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屈原的《離騷》中,詩人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的《離騷》中,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在《離騷》中表現(xiàn)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難生活,并因此流淚嘆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屈原的《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但仍然遭到貶黜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屈原的《離騷》中,用互文的手法寫出朝廷小人借“蕙纕”“茝蘭”等物指責.誹謗詩人最終導致詩人罷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語句中透露出詩人的委屈與不滿。6.屈原的《離騷》中,用香草作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屈原的《離騷》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的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屈原的《離騷》中,詩人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位者的荒唐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屈原的《離騷》中,詩人用秀眉作比喻,表明自己因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屈原的《離騷》中,表明自己所處的社會本來就是善于投機取巧,違背規(guī)矩現(xiàn)狀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屈原的《離騷》中,通過打比方表明當時社會中的人們違背準則,把茍合取悅別人奉為信條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屈原的《離騷》中,詩人表達自己憂郁失意,孤獨地遭受著今世的窮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離騷》中,詩人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因采摘茝蘭而遭人指責,但他仍堅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屈原的《離騷》中,詩人抒發(fā)完自己憂愁不安,窮困失意的郁悶之情后,馬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寧可被放逐也不以媚俗取巧為姿態(tài)的決心。15.屈原的《離騷》中,表明詩人寧可死去或被放逐,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屈原的《離騷》中,詩人用雄鷹這些大鳥和燕雀這些小鳥自古以來就不合群一例作比喻,說明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屈原的《離騷》中,與成語“方鑿圓枘”意思相似,表達“道不同不相為謀”之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屈原的《離騷》中,詩人用方圓不相合來作為例子,用反問的語氣說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屈原的《離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可以看出對于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詩人原本是打算委屈心志.壓抑感情,以待有朝一日能洗刷恥辱。20.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賢,寧死不失正義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屈原的《離騷》中,詩人對自己當初沒看清楚形勢而選擇了做官委屈地表達出后悔之情,如今打算歸隱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屈原的《離騷》中,詩人表達了趁著迷途未遠,趕緊回到正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屈原的《離騷》中,詩人通過自己退隱后騎馬到達長滿蘭草的水邊和長滿椒樹的山崗,表明自己從朝廷隱退是為了修養(yǎng)自己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屈原的《離騷》中,詩人表明自己向君王進言不成反遭指責,不如退隱回去重修德行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屈原的《離騷》中,詩人用互文的手法,以荷花來表明自己要提高修養(yǎng)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27.屈原在《離騷》中借先賢能夠堅守正道來勉勵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離騷》中表明作者寧可死去,也不會和世俗小人一樣媚俗取巧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離騷》中用比喻手法,寫出自己因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誹謗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在《離騷》中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借鮮花香草寫自己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離騷》中屈原表明即使沒有人了解自己也無所謂,只要自己內(nèi)心美好就可以的兩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離騷》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樂趣,而他窮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離騷》中用反問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會改變自己志向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表現(xiàn)詩人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表現(xiàn)詩人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表現(xiàn)詩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表現(xiàn)詩人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5.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6.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7.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8.怨修靈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9.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10.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11.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1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13.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14.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15.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16.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7.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18.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19.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20.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22.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23.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2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2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26.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8.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29.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30.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31.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32.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33.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3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35.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36.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37.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8.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蜀道難》理解性背默(1)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難》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的《蜀道難》中,通過神話傳說寫出蜀國有著久遠的歷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蜀道難》中表明蜀地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長期以來秦蜀不通往來的現(xiàn)狀,極言出行之難。(6)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寫出了蜀國長時間與外界隔絕,交通極為不便的狀況。(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與秦地之間少有往來的情形;用“______________”進一步表明蜀地與秦地之間沒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8)《蜀道難》中運用夸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10)蜀道難》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峻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神話歌頌一代又一代的蜀國人不畏艱險、最終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12)《蜀道難》中引用秦國開發(fā)蜀地的神話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李白在《蜀道難》中引用神話傳說來描述蜀地與秦塞的連接,其詩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李白在《蜀道難》用神話表現(xiàn)蜀道開辟之難和來歷之神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白的《蜀道難》中,用太陽神的典故寫出蜀道山川相依、雄奇險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李白的《蜀道難》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1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闭媸恰拔铼q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8)虛寫映襯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用兩種動物,分別用夸張和比擬的手法寫蜀道的山勢高險。(2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1)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22)李白在《蜀道難》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蜀道的高與險,飛禽走獸都難以飛越與攀緣。(23)《蜀道難》中詩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側(cè)面寫出蜀道的高險,以此襯托入蜀的艱難。(24)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yè)難成的一聲嘆息。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2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不但寫到蜀山之高峻,還描寫了人的行路之難。他借助一些細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了,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體現(xiàn)這一內(nèi)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李白的《蜀道難》中,寫出蜀道青泥嶺彎路極多,山路盤旋曲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寫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艱難,而“______________”又用行人的動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28)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了蜀道山嶺之高,與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有異曲同工之妙。(29)《蜀道難》中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話,通過人行進艱難的夸張描寫來表現(xiàn)青泥嶺的高大險峻。(31)《蜀道難》中通過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xiàn)蜀道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李白《蜀道難》中用夸張手法,以人仿佛能觸摸星辰、內(nèi)心惶恐來寫蜀道之高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寫行人面對路途的艱難、山的高危,只好手按胸膛而無可奈何。(34)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從人的角度極寫蜀道之高危。(35)李白在《蜀道難》中,用借景抒情手法,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37)李白的《蜀道難》中,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蜀道的荒涼凄清、人跡罕至,為后文寫使人聽之聞之毛骨悚然渲染了氣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李白在《蜀道難》中多次發(fā)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其中兩處接著用“______________”的表情變化和“______________”的動作情態(tài),凸顯了蜀道之“難”。(39)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使用夸張手法,正面描寫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現(xiàn)蜀道之難(41)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42)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一句,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與天近在咫尺;而“______________”一句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43)在《蜀道難》中,李白主要以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如詩中用“______________”夸飾山峰之高,用“______________”來表現(xiàn)絕壁之險。(44)李白《蜀道難》中多運用夸張描寫,“______________
”極言山峰之高,“______________”極言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45)李白在《蜀道難》用夸張的手法寫蜀道高與天齊,險似絕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蜀道難》中,在運用夸張極言山峰高聳之后,李白先用寫“______________”寫出山崖的陡峭險峻,再用“______________”形容山泉奔瀉的迅猛。(4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蓖谐錾絼莸母唠U,然后由靜而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水石激蕩、山谷空鳴的場景。(48)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聳入云霄,而“______________”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49)《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急流和瀑布在千山萬壑間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強調(diào)蜀道的山高路險。(50)《蜀道難》中,以山中激流和石頭滾動的巨大聲響烘托蜀道之險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1)李白《蜀道難》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險的風光,詩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寫了飛流直下,瀑布喧囂,水石激蕩的動人場景。(52)《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李白在《蜀道難》中,表現(xiàn)壁之險絕、水之湍急咆哮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蜀道旁水瀉擊石,崖谷雷鳴的奇險場景。
(55)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zhuǎn)入后文對人事的關(guān)注。(56)李白在《蜀道難》中描寫蜀道之險峻后,發(fā)出呼喚,勸行人不必前往蜀地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通過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真實情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8)李白《蜀道難》中直接描寫劍閣地勢險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59)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一句從正面描寫了入蜀必經(jīng)之地劍閣的高峻險要地勢。(6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61)李白在《蜀道難》中提到蜀中要塞劍閣崔嵬高峻,有著“__________________”的險要地勢?!妒竦离y》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化用了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借古說今,暗寓了蜀道之難自古而然。(62)李白在《蜀道難》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提醒統(tǒng)治者要任用自己的親信將領(lǐng)來把守劍門關(guān)。(63)李白在《蜀道難》中,不僅描寫了蜀道的自然景色,也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自己對劍閣防御的擔憂。(64)李白的《蜀道難》中,詩人認為蜀地不可久留,對即將入蜀的友人作出直接的規(guī)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5)李白的《蜀道難》中,用對比和夸張的手法,直觀地表達出詩人對蜀道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66)李白《蜀道難》中反復吟唱,給全詩營造出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妒竦离y》理解性背默答案(1)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2)《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3)李白的《蜀道難》中,通過神話傳說寫出蜀國有著久遠的歷史的句子是:“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4)《蜀道難》中表明蜀地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5)李白《蜀道難》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兩句,寫出了長期以來秦蜀不通往來的現(xiàn)狀,極言出行之難。(6)李白的《蜀道難》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兩句寫出了蜀國長時間與外界隔絕,交通極為不便的狀況。(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用“不與秦塞通人煙”一句表示蜀地與秦地之間少有往來的情形;用“西當太白有鳥道”進一步表明蜀地與秦地之間沒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8)《蜀道難》中運用夸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边\用夸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10)蜀道難》中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峻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說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神話歌頌一代又一代的蜀國人不畏艱險、最終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12)《蜀道難》中引用秦國開發(fā)蜀地的神話故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13)李白在《蜀道難》中引用神話傳說來描述蜀地與秦塞的連接,其詩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14)李白在《蜀道難》用神話表現(xiàn)蜀道開辟之難和來歷之神奇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15)李白的《蜀道難》中,用太陽神的典故寫出蜀道山川相依、雄奇險峻的句子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16)李白的《蜀道難》中用“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兩句寫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1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8)虛寫映襯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19)李白的《蜀道難》中,“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兩句借用兩種動物,分別用夸張和比擬的手法寫蜀道的山勢高險。(2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夸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1)李白《蜀道難》中“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22)李白在《蜀道難》中用“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描述了蜀道的高與險,飛禽走獸都難以飛越與攀緣。(23)《蜀道難》中詩人用“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兩句,從側(cè)面寫出蜀道的高險,以此襯托入蜀的艱難。(24)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yè)難成的一聲嘆息。李白《蜀道難》中“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猿猱欲度愁攀援”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2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不但寫到蜀山之高峻,還描寫了人的行路之難。他借助一些細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了,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體現(xiàn)這一內(nèi)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26)李白的《蜀道難》中,寫出蜀道青泥嶺彎路極多,山路盤旋曲折的句子是:“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27)李白的《蜀道難》中“百步九折縈巖巒”寫出了行人攀山途中道路的曲折艱難,而“捫參歷井仰脅息”又用行人的動作烘托出了山的高峻危峭。(28)李白的《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描寫了蜀道山嶺之高,與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有異曲同工之妙。(29)《蜀道難》中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30)李白《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兩句話,通過人行進艱難的夸張描寫來表現(xiàn)青泥嶺的高大險峻。(31)《蜀道難》中通過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xiàn)蜀道之高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32)李白《蜀道難》中用夸張手法,以人仿佛能觸摸星辰、內(nèi)心惶恐來寫蜀道之高的兩句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33)李白《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一句寫行人面對路途的艱難、山的高危,只好手按胸膛而無可奈何。(34)李白《蜀道難》中“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從人的角度極寫蜀道之高危。(35)李白在《蜀道難》中,用借景抒情手法,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的句子是“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36)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37)李白的《蜀道難》中,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蜀道的荒涼凄清、人跡罕至,為后文寫使人聽之聞之毛骨悚然渲染了氣氛的句子是:“_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38)李白在《蜀道難》中多次發(fā)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其中兩處接著用“使人聽此凋朱顏”的表情變化和“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的動作情態(tài),凸顯了蜀道之“難”。(39)運用夸張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40)李白《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兩句詩使用夸張手法,正面描寫山之高峻、崖之陡峭,以此表現(xiàn)蜀道之難(41)李白《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42)李白的《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一句,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與天近在咫尺;而“飛湍瀑流爭喧豗”一句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43)在《蜀道難》中,李白主要以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如詩中用“連峰去天不盈尺”夸飾山峰之高,用“枯松倒掛倚絕壁”來表現(xiàn)絕壁之險。(44)李白《蜀道難》中多運用夸張描寫,“連峰去天不盈尺
”極言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45)李白在《蜀道難》用夸張的手法寫蜀道高與天齊,險似絕壁的句子是“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46)《蜀道難》中,在運用夸張極言山峰高聳之后,李白先用寫“枯松倒掛倚絕壁”寫出山崖的陡峭險峻,再用“飛湍瀑流爭喧豗”形容山泉奔瀉的迅猛。(4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蓖谐錾絼莸母唠U,然后由靜而動,“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寫出水石激蕩、山谷空鳴的場景。(48)李白的《蜀道難》中,“連峰去天不盈尺”用夸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連聳入云霄,而“飛湍瀑流爭喧豗”則寫出了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的場景。(49)《蜀道難》中“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兩句寫急流和瀑布在千山萬壑間發(fā)出的巨大聲響,強調(diào)蜀道的山高路險。(50)《蜀道難》中,以山中激流和石頭滾動的巨大聲響烘托蜀道之險的兩句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
(51)李白《蜀道難》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險的風光,詩人用“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句描寫了飛流直下,瀑布喧囂,水石激蕩的動人場景。(52)《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53)李白在《蜀道難》中,表現(xiàn)壁之險絕、水之湍急咆哮的兩句詩是“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54)李白《蜀道難》中“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兩句,寫出了蜀道旁水瀉擊石,崖谷雷鳴的奇險場景。
(55)李白《蜀道難》中“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兩句,以感嘆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寫,轉(zhuǎn)入后文對人事的關(guān)注。(56)李白在《蜀道難》中描寫蜀道之險峻后,發(fā)出呼喚,勸行人不必前往蜀地的詩句是“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5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通過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真實情況)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保?8)李白《蜀道難》中直接描寫劍閣地勢險要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59)李白的《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句從正面描寫了入蜀必經(jīng)之地劍閣的高峻險要地勢。(6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61)李白在《蜀道難》中提到蜀中要塞劍閣崔嵬高峻,有著“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妒竦离y》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兩句化用了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句子,借古說今,暗寓了蜀道之難自古而然。(62)李白在《蜀道難》中,以“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兩句提醒統(tǒng)治者要任用自己的親信將領(lǐng)來把守劍門關(guān)。(63)李白在《蜀道難》中,不僅描寫了蜀道的自然景色,也通過“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兩句,寫出了自己對劍閣防御的擔憂。(64)李白的《蜀道難》中,詩人認為蜀地不可久留,對即將入蜀的友人作出直接的規(guī)勸的句子是:“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65)李白的《蜀道難》中,用對比和夸張的手法,直觀地表達出詩人對蜀道的感受的句子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66)李白《蜀道難》中反復吟唱,給全詩營造出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的兩句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陳情表》理解性默寫1.《陳情表》中寫李密命運不好小時不幸的兩句是“
,
”。2.在《陳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晉武帝上表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起到總起和概括作用的兩句是“
,
”。3.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喪父的兩句是“
,
”。4.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從小體弱多病、發(fā)育遲緩的兩句是:“
,
”。5.《陳情表》用“
,
”。兩句表現(xiàn)他孤獨的長大成人。6.《陳情表》用“
,
”。兩句表現(xiàn)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幸福。7.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我們通過“
,
”。這兩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獨子,而且至少是兩代單傳了。8.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yīng)門戶的童仆的兩句是:“
,
”。9.《陳情表》用“
,
”。兩句表明自己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10.《陳情表》用“
,
”。兩句寫出了自己的孤單和缺少心靈的安慰。李密在《陳情表》中,形象地寫其孤獨情境的名句:
“
,
”。11.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的兩句是:“
,
”。12.《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兩句是“
,
”。13.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他說如果自己沒有祖母,則“
”;如果祖母沒有自己在身邊,則“
”。14.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面對朝廷多次召喚卻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
”;如果抗旨不去,“
”。15.《陳情表》中作者用“
,
;
,
”。四句寫出他的進退兩難。16.《陳情表》用“
,
”。寫出李密身份雖低但卻得到重用。17.在《陳情表》中,面對太守和刺史的舉薦,李密的回應(yīng)是:“
,
”。
18.在《陳情表》中,委婉地拒絕了太守和刺史的舉薦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為郎中和洗馬的詔書,對此,李密回應(yīng)是:“
,
”。19.《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在世間的時間很少,已在彌留之際的四句是“
,
,
,
”20.李密用“
,
”寫明母孫二人命運一體實難相離的請辭原因。21.李密《陳情表》“
,
”。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遠離的拳拳之心。22.《陳情表》中李密從年齡的角度說明可以暫時不應(yīng)命的原因的兩句是“
,
”。23.在《陳情表》中,李密很注重語言的表達得體:在陳述自己的情況時,語氣委婉謙卑,但在提及晉朝的統(tǒng)治時,卻不惜恭維之辭,其中恭維晉朝很注重孝道的句子是:“
,
,
。”24.《陳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鑒的句子:“
,
,
”。25.《陳情表》中以烏鴉反哺為喻,來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6.《陳情表》中用烏鴉反哺的典故寫人應(yīng)盡孝心的兩句是“
,
”。27.在《陳情表》中,李密用烏鴉反哺的典故來表達自己要撫養(yǎng)祖母終老的句子是:“
,
”。
28.《陳情表》中李密用“
,
”。兩句要求晉武帝的憐憫他的現(xiàn)狀并準許他的要求。29.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如實匯報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齡,其目的是為了說明“
,
”從而為下文提出撫養(yǎng)祖母終老作鋪墊。30.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語氣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先自貶身份,說自己“
,
”的地位,對晉武帝的“
,
”感到無比榮幸,所以不可能“
,
”,委婉得體,消除了晉武帝的疑惑。31.《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表達他將不惜為國出力和報答皇帝大恩德倆句是“
,
”。32.在《陳情表》中,李密在文末用“結(jié)草”的典故來表明如果朝廷能滿足自己撫養(yǎng)祖母終老這個心愿的話,自己將會終身報答朝廷的知遇之恩的句子是:“
,
”。33.文章結(jié)尾用“
,
”。來表明自己的忠貞之情。34.《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說明在前朝任職的目的而打消晉武帝疑慮的兩句是“
,
”。35.在《陳情表》中,李密通過“
,
”。這兩句向晉武帝表明了自己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陳情表》理解性默寫答案1.《陳情表》中寫李密命運不好小時不幸的兩句是“臣以險釁,夙遭閔兇”。2.在《陳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晉武帝上表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起到總起和概括作用的兩句是“臣以險釁,夙遭閔兇”。3.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喪父的兩句是“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4.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從小體弱多病、發(fā)育遲緩的兩句是:“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5.《陳情表》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兩句表現(xiàn)他孤獨的長大成人。6.《陳情表》用“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兩句表現(xiàn)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幸福。7.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我們通過“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這兩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獨子,而且至少是兩代單傳了。8.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yīng)門戶的童仆的兩句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9.《陳情表》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兩句表明自己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10.《陳情表》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兩句寫出了自己的孤單和缺少心靈的安慰。李密在《陳情表》中,形象地寫其孤獨情境的名句: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11.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的兩句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12.《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兩句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13.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他說如果自己沒有祖母,則“無以至今日”;如果祖母沒有自己在身邊,則“
無以終余年”。14.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面對朝廷多次召喚卻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則劉病日篤”;如果抗旨不去,“
則告訴不許”。?
15.《陳情表》中作者用“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四句寫出他的進退兩難。16.《陳情表》用“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寫出李密身份雖低但卻得到重用。17.在《陳情表》中,面對太守和刺史的舉薦,李密的回應(yīng)是:“臣以供養(yǎng)無主,
辭不赴命”。
18.在《陳情表》中,委婉地拒絕了太守和刺史的舉薦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為郎中和洗馬的詔書,對此,李密回應(yīng)是:“臣具以表聞,
辭不就職”。19.《陳情表》中李密寫他的祖母在世間的時間很少,已在彌留之際的四句是“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20.李密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寫明母孫二人命運一體實難相離的請辭原因。21.李密《陳情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遠離的拳拳之心。22.《陳情表》中李密從年齡的角度說明可以暫時不應(yīng)命的原因的兩句是“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23.在《陳情表》中,李密很注重語言的表達得體:在陳述自己的情況時,語氣委婉謙卑,但在提及晉朝的統(tǒng)治時,卻不惜恭維之辭,其中恭維晉朝很注重孝道的句子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24.《陳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鑒的句子: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25.《陳情表》中以烏鴉反哺為喻,來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26.《陳情表》中用烏鴉反哺的典故寫人應(yīng)盡孝心的兩句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27.在《陳情表》中,李密用烏鴉反哺的典故來表達自己要撫養(yǎng)祖母終老的句子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
28.《陳情表》中李密用“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兩句要求晉武帝的憐憫他的現(xiàn)狀并準許他的要求。29.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如實匯報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齡,其目的是為了說明“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從而為下文提出撫養(yǎng)祖母終老作鋪墊。30.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語氣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先自貶身份,說自己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對晉武帝的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感到無比榮幸,所以不可能豈敢盤桓,有所希冀,委婉得體,消除了晉武帝的疑惑。31.《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表達他將不惜為國出力和報答皇帝大恩德倆句是“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32.在《陳情表》中,李密在文末用“結(jié)草”的典故來表明如果朝廷能滿足自己撫養(yǎng)祖母終老這個心愿的話,自己將會終身報答朝廷的知遇之恩的句子是:“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33.文章結(jié)尾用“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來表明自己的忠貞之情。34.《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說明在前朝任職的目的而打消晉武帝疑慮的兩句是“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35.在《陳情表》中,李密通過“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這兩句向晉武帝表明了自己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1.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開始就點明聚會的季節(jié)、地點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2.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明聚會時間、地點原因的句子是“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3.在《蘭亭集序》中,“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是為了祈福消災(zāi)。4.你所在的中學舉辦隆重的校慶典禮,邀請了很多校友、家長參加。你作為學生代表向來賓致歡迎辭,其中要引用兩句古代詩文。請?zhí)顚懬‘數(shù)木渥?。金秋十月,天高云淡。今天大家齊聚一堂,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在校同學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5.《蘭亭集序》中交代了在蘭亭聚會的人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6.在《蘭亭集序》中,“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可謂人賢,這是一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謂良辰,是為二樂;聚會之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美景,是為三樂;宴會之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可謂情真,是為四樂;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謂極視聽之娛,賞心悅目,是為五樂。7.在《蘭亭集序》中,描寫來客的排比句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8.《蘭亭集序》中描繪山、竹風景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9.《蘭亭集序》的作者用了四句話來表現(xiàn)蘭亭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10.在《蘭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寫環(huán)境幽美之樂(美景)。11.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描寫美景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12.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表現(xiàn)蘭亭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句子: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13.作者在談到蘭亭盛會的宴飲之美時是這樣寫的: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14.在《蘭亭集序》中,“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聚會活動之樂(樂事)15.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賦詩,表達幽深內(nèi)藏的感情的句子: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16.在《蘭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是寫氣候宜人之樂(良辰)。17.描寫氣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18.王羲之在蘭亭集會時一仰一俯看到景象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19.
在《蘭亭集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是寫視聽享受之樂(賞心)。20.在《蘭亭集序》中,五樂中賞心之樂描寫的句子: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懷,足以極視聽之娛。21.王羲之在蘭亭聚會時看到天空的無邊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懷開場,極盡視聽的樂趣: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22.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確實感到非常快樂的句子是“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23.在《蘭亭集序》中,“信可樂也”一句是對聚會情景的總結(jié),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樂”。24.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短m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25.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人生短暫的句子是“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26.
在《蘭亭集序》中,“俯仰一世”一句道出了人生短暫之痛。27.在《蘭亭集序》中,“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是說“靜:談玄悟道”。28.王羲之將世人大體分為兩類“靜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兩類人的生活內(nèi)容: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9.在《蘭亭集序》中,對待人生短暫的兩類人是怎么面對人生的:或取諸懷抱,悟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0.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到人們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在《蘭亭集序》中,“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是說“躁:歸隱山林”。32.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有兩種人都會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滿足,不懼年逝,“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33.生活中當我們專注于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時,會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而忽視時光的流逝,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34.在《蘭亭集序》中,在一時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jīng)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將至”。35.在《蘭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一句道出了理想選擇之痛。36.在《蘭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37.《蘭亭集序》中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由“樂”轉(zhuǎn)為“痛”的過程的句子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38.
生活中當我們對所喜歡或得到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時,感情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隨之產(chǎn)生。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39.在《蘭亭集序》中,“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感慨。40.在《蘭亭集序》中,“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表達了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41.我們喜歡的事物由生到滅,時間極其短暫,自然也會令人生發(fā)感慨,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42.我們喜歡的事物由生到滅,時間極其短暫,自然也會令人生發(fā)感慨,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43.在《蘭亭集序》中,“已為陳跡”一句道出了歡樂易逝之痛。44.在《蘭亭集序》中,寫人生的長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塑料人造革的透氣性與透濕性研究考核試卷
- 航空旅游航路優(yōu)化與航班準點率提升考核試卷
- 藤制家居用品消費者行為分析考核試卷
- 氣動元件的防潮密封技術(shù)考核試卷
- 豆類油料和薯類種植行業(yè)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與技術(shù)應(yīng)用考核試卷
- 豆類種植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鏈優(yōu)化考核試卷
- 豆腐腦的地方特色推廣考核試卷
- 股權(quán)投資中的PIPE投資策略考核試卷
- 漆器制作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考核試卷
- 礦石浮選劑的合成與應(yīng)用-石墨滑石考核試卷
-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 2024年寧波金融開發(f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AQ-T 2073-2019 金屬非金屬礦山在用高壓開關(guān)設(shè)備電氣安全檢測檢驗規(guī)范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測試三-國開(HB)-參考資料
- 河北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團隊申報書
- 醫(yī)院保安服務(wù)項目組織機構(gòu)與人員配備
- 2024年浙江湖州市城市投資發(fā)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預(yù)防與管理
- 小學數(shù)學-水中浸物問題-完整版題型訓練30題-帶答案
- 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量表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