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臣臣制度的演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01/wKhkGWVsZnWAacXaAAMUiKDCTW8307.jpg)
![中國古代臣臣制度的演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01/wKhkGWVsZnWAacXaAAMUiKDCTW83072.jpg)
![中國古代臣臣制度的演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01/wKhkGWVsZnWAacXaAAMUiKDCTW83073.jpg)
![中國古代臣臣制度的演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4/01/wKhkGWVsZnWAacXaAAMUiKDCTW83074.jpg)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臣臣制度的演變
宰相制度在中國古代占有重要地位。宰相職責主要是輔佐皇帝和參謀決定國家大事,其職責之重,素有“百官之首”之稱。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輔助皇帝處理國家大政的最高長官,通稱宰相。宰是主持,相是輔佐之意。歷史上各個朝代對宰相的稱呼各種各樣,名目繁多。一、設立御史,總攬一切麻黃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都設相國或相邦、丞相,即宰相,為百官之長。秦代宰相亦稱丞相或相國、國相。西漢沿置丞相,與太尉、御史大夫合稱三公,主持國家最高政務。西漢末年,改宰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大司空一起為三公,亦稱三司。東漢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為共同負責軍政的最高長官。西漢武帝時,為防止臣下專權將政務中樞從三公府移入內(nèi)廷,由尚書協(xié)助皇帝裁決庶政,尚書臺便成了皇帝的機要秘書處,尚書臺長官尚書令則成了直接對皇帝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長官,成為實際上的宰相。以后,三國、兩晉、南北朝,宰相或稱丞相、相國,或稱司徒、尚書令、中書令、侍中等等,時置時廢,多由權臣擔任。隋唐確立三省制度,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就是宰相。唐初因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當過尚書令,以后臣下不敢居此職,尚書省的長官由原來的副職左右仆射擔任,執(zhí)行宰相職務。唐中葉以后,皇帝另選重臣數(shù)人,授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職銜,意即與中書、門下長官商量處理國務之官,是事實上的宰相。五代、宋代均沿襲唐制,遂直接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作為宰相的官稱,而原來的三長官反而成為閑職了。北宋神宗元年改制,以尚書左右仆射為宰相,南宋孝宗以后,又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元代廢三省制,實行一省制,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其中設左右丞相、平章、參政等,行宰相職權。明初沿襲元制,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后因右丞相胡惟庸專權,與明太祖朱元璋發(fā)生矛盾被殺,皇帝惟恐權臣亂政,廢去中書省及丞相,把丞相之權分給六部官長,由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又設立內(nèi)閣,以內(nèi)閣大學士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以后大學士權位漸高,內(nèi)閣實際權勢大于歷代的宰相。清代沿明制設立內(nèi)閣,大學士即為宰相。雍正皇帝時,為防止內(nèi)閣泄漏機密,在內(nèi)廷設軍機處,無定員,多時達六七人,稱為軍機大臣,處決要務,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但名義上仍沿襲前朝,以授內(nèi)閣大學士為拜相。宰相制度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也走到它的歷史盡頭。二、傳統(tǒng)私權觀的歷史演變中國古代社會上下幾千年,宰相輔政制度幾經(jīng)變遷不斷演變,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特征:1.宰相職位的非世襲性。在中國封建社會中,除了皇帝之位是父死子繼之外,其他沒有任何職位可以世代相襲。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宰相職位都呈現(xiàn)了非世襲性的特點,這種情況正好與皇位世襲形成反差。宰相職位雖然位極人臣,地位極重,然而歷代歷朝都沿用了傳賢不傳子的非世襲性慣例,這一現(xiàn)象是宰相制度的一個明顯特征。2.宰相之權的非獨占性。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來,歷朝的相權在原則上是不可以獨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漢初期,雖然只設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權,共同輔佐皇帝,以后漢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權便一分為三,從此一人獨專相權便被多人共有相權的歷史趨勢所代替,并被歷朝所沿襲。魏晉南北朝時又有了尚書令、中書令、門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長官階都為宰相,共議國政,幾經(jīng)發(fā)展,最終形成了一個宰相群體,這也是一個重要特征。3.宰相機構和名稱的非固定性?;厥坠糯紫嘀贫鹊臍v史演變,便可發(fā)現(xiàn),各個朝代的宰相機構和宰相名稱都不完全相同。秦朝和漢初稱丞相和丞相府,以后便被三公所取代;東漢初年稱尚書臺和尚書令,到魏晉南北朝時,便有了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機構及尚書令、中書令、門下侍郎等名稱,這些相繼成為了宰相機構和名稱。隋唐時期又有三省制及政事堂,宋朝以中書、門下設于禁中,元明清各朝代又多次變化,反映了宰相機構與名稱的非固定性與多變性。4.宰相參與決策,以輔佐天子為己任。國家政治活動的決策過程,是整個政治過程的關鍵性階段,也是把來自各方面的政治要求轉換成權威性決策的重要階段。這種決策是多種行為的整體組合,除君主獨斷以外,宰相也參與決策,宰相群僚實際上是圍繞于君主左右的決策群體。宰相作為政府的最高管理者與官僚代表,是歷代封建王朝中樞決策機構的首腦或首腦群體,決策的最終定論固然由君主獨斷,然而整個決策過程中的調查、草擬、審查、駁議、修訂等,幾乎全由宰相參與并主持進行。但宰相參與同君主決斷相比,不具備決定性的權威和力量,一旦受到干擾和阻礙就會出現(xiàn)種種危機。5.宰輔制度的發(fā)展變化始終圍繞皇權進行。君主出于大權旁落的顧忌,一邊壓制既有的宰輔體制,一邊從內(nèi)宮、近侍當中培植新的宰輔。待后者壯大成為取代前者的正規(guī)宰輔體制后,又轉而培養(yǎng)新的私人宰輔來抗衡,抵制剛剛成熟起來的宰輔。如此反復輪回。6.皇權、相權處于配合、斗爭的二重矛盾之中,相輔而成,相克而制,皇權和相權之間從未有一條清楚的分界線。7.社會組織、階級關系以及國家機器的調整也是宰輔制度變化的深層動因,但總的趨勢,沿著削弱相權、加強君主集權的方向進展。中國近兩千年封建社會不斷壓抑相權以尊君權,不斷防范和限制任何侵犯君權的發(fā)展趨勢,符合封建社會高度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三、元明時期諸帝加強了丞相的統(tǒng)治1.皇權與相權之爭。君主感到宰相對其威脅太大故意削弱相權,是導致宰相制度變化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歷史上,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歷代國家的政體為君主制與官僚制的結合體,其中君主制處于主導地位。這種體制表現(xiàn)為地方集權于中央,中央集權于皇帝,但在皇帝之下又設宰相為百官之首,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于是宰相又成為皇帝之下國家機構中的最高行政官員,皇帝需要輔政,又要限制輔政者的實權,從而形成了歷史上宰相制度的長期存在以及皇權與相權的斗爭。這種皇權與相權之爭的例子在兩千多年各個封建王朝的發(fā)展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數(shù)不勝數(shù)。最為有名的是明朝初年明太祖廢中書、升六部的舉措,這是明太祖吸取了元朝深刻的歷史教訓而作出的重大決策。隋唐以來形成的三省制,是中國宰相制度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執(zhí)行,實際上是用多相制分割了宰相的實權。到金元時,三省制又逐漸歸并為一省制,金代叫尚書省,元代稱中書省。元代中書省設中書令,多以皇太子兼任,此外又設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元代宰相權力很大,如元仁宗時,鐵木迭兒三次入相,把持朝政,據(jù)記載,元代有多位皇帝皆由丞相擁立。此為元代大事,所以對明太祖來說這個歷史教訓很深刻。但在明建國之初,百廢待興,無暇他顧,明仍沿襲元朝舊制,至洪武九年(1376),明太祖開始整頓中書省,裁汰了平章政事、參知政事。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再次向臣下指出:“胡元之世,正傳中書,凡事必先關報,然后奏聞,其君又昏蔽,使致民情不通,尋至大亂,深為可戒?!辈⒃t令六部“奏事毋關白中書省”,預示著一場政治大變動的來臨。明初出任丞相的先后有徐達、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四人,其中徐達是名譽上的丞相,其余三人都先后以罪誅殺,反映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非常尖銳與突出。特別是胡惟庸,“獨相數(shù)年,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nèi)外諸司上封,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四方躁進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職者,爭走其門,饋遣金帛,名馬玩好,不可勝數(shù)。”于是明太祖于1380年殺掉了胡惟庸,廢中書,開六部,鞏固了皇權。所以,從元明兩代的史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宰相制度變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斗爭。2.新形勢下,為了提高統(tǒng)治效益及質量,維護地主階級的政治經(jīng)濟利益,不得不對宰相制度做出一些改革。這方面漢武帝設尚書臺與中朝制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眾所周知,漢武帝以前西漢王朝基本上是以清靜無為思想制定國策,只求遵守劉邦、蕭何定下的政策、法令、制度,行地垂拱深宮,由宰相主持日常政務,對宰相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照章辦事就行,即便是武人也無妨。從漢武帝開始,這種局面無法繼續(xù)下去了,因為經(jīng)過了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濟恢復,國力強大,武帝又是一個雄才大略、不甘寂寞的皇帝,在他的指揮下,內(nèi)外政策發(fā)生巨變,清靜無為轉為積極有為,所以對宰相的要求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武帝更加迫切需要統(tǒng)治經(jīng)驗豐富的宰相多行使權力,多出謀劃策,幫助自己大展宏圖,然而當時的宰相制度卻愈加不適應這一形勢的變化。首先,按照舊制,君相之間見面次數(shù)較少,間隔時間長,對于迫切需要聽取古今治道的皇帝來說是等不及的;其次,皇帝召見宰相議事,按舊制應隆重,丞相朝見議事,必得一絲不茍,限于禮制,武帝不得屢詔宰相朝見;再次,按舊制,西漢初年“常以列侯為相”,列侯多武將,不一定能勝任宰相之職,而且到文帝末年已死亡略盡,列侯的第二、三代多為紈绔子弟,才干差,所以此時按舊制任用的宰相多半不稱職,起不到擔當雄心勃勃的武帝的左膀右臂的作用;最后,按舊制,武帝自己也無從發(fā)揮作用,因為天下文書資料從漢初以來皆保存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寺,宰相才干差,故不能充分利用這些文書資料,而武帝為實現(xiàn)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路建筑材料質檢合同范例
- 北京出租合同范例
- 財產(chǎn)抵押擔保借款合同范本
- 冷庫安裝合同范例
- 公廁維修施工合同范本
- 公司工程裝修合同范例
- 個人廣告采購合同范本
- 全屋定制套餐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工傷事故責任認定與賠償金支付協(xié)議書
- 包子配送合同范本
- 《消防機器人相關技術研究》
- 2024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直播薪資考核】短視頻直播電商部門崗位職責及績效考核指標管理實施辦法-市場營銷策劃-直播公司團隊管理
- 項目設計報告范文高中
- 《千年古村上甘棠》課件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電子課文《小馬過河》
- 《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yè)九項準則》專題解讀
- 愛車講堂 課件
- 成立商會的可行性報告5則范文
- 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反電信網(wǎng)絡詐騙工作總結
- 2024-2030年中國免疫細胞存儲行業(yè)發(fā)展模式及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