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會研究院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之爭_第1頁
全國教育會研究院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之爭_第2頁
全國教育會研究院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之爭_第3頁
全國教育會研究院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之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國教育會研究院與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之爭

1924年,美國第68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同意將剩下的1.3庚款返還中國,并在20年內返回,以發(fā)展中國的教育和文化事業(yè)。為了使這筆款項得到充足、有效的利用,旋即于是年9月在中美兩國政府的一手操辦下在中國北京成立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簡稱“中基會”)。但剛剛成立不久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便遭到了于是年10月在河南開封召開的全國教育會聯(lián)合會(簡稱“全國教聯(lián)會”)的聲討與反對。回顧這次反對的經過,我們可以看出雙方在政治合法性、組織管理權限以及這場爭論背后所隱藏的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互動博弈。一、其他各教育團體對中國返還丙二醇的態(tài)度全國教聯(lián)會是在北洋政府教育部批準下成立的由全國各個省區(qū)教育會組成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教育團體。1915年4月23日,教聯(lián)會召開了成立大會,并議決了教聯(lián)會的章程,標志著教聯(lián)會正式成立。[1]根據(jù)教聯(lián)會會章的規(guī)定,教聯(lián)會是各省區(qū)教育會的聯(lián)合體,它定位于研究教育,“以體察國內教育狀況,并應世界趨勢,討論全國教育事宜,共同進行為宗旨”[1]。1924年美國第68次國會通過議案:退還余留的1/3庚子賠款給中國,平均分配于20年內退還。對于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的分配及用途的問題,經過中美兩國間的一再磋商,最終議定由中美兩國共同組建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作為保管、支配這筆庚款的機構,并于1924年9月17日閣議決定董事名額14人,其中華董事9人、美董事5人,華董即由北洋政府時任總統(tǒng)曹錕派定顏惠慶、顧維鈞、范源濂、施肇基、黃炎培、蔣夢麟、張伯苓、郭秉文、周詒春等擔任(《申報》民國十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之后于該年10月3日又追加丁文江一人為董事。然而在北洋政府公布中基會董事名單之前,美國要第二次退還庚款的消息剛剛傳出之后,參與促成此次退款成功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孟祿便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意見書,在重申退還庚款余額的必要性外,更進一步提出組織教育基金的計劃大綱,他說:“中國領袖人物和美國教育家、宗教家,及服務社會諸人物,均一致主張,最好將退款儲為基金……并大家都承認基金的一部分應該用為設立實用科學研究機關的經費……基金部董事會可以由中美兩國人合組,而中國人應占其多數(shù)?!保郏玻荩抵袊矫?國立北京大學等專門以上八校,為各國退還庚子賠款問題,于1924年5月31日發(fā)表宣言,宣言中稱“敝會以為此款既系各國退還,為使其用途得副友邦退還之本意,應由中外教育界代表的公正團體,選派有名望資格者共組處分退還賠款委員會之類,負其責任。不宜仍由政府當局于政治外交有關系之人,及于教育無關系或不明教育之人,出而濫竽,而后能脫離政治外交及宗教之關系……”(《東方雜志》1924年第21卷第13期,第149頁)北京的各教育團體也召集全國各教育團體之聯(lián)合會對美國庚款委員會之委員任職條件以及產生方式作出了決議,并票選出了7位美國人、14位中國人作為委員會的候選人員[2]10,但最終的委員名單卻是由北洋政府全權指定的。在政府指派的10位董事中雖然只有3位北洋政府官員(顏惠慶,內閣總理;顧維鈞,外交總長;施肇基,駐美公使),其中也不乏范源濂、蔣夢麟、黃炎培這樣在教育界頗負聲望的人士,“簡直可以說是校長團”[2]14,但即便如此,各省教育界對這樣的安排,仍有不滿情緒。1924年10月,全國教聯(lián)會在河南開封召開的第十屆大會上公開提出議案反對中基會,原因之一在于中基會的成員并未尊重全國教育界人士的選舉意愿,也就不能代表全國,而全國教聯(lián)會在政治上代表全國教育界人士。因此,即便是要成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其內部成員也應通過全國教聯(lián)會選舉、通過。全國教聯(lián)會是全國教育界的代表,在法律上應該享有代表全國教育界行使組建美國退還庚款的管理委員會,以及享有管理、分配美國退還庚款的正當權力。為此,全國教聯(lián)會主席陶懷林在此屆大會的第五次會議上指出,“關于美國退還庚子賠款余額近已在京組織基金董事會,我國董事除現(xiàn)任官吏之人外,余皆由政府就所謂全國教育學術團體聯(lián)席會議所推舉者聘任,查各團體之聯(lián)席會議系由中華教育改進社于本年九月一日隨意招集者,復私冠以全國二字用以欺政府,欺美人,實不足以代表全國之教育學術團體”(《申報》民國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之所以在政治合法性上爭執(zhí)不休,全國教聯(lián)會毫不讓步,一方面教聯(lián)會在正名的基礎之上是要爭得對美國退還庚款的分配權;另一方面,在教聯(lián)會看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成立是在中美兩國政府的一手策劃下成立的,不免對中基會今后的運作受制于政府而不能有效地使用這筆退款感到憂慮。此外,一旦中基會成為美國政府的附庸便極可能更成為美國對華進行文化控制的工具。二、“非本根本”的利益1924年9月,中美兩方政府會同組織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負保管及處理退還庚款之責,在基金董事會制定的董事會章程中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條,本會定名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二條,本會設立之目的:甲、按受根據(jù)1924年6月14日美國國務總理致中國駐美公使照會所退還之款項;乙、酌量存儲該款項于一銀行或數(shù)銀行,并得酌用其他生利方法;丙、酌量保留該款項之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收入充本會目的事業(yè)之用;丁、使用該款于促進中國教育及文化之事業(yè);戊、接受其他用于教育文化之款項,本會在原賦予條件內,對于此等款項有支配之全權,與原退還款項相同。[3]針對中基會“私立”章程,“擅行”決定如何分配美國所退庚款的舉動,全國教聯(lián)會在1924年10月于河南開封召開的第十屆全國大會上“針鋒相對”地指出:“查該董事會本專為美國退還之賠款而設,不能涉及其他,乃定名既如此含混,關于權限復規(guī)定得接收其他經營教育及文化事業(yè)之款項,推解其意即將來其他各國退還之賠款亦未嘗不可由該會一手把持,且于接收存放之外復有便用之權。中政府不能過問,美政府不能過問,我全國之教育學術團體亦復不能過問,為所欲為,誠最高絕對之主權者,而董事期滿改選仍由該董事會自身選補,任何方面無權參與,似此組織其欲徹底包辦之意昭然若揭,絕非本聯(lián)合會及國人所希望其實現(xiàn)著。”(《申報》民國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不難看出,全國教聯(lián)會反對中基會的另一個理由是:權限過寬。在全國教聯(lián)會看來,中基會的成立在法律上已然缺乏“合法性”———“實不足以代表全國之教育學術團體”,又因為它的成立其實是專為美國退還庚款而設,卻貿然冠以“中華”二字實屬過當;而在其章程中“接受其他用于教育文化之款項”,“其他”二字更是超越了應有的權限。這樣的事實“絕非本聯(lián)合會及國人所希望其實現(xiàn)”。此外,教聯(lián)會在1919年其第五次年會時,即議決呼吁將退還庚款專門用于教育事業(yè);并在其第九次年會上,各省區(qū)代表決定組織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4]教聯(lián)會代表全國教育界爭取分配庚子賠款,促進庚款用于教育事業(yè)不可謂不早。因此,全國教聯(lián)會對于中基會的成立在法理和權限上予以否決,不予承認,并以此方法試圖迫使中基會縮小其所執(zhí)行的權限范圍。三、民國時期上海教育文化基金對南北方教育雖然中基會在法律上是財團法人的性質,在名義上不受政治的干預,但在當時客觀的中國環(huán)境下,基金會與政局始終脫不了干系。這樣,中基會的成立與董事會董事的任命在一開始就是中美人士與北洋政府交涉的結果,雖然在北洋政府公布的董事人選方面已經相當尊重教育團體的意愿,在10位中國董事中也僅僅只有3位北洋政府官員,但是北洋政府官員參與董事會以及董事會中缺乏與南方的國民政府有關系的成員卻是事實。事后胡適先生曾就此事在與陶行知、凌冰的書信中寫道:“倘使當日南北教育界能破除私意,采取‘監(jiān)督合作’的態(tài)度,這件事也許就不會糟到這樣子?!保郏担萑欢?這場看似僅僅關乎全國教聯(lián)會與中基會之爭的博弈,其實也反映了當時剛剛成立的中基會內部“南北”董事背后所代表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博弈,即北洋政府的意愿與南方代表國民政府的意愿之爭。成立于民國十三年的中基會,其10位中國董事之中有3位北洋政府官員,而其余的都是教育界人士,他們多半也都被部分國民黨人視為“研究系”政客或“江蘇學閥”,例如黃炎培、周詒春、郭秉文等,全由當時的北京政府任命安排。對此,楊銓(字杏佛,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上海政治分會委員)早在中基會成立之初,即公開表示不滿[6],并常在公開場合及來往書信中以“賄選政府任命教育系、研究系、外交系之政客十人,美籍學閥、客卿五人”等語形容“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楊曾公開撰文稱,“吾人所不解者,孟氏既代表美政府,自當力求美政府愿中國國民主持其事之實現(xiàn),何以居京數(shù)日,輕聽少數(shù)人之言,竟不惜違反其本國政府之主張與中國多數(shù)人士之心理,而以選舉任命委員之大權付之外交總長一人,且其所謂中國當局者究竟屬何人?北京官吏耶?”(《申報》民國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如果說始于全國教聯(lián)會上的反對聲、博弈戰(zhàn)是短暫的,那么南北方教育背后的政治博弈卻是一場持久戰(zhàn)。由于當時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的南北割據(jù),使得這場博弈的高潮出現(xiàn)在了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即張學良所代表的奉系軍閥的“東北易幟”,標志著北洋政府的覆滅后,國民黨政府在形式上統(tǒng)一了全國。這種局面使得中基會面對新的政治局勢不得不商議對策,以致出現(xiàn)了國民政府之干預與中基會之改組事件。在此次改組中,中基會在1927年的第三次年會中通過了黃炎培、丁文江的辭職,并選舉了蔡元培、胡適繼任董事。教育背后的南北政治意識形態(tài)之爭終究以南方國民政府形式上的勝利而告終??v觀這場持續(xù)數(shù)月之久的爭端,正如胡適先生所說,“倘使能破除私意……這件事也許就不會糟到這樣子了”[5]。無論是全國教聯(lián)會與中基會、全國教聯(lián)會與北洋政府還是中基會內部董事所代表的南北政治勢力之爭議,或許這場博弈之中不乏“私意”的成分作祟,但爭來爭去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這份庚款有一個可靠的、值得信賴的管理機構,并使得這份款項能夠得到最大效度的利用,以真正實現(xiàn)“發(fā)展中國的教育及文化事業(yè)”的宏愿。此外,無論美國退還之庚款由誰管理、分配都會帶來一場不可避免的爭端,因為在那樣一個無政府、紛亂的情況下,“我們決不能希望人家把一萬多萬的巨款隨便作‘無條件的拋棄’。拋棄給誰呢?拋棄給政府,我們固不放心;拋棄給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或拋棄給中華教育改進社,難道就沒有爭端了嗎?”[5]四、將“中某承金會”納入全國教學生會之后,其對中基會的認定為“中美”1924年10月,全國教聯(lián)會在河南開封召開的第十屆大會上針對臨時大會臨時動議之(所謂反對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業(yè))文,初步擬定了以下解決辦法并致函中基會:“(一)先由本會(教育聯(lián)合會)致電該會各董事表示否認;(二)致函該會各董事詳敘務須更名改章理由,并望查照附送本聯(lián)合會所定原則辦理(附致該會董事函)如下:本屆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在開封開會,同仁等受各省區(qū)教育會之委托,共議處理各國退還庚子賠款辦法業(yè)已擬定原則數(shù)條,決由各省區(qū)教育會聯(lián)合全國教育學術團體組織全國庚款董事會,本全國教育界公意規(guī)劃一切,至于中外合組之各董事會專為某某一國所退還之賠款而設者,應定名為中某庚款董事會,對于退款之保管及分配須與全國庚款董事會協(xié)商決定。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專為美國所退還之賠款而設,似應改稱‘中美庚款董事會’以正名義。又查貴會章程對于基金有接受存放使用之權,亦與本屆聯(lián)合會所定原則不堪相同,嗣后貴會對于美國所退賠款之保管及分配務祈與全國庚款董事會協(xié)商辦理,又照本會所定原則,凡中外合組之董事會中所有中國董事應由全國庚款董事會選舉,貴董事會之選定務望適用此項原則?!?《申報》民國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