌,厚1.50m。橋底一般接近水面,為便于船只往來和避風(fēng)浪,相隔約500m便建有一高跨梁橋或拱橋,如寶帶橋、蔭毓橋。11陜西表現(xiàn)于新昌縣東南角的吉德橋中國古橋是很注意美學(xué)的。古橋橋面砌筑一般都是很整潔的。除橋型設(shè)計、臺階布置外,對欄板,多半鐫刻了很多美觀大方的圖案,且具有時代風(fēng)貌。圖22(a),22(b)所示分別為八字橋、題扇橋橋欄、望柱和抱鼓。圖23所示為明代建造的徐公橋和民國時建造的新橋的欄板、望柱和抱鼓。吉安橋(圖24(a))位于新昌縣小將鎮(zhèn)舊塢村,系南北跨向單孔石拱橋,為古時新昌通寧海的主要通道。橋全長39.90m,橋面長4.50m,凈寬6.70m,橋南北分別置12級和10級石臺階,長19.00m和16.40m。橋高9.30m,橋跨徑20.50m,該橋是新昌古石拱橋中單孔跨徑、橋高、橋面寬之最。吉安橋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橋碑序中記述,該橋原為板橋,屢遭洪水毀壞,由村中耆老吳忠元創(chuàng)議改建石拱橋,乃集資興建于清光緒15年(18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認識區(qū)域:環(huán)境與發(fā)展復(fù)習(xí)聽課評課記錄
- 2022版新課標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八課探問生命第一課時生命可以永恒嗎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長》聽課評課記錄
- 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三節(jié) 南亞》聽課評課記錄4
- 北師大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第9課《文藝復(fù)興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1.2《走向共同富?!仿犝n評課記錄
- 星球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 全球化與不平衡發(fā)展》聽課評課記錄2
- 冀教版數(shù)學(xué)九年級上冊《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2
- 石家莊市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中國夢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中圖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五節(jié) 俄羅斯》聽課評課記錄2
- 英語主語從句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wù)n件
- 上海天文館分析
- 中醫(yī)睡眠養(yǎng)生中心方案
- 生活中的邏輯學(xué)
- 大學(xué)生返家鄉(xiāng)社會實踐報告
- 初中生物中考真題(合集)含答案
- 《醫(yī)學(xué)免疫學(xué)實驗》課件
- C139客戶開發(fā)管理模型
- GB/T 5019.5-2023以云母為基的絕緣材料第5部分:電熱設(shè)備用硬質(zhì)云母板
- 《工傷保險專題》課件
- 2024年農(nóng)發(fā)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