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知識題庫_第1頁
唐宋詞知識題庫_第2頁
唐宋詞知識題庫_第3頁
唐宋詞知識題庫_第4頁
唐宋詞知識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宋詞知識題庫一、填空題1.“曲子”側重強調詞的音樂性,“長短句”轉而以文學性強調為主。2.倚聲是最能體現(xiàn)詞體音樂性的一種稱號。3.任二北認為詞起源于隋唐初代。4.任二北的《敦煌曲初探》在支持王灼、郭茂倩的基礎上,進而將詞的起源具體化。5.詞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其中里巷是指中國民間。詞的音樂性的標志是詞牌名。6.“要眇宜修”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給詞體特征的體性下的界說。7、王國維的求學“三種境界”包括晏殊《鵲踏枝》柳永《蝶戀花》辛棄疾《青玉案》。8.按每首詞的字數(shù)多少可將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9.《花間集序》的作者是歐陽炯。10.李隆基詞今僅存《好時光》一首。11.《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蕭聲唱)兩首詞相傳為李白所作,被宋代黃昇譽為“百代詞曲之祖”。12.西風殘照,漢家陵闋。13.簫聲咽暗用的典故是蕭史與弄玉。14.《漁歌子》此詞一名為《漁父》。15.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在謁見時任湖州刺史的顏真卿,在席間唱和而成的。16.王國維《人間詞話》認為,就“情深語秀”而言,韋莊尚在飛卿之上。17.《浣溪沙》(傾國傾城恨有余)一詞所寫的女子是西施。18.《甘州遍》(秋風緊)的作者是毛文錫。19.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20.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21.《花間集序》的作者是歐陽炯。22.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23.“曲子相公”是指和凝。24.李珣《南鄉(xiāng)子》十七首所歌的是粵東的風土人情。25.“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边@出自馮延巳的詞。26.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27.《人間詞話》中指出:“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詞語?!?8.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2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3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31.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暗淡連芳草。32.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3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34.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王國維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第二種境界之句。35.《望海潮》(東南形勝)所吟詠的城市是錢塘(杭州)。36.歐陽修稱“窮塞主之詞”指的是范仲淹的作品。37.陳延焯《白雨齋詞話》稱張先詞為“古今一大轉移”。38.《天仙子》“云破月來花弄影”的作者是張先。39.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40.宋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詞牌名是《玉樓春》。41.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42.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43.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4.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中的“故國”指的是金陵。45.晏幾道的詞集是《小山詞》。46.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47.“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詞牌名是《江城子》。48.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49.賀鑄的詞集名是東山詞(東山寓聲樂府)。50.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51.朱淑真的詞集名是《斷腸集》。52.陸游詞集名是《渭南詞》。53.《誠齋樂府》的作者是楊萬里。54.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5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詞牌名是《西江月》。56.陳亮的詞集名是《龍川詞》。57.《龍洲詞》是劉過的詞集名。58.姜夔《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吟詠的是蟋蟀。59.史達祖的詞集名是《梅溪詞》。60.吳文英《鶯啼序》詞共分為四片。61.宋代胡仔、近人李冰若均視《更漏子(玉爐香)》為溫詞之冠。62.“詩馀”的名稱最遲在南宋慶元年間就已出現(xiàn)了。63.蘇軾是詞史上大力開拓詞心詞境的重要人物。64.“詞為艷科”是胡云翼在《宋詞研究》中提出的一個概念。65.唐宋詞人中,籍貫浙江最多,其次是江西、福建、江蘇。66.詞心則相當于創(chuàng)作主體,是天資、學力、閱歷等的綜合反映。67.劉禹錫是文學史上最早依曲拍填詞的人。68.有“詞中謫仙”之稱的是潘閬。69.“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出自《八聲甘州》,被蘇軾評為“不減唐人高處”。70.李清照的詞別樹一幟,號“易安體”,被后人譽為婉約之宗。71.李清照提出“別是一家”。72.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二、簡答題1.簡述關于詞體起源的五種觀點。答:(1)詩詞同源說:以詞為詩馀,為尊詞體,主張詩詞同源。(2)詞源《詩經(jīng)》說:以句子長短作為追溯詞源的唯一依據(jù),主張詞源《詩經(jīng)》。(3)隋代初唐說:以燕樂形成為標志,認為詞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朱熹與胡仔持這種說法。(4)六朝樂府說:以樂府為中心,認為詞起源于六朝。(5)六朝浮艷說:以詞婉約浮艷的風格溯源至六朝。2.簡述王國維“要眇宜修”的含義。答:“要眇宜修”大概是形容一種精巧細致富于女性修飾之美的一種特質,是否含有“笑容”之美,到不必刻意求之。詞的女性化、修飾性的特質在此四字中可以得到體現(xiàn)。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給詞體特征的體性下的界說。3、簡述王國維求學的“三種境界”。答:(1)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詩人要觀物,首先要擺脫現(xiàn)實的種種紛擾,破除一切我執(zhí),達到胸中洞然無物,這時便入定,能去體會物之內在本質的美了。(2)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對審美客體的審美把握,審美主體(作者)有一種擇一的、固執(zhí)的、終身無悔的精神,在探索著事物的美。(3)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的是頓悟。在第三種境界,詩人也從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達到了精神上的愉悅。4..分析白居易《憶江南》組詞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答:(1)《憶江南》三首是一組專詠江南的詞,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含蘇、杭,以“江南好”三字總綰三章,“舊曾諳”三字是點睛之筆,引出二、三首之“憶”字。第一首以強烈的色彩對比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旖旎春色。第二、第三首分別選擇了杭州的尋桂、看潮和蘇州的飲酒、觀舞為描寫對象,各有側重地展現(xiàn)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畫面,并以感嘆作結,表露其身在洛陽、神馳江南的無限深情。(2)從內容上是通過連續(xù)追憶,綜合表達了對江南的贊美。第一首從手法上以強烈對比渲染出江南旖旎春色,第二首側重杭州尋桂、看潮,第三首憶蘇州飲酒觀舞,白描中顯示出鮮明的地方特色,都以感嘆作結。三章之間,首尾各具,互有照應,脈絡貫通,帶有明顯的民歌風味。5.簡述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的藝術特色。答:這首詞在藝術上在溫庭筠的作品中也有代表性,“小山”、“鬢云”等多寫感性印象,語言富麗精致,詞風香軟,而且章法極密,層次極清,以一線貫串,但中間暗寓轉折。6.簡述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的內涵。答:①張惠言:“照花”四句有“《離騷》‘初服’之意”(十四首皆“感士不遇”,祖《離騷》,深美閎約,為唐詞最高。)②近現(xiàn)代學者王國維、劉永濟、唐圭璋認為是興到之作,只是離愁別恨的閨怨;③李冰若諛之為盛年獨處顧影自憐;抑之則侈陳服飾、搔首弄姿。7.分析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心理描寫的特色。答:(1)本詞寫思婦懷人,通過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去揭示蘊含的。“相憶”即主題;“長相憶”則更強化了痛苦心理。(2)全詞貫穿著對思婦內在心理的直接描寫。起句不僅確立了“長相憶”的心理基調,也設定“憶”的環(huán)境;“柳絲”句通過寫外景表現(xiàn)心理;歇拍回憶分別情景。下片又回到今情,并轉而寫室內;煞拍寫夢醒。“長相憶”的痛苦層層遞進。心理描寫靈活多樣。宣泄心情,悵然若失地懷遠是基本心理;還通過比擬寫思婦的心理外化,如“柳絲裊娜春無力”“香燭銷成淚”也是“以我觀物”,主觀色彩更濃。此外,無論是主觀色彩的情景還是客觀環(huán)境的擷取,都烘托或反襯了情感。8.簡述溫庭筠《更漏子》(柳絲長)中的對比手法。答:此詞寫法頗有特點:上下闋俱用對比手法。以有情對無情,愈見情之悲哀,有讓人窒息之感。對比:鳥與人兩組,群與孤、動與靜、多情與無情。9.分析溫庭筠《夢江南》(梳洗罷)以“望”統(tǒng)攝全詞景象。答:本詞為表達思婦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主旨,以“望”字統(tǒng)攝全詞景象。(1)起句“梳洗”是“望”的直接原因、前奏;(2)次句寫望的行為,部分揭示出主題(盼歸)并沿著望寫下去;“過盡”句是望的過程,“斜暉”句即表明望的時間長,也意味著望得癡迷,比擬更強化,也是情感外化;(3)末三句是望而不得后的結果(絕望于送別處),補充深化主題到位(凝愁含恨),而且使蘊含更豐富,令人玩味。望也統(tǒng)攝著思婦的心理:癡迷、搖蕩、驚悸、絕望。這樣才使全詞結構緊湊。10.簡述韋莊《菩薩蠻》(如今卻憶)用“憶”來構思全篇的藝術手法。答:“憶”字構思全篇:本詞中“憶”為詞眼,統(tǒng)攝全篇(1)起句即點出。隨后,追憶年少時,早春衣單、青樓迎迓、翠屏圍攏、醉入花叢的一串情景。(2)煞拍回到現(xiàn)實,也是假想——如果再新當年那樣,終老也絕不思歸??梢?,憶江南之樂,是反襯如今白頭漂泊的悲哀,暗含留蜀之苦。11.分析韋莊《荷葉環(huán)》(記得那年)的敘事性和客觀性。答:本詞的敘事性、客觀性。①本詞追憶與謝娘的一段情緣,敘事性明顯:有時間、地點、行為、語言,更有相識、相約、相別、相憶的過程。②雖然是心理回憶,但環(huán)境、交往等主要通過白描表現(xiàn),因而客觀具體,情景逼真。(與溫庭筠不同);③從追述過去到返回現(xiàn)實,結構嚴,脈絡清,更真切、深刻地表達對眷念前歡和相見無期的痛苦。12.簡述韋莊《思帝鄉(xiāng)》(春日游)塑造的女性新形象。答:抒寫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選擇對象的強烈愿望,體現(xiàn)了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女子對待愛情狂熱而大膽、無所顧忌的精神。前三句寫女子心目中的風流年少的形象。下接“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乃是在一見鐘情基礎上作出的大膽決定,且妾、將、嫁都是舌齒音,須用力才能發(fā)出,故也顯示出這位女子的決心。末二句是轉折,是在狂熱之后的短暫冷靜,然也不能改變初衷??梢娺@位女子執(zhí)意追求的是兩情相悅的過程,而非最終結果。13.簡述薛昭蘊《浣溪沙》(傾國傾城)的詞境特點。答:(1)作者由古及今,以個人反映時代,又由一個時代而聯(lián)想及自然與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大大拓寬了詞的境界,用筆矯健拔俗,氣度不凡。(2)本詞是詠古題材,作者不拘泥成見,才有新意。此前的習慣意識,是英雄美人的佳話;而在這里,起句寫西施傾國傾城卻只有恨;吳主、越王當年的轟轟烈烈也都化為煙塵。而永恒的是大自然?還是西施的選擇?這就拓寬了詞境,使主題深化。14.簡要分析《南鄉(xiāng)子》(畫舸停橈)的寫作特色。答:作者用筆凝練而極富表現(xiàn)力?!盎仡櫋薄靶χ浮钡日Z,真切傳神地表現(xiàn)出少女的固有特征。全詞語言通俗而不失妍雅,描繪生動,富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氣息。15.簡要說明《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這首詞的主題。答:《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這首詞主要的主題思想是撫今追昔,對六朝古都金陵的繁華消歇,表現(xiàn)了莫名的悲涼情緒,感喟時世而歸于空靈。16.簡述孫光憲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的寫作特色。答:通篇以寫景為主,緣景生情。起句寫蓼花、橘、柚隨風飄香,點明寒秋節(jié)候。接寫江邊遠望,先寫縱目四望,楚天空闊;繼凝神細望,片帆孤光。用筆收縱自如。全詩構思新穎,結構緊湊,語言清警,誠為《花間》杰構也。17.簡述馮延巳《鵲踏枝》(秋入蠻蕉風半裂)的意象特點。答:這首詞寫韶光已逝、歡期難再的愁苦心情,意象密集跳躍。上闋寫景,借凌亂意象(蠻蕉/池塘/疏荷/蛩聲/芳草/丁香)表現(xiàn)凌亂、凄涼、驚悸的心緒(韶光已逝)。下闋意象更具跳躍(西南、孤雁、塞管、關山),將時間和空間隨著作者思緒的變化而變化,完全超越了地理位置和時序概念的時空限制,或近或遠,或外或內,真有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意趣。臨結尾點明原因——前歡落空,歡期難再。18.簡述馮延巳《鵲踏枝》(蕭索清秋珠淚墜)情景交融的特點。答:①起句七字籠貫全篇,“蕭索”二字不僅形容清秋的特點,而且使各種秋天景物的描寫也染上蕭索的色彩?!爸闇I墜”乃是由景而生的自然結果。②為何珠淚紛墜?作者并未直言,而是宕開一筆,一一敘寫清秋凄涼之景,枕簟微涼、月明如練、天凈如水、絡緯啼寒、金風拂樹、重門深閉。③作者用筆凝重,而情景相合無垠。末二句卒章顯志,呼應起句,點出思量舊歡主題,有水到渠成之感。將人之憔悴與秋之蕭索打成一片。④全詞結構緊湊,語言流麗,富于表現(xiàn)力。俞陛云《五代詞選釋》評此詞曰:“寫景句含宛轉之情,言情句帶凄清之景,可謂情景兩得。”頗能道出此詞特點。19.簡述馮延巳《鵲踏枝》(庭院深深)的寫景特點。答:馮延巳的《鵲踏枝》(庭院深深)是寫少婦深閉重門的閨怨的詞,深情雅韻,耐人尋味。全詞寫景角度變幻,由室內到室外,由早晨到黃昏,由靜景到動景,具見作者靈動之思。意象具有朦朧美,寫景渲染離情。情思綿邈深遠而富有層次感,孤寂、苦悶、痛苦、絕望層層寫出,讓人心旌搖動。20.簡述李煜《清平樂》(別樣春半)情景相生結合的特點。答:詞寫離愁別恨,起句入題,觸景生情,涵蓋全篇。全詞凄哀的情調由此而奠定。“砌下”兩句寫“觸目”所見,是眼前實景,也是情中之景。砌下落梅,紛亂如雪,形象地映襯出主人凌亂失從的心理狀態(tài)?!胺髁艘簧磉€滿”,既是寫落花,也是寫離人。末句兩個“更”字和一個“還”字,更是形象地表現(xiàn)了愁腸百結、欲罷不能的心靈創(chuàng)傷。21.請簡述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體現(xiàn)出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特點。答:李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抒發(fā)了他在亡國被俘后的悲苦之情。以夢境的“一晌貪歡”與冷酷的現(xiàn)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鮮明的今昔對比中凸顯隱埋心底的深哀巨痛。起筆用倒敘手法,先寫夢醒后的感受,醒后情景之悲渲染盡致?!皦衾铩眱删洌瑧泬糁星槭?,貪歡歷歷,語似輕閑,實痛苦莫名?!蔼氉阅獞{欄”,乃自我告誡之語(相見既無期,而人生復有幾何呢?)。“流水”兩句緊承此意,說出人生將盡的悲哀。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評說李煜詞“眼界始大,感慨遂深”。22.請簡述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以“賦”的手法描寫離別情景。答:①本詞以男子口吻寫與情人(歌妓)的離別與相思(虛寫),主要運用賦的手法。②擅于鋪陳:上闋別時環(huán)境、地點、過程、別后;下闋別后思念,從前人到我,設想今宵(情語)、經(jīng)年(反問)。③散文化結構,開合錯落,有層次,或虛、實寫,或寫醉、醒。④慢詞的長篇幅適合,容量擴大,內容豐富多彩。23.簡述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的創(chuàng)作主題。答:柳永依紅偎翠,固有不得已者在。且其與歌妓之間,并非一例逢場作戲、追聲逐色,其中大有真情繾綣、兩心相悅的深刻情感。這首以思念情人為主題的詞,便表現(xiàn)了柳永在離別情人之后揮之不去、難以自拔的相思之情,通闋語言雅致,心里變化的描寫曲盡其致,寫境寫情懼渾厚可感。24.簡述柳永《定風波》(自來春)所塑造的有個性的思婦形象。答:①以代言方式展示出一個獨特的女性,她有著世俗階層的性格。②通過女性口吻,可見她與以前一味愁眉緊鎖、身體倦怠、蒼白的怨婦不同,而是具有新性格的女性;③她敢于直陳對方的薄情,后悔當初沒有留下對方,表現(xiàn)出純潔無瑕的愛情追求;④她的理想是過平凡但不失情趣的家庭生活:一個事文墨、一個做針線,相互廝守,共度美好時光。25.簡析柳永《迷仙引》(才過笄年)的創(chuàng)作主題。答:柳永的這首詞,就以歌女自述的方式。傾訴訟了欲結知音、脫離魔窟的強烈愿望,從中也浸潤著柳永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閃耀著人道的光芒。通過女子自述,表達趁韶華尋知己,脫離風塵,獲得自由和真愛的愿望,體現(xiàn)出人道同情。26.描述柳永詞夜半樂(凍云黯淡天氣)的游記特色。答:(1)以游歷變化引發(fā)心情變化是本詞的主要特點,也是山水游記特點。①上片寫浙江行舟途徑(開心),渡萬壑千巖,越溪過南浦;商旅相呼。②中片舟中見聞(由遠到近);煙村、霜樹;敗荷、衰楊、含羞相語的三三兩兩浣紗女。③下片(情緒沉):空念女子,仕途渺茫,少見。——“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保?)具體描寫自然、人文,表達出向往神京路與思念繡閣女的兩難;或借思念繡閣女表達歸朝廷難以預期。27.分析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描寫杭州的城市風物。答:(1)起三句用遠景概括展示杭州的地理優(yōu)勢與悠久的古城風貌,時空跨越之大,震人心魄。①“形勝”、“繁華”四字,為通篇主旨。②“煙柳”二句寫市區(qū)景觀,由外到內,視覺由平視到俯視,由外到內,視覺由平視到俯視,既展現(xiàn)了城市環(huán)境的旖施如畫、幽雅宜人,又展現(xiàn)了城市人口的密集和繁華。(2)下闋從湖山全景、四時風光、晝夜笙歌、湖中人物四個方面勾畫出西湖的如畫美景。煞拍“異日”二句,直落筆意,雖是投贈之詞的例句,也不免雅趣消弭,讓人扼腕。全詞意象鮮明奪目,詩情畫意,目不暇接。層次井然,近景與遠景、自然與人文交替,以開朗廣闊的大自然和深長悠遠的歷史作背景,將優(yōu)美壯觀的自然景觀和生氣蓬勃的市民活動場面統(tǒng)攝筆端,筆墨鋪張揚厲、淋漓盡致。28.簡述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描寫的邊塞風情。答:此詞上闋勾勒邊塞風光,用筆簡練,而境界蒼茫悲涼。①以“異”字統(tǒng)領全詞,起句一筆帶過時、地,既突出了邊塞風景與內地的不同,又展現(xiàn)了邊塞秋景區(qū)別于其他季節(jié)之處。②“四面邊聲”三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寫出了邊塞的自然地理特征。聽覺與視覺動靜相襯,使邊境將士所處環(huán)境之荒漠如現(xiàn)眼前,客觀上加劇了將士的思鄉(xiāng)情緒。29.簡述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塑造的農(nóng)家少女形象。答:作者寫兩個東西鄰居的少女,在采桑的小路上相遇了,情境并不復雜,但極富有農(nóng)村生活的氣息。對農(nóng)家少女形象的刻畫:①上片點染出清新明凈的農(nóng)村春景為農(nóng)家生活打底色;②下片寫兩位采桑女的交往:相逢“巧笑”,另一個猜測緣于“春夢好”,當?shù)弥獮椤岸凡葳A”才又雙雙而笑;③在白描中,開心、活潑、自由、快樂的心境栩栩如生。30.簡述晏殊《山亭柳》(家住西秦)中描寫歌妓才藝的手法。答:①“家住西秦”四個字,暗示出此歌女乃是深受西秦地域文化熏陶的不凡女子。②“博藝隨身”直言其才藝之不凡。這兩句是總寫其不凡身世和過人才藝。以下分寫其著詞之尖新和唱曲之高揚,晏殊所描寫的這位歌妓,不惟盡得名貴之蜀錦,而且數(shù)量驚人,其伎藝之精,才色之佳,已無須贅言而盡可知也。③”不負辛勤”四字,則說明歌妓所得并非名實不副,而是博藝在身,辛勤勞作的自然回報。31.請簡析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的寫景線索與描寫西湖之“好”是在“群芳過后”的原因。答:贊暮春美。西湖花時過后,群芳凋零,殘紅狼藉。作者卻面對這種“匆匆春又去”的衰殘景象,不但不感傷,反而在孤寂清冷中體味出安寧靜謐的美趣。意境獨特,關鍵在于以恬適之心領略自然之趣(“春空”神韻)。這種春空之后的閑淡胸懷,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有異于一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32.簡述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描寫離愁的特點。答:(1)“離愁”兩句拈出主題,以春水喻愁,暗承“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里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不斷加深又持續(xù)相生的離愁過程。(2)寫離情,但手法獨特。前實后虛,婉約備至。初春風暖離別卻,與秋風蕭瑟中離別意境不同;行人之愁與里程俱增不斷,加上形象的比喻,使愁在具象化中得到強化;下片轉而設想閨中人,勸慰她不要遠望,登高也徒勞(千山萬水),進一步表達離別的無奈。33.簡析歐陽修《南歌子》(風髻金泥帶)的結構和主題。答:明代沈際飛《草堂詩余別集》卷二曾用“前段態(tài),后段情”來概括其結構特征。①本詞圍繞少婦展開,起二句渲染她的華貴頭飾(像飛卿),但從歇拍起,展示的全是她的言行舉止(笑、扶、道、弄、偎、描、繡、問等十幾個),極盡表現(xiàn)她的嬌媚、開心、快樂、幸福感。②言行舉止次序:先概括寫她對夫君出入“笑相扶”,常征詢打扮是否入時;后(下闋)集中表現(xiàn)她在陪伴夫婿、描花繡字中的系列情態(tài)與言行。③在結構上,該詞以愛為核心,以少婦快樂心情為線索,擷取生活片段,刻畫人物,塑造形象,以揭示主題。家庭溫馨、生活情趣。④本詞主題:抒寫嬌媚溫柔的少婦的嬌媚、快樂,進而表現(xiàn)新婚家庭的溫馨與情趣。34.分析蘇軾與章質夫“楊花詞”的異同。答:①共同點:兩首詞都屬于詠物而且詠同一物(楊花),也都善于隱喻。②章質夫楊花詞筆下的楊花以形寫神,特別是煞拍也擬人靈動。蘇詞將自己的感情灌注進楊花,主觀色彩更濃,將傳統(tǒng)賦物與人格境界合一。起句是“全詞評語”,在似與非中展開其命運。是寫楊花,亦是寫人(縈損/迷人,繾綣/欲開還閉)。歇拍3句化金昌緒《春怨》。過片擴展到落花的必然,遺蹤即一池碎萍(是柳絮)。量化春色是習慣方法,煞拍點題。35.請簡述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情感主線和情感的轉折變化。答:(1)全詞情感數(shù)折,意思層深,而在矛盾中歸于曠放則是此詞的情感主線。(2)上片主要表達了政治失意后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心理;下片從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宕出,專寫“人間”一路,“兼懷子由”之意也隨之拈出。36.簡析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表達的人生情感。答:詞人在詞中敘寫了遇雨時淡然處之,超然于物外的一次生活體驗。一旦超越是非,也就無所謂得意的歡樂和失意的痛苦的人生體會。這表現(xiàn)出了詞人曠達自適、超越凡俗的情懷。37.請簡述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表現(xiàn)幽人與孤鴻的孤傲以及陸游《卜算子》(驛外斷橋邊)表現(xiàn)梅花“戰(zhàn)斗的性格”。答:(1)蘇軾的《卜算子》起二句寫夜景之幽靜,別具蕭索清冷之意,為幽人與孤鴻的出場烘托身份境地。下句幽人之“獨”與孤鴻之“孤”均帶一種強烈的意緒,獨自往來的幽人與縹緲無著的孤鴻不期而遇,下片由上片之人、鴻分寫轉為人、鴻合寫,原以為只有自己品嘗孤獨卻不想見到對方,但希冀過后仍然是彼此獨自品嘗縹緲無依的滋味。(2)陸游的《卜算子》上片主寫梅花生存環(huán)境與惡劣遭遇。下片要寫梅花品格的高潔與堅毅。眾芳既貪戀春意,又妒忌梅花孤艷不凡,兩兩對照,品格高下已現(xiàn)。這里“無意”、“一任”等詞,透示出一種孤傲,也隱含著錢仲聯(lián)所說的“戰(zhàn)斗意識”。38.分析蘇軾《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表現(xiàn)的歸隱之愿。答:通觀蘇軾、參寥如影隨形的交往經(jīng)歷,才可見出蘇軾“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的深情高誼。也正是因為他與參寥有這么一段披肝瀝膽的經(jīng)歷作為基礎,所以蘇軾在忘卻世間機心,意欲歸隱時,才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參寥,希望能把這一份情誼在清凈隱逸的世界里得以延續(xù)。煞尾數(shù)句便借謝安、羊曇的典故表達了遙接謝安雅志、一歸隱的愿望。蘇軾化用典故,以謝安、羊縣分別比喻自己和參廖,也是以此為鑒,以免遺憾終生之意。蘇軾生平是一直以遙接謝安雅志自勉的,他在其他詞作如《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等中,也屢次運用這一典故,可見其心儀之深。39.分析蘇軾《江城子》(老夫聊發(fā))以“狂”字統(tǒng)攝全詞意趣。答:以“狂”字統(tǒng)攝全詞意趣:是豪放詞代表并抒寫出作者的狂態(tài)、狂意與狂情。其“狂”字下面顯露的民族赤誠是令人肅然起敬的。①上片,起五句先寫出獵的陣勢,煥發(fā)少年血性,攜犬馭鷹,錦帽貂裘,豪興勃發(fā);后寫部下“千騎卷平岡”氣勢恢弘;歇拍借孫策射虎勇猛,進一步強化了豪情。②下片把獵后飲酒高歌,轉為報國熱情,意興同樣承接“狂”字,而且也使之升華。③過片寫在豪飲、豪情中根本不在意年齡,有的只是希望像魏尚那樣,再被重用,掃平外敵,平定北疆。40.請簡述蘇軾《行香子》(清夜無塵)的議論化特色。答:散文化、議論化是蘇軾作詞的一個基本手段。上片雖以寫景開筆,但大意歸結到人生短暫,勿為名利虛耗精神的主題,是一種對人生的泛性思考。下片專寫個人情懷。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這是另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蘇軾由從不和諧的社會人生進入和諧的自然人生。41.分析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如何體現(xiàn)出詞體“細美幽約”的特點。答:繆鉞《論詞》應該“細美幽約”,即細膩婉麗,饒有韻味。本詞此特色很突出。寫愁思:①上片晨起感受:漠漠輕寒,曉陰無奈,晨景似窮秋;室內淡煙、畫屏幽,是景也是心境?;{幽婉。②下片倚窗獨望感受,換頭神來之筆,比喻新奇。煞拍寫靜,“閑掛小銀鉤”,措語極為新奇細膩,偏于柔婉(詞心之詞“得之于內,不可以傳”,與詞才之詞不同)。詞中美麗的憂愁,愁來無端,又隱約于其中。42.簡述周邦彥詞《滿庭芳》(風老鶯雛)的寫景特點。答:①多寫靜景,詞中“人靜”二字即為點睛之筆。因為是靜中觀景,所以作者摹寫天氣時令,捕捉烏鳶動態(tài),方能體物入微,并藉此傳達詞人幽細之心思。②苦樂對照,筆法頓挫。作者既寫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嘉樹清圓、烏鳶自樂、小橋新綠之賞心悅目之景,也寫地卑山近、衣潤費煙、黃蘆苦竹等讓人不無苦悶愁思之景,以苦樂參差適以形容其矛盾之心態(tài)。43.請簡述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的創(chuàng)作主題以及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的寫景特色。答:(1)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創(chuàng)作主題:寫思鄉(xiāng)之情。(2)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氣象闊大,意境深遠,色彩綺麗鮮明。起四句分寫天、地、山、水、大開大合,渾然一氣,視點由上及下,由近及遠,層層推進。接下三句又把天、地、山、水與斜陽、芳草融合成水天一色的寥廓畫面,以盛寫衰。芳草與別情有關。過片揭題。唯夢歸,但又難眠(登樓、飲酒)。引出下片的鄉(xiāng)思離情,寫出了羈旅思鄉(xiāng)之感。44.簡述周邦彥《齊天樂》(綠蕪凋盡)的藝術特色。答:此詞寫景沉郁蒼涼,極有層次。化用典故、成語,也能以故為新,自出境界。雖是故地重游,觸景生情,但因為詞人年屆花甲,故其中滲入了很深的人世滄桑之感,帶有總結生平的意味。45.簡述《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描寫的詞人與侍女形象。答:詞人與侍女,一有情而敏微,一無意而粗心,一問一答,盡見兩人個性之不同。侍女或許只是看到了海棠的外形變化不大,而未留意于葉長花消,故答得極隨意,而詞人不必親眼見過,即知雨必然催肥了枝葉,風必然吹折了花瓣,讀者于此不能不佩服詞人平時觀察之細致。46.請簡答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描寫復雜的感情。答:愛情的憂患感和失落感,這首《鳳凰臺上憶吹蕭》便是這方面的顯例。抒發(fā)復雜的離愁,實際是愛情憂患感、失落感。①上片寫無聊心情(慵懶緣于無興趣),“悅己者”的離去;“生怕”句,意味著難言之隱(與趙明誠感情有問題)。②歇拍以排除法說明受折磨的原因。③下片寫愛難留,換頭即絕望;陽關萬疊無力,武陵人意已絕,秦娥夢斷無疑。只有癡情可鑒,但只能添新愁。47.簡述《一剪梅》(紅藕香殘)寫情特色。答:這是一首別后相思之作。上闕寫女子從白天到夜晚的所作所見所思,下闕寫眼前即見之景。在直白中見曲意,在樸素中顯韻致。48.簡析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的聲調特點。答:第一,大量使用雙聲疊韻字,加倍襯寫自己的感情。第二,舌音、齒音交相重疊,形象而準確地表達出詞人內心的憂愁和迷茫。①舌聲的有15字,如淡、敵他、地、堆、獨、得、桐、到、點點滴滴、第。②齒聲的有42字,如尋尋、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時、最、將、息等等。第三,敢押險韻,用得自如貼切。48.簡析陸游《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寫夢境的特點。答:(1)寫清楚了夢中的地理環(huán)境。(2)從視覺、聽覺和聯(lián)想的不同角度來寫夢境。(3)將夢境寫得非常完整,從夢中到夢醒均有記述。49.辛棄疾《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表現(xiàn)了何種心境。答:辛棄疾剛從爾虞我詐的官場擺脫出來,故對這三面傅城,前枕澄湖的帶湖一帶具有一種特別的欣喜之情。下片由帶湖今昔變化,故對其變遷,感慨深沉。全詞皆以寫景為主。描寫了詞人擺脫官場羈絆后盟鷗偕鶴的歸隱樂趣。50.簡述辛棄疾祝英臺近(寶釵分)的細節(jié)描寫。答:本詞是婉約的閨怨,細膩委婉,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①起三句追憶當年分別情形,贈物、地點、氛圍次第寫來,印象恍如目前,而傷痛似在昨日。②過片三句通過一系列聯(lián)貫的動作,揭出盼歸之情。③下片從鬢邊覷花到數(shù)瓣卜歸再到才簪又數(shù),這些細節(jié)描寫頗能表現(xiàn)出女子思念情人的焦慮心情。白描使這些細節(jié),進一步形神兼?zhèn)洌辔稛o窮。51.簡述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所體現(xiàn)的田園情懷。答:開頭兩句,一寫視覺,一寫聽覺,“清風半夜”為其關鍵。鵲之驚起,并非緣于明月本身,而是由于清風徐來,月為云遮,所以,原本安息在枝頭的烏鵲被或明或暗的月光變化驚醒了。而且不僅烏鵲被驚醒了,連樹枝上的蟬也被驚醒了,鵲驚蟬鳴,夏夜因此而喧鬧起來接下視角從樹枝移到稻田,那稻花的清香讓辛棄疾和他的同行者感受到豐收的臨近,那盛大而壯觀的蛙聲,更好像是奏響了豐收的序曲。辛棄疾不僅對農(nóng)民付出了極大的關懷,而他自己也因此擁有了種田園情懷。52.簡述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的主要內容。答:此詞上闋主要追憶當年參加抗金義軍的軍旅生活,充滿了浪漫主義豪情。下闋重點寫敵我交戰(zhàn)的驚險場面。其宗旨所在,仍在蓄往日豪氣之勢,跌回冰冷殘酷之現(xiàn)實。53.簡述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如何以古今對照寫愛國感情。答:作者上闋意在描述當時揚州的蕭條景況,但起首八字卻重筆點出昔日揚州之繁盛,蓋以盛觀衰,感慨加倍深沉。下闋側重對揚州史事的虛擬。詞人多處化用杜牧歌詠揚州的詩句,構成歷史意象,用這類詩中意象所蘊含的風月繁華與風流俊賞,來襯寫今日揚州的見聞感受。作者消弭了不同個體之間的欣賞差異,只設想杜牧重到后的驚訝以及“難賦深情”,意思在設想中層深。姜白石在今昔對照中寄寓了深沉的愛國感情,雖然他的意象是慘淡的,感情是隱微的,但一點也無傷于其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54.簡述姜夔《暗香》(舊時月色)與《疏影》(苔枝綴玉)詠寫梅花的不同之處。答:《暗香》、《疏影》取自林逋《山園小梅》?!栋迪恪返那逄擈}雅,大都是圍繞詞人心跡展開的,尚屬有跡可尋?!妒栌啊穭t淡化了個人色彩,以圍繞著梅花的一些典故縱橫馳想,構成意緒脈絡,托喻遙深,自成馨逸。三、論述題1.試析韋莊《女冠子》二首敘事性和客觀性并舉的藝術特點。附詞: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答:①這兩首聯(lián)章詞都寫與情人分別之后的追憶與相思之苦,也都表現(xiàn)出鮮明的敘事性、客觀性特點;②前一首以女子口吻,追憶去年離別的情景,時間確切,繼而描寫女子的情態(tài)細節(jié),之后寫夢中苦苦相思卻無人知;煞拍的揣測情真意切。③后一首寫男方自我記述彼此相會的夢境,不僅客觀記錄了做夢的過程,而且夢中情景也真切具體:言語多時,面容依舊,特別是情態(tài)細節(jié)分明(頻低柳葉眉、半羞半喜,欲去又依依);尾句夢醒,喜而轉悲。④無論是寫記憶中的別離,還是夢境中的相逢都具有敘事性、客觀性特點;而語言本色,強化了客觀性,有唐民間詞痕跡。2.請論述韋莊《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敘事性和客觀性。答:(1)《荷葉杯》寫萍水相逢情感。敘事性較強主要體現(xiàn)在結構謹嚴上,由“那年”而“從此”至“如今”,時間段落非常清晰。初識謝娘時間、地點,均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可見作者印象之深及感情投入之真。語言一任白描,句句落實,鮮有隱約閃爍之詞。(2)《女冠子》兩首都為追念舊歡而作,作于與情人分別一周年后,構成一段完整感情歷程。合觀這兩首詞,由憶而夢,由夢而醒,敘事情節(jié)自然合理。語言本色,不假修飾,帶有明顯唐代民間詞痕跡。3.分析李煜《玉樓春》(晚妝初了)描寫多種感覺的復合。答:在歌舞升平中享受生命并極端投入,為表現(xiàn)此主旨,本詞調動了各種感覺,并在感覺轉換與復合中運用自如。(1)起二句從視覺寫妝成舞步,有動感(群體);(2)“重按《霓裳》歌遍徹”,從聽覺寫蕭曲響徹云霄;(3)過片分別從嗅覺寫宮娥香氣飄溢,從味覺寫甜美使人醉;(4)“待踏馬蹄清夜月”從觸覺寫騎馬踏入清涼月色里格外清爽,當然也有視聽綜合。各種感覺都迷人到極端,有層次轉換,從藝術到生活、從社會到自然、從感覺到心靈都是審美高品位。4.請論述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以對比手法寫心境變化。答:上片敘寫當前之臨安,下片由今追昔。對比汴京元宵節(jié)今昔的不同和心態(tài),反映晚景凄涼,國破家亡之悲情。上片寫現(xiàn)在臨安,景色明麗,心情截然謝絕“酒朋詩侶”正緣于此。過片六句由今追憶汴京元宵:昌盛時,有余暇,盛裝游。如今衰老,怕人見,又希望感受歡欣;只能偷偷聽——他人越高興,自己越感傷。易安體突出的特點是用明白的文學語言和流暢的音律并化俗為雅,婉約而不綺靡并有家國興亡的凄婉悲愴,這在對比中也顯而易見。5.論述陳亮水龍吟的沉郁風格。答:此詞由景起興,由外在之樂景興內在之憂情,風格沉郁。語語幽怨而意關時事,是其題旨不獨“春恨”二字所可限量也。上闋主要鋪寫春景。過片一句既遙應起筆“層樓”,又統(tǒng)攝下闋。全詞以春景帶出恨意,而恨意亦復層層渲染,明寫鶯燕奪春,實寫人情萎頓,兼之往事云散,幽怨難消,故觸目皆成恨意。詞人從白天的花鬧風軟一直寫到夜晚的子規(guī)聲斷,經(jīng)歷了一天的凄苦,形成了通篇的沉郁,只是以“憑高念遠”等少數(shù)字句點出深意。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此詞‘念遠’二字是主,故目中一片春光,觸我愁腸,都成淚眼。四、作家作品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菩薩蠻》、《憶秦娥》被宋代黃昇譽為“百代詞曲之祖”2.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自號玄真子。詞僅存《漁歌子》五首。3.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世稱劉賓客。晚年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并稱“劉白”。4.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5.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人。6.皇甫松,一作皇甫嵩,字子奇,自號檀欒子。李冰若《栩莊漫記》則評價其詞如“初日芙蓉春月柳”。7.韋莊,字端己,有《浣花詞》流傳。8.毛文錫,字平珪,高陽人,與歐陽炯、鹿虔扆、韓琮、閻選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人稱“五鬼”。9.歐陽炯,《花間集序》的作者。10.和凝,雅號“曲子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