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中多環(huán)芳香硫化合物形態(tài)分布研究_第1頁
原油中多環(huán)芳香硫化合物形態(tài)分布研究_第2頁
原油中多環(huán)芳香硫化合物形態(tài)分布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油中多環(huán)芳香硫化合物形態(tài)分布研究

1原油中pash的類型分布多環(huán)芳烴(pash)是原油硫的主要存在形式。隨著環(huán)保法規(guī)日益嚴格以及對進口高硫原油加工量的提高,國內(nèi)石油的質量面臨嚴峻挑戰(zhàn),急需研究和開發(fā)由高硫原油生產(chǎn)優(yōu)質低硫石油產(chǎn)品的加工工藝。生產(chǎn)實踐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PASH在加工過程中的可裂化性及脫除難易程度不同,選用純化物的脫硫效率與實際石油中的脫除效果也不一致。因此,需要了解原油及石油產(chǎn)品中PASH的類型分布。此外,原油中的PASH是石油地球化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它們的分布可能指示出原油的源頭和成熟度情況。國內(nèi)研究主要集中于柴油或汽油中的硫化合物類型分布,而關于原油中芳香硫化合物分布的研究還未見報道。原油中芳香硫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多(如C2苯并噻吩有20種同分異構體),并且,它們的性質與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的極性相似,所以對芳香硫化合物單體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很困難,需要靈敏且選擇性好的分析方法。氣相色譜(GC)與硫化學發(fā)光檢測器(SCD)結合是分析含硫化合物的理想方法之一。由于SCD具有對硫的線性響應及響應因子與硫化物的類型無關等特點,很受重視。90年代中期,氣相色譜-硫化學發(fā)光檢測才引入我國,相關報道還較少。本研究采用氯化鈀/硅膠配位交換色譜將原油中的PASH分離純化,用氣相色譜-質譜和氣相色譜-硫化學發(fā)光法定性分析了這些含硫化合物,并獲得了各類PASH的相對含量。2實驗部分2.1氣質聯(lián)用儀明金傅立葉紅外光譜儀HPGC6890,配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美國Agilent公司);硫化學發(fā)光檢測器(Sievers355SCD,美國Sievers公司);化學工作站(HPChemistationRev,AplusFamily9.03);Trace2000氣質聯(lián)用儀(美國ThermoFinnigan公司);傅立葉紅外光譜儀(Avatar360,Nicolet公司),分辨率4cm-1??偭蚝繛?669μg/g的原油(俄羅斯某油井);中性氧化鋁(國藥集團化學試劑公司,粒徑0.074~0.150mm),使用前在500℃下活化5h;氯化鈀(分析純,天津文達稀貴試劑化工廠);硅膠,試劑純,0.154~0.098mm(青島海洋化工廠分廠);正己烷、苯、氯仿、二氯甲烷等,均為分析純。2.2實驗方法2.2.1富集芳香組分載體的制備氧化鋁柱色譜分離富集原油中的芳香組分,分離流程如圖1所示。稱取原油樣品1.5g,加入15g中性氧化鋁粒度,再加入約10mL氯仿,使樣品與氧化鋁混勻,用氮氣將溶劑吹干,混合樣品備用。稱取30g活化中性氧化鋁裝入層析柱(55cm×11mmi.d.),用正己烷浸濕,將混合樣品置于其上,再依次用正己烷、苯淋洗,得到餾分A-Ⅰ、A-Ⅱ。PdCl2/硅膠配位交換柱色譜法分離富集芳香組分中的硫化物。取1gPdCl2溶于水,加入20g硅膠,混勻,干燥,混合物使用前在200℃活化24h以上。稱取0.2gA-Ⅱ用二氯甲烷稀釋,使其均勻吸附在0.5gPdCl2/硅膠載體上,用氮氣吹干溶劑,待用。取5gPdCl2/硅膠載體裝入層析玻璃柱,并用氯仿/正己烷(1∶1)混合溶液將載體浸濕,然后將吸附了樣品的載體置于其上。用氯仿/正己烷(1∶1)混合溶劑按照圖1的程序洗脫,得到餾分P-Ⅰ、P-Ⅱ和P-Ⅲ。2.2.2載氣及檢測條件GC條件:分離柱為PONA柱(50m×0.2mmi.d.,0.5μm,美國Agilent公司);程序升溫,120℃?→???1.5℃/min300℃(20min)120℃→1.5℃/min300℃(20min);載氣為高純氮氣,載氣流速0.6mL/min,進樣體積1μL;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溫度為280℃。SCD條件:檢測硫在355nm處的信號,燃燒器溫度為780℃,數(shù)據(jù)的采集速率為5Hz。GC/MS條件:色譜柱DB-5MS柱(30m×0.249mmi.d,0.25μm);EI源:70eV。3結果與討論3.1原油樣品柱色譜法的分離效果3.1.1原油含硫化合物成分分析用中性氧化鋁柱對原油進行初步分離,餾分A-Ⅰ和A-Ⅱ的收率以及硫含量(wt%)和碳氫原子比(C/H)見表1。結合各餾分的紅外光譜圖(圖2)進行解析,可以看出各餾分的結構變化情況。正己烷沖洗得到的餾分A-Ⅰ,硫含量很少,C/H為1/1.94,紅外光譜顯示了鏈烷烴基的特征吸收(波數(shù)為2924、2855、1460、1375及745cm-1),表明該餾分的成分主要為飽和烷烴;苯淋洗得到的餾分A-Ⅱ,其紅外光譜圖顯示了含取代基的苯環(huán)在波數(shù)為1601cm-1以及679~1031cm-1處的特征吸收,同時顯示出上述鏈烷烴基的特征吸收,該餾分的C/H比為1/1.34,綜合可判定其主要成分為含烷基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其總硫含量(wt%)約占原油樣品總硫含量的72%,說明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以芳香硫化物的形態(tài)存在。Arpino等采用氧化-還原法提純含硫化合物,再用GC-FPD鑒定出幾種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烷基化的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與本研究的結論相符。3.1.2分離萃取溶劑芳香化合物中,PASH和PAH的極性相近,用普通的吸附柱難以將它們分離。本研究利用Pd2+與含硫化合物配位,從而將芳香餾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分離出來。研究選用氯仿/正己烷(1∶1)混合溶劑體系作為洗脫液。實驗證明,芳香化合物(PAH)主要集中在餾分P-Ⅰ中,餾分P-Ⅱ含有大量PASH和少量PAH,餾分P-Ⅲ的組分全為PASH。3.2香硫酸分析3.2.1gc-ms和ms/ms測定硫化合物c-中保留指數(shù)p-(1)定性分析餾分P-Ⅲ采用GC/MS分析餾分P-Ⅲ,結果表明在組分P-Ⅲ中含有少量含烷基取代基的苯并噻吩(benzothiophene,BT),大部分的PASH為含烷基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DBT)。樣品的總離子流圖(TIC)及其中PASH的分布見圖3。色譜保留指數(shù)是色譜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依據(jù)VandenDool等定義的組分線性升溫條件下的保留指數(shù)計算公式,計算各含硫化合物在GC-SCD程序升溫條件下的保留指數(shù):式中,IT為程序升溫條件下的保留指數(shù);TR(i)為硫化物的保留溫度;TR(z+1)為保留時間大于該硫化物的最少碳數(shù)的正構烷烴的保留溫度;TR(z)為保留時間小于該硫化物的最多碳數(shù)的正構烷烴的保留溫度,z為該烷烴的碳數(shù)。在本研究中,C14~C27的正構烷烴的保留時間以及相應的程序升溫條件下的保留溫度見表2,餾分P-Ⅲ中各色譜峰對應的保留指數(shù)見表3。參照非極性硫化物的沸點變化規(guī)律和文獻提供的色譜保留指數(shù)定性結論,鑒定出餾分P-Ⅲ中的各含硫化合物,結果(見表3)與采用GC/MS得到的結論相符。(2)定性分析餾分P-Ⅱ計算餾分P-Ⅱ中各含硫化合物在相應GC-SCD檢測條件下的色譜保留指數(shù),并參照P-Ⅲ中各含硫化合物的保留指數(shù)和非極性(弱極性)化合物的沸點變化規(guī)律,確定了餾分P-Ⅱ中90余個含硫化合物的類型。該餾分中硫化物的分布類型見圖4,主要為C3-C6BT和C1-C4DBT。3.2.2pash相對含量的確定前期研究表明,采用硫化學發(fā)光檢測器,在一定范圍內(nèi)硫化物的響應值與其結構和種類無關。研究中以峰面積定量,則各硫化物的峰面積與各峰面積值之和的比值,即為該硫化物的相對含量。對P-Ⅱ和P-Ⅲ各成分的GC-SCD譜峰,進行積分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