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實訓心得體會_第1頁
森林植物實訓心得體會_第2頁
森林植物實訓心得體會_第3頁
森林植物實訓心得體會_第4頁
森林植物實訓心得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參觀實習報告實習目的通過實地參觀可以年產百萬組培苗的工廠化設計,看看專業(yè)的組培工廠化的實驗室設計以及溫室大棚的建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下基礎。實習地點及其簡介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生物技術與開發(fā)中心有研究人員5人,其中研究員3人,包括生物,植物生理,林業(yè),經濟林,環(huán)保,園林花卉等專業(yè)。湖南省植物組培中試基地是該中心的主要工作平臺,是原湖南省科委于1993年批準建立的我省唯一的植物組培中試基地,主要從事植物優(yōu)良種質資源的快速繁殖,優(yōu)良種質資源的去病毒復壯,新的優(yōu)良種質資源的選擇以及林木新技術育種。該基地自1993年成立以來,先后對歐美楊,柳樹,無花果,葡萄,耐寒赤桉,鄧恩桉,柳桉,巨桉,紅豆杉,香石竹,石斛蘭,蝴蝶蘭,榿木,棗樹,百日草,綠巨人,蘆薈等18種植物進行了組培育苗技術研究,并都已進入了批量生產,尤其是耐寒赤桉和柳桉已達到年產試管苗近500萬株的水平。迄今為止,該基地取得了各種獎項不下10項,在國內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有24篇?,F(xiàn)正開展的項目有:耐寒赤桉組培無性系育種,紅豆杉快繁技術研究與油茶組培育苗關鍵技術研究等等。實習安排2013年12月24日上午8:00在生科樓集合,聽老師講在實習參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2013年12月24日上午8:30左右同學們自發(fā)結伴打的前往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西門。2013年12月24日上午9:00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西門集合完畢,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園內進行參觀2013年12月24日上午11:00實習結束。具體實習過程隨后,同學們依次通過窗戶進入了組培實驗室,剛一進去我就驚呆了,里面的設計完全打破了我對組培實驗室構造的想象。雖然由于施工導致房間內塵土比較多,還顯得比較凌亂,但這些都可以理解。整棟實驗樓呈八角形,并不是普通的四個角,實驗室是中空的設計,站在樓底可以看見樓頂,一個螺旋狀的鐵梯直達二樓,還有一個升降電梯用來運輸培養(yǎng)基。實驗室的一樓中間留了一個很寬敞的空間,安放了一個很寬大的操作臺,主要用來分裝培養(yǎng)基。然后靠墻的邊上分割成了很多個小房間,譬如儲藏室,滅菌室以及其他擺放儀器的房間。從擺放著的培養(yǎng)瓶來看,他們并不是用的帶塑料蓋的瓶子,而是采用的塑料膜和報紙來封口,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然后我們主要參觀了滅菌室,里面主要擺放了一臺圓臥式壓力蒸汽滅菌器。工作人員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它的操作方法,主要分為七大步驟:加水—堆放—密封—加熱—滅菌—干燥或冷卻—終止。然后還講了一些注意事項:滅鍋通電工作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得離開;滅菌過程中冷凝閥需要旋開少許,以使冷空氣和冷凝水不斷排出,滅菌鍋達到工作壓力下的相對溫度,從而確保滅菌效果;安全閥每周要提拉1—2次,以確保壓力容器的安全;定期檢查所有部件,做好維護。隨后,班長向同學們分發(fā)了預先準備好的鞋套,通過一道小鐵門后順著鐵梯上到了二樓。二樓所有的墻壁,窗戶以及屋頂全部采用的是硬性玻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好明亮,即保證了安全又可以充分采光。很明顯,按照整棟樓得八角形外觀二樓被分割成了八個相同的培養(yǎng)間。每個培養(yǎng)間都有序地擺放著培養(yǎng)架,而且都安裝了一臺掛式空調。在這里,工作人員為我們分析了組培苗產生培養(yǎng)物褐化以及再生植物玻璃化的原因。褐化是細胞老化,停止生長后細胞自身分泌次生產物的結果,若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會導致細胞的大量死亡,許多實驗顯示,添加抗氧化劑,吸附劑等可適當控制褐化,但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采用合適的篩選培養(yǎng)基。離體培養(yǎng)再生植株產生的玻璃苗在形態(tài)解剖特征上表現(xiàn)為半透明狀,莖尖頂端分生細胞較小,結構簡單,缺少維管束原組織,液泡化程度高,細胞核變小等現(xiàn)象,目前在控制試管苗玻璃化方面的具體措施有:增加光照強度,提高瓊脂濃度,降低培養(yǎng)溫度,使用透氣性的封口膜以降低培養(yǎng)器內的相對濕度,降低培養(yǎng)基中的氨根離子濃度而增加硝酸根離子濃度,增加培養(yǎng)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修正培養(yǎng)基中的激素比例等。后來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我們還知道了原來在屋頂?shù)牡胤竭€有一個平臺用來練苗,因為上面的環(huán)境非常接近自然環(huán)境。參觀完組培實驗室以后,我們來到了與之相鄰的溫室大棚。整個大棚占地1998平方米,大棚的四周以及棚頂均采用的雙層設計,內層是密布小孔的防蟲網(wǎng),外層是稍厚耐用的黑色塑料薄膜。當夏季需要遮陰或者冬季需要保暖時便將外層套上,當需要通風時便將外層褪去,同時大棚內還有大的電風扇以及加溫器以供降溫或者升溫。就像普通的蔬菜大棚一樣,里面分為了很多垅,每一垅的上方都安裝了滴水管,當培養(yǎng)的同種植物需要大面積澆水時便可用此管澆灌。里面移栽的苗都是栽種在營養(yǎng)袋里面的,即一個裝有特別配制的營養(yǎng)土的小塑料袋,塑料袋下面墊有一層有透水功能的鵝卵石,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今后的移栽以及不干擾大棚的后續(xù)使用。由于眼下這段時期并非組培煉苗的旺季,所以大棚內有許多空地,但仍然可以看到此刻棚內大面積種著桉樹以及紅豆杉還有其他少量盆栽的蘆薈和不知名的植物。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桉樹并非單一品種,而是許許多多的品種,每個品種區(qū)都豎立了一塊小牌子。大棚的一角還堆放著不同顏色的泥土,據(jù)悉這是供配制營養(yǎng)土用的。在棚內工作人員一直在為我們講解,并且還有問必答,讓同學們倍感溫暖。讓我知道了在選擇組培對象時要充分考慮其未來的應用前景和市場價值,知道了要盡量在組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降低生產成本,知道了設計組培實驗室以及煉苗的大棚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的需要。自由參觀了溫室大棚后,我們結束了此次實習,愉快地回到了學校。實習總結通過此次參觀實習,讓我第一次親身接觸到了可以年產百萬苗的工廠化設計,切身感受到了組織培養(yǎng)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激發(fā)了我對本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湖南省森林植物園可以在其并不方便接待參觀的情況下還讓我們五十位同學進入組培基地內參觀并且有專業(yè)人員為我們全程講解,讓我們很是感動。篇二:觀賞樹木--實訓報告09級園藝園林系園林專業(yè)《觀賞樹木學》課程教學實習報告姓名:陳穎學號:18指導老師: 王建文實習時間:2010年12月20日(周一)至2010年12月22日(周三)實習地點和行程安排:12月20日(周一):上午,福州國家森林公園,了解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收集的植物種類、各植物專類園品種。下午,福州溫泉公園,了解城市公園綠地植物選擇、植物生態(tài)習性及應用情況。12月21日(周二):上午,福州南江濱,了解濱河綠地的植物選擇、觀賞樹木品種的識別、生長習性及應用情況;下午,福建農林大學,了解校園綠地的植物選擇、觀賞樹木品種的識別、生長習性及應用情況。12月22日(周三):上午,冠亞廣場和三坊七巷,了解屋頂花園、歷史街區(qū)植物選擇、生態(tài)習性及應用。下午,返校。實訓目的:以森林公園,溫泉公園,南北江濱,農林大學,冠亞廣場的屋頂花園的植物為對象,觀察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掌握常見樹木種類的識別特性,以補充和驗證課堂講授內容,獲得感性認識。通過《園林樹木學》教學實習,掌握識別野外常見觀賞植物的科學方法,認識野外常見觀賞植物種類及其基本園林配植,加深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培養(yǎng)獨立工作和解決問題的水平,為今后獨立開展園林植物科學研究和考察工作奠定扎實專業(yè)基礎,使我們成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實訓內容:一、在森林公園內,我們看到常見的喬木有:白千層、桂花、火力楠、臺灣相思、天竺桂、葡桃、荔枝、合歡、海南紅豆、鵝掌楸、銀杏等。松柏類,杉類,梧桐類,榕樹類,一些棕櫚類等。常見的灌木有:黃楊、鋪地女貞、迎春、月季、紫薇、茉莉等等;常見的地被有:麥冬、蜘蛛蘭、春羽、花葉冷水花、紅背桂、一竄紅,還有竹芋類等等。其中屬于花木類的有:合歡、木槿、羊蹄甲、桂花、迎春、月季、梔子等;葉木類的有:蘇鐵、木荷、銀杏、無患子鵝掌楸、棕櫚、魚尾葵、烏桕、棕櫚、蒲葵、火力楠、喜樹、香葉樹、紅花檵木、紅背桂等等;果木類的有:柿樹、枇杷、刺梨、木瓜、火棘、龍眼、荔枝、海南紅豆、南天竹、冬青等;林木類有:杉類,南洋杉、水杉、池杉、銀杉等,松類,金錢松、馬尾松、羅漢松、濕地松、黑松,還有鉛筆柏、鋪地柏、竹柏等;藤木類有地錦和紫藤等;籬木類有小辣和黃楊等;竹類有:佛肚竹、孝順竹、大眼竹、南天竹、粉單竹、綠竹、麻竹、茶桿竹、黃桿鳥哺雞竹等。二、還有一些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樹木,他們分別是:棕櫚科:董棕,這種植物分布于我國的云南、廣西以及亞洲東南部。董棕喜溫暖濕潤氣候,適于做行道樹及園林景觀樹;榆科的榔榆,該植物分布在華東、華中、華南、華北及四川、貴州等地,是庭園觀賞樹種;石蒜科:蜘蛛蘭,原產美洲溫暖地區(qū),生長強健,適應性強。性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不擇土壤,但以富含腐殖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適合庭園叢植,緣植,鱗莖有毒,如果誤食鱗莖會引起嘔吐、腹瀉、腹痛及頭痛等癥狀。姜科:花葉艷山姜,產于我國和印度,其性喜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陰。生長適溫為15—30°C,越冬溫度為5°C左右。在琉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長較好。花葉艷山姜葉色艷麗,十分迷人;花姿優(yōu)美,花香清純,是很有觀賞價值的室內觀葉觀花植物。它常以中小盆種植,擺放在客廳、辦公室及廳堂過道等較明亮處,也可作為室內花園點綴植物。根莖、果實可藥用。南陽杉科:大葉南洋杉,原產澳大利亞沿海地區(qū)。不耐寒。我國福建、廈門、廣州等地有栽培。長江流域及北方城市常盆栽觀賞,溫室越冬。常綠喬木,高達50cm,樹冠塔形;大枝輪生而平展,小枝羽狀密生并下垂。葉較寬大,在枝上排成二列,卵狀披針形或針形,長2.5?6.5cm,有多條平行脈,無主脈。桃金娘科:白千層,常綠喬木,樹皮灰白色,厚而疏松。單葉互生,白千層原產自澳大利亞,四川,廣西等省現(xiàn)已引種成功,威遠屬適宜栽培地區(qū),茶樹油是從白千層的枝葉中加工提煉出的一種芳香油,具有抗菌、消毒、止癢、防腐等作用,是洗滌劑、美容保健品等日用化工品和醫(yī)療用品的主要原料之一,需求廣泛,同時白千層還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和庭園觀賞樹。篇三:植物學實習報告植物學實習報告植物學>實習報告(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干擾對環(huán)境與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tài)學理論來調整人自然、資源以及環(huán)境的關系,協(xié)調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生態(tài)學正是隨著全球行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和人類對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及尋求調節(jié)人類與環(huán)境之間協(xié)調發(fā)展的途徑而產生的。通過一學期的《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學習,我們已初步掌握了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對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的研究內容、發(fā)展趨勢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為加我們的實踐認識,老師精心組織安排了這次教學實習,我們也最終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早上八點乘坐學校班車,從學校出發(fā)經過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一一青島XX國家森林公園,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于下午四點多返回學校。這次實習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受益匪淺。實習內容XX國家森林公園概況XX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扎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環(huán)列周圍,小C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xiàn),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云”之說。小XX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和功能森林在人類的生存,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強大的生態(tài)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1) 森林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地球上最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種基因庫。多種多樣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森林中蘊藏的豐富動植物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使人類寶貴的財富。(2)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減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徑流變?yōu)榈叵聫搅?,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3)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調節(jié)氣候的作用:森林的蒸騰作用對調節(jié)自然界的水分循環(huán)和改善氣候有重要作用。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氣含量大,并且蒸騰還可以吸收熱量,使空氣濕潤,氣溫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4)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凈化空氣、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并且森林對眼成和粉塵有明顯的過濾、組織和吸附作用,凈化了空氣;通過對大氣中某些有害氣體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5)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其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氣候等功能可為農業(yè)生產提供生態(tài)屏障,在防護林和林帶保護下的農田,風災、旱澇災還可以得到防止或減輕。(6) 除此之外,森林還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陽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人類木材產品和林副產品。木材產品主要包括原木、鋸材、紙漿材、人造板材等;林副產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葉、花、果、莖、樹皮、樹脂、樹膠、樹液等和經濟林、以及森林動物與微生物提供的各種產品。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的作用規(guī)律森林是自然界多種環(huán)境中的一種類型,而森林不是單獨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樣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兩者會構成相互平衡的統(tǒng)一整體。它們之間的作用規(guī)律有:(1)林通過自身的生態(tài)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凈化和維持環(huán)境質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凈化空氣等的作用。2)森林通過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從而影響周圍境的氣候狀況,使干燥的氣候變得濕潤,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長。(3)森林有時還影響環(huán)境的水文狀況,降雨量等。(4)森林對環(huán)境的影響無處不在,反過來,環(huán)境對森林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環(huán)境的氣候狀況會影響森林植被的生長,決定植被覆蓋率,植被的狀況決定著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5)環(huán)境中的生物可能進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森林中原有的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原有物種的生存,改變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種結構。(6)人類的作用對環(huán)境的破壞,使環(huán)境惡化,進而限制了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查研究方法主要的調查方法有:(1)收集現(xiàn)有資料。從農、林、牧、副、漁業(yè)資源管理部門、專業(yè)研究機構收集生態(tài)和資源方面的資料,包括生物物種清單和動物群落,植物區(qū)系及土壤類型地圖等形式的資料。(2)收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有關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qū)、保護規(guī)劃及國內國際確認的有特殊意義的棲息地和珍稀物種等資料。珍稀和瀕臨物種保護的規(guī)定、環(huán)境瀕臨物種等資料,并收集國際有關規(guī)定等資料。(3)現(xiàn)場調查。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評價需要對環(huán)境評價區(qū)進行現(xiàn)場調查,取得實際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評價區(qū)生態(tài)資源、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條查可采用現(xiàn)場勘察和網(wǎng)絡定位采樣分析的傳統(tǒng)自然資源調查方法。xx國家森林公園實習成果通過實習老師的指導,在我們進行完野外調查后,對小XX所了解的概況如下:平均日照率57%。(2)地質:小XX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第二隆起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qū)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qū)中南部。巖石以青山組火山類層十分發(fā)育,在小XX地區(qū)出巖極為廣泛,巖漿巖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巖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3) 土壤:花崗巖和片麻巖風化物為主的成土母質上發(fā)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處的地形部位較高,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不高,較為貧瘠。(4) 植物:由于此次實習時間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連續(xù)幾個月的干旱使許多山上多數(shù)植物特別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類型。小XX山腳至半山有少量土覆蓋,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蓋的地方。主要植物為:美國黑皮松(系飛機播種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積的絕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腳至半山)、刺槐、榆樹、蘆葦、茅草、野梨樹、野山楂樹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頂巖石上生長著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蘚、卷柏。由于小XX海拔僅724.9米,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不超過6攝氏度因此植被隨海拔的增高變化不明顯。小xx森林植物中多為人工種植。其樹木均處在幼年期,森林結構簡單而清晰,分為喬木層(美國黑皮松和落葉喬木)、灌木層(藤本植物、鐵線蕨)、草本植物。實習心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XX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和垂直變化,而且學習并掌握了環(huán)境生態(tài)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XX旅游開發(fā)一些不合理現(xiàn)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澤山,南部的小XX、大XX、鐵橛山,,由于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干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毛白楊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實現(xiàn)經濟、社會、生態(tài)的大豐收是開發(fā)者應慎重考慮的。目前XX的旅游開發(fā)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fā)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國家森林公園煥發(fā)出新的樂章,實現(xiàn)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方面和諧發(fā)展,造福人類。植物學實習報告(二)實習目的與任務了解黑石頂植被分布情況和華南地區(qū)森林的基本結構,認識部分北回歸線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與環(huán)境的相關性。1.2通過野外實習鞏固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1.3激發(fā)學習生物科學、探究大自然的熱情,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對植物學的興趣。實習步驟與內容黑石頂簡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封開縣東南部七星鎮(zhèn)內,東經111°52',北緯23°31',北回歸線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復雜,森林茂密。木蘭科、金縷梅科、殼斗科、樟科、山茶科為5個典型科,在黑石頂分布廣泛,這幾個科組成優(yōu)勢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喬木。2.2實習內容7月5日上午從珠海出發(fā),下午到達黑石頂,晚上老師對本次實習的目的、內容和注意事項作了簡要的介紹。7月6日上午在XX老師和唐恬老師的帶領下沿公路認種并采集標本108種,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7月7日上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沿某一進山路線認種并采集標本114種,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師的帶領下沿另一進山路線認種并采集標本39種,同時采集壓制標本,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7月9日上午對這幾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復習,下午學習壓制標本的方法以及進行認種考試。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頂,沿線觀察熱帶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開總結大會。7月11日與第二批到達的同學完成交接,乘車返回珠海。實習心得與體會這次在黑石頂?shù)膶嵙暿刮耀@益良多。最直接的學習成果就是對兩百多種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屬科、種的認識。像認識朋友一樣認識每一種植物,即使一個人走在山野里也滿目都是老相識,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有著蘋果香味的阿丁楓,有著漂亮的藍紫色果實的山菅蘭,有圓圓腺窩的黃樟,有風油精味道的光皮樺,長了“瘤”的福建蓮座蕨,葉子被揉了之后會有蠟痕的甜茶椆??以前還沒有認真地去觀察學習的時候,一棵樹就是一棵樹,所有的葉子長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樹皮都是一個樣。而在這次的觀察中,我發(fā)現(xiàn)每一株植物的葉子都長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氣味特殊,有些葉脈奇特,有些形狀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連貌不驚人的樹皮也分長條形剝落還是片狀剝落等等。黑石頂之行教會我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發(fā)現(xiàn)生命的奇妙。我每每驚訝于植物的獨特形態(tài)和精巧構造而忘記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師跟我說過,這次實習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大家對學習生物科學的熱情。我想,兩年過后我會忘記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對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種著迷。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觀察植物的順序與要點:在認種初期,我對于觀察和記憶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總是不得要領。在請教過老師和同學之后我才知道,在觀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這株植物的整體形態(tài):木本還是草本?直立還是攀緣?然后我們再從葉形、葉緣、葉脈、氣味、花和果實等細節(jié)特征去觀察鑒別。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復習的時候有時候因為標本殘缺等原因,我試圖根據(jù)參考書上的一些描述來記住這種植物,覺得這些特征描述更準確更權威,最后卻發(fā)現(xiàn)那些描述不僅枯燥,在野外認種中還一點都不管用。而老師教給我們的識別方法又簡單又實用,只要掌握了,認種就會變得輕松很多。后來老師告訴我,書上介紹的特征適用于在實驗室里更為準確的分類鑒定工作,而野外認種的很多識別方法是分類工作者長期實踐總結而來的,在野外是最實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葉子揉過之后會有蠟痕,沒有一本工具書上會教這種方法,但這卻是野外識別甜茶椆的重要途徑。所以,光記住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按圖索驥是要不得的,要到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總結更為靈活有效的方法。先“科”后“種”: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態(tài)特征想到種名,然后再根據(jù)筆記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過與身邊同學的對比,我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qū):我這樣只是記住了植物,而不是學習了植物。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根據(jù)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確定了所屬的科,然后再確定對應的種,因為一般來說我們所掌握的識別方法其實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確定到種,但是通過對一些比較明顯的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我們可以確定它們屬于哪個科。后來老師的講解也證明了這一點。但由于我的理論課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就連科的特征都沒有完全記住,所以雖然明知錯誤但還是不得不用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篇四:植物學實習報告學 號:111001010029姓 名:劉亞香指導教師:容麗老師2013年07月11日TOC\o"1-5"\h\z一、 實習小組分工 i二、實習目的 ii三、實習時間及地點 iii四、 實習主要內容 iv(一)黃平飛云崖 2(二)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云臺山) 2五、 實習心得體會 v一、實習小組分工組長:李景川組員:劉亞香、李菊陽、劉科、劉曉貞、祿健、陸園、羅標、李光平組長負責協(xié)調和管理全體成員的行程,安全以及協(xié)調組內的實習工作的分配合作,保證本小組的實習任務的圓滿完成。組員在本次實習過程中認真完成各科老師布置下來的實習任務,服從實習老師和組長的分配與調度,與本組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全程實習。二、實習目的通過實習,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相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及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認識施秉縣云臺山地區(qū)植被的主要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對該地區(qū)常見的植物有一定的鑒別能力,掌握利用樣方法調查植物群落的方法,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觀察和研究植物,達到提高分析和綜合的能力。通過觀察、描述和采集、壓制、制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等,培養(yǎng)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鑒定植物的方法。掌握植物的采集、壓制、標本制作、種類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今后的植物學教學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礎。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和種.三、實習時間及地點1、7月6號上午貴州凱里黃平2、7月7號苗嶺國家地質公園(徒步云臺山)3、7月10號回貴陽、11號整理實習資料四、實習主要內容(一)黃平飛云崖飛云崖作為黃平最為著名的景點,因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奇麗的自然景觀,散發(fā)著貴州特有的濃郁的民族風情,每年吸引著眾多的觀光游客和文化研究者。我們來到飛云崖已經是下午了,不過看到如此郁郁蔥蔥的森林,我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投入這大自然的懷抱.①地理環(huán)境黃平處在黔中丘原向黔東丘陵的過渡地帶上。地勢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逐漸降低。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紙房的轎頂山,海拔1367.2米,最低點位于東南角的清水江畔鐮刀灣,海拔為519米。云貴高原的地質構造形成這里山、丘陵、河流、溶洞、峽谷、壩子等地形地貌,地形北部為武陵山的余脈,多為中低山,坡陡谷深,南部為苗嶺山脈余系,為中低山丘陵,中部為河谷壩子和丘陵地帶。境內壩子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黃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13°C—16°C.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雨熱同季,適宜林木的生長。②種質資源共有137科392屬75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銀杏、銀杉、紅豆杉、水杉等,二級保護樹種有臺灣杉、福建柏、翠柏、香樟、鵝掌楸、厚樸、凹葉厚樸、金銀花、櫸樹、喜樹、香果樹、杜仲、傘花木、十齒花、馬尾松、金錢柳等。主要植被以亞熱帶闊葉林和馬尾松純林為主的森林類型,分布在全縣十四個鄉(xiāng)鎮(zhèn),目前朱家山、大灣山等局部地帶有殼斗科、樟科、山茶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分布,其它地區(qū)的植被均為次生植被。(二)、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云臺山)1)概況云臺山位于施秉縣城北十三公里處,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該風景區(qū)由云臺山、外營臺、轎頂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組成。面積約二百一十平方公里,主峰團侖巖海拔一千零六十六米,突起于群山之間,因山形“四面削成,獨出于云霄之半”,山巔如臺,加之云霧繚繞,故名云臺山。整個地勢西北較高,東南較低,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水熱同季,氣候溫暖濕潤,素有“舞陽明珠”之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侯區(qū),氣候具有季風性、高原性特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和濕潤,太陽輻射弱,日照時數(shù)少,年總輻射每平方米3538兆焦耳,日照時數(shù)1197小時年平均氣溫14C—16C.來到云臺山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爬山,那石梯子簡直就是成直角,上坡不容易,下坡更困難,腿直接就是抖著下來的。云臺山受人為破壞較少,因而森林茂密,植物種類繁多。群峰鼎立,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怪石崛起,加之溪水清澈,植被茂密,已被列為貴州省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山間珍稀等植物近400種,珍貴等動物近百種,被稱為“植物寶盆、動物寶庫”,是貴州東線探險尋幽的旅游寶地。篇五:植物學實習總結植物學野外實習總結姓名:陳朝遠學號:20142060101年級:12級專業(yè):生物科學所在小組:第六小組同組人:地點:七舍、間歇泉時間:2014年9月13日到2014年9月14日目錄一、實習目的二、實習意義三、實習任務四、實習內容五、實習總結及體會六、野外實習觀察植物結果一、實習目的1、通過實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知識。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能力。3、學會植物學野外工作方法。4、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