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庸》精讀章節(jié)模擬答案中庸》精讀(北京師范大學(xué))“四書”的形成(一)1、【單選題】著作()是一部論述了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道德哲學(xué)專著。A、 《周易》B、 《史記》C、 《詩經(jīng)》D、 《中庸》我的答案:D2、 【單選題】中國古代思想家()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我的答案:A3、 【單選題】以下中國古代著作中不涉及教育理論的是()。A、 《中庸》B、 《戰(zhàn)國策》C、 《孟子》D、 《論語》我的答案:B4、 【單選題】()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A、 《尚書》B、 《中庸》C、 《禮記》D、 《詩經(jīng)》我的答案:D5、 【多選題】以下屬于“四書五經(jīng)”中“五經(jīng)”的是()。A、 《史記》B、 《尚書》C、 《禮記》D、 《天人三策》我的答案:BC6、 【判斷題】《禮記》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論述了先儒之道。我的答案:X“四書”的形成(二)1、 【單選題】法國小說家()一生寫出了91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并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A、 雨果B、 莫泊桑C、 巴爾扎克D、 西蒙我的答案:C2、 【多選題】朱熹認為()兩篇文本可以突顯、貫通儒家思想的基本脈絡(luò)。A、 《大學(xué)》B、 《論語》C、 《春秋》D、 《中庸》我的答案:AD3、 【判斷題】朱熹引用《中庸》是因為它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與先王之道的貫通與碰撞,體現(xiàn)了子思子與傳統(tǒng)思想的融通。我的答案:74、 【簡答題】簡述朱熹為何選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作為“四書”。我的答案:1、朱熹認為《大學(xué)》《中庸》兩篇文本可以突顯、貫通儒家思想的基本脈絡(luò);2、朱熹引用《中庸》是因為它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與先王之道的貫通與碰撞體現(xiàn)了子思子與傳統(tǒng)思想的融通。1.3《中庸》與四書1、【單選題】從義理的深度上講,()是高明的,其核心命題是性與天道。A、 《公羊傳》B、 《中庸》C、 《左傳》D、 《爾雅》我的答案:B2、 【單選題】()倡導(dǎo)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撰寫了《大學(xué)》。A、 孔子B、 孔鯉C、 曾子D、 孔伋我的答案:C3、 【單選題】以下不是子思所著述的是()。A、 《子思子》B、 《中庸》C、 《春秋》D、 《孝經(jīng)》我的答案:C4、 【判斷題】子思站在一個極大的格局上,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天關(guān)系,突破有限,叩問本質(zhì),叩問普遍,叩問永恒。我的答案:71.4什么是中庸?(一)1、【單選題】朱熹把中庸的“庸”解釋為()也。A、 用B、 庸俗C、 高明D、 平常我的答案:D2、【單選題】“中”是有其參照系的,需要有某種場域作為參照,“中”的三個層面不包括()。A、 四方之中B、 正中下懷C、 天地之中D、 古今之中我的答案:B3、 【單選題】朱熹把中庸的“中”解釋為()。A、 平常B、 適于C、 不偏不倚D、 中間我的答案:C4、 【判斷題】“中和”就是要處理好人和整個復(fù)雜的關(guān)系,人在復(fù)雜關(guān)系中得到一種接受和認可謂之“中和”。我的答案:71.5什么是中庸?(二)1、 【單選題】以下關(guān)于《中庸》的說法錯誤的是()。A、 人在天地間的作用是促成天地的生機B、 其文本是對世界定位的理解C、 有著非常鮮明的中華文化特點的關(guān)于時空的意識D、 既要探尋廣闊的價值,又要建立牢不可破的價值根基我的答案:B2、 【單選題】以下對“人”相對應(yīng)的解釋正確的是()。A、 天大地大人亦大B、 參通之者,人也C、 天地之性最貴者也D、 上下通也我的答案:C3、 【多選題】《中庸》的目的是()。A、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B、 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C、 探尋廣闊的價值D、 建立牢不可破的價值根基我的答案:ABC4、【判斷題】“為天地立心”的內(nèi)核是人在自然與天地的關(guān)系中確定角色與位置,進而把握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在天地的格局中把握人心的根本。我的答案:72.1天命之謂性(一)1、 【單選題】以下觀點中說法錯誤的是()。A、 性與天道是不可理解的、高明的、玄妙的B、 禮樂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C、 禮樂是可以理解的、切身可行的D、 禮樂是孔子思想中平易可行的地方我的答案:B2、 【單選題】()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屬性。TOC\o"1-5"\h\zA、 善B、 孝C、 性D、 信我的答案:C3、 【判斷題】天人關(guān)系、天命與人的本質(zhì)關(guān)系是先秦儒家積極思考的問題,也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我的答案:7天命之謂性(二)1、 【單選題】從義理的角度解讀“天”的內(nèi)涵主要是指()A、 命運B、 主宰C、 道德D、 自然我的答案:C2、 【單選題】在蒙昧?xí)r期,天人關(guān)系的內(nèi)涵是指()。A、 人文躍動的重要標志一天的義理化B、 人們對天命的質(zhì)疑越來越激烈C、 看不到天與人之間必然的聯(lián)系D、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個人都可通過巫術(shù)和祭祀與天感通我的答案:D3、 【多選題】中國當代著名哲學(xué)家馮友蘭對“天”的解說包括()。A、 主宰之天B、 命運之天C、 自然之天D、 義理之天E、 物質(zhì)之天我的答案:ABCDE4、 【判斷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現(xiàn)實政治的變幻莫測,隨著個體生命在亂世中的顛沛流離,人們對天命的質(zhì)疑越來越激烈。我的答案:7天命之謂性(三)1、 【單選題】在禮崩樂壞時期,儒家重建“天人關(guān)系”的方式不包括()。A、 將“天”徹底的義理化B、 讓“天”成為某種普遍而必然的價值象征C、 將“天”與人的本性在讀統(tǒng)一D、 幫助各國國君爭霸稱王我的答案:D2、 【填空題】“天命之謂性”這句話應(yīng)對的問題是歷史性的“()”。我的答案:天人割裂3、 【判斷題】天人關(guān)系是很容易陷入兩難的,如果讓天人之間的溝通局限在少數(shù)統(tǒng)治者手中,就意味著暴政。我的答案:7率性之謂道1、【單選題】“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率”釋義為()。A、 率真B、 率領(lǐng)C、 遵循D、 草率我的答案:C2、【填空題】“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中“道”釋義為來自于生命的本然,是()的生成過程。我的答案:自發(fā)3、【判斷題】“天命之謂性”是重新從義理化和普遍化的層面上去統(tǒng)一天人,為道德和價值建立起根本性的依據(jù)。我的答案:72.5修道之謂教1、 【單選題】以下對“修道之謂教”的“道”釋義錯誤的是()。A、 道路B、 指導(dǎo)C、 連續(xù)D、 連貫我的答案:B2、 【單選題】以下哪位文學(xué)家晚號為六一居士?()A、 柳宗兀B、 韓愈C、 蘇軾D、 歐陽修我的答案:D3、 【多選題】以下對詞的釋義正確的是()。A、 “品節(jié)斯”中“品”:眾庶也B、 “品節(jié)斯”中“節(jié)”:竹約也C、 “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的“脩”:脯也D、 “修道之謂教”的“修”:修理我的答案:ABC4、 【判斷題】“道”既是自然本質(zhì),也需要人文修養(yǎng),是先天的“性”與后天的“修”的統(tǒng)一。我的答案:72.6道的闡釋1、 【單選題】以下關(guān)于“不可離”的三個角度,闡述錯誤的是()。A、心性論:道的依據(jù)在于性B、 禮樂論:“不可離”表現(xiàn)為外在的人文形式、具體規(guī)范C、 人性論:道的依據(jù)在于德善D、 功夫論:修養(yǎng)的“不可離”在于高度的自覺我的答案:C2、 【判斷題】“道”是心性論、禮樂論和功夫論的統(tǒng)一。我的答案:V3、【判斷題】對于道德不可離是來自內(nèi)在的依據(jù),來自于對人的本質(zhì)的認識,而這個認識是基于天人關(guān)系的,這是貫穿《中庸》的基本理路。我的答案:V慎獨之道1、 【單選題】“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綽綽有裕也”中“慎”釋義為()。A、 謹慎B、 慎獨C、 憂慮D、 誠也我的答案:D2、 【多選題】“慎獨”的兩個層面包含了()。A、 人性平易可行的地方B、 天道與人性的割裂C、沒有他律的狀態(tài)下一種高度的自律D、展現(xiàn)心性不可掩蓋的地方我的答案:CD3、 【填空題】“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獨”可解釋為()的狀態(tài),以及人性的獨特所在。我的答案:V天命與人性1、 【單選題】以下從“性”的角度來講,說法錯誤的是()。A、 從“天生萬物”來講,人性與物性有一定相通之處B、 從“義利的天”來講,它賦予人一種道德內(nèi)涵C、 從“義利的天”來講,它賦予人自覺的特點D、從普遍生物特點來講,人性與物性有本質(zhì)不同我的答案:D2、 【單選題】以下關(guān)于對“天命”的理解,說法錯誤的是()。A、 天命論有了人性的基礎(chǔ)B、 人性論有了天命的基礎(chǔ)C、 天命具有普遍、生命、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D、 天是有義利有內(nèi)涵的我的答案:A3、 【判斷題】《中庸》實現(xiàn)了“天命”與“人性”相統(tǒng)一。我的答案:7未發(fā)與已發(fā)(一)1、 【單選題】《說文解字》中將“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的“靜”解釋為()A、 靜默B、 安定C、 審查D、 堅持我的答案:B2、 【多選題】以下是清代文字訓(xùn)詁學(xué)家段玉裁的著述的是()。A、 《說文解字注》B、 《小倉山房文集》C、 《毛詩故訓(xùn)傳定本》D、 《閱微草堂筆記》我的答案:AC3、 【判斷題】《說文解字》中將“釆”解釋為象獸指爪分別也。我的答案:7未發(fā)與已發(fā)(二)1、【單選題】季文子是春秋時期()國的正卿。A、 齊國B、 燕國C、 秦國D、 趙國我的答案:C2、【判斷題】《中庸》強調(diào)“生生”,是萬物蓬勃的生發(fā)造物之力。我的答案:73、【判斷題】性是人的本質(zhì),是一種能夠自我實現(xiàn)的趨勢,讓你成為你自己的依據(jù)。我的答案:72.11未發(fā)與已發(fā)(三)1、 【單選題】()中描述后稷是踏著上帝腳印生存出來的。A、 《詩經(jīng)大雅抑》B、 《詩經(jīng)周南漢廣》C、 《詩經(jīng)大雅生民》D、 《詩經(jīng)周南蟲草》我的答案:C2、 【單選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名篇()。A、 《孟子滕文公下》B、 《孟子盡心下》C、 《孟子告子上》D、 《孟子梁惠王上》我的答案:D3、 【判斷題】人的“生生”是使自己成為自己或者是使自己實現(xiàn)為自己的一種自然和必然。我的答案:72.12中和之道1、 【單選題】朱熹認為致中和的主體是()。A、 “仁君”B、 “道義”C、 “大人”D、 “天命”我的答案:C2、 【單選題】中國最古老的雅樂是由()演奏。A、古箏B、 編鐘C、 笙D、 古琴我的答案:D3、 【判斷題】正心即去除或調(diào)解偏執(zhí)的情感。我的答案:72.13中庸之難1、 【單選題】孔子把中庸的第二層違背“無忌憚”稱之為()。A、 知者B、 小人C、 不肖者D、 愚者我的答案:B2、 【單選題】《說文解字》中把“甘”解釋為從口含一,其中“一”是指()。TOC\o"1-5"\h\zA、 仁B、 義C、 天D、 道我的答案:D3、 【單選題】晏嬰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于()。A、 《大學(xué)》B、 《說文解字注》C、 《中庸》D、 《晏子春秋》我的答案:D4、 【判斷題】“時中”的實質(zhì)是如何在大自然的節(jié)律中把握人文的中和。我的答案:73.1中庸的榜樣1、 【單選題】邇言中“邇”的意思為()。A、遠B、 近C、 普通D、 常人我的答案:B2、 【單選題】“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中“隱”釋義為()。A、 隱藏B、 傷痛C、 惻隱之心D、 憐憫我的答案:C3、 【判斷題】朱熹認為“兩端”是指矛盾的雙方,而矛盾意味著存在邊界。我的答案:7中庸的堅守1、 【單選題】“人皆曰予知,驅(qū)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中“辟”釋義為()。A、 開辟B、 躲避C、 排除D、 透徹我的答案:B2、 【判斷題】“人皆曰予知,驅(qū)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意思是人人都說自己聰明,但當他們面臨外在的情與欲的誘惑與干擾時,就仿佛被驅(qū)趕著背離自己的本性,被驅(qū)趕到陷阱之中,卻不知道如何躲避。我的答案:73、 【判斷題】從修養(yǎng)的角度老看,《中庸》講述了“擇善而固之”的道理。我的答案:7中庸之難——顏回1、 【單選題】朱熹認為“均”的意思為()。A、 平均B、 平等C、 平治D、均勻我的答案:C2、 【多選題】孔子在“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描述了()品質(zhì)。A、 智慧與能力B、 清高與廉潔C、高遠與豁達D、無畏與勇猛我的答案:ABD3、 【判斷題】顏回是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首,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的答案:V3.4中庸之難——子路1、 【單選題】“匪直也人,秉心塞淵”中“塞”的意思為()。A、 阻塞B、 堵C、 邊界D、 充實我的答案:D2、 【判斷題】“南方之強”“北方之強”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形態(tài)的對比。我的答案:V3、 【判斷題】仲由屬于“孔門十哲”之一。我的答案:V3.5中庸與固執(zhí)1、 【單選題】張揖將“傃”解釋為()。A、 朝向B、 經(jīng)常C、 循著D、 情意我的答案:B2、 【單選題】朱熹將“素隱行徑”的“隱”釋義為()。A、 隱居B、 隱藏C、 隱僻D、 遮蔽我的答案:C3、 【判斷題】儒家的“半途而廢”是指在無盡的道路上堅持走到生命的盡頭還沒走完。。我的答案:7君子之道費而隱(一)1、 【單選題】朱熹將“費而隱”中的“費”解釋為()。A、 用得多B、 佹亂C、 自省D、 廣大我的答案:D2、 【多選題】根據(jù)朱熹的解釋,以下關(guān)于“君子之道費而隱”這句話說法正確的是()。A、 具有很強的思想表達張力B、 展現(xiàn)出中庸的現(xiàn)實作用的廣大C、 說明了中庸之道的根本性依據(jù)又是精微難測的狀態(tài)D、 “隱”釋義為體之微也我的答案:ABCD3、 【判斷題】朱熹認為“所以然”是一件事物,一個現(xiàn)象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據(jù),它意味著形而上的訴求。我的答案:7君子之道費而隱(二)1、【單選題】“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中“與”的意思是()。A、 一起B(yǎng)、 或者C、 了解D、 相關(guān)我的答案:C2、【單選題】“語小,天下莫能破焉”中“破”釋義為()。A、 破壞B、 破綻C、 突破D、 分破我的答案:D3、 【判斷題】“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這句話講的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nèi)的道理。我的答案:7君子之道費而隱(三)1、【單選題】“鳶飛戾天,魚躍于淵”中“戾”意思為()。A、 罪過B、 戾氣C、 到達D、 乖張我的答案:C2、 【填空題】理解“夫婦之道”的兩個角度是指()以及人倫和宗法的基礎(chǔ)。我的答案:慎獨之地3、 【判斷題】朱熹講“格物致知”,就是要在萬物的存在之中去把握這個鮮活的“理”。這既是一種智慧的觀察,同時也是一種修養(yǎng)的靈動。我的答案:74.4忠恕之道1、 【單選題】“道不遠人”的不同層次不包括()。A、 立足于心性B、 立足于人倫C、 立足于在更廣闊的關(guān)系世界中,人是一切關(guān)系的起點D、 立足于他者我的答案:D2、【單選題】“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中“柯”意思為()。A、 草木的枝莖B、 木盒C、 斧柄D、 標準我的答案:C3、 【判斷題】以人為本,以人作為道的樞紐的態(tài)度是儒家一貫的傳統(tǒng)。我的答案:74.5君子言行1、 【單選題】王引之的著作()是一部從經(jīng)學(xué)、小學(xué)和??睂W(xué)角度研究《周易》《尚書》《詩經(jīng)》等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著作。A、 《說文解字》B、 《經(jīng)義述聞》C、 《字典考證》D、 《王文簡公文集》我的答案:B2、 【單選題】朱熹將“君子胡不慥慥爾”中“慥慥”解釋為()。A、 愚忠厚道B、 粗糙大條C、 守實言行相應(yīng)之貌D、 篤實之貌我的答案:D3、【判斷題】“慥慥者,雖勉不敢緩之意,猶言汲汲耳”中“慥慥”的含義僅指言行一致、篤實誠懇的狀態(tài)。我的答案:X4.6性命之道1、【單選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位”的意思為()。A、 當下的心情B、 對未來的憧憬C、 與他者的關(guān)系D、 當下的境遇我的答案:D2、【判斷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中“素”是指一種本質(zhì)的狀態(tài)。我的答案:73、【判斷題】儒家思想中認為“天命”是賦予人本質(zhì)的自然,“命”是影響著、限定著人現(xiàn)實與未來的必然。我的答案:75.1射禮之義1、 【單選題】鄭玄把“費而隱”的“費”解釋為()。A、 浪費B、 費事C、 混亂D、 對立我的答案:C2、 【單選題】()是倫常秩序的起點。TOC\o"1-5"\h\zA、 忠B、 以C、 仁D、 禮我的答案:D3、 【判斷題】朱熹把“費而隱”解釋為對立的張力關(guān)系,“費”和“隱”意指中庸的兩端。我的答案:75.2何謂鬼神1、 【單選題】朱子用()來講解鬼神,它是推動世界運轉(zhuǎn)的偉大力量。A、 傳統(tǒng)祭祀B、 五行C、 周易D、 二氣我的答案:D2、 【單選題】鄭玄將“體物而不可遺”中“體”釋義為()。A、 身體B、 體會C、 生D、 展現(xiàn)我的答案:C3、【填空題】“身”與“體”的含義不是完全相同的,()更強調(diào)身體的主干。我的答案:身4、 【判斷題】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申”字由兩邊的曲折線條和中間的線條組成。我的答案:X5.3何謂體物1、 【單選題】朱熹將“洋洋乎如在其上”中的“洋洋”解釋為()。A、 得意B、 流行C、 流動,充滿D、 眾多,盛大我的答案:C2、 【單選題】“神之格思”中“格”的意思為()。A、 阻礙B、 分化C、 格式D、 來我的答案:D3、 【判斷題】《中庸》最終將鬼神落實到生命的本質(zhì)。我的答案:75.4大德必受命1、 【單選題】鄭玄將“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的“材”解釋為()。A、 材質(zhì)B、 質(zhì)性C、 原料D、 資質(zhì)我的答案:B2、 【多選題】人通過()使自己的本質(zhì)得以充分實現(xiàn)。A、 授命B、 自覺C、 天道輔助D、 權(quán)力我的答案:BC3、 【判斷題】“致中和”與“生生之義”是中庸對“天命”的理解。我的答案:75.5天命與周禮1、 【單選題】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是()。A、 姬昌B、 商紂C、 姬發(fā)D、 季歷我的答案:C2、 【單選題】中庸認為王朝法統(tǒng)的根基是以()為核心的。TOC\o"1-5"\h\zA、 仁B、 禮C、 義D、 道我的答案:B3、【判斷題】禮的秩序與文明的建立是周代先王與此前所有先王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建立的一套普遍的延續(xù)性禮儀。我的答案:76.1天命與命1、 【單選題】《中庸》中,天命具有普遍性,與每個人都有一種關(guān)系,即()TOC\o"1-5"\h\zA、 命B、 權(quán)C、 道D、 性我的答案:D2、 【多選題】圣王之所以能夠承接天命主要是因為()。A、 能夠盡其性B、 天命的普遍性C、 其有大德D、 來自于位我的答案:ACD3、 【判斷題】傳統(tǒng)中天命是一種特殊的天人關(guān)系,即受命為君,使之成為一個國家或者族群的統(tǒng)治者。我的答案:74、 【簡答題】簡述《中庸》基本脈絡(luò)的內(nèi)容。我的答案:從“費而隱”開始,從精微和廣大的兩端之中,來理解什么是《中庸》:1、精微就是能夠?qū)崿F(xiàn)人的德行,文明的建構(gòu),禮的秩序的根本依據(jù);2、廣大就是立足于精微,實現(xiàn)一個文化建設(shè)、社會建設(shè)、制度建設(shè)上歷史悠久的文明。6.2以禮為孝1、 【單選題】《說文解字》將“糞”解釋為()。A、 糞便B、 施肥C、 肥料D、 棄除我的答案:D2、 【單選題】朱熹將“旅酬”中的“酬”解釋為()。A、 酬勞B、 眾多C、 導(dǎo)飲D、 報答我的答案:C3、 【判斷題】“達孝”是儒家所需求的,“達”意味著對普遍價值的追尋,“達孝”是帶有普遍法則內(nèi)涵的孝。我的答案:74、 【簡答題】簡要描述對《中庸》“以禮為孝”的理解。我的答案:孝道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個層面,“達孝”是儒家所需求的,“達”意味著對普遍價值的追尋,“達孝”是帶有普遍法則內(nèi)涵的孝;2、祭祀是有情景的,不僅是給祖先獻祭的情景,更包含著人倫秩序。6.3天地人之禮1、【單選題】鄭玄把“踐”解釋為()。A、 踐踏B、 下作C、 瞧不起TOC\o"1-5"\h\zD、 升我的答案:D2、 【單選題】郊社之禮中“郊”是指祭()之禮。A、 地B、 天C、 鬼D、 祖先我的答案:B3、 【判斷題】祭祀之禮僅限于對先祖的祭祀。我的答案:X6.4修身為本1、 【單選題】“地道敏樹”中“樹”的意思是()。A、 樹木B、 建設(shè)C、 樹立D、 草木生長我的答案:D2、 【多選題】以下對修身為本的說法正確的是()。A、 孔子認為是人賦予了道以鮮活的生命B、 道塑造著人,人也弘揚著道C、在當下事情的內(nèi)在本質(zhì)是顯而易見的D、無論歷史還是當下,時代的面貌是有沒有人去承擔我的答案:ABD3、【判斷題】魯定公是春秋時期魯國君主之一,在位27年,是魯哀公的兒子。我的答案:X4、【判斷題】人道敏政是指人的建構(gòu)是順著其本性來輔成他。我的答案:76.5禮統(tǒng)仁義1、 【單選題】“五倫”中非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不平等關(guān)系是指()。A、 朋友B、 兄弟C、 君臣D、 夫妻我的答案:C2、 【多選題】“五倫”中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三至親”包括()。A、 母子B、 夫妻C、 父子D、 兄弟我的答案:BCD3、 【判斷題】禮統(tǒng)仁義中的“義”強調(diào)后天的秩序。我的答案:77.1修齊治平1、 【單選題】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賢”之首是()。A、 子路B、 曾子C、 顏回D、 子貢我的答案:C2、 【多選題】《論語》中探討的重要的倫理框架包括了()。TOC\o"1-5"\h\zA、 仁B、 智C、 勇D、美我的答案:ABC3、 【填空題】在儒家看來,“好學(xué)”的兩個層次是不斷自我反思的精神自覺和保持著熱切、天真的()意愿。我的答案:求知7.2九經(jīng)常道1、【單選題】“子庶民也”中“子”意思為()。A、 孩子B、 子弟C、 愛D、 幼小我的答案:C2、 【多選題】春秋魯國卿大夫“三桓”包括()。A、 季孫氏B、 曾孫氏C、 叔孫氏D、 孟孫氏我的答案:ACD3、【判斷題】九經(jīng)即九種不同的人倫政教的層次,如何把握其關(guān)系。我的答案:77.3九經(jīng)之利1、 【單選題】孟子見梁惠王時,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中的“叟”意思是()。A、 老頭B、 老先生C、 下臣D、 老夫我的答案:B2、 【多選題】《中庸》對九經(jīng)的闡釋特點有()A、 九經(jīng)是不斷自我反思的精神自覺B、 九經(jīng)是基于不同的人倫關(guān)系來闡釋C、 九經(jīng)賦予了道以鮮活的生命D、 九經(jīng)之利一為什么要把握好九經(jīng)我的答案:CD3、 【判斷題】孟子在游說諸侯時的基本立場是站在苦難大眾上。我的答案:7九經(jīng)之法(一)1、 【單選題】“齊明盛服,非禮不動”中“齊”意思為()。A、 整齊B、 完全C、 達到D、 齋戒我的答案:D2、 【單選題】“克己復(fù)禮為仁”中“克”的意思為()。A、 克服B、 戰(zhàn)勝C、 承擔D、 消化我的答案:C3、 【判斷題】克己復(fù)禮是讓禮得到一種應(yīng)有的回歸,回歸到人心的敬和節(jié)。敬是誠意,節(jié)是約束、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我的答案:7九經(jīng)之法(二)1、 【單選題】鄭玄把“均其稍食”中的“稍食”解釋為()。A、 稍微B、 配給C、 按月發(fā)放的俸祿D、 逐漸我的答案:C2、 【單選題】“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中“矜”的意思為()。A、 矜持B、 憐憫C、 自夸D、 慎重我的答案:B3、 【判斷題】《中庸》中“朝聘以時”的“朝”意思為諸侯使大夫來獻。我的答案:X7.6豫則立1、 【單選題】鄭玄將“所以行之者一也”的“一”解釋為()。A、 數(shù)字B、 準備C、 開始D、 首位我的答案:B2、 【單選題】劉歆是古文經(jīng)學(xué)的繼承者,曾與其父親劉向共同編訂了()A、 《說文解字》B、 《詩經(jīng)》C、 《山海經(jīng)》D、 《經(jīng)義述聞》我的答案:C3、 【多選題】以下屬于“九經(jīng)”內(nèi)涵的是()。A、 修身尊賢B、 敬大臣C、 子庶民D、 柔遠人E、 懷諸侯我的答案:ABCDE4、 【判斷題】“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中的“豫”本意為大象。我的答案:78.1反身歸誠1、【單選題】“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中“獲”意為()。A、 擒住B、 收割C、 取得D、 俸祿我的答案:C2、 【單選題】“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中“順”釋義為()。A、 順利進行B、 處理好關(guān)系、秩序C、 順從、取悅D、 沿著道路前進我的答案:B3、 【判斷題】儒家傳統(tǒng)思想認為個人修養(yǎng)是一個由外向內(nèi)、由人及己的基本過程。我的答案:X8.2“誠”的闡釋1、 【單選題】《說文解字》中將“丁”解釋為()。A、 成就B、 和解C、 成全D、 要素聚合我的答案:D2、 【單選題】《說文解字》中將“成”解釋為()。A、 單一B、 健壯C、 充實D、 細小我的答案:C3、 【判斷題】中國人認為自然生長的歸宿是“成”,由“生”到“成”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運作規(guī)律。我的答案:V8.3“誠”的來源1、【單選題】古文獻中將“誠”字的來源“壹”釋義為()。A、簡單B、 賬目C、 忠心D、 專注我的答案:D2、 【多選題】古文中“誠”字來源于()。TOC\o"1-5"\h\zA、 承B、 忠C、 敬D、 壹我的答案:BCD3、 【判斷題】在戰(zhàn)國時期儒家作品中,通常用“誠”而不是“壹”來表示專注而不離散的精神狀態(tài)。我的答案:78.4《大學(xué)》“誠意”1、 【單選題】()原指簡片散失,后泛指書本有缺頁或文字有脫漏。A、 錯簡B、 漏簡C、 重簡D、 誤簡我的答案:B2、 【多選題】“君子必誠其意”中“誠意”的特點是()。A、強調(diào)“真誠而無偽”的狀態(tài)B、 強調(diào)慎獨與自我約束C、 對自己本性、自己內(nèi)在的真實的自然舒展的狀態(tài)D、 對自我不斷反思的精神自覺我的答案:AC3、 【多選題】《大學(xué)》中將“誠意”分為()層次。A、 至誠無偽B、 至誠不息C、 至誠盡分D、 至誠感通我的答案:ABCD4、【填空題】古書以竹簡按次串聯(lián)編成,竹簡前后次序錯亂被稱為(),后用以指古書中文字次序錯亂。我的答案:錯簡8.5以誠為本1、【單選題】“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中“得”釋義為()。A、 得到B、 等待C、 道德D、 必須我的答案:C2、 【多選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中庸講“誠”最大的突破在于格局B、 大學(xué)講“誠”主要體現(xiàn)在修養(yǎng)上C、 曾子沒有把“誠”的高度說透D、 中庸把“誠”不僅局限在修養(yǎng)上,更是上升到性與天命的高度上我的答案:ABCD3、 【判斷題】“中庸”既體現(xiàn)為人的中和的本性,也體現(xiàn)在修養(yǎng)過程中不斷的調(diào)節(jié)和堅持之間的中和。我的答案:74、 【簡答題】簡述《中庸》對“誠”的格局的闡釋。我的答案:8.6誠之之法(一)1、 【單選題】《說文解字》將“宷”解釋為()。A、 采集B、 辨別C、 分析D、 詳盡了解我的答案:D2、 【單選題】《說文解字》將“悉”解釋為()。A、 熟悉B、 解釋C、 詳盡D、 獸足我的答案:C3、 【判斷題】“誠之”包括了明辨和篤行、擇善與固執(zhí),這也體現(xiàn)了人的兩種本質(zhì)。我的答案:78.7誠之之法(二)1、 【單選題】“博學(xué)之,審問之”中“審”意思為()。A、 審問B、 審查C、 明辨D、 詳細我的答案:C2、 【單選題】“明辨之,篤行之”中“篤”意思為()。A、 專注B、 忠實C、 篤信D、 厚重我的答案:D3、 【單選題】“行之弗篤,弗措也”中“措”釋義為()。A、 舉措B、 安置C、 計劃辦理D、 處理我的答案:B4、 【判斷題】“人道”在于我們的自主與能動,充分把握自己的本性并不斷地實現(xiàn)本性。我的答案:75、 【判斷題】《中庸》以“誠”來貫穿天人之際,用它來明確天道與人道的根本規(guī)律。我的答案:78.8誠明之辯
1、【單選題】()將“誠明之辨”解釋為“誠則無不明矣,明則可以至于誠矣”。A、鄭玄B、B、朱熹C、曾子D、孟子我的答案:B2、 【多選題】以下對《中庸》與《大學(xué)》的論述,說法正確的有()A、 《中庸》從天道與人道的本質(zhì)論述出發(fā)B、 《大學(xué)》立足于后天,后天實踐的次第C、 《中庸》自本體以成工夫D、 《大學(xué)》自工夫以見本體我的答案:ABCD3、【判斷題】“誠明”中“誠”強調(diào)后天自覺,而“明”則強調(diào)天道自然。我的答案:X8.9參贊天地1、 【單選題】“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中“和”意思為()。A、 平和、寧靜B、 共同、一起C、 和諧、和睦D、 不同要素的互補我的答案:D2、 【判斷題】“盡性”就是“至誠”,即讓自己的本質(zhì)得到充分地不加掩蓋地徹底實現(xiàn)。我的答案:V3、 【判斷題】理解“盡人性”“盡物性”的前提在于,人性是“生生之合”,人能通萬物。我的答案:V8.10改造世界1、 【單選題】“其次致曲,曲能有誠”中“曲”可解釋為()。A、曲解B、 彎曲C、 細節(jié)D、 無理我的答案:C2、 【多選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儒家認為致曲是改造世界的關(guān)鍵B、 做學(xué)問能訓(xùn)練人梳理文獻系統(tǒng)條理思維的能力C、 做學(xué)問能訓(xùn)練人清晰準確表達文獻內(nèi)容的能力D、 做學(xué)問能訓(xùn)練人大量閱讀文獻的能力我的答案:ABCD3、【判斷題】“致曲”是指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jù)具體的德行標準和禮儀,讓中和的本質(zhì)充分實現(xiàn)。我的答案:78.11至誠感通1、 【單選題】以下不符合鄭玄對“四體”解釋的是()。A、龜之四足B、春占后左C、 夏占前右D、 冬占后右我的答案:C2、 【單選題】朱熹將“動乎四體”中的“四體”解釋為()。A、 龜之四足B、 動作威儀之間C、 人的四肢D、 漢字的四體我的答案:B3、 【判斷題】《中庸》通過“至誠如神”這種絕對性的敘事來講人對于世界的作用。我的答案:78.12不誠無物(一)1、【單選題】“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的“孚”在《說文解字》中本意為()。A、 照拂B、 信服C、 孵蛋D、 沉浮我的答案:C2、 【單選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 至誠如神是指誠能達到神的境界B、 至誠如神是指有一個神決定著我們的誠與道C、 儒家講神是指它充分拓展的境界,而不是指外在的主宰D、 儒家講天是指自然之理,而不是強調(diào)有高高在上的神明我的答案:B3、 【單選題】“誠者物之終始”中“物”是指()。A、 物體B、 實質(zhì)C、 細節(jié)D、 萬物我的答案:D4、 【判斷題】“誠”來自于外在的規(guī)定,而不是內(nèi)在的本質(zhì)我的答案:X8.13不誠無物(二)1、 【單選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 人是可以把握“中和”的B、 義理是人的根本性品質(zhì)C、 《中庸》論述了儒家思想的人性修養(yǎng)和哲學(xué)思想D、 仁道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我的答案:B2、 【多選題】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君子終日乾乾”表達健旺的生命態(tài)度B、 天地的根本規(guī)律在于生生不已C、 “誠”是一種充實飽滿的意象D、 人可以主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本質(zhì)與“性”我的答案:ABCD3、【填空題】“吾不忍其觳觫”中“觳觫”意思為()。我的答案:因恐懼而發(fā)抖4、【判斷題】人和萬物的關(guān)系是從自身來理解宇宙的整體規(guī)律、安放萬物,推動人文和自然的和諧。我的答案:78.14天地三境界1、【單選題】鄭玄將“則其生物不測”中“不測”解釋為()。A、 不可預(yù)料B、 無數(shù)C、 不可測量D、 禍事我的答案:B2、【填空題】“故至誠無息,無息則久”的“無息”可以理解為()的延續(xù)。我的答案:萬物生生8.15至誠廣大1、 【單選題】鄭玄將“斯昭昭之多”中的“昭昭”解釋為()。A、 清楚明白B、 顯現(xiàn)出來C、 一點光亮D、 簡單明了我的答案:C2、 【單選題】“振河海而不泄”中“振”的意思為()。A、 振奮B、 抖動C、 撫恤D、 收我的答案:D8.16至誠不息1、【單選題】“惟天之命,於穆不已”中“穆”意思為()。A、恭敬B、 肅穆C、 溫和D、 幽微我的答案:D2、 【單選題】“於乎不顯”中“不”意思為()。TOC\o"1-5"\h\zA、 無B、 大C、 異D、 步我的答案:B8.17圣人法天1、 【單選題】“?!迸c“晦”同源,強調(diào)的是()。A、 廣闊B、 深刻C、 晦暗D、 容量我的答案:C2、【判斷題】朱熹講“曲禮”是各種各樣行為的細節(jié)規(guī)范。我的答案:78.18中庸之要1、 【單選題】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關(guān)鍵是讓人的本質(zhì)和()統(tǒng)一起來A、 經(jīng)濟進步B、 政治文明C、 個人技藝D、 器物制造我的答案:B2、 【多選題】中庸之要的內(nèi)涵包括了()。A、 本性和自覺的統(tǒng)一B、 自誠明和自明誠的統(tǒng)一C、 自然和人為的統(tǒng)一D、 先天和后天的統(tǒng)一我的答案:ABCD3、【判斷題】對“人”的批判與揭露是儒家思想的一個根本性方向。我的答案:X8.19出處去就1、【單選題】“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中“倍”的意思為()。A、 躲避B、 負擔C、 背離D、 加倍我的答案:C2、 【填空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成語()的出處。我的答案:明哲保身8.20尊古重禮1、【單選題】鄭玄將“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中“反”解釋為()。A、 背離B、 返還C、 相反D、 反抗我的答案:B2、 【單選題】“書同文,行同倫”中“倫”的意思為()。A、 方向B、 特征C、 等級D、 禮法我的答案:D3、 【判斷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教版(2024)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高三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選修3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八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蘇科新版選擇性必修3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統(tǒng)編版2024高一數(shù)學(xué)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地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選擇性必修3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湘師大新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中央2025年國務(wù)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有關(guān)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19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銀行北京分行社會招考(917)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外呼合作協(xié)議
- 小學(xué)二年級100以內(nèi)進退位加減法800道題
- 保險公司2025年工作總結(jié)與2025年工作計劃
- 2024年公司領(lǐng)導(dǎo)在新年動員會上的講話樣本(3篇)
- 眼科護理進修專題匯報
- 介入手術(shù)室感染控制管理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英語匯編:材料作文
- 2024年大型風(fēng)力發(fā)電項目EPC總承包合同
- GB/T 33629-2024風(fēng)能發(fā)電系統(tǒng)雷電防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