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型前膠原肽測定肝纖維化的臨床應用_第1頁
血清型前膠原肽測定肝纖維化的臨床應用_第2頁
血清型前膠原肽測定肝纖維化的臨床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清型前膠原肽測定肝纖維化的臨床應用

近年來,許多報道認為,血清前膠原(p)p是肝臟鈣化的良好診斷指標。測定方法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下稱放免法),所用抗原從動物胎皮中提取。我們曾報道過從人胎皮中提取、純化Ⅲ型前膠原(hPCⅢ)并制備抗血清。本文用125Ⅰ標記純化的hPCⅢ建立放免法,并測定了100例正常人和181例各種肝病和其他病人血清PCⅢ,對肝纖維化的診斷進了臨床評價。材料和方法一、標準曲線繪制放免法測定血清PCⅢ的建立:按改良氯胺T法用125Ⅰ標記純化的hPCⅢ,采用雙抗體PEG法:取100μlhPCⅢ標準或待測血清,加100μl抗hPCⅢ血清后于4℃中放置42~48小時,再加100μl125Ⅰ-hPCⅢ(20000cpm),在4℃中放置6小時,然后加100μl二抗和6%PEG,在室溫中放置30分鐘后離心4000rpm,吸凈上清液,測沉淀物放射活性。在半對數(shù)紙上繪制標準曲線,以B/B0為縱座標,hPCⅢ標準為橫座標。根據(jù)待測標本的B/B0即可查得結(jié)果。對上述方法進行各項質(zhì)量指標檢測(圖省略)。二.臨床病理各分組共測定281例血清PCⅢ,分以下各組:1.正常組:健康輸血員100例;2.急性病毒性肝炎組:我市傳染病醫(yī)院住院病人22例;全系黃疸型;3.慢性遷延性肝炎組18例;4.慢性活動性肝炎組13例;5.肝硬化組76例:其中代償性10例,無黃疸、腹水,無明顯肝功能損害者;失代償性20例,以上兩類肝硬化患者除10例有病理診斷其余均經(jīng)臨床確診,并影象學檢查排除肝占位病變;合并肝癌46例,有33例經(jīng)手術(shù)病理診斷;6.原發(fā)性肝癌(單純型)組22例,11例有手術(shù)病理診斷;7.膽結(jié)石組12例,均經(jīng)手術(shù)證實并取肝活檢;8.其他組共計18例,其中肝海綿狀血管瘤和肝囊腫各3例,肝膿腫1例;非肝病組11例,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腸炎等患者。結(jié)果一.批間異系數(shù)及回收率125Ⅰ標記hPCⅢ的放化純度93~98%;標準曲線的競爭抑制關(guān)系良好,測定范圍較寬為5~1000μg/L;批內(nèi)和批間變異系數(shù)各為5.2%和6.2%;回收率97.6~102.3%,平均99.2%,靈敏度為6μg/L;hPCⅢ與牛膠原(CⅢ)、人I型膠原(CI)和前膠原(PCI)均無明顯交叉抑制反應,人Ⅰ型前膠原僅在1000μg/L以上有輕度抑制反應,說明此法特異性較高。二、各組小鼠血清pc正常人和各組病人血清PCⅢ測定結(jié)果見表1,分布范圍圖略。正常組平均值為85.0μg/L(單位下略),正常上限為120。肝硬化組血清PCⅢ升高最顯著,其中以合并肝癌組最高,但三組之間統(tǒng)計學上差異不顯著(P>0.05)。慢性活動性肝炎組血清PCⅢ升高顯著,與慢性遷延性肝炎差異顯著(P<0.001);急性肝炎和原發(fā)性肝癌(單純型)略有升高;原發(fā)性肝癌(單純型)肝硬化合并肝癌差異顯著(p<0.001);慢性遷延性肝炎、膽石癥和其他組均無顯著升高。三、無纖維病變者血清pc檢測結(jié)果本文中37例肝活檢標本經(jīng)H-E染色,按纖維化分布范圍和成纖維細胞增生程度分輕、中、重三級,無纖維增生者為O級。其血清PCⅢ測定結(jié)果:O級11例為89.5±18.1;輕級10例為135.5±20.5;中級8例為260.8±39.2;重級8例為369.8±68.0。血清PCⅢ隨著肝纖維化程度加重而遞增,兩者呈密切正相關(guān)(r=0.984,p<0.001)。血清pp及肝纖維化檢測肝纖維化是最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之一,繼續(xù)發(fā)展可形成肝硬化,進而影響肝實質(zhì)細胞功能,才出現(xiàn)肝功能的異常。因此,一般常規(guī)肝功能試驗無法判斷輕度肝纖維化或早期肝硬化。迄今臨床上主要依靠肝活檢檢查,但其為創(chuàng)傷性方法,且受穿刺部位的局限性,并難以系統(tǒng)動態(tài)觀察。因此,近年來肝纖維化標志物的研究引起了人們高度重視。1979年Rohde氏等首先建立了血清PⅢP放免法,并證實對肝纖維化有臨床診斷意義。此后國外報道日益增多。1988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第七屆國際肝病會議上,即有14篇論文集中進行了探討,一致認為血清PⅢP是目前診斷肝纖維化與早期肝硬化最良好的標志物,并與肝纖維化的活動度呈正相關(guān)。國內(nèi)殷蔚荑等采用西德貝林格公司試劑盒測定各類肝病78例血清PⅢP,結(jié)果與國外報告相似。1987年梅長林等從牛胎皮中提取PⅢP,建立放免法測定了133例肝病與13例非肝病,認為血清PⅢP是診斷早期肝硬化有用的標志物。1985年Galambos氏等從山羊胎皮中提純PCⅢ,建立了直接測定PCⅢ的放免法,并將50例病人的血清PCⅢ與肝活檢中纖維化程度進行比較,結(jié)果呈正相關(guān),故認為PCⅢ與PⅢP對肝纖維化有相似的診斷意義。本文用125Ⅰ直接標記hPCⅢ建立了放免法,各項質(zhì)量指標均達到標準要求。用此法測定了181例各種肝病和其他病人血清PCⅢ,肝硬化和慢性活動性肝炎升高最顯著(p<0.001);慢性遷延性肝炎,膽石癥和其他病人組均無顯著升高(p>0.05)。37例肝活檢纖維化程度與血清PCⅢ呈密切正相關(guān)(r=0.984,p<0.001),此與Galambos氏結(jié)果基本一致,以上說明放免法測定PCⅢ對診斷肝纖維化價值是肯定的。大多數(shù)高等動物的膠原基本結(jié)構(gòu)與人類相似,具有部分免疫交叉反應,因此多數(shù)學者從富含膠原的動物胎皮中提?、笮颓澳z原作為免疫測定的抗原。但不同種屬動物之間抗原決定簇有一定差異。如Ⅲ型前膠原α1鏈經(jīng)溴化氰裂解后,在O、I肽片段上人的主要抗原決定簇在2~5位中的亮氨酸上,而牛則在第11位的苯丙氨酸與13位的亮氨酸上。因此抗原取材于人較動物更為特異。1985年Niemela氏等報道從1例胰腺癌伴腹腔廣泛轉(zhuǎn)移的病人腹水中直接提取PⅢP,但取材比較困難。PCⅢ是由細胞內(nèi)合成后分泌至血中,經(jīng)內(nèi)肽酶水解切下的氨基端肽即PⅢP。有些學者認為肝臟發(fā)生炎癥、壞死等病變時,雖然前膠原合成未增加,而分解代謝增加致使血清PⅢP升高。他們證實血清PⅢP與肝臟的炎癥、壞死程度呈正相關(guān),而與肝纖維化的程度相關(guān)性較小,甚至無相關(guān),因此對血清PⅢP診斷肝纖維化提出異義,此為目前爭論的主要問題。有的文獻報道在急性肝炎病人血清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