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379)資格考試題庫大全(按章節(jié))-臨床檢驗基礎(重點題)_第1頁
2023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379)資格考試題庫大全(按章節(jié))-臨床檢驗基礎(重點題)_第2頁
2023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379)資格考試題庫大全(按章節(jié))-臨床檢驗基礎(重點題)_第3頁
2023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379)資格考試題庫大全(按章節(jié))-臨床檢驗基礎(重點題)_第4頁
2023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379)資格考試題庫大全(按章節(jié))-臨床檢驗基礎(重點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023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379)資格考試題庫大全(按章節(jié))-臨床檢驗基礎一、單選題1.SDS-Hb測定法血紅蛋白最大的優(yōu)點是A、呈色穩(wěn)定B、操作簡便C、準確性高D、精確性符合要求E、沒有公害答案:E解析:考點:血紅蛋白測定方法學比較。[解析]SDS-Hb測定血紅蛋白法是血紅蛋白測定的次選方法,其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呈色穩(wěn)定,準確性和精確性符合要求,最大的優(yōu)點是無公害。2.嚴重化膿性感染時出現(xiàn)A、Howell-JollybodyB、C、AuerbodyD、RussellbodyE、abnormallymphocyte答案:B解析:在嚴重化膿性感染時白細胞可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杜勒小體()為其中一種。

Howell-Jollybody即豪喬小體,只出現(xiàn)在紅細胞中,見于增生性貧血。

Russell小體是漿細胞胞漿內的一種數(shù)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紅色的球形小體,形成原因是漿細胞內質網(wǎng)分泌免疫球蛋白受阻或黏蛋白變性所致,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abnormallymphocyte即異型淋巴細胞,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可大量出現(xiàn)。

棒狀小體(Auerbody)是白細胞胞漿中出現(xiàn)的呈紫紅色的細桿狀物質。它只出現(xiàn)在髓系白血病細胞中,故見到Auer小體就可擬診為急性白血病。3.人類白細胞上表達的抗原性最強的抗原類別為A、紅細胞血型抗原B、白細胞特有抗原C、人類白細胞抗原D、血小板特異性抗原E、細胞特異性抗原答案:C解析:考點:白細胞血型抗原。[解析]人類白細胞上有3類抗原:紅細胞血型抗原、白細胞特有抗原、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其中HLA的抗原性最強。4.缺鐵性貧血紅細胞直方圖特點是A、峰右移,底變寬B、峰左移,底無改變C、峰左移,底變寬D、峰左移,底變窄E、峰右移,底變窄答案:C解析:考點:紅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意義。解析:缺鐵性貧血屬于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故其紅細胞直方圖的變化為峰左移(MCV變小),底變寬(RDW變大)。5.患者女性,39歲。四肢小關節(jié)疼痛,腫大僵硬,發(fā)熱,活動受限1年余,加重3個月入院。關節(jié)腔積液檢查:檸檬色、混濁,白細胞3562*106/L,葡萄糖4.31mmol/L,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A、風濕性關節(jié)炎B、類風濕關節(jié)炎C、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D、晶體性關節(jié)炎E、退行性關節(jié)炎答案:B解析:考點:關節(jié)腔積液檢查的臨床意義。解析:女性患者,39歲,是結締組織病好發(fā)人群;小關節(jié)疼痛,腫大僵硬,發(fā)熱,活動受限,是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表現(xiàn);關節(jié)腔積液檸檬色、混濁,白細胞<5000*106/L,葡萄糖4.31mmol/L,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特征。6.在正常情況下,下列物質中能被腎小管完全重吸收的是A、葡萄糖B、肌酐C、尿素D、尿酸E、磷酸鹽答案:A解析:考點:腎小管重吸收功能。[解析]在腎臟近曲小管,濾過液中的葡萄糖、小分子蛋白、氨基酸、乳酸、肌酸等幾乎能全部被重吸收;而肌酐則不能被重吸收;其他物質則被部分重吸收。7.下列關于正常成人腦脊液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敘述正確的是A、無紅細胞,白細胞(0~10)*106/L,主要是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B、紅細胞(0~5)*106/L,白細胞(0~10)*106/L,主要是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C、無紅細胞,白細胞(0~10)*106/L,主要是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D、紅細胞(0~5)*106/L,白細胞(0~10)*106/L,主要是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E、無紅細胞,白細胞(0~10)*106/L,主要是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答案:E解析:考點:正常腦脊液檢查的結果。解析:正常成人腦脊液無紅細胞,白細胞(0~10)*106/L,主要是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可含極少中性粒細胞。8.溫氏法血細胞比容測定時應讀取的細胞高度的毫米數(shù)在A、血小板層B、白細胞層C、有核紅細胞層D、還原紅細胞層E、帶氧紅細胞層答案:D解析:考點:溫氏法血細胞比容測定方法。解析:溫氏法血細胞比容測定使用EDTA-K2或肝素抗凝靜脈血進行測定,將抗凝靜脈血加到溫氏管中離心后血液分為5層,自上而下分別為血漿層、血小板層、白細胞層和有核紅細胞層、還原紅細胞層(紫黑紅色)、帶氧紅細胞層(鮮紅色)。讀取還原紅細胞層柱高的毫米數(shù)乘以0.01即為血細胞比容。9.缺鐵性貧血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出現(xiàn)的紅細胞多為A、靶形紅細胞B、口形紅細胞C、低色素性紅細胞D、正常細胞性貧血E、高色素性紅細胞答案:C解析:考點:紅細胞形態(tài)學的臨床意義。解析:缺鐵性貧血患者由于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生成的紅細胞多為低色素性紅細胞。10.下列抗凝劑使用方法正確的是A、血液分析使用枸櫞酸鈉溶液抗凝,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4B、血沉使用枸櫞酸鈉溶液抗凝,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4C、血沉使用枸櫞酸鈉溶液抗凝,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9D、血細胞比容使用枸櫞酸鈉溶液抗凝,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9E、血細胞比容使用枸櫞酸鈉溶液抗凝,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4答案:B解析:考點:血沉測定的方法。[解析]測定血沉時應使用枸櫞酸鈉溶液抗凝,抗凝劑與血液的比例為1:4,血液分析與血細胞比容測定使用EDTA鹽為抗凝劑。11.血紅蛋白中蛋白質部分是A、亞鐵血紅素B、血紅素C、球蛋白D、白蛋白E、珠蛋白答案:E解析:考點:血紅蛋白的結構。[解析]血紅蛋白是在人體有核紅細胞及網(wǎng)織紅細胞內合成的一種含色素輔基的結合蛋白質。色素部分是亞鐵血紅素,蛋白質部分是珠蛋白。12.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出現(xiàn)A、嗜酸性粒細胞增高B、中性粒細胞毒性改變C、異型淋巴細胞增高D、嗜堿性粒細胞增多E、Auer小體答案:C解析:當發(fā)生寄生蟲尤其是腸道寄生蟲感染時,腸寄生蟲抗原與腸壁內結合IgE的肥大細胞接觸,使后者脫顆粒而釋放組胺,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當出現(xiàn)各種病原體所致的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核象左移并常伴有明顯的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變性等毒性改變。

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病毒感染或過敏原則刺激下,淋巴細胞增生并出現(xiàn)某些形態(tài)學變化,稱為異型淋巴細胞。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增高最為顯著。

棒狀小體(Auerbody)是白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的呈紫紅色的細桿狀物質,它只出現(xiàn)在白血病細胞中,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見到Auer小體就可確診為髓系急性白血病。13.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的臨床應用范圍,不包括A、觀察燒傷患者的預后B、觀察大手術患者的預后C、判斷腎上腺皮質功能D、判斷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E、判斷急性傳染病的預后答案:D解析:考點: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的臨床意義。解析: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結果可應用于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判斷腎上腺皮質功能、觀察大手術患者和燒傷患者的預后,判斷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應用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結果。14.下列變化中不屬于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的是A、大小不均B、中毒顆粒C、空泡變性D、有圖小體E、巨多分葉核答案:E解析:考點: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解析]中性粒細胞的毒性變化包括大小不均、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有圖小體等,巨多分葉核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于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15.臨床中ABO血型鑒定最常采用的方法為A、正向間接凝集反應B、反向間接凝集反應C、玻片凝集法D、試管凝集法E、間接凝集抑制反應答案:C解析:考點:凝集法的應用。解析:ABO血型鑒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玻片凝集法。16.使用激光與細胞化學法進行白細胞分類,過氧化物酶活性最強的細胞是A、中性粒細胞B、淋巴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E、嗜堿性粒細胞答案:D解析:考點:五分類血液分析儀白細胞分類的原理。[解析]過氧化物酶染色技術進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的原理為:嗜酸性粒細胞有很強的過氧化物酶活性,中性粒細胞有較強的過氧化物酶活性,單核細胞次之,而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均無此酶。17.少兒生理性的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基本相等的時間分別為A、1~2天和1~2歲B、4~5天和2~3歲C、6~9天和4~5歲D、7~14天和5~6歲E、10~15天和6~7歲答案:C解析:考點:淋巴細胞的生理性變化。[解析]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生理性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其比例有兩次基本相等的時間,分別為6~9天和4~5歲。出生6~9天后,外周血淋巴細胞比例可達50%,4~5歲后逐漸恢復成人比例。18.作為多發(fā)性硬化癥輔助診斷指標的是A、腦脊液谷氨酰胺B、腦脊液腺苷脫氨酶C、腦脊液乳酸脫氫酶D、腦脊液肌酸激酶E、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答案:E解析: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乳酸脫氫酶(LD)明顯增高,經(jīng)治療,效果不佳的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LD無明顯減低甚至進一步增高,因此,可作為判斷化膿性腦膜炎療效和預后的指標。

腺苷脫氨酶(ADA)來自T淋巴細胞,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ADA增高程度明顯高于其他性質的腦膜炎,ADA可作為結核性腦膜炎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指標。

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MBP)含量增高是髓索遭到破壞的近期指標,約90%的多發(fā)性硬化癥(MS)患者急性期MBP增高,病情好轉后2周可恢復至正常,因此,髓鞘堿性蛋白可作為多發(fā)性硬化癥的輔助診斷指標。19.多發(fā)性骨髓瘤時出現(xiàn)A、Howell-JollybodyB、C、AuerbodyD、RussellbodyE、abnormallymphocyte答案:D解析:在嚴重化膿性感染時白細胞可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杜勒小體()為其中一種。

Howell-Jollybody即豪喬小體,只出現(xiàn)在紅細胞中,見于增生性貧血。

Russell小體是漿細胞胞漿內的一種數(shù)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紅色的球形小體,形成原因是漿細胞內質網(wǎng)分泌免疫球蛋白受阻或黏蛋白變性所致,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abnormallymphocyte即異型淋巴細胞,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可大量出現(xiàn)。

棒狀小體(Auerbody)是白細胞胞漿中出現(xiàn)的呈紫紅色的細桿狀物質。它只出現(xiàn)在髓系白血病細胞中,故見到Auer小體就可擬診為急性白血病。20.受血者為A型,與供血者作交叉配血試驗,主側不發(fā)生凝集,次側發(fā)生凝集,供血者的ABO血型應為A、A型B、B型C、AB型D、O型E、孟買型答案:D解析:考點:交叉配血。解析:交叉配血分主側和次側,都不發(fā)生凝集方才可輸血。主側加受者血清和供者紅細胞,主側相合,受者為A型,血清中有抗B,則供者紅細胞上沒有B抗原,其血型為A型或O型。次側加受者紅細胞和供者血清,次側不合,受者紅細胞上有A抗原,則供者血清中有抗A,其血型可能為B型或O型。綜上所述供血者血型應為O型。21.血液常用的保存液ACD和CPD加用一種物質就成為ACDA和CPDA,這種物質是A、枸櫞酸B、枸櫞酸鈉C、磷酸二氫鈉D、腺嘌呤E、葡萄糖答案:D解析:考點:血液保存液。解析:ACDA和CPDA中的A是指腺嘌呤,可以促進紅細胞ATP合成,延長紅細胞保存期為35天,并增加紅細胞放氧功能,ACDA和CP-DA為目前常用的血液保存液。22.血紅蛋白中蛋白質部分是A、亞鐵血紅素B、血紅素C、球蛋白D、白蛋白E、珠蛋白答案:E解析:考點: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解析:血紅蛋白是在人體有核紅細胞及網(wǎng)織紅細胞內合成的一種含色素輔基的結合蛋白質。色素部分是亞鐵血紅素,蛋白質部分是珠蛋白。23.見于漿細胞異常形態(tài)改變的是A、空泡變性B、卡波環(huán)C、Russell小體D、中毒顆粒E、棒狀小體答案:C解析:Russell小體是漿細胞胞質內的一種數(shù)目不等、大小不一、染咸肉紅色的球形小體,形成原因是漿細胞內質網(wǎng)分泌免疫球蛋白受阻或黏蛋白變性所致,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傷寒、瘧疾等。

卡波環(huán)(cabotring)是在嗜多色性或堿性點彩紅細胞的胞質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線圈狀結構,有時繞成8字形。其產(chǎn)生原因現(xiàn)認為可能是胞質中脂蛋白變性所致。24.黏多糖沉積病產(chǎn)前診斷的最佳指標是A、羊水甲苯胺藍定性試驗B、羊水糖醛酸半定量試驗C、羊水細胞內酸性水解酶活性測定D、羊水γ-谷氨酰轉移酶測定E、羊水膽堿酯酶測定答案:C解析:羊水細胞內酸性水解酶活性測定是黏多糖沉積病產(chǎn)前診斷的最佳指標,但該實驗對設備和人員要求較高,一般臨床實驗室難以開展,因此,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甲苯胺藍定性試驗和糖醛酸半定量試驗。

胰腺纖維囊性病產(chǎn)前診斷的最佳指標是羊水γ-谷氨酰轉移酶測定,選擇妊娠15周羊水中γ-GT活性高峰時測定γ-GT活性,預測胰腺纖維囊性病的準確率達77%~84%。25.屬于病理性紅細胞增高的原因是A、劇烈運動B、妊娠C、肺心病D、高原地區(qū)居民E、恐懼答案:C解析:考點:紅細胞增高的臨床意義。解析:劇烈運動、妊娠、高原地區(qū)居民、恐懼時紅細胞增高為生理性增高,肺心病患者紅細胞增多的原因為機體缺氧導致紅細胞代償性增生,為病理性紅細胞增高的原因。26.不屬于血液分析儀性能評價的指標為A、精密度B、準確性C、可比性D、靈敏度E、線性范圍答案:D解析:考點:血液分析儀的性能評價指標。解析: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公布的血液分析儀的性能評價指標包括可比性、準確性、總重復性、精密度、線性范圍。27.可作為判斷化膿性腦膜炎療效和預后的是A、腦脊液谷氨酰胺B、腦脊液腺苷脫氨酶C、腦脊液乳酸脫氫酶D、腦脊液肌酸激酶E、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答案:C解析: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乳酸脫氫酶(LD)明顯增高,經(jīng)治療,效果不佳的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LD無明顯減低甚至進一步增高,因此,可作為判斷化膿性腦膜炎療效和預后的指標。

腺苷脫氨酶(ADA)來自T淋巴細胞,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ADA增高程度明顯高于其他性質的腦膜炎,ADA可作為結核性腦膜炎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指標。

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MBP)含量增高是髓索遭到破壞的近期指標,約90%的多發(fā)性硬化癥(MS)患者急性期MBP增高,病情好轉后2周可恢復至正常,因此,髓鞘堿性蛋白可作為多發(fā)性硬化癥的輔助診斷指標。28.配制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時,起到破壞其他細胞和增強嗜酸性粒細胞著色的物質為A、甘油B、乙醇C、伊紅D、草酸銨E、EDTA答案:D解析:考點: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shù)時稀釋液的配制。解析:在配制嗜酸性粒細胞稀釋液時需加入不同的試劑,其中乙醇、丙酮、乙二醇等的作用為嗜酸性粒細胞保護劑,伊紅、固綠等為嗜酸性粒細胞著色劑,甘油可防止乙醇及液體揮發(fā),碳酸鉀、草酸銨可破壞其他細胞和增強嗜酸性粒細胞著色。29.目前為預防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最理想的紅細胞制劑是A、年輕紅細胞B、洗滌紅細胞C、濃縮紅細胞D、少白細胞的紅細胞E、輻照紅細胞答案:D解析:考點:少白細胞的紅細胞臨床應用。[解析]引起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最常見的原因是抗白細胞抗原的抗體,因此用少白細胞的紅細胞可以預防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30.血細胞分析儀光散射法鑒別紅細胞與血小板的原理為A、血小板與紅細胞大小不同B、試劑破壞紅細胞,只留下血小板進行計數(shù)C、血小板與紅細胞表面抗原不同D、血小板與紅細胞折射指數(shù)不同E、血小板與紅細胞對光亮度吸收率不同答案:D解析:考點:光散射法血小板測定原理。解析:血細胞分析儀光散射法血小板測定原理為血小板與紅細胞所含物質不同,故其對激光的折射指數(shù)不同,紅細胞折射指數(shù)大于血小板,故即使出現(xiàn)紅細胞與血小板體積相同、電阻抗法無法區(qū)分時,可利用其折射指數(shù)不同的原理將其區(qū)分。31.白細胞計數(shù)的結果,反映的白細胞數(shù)量屬于A、分裂池B、成熟池C、貯備池D、循環(huán)池E、邊緣池答案:D解析:目前常根據(jù)其發(fā)育階段而將粒細胞群人為地劃分為分裂池、成熟池、貯備池、循環(huán)池等。進入外周血液的成熟粒細胞中約半數(shù)的粒細胞運行于血循環(huán)之中,構成循環(huán)粒細胞池。白細胞計數(shù)時所得的白細胞值僅為循環(huán)池的粒細胞數(shù)。

成熟池粒細胞包括晚幼粒細胞和桿狀粒細胞,粒細胞自晚幼粒階段起開始失去分裂能力,逐漸發(fā)育成熟。32.消化道惡性腫瘤首選的篩檢指標是A、大便隱血試驗B、消化道內鏡檢查C、血清CEAD、血清CA199E、消化道脫落細胞學檢查答案:A解析:考點:大便隱血試驗的臨床意義。解析: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篩檢指標是大便隱血試驗,如果試驗結果陽性,進一步做消化道內鏡、鋇劑灌腸等其他檢查。33.ABO血型鑒定時可產(chǎn)生正反定型結果不一致,錯誤的說法是A、分型血清效價太低、親和力不強B、紅細胞懸液過濃或過淡,抗原抗體比例不合適C、受檢者紅細胞上抗原性減弱D、各種原因引起的紅細胞溶解,誤判為不凝集E、老年人血清中抗體效價增強答案:E解析:考點:ABO血型鑒定正反不一的常見原因。解析:此題可以用排除法,A、B、C、D都是ABO血型鑒定正反不一的常見原因,而E選項本身就錯了,老年人一般血清效價會下降而非增強。34.RDW增大說明紅細胞A、體積大小不均一B、體積變小C、體積增大D、結構異常E、染色異常答案:A解析:考點:RDW的臨床意義。[解析]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edbloodcellvolumedistributionwidth,RDW)是反映外周血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shù),是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的客觀指標,當RDW增大時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不均一。35.與遺傳無關的粒細胞形態(tài)異常是A、Pelger-Huet畸形B、AuerbodyC、Chediak-Higashi畸形D、Alder-Reilly畸形E、May-Hegglin畸形答案:B解析:考點:粒細胞形態(tài)異常的原因。解析:Auerbody為急性白血病時在白細胞中出現(xiàn)的紫紅色細桿狀物質,又稱棒狀小體。其他答案均是與遺傳性疾病有關的形態(tài)異常。36.尿液類固醇激素檢測常用防腐劑A、甲醛B、甲苯C、麝香草酚D、濃鹽酸E、冰乙酸答案:D解析:甲醛對尿中細胞、管型有固定作用,用于Addis計數(shù)的防腐;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阻止尿液與空氣接觸,常用于尿糖、尿肌酐、尿蛋白等化學成分防腐;濃鹽酸用于17羥、17酮類固醇激素測定的防腐;冰乙酸用于24小時尿醛固酮測定的防腐。37.電阻抗法血細胞計數(shù)中電脈沖信號大小與血細胞特征相關的是A、細胞體積大小B、細胞是否有核C、細胞核分葉多少D、細胞內顆粒多少E、細胞的成熟程度答案:A解析:考點:血液分析儀電阻抗法計數(shù)原理。解析:血液分析儀電阻抗法原理為:血細胞是相對非導電的物質,在電解質溶液中懸浮的血細胞通過計數(shù)小孔時可引起電阻的變化,電阻變化的程度取決于非導電的細胞占據(jù)小孔感應區(qū)的體積,即細胞體積越大,引起的脈沖信號越大,產(chǎn)生的脈沖振幅越高,脈沖信號經(jīng)過處理后可得出細胞計數(shù)結果。38.造成血涂片太厚的原因為A、血滴太小B、推片角度太小C、推片太快D、推片邊緣不齊E、用力不均勻答案:C解析:考點:血涂片的制備技術。解析:血涂片制備是血液學檢查重要的基本技術。一張好的血涂片,厚薄要適宜,頭體尾要明顯,細胞分布要均勻,血膜邊緣要整齊并留有一定的空隙。制備血涂片時,血滴越大、角度越大、推片速度越快則血膜越厚,反之則血涂片越薄。39.關于糞便中微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A、成人糞便中細菌以大腸埃希菌、厭氧菌和腸球菌為主B、健康嬰幼兒糞便中可有酵母菌C、正常糞便中球菌和桿菌的比例大致為1:10D、嬰幼兒糞便中細菌主要為雙歧桿菌、擬桿菌、葡萄球菌等E、糞便革蘭陰性桿菌增多,球菌減少時,可出現(xiàn)偽膜性腸炎答案:E解析:考點:糞便微生物種類的臨床意義。解析:當糞便革蘭陰性桿菌嚴重減低,葡萄球菌或真菌明顯增多,提示腸道菌群紊亂,可出現(xiàn)偽膜性腸炎。40.按照貧血的病因來區(qū)分發(fā)病機制,下列組合中錯誤的是A、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B、紅細胞壽命縮短——溶血性貧血C、鐵利用障礙——鐵粒幼細胞貧血D、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巨幼細胞性貧血E、造血原料缺乏——缺鐵性貧血答案:D解析:考點:貧血的發(fā)病機制。[解析]巨幼細胞性貧血是由于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導致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可導致血紅蛋白病。41.下列方法為測定血小板血型抗原抗體檢測最理想的方法是A、間接血凝法B、簡易致敏紅細胞血小板血清試驗C、免疫熒光法D、酶聯(lián)免疫法E、放射免疫法答案:B解析:考點:血小板血型檢測。解析:簡易致敏紅細胞血小板血清試驗是檢測血小板血型較為理想的方法,目前該法在國內廣泛應用。42.胰頭癌引起尿膽紅素陽性的機制是A、肝膽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毛細血管破裂,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入腸道而逆流入血B、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排泄功能受損C、大量紅細胞遭破壞,形成大量未結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合、排泄能力D、肝細胞攝取膽紅素功能障礙及微粒體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E、肝細胞對結合性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泄發(fā)生障礙答案:A解析:胰頭癌引起膽總管阻塞而肝膽管內壓力增高;急性黃疸性肝炎導致肝細胞大量損害;Dubin-Johson綜合征表現(xiàn)為先天性肝細胞對結合性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泄發(fā)生障礙。43.積液呈黃色,常見于A、尿毒癥B、阿米巴膿腫破潰C、曲霉菌感染D、銅綠假單胞菌感染E、溶血性黃疸答案:E解析:草黃色多見于尿毒癥引起的心包積液。

積液呈黑色由曲霉菌感染引起。

積液呈黃色或淡黃色,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黃疸。44.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B膽汁中培養(yǎng)出傷寒桿菌可診斷為傷寒帶菌者B:慢性膽囊炎患者膽汁多黏稠C:胰腺外分泌主要分泌胰島素A、十二指腸引流管插管成功后,依次引流出B、C、D、D液E、正常膽汁中有正常菌群答案:A解析:考點: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的臨床意義。解析:B膽汁中培養(yǎng)出傷寒桿菌可診斷為傷寒帶菌者;慢性膽囊炎因膽汁濃縮不良而致膽汁稀?。灰认偻夥置谥饕置谙割?,內分泌主要分泌胰島素;十二指腸引流管插管成功后,依次引流出D、A、B、C液;正常膽汁中無細菌。45.作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時,若膽囊液(B膽汁)流出增多,可見于A、膽總管上段梗阻B、膽囊收縮不良C、膽囊摘除術后D、Oddi括約肌松弛E、慢性胰腺炎答案:D解析:考點: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的臨床意義。解析:膽總管上段梗阻、膽囊收縮不良、膽囊摘除術后可致無B膽汁流出或流出減少;Oddi括約肌松弛,可致B膽汁流出增多。46.精漿中有助于前列腺疾病診斷的成分是A、果糖B、酸性磷酸酶C、葡萄糖D、鋅E、糖原答案:B解析:精漿中酸性磷酸酶主要來自前列腺,屬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檢查精漿中酸性磷酸酶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功能和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前列腺炎時PAP活性減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肥大時,PAP活性增高。

精漿中富含果糖,是精子能量的主要來源,果糖含量高低直接影響精子活力。47.尿液中IgM增多表示A、血中IgM含量增多B、腎小球濾過膜輕度受損C、腎小球濾過膜嚴重受損D、腎小管重吸收功能輕度受損E、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嚴重受損答案:C解析:考點:尿液蛋白質檢測的臨床意義。[解析]分子直徑小于2nm物質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隨著分子直徑的增大,通過濾過膜的能力減小。IgM為五聚體,分子量大,當腎小球濾過膜嚴重受損時,濾過膜通透性增加,尿液中IgM增多。48.不屬于人工法血細胞計數(shù)的技術性誤差的是A、計數(shù)域誤差B、標本混勻不夠C、稀釋倍數(shù)不準D、采血量不足E、充池液體不準答案:A解析:考點:人工法血細胞計數(shù)質量控制。[解析]計數(shù)域誤差又稱固有誤差,是由于血細胞在計數(shù)池內分布不均所致,無法避免。本題中其他答案是在血細胞計數(shù)過程中由于技術原因或使用器材的原因所致,屬于技術性誤差。49.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患者進行血液分析時MCV和RDW的變化是A、MCV和RDW均增高B、MCV和RDW均減低C、MCV增高,RDW減低D、MCV減低,RDW增高E、MCV和RDW均正常答案:D解析:考點:血液分析參數(shù)的臨床意義。[解析]MCV和RDW是反映紅細胞平均體積大小和體積不均一性的參數(shù),當出現(xiàn)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時,紅細胞體積變小,體積之間差異性增加,造成MCV減低和RDW增高。50.一患者的輸血前試驗結果如下:抗體篩查試驗(-);自身對照試驗(-);主側交叉配血試驗(+);次側交叉配血試驗(-),是因為A、患者有很強的冷自身抗體B、患者有抗高頻抗原的同種抗體C、供者有抗患者紅細胞上抗原的抗體D、供者的紅細胞直接抗球蛋白試驗陽性E、患者的紅細胞直接抗球蛋白試驗陽性答案:D解析:考點: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解析:抗體篩查試驗(-)排除B,自身對照試驗(-)排除A、E,次側交叉配血試驗(-)排除C、E,通過排除法選D。主側加受者血清和獻血員紅細胞,供者的紅細胞直接抗球蛋白試驗陽性可導致主側出現(xiàn)凝集。51.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婦女陰道涂片中可見A、挖空細胞B、早熟角化細胞C、瓢形核細胞D、核內包涵體細胞E、印戒細胞答案:A解析:絕經(jīng)期婦女陰道上皮高度萎縮時,細胞出現(xiàn)退化現(xiàn)象,胞質染成紅色或橘黃色,核染色質疏松或崩解消失,稱為“早熟角化細胞”。

挖空細胞特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時出現(xiàn)的核周空穴細胞,空穴邊緣不規(guī)則,染色深,多伴有細胞核的增大、深染或畸形。瓢形核是產(chǎn)后型外底層細胞的特征,核內包涵體多見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印戒細胞是胃腺癌的一種細胞。52.飽和鹽水漂浮法最適用于下列哪種寄生蟲卵的檢查A、鉤蟲卵B、蟯蟲卵C、蛔蟲卵D、血吸蟲卵E、阿米巴滋養(yǎng)體答案:A解析:考點:糞便寄生蟲檢驗。[解析]檢查鉤蟲卵用飽和鹽水漂浮法;蟯蟲卵用透明薄膜拭子法;蛔蟲卵用離心沉淀集卵法;血吸蟲卵用毛蚴孵化法;阿米巴滋養(yǎng)體直接鏡檢,要注意保溫。53.患者紅細胞與抗A及抗B產(chǎn)生凝集,其血清與A、B、O紅細胞均不產(chǎn)生凝集,則此患者的血型為A、A型B、B型C、O型D、AB型E、孟買型答案:D解析:考點:ABO血型鑒定。解析:紅細胞與抗A及抗B均產(chǎn)生凝集,則紅細胞上有A和B抗原;血清與A、B、O紅細胞均不產(chǎn)生凝集,則血清中有沒有抗A、抗B及其他不規(guī)則抗體。符合AB型的血清學反應模式。5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可出現(xiàn)A、Howell-JollybodyB、C、AuerbodyD、RussellbodyE、abnormallymphocyte答案:E解析:在嚴重化膿性感染時白細胞可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杜勒小體()為其中一種。

Howell-Jollybody即豪喬小體,只出現(xiàn)在紅細胞中,見于增生性貧血。

Russell小體是漿細胞胞漿內的一種數(shù)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紅色的球形小體,形成原因是漿細胞內質網(wǎng)分泌免疫球蛋白受阻或黏蛋白變性所致,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abnormallymphocyte即異型淋巴細胞,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可大量出現(xiàn)。

棒狀小體(Auerbody)是白細胞胞漿中出現(xiàn)的呈紫紅色的細桿狀物質。它只出現(xiàn)在髓系白血病細胞中,故見到Auer小體就可擬診為急性白血病。55.巨幼細胞性貧血有效治療初期紅細胞直方圖的變化為A、紅細胞峰右移,雙峰出現(xiàn),以100fl處為主B、紅細胞峰右移,雙峰出現(xiàn),以80fl處為主C、紅細胞峰頂以85fl處為主D、紅細胞峰左移,雙峰出現(xiàn),以60fl處為主E、紅細胞峰左移,雙峰出現(xiàn),以80fl處為主答案:A解析:考點:紅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意義。解析: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治療前直方圖波峰右移,峰底增寬,顯示明顯的大細胞不均一性,是巨幼細胞性貧血的重要直方圖特征。給予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后,幼稚細胞分化成熟漸趨正常,正常紅細胞逐步釋放入血液,而病理細胞并未完全消亡,故治療初期紅細胞可出現(xiàn)雙峰形直方圖,以大細胞為主。56.可使紅細胞沉降率減慢的疾病有A、心肌梗死B、惡性腫瘤C、多發(fā)性骨髓瘤D、風濕熱活動E、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答案:E解析:考點:紅細胞沉降率的臨床意義。[解析]在許多病理情況下血沉明顯增快,如:①各種炎癥,臨床上最常用血沉來觀察結核病及風濕熱有無活動性及其動態(tài)變化;②組織損傷及壞死如心肌梗死;③惡性腫瘤;④各種原因導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如多發(fā)性骨髓瘤等。血沉減慢可見于紅細胞數(shù)量明顯增多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嚴重減低,見于各種原因所致的脫水血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癥。57.常規(guī)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時所得到的計數(shù)值為何處的白細胞數(shù)A、分裂池B、成熟池C、貯備池D、循環(huán)池E、邊緣池答案:D解析:考點:白細胞的生成與代謝階段。[解析]目前常根據(jù)其發(fā)育階段將粒細胞人為地劃分為分裂池、成熟池、貯備池、循環(huán)池等。常規(guī)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時所得到的計數(shù)值為循環(huán)血液即循環(huán)池中的白細胞數(shù)。58.某患者進行血液分析時紅細胞計數(shù)結果是4.2*1012/L,血紅蛋白濃度是123g/L,則MCH結果是A、19.3pgB、29.3pgC、33.3pgD、41.3pgE、52pg答案:B解析:考點:紅細胞參數(shù)的計算。[解析]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指平均每個紅細胞所含的血紅蛋白量,通過紅細胞計數(shù)結果與血紅蛋白濃度計算得出。計算公式為:MCH=(Hb/RBC)(pg)。59.在做抗體篩選和交叉配血試驗時,對Kell血型系統(tǒng)的抗原抗體反應不敏感的技術是A、鹽水介質試驗B、酶介質試驗C、抗人球蛋白試驗D、低離子聚凝胺實驗E、微柱凝膠免疫技術答案:D解析:考點:低離子凝聚胺技術。解析: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對Kell血型系統(tǒng)中的抗K不敏感。60.導致Rh血型鑒定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的原因有A、弱D型B、患者紅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C、受檢細胞懸液濃度太高,與抗血清比例失調D、紅細胞表面的抗原位點被過多的免疫球蛋白“封閉”E、漏加試劑答案:B解析:考點:Rh血型鑒定。解析:排除法,A、C、D、E選項均導致假陰性,B為假陽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的紅細胞易發(fā)生凝集,導致假陽性。61.正常糞便中可以出現(xiàn)的是A、夏科-萊登結晶B、菱形血晶C、紅細胞D、淀粉顆粒E、大吞噬細胞答案:D解析:考點:糞便顯微鏡檢的臨床意義。解析:正常糞便中偶見淀粉顆粒。阿米巴痢疾、鉤蟲病和過敏性腸炎時,可出現(xiàn)夏科-萊登結晶;菱形血晶見于胃腸道出血;紅細胞見于消化道出血;大吞噬細胞見于急性菌痢、急性出血性腸炎等。62.與溶血性貧血患者血液學特征不符合的是A、嗜多色性紅細胞增多B、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C、可見幼紅細胞D、出現(xiàn)點彩紅細胞E、成熟紅細胞中出現(xiàn)Howell-Jolly小體答案:B解析:考點: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的臨床意義及貧血的實驗室指標。解析:網(wǎng)織紅細胞是介于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溶血性貧血時由于紅細胞增生,大量網(wǎng)織紅細胞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使網(wǎng)織紅細胞增高。溶血性貧血屬于增生性貧血,表現(xiàn)為紅細胞生成加速,出現(xiàn)各種幼稚紅細胞。嗜多色性屬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由于胞質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堿性物質RNA而被染成灰色、藍色,嗜多色性紅細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紅細胞功能活躍,在增生性貧血時增多,溶血性貧血時最為多見。染色質小體(Howell-Jolly小體)位于成熟或幼紅細胞的胞質中,呈圓形,有1~2μm大小,染紫紅色,可1至數(shù)個,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脾切除術后。幼稚紅細胞存在于骨髓中,在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現(xiàn)有核紅細胞屬病理現(xiàn)象,最常見于各種溶血性貧血。點彩紅細胞是紅細胞胞質中殘存的嗜堿性物質RNA變性沉淀而形成,溶血性貧血患者可見增多。63.進行血沉試驗時使用的抗凝劑為A、EDTA鹽B、草酸鈉C、枸櫞酸鈉D、肝素E、雙草酸鹽答案:C解析:EDTA鹽對血細胞形態(tài)和血小板計數(shù)影響很小,故特別適用于全血細胞計數(shù)分析及血細胞比容測定。

肝素可加強抗凝血酶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從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對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種作用。肝素抗凝血常用于快速生化測定。

枸櫞酸鈉可與血中鈣離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從而起到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枸櫞酸鈉對凝血Ⅴ因子有較好的保護作用,使其活性減低緩慢,故常用于凝血象的檢查,也用于紅細胞沉降率的測定。因其毒性小,也是輸血保養(yǎng)液中的成分之一。64.Dubin-Johson綜合征所引起的尿膽紅素陽性的機制是A、肝膽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毛細血管破裂,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入腸道而逆流入血B、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排泄功能受損C、大量紅細胞遭破壞,形成大量未結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合、排泄能力D、肝細胞攝取膽紅素功能障礙及微粒體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E、肝細胞對結合性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泄發(fā)生障礙答案:E解析:胰頭癌引起膽總管阻塞而肝膽管內壓力增高;急性黃疸性肝炎導致肝細胞大量損害;Dubin-Johson綜合征表現(xiàn)為先天性肝細胞對結合性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泄發(fā)生障礙。65.以下關于痰液標本采集敘述正確的是A、做細胞學檢查,以上午9~10時留痰最好B、做細胞學檢查,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好C、觀察痰液分層情況,可用少量甲醛防腐D、如不能及時送檢,冷藏情況下可放置3天E、觀察痰液分層情況,可用少量甲苯防腐答案:A解析:考點:痰液標本的采集。解析:因痰液在呼吸道停留時間太長,細胞可發(fā)生自溶或變性而結構不清,因此做細胞學檢查以上午9~10時留痰最好;觀察痰液分層情況,可用少量苯酚防腐;如不能及時送檢,可冷藏,但不宜超過24小時。66.尿中游離血紅蛋白量異常.隱血試驗陽性的尿液稱為A、乳糜尿B、鏡下血尿C、血紅蛋白尿D、膽紅素尿E、結晶尿答案:C解析:血紅蛋白尿與血尿的鑒別在于尿中游離血紅蛋白量異常;膽紅素尿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也呈黃色,其他藥物尿和正常尿液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呈白色;大多結晶尿加熱后混濁消失。67.中性粒細胞核右移是指A、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桿狀核比例增高B、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細胞核位置偏右C、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5葉核以上的細胞比例增高大于3%D、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大量幼稚細胞E、中性粒胞漿出現(xiàn)包涵體答案:C解析:考點: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解析:正常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胞核以3葉為主,若中性粒細胞核分葉過多,分葉5葉以上者超過3%則稱為核右移。常為骨髓造血功能減退或缺乏造血物質所致。常見于巨幼細胞貧血、惡性貧血,也可見于應用抗代謝藥物(阿糖胞苷、6-巰基嘌呤)之后。在炎癥恢復期出現(xiàn)一過性的核右移是正?,F(xiàn)象;若在疾病進行期突然發(fā)現(xiàn)核右移,表示預后不良。68.用于甲型血友病治療的主要血液成分是A、冷沉淀B、冰凍血漿C、血漿蛋白D、紅細胞E、血小板答案:A解析:考點:冷沉淀的應用。[解析]甲型血友病主要是缺乏凝血因子Ⅷ因子,冷沉淀主要含有Ⅷ因子。69.現(xiàn)在血小板計數(shù)的參考方法是A、血細胞計數(shù)板法B、單通道電阻抗計數(shù)法C、流式細胞分析技術D、手工血涂片鏡檢法E、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計數(shù)法答案:C解析:考點:血細胞計數(shù)的參考方法。解析:目前在血細胞計數(shù)參考方法中,紅細胞、白細胞計數(shù)的參考方法為單通道電阻抗計數(shù)法;血小板計數(shù)的參考方法為流式細胞分析技術。70.目前對于ABO基因學說較能被接受的是A、單基因B、等位基因學說C、復等位基因學說D、三等位基因學說E、四等位基因學說答案:D解析:考點:ABO血型的遺傳。[解析]一般認為在決定ABO血型遺傳的基因座上,有A、B、O三個等位基因。71.患者男性,20歲。酗酒后遭雨淋,于第二天晚上突然起病,寒戰(zhàn)、高熱,繼而胸痛、咳嗽,咳鐵銹色痰。聽診,左下肺可聞及干、濕性啰音;觸診語顫增強。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A、大葉性肺炎B、支氣管肺炎C、肺結核D、支氣管擴張E、肺膿腫答案:A解析:考點:痰液檢驗性狀的臨床意義。解析:急性起病,寒戰(zhàn)、高熱、胸痛、咳嗽是大葉性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大葉性肺炎患者咳鐵銹色痰,明顯干、濕性啰音和觸診語顫增強也符合大葉性肺炎的體征。72.退行性核左移可見于A、急性化膿性感染B、急性失血C、傷寒D、急性溶血E、急性中毒答案:C解析:考點: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解析]外周血中桿狀核細胞增多并出現(xiàn)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細胞時均稱為核左移。核象左移時伴有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多稱再生性左移,最常見于各種病原體所致的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時。核象左移時伴有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正?;驕p低稱退行性左移,常見于傷寒感染等。73.阻止凝血酶生成的抗凝劑為A、枸櫞酸鈉B、草酸鉀C、肝素D、雙草酸鹽E、EDTA鹽答案:C解析:考點:抗凝劑的作用機制。[解析]肝素的作用機制是可加強抗凝血酶(AT)滅活絲氨酸蛋白酶,從而具有阻止凝血酶形成、對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種作用。其他的抗凝劑作用機制均是與鈣離子結合從而達到抗凝的目的。74.某患者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的數(shù)值為25*109/L,但在分類100個白細胞的同時計數(shù)有核紅細胞數(shù)為25個,將白細胞數(shù)值進行校正,其正確數(shù)值為A、20*109/LB、15*109/LC、10*109/LD、8*109/LE、6*109/L答案:A解析:考點:白細胞計數(shù)干擾因素的排除。解析:由于有核紅細胞會干擾白細胞計數(shù),故需要對白細胞計數(shù)值進行校正。校正公式為:校正后白細胞數(shù)/L=校正前白細胞數(shù)*100/(100+Y),式中Y為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時100個白細胞中有核紅細胞的數(shù)量。75.患者第一次接受輸血,出現(xiàn)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多發(fā)生于A、ABO血型不合B、Rh血型不合C、白細胞抗體D、輸注被細菌污染的血液E、輸注保存過期的血液答案:A解析:考點:輸血反應。解析:ABO血型系統(tǒng)存在天然的抗體,ABO血型不合會馬上出現(xiàn)嚴重的溶血反應。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應要原先有明顯免疫刺激產(chǎn)生抗體后才會發(fā)生,白細胞抗體引起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76.H抗原性最強的紅細胞是A、A1型紅細胞B、O型紅細胞C、A2型紅細胞D、B型紅細胞E、AB型紅細胞答案:B解析:考點:ABO血型抗原的形成。[解析]A、B抗原分別在H抗原上加上N-乙酰半乳糖胺、半乳糖形成,O基因為無效基因,不能在H結構上加糖,因此O型紅細胞的H抗原性最強。77.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采集的三管腦脊液呈現(xiàn)下列何種變化A、第一管血性,后兩管逐漸變淡,經(jīng)離心后,上清液無色透明B、第一管血性,后兩管逐漸變淡,經(jīng)離心后,上清液呈淡紅色或黃色C、三管均為紅色,經(jīng)離心后,上清液均為無色透明D、三管均為紅色,經(jīng)離心后,上清液均呈淡紅色或黃色E、只第三管血性,經(jīng)離心后,上清液呈黃色答案:D解析:考點:腦脊液顏色變化的臨床意義。[解析]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時,三管均為紅色,各管間紅細胞計數(shù)無明顯差別;蛛網(wǎng)膜下腔陳舊性出血,上清液呈黃色或淡紅色。如果是穿刺損傷所致出血,第一管血性,后兩管逐漸變淡,離心后,上清液應是透明的。78.以下為可經(jīng)輸血傳播的疾病,錯誤的是A、HAVB、HBVC、HCVD、HIVE、TP答案:A解析:考點:輸血傳播性疾病。[解析]HAV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其余幾項都是可經(jīng)輸血傳播的疾病。79.第一胎即可引起新生兒溶血病的血型不合最常見的是A、ABO血型B、Rh血型C、Kidd血型D、Lewis血型E、MN血型答案:A解析:考點:新生兒溶血病病因。[解析]ABO血型系統(tǒng)存在天然的血型抗體,第一胎即可發(fā)病。而其他幾個血型需要經(jīng)過免疫刺激(輸血或妊娠)才能產(chǎn)生相應的血型抗體。80.鉤蟲感染時出現(xiàn)A、嗜酸性粒細胞增高B、中性粒細胞毒性改變C、異型淋巴細胞增高D、嗜堿性粒細胞增多E、Auer小體答案:A解析:當發(fā)生寄生蟲尤其是腸道寄生蟲感染時,腸寄生蟲抗原與腸壁內結合IgE的肥大細胞接觸,使后者脫顆粒而釋放組胺,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當出現(xiàn)各種病原體所致的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核象左移并常伴有明顯的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變性等毒性改變。

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病毒感染或過敏原則刺激下,淋巴細胞增生并出現(xiàn)某些形態(tài)學變化,稱為異型淋巴細胞。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增高最為顯著。

棒狀小體(Auerbody)是白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的呈紫紅色的細桿狀物質,它只出現(xiàn)在白血病細胞中,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見到Auer小體就可確診為髓系急性白血病。81.下列關于血型物質敘述錯誤的是A、血型物質能中和天然抗體B、測定唾液中的血型物質有助于鑒定血型C、血型物質可存在于尿液、汗液、乳汁中D、測定腦脊液中的血型物質有助于血型鑒定E、檢測羊水中的血型物質有助于胎兒的血型鑒定答案:D解析:考點:血型物質的存在及意義。[解析]分泌型個體的血型物質存在于唾液、尿液、汗液、乳汁、淚液、胃液、羊水、精液、膽汁等體液中,但不存在于腦脊液中。血型物質可以中和相應抗體,有助于血型鑒定。82.腎小管性蛋白尿的特點是A、本周蛋白尿B、活動后出現(xiàn)尿蛋白,平臥后仍持續(xù)存在C、過度活動后出現(xiàn)尿蛋白,平臥后消失D、尿中以相對小分子量蛋白為主E、尿中有T-H糖蛋白答案:D解析:腎小管性蛋白尿表現(xiàn)為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障礙,如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體位性蛋白尿表現(xiàn)為長時間站立壓迫腎靜脈而出現(xiàn)一過性蛋白尿,屬生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血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中小分子蛋白,超出了腎臟的重吸收能力,如本周蛋白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等。83.引起RDW(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增高的原因,不包括A、紅細胞碎片B、紅細胞凝集C、雙相性紅細胞D、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E、巨幼細胞性貧血答案:D解析:考點:RDW的臨床意義。[解析]RDW可反映紅細胞體積不均一性的程度,當出現(xiàn)紅細胞碎片、紅細胞凝集、雙相性紅細胞時可導致RDW增高,巨幼細胞性貧血屬于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RDW增高。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患者RDW正常。84.急性化膿性球菌感染時出現(xiàn)A、嗜酸性粒細胞增高B、中性粒細胞毒性改變C、異型淋巴細胞增高D、嗜堿性粒細胞增多E、Auer小體答案:B解析:當發(fā)生寄生蟲尤其是腸道寄生蟲感染時,腸寄生蟲抗原與腸壁內結合IgE的肥大細胞接觸,使后者脫顆粒而釋放組胺,導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當出現(xiàn)各種病原體所致的感染,特別是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核象左移并常伴有明顯的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變性等毒性改變。

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病毒感染或過敏原則刺激下,淋巴細胞增生并出現(xiàn)某些形態(tài)學變化,稱為異型淋巴細胞。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增高最為顯著。

棒狀小體(Auerbody)是白細胞胞質中出現(xiàn)的呈紫紅色的細桿狀物質,它只出現(xiàn)在白血病細胞中,對急性白血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見到Auer小體就可確診為髓系急性白血病。85.缺鐵性貧血屬于A、正常細胞不均一性貧血B、正常細胞均一性貧血C、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D、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E、小細胞均一性貧血答案:D解析:巨幼細胞性貧血由于葉酸和維生素B12或其他原因導致DNA合成障礙而出現(xiàn)紅細胞大小不一,以大細胞為主。

通過紅細胞的三個平均數(shù)及RDW可判定該患者為正常細胞不均一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由于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紅細胞偏小,大小不一,屬于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86.以下關于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敘述正確的是A、結節(jié)病時,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總數(shù)增高,以B淋巴細胞為主B、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以淋巴細胞增加為主C、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的診斷,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的檢查優(yōu)于X線檢查和肺功能檢查D、卡氏肺孢子蟲感染時,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以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為主E、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時,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以淋巴細胞為主答案:C解析:考點: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的臨床意義。解析:結節(jié)病時,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總數(shù)增高,以T淋巴細胞為主;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伴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外源性變應性肺泡炎的診斷,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的檢查優(yōu)于X線檢查和肺功能檢查;卡氏肺孢子蟲感染時,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以淋巴細胞增高為主;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時,以中性粒細胞為主。87.巨幼細胞性貧血屬于A、正常細胞不均一性貧血B、正常細胞均一性貧血C、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D、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E、小細胞均一性貧血答案:C解析:巨幼細胞性貧血由于葉酸和維生素B12或其他原因導致DNA合成障礙而出現(xiàn)紅細胞大小不一,以大細胞為主。

通過紅細胞的三個平均數(shù)及RDW可判定該患者為正常細胞不均一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由于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紅細胞偏小,大小不一,屬于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88.父母血型分別為AB型和A型,其子女的血型不可能為A、A型B、B型C、AB型D、O型E、A型或B型答案:D解析:考點:ABO的基因型。[解析]AB型和A型所生子女血型可能為A型、B型、AB型。如果父親血型為罕見的CisAB型,即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側染色體上,另一側染色體只有O基因。CisAB型與A型人生的子女血型還可能為O型,但非常罕見,所以選D。89.下列關于瑞氏染色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瑞氏染料包括酸性染料亞甲藍和堿性染料伊紅B、進行瑞氏染色的最適宜pH為7.35~7.45C、瑞氏染液配制后儲存時間愈久,染色效果愈好D、新鮮配制的瑞氏染液染色效果更好E、染色時間不受血涂片厚度的影響答案:C解析:考點:瑞氏染色的原理及注意事項。解析: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堿性染料亞甲藍組成的復合染料,細胞各種成分均為蛋白質,由于蛋白質系兩性物質,所帶電荷隨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環(huán)境中易與伊紅結合,染色偏紅;在偏堿性環(huán)境中易與亞甲藍或天青結合,染色偏藍。新鮮配制的瑞氏染料偏堿,須在室溫或是37℃下儲存一定時間,待染料成熟,主要是亞甲藍逐漸轉變?yōu)樘烨郆后才能使用,儲存時間愈久,染色效果愈好。染色時應根據(jù)血涂片的厚薄調整染色的時間。90.發(fā)生在段支氣管以上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是A、鱗癌B、腺癌C、小細胞未分化癌D、大細胞未分化癌E、移形細胞癌答案:A解析: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是鱗癌,主要發(fā)生于大支氣管即段支氣管以上的支氣管黏膜鱗狀化生上皮。

漿膜腔積液中98%以上的癌細胞是轉移性的,而腺癌占積液中轉移癌的80%以上,其他如鱗癌、小細胞未分化癌等少見。

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大約95%以上來源于上皮組織,泌尿系統(tǒng)大部分包括腎孟腎盞、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前段被覆的都是移形上皮,移形細胞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91.凝血因子的最佳保存條件是A、室溫,靜置B、2~6℃C、22℃,水平振蕩D、-20℃以下冷凍保存E、-4℃冷凍保存答案:D解析:考點:冷沉淀的保存。解析:冷沉淀的凝血因子其最佳保存條件是-20℃以下冷凍保存一年。92.枸櫞酸鈉抗凝血漿中不含有的凝血因子是A、Ⅰ因子B、Ⅱ因子C、Ⅴ因子D、Ⅷ因子E、Ⅳ因子答案:E解析:考點:抗凝劑抗凝機制。[解析]Ⅳ因子即鈣離子,枸櫞酸鈉抗凝機制為其可與血中鈣離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從而阻止血液凝固。故枸櫞酸鈉抗凝血漿中含有除鈣離子外的所有凝血因子。93.尿液外觀呈黃色,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也呈黃色,此尿液稱為A、乳糜尿B、鏡下血尿C、血紅蛋白尿D、膽紅素尿E、結晶尿答案:D解析:血紅蛋白尿與血尿的鑒別在于尿中游離血紅蛋白量異常;膽紅素尿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也呈黃色,其他藥物尿和正常尿液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呈白色;大多結晶尿加熱后混濁消失。94.精液中精子能量的主要來源是A、果糖B、酸性磷酸酶C、葡萄糖D、鋅E、糖原答案:A解析:精漿中酸性磷酸酶主要來自前列腺,屬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檢查精漿中酸性磷酸酶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功能和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前列腺炎時PAP活性減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肥大時,PAP活性增高。

精漿中富含果糖,是精子能量的主要來源,果糖含量高低直接影響精子活力。95.積液呈黑色,常見于A、尿毒癥B、阿米巴膿腫破潰C、曲霉菌感染D、銅綠假單胞菌感染E、溶血性黃疸答案:C解析:草黃色多見于尿毒癥引起的心包積液。

積液呈黑色由曲霉菌感染引起。

積液呈黃色或淡黃色,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黃疸。96.漿膜腔積液中最常見的腫瘤類型是A、鱗癌B、腺癌C、小細胞未分化癌D、大細胞未分化癌E、移形細胞癌答案:B解析: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是鱗癌,主要發(fā)生于大支氣管即段支氣管以上的支氣管黏膜鱗狀化生上皮。

漿膜腔積液中98%以上的癌細胞是轉移性的,而腺癌占積液中轉移癌的80%以上,其他如鱗癌、小細胞未分化癌等少見。

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大約95%以上來源于上皮組織,泌尿系統(tǒng)大部分包括腎孟腎盞、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前段被覆的都是移形上皮,移形細胞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惡性腫瘤。97.下列關于腦脊液蛋白質檢查的敘述正確的是A、腦脊液蛋白質定量分為比濁法和比色法,比濁法優(yōu)于比色法B、潘氏試驗靈敏度高,部分正常腦脊液可出現(xiàn)極弱的陽性結果C、新生兒腦脊液蛋白質含量比成人低D、正常腦脊液蛋白質含量約為血漿蛋白的2%E、Froin綜合征是一種出血性腦病答案:B解析:考點:腦脊液蛋白質檢驗的臨床意義。[解析]腦脊液蛋白質定量分為比濁法和比色法,比色法優(yōu)于比濁法;新生兒血腦屏障發(fā)育尚不完善,因此,新生兒腦脊液蛋白質含量比成人高,6個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正常腦脊液蛋白質含量不到血漿蛋白的1%;Froin綜合征是一種梗阻性腦病;潘氏試驗靈敏度高,部分正常腦脊液可出現(xiàn)極弱的陽性結果。98.血容量正常的貧血患者宜輸注A、全血B、懸浮紅細胞C、洗滌紅細胞D、少白細胞紅細胞E、輻照紅細胞答案:B解析:考點:臨床輸血。解析:補充紅細胞的同時擴容輸注全血,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輸注洗滌紅細胞,預防非溶血性發(fā)熱反應輸注少白細胞紅細胞,預防TA-GVHD輸注輻照紅細胞。血容量正常的貧血患者輸注懸浮紅細胞即可。99.對外周血涂片進行鏡檢,觀察200個中性粒細胞,其中含有中毒顆粒的細胞數(shù)為75個,則毒性指數(shù)為A、0.375B、0.75C、1.0D、1.75E、2.75答案:A解析:考點:白血病形態(tài)學改變。解析:在嚴重感染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出現(xiàn)中毒顆粒等形態(tài)學變化,毒性指數(shù)可反映毒性變化的程度。其計算公式為:有中毒顆粒的中性粒細胞數(shù)/所計數(shù)的中性粒細胞數(shù)。100.某貧血患者MCV為90fl,MCH為30pg,MCHC為333g/L,RDW:22%,該患者貧血類型屬于A、正常細胞不均一性貧血B、正常細胞均一性貧血C、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D、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E、小細胞均一性貧血答案:A解析:巨幼細胞性貧血由于葉酸和維生素B12或其他原因導致DNA合成障礙而出現(xiàn)紅細胞大小不一,以大細胞為主。

通過紅細胞的三個平均數(shù)及RDW可判定該患者為正常細胞不均一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由于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紅細胞偏小,大小不一,屬于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101.腎移植后尿液細胞學檢查可預示排斥反應的指征是A、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B、淋巴細胞和移形上皮細胞C、移形上皮細胞和中性粒細胞D、鱗狀上皮細胞和中性粒細胞E、淋巴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答案:E解析:腎移植后排斥反應有7項尿液細胞學改變指征:核退變,紅細胞,上皮細胞和白細胞形成混合細胞團塊,淋巴細胞,腎小管細胞,管型和背景壞死物。排斥反應至少具備以上5項指征。兩項恒定指征為淋巴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可預示排斥反應。

泌尿道炎癥患者尿液涂片中可見大量鱗狀上皮細胞,多為不全角化細胞和角化前細胞,可見大量炎性細胞。102.國家衛(wèi)生部對抗-A、抗-B血清定型試劑質量標準要求是A、抗-A效價≥256;抗-B效價≥256B、抗-A效價≥256;抗-B效價≥128C、抗-A效價≥128;抗-B效價≥128D、抗-A效價≥128;抗-B效價≥64E、抗-A效價≥64;抗-B效價≥64答案:C解析:考點:標準血清效價要求。解析:衛(wèi)生部對抗-A、抗-B定型標準血清要求:抗-A、抗-B效價≥128,親和力≤15秒,凝集素效價<1:4,必須具有檢出A2、A2B的能力。103.用于結核性腦膜炎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是A、腦脊液谷氨酰胺B、腦脊液腺苷脫氨酶C、腦脊液乳酸脫氫酶D、腦脊液肌酸激酶E、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答案:B解析: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乳酸脫氫酶(LD)明顯增高,經(jīng)治療,效果不佳的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LD無明顯減低甚至進一步增高,因此,可作為判斷化膿性腦膜炎療效和預后的指標。

腺苷脫氨酶(ADA)來自T淋巴細胞,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ADA增高程度明顯高于其他性質的腦膜炎,ADA可作為結核性腦膜炎診斷和鑒別診斷的指標。

腦脊液髓鞘堿性蛋白(MBP)含量增高是髓索遭到破壞的近期指標,約90%的多發(fā)性硬化癥(MS)患者急性期MBP增高,病情好轉后2周可恢復至正常,因此,髓鞘堿性蛋白可作為多發(fā)性硬化癥的輔助診斷指標。104.急性黃疸性肝炎所引起的尿膽紅素陽性的機制是A、肝膽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毛細血管破裂,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入腸道而逆流入血B、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排泄功能受損C、大量紅細胞遭破壞,形成大量未結合膽紅素,超過肝細胞的攝取、結合、排泄能力D、肝細胞攝取膽紅素功能障礙及微粒體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E、肝細胞對結合性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泄發(fā)生障礙答案:B解析:胰頭癌引起膽總管阻塞而肝膽管內壓力增高;急性黃疸性肝炎導致肝細胞大量損害;Dubin-Johson綜合征表現(xiàn)為先天性肝細胞對結合性膽紅素向毛細膽管排泄發(fā)生障礙。105.下列物質屬于堿性蛋白質的是A、血紅蛋白B、細胞核蛋白C、嗜堿性顆粒D、杜勒小體E、DNA答案:A解析:考點:瑞氏染色原理。[解析]瑞氏染色原理為:血細胞對染料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學的親和作用,各種細胞成分化學性質不同,對各種染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因此,用瑞氏染液染色后,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色彩。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為堿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后染粉紅色,稱為嗜酸性物質;細胞核蛋白和淋巴細胞胞質為酸性,與堿性染料亞甲藍或天青結合后染紫藍色,稱為嗜堿性物質;中性顆粒呈等電狀態(tài),與伊紅和亞甲藍均可結合染淡紫色,故稱為中性物質。106.目前ICSH推薦測定Hb的參考方法是A、十二烷基硫酸鈉比色法B、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C、堿羥血紅蛋白比色法D、酸化血紅蛋白比色法E、疊氮高鐵血紅蛋白法答案:B解析:考點:血液分析中參考方法。[解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是1966年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推薦的血紅蛋白測定參考方法。107.人體組織內巨噬細胞來源于A、中性粒細胞B、淋巴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E、嗜堿性粒細胞答案:C解析:考點:巨噬細胞。[解析]循環(huán)血液內的單核細胞并非終末細胞,它在血液中的停留只是暫時的,3~6天后進入組織或體腔內,轉變?yōu)榫奘杉毎?08.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時,如果存在Rh(D)溶血的同時還存在ABO溶血,則下列最好的搭配為A、Rh陰性AB型紅細胞+AB型血漿B、Rh陰性O型紅細胞+AB型血漿C、Rh陰性O型紅細胞+O型血漿D、Rh陰性AB型紅細胞+O型血漿E、Rh陽性AB型紅細胞+O型血漿答案:B解析:考點:新生兒溶血病的換血療法。[解析]換血療法是治療高膽紅素血癥最快速有效的療法。單純ABO溶血采用O型紅細胞+AB型血漿;單純Rh溶血采用Rh血型同母親,而ABO血型同患兒;同時存在ABO和Rh溶血時采用Rh陰性O型紅細胞+AB型血漿。109.患者紅細胞與抗A、抗B均產(chǎn)生凝集,其血清中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為陰性,根據(jù)ABO血型系統(tǒng)的獨特性質判斷該患者血清中的抗體存在情況A:存在抗AA、存在抗BB、存在抗HC、同時存在抗D、抗BE、不存在血型抗體答案:E解析:考點:ABO血型鑒定。解析:ABO血型系統(tǒng)的獨特性質是血清中常存在反映強的抗體而紅細胞上必然缺乏相應的抗原。紅細胞與抗A、抗B均產(chǎn)生凝集則紅細胞上有A抗原和B抗原,則血清中沒有相應抗體。110.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小板計數(shù)時導致計數(shù)結果偏低的因素為A、小紅細胞B、標本微凝集C、微生物D、高脂血癥E、有核紅細胞答案:B解析:考點:血細胞分析儀的影響因素。解析:血液標本出現(xiàn)微凝集是由于血小板凝集所致,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后血小板不能被單個計數(shù),故導致血小板計數(shù)結果偏低。111.脊柱裂屬于A、性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B、性染色體結構異常C、單基因遺傳病D、多基因遺傳病E、常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答案:D解析:先天愚型為21-三體綜合征,屬于常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

兩對以上的基因發(fā)生突變稱為多基因遺傳病,脊柱裂是多基因遺傳病。112.先天愚型屬于A、性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B、性染色體結構異常C、單基因遺傳病D、多基因遺傳病E、常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答案:E解析:先天愚型為21-三體綜合征,屬于常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

兩對以上的基因發(fā)生突變稱為多基因遺傳病,脊柱裂是多基因遺傳病。113.為預防TA-GVHD的發(fā)生,臨床上使用的紅細胞制劑宜首選A、懸浮紅細胞B、洗滌紅細胞C、輻照紅細胞D、少白細胞紅細胞E、解凍冰凍去甘油紅細胞答案:C解析:考點:輻照紅細胞的應用。[解析]受血者存在免疫缺陷,當輸入的血液制品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時,這些免疫活性淋巴細胞在宿主體內大量增殖并攻擊靶細胞,發(fā)生TA-GVHD。對血液制劑進行輻照處理,破壞免疫活性淋巴細胞的有絲分裂能力,可以預防TA-GVHD的發(fā)生。114.紅細胞喪失分裂能力的最早階段是A、原始紅細胞B、早幼紅細胞C、中幼紅細胞D、晚幼紅細胞E、網(wǎng)織紅細胞答案:D解析:考點:紅細胞的生成。解析:在紅骨髓中,造血干細胞不斷分化增殖,生成原紅細胞,再歷經(jīng)早幼、中幼、晚幼紅細胞階段,脫核而變成網(wǎng)織紅細胞,最后發(fā)育為成熟的紅細胞進入外周血液。紅細胞在晚幼紅細胞階段已喪失分裂能力。115.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的情況見于A、傷寒B、猩紅熱C、大面積燒傷D、寒冷E、饑餓答案:B解析:考點:嗜酸性粒細胞變化的臨床意義。解析:在急性傳染病如傷寒、副傷寒、手術后嚴重組織損傷及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時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均減少,唯猩紅熱急性期增高,可能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產(chǎn)生的酶能激活補體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寒冷、饑餓可使嗜酸性粒細胞減少。116.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條件是A、室溫,水平振蕩B、22℃±2℃,水平振蕩C、室溫,靜置D、22℃±2℃,靜置E、4℃±2℃,水平振蕩答案:B解析:考點:血小板的保存。解析:血小板的保存要求22℃±2℃,水平振蕩。室溫、靜止或低溫,都會激活血小板,發(fā)生聚集黏附,使血小板質量受損。117.尿蛋白定量檢測常用防腐劑A、甲醛B、甲苯C、麝香草酚D、濃鹽酸E、冰乙酸答案:B解析:甲醛對尿中細胞、管型有固定作用,用于Addis計數(shù)的防腐;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阻止尿液與空氣接觸,常用于尿糖、尿肌酐、尿蛋白等化學成分防腐;濃鹽酸用于17羥、17酮類固醇激素測定的防腐;冰乙酸用于24小時尿醛固酮測定的防腐。118.ABO系統(tǒng)抗體中天然抗體類別主要是A、IgGB、IgMC、IgED、IgAE、IgD答案:B解析:考點:ABO血型抗原。[解析]ABO系統(tǒng)抗體分為天然抗體和免疫性抗體。天然抗體是在沒有明顯的抗原刺激下產(chǎn)生的,以IgM為主。免疫性抗體是在有抗原刺激下產(chǎn)生的,如輸血、妊娠,包括IgG、IgM、IgA,以IgG為主。119.屬于溢出性蛋白尿的是A、本周蛋白尿B、活動后出現(xiàn)尿蛋白,平臥后仍持續(xù)存在C、過度活動后出現(xiàn)尿蛋白,平臥后消失D、尿中以相對小分子量蛋白為主E、尿中有T-H糖蛋白答案:A解析:腎小管性蛋白尿表現(xiàn)為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障礙,如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體位性蛋白尿表現(xiàn)為長時間站立壓迫腎靜脈而出現(xiàn)一過性蛋白尿,屬生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血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中小分子蛋白,超出了腎臟的重吸收能力,如本周蛋白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等。120.糞便中發(fā)現(xiàn)肌肉纖維增多,且縱橫紋易見,偶見細胞核提示可能為A、嚴重腹瀉B、胰腺功能嚴重不全C、消化道炎癥D、消化道潰瘍E、腸癌答案:B解析:考點:糞便顯微鏡檢的臨床意義。解析:胰腺外分泌功能減退時,消化分解功能減弱,糞便中肌肉纖維增多,其縱橫紋易見,甚至可見到細胞核。121.管型形成的主要基質蛋白是A、黏蛋白B、本周蛋白C、α1微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T-H蛋白答案:E解析:考點:管型形成的條件。[解析]尿液清蛋白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礎物質。122.為了證實患者是否屬于真正Rh陰性的患者,常規(guī)需檢查確證的項目是A、弱D鑒定B、Rh鑒定C、Rh亞型鑒定D、Rhnull試驗E、Rh表型鑒定答案:A解析:考點:Rh血型鑒定。解析:Rh血型鑒定結果為陰性時,說明紅細胞上無相應抗原。但由于弱D型抗原較弱,一般可不與鹽水反應的抗D試劑發(fā)生凝集,必須采用酶法、抗球蛋白實驗、凝聚胺實驗等來檢測弱D型。123.在手工法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時,血液稀釋比例為20倍,計數(shù)四周四個大方格內的白細胞數(shù)為112個,則白細胞的濃度為A、22.4*109/LB、11.2*109/LC、5.6*109/LD、4.8*109/LE、2.8*109/L答案:C解析:考點:手工法白細胞計數(shù)結果的計算。[解析]手工法進行白細胞計數(shù)時白細胞的濃度為四周四個大方格內的白細胞數(shù)除以4(得到每個大方格內的平均白細胞數(shù)),乘以10(換算為1μl),乘以106(換算為1L),乘以20(稀釋倍數(shù))。124.ABO血型遺傳中,父母雙方各遺傳給子代一個基因,可以組成基因型的數(shù)目為A、3B、4C、5D、6E、7答案:D解析:考點:ABO血型的基因型。[解析]血型基因是從父母那里各遺傳一個,由A、B、O組成的基因可以為AA、AO、BB、BO、AB、OO,一共6個。125.糞便為果醬樣,鏡檢紅細胞滿視野,少量白細胞,應注意查找A、巨噬細胞B、真菌C、癌細胞D、阿米巴滋養(yǎng)體E、呈魚群穿梭樣運動活潑的弧菌答案:D解析:考點:糞便一般性狀改變的臨床意義。[解析]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性狀為暗紅色果醬樣,紅細胞多;大便鏡檢到巨噬細胞最常見于急性菌??;霍亂弧菌感染大便性狀為米泔水樣。126.患兒,男,2歲。因急性腹瀉3小時來門診求治。糞常規(guī)示:白細胞滿視野,紅細胞20~25/HP,巨噬細胞5~8/HP?;純鹤羁赡艿脑\斷是A、潰瘍性結腸炎B、急性細菌性痢疾C、急性阿米巴痢疾D、上消化道出血E、腸易激綜合征答案:B解析:考點:糞便顯微鏡檢查的臨床意義。解析:患兒急性起病,大便中含紅、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急性菌痢的典型表現(xiàn)。127.胰腺纖維囊性病產(chǎn)前診斷的最佳指標是A、羊水甲苯胺藍定性試驗B、羊水糖醛酸半定量試驗C、羊水細胞內酸性水解酶活性測定D、羊水γ-谷氨酰轉移酶測定E、羊水膽堿酯酶測定答案:D解析:羊水細胞內酸性水解酶活性測定是黏多糖沉積病產(chǎn)前診斷的最佳指標,但該實驗對設備和人員要求較高,一般臨床實驗室難以開展,因此,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甲苯胺藍定性試驗和糖醛酸半定量試驗。

胰腺纖維囊性病產(chǎn)前診斷的最佳指標是羊水γ-谷氨酰轉移酶測定,選擇妊娠15周羊水中γ-GT活性高峰時測定γ-GT活性,預測胰腺纖維囊性病的準確率達77%~84%。128.絕經(jīng)期婦女陰道涂片中可見A、挖空細胞B、早熟角化細胞C、瓢形核細胞D、核內包涵體細胞E、印戒細胞答案:B解析:絕經(jīng)期婦女陰道上皮高度萎縮時,細胞出現(xiàn)退化現(xiàn)象,胞質染成紅色或橘黃色,核染色質疏松或崩解消失,稱為“早熟角化細胞”。

挖空細胞特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時出現(xiàn)的核周空穴細胞,空穴邊緣不規(guī)則,染色深,多伴有細胞核的增大、深染或畸形。瓢形核是產(chǎn)后型外底層細胞的特征,核內包涵體多見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印戒細胞是胃腺癌的一種細胞。129.進行凝血項目檢查使用的真空采血管的試管蓋是A、紅色B、紫色C、藍色D、黃色E、綠色答案:C解析:考點:真空采血管的應用。[解析]目前采血一般使用真空采血管,其試管蓋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用途。藍色試管蓋的真空采血管中添加劑為109mmol/L的枸櫞酸鈉,常用于凝血項目的檢查。紅色:無添加劑;紫色:EDTA-K2抗凝劑;綠色:肝素抗凝劑;黃色:內含惰性分離膠。130.體位性蛋白尿的特點是A、本周蛋白尿B、活動后出現(xiàn)尿蛋白,平臥后仍持續(xù)存在C、過度活動后出現(xiàn)尿蛋白,平臥后消失D、尿中以相對小分子量蛋白為主E、尿中有T-H糖蛋白答案:C解析:腎小管性蛋白尿表現(xiàn)為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障礙,如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體位性蛋白尿表現(xiàn)為長時間站立壓迫腎靜脈而出現(xiàn)一過性蛋白尿,屬生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是指血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中小分子蛋白,超出了腎臟的重吸收能力,如本周蛋白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等。131.下列不屬于血紅蛋白測定的影響因素是A、異常血漿蛋白質B、高脂血癥C、白細胞總數(shù)過高D、脂滴E、血紅蛋白轉化液是否含有KCN答案:E解析:考點:血紅蛋白測定的質量控制。[解析]本題答案前四項是引起血紅蛋白測定的影響因素,可導致結果偏高。目前為避免KCN的毒性,不合KCN的血紅蛋白轉化液已經(jīng)得到了應用,其精密度和準確性均符合要求。132.使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測定血紅蛋白時,不能被轉化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的是A、HbO2B、HbCC、HbCOD、SHbE、HbS答案:D解析:考點:血紅蛋白測定的方法學評價。[解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具有操作簡單、顯色快且穩(wěn)定,讀取吸光度后可直接定值等優(yōu)點,故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推薦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法作為國際血紅蛋白測定標準法。缺點是SHb不能被轉化及試劑具有毒性。133.以下有關血小板輸注的適應證,錯誤的是A、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B、血小板無力癥C、巨大血小板綜合征D、藥物性血小板功能異常E、血小板計數(shù)<20*109/L答案:A解析:考點:血小板輸注。[解析]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若輸注血小板將會加重血栓形成,適得其反。而其他幾項都是血小板輸注的適應證。134.尿液外觀呈白色混濁,加熱后混濁消失,此尿液稱為A、乳糜尿B、鏡下血尿C、血紅蛋白尿D、膽紅素尿E、結晶尿答案:E解析:血紅蛋白尿與血尿的鑒別在于尿中游離血紅蛋白量異常;膽紅素尿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也呈黃色,其他藥物尿和正常尿液振蕩后產(chǎn)生的泡沫呈白色;大多結晶尿加熱后混濁消失。135.外周血涂片見到大量有核紅細胞,可能的疾病是A、缺鐵性貧血B、巨幼細胞性貧血C、溶血性貧血D、再生障礙性貧血E、鐵粒幼細胞貧血答案:C解析:考點: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