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形成與演化
“江南造山帶”一詞是中國地質學者根據湖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老變質巖研究而產生的。黃汲清(1945)首先提出“江南古陸”,被稱作“江南地軸”,槽臺學說引領華南前寒武紀地層研究(任紀舜等,1990),自“格林維爾運動(Grenvillian)”全球構造體系引入中國后,“江南古陸”研究最終演變?yōu)椤敖显焐綆А毖芯?李江海等,1999)。目前,關于“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構造屬性和演化特征的認識大體經歷了3個發(fā)展階段。(1)60年代前,槽臺構造在中國占主導地位,認為其構造屬性是地槽回返的褶皺帶(黃汲清,1954;陳國達,1956);(2)70年代后,隨著“板塊構造”理論的引入和發(fā)展(李春昱,1981;喬秀夫和耿樹芳,1981;許靖華,1980,1987),認為“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形成是華夏板塊向揚子板塊俯沖,由島弧、弧后盆地組成的洋陸碰撞造山帶(郭令智等,1980,1996,徐備,1984,1994)。王鴻禎(1994)提出以湘贛交界為界,分為東、西兩段;西段屬以裂陷為主的被動大陸邊緣,為780Ma前形成褶皺基底的“新地臺”;東段則以持續(xù)發(fā)展的主動大陸邊緣為特征(王鴻禎等,1994)。(3)20世紀初,根據華南地區(qū)侵入四堡群(及其相當層位)的花崗巖體和被板溪群(及其相當層位)高角度不整合覆蓋的淺變質綠片巖地層的深入研究,確定巖體主要為淡色花崗巖(MPG)和含堇青石花崗閃長巖(CPG)。通過鋯石U-Pb測年研究,巖體的年齡基本都在826~820Ma范圍內(LiZhengxiangetal.2003;LiXianhuaetal.,2003;WangJianetal.,2003)。由于不少中國學者傳統(tǒng)的測年數據將“四堡運動”與國際上“格林維爾運動”相對比,并將其納入Rodinia超大陸全球的構造體系;特別是將板溪群(及相應地層)視為Rodinia超大陸于1.0Ga后裂解的產物,以此推斷該裂解源于“地幔超柱”的活動(LiZhengxiangetal.,2003;LiXianhuaetal.,2003)。然而,周金城等(2008)從構造角度和巖礦學方面首先質疑了“江南造山帶”為“格林威爾運動”的對比,隨著大量前寒武紀淺變質地層中斑脫巖鋯石SHRIMPU-Pb測年數據的獲得,為中國學者再次認識“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更加可靠的、精確的同位素年代學數據。本文試圖通過地層對比、沉積組合、巖漿巖體的性質結合近年新獲得的大量鋯石數據和地層分布等特征試圖通過三區(qū)段來討論“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形成時限構造屬性及構造演化過程(圖1)。1“江南古陸”的基本結構1.1a時代地層的劃分精確的地層對比是正確建立“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構造格局的主要依據之一,近年來華南各省地層清理的重要成果和大量新獲之SHRIMP鋯石U-Pb年齡數據(高林志等,2011a),為區(qū)域地層的劃分和對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故此,本文提出下列對比方案(表1)。表1的資料表明,組成“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地層基本都新于900Ma,由“四堡運動”所代表的不整合面的時限范圍,基本限于840~820Ma。筆者等認為,“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形成與“格林威爾運動”無關,是Rodinia超大陸裂解的華夏陸塊與揚子陸塊間的拉張和地方性的晉寧運動期碰撞造山的產物。1.2單元的時代歸屬在“江南造山帶”范圍內,自西而東分布著大小不等、侵入于淺變質巖基底(四堡群)中的花崗巖體。李獻華等(LiXianhuaetal.,2003)系統(tǒng)研究后,認為這些巖體主要為含白云母高鋁花崗巖(MPG)和含堇青石高鋁花崗閃長巖(CPG),均屬S型花崗巖類,并且獲得這些巖體鋯石測年結果。不同類型的花崗巖可以反映不同構造環(huán)境,目前花崗巖可主要分為三大基本類型:即S型、I型和A型花崗巖。而S型花崗巖為源于陸殼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含白云母、堇青石的強過鋁花崗巖及花崗閃長巖,代表了陸—陸碰撞帶構造環(huán)境的產物。(1)桂北三防、元寶山和本洞巖體:巖體均侵入于四堡群,被丹洲群(各地層單元的時代歸屬見表1,后同)不整合覆蓋。三防和元寶山巖體均為富含石英和長石、黑云母(含量1%~7%)淡色花崗巖類(MPG)。兩巖體的鋯石U-Pb年齡分別為826±16Ma和824±4Ma(LiXianhuaetal.,2003)。本洞巖體則為缺失普通角閃石的黑云母花崗閃長巖,黑云母含量10%~17%。其鋯石U-Pb年齡為819±9Ma(LiXianhuaetal.,2003)。(2)贛西北九嶺花崗巖體:此前僅籠統(tǒng)稱其侵入于雙橋山群,但其實際僅侵入于與雙橋山群同期的宜豐組。九嶺巖體的主體為富黑云母堇青石花崗閃長巖(CPG),其次為二云母花崗巖,亦屬典型的S型花崗巖。主體花崗巖的鋯石U-Pb年齡分別為819±9Ma(LiXianhuaetal.,2003)和828±8Ma(鐘玉芳等,2005)。(3)皖南休寧—屯溪地區(qū)的休寧、許村、歙縣等三個小型巖體,巖體均侵入于上溪群,被南華系休寧組不整合覆蓋。三個巖體均為富黑云母含堇青石花崗閃長巖。許村巖體SHRIMP鋯石U-Pb年齡為823±8Ma(LiXianhuaetal.,2003)。LA-ICP-MS鋯石U-Pb年齡,分別為823±7Ma~827±7Ma(許村巖體)、824±9Ma~825±7Ma(休寧巖體)、823±9Ma~824±6Ma(歙縣巖體,吳榮新等,2005)。此外,德興附近的靈山、蓮花山等A型花崗巖的LA-ICP-MS鋯石U-Pb平均加權年齡,分別為823±18Ma和814±26Ma(薛懷民等,2010)。上述花崗巖體的巖石類型均屬S型及A型花崗巖。代表著“華夏陸塊”與“揚子陸塊”的陸—陸對接碰撞和洋、陸俯沖—碰撞的構造環(huán)境?;◢弾r形成年齡,代表兩個陸塊初始碰撞的時期,或者說導致“江南造山帶”形成的“四堡運動”大致發(fā)生在830~820Ma或稍早。但絕不是“格林維爾”運動的體現,而是與我國南方的“晉寧運動”期相關造山運動。如考慮當前花崗巖出露的位置,則可能代表了兩個陸塊初始碰撞的界線(圖1)。2地層基底特征依據“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地層包括870Ma~820Ma的四堡群、梵凈山群、冷家溪群、蒼水鋪群、雙橋山群、宜豐巖組、星子巖群、上溪(溪口)群、雙溪塢群和平水群;820~780Ma的地層有丹洲群、下江群、板溪群、落可崠組、漢陽峰群、馬澗橋組、厲口群和河上鎮(zhèn)群,此外,還有贛、皖、浙交界地區(qū)的井潭組和登山群。近年來,井潭組(群)LA-ICP-MS鋯石U-Pb測年研究,獲得該組上部火山巖鋯石U-Pb年齡776±10Ma和中部火山巖鋯石U-Pb年齡820±16Ma(吳榮新等,2007)。吳榮新等認為井潭組(群)是兩期弧—陸碰撞的火山產物,表明井潭組及登山群跨越了820Ma前~780Ma的地層時代。從“江南造山帶”不同區(qū)段、不同時期地層的沉積組合、地層變形及巖漿活動等特征,可以看出“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大體經歷了始于870Ma前的裂解拉張階段,840~820Ma的初始擠壓碰撞階段和820~780Ma的舒緩拉張階段;780~770Ma的終結碰撞造山階段。但是,不同區(qū)段的沉積組合及構造演化特征亦各有特色?,F分區(qū)段敘述如下:2.1中元古界“緬”的“緬”該區(qū)段東界湘、贛邊界剪切斷裂帶,西界是否止于中元古界東川群、昆陽群等所代表的“滇東陸塊”尚待探討。其構造演化大體經歷如下幾個階段(圖2)。2.1.1深裂裂裂帶傳統(tǒng)認識是1.3~0.95Ga的格林威爾運動導致Rodinia超大陸的形成。而以四堡群、冷家溪群(及其相當層位)的地層所構成的“江南造山帶”基底,也就是>1.0Ga的Rodinia超大陸的宿主巖,隨著1.0Ga后Rodinia超大陸的裂解,出現以板溪群、下江群(及其相當地層)為代表揚子古陸的大陸邊緣沉積(WangJianetal.,2003)。但是,據近年來獲得的大量U-Pb鋯石測年數據及巖漿活動規(guī)律表明,“江南造山帶”并非格林威爾期的變質基底,而是隨Rodinia大陸裂解而產生的來自不同中間陸塊的大陸邊緣沉積,包括:(1)冷家溪群:主要發(fā)育于鄂西南—湘北地區(qū),由一套淺灰綠色、淺灰色為主的淺變質細粒碎屑巖、粘土巖及凝灰質細屑巖組成,底部夾碳酸鹽巖團塊。該群下—中部均為濁流沉積,下部發(fā)育有基—中性火山熔巖,中部濁積巖見有緩坡斜層理及底模構造,上部以石英雜砂巖、凝灰質巖屑雜砂巖及板巖互層。顯然為向上變淺的沉積序列。物源供應可能由北西———南東,來自揚子陸塊。該群斑脫巖夾層SHRIMP鋯石U-Pb年齡為834±11Ma,823±12Ma和822±10Ma等數據(高林志等,2010a,b)。(2)滄水鋪群:僅見于湖南益陽滄水鋪周圍,前人認為該群不整合于冷家溪群之下的基性—酸性火山巖、火山碎屑巖,甚至將基性巖看作為洋殼物質科馬提巖。本世紀初,王劍等(2003)依據滄水鋪群814±32Ma,SHRIMP鋯石U-Pb年齡,將冷家溪群視為中元古代變質地層,經“格林威爾”運動,以820Ma為界,是Rodinia超大陸裂解初期的產物。然而,新獲得的滄水鋪群下部火山集塊巖SHRIMP鋯石U-Pb821±13Ma年齡標示了武陵運動的結束(高林志等(2012)。滄水鋪群不是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裂解初期的產物,而是代表裂解晚期最強拉張點的產物,且難以確定為洋殼出現。(3)梵凈山群:下部為夾有多層礫巖、火山集塊巖的變質沙泥質沉積。礫石成分復雜,其中不乏花崗巖礫石,表明沉積物是源于揚子陸塊的硅鋁質地殼。中—下部發(fā)育有基性火山熔巖(枕狀熔巖,840MaSHRIMP鋯石U-Pb年齡,據張傳恒通訊)、細碧巖等,向上中—酸性火山巖為主,近頂部逐漸過渡為具濁流沉積特征的碎屑巖。與冷家溪群及滄水鋪群沉積組合特征極為相似,同為拉張環(huán)境下?lián)P子陸塊的大陸邊緣沉積。(4)四堡群:由一套片巖、千枚巖、板巖夾細碧巖—石英角斑巖組成。其原巖為淺?!肷詈I澳噘|(徐備等,1992),夾多層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巖(徐備,1994)。該群頂部斑脫巖中獲得842±6MaSHRIMP鋯石U-Pb年齡(高林志等,2010b)。該群主要特征為本洞、三防、元寶山等淡色花崗巖體侵入,并與上覆丹洲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鑒于其與冷家溪群、梵凈山群的沉積組合的差別,四堡群是否能代表華夏地塊北部大陸邊緣沉積尚待進一步研究。2.1.2與中原陸塊的初始對比隨著三防、元寶山等淡色花崗巖體的侵入,四堡群、冷家溪群等地層的變質和變形及與上覆地層的不整合接觸關系,表明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的初始對接擠壓碰撞的完成。此次初始碰撞即常稱的“四堡運動”、“武陵運動”或“梵凈山運動”,但傳統(tǒng)上都將其與格林威爾運動(1.1~0.9Ma)對比;根據最新地層凝灰?guī)r獲得的鋯石年齡,傳統(tǒng)的對比模式明顯不妥,將其作為晉寧運動的表現似更為合理。2.1.3地質背景及巖石學特征通常較大規(guī)模的構造變動都具有較長的運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運動的應力總會出現張—馳或強—弱的系列變化。820Ma揚子陸塊和華夏陸塊初始對接碰撞后,“江南造山帶”進入了相對松馳拉張階段。此階段“江南造山帶”西部區(qū)段沉積了代表早新元古代最晚期的地層。包括板溪群、下江群和丹洲群。在上述地層中獲得大量SHRIMP鋯石U-Pb年齡,均集中在814~780Ma之間(高林志,2010a,b,2011a)。(1)板溪群:主要出露于湘西的北部和中部,湘西北的石門—安化地區(qū)主要為一套紅色砂、泥濱—淺海沉積,中、上部夾火山碎屑巖基層狀凝灰?guī)r。岳陽臨湘地區(qū)板溪群張家灣組(803±8Ma,高林志等,2011b)等同于湘西北石門地區(qū)的老山崖組(809±16Ma,尹崇玉等,2007)。而安化—雙峰一線以南板溪群則相變?yōu)榛液凇疑衬噘|淺海—深淺海沉積,夾中酸性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2)下江群:出露于黔東地區(qū),底部砂礫巖(芙蓉壩組)見于黔東北梵凈山區(qū)和黔東南叢江地區(qū)該群在黔東北不整合于梵凈山群之上,來自侵入下伏地層白崗巖礫石SHRIMP鋯石U-Pb年齡(835±5Ma,高林志等,2011d);在黔東南不整合于侵入四堡群的摩天嶺花崗巖之上(827±6Ma,高林志等,2010b)。向上逐漸過渡為含碳硅泥質沉積、凝灰質巖屑雜砂巖和泥巖組成的濁流沉積組合。下江群的最高層位出露在余慶—錦平一帶,推測該群來自北西(揚子陸塊)和南西(華夏陸塊)的雙向物源。(3)丹洲群:主要分布于桂北融水—三江地區(qū),下部由一套濱海—淺海砂礫巖—泥巖夾砂巖—砂巖為主的碎屑巖組成,夾有碳酸鹽巖、黑色泥巖及硅質巖,丹洲群中部合桐組凝灰?guī)rSHRIMP鋯石U-Pb801±3Ma年齡。中—上部為中基性—酸性火山巖夾碎屑巖和黑色頁巖,丹洲群頂部拱洞組獲得SHRIMP鋯石U-Pb787±6Ma年齡(GaoLinzhietal.,2012)。丹洲群與下江群和板溪群的區(qū)別是下部濁積巖較發(fā)育,而中部基性、中基性火山巖發(fā)育,上部粒屑變粗、砂屑增多,除發(fā)育水平層理外,尚見有斜層理、交錯層理、波狀層理等海水變淺的特征。與黔東南的下江群一并視為華夏陸塊北緣的沉積。2.1.4“江南造山帶”的形成和早期時代780~770Ma期間,揚子、華夏兩個陸塊大陸邊緣的終結對接碰撞(或者說晚期晉寧運動),促使“江南古陸”變質基底的最終形成。并完成了與揚子陸塊的拼貼,隨后統(tǒng)一接受了南華紀的蓋層沉積。應該說“江南造山帶”是830~770Ma期間(晉寧運動期)形成的“新古陸”,并從南華紀開始成為揚子陸塊增生擴大的大陸邊緣。這種被動大陸邊緣陸—陸對接碰撞的演化模式是西部區(qū)段典型的構造特征。2.2江、長江南地區(qū)該區(qū)段西界湘贛邊界韌性剪切斷裂,東界鄱陽湖東的贛江斷裂,北臨長江南岸,南止萍鄉(xiāng)—江山—紹興斷裂。本區(qū)段的總體構造環(huán)境雖然與西部區(qū)段有近似之處,但也具有本區(qū)段的獨有特征(圖3)。2.2.1星子巖群(1)雙橋山群:主要分布于九嶺富黑云母含堇青石高鋁花崗巖體以北的修水、武寧地區(qū)。下部橫涌組為灰綠凝灰質細砂巖夾板巖,雜色板巖夾細砂巖。中部計林組,主體巖性為紫紅色板巖粉砂質板巖,變質細砂巖夾灰綠色雜砂巖、黑色板巖及少許變細碧角斑巖、變安山巖等。上部安樂林組,為灰、深灰色凝灰質砂巖、泥質板巖、黑色碳質板巖,鮑馬序列發(fā)育。該群未見底,自北而南由老至新分布。代表了揚子陸塊大陸邊緣的邊緣海淺?!懢壭逼碌某练e組合特征。(2)星子巖群:僅見于廬山腳下和鄱陽湖西岸。上部以斜長混合花崗巖為主;中部以石榴子石云母片巖、云母石英片巖等為主,局部夾石英巖、大理巖;下部為石英巖、千枚巖夾砂巖。其原巖建造以砂泥質為主,夾硅質巖、少量基性火山巖和碳酸鹽巖。顯示為大陸邊緣海環(huán)境的沉積產物。該群此前一直被認為是“江南造山帶”最老地層,薛懷民等(2010)獲得筲萁洼組840±7Ma鋯石SHRIMPU-Pb年齡,高林志等(2012)再次獲得筲萁洼組840±6Ma,833±4Ma和831±3Ma鋯石SHRIMPU-Pb年齡;并在星子巖群流紋巖中獲得825±5Ma鋯石SHRIMPU-Pb年齡;因此,筲箕洼組與雙橋山群應同期,星子巖群可與修水組對比,均同屬新元古代地層,代表九嶺花崗巖體以北的揚子陸塊南部大陸邊緣的沉積產物。(3)宜豐巖組:分布于九嶺花崗巖體以南,宜春—新余斷裂以北,西止湘贛交界韌性剪切斷裂帶,東至鄱陽湖東的贛江斷裂帶。該組由深灰、灰綠色鈉長絹云石英片巖、絹云片巖和砂質絹云片巖組成。下部夾多層細碧巖、輝綠巖,上部夾多層石英角斑巖。其原巖為一套砂泥質碎屑巖夾火山熔巖建造。包括深灰色凝灰質細砂巖、粉砂巖、板巖、千枚巖等。同樣反映為一套拉張環(huán)境邊緣海環(huán)境的沉積組合。該組獲得SHRIMP測年數據854Ma(據江西地調院黃志忠新獲得的數據)及在同一構造帶上的湘東南地區(qū),原屬古元古代蒼溪巖群中獲得變凝灰?guī)r鋯石SHRIMPU-Pb年齡為855±5Ma(高林志等,2011c)。2.2.2晚元古代地層的初始變形和變質九嶺富黑云母含堇青石花崗巖的侵入標志著揚子、華夏兩大陸塊大體沿九嶺花崗巖體北側—廬山星子巖群南對接碰撞,并導致雙橋山群等早新元古代地層的初始變形和變質。2.2.3馬溪橋組、漢陽峰群隨著碰撞擠壓應力的舒緩,揚子陸塊和華夏陸塊再度拉張。于贛西北出現了以落可崠組為代表的中酸性裂谷火山巖。(1)落可崠組和馬澗橋組:落可崠組僅分布于贛西北的修水—武寧之間,馬澗橋組僅分布于贛東北都昌馬澗橋一帶,不整合于雙橋山群修水組之上。為一套以紫紅色為主的火山角礫巖、中酸性火山巖、凝灰質砂礫巖和層凝灰?guī)r等。顯示地殼拉張期間,沿揚子大陸邊緣內側出現的小型裂谷火山產物。(2)漢陽峰群:該群為徐備(1992)命名。僅分布于德安彭山—廬山漢陽峰一帶,由一套基性和酸性火山巖組成,缺少中性巖類,巖石化學具雙峰式分布特征,顯然是與落可崠組相當的小型裂谷火山活動的產物。中部區(qū)段820~780Ma再拉張階段,其主要構造特征是拉張強度較弱,僅在揚子陸塊的大陸邊緣內形成小型火山裂谷盆地。2.2.4ma再次擠壓碰撞隨揚子、華夏兩陸塊舒緩拉張之后,大體于780~770Ma再度擠壓碰撞,導致漢陽峰群的變質變形和“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最終形成。其擠壓強度亦大于西部區(qū)段,故漢陽峰群的變形程度強于板溪群、下江群和丹洲群。2.3西部、中部段包括贛江斷裂帶以東的贛東北、皖南及贛皖浙交界地區(qū)。該區(qū)段無論在構造格架和運動機制方面與西部、中部區(qū)段都極為不同(圖4)。本區(qū)段的主要特征是揚子陸塊和華夏陸塊的強烈拉張,出現寬闊的洋殼。隨著華夏陸塊開始向揚子陸塊的不斷匯聚,構成復雜溝—弧—盆體系的活動大陸邊緣俯沖—碰撞的構造類型(圖4)。2.3.1采空氣藏巖地層該階段本區(qū)主要出露地層包括雙橋山群、上溪群、雙溪塢群和平水群等。(1)雙橋山群:主要分布于贛東北樂平以西,湖口、波陽、經公橋一線以南。包括下部橫湧組和中部計林組。橫湧組為一套濱淺海相的砂泥質沉積。下部以淺灰———灰綠色凝灰質細砂巖夾凝灰質板巖。上部為灰色、藍灰色砂板巖互層,東部夾多層黑色碳質板巖,并漸變?yōu)闈崃鞒练e。計林組在贛東北為邊緣海相紫紅、灰綠色砂泥質沉積夾變余凝灰質細砂巖和粉砂巖,再東則相變?yōu)闈岱e巖。高林志等(2008)于雙橋山群橫湧組和安樂林組中分別獲得831±5Ma和829±5MaSHRIMP鋯石U-Pb年齡值。鑒于本區(qū)雙橋山群自NW—SE由濱、淺海沉積相變?yōu)楹O酀崃鞒练e,這一沉積分布特征表明物源供應可能來自揚子陸塊。(2)上溪群(皖南稱溪口群):分布于皖南祁門—休寧一線以南,德興東側的贛東北斷裂以西。主要出露下部為木坑組,上部為牛屋組。木坑組由灰色厚層—塊狀變質粗粒凝灰質雜砂巖夾板巖,向上為凝灰質板巖夾細砂巖。牛屋組下部為含泥礫、具沖刷構造的灰色厚層—塊狀變質粗—細粒凝灰質砂巖夾黑灰色薄層變質粉砂巖,具鮑馬序列。中部為灰色中、薄層變質凝灰質雜砂巖和板巖互層,具粒序層、小型沖刷面和槽模構造。上部灰色中—薄層變質雜砂巖、粉砂巖和黑色板巖,具韻律層。周洪瑞(1986)對上溪群巖石成熟度和巖石化學研究,認為該群沉積物源于中酸性巖漿巖和沉積巖系,其中既有早期形成的沉積巖、火山巖及巖漿巖巖屑,亦有近同期的火山巖屑。同時,通過牛屋組底模構造測量,恢復其古流向大體在NW350°—NE40°,表明重力流由南東向北西運動的,物源來自東南同期的火山島弧帶。雙橋山群和上溪群組成揚子地塊活動大陸邊緣的湖后盆地沉積。在溪口群獲得866±9Ma的SHRIMP鋯石U-Pb年齡(高林志等,2009),另在皖南溪口群不同層位的碎屑鋯石中獲得850±7Ma;838±10Ma和834±12Ma的SHRIMP鋯石U-Pb年齡。(3)井潭組(群)與登山群:井潭組分布于皖浙贛交界的白際山—井潭及開化以北地區(qū)。其下部為灰綠色千枚巖或變流紋質、英安質凝灰?guī)r及變質流紋斑巖組成若干韻律層,間夾礫巖層。上部為綠泥石化安山巖、變流紋巖及流紋質凝灰熔巖。與井潭組配套的伏川蛇綠巖的存在,顯示井潭組(群)火山巖應為島弧火山巖。吳榮新等(2007)于該組中部獲得SHRIMP鋯石U-Pb年齡820±16Ma;此外,伏川蛇綠巖上部的輝長巖中獲得3組LA-ICP-MS鋯石U-Pb年齡,分別為891±13Ma、826±4Ma和764±10Ma,并認為891±13Ma代表了該蛇綠巖的構造侵位時間(吳榮新等,2005)。另外,侵入伏川蛇綠巖的輝長巖脈的SHRIMP年齡為848±12Ma,據此認為伏川蛇綠巖的形成時間至少為848Ma(丁柄華等,2008);上述測年數據表明井潭組火山巖應早于820±16Ma,并延續(xù)至780Ma。伏川蛇綠巖的異剝橄欖巖的827±7MaSHRIMP鋯石U-Pb年齡(高林志等,2012待刊),表明該蛇綠巖的歸位和形成時間大體在840~820Ma之間。與井潭組和伏川蛇綠巖情況相同的是分布于德興—弋陽之間的登山群和斷續(xù)分布的贛東北蛇綠巖,從井潭組與登山群島弧火山巖及伏川———贛東北蛇綠巖的組合及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弋陽———德興———歙縣附近的贛東北斷裂帶大體代表了820Ma前—780Ma期間華夏陸塊向揚子陸塊俯沖的邊界(即俯沖帶)。(4)雙溪塢群及平水群:僅分布于浙西江紹斷裂以北地區(qū)。原雙溪塢群自下而上劃分為平水組、北塢組、巖山組和章村組。顏鐵增等(2009)在進行1﹕25萬金華幅區(qū)域地質調查過程中,經過對原平水組的生物地層、巖石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將平水組重新恢復為平水群。該群下部稱蒙山組,上部稱陳塘塢組。蒙山組為一套塊狀(枕狀)細碧巖加少量石英角斑巖。通過巖石化學元素判別,顯示接近大洋拉斑玄武巖。另外,侵入平水群的桃紅、西裘英云閃長巖—花崗閃長巖體中獲得SHRIMP鋯石U-Pb年齡,分別為905±14Ma和913±15Ma(YeMeifangetal.,2007;陳志洪等,2009),據此認為平水群代表了揚子陸塊和華夏陸塊強烈裂解拉張出現洋殼后,最早構成洋內弧溝系的非成熟島弧火山建造。然而,王孝磊等(2012)在浙江諸暨地區(qū)侵入巖石英閃長巖獲得818±6MaLA-ICP-MS鋯石U-Pb年齡,同時認為角閃輝石巖獲得LA-ICP-MS鋯石U-Pb844±3Ma為捕捕虜體年齡。因此,關于雙溪塢群與平水群關系和其在地層柱中的位置還有待于研究(表1)。雙溪塢群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巖、熔結凝灰?guī)r、火山碎屑巖夾砂礫巖、砂巖和泥巖等。代表了由大洋非成熟島弧,逐漸演化為成熟島弧環(huán)境的火山—沉積建造。平水群和雙溪塢群、井潭組(群)、登山群等形成于不同部位、不同時期、不同性質的兩列島弧火山巖。平水群和雙溪塢群為大洋島弧火山巖(顏鐵增等,2009),而井潭組(群)和登山群則屬陸緣島弧火山巖。是否反映了贛江斷裂以東的華夏地塊北緣由大洋弧溝系構造類型向陸緣弧溝系構造類型的轉化,但其轉化的細節(jié)尚需深入研究。2.3.2石耳山、蘇-東山及日本的缺失巖沿贛東北斷裂附近分布著休寧、許村、歙縣和靈山、蓮花山、石耳山等諸多小型富黑云母含堇青石高鋁花崗閃長巖體。李獻華(2003),吳榮新(2005)和薛懷民(2010)等先后對上述巖體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除石耳山巖體為后造山閃長巖、鉀長花崗斑巖外,其余巖體均為同造山的S型或晚造山的A形花崗巖,獲得的大量SHRIMP鋯石U-Pb年齡,除蓮花山巖體出現814±26Ma外,其余年齡值均在830~820Ma范圍內。表明830~820Ma期間華夏陸塊向揚子陸塊的俯沖—碰撞拼接,導致本區(qū)段“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基本形成。2.3.3沉積相與結構特征820Ma后隨著“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基本形成,碰撞壓力的舒緩,而再度拉張。與西部和中部不同,東部區(qū)段拉張形成兩列不同特點和規(guī)模的小型裂谷。一列規(guī)模較大的裂陷盆地分布于贛東北斷裂以東,不整合于雙溪塢群之上以河上鎮(zhèn)群為代表。另一列則分布于贛東北斷裂的北西的揚子陸塊大陸邊緣內側,以馬澗橋組和歷口群為代表分別不整合于雙橋山群和上溪群(溪口群)之上。(1)河上鎮(zhèn)群:主要分布于浙西富陽—衢州一線。自下而上劃分為駱家門組、虹赤村組和上墅組767±6Ma(高林志等,2008)。該群由一套再拉張階段的裂陷盆地海相磨拉石—復理石—中酸性裂谷火山巖的沉積組合所組成。(2)馬澗橋組:僅分布于贛江斷裂帶以東的都昌馬澗橋并向北東延伸至皖贛邊界以南的石門街附近。該組為一套紫紅色安山質層凝灰?guī)r夾晶屑層凝灰?guī)r、英安巖等,底部為紫紅色火山角礫巖。馬澗橋組火山凝灰碎屑巖中獲得3組鋯石U-Pb年齡,最老一組繼承鋯石為2.0Ga;另一組繼承鋯石為824±5Ma,反映了下伏地層修水組被隆起和剝蝕的證據和同期火山事件的鋯石記錄;而最年輕的一組鋯石代表沉積同時代的凝灰?guī)r年齡769±8Ma(高林志等,2012待刊)。(3)厲口群:僅分布于皖南祁門厲口至黟縣、石臺以南地區(qū)。下部鄧家組,底部為灰綠、灰黃色厚層粗—中粒石英砂巖、含礫砂質板巖及粉砂巖。中部為長石石英砂巖。上部則為厚層含礫粗砂巖。顯然為一套裂谷早期的磨拉石沉積組合特征。上部稱鋪嶺組,以祁門———績溪一帶最為發(fā)育,由紫色、灰綠色變質安山質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及凝灰?guī)r、凝灰質粉砂巖等組成,代表小型裂谷晚期火山—沉積巖的組合特征,其上被南華系休寧組區(qū)域不整合覆蓋??傊敖显焐綆А弊冑|基底再拉張階段的構造格架和沉積組合特征,反映了東部區(qū)段830~820Ma初始碰撞階段,隨華夏陸塊北緣洋殼的消減和與揚子陸塊的強烈碰撞及緊密拼接,完成了由洋殼向過渡殼或陸殼地殼的轉變。故此,820~780Ma階段在陸弧洋殼或陸殼上出現一系列小型裂谷或裂陷盆地。上述各小型裂谷或斷陷盆地的地層中除馬澗橋小型裂陷盆地外尚缺少鋯石測年研究,因此各裂谷和裂陷盆地確切的形成時代尚需新的年齡值加以驗證。2.3.4不整合面下的代際變化780~770Ma期間華夏陸塊揚子陸塊的再度擠壓,導致河上鎮(zhèn)群、馬澗橋組和厲口群的輕微變質和普遍片理化。820Ma不整合面之下的各群,則產生較為復雜的疊加變形。隨著被上覆南華系的區(qū)域不整合覆蓋,“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最終形成,并構成增生的揚子地塊大陸邊緣。揚子地塊大陸邊緣的增生,導致?lián)P子陸塊和華夏陸塊的邊界南移。西部區(qū)段大致移位于江華—桂陽—郴州一線,沿湘贛剪切斷裂帶北上,中部與東部區(qū)段的邊界則南移至萍鄉(xiāng)—江山—紹興斷裂。3討論3.1板溪群及相當地層的變質和變形作用此前諸多論述涉及對一系列“構造運動”的認識,傳統(tǒng)認識一直將板溪群(及其相當地層)與下伏四堡群(及相當地層)之間的不整合,如“四堡運動”、“武陵運動”、“雙橋山運動”和“神功運動”等看作是1.0Ga前后的格林威爾運動的表現。而板溪群及相當地層與南華系(原震旦系下統(tǒng))間的區(qū)域不整合如晉寧運動、雪峰運動等則大體限定在820Ma。但是現在大量U-Pb鋯石測年數據表明,在“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范圍內未見有>1000Ma的地層,其主要的變質、變形作用都發(fā)生在830~780Ma。因此,筆者認為“江南造山帶”變質基底的形成、揚子陸塊古陸大陸邊緣的增生及揚子古陸的最終定型與格林威爾運動無關,而應歸屬于我國南方“晉寧運動”期的產物。3.2中元古代基底結構滇東昆陽群和會理群此前一直與湖北的中元古代神農架群對比,作為揚子地臺中元古代穩(wěn)定型沉積組合的變質基底。近年來川西、滇東的同位素測年也獲得很大進展,如康定雜巖,川西南的鹽邊群和昆陽群及會理群,都取得了新的SHRIMP鋯石U-Pb年齡值(尹福光等,2011a,b)。其中與本文討論內容相關的有昆陽群黑山組為1142±16Ma,富良棚段1032±9Ma(張傳恒等,2007),會理群1028±9Ma(耿元生等,2007),而鹽邊群獲得的年齡值為843±6Ma和841±16Ma,荒田組為780Ma(尚待驗證),侵入鹽邊群并為上覆荒田組不整合覆蓋的關刀山巖體為818±10Ma和824±14Ma(李獻華等,2003)。上述資料驗證了昆陽群和會理群確為中元古代古陸基底,而鹽邊群則顯示為早新元古代地層。鹽邊群下部為基性火山熔巖、噴發(fā)巖與火山碎屑巖及硅質巖,向上為沉積巖夾中性火山巖。鹽邊群上部為巖屑砂巖、火山碎屑巖、凝灰?guī)r及泥質巖等。頂部為滑塌角礫巖和具滑塌構造碎屑巖。該群上部還發(fā)育濁流沉積的鮑馬序列,顯然反映了鹽邊群為拉張裂陷盆地產物。據周名魁等(1988)和耿元生等(2008)對鹽邊群巖石地球化學的研究成果表明該群火山巖既有洋脊火山產物,又有島弧火山產物和弧后盆地火山產物的特征;同時,火山巖中還具有陸殼混雜物,反映為陸殼基礎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程欠款合同和設備采購合同
- 2025年塔城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下載
- 2025年西藏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克孜勒蘇州貨運資格證考試題答案
- 2025年山東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試題和答案
- 2025年商洛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考試系統(tǒng)
- 風力發(fā)電項目招投標法規(guī)指南
- 社保風險管理
- 水下隧道項目招投標評審要點
- 機場旅客意見箱管理規(guī)定
- 【新課標】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清新空氣是個寶》PPT教學課件(第一課時)
- 2023年關于申請籌備X縣區(qū)游泳協(xié)會的報告
- 設備維修工績效考核表
- 2023年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上冊期末試卷(5篇)
- 成立項目部紅頭文件完整資料
- LY/T 1923-2020室內木質門
- GB/T 30444-2013保健服務業(yè)分類
- GB/T 15900-1995化學試劑偏重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
- GB/T 15686-2008高粱單寧含量的測定
- GB/T 12615.3-2004封閉型平圓頭抽芯鉚釘06級
- 《血糖儀POCT臨床操作規(guī)范》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