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與測試專題強化練三散文閱讀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與測試專題強化練三散文閱讀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與測試專題強化練三散文閱讀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與測試專題強化練三散文閱讀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復(fù)習(xí)與測試專題強化練三散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強化練(三)散文閱讀一、(2023·青島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文本一:“不如歸去”談①卞之琳槐花滿地,時節(jié)又近初夏了。剛才讀蘆焚先生的《里門拾記》,見有一條注,解釋文中的“光棍抗鋤”:文人們叫做“不如歸去”的那種鳥。雖只是鳥的叫聲,一種人聽了奮起耕作,一種人聽了傷春思鄉(xiāng),連耳朵也竟有這樣大的差異。我覺得很有意思。“光棍抗鋤”當然就是“割麥插禾”。書本里說布谷與杜鵑②有別,不過也說很相似,《辭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麥插禾”“不如歸去”兩種鳥相混了,即使有考據(jù)癖的文人驟然間也不會分得清楚吧。記得我曾經(jīng)想寫一篇歷史小說,其中的核心,一個場面,是如此:頭上一陣鳥聲,如人言?!案铥湶搴獭保r(nóng)人想?!安蝗鐨w去”,旅人想。我想寫這篇小說是在去年此時,讀了李廣田先生的《桃園雜記》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說在他的家鄉(xiāng)以為是叫的“光光多鋤”,令我想起了我的家鄉(xiāng)人仿佛說是“花好稻好”?;?,讀ho,大約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無問題,即水稻,江鄉(xiāng)自然有水田。這兩種說法,與蘆焚先生的“光棍抗鋤”俱未見于典籍。典籍中有的,除“布谷”“割麥插禾”以外,還有“麥飯熟”“脫卻布褲”“郭公”等。而在我們的活書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樣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樣搜集起來該有如何一個大觀!不過千差萬別,都由于耳朵不同嗎?其實,蘆焚先生之意,在于環(huán)境,在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別吧。農(nóng)人在田間,旅人在道旁。頭上一陣鳥聲,如人言。“割麥插禾”,農(nóng)人想?!安蝗鐨w去”,旅人想。這里有兩個人,雖然在一處,畢竟環(huán)境不同。但在我看來,即便“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是兩種觀念,也未嘗不可以聯(lián)在一起:春去也。見麥浪滾滾,旅人想起了多風波的江湖。你看,那邊一個農(nóng)人在檐前看鐮刀哪。數(shù)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鄉(xiāng)收麥早,或許莊稼人已經(jīng)赤腳下水田了。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來著?葉落歸根,不如歸去吧?!安蝗鐨w去”一語,不見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見得不是俗子的口頭語。即使是雅士說的我也有話可說:當此時也,道上的過客或許是一個坐在轎子里的官老爺,不禁想,人生一夢耳,四處奔波,所為何來?為五斗米折腰實在犯不著,即使位居一品,在京華塵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君不見那個莊稼漢倒快樂自在,坐在茅屋的門檻上,捧一碗黃粱。你聞聞看,多香!真不如回去種田好,“守拙歸園田”。然而,“割麥插禾”多少帶點振作的情調(diào),而“不如歸去”卻不免消極呢。不錯,這還是環(huán)境差異,不過哀樂是相依為命的。我曾經(jīng)說過,這可以作為補充,而“杜宇”只合永遠啼血,要知道:誰說杜宇歸去樂,歸來處處無城郭。更不要說這個,就連你“郭公”,哪怕你“郭公”;郭公,郭公!天雨蒙蒙,促農(nóng)耕隴。城南戰(zhàn)骨多,野田變作丘與壟。郭公,郭公!何地播種?弄到這個地步,哪怕你“郭公”,就連你“郭公”也無可奈何吧?“感時花濺淚”,即使不“恨別”,鳥亦“驚心”。這又歸于一,同歸于悲了。不過,時至今日,啼血的子規(guī)到底是絕種了也說不定,因為“不如歸去”現(xiàn)在仿佛只活在書本里,而“割麥插禾”的子孫戚族還活在各地農(nóng)人的口頭。各地農(nóng)人的口頭開出了一朵朵各式各樣的小花。哪一天把它們搜集起來當標本,作一個系統(tǒng)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這一朵朵單純的小花將是一個個小窗子開向各種境地:水田,桃園——我想從你的里門望望看,蘆焚先生,你的門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經(jīng)擬過一篇社會論文的題目:布谷聲里聽出的各地社會背景。可是為什么不能從旁的鳥聲里聽出來呢?為什么從旁的鳥聲我們聽不出這許多花樣?這種鳥聲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應(yīng)乃小異大同了。人總是人。想起人,我真想起個別的人來了。蘆焚先生與我有過好幾面之緣,此刻想必在河南鄉(xiāng)下吧?李廣田先生,齊人也,是我的熟人,現(xiàn)在正陪我在此地吃他的家鄉(xiāng)飯,住在東鄰,和我天天見面。過幾天可以聽到布谷聲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蘆焚先生在這里,我們?nèi)送校雎牭靡宦暋安脊取保骸肮夤骺逛z”,蘆焚先生想?!肮夤舛噤z”,李廣田先生想?!盎ê玫竞谩?,我想。唉,江里的魚汛該過了好幾種了;竹筍該已經(jīng)老了,高過人頭了;青蠶豆該已經(jīng)上市了吧?這里倒已經(jīng)上市了。我不喜歡北方這種講究辦法,把青蠶豆去皮,疏疏幾瓣的炒肉片,就不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菜,細蔥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來一碗嗎?也許畢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不如歸去”。(有刪改)文本二:“真”是散文的靈魂,沒有“真”的文字,文章毫無生機,是呆滯的。那么怎樣到達散文的“真”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語言本身,這就是我們說的“在場”?!霸趫觥奔戎干眢w在場,也指心靈敞開,與現(xiàn)實同在。(節(jié)選自耿立的《散文的在場與見證》)[注]①作者1936年寫于濟南。②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春夏季節(jié),日夜鳴啼。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善于體察生活,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情景“杜鵑鳴啼”進行創(chuàng)作,其作品體現(xiàn)出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B.作者認為“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兩種觀念可以聯(lián)在一起,但畢竟雅士、俗子有別,在古代“不如歸去”屬雅士之言。C.作者認為,“杜宇”只合永遠啼血,這與唐代詩人李商隱“望帝春心托杜鵑”中“杜鵑”的意象內(nèi)涵一致。D.“天雨蒙蒙,促農(nóng)耕隴”原有振奮之意,但戰(zhàn)亂頻仍,“何地播種?”又令人悲傷無奈,暗合作者身處動蕩時代的感受。解析:B項,“在古代‘不如歸去’屬雅士之言”錯誤,原文為“‘不如歸去’一語,不見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見得不是俗子的口頭語”,可知“不如歸去”不一定“屬雅士之言”,更可能是俗子的口頭語。答案:B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初夏時節(jié)、槐花滿地開篇,營造氛圍,以蘆焚先生的注解,巧妙點出“杜鵑鳴啼”,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審美情趣。B.作者在文中多次寫故鄉(xiāng)的杜鵑鳴啼之音,結(jié)尾提及家鄉(xiāng)的事與物,以小見大,字字關(guān)情,體現(xiàn)出濃濃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C.文中加點詞“活書本”,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現(xiàn)實生活里有豐富鮮活的內(nèi)容,意在批評文人們對生活缺少觀察。D.文章想象豐富,畫面感強;語言特色鮮明,既有口語化的表達,也有生動形象的描述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解析:C項,“意在批評文人們對生活缺少觀察”錯誤,原文為“在我們的活書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樣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樣搜集起來該有如何一個大觀”,只是突出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豐富鮮活,是“大觀”,沒有批評之意。答案:C3.文本一《“不如歸去”談》一線成文,層層深入,請結(jié)合全文進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章題目里“不如歸去”是杜鵑的啼聲,文章內(nèi)容對應(yīng)題目,“解釋文中的‘光棍抗鋤’:文人們叫做‘不如歸去’的那種鳥”“我想寫這篇小說是在去年此時,讀了李廣田先生的《桃園雜記》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說在他的家鄉(xiāng)以為是叫的‘光光多鋤’”“在我看來,即便‘割麥插禾’與‘不如歸去’是兩種觀念,也未嘗不可以聯(lián)在一起”“然而,‘割麥插禾’多少帶點振作的情調(diào),而‘不如歸去’卻不免消極呢。不錯,這還是環(huán)境差異,不過哀樂是相依為命的”“人總是人……我們?nèi)送?,忽聽得一聲‘布谷’:‘光棍抗鋤’,蘆焚先生想?!夤舛噤z’,李廣田先生想?!ê玫竞谩蚁搿保詈笾赋龆霹N的叫聲獨特,而人心更復(fù)雜,鳥聲中可以反映社會背景、生命狀態(tài);“我心中曾經(jīng)擬過一篇社會論文的題目:布谷聲里聽出的各地社會背景”,文章由“鳥聲”及“人心社會”,由物及人,層層深入。答案:①文章以“杜鵑鳴啼”為線索,在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將文章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②文章首先提出杜鵑的鳴啼聲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接著指出其原因;然后進一步指出復(fù)雜的生活經(jīng)歷、社會環(huán)境可以使不同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能夠歸一;最后指出杜鵑的叫聲獨特,而人心更復(fù)雜,鳥聲中可以反映社會背景、生命狀態(tài);由“鳥聲”及“人心社會”,由物及人,層層深入。4.文本二主張散文創(chuàng)作要“在場”,請分析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主張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散文創(chuàng)作的“在場”指散文的真,即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語言本身。從事物本身看文章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的“杜鵑鳴啼”為寫作對象。從人本身看,“家鄉(xiāng)收麥早,或許莊稼人已經(jīng)赤腳下水田了。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來著?葉落歸根,不如歸去吧”“你聞聞看,多香!真不如回去種田好,‘守拙歸園田’”“天雨蒙蒙,促農(nóng)耕隴。城南戰(zhàn)骨多,野田變作丘與壟。郭公,郭公!何地播種”,文章真實地表現(xiàn)了人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生命狀態(tài)下對鳥叫聲的真切感受,反映了動蕩年代知識分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耙环N人聽了奮起耕作,一種人聽了傷春思鄉(xiāng),連耳朵也竟有這樣大的差異”“人生一夢耳,四處奔波,所為何來”“也許畢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很多這類語言滿含感情,真摯樸素。答案:①文章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杜鵑鳴啼”為寫作對象。②真實地表現(xiàn)了人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生命狀態(tài)下對鳥叫聲的真切感受,反映了動蕩年代知識分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③語言真摯樸素。二、(2023·濰坊三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北京雨燕以及行者李敬澤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鳥類。它在民間有一個諢號,叫“無腳鳥”,它的四趾全部朝前,只適合抓住高處的樹枝或梁木,所以有腳等于無腳,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飛,被風雨或傷病打落在地,那就是死亡。北京雨燕的神奇在于它日復(fù)一日毫不停歇地飛,它在飛翔中睡覺,在飛翔中捕食飛蟲,在飛翔中俯沖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濺起的水滴。北京雨燕的一年中,除了雌鳥必須孵育雛鳥的兩三個月,它們一直在天上,一直在飛。如果用一種鳥來形容來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么他就是北京雨燕。在北京,你沿著中軸線走過去,那些宏偉的建筑都在召喚著我們,引領(lǐng)我們的目光向上升起。安定門、正陽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鐘鼓樓,城樓拔地而起,把你的目光、你的心領(lǐng)向天空。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遠,如果它是一個作家,他就是將天空、飛翔、遠方、廣闊無垠的世界認定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懷天下,抗拒著、承擔著來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讓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時此地、此身此心。我又想起另一個飛行家,就是齊天大圣、行者悟空。小時候讀《西游記》,總有一個大的疑惑:孫悟空那么能飛,一個筋斗飛過去,把經(jīng)書拎回來交給師父不就得了嗎?第九十八回,作者才做出了回答,飛在天上、走“云路”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人之為人的問題是,他必須走“本路”,他無法直接抵達終極,人是在向死而去的一天一天里,在“本路”、在地上的路獲得他活著的意義。所以,“云路”上取的經(jīng)不是真經(jīng),在大地上用雙腳一步一步走過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難中走過去,這才算得了真經(jīng)。孫悟空,這偉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飛,他也終于學(xué)會了落地,學(xué)會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過萬里長路而成佛。于是,我心里馬上就有了一個像行者那樣的作家,他就是杜甫。年輕時的杜甫是鳳凰,心高萬仞,壯志凌云?!笆幮厣鷮釉?,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時是開元二十四年,杜甫二十四歲,壯游山東、河北,“放蕩齊趙間,襲馬盡清狂”,遙望泰山,他的目光隨飛鳥而上,他的心凌絕頂而小天下。這樣的速度和激情,這樣的一往無前、萬里橫行,不是杜甫了,是李白了。杜甫在天寶三載認識了李白,那一年李白四十四,杜甫三十三。第二年,他們同游齊趙,杜甫寫下了《贈李白》,詩中的“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完全就是李白的句子。浦起龍《讀杜心解》評論這首《贈李白》和另一首《畫鷹》:“自是年少氣盛時作,都為自己寫照?!倍鸥懙氖抢畎祝彩亲约?,杜甫此時的自己,其實就是李白。李白這個人,真是“太白”啊,他光芒四射,從路人直到天子,很少有人不被他的光芒所震懾。我相信,這個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心都是焦點,他是詩界的皇帝和神,他生前就活在世人的仰望中。李白才是真正的、純粹的北京雨燕。他畢生沒有落地,他是“無腳鳥”,他是“謫仙人”,他只活在他自己那空闊無邊的尺度里。他的偉大,他讓杜甫、讓后來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格,就在于他真是不累,真是不牽掛,真是在飛,他在人世、在紅塵中如此一意孤行如此飛揚跋扈放浪輕狂。金庸有一句名言:人生就該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李白在心里和筆下兀自大鬧,他走的一直是“云路”,他就是那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他一生都在飛,喝醉了就飛得更遠更高。“決眥入歸鳥”,杜甫眼巴巴地望著,李白就是杜甫眼里的那只鳥。杜甫一生都深情地遙望著懷想著李白,他愛的其實是他心中那個曾經(jīng)的自己,那個青春勃發(fā)飛在“云路”上的自己。但一定有一個時刻,也是中國詩歌和中國精神的一個關(guān)鍵時刻,杜甫忽然想明白了,他不是李白,他做不成李白,他注定要在這泥濘的人間踽踽獨行,他的路就是人的“本路”,歷經(jīng)橫逆、失敗、勞苦,艱辛地為一餐飯、一瓢飲而奔忙,為夜雨中的一把春韭、為人和人的一點溫情而感動。他如此卑微,“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才是卑微到了泥土里。但在泥土與泥濘中,在漫漫長路上,他才看得見“三吏”、看得見“三別”。在生命和生活的根部、底部,在寒冷、逼仄中,他的心貼向別人的心,貼向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朋友、路上那些陌生的受苦的人。他終究不是仙人,他成為負重前行的行者,背負起人世的沉重,成為詩歌中的圣人。他的路太難了,你讀一讀他生命中期以后、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的詩吧,那些詩大多寫在路上,是行者之歌跋涉者之歌,是荒野之歌漫漫“本路”之歌。哪里有什么“飛揚跋扈”,哪里有“所向無空闊”,而是一步一步、步步驚心,戰(zhàn)栗著喘息著,流淌汗水和淚水,從極度勞頓的身體中提煉出來句子?!俺劣纛D挫”,怎么能不“頓挫”,那是一個行者一個登山者的頓挫喘息,那就是生命之累之艱難苦恨。杜甫之偉大就在于,他是中國文學(xué)中最偉大的行者,是第一個走過并且寫出“本路”的詩人,第一個直接面對累和喘息的詩人,第一個在累和喘息中為生命唱出意義的詩人。杜甫走向遠方、走進無數(shù)人,取經(jīng)的行者心中覺悟,這經(jīng)不是在天上寫好了等他來取,這經(jīng)就是他一步一步地行走在大地上寫出來的。李白是純粹的雨燕,他的持久魅力也正在這份常人沒法模仿、不可企及的純粹。而杜甫曾經(jīng)是雨燕,后來落了地,他竟在地上長出了腳,一步一步走過去,這何其難啊。但是,現(xiàn)在讓我們重讀一遍《登高》,杜甫身體里的那只雨燕真的飛走了嗎?沒有,還在,他翱翔于天之高、地之闊、江河萬古,然后,他緩緩地落下,落到此時此刻、此人此心。杜甫也是雨燕,哪里有“所向無空闊”,杜甫的生命中竟然真的一直有,他是悲,他是歡;他是窮途末路,他是通達安泰;他能收能放能屈能伸能快能慢。由此,他才能把艱難苦累淬煉成詩。我又想起了曹雪芹。曹雪芹,我說他是雨燕,同時也是行者。這個人作為作家的橫絕古今,正在于他既飛在“云路”上又走在“本路”上,他的路既是“本路”又是“云路”?!都t樓夢》沒有寫完,實在是一大恨事。我甚至大逆不道地懷疑,《紅樓夢》寫不完,其實是真的寫不下去了,“云路”和“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雪芹之死是把自己活活難死。當我這么談?wù)摱鸥筒苎┣蹠r,我心里想的其實是蘇東坡,留給你們?nèi)ハ氚?,記起你們見過的雨燕、你們遭遇的行者。這些偉大的靈魂,在往昔的日子、現(xiàn)在的日子里一直陪伴著我們,他們是我們的理想作家,我們信任他們,我們確信,天上地下的路,他們替我們走過,他們將一直陪伴著我們,指引著我們。(有刪節(jié))5.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用三個“在飛翔中”凸顯北京雨燕“一直在天上,一直在飛”,贊揚其能讓人“目光拉得更遠”,喻指“不讓大地拘禁”的像雨燕一樣的作家。B.在作者看來,李白作為“謫仙人”和“無腳鳥”,生活得不累且不牽掛,他的飛揚跋扈、放浪輕狂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杜甫一生心向往之的審美追求。C.作者認為李白是純粹的雨燕,杜甫是偉大的行者,而曹雪芹既是雨燕也是行者,他們都是理想的作家,會啟示我們,指引著我們前行。D.雖然作者在文中沒有明確說明蘇東坡是哪一類的作家,但從文意看,蘇東坡應(yīng)該既是雨燕,也是行者,并且是“云路”和“本路”合到了一起的作家。解析:B項,“他的飛揚跋扈、放浪輕狂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杜甫一生心向往之的審美追求”錯誤,原文是“杜甫一生都深情地遙望著懷想著李白,他愛的其實是他心中那個曾經(jīng)的自己,那個青春勃發(fā)飛在‘云路’上的自己”,杜甫對李白飛揚跋扈、放浪輕狂的藝術(shù)風格沒有產(chǎn)生一生心向往之的審美追求。答案:B6.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借雨燕和行者來比喻作者眼中理想的作家,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李白、杜甫、曹雪芹等作家的不同人生風采和藝術(shù)風格。B.作者用“眼巴巴地望著”的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杜甫對李白的仰望之誠;用“身體里的那只雨燕”的比喻,凸顯杜甫高遠的理想追求。C.文中引用金庸“大鬧一場,悄然離去”的名言,意在表現(xiàn)李白是“活在他自己那空闊無邊的尺度里”“一直是‘云路’”“一生都在飛”的高格。D.“北京雨燕以及行者”內(nèi)涵豐富,既交代了行文線索,暗含對比褒貶,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當下缺少理想作家的現(xiàn)狀的隱憂及暗諷。解析:D項,“暗含對比褒貶”“對當下缺少理想作家的現(xiàn)狀的隱憂及暗諷”錯誤,文中只是談?wù)撟髡邔畎?、杜甫、曹雪芹等人的看法,并沒有對比,表達對當下作家的隱憂及暗諷,于文無據(jù)。答案:D7.作者由雨燕聯(lián)想到孫悟空,聯(lián)系文本簡要分析作者為何這樣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文章標題是“北京雨燕以及行者”,由雨燕聯(lián)想到孫悟空,照應(yīng)標題中“行者”二字。孫悟空“終于學(xué)會了落地,學(xué)會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過萬里長路而成佛”,為下文寫杜甫從“心高萬仞”到勞頓中唱出生命的意義作類比,使文意更加突出;上文寫北京雨燕,及雨燕式作家,由雨燕聯(lián)想到孫悟空是起到過渡的作用,“于是,我心里馬上就有了一個像行者那樣的作家,他就是杜甫”“這樣的速度和激情,這樣的一往無前、萬里橫行,不是杜甫了,是李白了”,引出下文對李白、杜甫等行者式作家的介紹,不突兀,易于讀者理解。答案:①由北京雨燕聯(lián)想到行者悟空,照應(yīng)文章標題;②交代孫悟空由“云路”到“本路”的取經(jīng)歷程,為下文寫杜甫從“心高萬仞”到勞頓中唱出生命的意義作類比,使文意更加突出;③使文章由雨燕及雨燕式作家的介紹自然過渡到行者及行者式作家的介紹、不突兀,易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