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題復習及參考答案要點_第1頁
分析題復習及參考答案要點_第2頁
分析題復習及參考答案要點_第3頁
分析題復習及參考答案要點_第4頁
分析題復習及參考答案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析題復習及參考答案要點分析題(規(guī)定:該題按小論文規(guī)定,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題時應做到:敘述清晰明確,舉例具體恰當,文字優(yōu)美流暢,邏輯清晰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觀點和內(nèi)容,必須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1.《茶館》既沒有一以貫之的矛盾沖突,也沒有首尾相連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過三幕相對獨立的戲體現(xiàn)“葬送三個時代”的主題的?試結合作品主人公王利發(fā)的形象塑造加以闡明。(《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50-51)2.王利發(fā)、常四爺和秦仲義,是《茶館》中僅有的三個貫穿始終的人物,他們各自有什么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點?在作品中的作用又是什么?(《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P51-52)王利發(fā)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也是貫穿全劇的人物。他從父親手里繼承了裕泰茶館,也繼承了他的處世哲學,即多說好話,多作揖。他膽小、自私,又精明、干練、善于應酬,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態(tài)度。在黑暗的舊中國,盡管王利發(fā)善于應酬,善于經(jīng)營,不停改良,卻無法抵抗多個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體現(xiàn)得十分含蓄。就是這樣一種精于處世的小商人,最后仍然沒能逃脫破產(chǎn)的命運。王利發(fā)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常四爺是旗人,在滿清時吃皇糧。但是他對腐敗的清王朝不滿,對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國要完”被抓起來,出獄后參加義和團,后來又憑力氣靠賣菜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為,富于正義感。他不諱言他的不滿,對抓過他的特務仍然很強硬,對正在發(fā)愁的王利發(fā)則雪中送炭。就是這樣一種人,最后也窮困潦倒,絕望地喊出:“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反映出舊中國人民的對抗情緒。秦仲義是一位立志搞實業(yè)救國的民族資本家一張嘴離不開生意經(jīng),把比他年長的王掌柜稱為“年輕小伙子”這完全是一副東家的派頭,自負又蕭灑的性格特點。一種財大氣粗的維新資本家,在這場“舌戰(zhàn)”中,他不卑不亢,表面上對龐太監(jiān)奉承、謙和,內(nèi)心中流露出對其不敬和鄙視,顯露出繼續(xù)較勁的勇氣。最后,他的工廠被國民黨政府搶去,被當作“逆產(chǎn)”沒收了。這個形象典型地反映了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必然的悲劇命運。3.《茶館》既沒有一以貫之的矛盾沖突,也沒有首尾相連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體現(xiàn)“葬送三個時代”的主題的?試結合王利發(fā)、常四爺和秦仲義這三個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闡明。(《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50-52)4.闡明“樣板戲”與“京劇當代戲”的辯證關系,并結合《沙家浜》的樣板化過程,談談你對樣板戲藝術價值的見解。(《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52-53,56-57)5.為什么阿慶嫂能夠周旋于胡傳魁和刁德一之間,見招拆招,滴水不漏?試結合“智斗”一場的具體臺詞和唱詞,分析阿慶嫂的形象。(《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56-57)《智斗》是《沙家浜》中最精彩的一場戲,所謂“智斗”是指阿慶嫂在與胡傳魁、刁德一周旋的過程斗智斗勇的故事。在“智斗”這場戲中,充足展示了阿慶嫂的風采,她不僅含有一種地下工作者所應有的機智和敏銳的斗爭經(jīng)驗,同時也含有開茶館的老板娘所應有的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處事作風。正如劇中人刁德一所說:“這位阿慶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膽大心細,遇事不慌?!碑斔粨?jù)說胡傳魁的部隊就要到來,立刻通過“日本鬼子前腳走,他后腳就到了”的判斷,從而擬定了自己的斗爭方略。在與胡傳魁和刁德一的周旋中,巧妙地運用胡傳魁的愚蠢,面對刁德一的步步緊逼,察言觀色,滴水不漏。6.《車站》在藝術形式上有哪些新的嘗試,在內(nèi)容上又融入了作家對當時社會問題的什么見解?你是如何評價這部作品的?(《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62)7.白嘉軒是白鹿村的族長。既仁義忠厚,又冷酷無情,這個人物的復雜性,也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的復雜性。試結合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和你自己的見解,分析白嘉軒的形象。①(《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00②白嘉軒形象的意義,不僅在于他的身上體現(xiàn)出的那種頑強的生命意志和一種邪不壓正的精神力量,并且在于向人們揭示出傳統(tǒng)文化強大而頑強的生命力,進而透視出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社會、當代生活和當代生命的潛在的、頑強的影響力,同時也揭示出中國社會、文化心理構造變換的艱難性。8.白嘉軒在村人眼中是白鹿原上“頭一種仁義忠厚之人”,篤守農(nóng)耕為本的傳統(tǒng),修身,齊家,治村,為祈雨忍痛自殘,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以德報怨,寬宥仇家??墒牵麉s不能容忍黑娃和田小娥這兩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結合,運用族長的權力,把他們打入另冊,使他們成為村子里的“賤民”。直至小娥死后,他仍置眾人的生死于不顧,掘墓焚骨,繼續(xù)對小娥加以迫害。對此,你是怎么看的?(《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00)9.教材認為,陳忠實將諸多的故事,都歸結到朱先生身上,然而,對人物的偏愛,也產(chǎn)生了負面的作用。對此,你是如何看的,試通過作品中的具體事例加以闡明。(《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00)10.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卻先后愛過三個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對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愛?參考:田小娥性格中有著大膽、勇敢、叛逆的一面,這使她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對抗無情的命運。黑娃的出現(xiàn)讓她看到了一線生機,她做出了大膽的舉動,用“婚外情”對郭舉人進行報復,為追求性愛而與黑娃同居。一開始她與黑娃的結合是一種本能的需求,和黑娃在一起是為了報復郭舉人,后來卻產(chǎn)生了真正的感情。她甚至想守著黑娃過一輩子,想服侍他,想為他生兒育女,想孝順公婆。但是在男權社會里她的這種“愛情”是不被允許的,在一種非常態(tài)背景下規(guī)定日常生活的愿望是奢侈的。她的舉動被周邊的人所不容,認為她不要臉,不講廉恥。甚至,連愛她的黑娃也這樣說“我已經(jīng)弄下這號不要臉的事,就這樣沒臉沒皮活著算毬了”。他認為和她在一起是一件很丟人的事。由于她的行為顛覆了當時白鹿原上存在的至高無上的兩性秩序,也是對男性權威的挑戰(zhàn),于是她的“愛情之路”坎坷、崎嶇。偷情造成了悲劇的發(fā)生,偷情之下的愛情是不道德的,以暴治暴的愛情追求更不是這個女人能夠承受的反叛方式。除去簡樸的個人追求,紛亂的社會背景更把她推向文學悲劇的風口浪尖。由于黑娃參加了當時的“農(nóng)會”,而“農(nóng)會”卻在政治斗爭中被敵人打敗,在那段時間里,田小娥為了生存不得不以自己的身體來換取生活的來源,田小娥先是做了政治斗爭中的犧牲品,被田福賢和鹿子霖當作黑娃來懲辦,這使她在肉體和精神上倍受折磨。接著,她為了救黑娃而被鹿子霖趁火打劫,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處在屈辱的地位。后來,當白嘉軒和鹿子霖再次斗爭時她又被鹿子霖當作報復自嘉軒的棋子,讓她去勾引白孝文。而她把白孝文拉下水,又一次把自己置于無地自容的地步,致使周邊的人更加地憎恨她。當白孝文受到處罰時,她起碼的良知與憐憫并未泯滅,她生出了懺悔之意。后來,白孝文墮落成了一種乞丐,她反而對白孝文更加好,用善良和軟弱的方式喪失自我,不計道德底線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她的悲劇感。應當說,田小娥正值青春年少時期,應當有享有受別人尊重的權利,也有追求愛和幸福的權利。她與黑娃的偷情是她為了滿足生理需要中性這個最低層次的需要,而她后來想要與黑娃建立一種屬于自己的家庭,是她對歸屬和愛這一層次的追求。后來她與鹿子霖和白孝文發(fā)生性關系也是為了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這一基本層次需要的滿足。由于她當時已經(jīng)被監(jiān)控起來了,對她來說避免危險和生活有保障,同時又滿足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從小說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田小娥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對基本需要的追求,這是由于她第一層次的需要都難以實現(xiàn),因此她沒有方法去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在與鹿子霖、白孝文同居的日子里,她沉溺于男女性愛的激情之中?;蛟S對她來說這除了是對性愛的追求之外,可能還包含著一種男女雙方的傾慕和玩賞在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性可能成了田小娥在不同階段的一種謀生手段。這種謀生的方式會壓迫著她,讓她透但是氣來,她自己也會越陷越深,無法逃離這種生活狀態(tài)。這就會加緊了她走向自我消亡的步伐。這注定了她永遠無法獲得那種心靈與肉體融合的自由和愉快。

11.通過《紅高粱》講述的“我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的故事,從愛情和戰(zhàn)爭兩個方面闡明“紅高粱精神”的含義,并談談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從中發(fā)掘出的“種的退化”的命題的?(《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02)①“紅高粱精神”:它秉領天地精髓、粗枝大葉、抗旱抗?jié)?、憤怒勃勃、充滿了野性,承載了作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義。它帶人們?nèi)リJ蕩荊棘叢生、虎狼橫行的世界,它是人們的護身符。它體現(xiàn)在自立自強、生機昂然、熱情奔放、敢作敢為、敢愛敢恨、周身洋溢著陽剛與血性、渾身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的余占鰲和有著非同普通的機智和膽識、含有浪漫不羈心靈的戴鳳蓮等人物形象身上。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正是“紅高粱性格”的鮮明體現(xiàn),對自由生命的熱愛和追求,對當代人生命的回歸和蓬勃生命力的呼喚都以紅高粱為載體,由這種充滿也行生命力的紅高粱傳達出來。莫言通過“紅高粱”贊美了高密縣東北鄉(xiāng)人紅高粱般的性格,贊美祖輩洋溢著的原始生命力和無所畏懼的精神,贊美了作為人最本真的欲望和追求,而這一望無際,莊重肅穆的紅高粱不僅僅是“我爺爺”“我奶奶”生活、戰(zhàn)斗的場景,它已經(jīng)成為一種象征,一種符號,一種暗示和一種生命力的傳達。是他們家族的光榮的圖騰和高密東北鄉(xiāng)傳統(tǒng)精神的象征,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和“可憐的、孱弱的、猜忌的、偏執(zhí)的、被毒酒迷幻了靈魂的孩子”的后裔子孫的孱弱形成了鮮明對比。②“種的退化”:《紅高粱》在當代歷史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開辟出一種鮮活生動的民間世界,是作家寄托在民間話語空間里的內(nèi)心你情感。敘述者在小說開頭有一段充滿激情的感慨,極力贊美他的家鄉(xiāng),贊美他的那些豪氣蓋天的先輩,莫言有關對象的“純種”有著固執(zhí)的愛。在《紅高粱》中他對純種的紅高粱以及象征著“人”的純種的呼喚更為急迫。他甚至不惜直接向歷史和將來講話:并稱先輩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的英勇悲壯“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感到種的退化?!痹谶@里,莫言所謂的“種的退化”就是人的異化,對未異化的自立自強的人的贊歌,可視作《紅高粱》系列的總主題。為了完畢這一主題,莫言將家鄉(xiāng)的典籍和非典籍的文化積淀作了自己的審美評價后,用奇想構造了紅高粱世界中的嚴酷的生存狀態(tài)。粗枝大葉、抗旱抗?jié)?、憤怒勃勃、充滿了野性“洸洋血海般的紅高粱”,是莫言審美抱負中的人的純種象征物,在作品中也就成了意象。這種對“紅高樓精神”的贊美與對“種的退化”的感慨貫穿在整部小說中,并且更加變得濃烈動人,其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無疑是一種作家把民間作為抱負的生存狀態(tài)。民間是自由自在無法無天的所在,民間是生機昂然熱情奔放的狀態(tài),民間是輝煌壯闊溫柔淳厚的精神,這些都是人所憧憬的自由自在的魅力之源。敘述者以這樣一種民間的抱負狀態(tài)來對比現(xiàn)實生活,卻發(fā)現(xiàn)這種狀態(tài)只是過去時態(tài)的存在,高密東北鄉(xiāng)的英雄劇全都上演在已經(jīng)逝去的時間中,這不能不令他感到遺憾,不能不令他屢屢發(fā)出文明進步隱含種性退化的感慨。這種遺憾與感慨反過來又強化了對曾經(jīng)存在過的民間自在狀態(tài)的抱負化與贊美,從而使其呈現(xiàn)出了更為燦爛奪目的迷人色彩。12.莫言與否能夠擬定為本色的、原生態(tài)的農(nóng)民作家?試通過他本身的經(jīng)歷和他與其它鄉(xiāng)土作家的比較加以闡明。(《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03-106)13.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獨特的小朋友視角和“高密東北鄉(xiāng)”?這對于他小說的獨特性有多大作用?與否也妨礙了他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05-106)14.所謂的“馬原體”小說,其核心就放逐意義,重視敘述本身。你認為馬原這種側重形式的實驗對于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有何意義?(《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33-134)15.什么叫“先鋒小說”?為什么它在經(jīng)歷了初創(chuàng)期(1985-1986)與鼎盛期(1987-1988)兩個階段后,作為一種文學潮流就逐步淡出歷史舞臺?(《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28-132)16.余華的小說在“暴力化敘事”時期與否也有一種變化過程?試以《十八歲出門遠行》與《一九八六年》為例加以分析闡明。(《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40-145)17.以《一九八六年》為例,闡明余華是如何在暴力敘述下實現(xiàn)批判歷史的啟蒙意圖?(《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40-141)18.從《一九八六年》到《活著》,余華小說發(fā)生了一種什么樣的變化?你認為其變化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39-148)19.什么叫“新寫實小說”?以具體作品為例闡明新寫實小說與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區(qū)別。(《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53-156)20.以《煩惱人生》為例,闡明池莉的作品不同于許多新寫實小說的重要因素。(《中國當代文學專項研究》P157-159)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