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農業(yè)文明的多元面貌-從史前時代到中古時期_第1頁
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農業(yè)文明的多元面貌-從史前時代到中古時期_第2頁
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農業(yè)文明的多元面貌-從史前時代到中古時期_第3頁
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農業(yè)文明的多元面貌-從史前時代到中古時期_第4頁
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農業(yè)文明的多元面貌-從史前時代到中古時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歷史熱點沖刺復習農業(yè)文明的多元面貌——從史前時代到中古時期必備知識清晰化關鍵能力系統(tǒng)化核心素養(yǎng)情境化大題突破必備知識清晰化中外歷史綱要

一、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二、中古時期的世界選擇性必修【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古代希臘政治制度與基層治理:以雅典為代表的古代希臘逐漸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為后世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成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2.古代羅馬政治制度和法律:古羅馬先后實行貴族寡頭政治和君主專制;羅馬法成為西方古代法律基礎。3.中世紀的西歐政治與社會治理:中古西歐時期,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以及教會權力與王權并立的局面。中古后期的等級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構成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產生與發(fā)展的基本背景?!窘洕c社會生活】1.青銅器最早出現在西非、北非地區(qū)。公元前15~前14世紀,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鐵技術。2.阿拉伯商人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qū)域。【文化交流與傳播】1.西亞地區(qū)的早期文明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西亞文化成就具有開創(chuàng)性。阿拉伯文化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2.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頭;西歐的基督教文化和拜占庭、俄羅斯的東正教文化是中古時期歐洲兩個主要的區(qū)域文化。3.中古亞洲文化:南亞的古代印度文化頗具特色;東亞的朝鮮和日本的文化及東南亞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蘊,又受到中華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4.古代非洲、美洲文化具有鮮明地域特色。關鍵能力系統(tǒng)化整合一

上古時期: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與交流1.原始時代的人類文明(1)社會生產:原始人類主要依靠采集和漁獵為生,原始農耕和畜牧出現。(2)社會生活①古代南亞、中國、中南美洲等地獨立發(fā)明了農業(yè),人類逐漸定居并形成村落,出現早期城市。印第安人過著游獵生活,住圓錐形帳篷。②原始手工業(yè)、商業(yè)、音樂、文學、宗教、天文知識也逐漸發(fā)展起來。(3)文明產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階級、國家和文字出現。2.奴隸制時代多元文明的發(fā)展(1)西亞文明①政治: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tǒng)一兩河流域,建立君主專制制度,《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經濟: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世界上主要的農業(yè)區(qū)域,產生了早期城市。商業(yè)領域出現金屬鑄幣、借貸商人、使用契約。③建筑:修建帶有人首飛牛的王宮;用磚塊建造房屋,多家連建。④文化:創(chuàng)造楔形文字、創(chuàng)作《吉爾伽美什》、發(fā)明60進制、亞述巴尼拔王建立圖書館。(2)埃及文明①政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統(tǒng)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tǒng),法老是最高統(tǒng)治者。②經濟:商業(yè)發(fā)展,使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③建筑:金字塔是文明的象征,法老修建眾多神廟;建設木框架房屋,帶有庭院。④文化:創(chuàng)造象形文字、編制太陽歷、制作莎草紙、創(chuàng)建亞歷山大博學園。(3)南亞文明(古印度文明)①政治:公元前3千紀,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種姓制度成為印度文明的重要象征符號。②文化:創(chuàng)制巴利文、創(chuàng)立佛教、創(chuàng)作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包括“0”在內數字發(fā)明。(4)古希臘文明①政治: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古希臘獨特的城邦制度,基層治理依靠村社進行。雅典是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國家權力掌握在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斯巴達是希臘城邦國家中寡頭政治的代表。古希臘人以移民方式擴大影響。②經濟:各城邦形成商業(yè)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貨幣流通范圍大、貨幣經營行業(yè)興起、出現匯票雛形。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yè)的功能。③建筑:房屋包括中庭(核心)、中庭左右房間、正屋。④文化:產生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古希臘的文學、史學、哲學等成就影響深遠。由腓尼基字母演化而來的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3.人類文明的交流(1)印歐人的遷徙:公元前2千紀初,印歐人憑借馬和馬拉戰(zhàn)車陸續(xù)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度的廣大地區(qū),分別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對整個亞歐大陸區(qū)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2)日耳曼人南遷:3~6世紀,陸續(xù)進入羅馬帝國并建國家,最后滅亡西羅馬帝國。整合二

上古時期:地跨亞非歐的世界帝國1.背景(1)農耕文明的優(yōu)勢使其具備擴張的潛能,使文明區(qū)域不斷擴大。(2)古代文明通過武力擴張不斷擴展,使不同文明區(qū)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2.表現(地跨亞非歐的三大帝國)帝國制度文明(政治統(tǒng)治)區(qū)域性影響波斯帝國在中央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tǒng),修筑驛道,統(tǒng)一幣制等繼承了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推動了亞非歐三大洲的文明交往亞歷山大帝國繼承波斯帝國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地方實行行省制度,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推動了“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羅馬帝國奴隸制,基督教是羅馬帝國國教,行省制度,貿易發(fā)展促進了文明交往的程度,擴大了文明聯系的范圍整合三

中古時期的歐洲1.政治(1)制度建設:實行封君封臣制度,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存,形成二元政治格局。13世紀初,英王被迫簽署《大憲章》;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14世紀初,法國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王權強化。(2)城市自治:10~11世紀城市興起,通過斗爭贏得程度不等的自治權。(3)拜占庭與俄羅斯:拜占庭帝國是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橋梁,《羅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標志性成就;俄羅斯通過伊凡四世改革強化中央集權,最終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是經濟生產的基本特征;手工業(yè)者和商人實行行會或商會管理;出現以手工業(yè)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zhèn)。3.文化(1)思想:基督教會勢力強大,控制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闡述教義的《圣經》對西歐思想文化、文學藝術影響重大。(2)文學: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地位重要;基輔羅斯接受基督教,創(chuàng)作史詩《伊戈爾遠征記》。(3)建筑:拜占庭羅馬式穹頂建筑風格;俄羅斯圓頂多塔風格與西歐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鮮明對比。整合四

中古時期的亞洲、非洲和美洲1.中古時期的亞洲(1)阿拉伯帝國①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權,勢力逐步擴大。到其去世時,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7世紀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規(guī)模向外擴張,到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②帝國統(tǒng)治③歷史地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政治穩(wěn)定最高統(tǒng)治者哈里發(fā)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經濟繁榮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城市繁多,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燦爛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qū)的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2)奧斯曼帝國①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16世紀后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最高統(tǒng)治者蘇丹,是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②15~16世紀,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帝國控制了連接亞歐的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3)日本①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12世紀末,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②17世紀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對世界變局意圖以鎖國加強統(tǒng)治,抵制外來影響。(4)朝鮮①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設三省六部,地方劃分為十道。②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2.古代非洲文明區(qū)域代表國家成果特征南部非洲津巴布韋巨石建筑群相對隔絕環(huán)境下發(fā)展起來的文明東部非洲阿克蘇姆、摩加迪沙外貿發(fā)達,城市繁榮;園藝業(yè)為主兼容并蓄的混合型文明西部非洲加納、馬里和桑海黃金交易繁榮;廷巴克圖是文化中心古代西部非洲文明最高代表呈區(qū)域性特征原因非洲不同地區(qū)自然條件差異大;受到外來文明影響3.中古時期的美洲(1)政治:瑪雅人建立城市國家,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統(tǒng)治階級;印加人建立集權國家,劃分政區(qū)、編制人口調查表和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tǒng)以加強統(tǒng)治。(2)經濟:印第安人獨立發(fā)展農業(yè);瑪雅人發(fā)展了玉米為主的農業(yè);阿茲特克人發(fā)明了“浮動園地”,土地分貴族私有和村社公有。(3)文化:多神崇拜,太陽神占特別重要地位;瑪雅人發(fā)明獨特文字和瑪雅歷、采用20進制、知道“零”的概念;印加人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制定太陽歷和太陰歷;阿茲特克人鍛造銅器、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手工制品精美。(4)建筑:瑪雅人建有金字塔廟宇;印加人建造驛道和太陽廟。核心素養(yǎng)情境化微點1多元與共生——古代世界文明的產生與發(fā)展真題引領1.命題點:古羅馬拱門形制建筑特色[2023·山東卷,10]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據下圖可知,人類文明交往(

)A.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B.推動了區(qū)域文化的統(tǒng)一C.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答案:A解析:據材料“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并結合圖示可知,拱門形制在亞述、安息宮殿門和羅馬凱旋門上都有應用,說明人類文明之間存在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進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和融合,A項正確;僅從拱門形制的應用,無法斷定區(qū)域文化的統(tǒng)一,排除B項;“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表述夸大,排除C項;僅從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內核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2.命題點:庇西特拉圖攫取雅典城邦統(tǒng)治權[2023·全國乙卷,32]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tǒng)治權。他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tǒng)治時期為“盛世”。該“盛世”的出現,得益于(

)A.梭倫改革的制度基礎B.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C.五百人議事會的產生D.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公元前6世紀中后期,庇西特拉圖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統(tǒng)治權。他依照法律處理公共事務,關懷農民,支持平民反對貴族,時人稱其統(tǒng)治時期為‘盛世’”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594年,梭倫擔任雅典“執(zhí)政兼仲裁”一職后進行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在庇西特拉圖主政時期,在政治、軍事、外交、工業(yè)、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延續(xù)了梭倫改革的路線,A項正確;克里斯提尼執(zhí)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在公元前6世紀末,排除B項;克里斯提尼執(zhí)政時期,確立了五百人議事會,排除C項;“貴族特權被徹底鏟除”的表述太過絕對,只是打擊了貴族特權,排除D項。故選A項。3.命題點:古羅馬法對訴訟敗訴方的處罰變化[2023·全國甲卷,32]共和之前的古羅馬部分訴訟中,敗訴方須將用于擔保的牛羊祭神,以贖偽誓之罪。擔保的牛羊多超出訴訟物價值,且影響農牧生產。共和國早期,敗訴方改向國家繳納罰金,到公元前3世紀末,罰金已無足輕重。這一變化表明羅馬共和國時期(

)A.系統(tǒng)完備的羅馬法體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護公民的權益C.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嚴格控制D.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擴大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共和之前的古羅馬部分訴訟中,敗訴方須將用于擔保的牛羊祭神,以贖偽誓之罪。擔保的牛羊多超出訴訟物價值,且影響農牧生產。共和國早期,敗訴方改向國家繳納罰金,到公元前3世紀末,罰金已無足輕重。”可知,共和之前至羅馬共和國時期,敗訴方承擔的敗訴成本越來越少,更多的維護了公民的利益,故法律注重保護公民的權益,B項正確;公元六世紀,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系統(tǒng)完備的羅馬體系形成,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嚴格控制,且神權對法律事務的控制逐漸削弱,排除C項;羅馬帝國雖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擴大,排除D項。故選B項。4.命題點: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的設立[2023·湖南卷,11]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成員包括執(zhí)政官、行政長官等官員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這個議事會討論。這一機構的設立(

)A.推動了民主進程

B.顛覆了寡頭統(tǒng)治C.削弱了元首權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古羅馬。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屋大維執(zhí)政時期,屋大維組建元首顧問議事會,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然后在元老院議決。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成為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材料中元首顧問議事會有權商討國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D項正確;這一機構加強了元首的權力,不利于民主進程,排除A項;這一機構是羅馬貴族寡頭統(tǒng)治的產物,排除B項;這一機構加強了元首的權力,排除C項。故選D項。5.命題點:查士丁尼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2023·湖北卷,11]某學者關注世界歷史上的一位著名統(tǒng)治者,研究其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該統(tǒng)治者以恢復舊日羅馬帝國的榮耀為己任,力圖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最符合該研究主題的史實是(

)A.羅馬帝國一分為二B.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C.頒布第一部成文法D.征服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以判斷,這位羅馬帝國統(tǒng)治者力圖恢復往日羅馬帝國榮耀,可知這肯定是在羅馬帝國分裂以后,據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可知該羅馬帝國皇帝對法律貢獻大,據此可以推斷這位羅馬帝國皇帝是查士丁尼,據所學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時期,羅馬占領北非和意大利,D項正確;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項;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的是奧斯曼帝國,排除B項;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而且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時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6.命題點:古代西亞地區(qū)一部法典的規(guī)定[2023·新課標全國卷,31]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qū)的一部法典規(guī)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chuàng)制?!边@一規(guī)定(

)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D.規(guī)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tǒng)治答案:B解析:據本題材料時間“公元前18世紀”“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chuàng)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內容為《漢謨拉比法典》結束語內容,該法典是中東地區(qū)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材料強調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壞性,誰敢破壞、不遵守法典,就將遭到嚴懲,以保護法典的權威性。《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東地區(qū)的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中央集權強大的標志之一,它消除了原來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國法令統(tǒng)一起來,材料內容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B項正確;波斯帝國的存續(xù)時間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亞述帝國的存續(xù)時間是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羅河流域的上埃及與下埃及完成統(tǒng)一,古埃及進入早王朝時期,與材料時間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7.命題點:雅典民主政治[2022·湖北高考]在雅典城邦,獲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臺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紀中期,著名將軍客蒙用大量家財捐助公共服務、資助同村公民,以獲取政治上的支持。這表明(

)A.貴族對村民有庇護義務

B.公民責任意識衰落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漸消解答案:C解析:據材料“用大量家財……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錢可以獲得政治支持,這對沒錢的公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選C項;貴族資助村民是為獲得政治上的支持,不是其義務,排除A項;公民參與政治就是責任意識的體現,“衰落”說法錯誤,排除B項;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價值選擇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夠從實際出發(fā),從人民利益出發(fā),不被個人情緒和偏見所左右,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8.命題點: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及作用[2022·湖南高考]伯利克里在擔任雅典首席將軍期間,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fā)放工資,同時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擔公共捐獻的義務,諸如戰(zhàn)船捐、使團捐及合唱捐等。這種政策(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B.致力于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C.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D.著眼于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fā)放工資”為收入低的下層公民解決了后顧之憂,刺激了他們的參政積極性,“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擔公共捐獻的義務”為城邦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質保障,可見這種政策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C項正確;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排除A項;“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是要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的良性發(fā)展,排除B項;“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是手段,不是該政策的目的,不符合主旨,排除D項。深化認知1.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原因(1)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yè)立國,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yè)見長,形成了開拓進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業(yè)見長的游牧民族則形成騎射奔襲的特點。(2)地理環(huán)境:在世界上古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的有利條件進行農業(yè)生產。希臘港灣眾多,對希臘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3)周邊環(huán)境:西亞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一方面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不利于文明的穩(wěn)定,朝代更替頻繁。中國、印度文明周邊壓力較小,外部壓力較輕,文明相對穩(wěn)定。(4)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表現,也反過來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儒家思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都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東西方文明的不同走向3.世界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途徑創(chuàng)新應用1.[2023·九師聯盟高三檢測]西亞是小麥、大麥的故鄉(xiāng),其種植發(fā)生在九千年前;東亞則有粟、黍、水稻、蠶桑,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長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萬年的歷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紅薯等。據此可知,人類文明的產生(

)A.呈現多元特征B.起源時間完全一致C.相互借鑒發(fā)展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答案:A解析:據材料“西亞是小麥、大麥的故鄉(xiāng)”“東亞則有粟、黍、水稻、蠶桑”“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紅薯等”可知,西亞、東亞和美洲都有各自特色的農作物,各自進行獨立發(fā)展,可知人類文明呈現多元特征,故選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文明起源時間并不完全一致,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西亞、東亞和美洲有各自特色的農作物,并沒有相互借鑒發(fā)展,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類文明并沒有都產生于大河流域,排除D項。2.[2023·云南師大附中高三月考]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區(qū)人民各自獨立地發(fā)明了農業(yè)。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生產經驗。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和收獲。這表明人類(

)A.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B.原始的農耕和畜牧業(yè)出現C.從遷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D.社會私有制和國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據材料“人們開始對日月星辰的活動、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生產經驗。周期性勞動要求人們較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以便播種、管理和收獲”可知,人類逐步走向定居生活,生產逐漸由游牧走向農耕,說明生產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故選A項;原始農耕和畜牧業(yè)出現于材料中人類定居生活之前,排除B項;材料中只提到從遷徙到定居,還沒有形成聚落,排除C項;社會私有制和國家形成于定居生活開始后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情況下,排除D項。3.[2023·廣東高三聯考]考古材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

材料結論A考古發(fā)現埃及距今約2600年前的墓葬中,有用純金和寶石制成的護身符等陪葬品,共計上萬件古埃及奴隸制商品經濟發(fā)達B考古發(fā)現一塊公元前3200年前蘇美爾人的泥板文書楔形文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C伊朗考古發(fā)現波斯帝國時期武士群雕像波斯帝國憑借武力征服西亞D廣西合浦漢墓出土一只羅馬玻璃碗羅馬商人大量來華進行貿易答案:B解析:被發(fā)現的這塊公元前3200年前蘇美爾人的泥板文書,是楔形文字的主要載體,故選B項;純金和寶石制成的護身符等上萬件陪葬品,不能說明古代埃及實施了奴隸制,也不能說明其商品經濟發(fā)達,排除A項;僅憑武士群雕像不能說明波斯依靠武力擴張,只能說明波斯帝國具有尚武精神,排除C項;僅憑一只羅馬玻璃碗不能得出大量羅馬人來華貿易的結論,也有可能通過其他外商以間接的方式進入中國,排除D項。4.[2023·重慶模擬]從公元1世紀中期開始,木乃伊肖像畫在埃及地區(qū)大量出現。如圖,畫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臘羅馬地區(qū)生長,在希臘是豐饒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據此可知(

)A.古代埃及盛行神靈崇拜B.埃及希臘文化交流交融C.古代埃及繪畫傾向寫實D.希臘文化開始傳入埃及答案:B解析:據材料“畫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臘羅馬地區(qū)生長,在希臘是豐饒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可知,埃及文化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故選B項;據材料“畫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可知,材料中的繪畫并沒有涉及神靈崇拜,排除A項;僅由材料中的一幅肖像畫不能得出古代埃及繪畫傾向寫實,排除C項;從公元前4世紀晚期亞歷山大東征開始,希臘文化開始傳入埃及,也就是希臘化時代開始,排除D項。微點2擴張與對話——古代世界帝國的擴展與文明的交流真題引領1.命題點:古代拜占庭帝國皇帝喪失權威的社會現實[2023·新課標全國卷,32]有學者認為,直到13世紀,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現實:他們的皇帝已經不具備所稱的“統(tǒng)治全人類”的能力,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這可以用來說明(

)A.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廣泛傳播B.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形成C.地中海地區(q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D.東羅馬帝國疆域的縮減及國力損耗答案:D解析:據本題材料時間“13世紀”“他們的皇帝已經不具備所稱的‘統(tǒng)治全人類’的能力,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國的擴張,東羅馬帝國領土日益縮小,第4次十字軍東侵期間(1202~1204),西歐封建主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及帝國的大部,建立拉丁帝國,東羅馬殘余勢力退至小亞細亞,建立尼西亞帝國,1261年復國,國力更加衰落,14世紀初開始,又面臨奧斯曼土耳其的嚴重威脅,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由于東羅馬帝國疆域的縮減及國力損耗,導致材料中拜占庭人認為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D項正確;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最早出現于15世紀,由著名律師傅德斯古爵士明確提出限制君王權力的主張,這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奧斯曼帝國創(chuàng)建時間始于1299年,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定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形成,13世紀時奧斯曼帝國處于初建階段,排除B項;地中海地區(q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在14世紀,而且材料未體現此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2.命題點:13世紀英格蘭的莊園經濟[2023·湖北卷,12]13世紀時,英格蘭的一則小品劇中,莊園領主在法庭上公開討論小麥、奶酪、雞蛋和小乳豬的價格。無獨有偶,《田莊總管職責》也提醒領主和總管,羊毛應該論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為單位出售,怎樣賣收益最大、好處最多,就怎樣賣。上述材料反映英格蘭(

)A.封建莊園制度已瀕臨崩潰B.莊園農產品獲利豐厚C.農業(yè)的經濟轉型趨勢初顯D.圈地運動正迅速開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莊園領主的法庭上公開討論……價格”可知,莊園的農業(yè)生產突破了原來自給自足的模式,莊園領主通過在市場中售賣農產品來追求利潤,表明農業(yè)的經濟轉型趨勢初顯,故選C項。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封建莊園制度逐漸解體,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封建莊園出現追求利潤的現象,由材料無法看出農產品的獲利情況,排除B項。圈地運動大約從15世紀開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3.命題點:8世紀日本農業(yè)政策的變化[2023·湖南卷,12]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漸多,田地窄狹。望請勸課天下,開辟田疇。其有新造溝池營開墾者,不限多少,給傳三世。若逐舊溝池,給其一身?!碧旎蕼首?。這(

)A.反映了灌溉技術進步B.動搖了土地公有原則C.體現了天皇地位提高D.推動了莊園制度發(fā)展答案:B解析:根據“百姓漸多,田地窄狹。望請勸課天下,開辟田疇。其有新造溝池營開墾者,不限多少,給傳三世。若逐舊溝地,給其一身”,可知這種鼓勵開荒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肯定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大大刺激了私有土地的增長,這動搖了土地公有原則,故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灌溉技術的發(fā)展狀況,A項錯誤。僅由“天皇準奏”得不出天皇地位提高,C項錯誤。10世紀,日本的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隨著新土地的開墾,貴族、佛寺和神社廣分土地,形成莊園,故D項史實錯誤,排除。4.命題點:亞歷山大遠征的影響[2023·廣東卷,11]下圖所示歷史事件(

)A.傳播了阿拉伯數字

B.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C.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D.加快了印刷術的西傳進程答案:C解析:通過圖片的一些關鍵信息如“伊蘇斯”戰(zhàn)役、“高加米拉”戰(zhàn)役、“亞歷山大”港、路線遠及印度等,能判斷該圖為“亞歷山大東征圖”。歷經10年征戰(zhàn),亞歷山大成功滅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亞歷山大及其后繼者都熱衷于向外傳播希臘文化,由此開啟了300年左右的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30年),故C項正確。5.命題點:非洲傳統(tǒng)法庭的司法實踐[2023·海南卷,1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傳統(tǒng)法庭在庭審時,訴訟當事人除列舉事實外,還可廣泛援引諺語,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殺死它”“到癩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貶身份”等,善用諺語的一方往往更占優(yōu)勢。有學者認為,當地諺語的效力相當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據此可知(

)A.文化傳統(tǒng)影響司法實踐

B.風俗習慣奠定立法基礎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進步

D.遵循先例成為審判原則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傳統(tǒng)法庭在庭審時,除了可以列舉事實,還可以援引諺語,而諺語是指廣泛流傳于民間言簡意賅的短語,能夠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非洲傳統(tǒng)法庭上可以援引諺語,體現了文化傳統(tǒng)影響司法實踐,A項正確;材料只是強調訴訟當事人可以援引諺語,并沒有強調諺語是立法的基礎,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實踐中更應重視證據,而材料強調在訴訟時援引諺語的一方往往更占優(yōu)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進步,排除C項;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決中的法律原則對以后同類案件有約束力,援引諺語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項。6.命題點:影響深遠的“世界文化遺產”[2023·浙江1月選考,12]有史學家認為:“雖然道路、圓形劇場、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場都是其豐功偉業(yè)的實物見證,但羅馬帝國的遺產和希臘民主時期或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遺產一樣,是觀念性的。沒有這筆遺產,無論是歐洲,還是其后的整個世界,都絕不會是今天的樣子。”下列選項中,屬于“這筆遺產”的是(

)A.元首制

B.羅馬法C.萬神殿

D.大競技場答案:B解析:羅馬法是羅馬寶貴的精神財富,對當時和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B項正確;元首制不是羅馬獨有的,故A項排除;萬神殿、大競技場屬于實物見證,故C、D兩項排除。7.命題點:中世紀法蘭西王國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2022·山東高考]下圖所列為12世紀前期法蘭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間的若干舉措。這些舉措旨在(

)○面對當時方興未艾的城市自治運動,支持城市公社?!鸶慕M御前會議,吸收若干忠于國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參加?!甬敯⒒构羧ナ罆r,讓兒子娶公爵的女繼承人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領土。A.推動城市崛起B(yǎng).加強國王權力C.建立民族國家D.發(fā)展莊園經濟答案:B解析:材料給了三條措施,需要在三條措施中找到其共同的主要影響作為其根本目的。針對城市自治運動,采取支持的政策,有利于推動城市工商業(yè)發(fā)展、緩和與城市市民階層的矛盾,并獲得工商業(yè)階層的支持;御前會議吸收忠于國王的中下層力量,有利于擴大其統(tǒng)治基礎;讓國王兒子娶公爵女繼承人為妻加強控制一些領土,有利于增強國王力量;綜合三項條件影響都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秩序、加強王權。所以B項正確。8.命題點:世界物種的交流[2022·山東高考]如圖為世界物種交流過程中兩種作物的傳播路線示意圖,兩種作物是(

)A.小麥、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麥、甘蔗D.水稻、甘蔗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兩種作物是從西亞和東南亞地區(qū)向其他地區(qū)擴散的,也就是這兩種作物原產地應是西亞和東南亞;從史實的角度來看玉米原產地是美洲,故排除A、B兩項;水稻原產地是中國,故排除D項,C項正確。深化認知1.中古時期世界各大洲文化的多樣性歐洲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產生了西歐的封建社會,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的產生,推動了王權的強化和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國一度繁榮,俄羅斯在反抗蒙古的斗爭中逐漸崛起亞洲阿拉伯帝國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后來幕府掌握了實權;朝鮮半島政權更迭,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非洲在西非,加納、馬里和桑海等古國先后興起;班圖人建立津巴布韋國家美洲印第安人獨立發(fā)明了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歷史上空前強大的帝國,并成功維持了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2.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3.農耕游牧文明的人口遷徙與文化交流創(chuàng)新應用1.[2023·浙江臺州一模]《天方夜譚》其中一個故事描述道:巴格達城的窮腳夫幫一個妙齡女郎在一個基督徒開辦的商店里購買了一個金幣的橄欖,又來到一家水果店,買了敘利亞蘋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馬色睡蓮、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檸檬、撒爾他尼橙子,還買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產和亞歷山大的蠟燭、香水等手工業(yè)品。這反映了該地(

)A.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B.溝通世界貿易的重要作用C.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較明顯D.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答案:B解析:故事顯示在巴格達可以買到“敘利亞蘋果、土耳其榅桲、阿曼梅子、大馬色睡蓮、伊拉克密胡瓜、埃及檸檬、撒爾他尼橙子,還買了伊朗、阿富汗等地特產和亞歷山大的蠟燭、香水等手工業(yè)品”,反映出巴格達城成了溝通世界貿易的橋梁,故選B項;題干顯示的是巴格達城可以買到世界好多地方的東西,是關于貿易相關的信息,而不是文化遺產方面的信息,排除A項;題干中有關基督教的信息只有“一個基督徒開辦的商店”,并不能據此得出當地基督教文化特征比較明顯的結論,排除C項;題干體現的是巴格達成為東西方貿易的橋梁,而不是說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排除D項。2.[2023·江蘇南通高三質量監(jiān)測]下圖為一個古代帝國形勢示意圖。該帝國(

)A.興起于伊朗高原B.主要以移民方式擴大其影響C.注重推廣希臘文化D.使地中海地區(qū)保持長期和平答案:C解析:由地圖中的東征路線可知,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從地中海出發(fā),最遠到達印度河流域,而且還到達了東北非的埃及,最終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這一過程中,希臘文化得以東傳,與他注重推廣希臘文化密切相關,故選C項;馬其頓興起于古代希臘半島,興起于伊朗高原的是波斯帝國,排除A項;古希臘人以移民方式擴大自己的影響,而馬其頓則是以軍事擴張和征服的方式擴大影響,排除B項;亞歷山大并未占領整個地中海地區(qū),所以當時并未能保持這一地區(qū)的長期和平,保持地中海地區(qū)長期和平的是羅馬帝國,因為羅馬帝國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排除D項。3.[2023·廣東高三聯考]隨著穆斯林貿易深入非洲,伊斯蘭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奧扎根,然后于10世紀后期在加納帝國扎根;再由此向東傳播到馬里帝國(公元1240~1645年)和桑海帝國(公元1460年~公元1591年)。這說明在古代(

)A.對外貿易深刻影響非洲國家發(fā)展B.非洲絕大多數國家對外政策開放C.非洲國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D.非洲經濟文化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答案:A解析:隨著穆斯林貿易深入非洲,伊斯蘭教得以在非洲傳播開來,這說明對外貿易對非洲社會和國家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故選A項;穆斯林商人在非洲加奧、加納、馬里、桑海的貿易和傳教并不意味著非洲絕大多數國家對外政策開放,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了伊斯蘭教在西非的傳播,不能說明非洲國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傳播,不能說明非洲經濟文化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排除D項。4.[2023·天津南開區(qū)一模]貴霜錢幣是古代中亞地區(qū)貴霜王朝統(tǒng)治時期所鑄造發(fā)行使用的一種錢幣。普遍采用希臘打壓法制造,錢幣圖像正面為王、背面為神,這類神像大部分是希臘、波斯、印度等宗教神話中的眾神。這段材料最適合探究的主題是(

)A.文明的交流和影響

B.走向整體的世界市場C.東西文化的同源性

D.王權強化和殖民侵略答案:A解析:據材料“古代中亞地區(qū)貴霜王朝統(tǒng)治時期所鑄造發(fā)行使用的一種錢幣。普遍采用希臘打壓法制造……希臘、波斯、印度等宗教神話中的眾神”可知,貴霜帝國的錢幣采用希臘技法制造,且神像多來自印度等地區(qū),體現了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響,故選A項;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逐步走向整體,排除B項;東西文化有所交流,但并不同源,排除C項;錢幣文化不能體現王權強化,排除D項。大題突破高考非選擇題高分導練[開放探究題]真題研析——在品悟中探尋規(guī)律[例]

[2022·廣東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以“陸地之間”的海而著稱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種稱呼:“偉大的?!薄皦櫬涞暮!薄爸腔壑!薄百Q易之?!钡?,不同的稱呼反映了人們對地中海歷史的不同理解。圍繞歷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選擇某一稱呼或者自擬一個稱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