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G 156-202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2/3D/wKhkGWWM9d2AKTwKAAD8cvyF08M161.jpg)
![SJG 156-202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2/3D/wKhkGWWM9d2AKTwKAAD8cvyF08M1612.jpg)
![SJG 156-202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2/3D/wKhkGWWM9d2AKTwKAAD8cvyF08M1613.jpg)
![SJG 156-202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2/3D/wKhkGWWM9d2AKTwKAAD8cvyF08M1614.jpg)
![SJG 156-202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32/3D/wKhkGWWM9d2AKTwKAAD8cvyF08M16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深圳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
SJG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rack
resistance
and
leakage
prevention
ofconcrete
structures
i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2023-12-25
發(fā)布 2024-05-01
實施1深 圳 市 住 房 和建 設局 發(fā)布1深圳市工程建設地方標準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防滲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rack
resistance
and
leakagepreven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SJG
156
-
20232023
2前 言本規(guī)程是根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于發(fā)布
2021
年深圳市工程建設標準制訂修訂計劃項目(第一批)的通知深建標〔2021〕18
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及實踐經驗總結,參考國內外有關先進技術標準,結合深圳市軌道交通工程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的。本規(guī)程主要技術內容是:1則;2語;3本規(guī)定;4材料;5凝土抗裂設計;6拌混凝土制備和運輸;7凝土施工;8凝土檢測與監(jiān)測;9程實體防水質量檢測;10、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本規(guī)程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批準發(fā)布,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業(yè)務歸口并組織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編制單位負責技術內容的解釋。本規(guī)程實施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區(qū)筍崗西路3001
號,郵編:518118),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本
規(guī)
程
主
編
單
位
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居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本
規(guī)
程
參
編
單
位
圳地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深圳大學深圳市市政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總站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設基礎設施有限公司深圳地鐵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深圳港創(chuàng)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安托山混凝土有限公司深圳市鹽田港建筑工程檢測有限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深圳華捷新材料有限公司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員力平 楊 駿 潘曉明 陳 宇 吳永照韓建國 趙 丹 曾海勇 吳祖標 孫惠林劉偉 李 圍 吳蔚博 王平豪 劉曉陽彭海真 連???龔貴清 石紅兵 劉少然高芳勝 史成東 董 剛 諸葛運臣
黃 燦馬茂泉 陳澤波 田連生 喻 波 李文武宛 斌 黎心海 龍文進 解廷偉 周楚榮何環(huán)洲本規(guī)程主要審查人員鳳亮 王 瑩 鐘志強 曹詩定 艾傳彬郭 洪 尤立峰本規(guī)程主要指導人員:宋 延 李偉雄 張雨溪 蔡淑雅 周雋涵3目 次1 總則...........................................................................
12 術語...........................................................................
23 基本規(guī)定.......................................................................
44 原材料.........................................................................
54.1
...................................................................
54.2
.......................................................................
54.3
.....................................................................
54.4
.......................................................................
64.5
.....................................................................
64.6
.......................................................................
74.7
.......................................................................
74.8
........................................................................
74.9
.................................................................
75 混凝土抗裂設計.................................................................
95.1
...................................................................
95.2
..........................................................
95.3
.........................................................
105.4
....................................................
115.5
....................................................
115.6
.................................................
115.7
..................................................................
126 預拌混凝土制備和運輸..........................................................
156.1
..................................................................
156.2
...........................................................
156.3
................................................................
166.4
................................................................
166.5
..................................................................
166.6
..................................................................
167 混凝土施工....................................................................
187.1
..................................................................
187.2
..................................................................
187.3
..................................................................
187.4
................................................................
197.5
................................................................
207.6
...............................................................
218 混凝土檢測與監(jiān)測..............................................................
238.1
..................................................................
238.2
.............................................................
238.3
.............................................................
248.4
....................................................
248.5
....................................................
259 工程實體防水質量檢測..........................................................
269.1
..................................................................
269.2
..................................................................
269.3
..................................................................
269.4
..................................................................
2710 安全與環(huán)境保護...............................................................
284附錄
A 大體積混凝土澆注體表面保溫層厚度的計算方法
...............................
29附錄
B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階段絕熱溫升計算方法
.................................
31附錄
C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及測溫記錄表
.........................................
33附錄
D 注漿及排氣管安裝方法
.....................................................
35附錄
E 混凝土勻質性評價的采樣和計算方法
.........................................
37附錄
F 軌
道
交
通
工
程
滲
漏
水
檢
測
記
錄
表
.............................................
39附錄
G 缺
陷
修
復
.................................................................
41本標準用詞說明...................................................................
44引用標準名錄.....................................................................
45附:條文說明.....................................................................
475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44 Materials
.......................................................................
54.1
General
Requirement
...........................................................
54.2
Cement.....................................................................
54.3
Admixtures..................................................................
54.4
Aggregate...................................................................
64.5
Additive
....................................................................
64.6
Fibre
......................................................................
74.7
Steel
Bar....................................................................
74.8
Water
......................................................................
74.9
Materials
Storage..............................................................
75 Concrete
crack
resistance
design
....................................................
95.1
General
Requirement
...........................................................
95.2
Anti
Cracking
Steel
Reinforcement
Design
............................................
95.3
Design
of
Special
Concrete
Structure
...............................................
105.4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for
Mined
Tunnels
.......................................
115.5
Design
of
Super
Large
Platform
Structure
for
Metro
Car
Depot
.............................
115.6
Stress
Release
and
Restraint
of
Longitudinal
Concrete
Structures............................
115.7
Construction
Measures
.........................................................
126 Prepa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Ready
Mixed
Concrete
...............................
156.1
General
Requirement
..........................................................
156.2
Concrete
Proportioning
Design
...................................................
156.3
Concrete
Preparation
..........................................................
166.4
Concrete
Transportation
........................................................
166.5
Temperature
Control
Requirements
................................................
166.6
On
Site
Inspection
............................................................
167 Concrete
Construction............................................................
187.1
General
Requirement
..........................................................
187.2
Technical
Preparation..........................................................
187.3
Template
Engineering..........................................................
187.4
Concreting
.................................................................
197.5
Concrete
Curing
.............................................................
207.6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Parts.....................................................
218 Concrete
Testing
and
Monitoring
...................................................
238.1
General
Requirement
..........................................................
238.2
Sampling
of
concrete
on
site
.....................................................
238.3
Concrete
Performance
Test
......................................................
248.4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248.5
Strain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259 Waterproof
Detection
and
Quality
of
Entity
Engineering
................................
269.1
General
Requirement
..........................................................
269.2
Waterproof
Testing............................................................
269.3
Quality
Assessment
...........................................................
269.4
Inspection
Report.............................................................
2710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286Appendix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ickness
of
Insulation
Layer
on
Surface
of
Large
VolumeConcrete
Pouring
Body
..................................................
29Appendix
B Calculation
Method
for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During
Construction
Phase
of
Large
Concrete
Pouring
................................................
31Appendix
C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Record
Table
for
Large
VolumeConcrete..............................................................
33Appendix
D Installation
Methods
for
Grouting
and
Exhaust
Pipes
..........................
35Appendix
E Sampling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Evaluating
Uniformity
of
Concrete
.........
37Appendix
F
Record
Table
of
Leakage
Water
Detection
i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
39Appendix
G Defection
Repair
.......................................................
4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4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45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4771 總 則1.0.1 為解決軌道交通工程主體結構混凝土開裂和滲漏問題,推動工程高質量建設,實現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綠色環(huán)保,制定本規(guī)程。1.0.2 本規(guī)程適用于深圳市軌道交通工程現澆混凝土結構防止早期開裂及滲漏的設計和施工。1.0.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滿足本規(guī)程要求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yè)和廣東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12 術 語2.0.1 軌道交通工程rail
transit
engineering包括地鐵、城際鐵路、輕軌、地鐵基地超大平臺等工程。2.0.2 軌道交通混凝土結構 rail
transit
concrete
structure指軌道交通工程中,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隧道、車站及車輛基地等結構。2.0.3 混凝土抗裂性能指標 concrete
crack
resistance
index為降低混凝土開裂風險而規(guī)定的拌合物入模溫度、泌水率、絕熱溫升、自收縮和干燥收縮、抗開裂性等混凝土性能指標。2.0.4 溫度監(jiān)測 temperature
monitoring實體混凝土結構中,埋置溫度傳感器測試混凝土內部溫度的變化過程。2.0.5 應變監(jiān)測 strain
monitoring實體混凝土結構中,埋置應變傳感器測試混凝土應變的變化過程。2.0.6 滲漏狀況 leaking
status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養(yǎng)護完成后,結合蓄水措施,針對混凝土結構滲漏位置、數量和滲水速率的定量化表征結果。2.0.7 縱長結構 longitudinal
concrete
structures縱向剛度小,橫向剛度大,長度和寬度的剛度比值大的混凝土結構。分段澆筑的縱長結構在合攏后余收縮應力累積縱長結構受年度溫度應力共同影響下易產生貫穿性橫向裂縫。2.0.8 大體積混凝土 mass
concrete預計因膠凝材料水化熱等因素引起混凝土溫度變化導致有害裂縫,或結構實體斷面最小尺寸不小于
lm
的混凝土。2.0.9 勻質性 homogeneity針對實體混凝土結構,通過硬化后表面磨拋或鉆芯取樣,結合圖像分析法,得到的粗骨料分布均勻程度的定量化結果。2.0.10 跳倉施工法 alternative
bay
construction
method將超長的混凝土塊體分為若干小塊體間隔施工,經過短期的應力釋放,再將若干小塊體連成整體
2.0. 永久變形縫 permanent
deformation
seam將建(構)筑物垂直設置永久留置的預留縫,包括伸縮縫和沉降縫。2.0.12 溫度應力 temperature
stress混凝土溫度變形受到約束時,在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應力。2.0.13 收縮應力 shrinkage
stress混凝土收縮變形受到約束時,在混凝土內部產生的應力。2.0.14 絕熱溫升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混凝土處于絕熱狀態(tài)條件下,其內部某一時刻溫升值。2.0.15 溫升峰值 peak
value
of
rising
temperature混凝土澆筑體內部的最高溫升值。2.0.16 里表溫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outside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同一時刻距表面
50mm
處的混凝土最低溫度之差。22.0.17 降溫速率 descending
speed
of
temperature散熱條件下,混凝土澆筑體內部溫度達到溫升峰值后,24h
內斷面加權平均溫度下降值。2.0.18 出槽溫度 temperature
after
preparation混凝土拌合物在攪拌站制備完成后,裝入攪拌運輸車時的溫度。2.0.19
入模溫度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casting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入模時的溫度。2.0.20 溫度場 temperature
field混凝土結構的溫度在空間的分布。2.0.21 水膠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單位體積混凝土拌合物中用水量與膠凝材料總量的質量比。33基
本
規(guī)
定3.0.1 軌道交通工程有防滲漏功能需求時,混凝土結構應進行抗裂專項設計,設計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1 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工作年限和裂縫寬度控制目標;2 縱長結構溫度應力分析及采取的措施;3 大體積混凝土及超大平臺設計要求;4 邊界約束條件對混凝土裂縫的影響及措施;5 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溫升和收縮特性及解決方案;6 抗裂防滲的構造措施。3.0.2 主體結構防滲漏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考慮抗裂性能指標,根據不同工程部位采用差異化混凝土配合比,選用低水化熱膠凝材料,可摻加混凝土抗裂滲防水材料。3.0.3 混凝土除通過配合比優(yōu)化降低混凝土絕熱溫升外,還應對其原材料存儲條件,混凝土制備、運輸和交貨全過程采取隔熱降溫措施,減小混凝土的物理溫升。3.0.4 主體結構防滲漏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混凝土材料、工程檢測等專業(yè)專家評審,經審查通過后實施。3.0.5 施工單位應做好跳段分倉策劃、新舊混凝土連接工藝、混凝土澆筑體降溫、混凝土保溫保濕養(yǎng)護工作;應做好混凝土結構溫升監(jiān)測,并應根據監(jiān)測情況,及時調整混凝土養(yǎng)護措施。3.0.6 軌道交通抗裂防滲漏工程應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減少單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宜利用新型、環(huán)保材料替代混凝土或砂漿,減少混凝土和砂漿的使用,達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44 原
材
料4.1 一
般
規(guī)
定4.1.1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用的原材料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中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具備產品合格證明。4.1.2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用的原材料性能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4.1.3 原材料進場后應先經過具備相關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4.1.4 嚴禁使用對人體產生危害、環(huán)境產生污染的原材料。4.2 水 泥4.2.1 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
中的相關規(guī)定。4.2.2 大體積混凝土在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宜選用具有低水化放熱的水泥。4.2.3 水泥中鋁酸三鈣(CA)含量不宜大于
7%。4.2.4 在滿足規(guī)范和設計強度的要求下,宜選用硅酸三鈣(CS)含量低,硅酸二鈣(CS)含量高的水泥。4.2.5 水泥中游離氧化鈣含量不應大于
1%,氧化鎂含量不應大于
6%。4.2.6 水泥的比表面積不宜大于
350
mm/kg。4.2.7 水泥的初凝時間不應小于
45
min,終凝時間不應大于
600min。4.2.8 水泥中氯離子含量不應大于
0.06%,堿含量不應大于
0.6%。4.2.9 不應使用早強水泥。4.2.10 進場的每個批號水泥的安定性、凝結時間、強度、比表面積為必檢項目;燒失量、氧化鎂、氯離子、堿含量、三氧化硫、不溶物為定期檢驗項目。設計有其它要求時,尚應符合設計要求。4.2. 水泥應按不同生產廠家、品種、強度等級分別儲存在專用倉罐內。水泥儲存不宜超過三個月,對于儲存超過三個月的水泥應重新進行物理性能檢測,并按復檢結果使用。4.2.12 不應使用溫度大于
55℃的水泥拌制混凝土。4.3 摻
合
料4.3.1 摻合料可使用粉煤灰、?;郀t礦渣粉等,粉煤灰的摻量應不大于
30%,礦渣粉的摻量應不大于
10%;兩者的具體摻量應通過實驗室試驗結合現場確定。4.3.2 粉煤灰應使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
中規(guī)定的
F類粉煤灰,不應采用
C
類粉煤灰和Ⅱ級以下的
F
類粉煤灰。粉煤灰應使用顆粒完整、品質穩(wěn)定的原狀灰,不宜采用磨細灰,不應使用城市垃圾焚燒所產生的生物質粉煤灰。4.3.3 ?;郀t礦渣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
GB/T18046
中的相關要求,宜使用活性指數
S95
及以上的礦渣粉,比表面積不宜超過
450mm/kg。5項目指標云母含量(質量,%)≤2%輕物質含量(質量,%)≤1%硫化物含量(折算
SO3含量,質量,%)≤0.5%有機物含量(比色法)顏色不應深于標準色深于標準色時按照砂漿強度試驗方法進行試驗,抗壓強度比不應低于
0.95。4.4 骨 料《4.4.1 粗、細骨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
14684、建設用卵石、碎石》GB/T
14685、《和現行行業(yè)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測方法》JGJ
52
中的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4.4.2 細骨料宜選用天然河砂,細度模數不宜小于
2.6。4.4.3 河砂中含泥量應不大于
2.5%,泥塊含量應不大于
1.0%。4.4.4 河砂中有害物質含量應符合表
4.4.4
的規(guī)定。
..
砂中有害物質含量4.4.5
..
砂中有害物質含量4.4.5
細骨料也可選用滿足要求的水洗海砂或機制砂砂中氯離子含量應不大于
0.03%殼含量、壓碎指標值和片狀顆粒含量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
14684
中對
I
類砂的規(guī)定。4.4.6 粗骨料宜選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最大粒徑宜不大于
31.5mm,不得超過構件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大于鋼筋最小間距的
3/4。鋼纖維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徑宜不大于
20mm
或鋼纖維長度的
2/3。4.4.7 粗骨料中針狀顆粒含量宜不大于
10%泥量宜不大于
1.0%塊含量宜不大于
0.5%。碎石和卵石的壓碎值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
52中
3.2.5部分的規(guī)定。4.4.8 為控制堿骨料反應,宜選用非堿活性骨料。若必須使用低堿活性骨料時,應控制混凝土中總含堿量不大于
3kg/m;不得使用高堿活性的骨料。4.4.9 骨料中不得含有燒結物,嚴禁混入影響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質,嚴禁使用鋼渣等存在體積穩(wěn)定性隱患的骨料。4.5 外
加
劑4.5.1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所使用的外加劑,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外加劑》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GB
50119
的相關規(guī)定。4.5.2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所使用的減水劑,宜采用高性能減水劑,混凝土
1h
坍落度經時損失應不大于
20mm。澆筑到位的混凝土,不得出現離析現象。摻入高性能減水劑的混凝土相對于基準混凝土,28d
后其收縮率比不大于
110%,減水率不應小于
25%。4.5.3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中添加膨脹劑時,應保障混凝土的制備和施工具有相適宜的環(huán)境和養(yǎng)護條件,以保障膨脹劑在混凝土中效用的發(fā)揮。4.5.4 為提升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必要時可摻加提升混凝土結構抗開裂能力的新型外加劑。新型外加劑使用前應通過實驗室試驗和工程模擬試驗來進行功能驗證,并綜合考慮材料性能、氣溫、運輸距離、施工方法和工程應用環(huán)境的前提下使用。64.6 纖 維4.6.1 混凝土制備使用的纖維種類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
JGJ/T
221的相關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鋼纖維混凝土可采用碳鋼纖維、低合金纖維或不銹鋼纖維。鋼纖維的形狀可為平直形或異形,異形鋼纖維又可為壓痕形、波形、端鉤形、大頭形和不規(guī)則麻面形等。2 合成纖維混凝土可采用聚丙烯腈纖維、聚丙烯纖維、聚酰胺纖維或聚乙烯醇纖維等。合成維可為單絲纖維、束狀纖維、膜裂纖維和粗纖維等。合成纖維應為無毒材料。4.6.2 鋼纖維應為高強鋼絲切斷型鋼纖維且具備端部折彎構造形態(tài)。地下工程迎水面混凝
土結構不應采用鋼纖維混凝土。4.6.3 有抗裂性能要求的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中纖維的長度應在
35mm~60mm
的范圍內量直徑應在
0.3mm~0.9mm
的范圍內,長徑比應在
50~80
的范圍內;鋼纖維的抗拉強度應不小于1000MPa,且端部的構造宜為折彎型。4.6.4 摻入鋼纖維的混凝土,應在制備、運輸和施工的過程中,通過分散手段、攪拌措施和施工方法等途徑,保障纖維分布的均勻性。4.6.5 摻入鋼纖維的混凝土的彎曲韌性,應采用現行行業(yè)標準《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
規(guī)程》JGJ/T
221
附錄
B
的等效彎曲強度來表征。要求跨中撓度為
δ和
δ時,對應的等效彎曲強度與比例極限的比值應分別不小于
0.7
和
0.5。4.6.6 合成纖維應采用不含再生鏈烯烴的純聚合物,其技術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合成纖維》GB/T
21120
的要求。4.7 鋼 筋4.7.1 軌道交通工程所用鋼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
的有關規(guī)定。4.7.2 普通鋼筋宜采用
HRB400、HRBF400、HRB500、HRBF500
級鋼筋。4.7.3 箍筋宜采用
HPB300、HRB400
級鋼筋。4.7.4 預應力筋宜采用預應力鋼絲、鋼絞線和預應力螺紋鋼筋。預應力筋的具體使用部位,應根據軌道交通結構抗裂性能、強度和抗?jié)B透能力等要求來確定。4.8 水4.8.1 混凝土拌合用水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
63
的規(guī)定。4.9 原材料存儲4.9.1 各種原材料應分倉貯存,并應有明顯的標識。4.9.2 水泥應按品種、強度等級和生產廠家分別標識和貯存,并應防止受潮及污染;膠凝材料筒倉應采取降溫隔熱措施。4.9.3 粉煤灰、礦渣粉在運輸與貯存時不得受潮和混入雜物,同時應防止粉塵外溢造成環(huán)境污染。4.9.4 骨料堆場應為能排水的硬質地面,并應有防塵和遮雨設施;不同品種、規(guī)格的骨料應分別貯存,避免混雜或污染,存放時間不宜超過半年;在運輸、裝卸和堆放過程中,應防止顆粒離析、混入雜質,并應按產地、種類和規(guī)格分別堆放。碎石的堆料高度不宜超過
5m,對于單粒級7或最大粒徑不超過
20mm
的連續(xù)粒級,其堆料高度可增加到
10m。4.9.5 外加劑應按品種和生產廠家分別標識和貯存;粉狀外加劑應防止受潮結塊,如有結塊,應進行檢驗,合格者應經粉碎至全部通過
30μm
方孔篩篩孔后方可使用;液態(tài)外加劑應貯存在密閉容器內,并應防曬和防凍。如有沉淀等異?,F象,應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4.9.6 鋼纖維應存放在較為陰涼、清潔通風、干燥的庫房內,不得與有腐蝕的物品同處一室。85 混凝土抗裂設計5.1 一
般
規(guī)
定5.1.1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防滲漏用混凝土應按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要求進行設計。5.1.2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設計中,應滿足以下要求:1 大體積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宜為
C30~C50,并可采用混凝土
60d
或
90d
的強度作為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混凝土強度評定及工程驗收的依據;2 大體積混凝土的結構配筋除應滿足結構承載力和構造要求外,還應設置預防混凝土早期開裂的構造鋼筋;3 大體積混凝土置于巖石類地基上時,宜在混凝土墊層上設置滑動層;4 設計中應采取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外部約束的技術措施;5 設計中應根據工程情況提出溫度場和應變的相關測試要求。5.1.3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設計應采取降低和釋放縱長結構收縮應力和年度溫度應力的措施。5.1.4 軌道交通結構的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盒)、預埋件和預留通道接頭、樁頭等細部構造,應加強設計措施。5.1.5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設計應根據結構形式和混凝土開裂特性,明確縱長結構施工的跳段、分倉長度以及澆筑混凝土的間隔時間。5.2 混凝土抗裂配筋設計5.2.1 軌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結構抗裂設計應綜合考慮混凝土溫差作用,采用彈性分析方法進行溫度應力的計算,并應包括以下內容:1 結構最大溫升工況計算;2 結構最大溫降的工況計算;3 施工全過程溫度應力場計算;4 開裂風險的計算與評估。5.2.2 下列軌道交通混凝土構件或部位應加強配筋:1 墻體縱向水平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0%,當側墻墻體凈高大于
3.6m
時,在墻體凈高的水平中線上下共
500mm
高度范圍內,水平筋的間距不宜大于
100mm;2 墻與柱、墻與墻的連接部位宜增設直徑為
8mm
或
10mm
的水平附加鋼筋,伸入墻內不宜小于
1500mm,豎向間距與墻體水平鋼筋相同,間隔布置;附加鋼筋示意圖見圖
5.2.2-1;圖..2-1 墻與柱(墻與墻)連接部位附加鋼筋9結構部位布筋方式鋼筋間距(mm)底板雙層、雙向150~200樓板(中板)雙層、雙向100~200頂板、墻體水平筋雙排100~1503 板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4 置于地基上的板,其單面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0%~0.25%(板的厚度較大時可取下限);5 當平面形體有較大凹凸時,在凹角處的板、兩端陽角處及端墻處的板、與周圍梁柱墻等構件整體澆筑且受約束較強的板,應增設溫度鋼筋;溫度鋼筋布置示意圖及鋼筋大樣圖分別見圖5.2.2-2
和圖
5.2.2-3;..2-2 板溫度鋼筋布置圖 2-3 板溫度鋼筋大樣圖6 在結構開口的出入口位置、結構截面變化處、構造復雜的突出部位、樓板預留孔、標高不同的相鄰構件連接處等,宜加強配筋。5.2.3 在板厚超過
1.5m
時,應在厚度不超過
0.75m
范圍設置與板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5.2.4 為防止混凝土微細裂縫的產生和發(fā)展,混凝土構件表面宜增設抗裂鋼筋網片,鋼筋網片應采用
φ6
鋼筋;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宜采用
100mm~200mm
網格間距,網片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5mm。5.2.5 軌道交通結構構件的鋼筋配置原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構件所需受力鋼筋的全截面最小配筋率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
的有關規(guī)定;2 縱長方向梁兩側腰筋的間距不應大于
200mm,每側腰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于梁寬與梁腹板高度乘積的
0.15%,當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或鋼纖維混凝土時不應小于
0.10%;3 不同結構部位鋼筋間距應符合表
5.2.5
要求:
..
..
鋼筋間距要求5.3.1 纖維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要求:1鋼纖維混凝土可適用于對混凝土抗拉強度、抗剪強度、抗沖切強度、局部受壓強度、裂縫控制等要求較高的軌道交通結構構件或部位,以及受力復雜或預應力施工困難部位;2 鋼纖維混凝土的受壓和受拉彈性模量以及剪切模量應根據鋼纖維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按照現行有關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鋼纖維混凝土的泊松比和線膨脹系數可取與普通混凝土相同值,按現行有關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103 合成纖維體積率宜為
0.1%,合成纖維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各項強度標準值及設計值、彈性模量松比和線膨脹系數等按照現行國家標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10
的規(guī)定采用;4 合成纖維混凝土結構構件承載力可按同強度的普通混凝土結構構件計算。5.3.2 預應力混凝土可用于防止或減輕軌道交通結構在收縮和溫度應力作用下所產生的裂縫。預應力鋼筋的設置范圍、數量應按照計算要求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無粘結預應力筋;2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宜為
C35~C40;3 預應力筋可設置于截面中部或對稱設置于截面兩側;4 無粘結預應力筋的最大間距可取板厚度的
6
倍,且不宜大于
1.0m;5 對于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平均預壓應力不宜小于
0.7MPa,且不宜大于
3.5MPa。5.4 礦山法隧道混凝土結構設計5.4.1 礦山法隧道二襯混凝土結構設計時,應考慮結構合攏后收縮應力引起的結構開裂,采取降低混凝土收縮應力的措施,同時應采取分段阻隔收縮應力合攏的構造設計,約束應力合攏。5.4.2 礦山法隧道二襯混凝土結構設計時,宜考慮結構合攏后年度溫度應力引起的結構開裂,采取降低混凝土年度溫度應力的措施以及分段錨定構造設計。5.4.3 設計應提出混凝土溫控、跳段施工、后澆帶、合攏時環(huán)境溫度等施工要求。5.4.4 結構二襯混凝土壁后注漿應采用收縮率低、防水性能好、水泥用量小的新型注漿材料,如流態(tài)固化土等。5.5 車輛基地超大平臺結構設計5.5.1 車輛基地超大平臺混凝土結構設計應滿足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
50010
的要求。5.5.2 車輛基地超大平臺混凝土結構設計分縫大于縱長結構設計要求時,應通過應力計算,采取控制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造成大分塊混凝土結構開裂的措施。5.5.3 車輛基地超大平臺結構設計可考慮采用纖維混凝土,降低縱長混凝土結構開裂風險。5.5.4 車輛基地超大平臺結構縱長結構變形縫設計應通過計算結構在年度溫度作用下的變形量,選擇兩道不同型式、技術可靠的新型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和后埋式止水帶,提高變形縫的防滲漏能力。5.6 縱長結構混凝土應力釋放與約束5.6.1 根據《超長混凝土結構無縫施工標準》JGJ/T
492,溫度應力的計算可按下式計算:(5.6.1)式中:——齡期為
t
時,因混凝土澆筑體里表溫差產生自約束拉應力的累計值(MPa);——齡期為
t
時,在第
i
計算區(qū)段混凝澆筑體里表溫差、整體結構溫差的增量(℃);——第
i
計算區(qū)段,齡期為
t
時,混凝土的彈性模量(N/mm);——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在齡期為
π
時,第
i
計算區(qū)段產生的約束應力延續(xù)至
t
時的松弛系數。5.6.2 混凝土施工前,應對混凝土澆筑體的溫度、溫度應力及收縮應力進行試算,并確定混凝土澆筑體的溫升峰值,里表溫差及降溫速率的控制指標,制定相應的溫控技術措施,絕熱溫升計算宜按本規(guī)程附錄
B
的要求計算。5.6.3 軌道交通縱長結構的防裂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 超過本規(guī)程規(guī)定的縱長軌道交通結構,進行間接作用效應分析;2 考慮縱長結構混凝土干燥收縮、溫度應變等因素導致混凝土開裂風險,應增加縱長結構的剛度,可在混凝土結構間隔
40m
設置主動應力約束構造措施。5.6.4 縱長結構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降低和釋放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 應采用低水化熱水泥;2 應采用低收縮率混凝土配合比;3 宜設置后澆帶,在帶外最后一側混凝土澆筑
42d
后合攏;4 宜選擇在年度低溫期間,并且當天最低溫度時澆筑后澆帶。5.6.5
縱長結構混凝土的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約束與錨定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 可提高縱向配筋率,以提高抗收縮應力的能力;2 設置橫向圈梁,可采用暗梁形式,梁的箍筋宜按照加強配筋布置;橫向圈梁的間距宜為8m~12m;3 圈梁與周邊連續(xù)墻、底板基巖可采用鋼筋連接和錨固,提高結構抗溫度應力的能力。5.7 構
造
設
計5.7.1 軌道交通結構中與土壤或水接觸,且起到隔水、阻水、防水作用的混凝土構件應采用防水混凝土。5.7.2 混凝土縱向結構縱向施工縫間距宜為
8m~12m。5.7.3 環(huán)向施工縫的設置應滿足以下要求:1 宜布置在縱向柱距
1/4~1/3
跨附近;2 宜布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3 應避開通風道、樓梯孔,以保證扶(樓)梯梁的剛度;4 施工縫應根據施工組織安排、施工段等情況而定。5.7.4 常規(guī)車站主體結構底板和頂板不設縱向施工縫,側墻水平施工縫根據施工要求布置,
車站每側可設置
2~3
條施工縫,應留在距離板面
300mm~500mm
處,不得留在剪力、彎矩最大處或板與墻交接處。5.7.5 軌道交通車站主體結構采用跳倉法施工時,跳倉的最大分段長度不宜大于
12m,跳倉間隔施工時間不宜小于
7d,跳倉接縫處宜按施工縫的要求設置和處理。5.7.6 施工縫構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縫宜設置鋼板止水帶,鋼板止水帶大樣圖見圖
5.7.6;2 施工縫應設置對拉鋼筋,提高新舊混凝土抗裂能力。12項目帶外混凝土類別樁基礎筏形基礎巖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后澆帶普通混凝土30303540補償收縮混凝土40405560膨脹加強帶補償收縮混凝土40405055 施工縫鋼板止水帶大樣圖5.7.7地下車站混凝土結構設置后澆帶或膨脹加強帶應符合下列要求:1 后澆帶或膨脹加強帶應設在因收縮變形或溫度影響可能引起應力集中、結構構件產生裂縫可能性較大的部位;2 后澆帶或膨脹加強帶的最大間距限值符合下表
5.7.7
要求。
.
..
注:1
鋼纖維混凝土最大間距限值可按補償收縮混凝土的要求采用;閉后建立時,最大間距限值可按普通混凝土的要求采用。5.7.8 地下車站結構變形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車站主體不宜設置變形縫,當車站縱向較長時,應計算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及徐變對結構縱向變形的影響;2 設置變形縫時,應采取可靠措施,確保變形縫兩邊結構不產生影響行車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沉降差;3 變形縫應避讓樓板開大孔、側墻通道口、風道口、電扶梯基坑等處,宜避開機電設備集中區(qū)域、信號及道岔區(qū)等;4 在車站主體結構與出入口通道、風道等附屬結構的結合部位宜設置變形縫;否則應采取技術措施,確保主附結構在溫度與收縮應力作用下同步變形。5.7.9 后澆帶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1 后澆帶的寬度不宜小于
1200mm;2 后澆帶應沿地下結構的底板、樓板、墻體連續(xù)封閉設置;3 后澆帶可做成臺階型或
T
型縫,結構受力鋼筋可直通或截斷后搭接;4 后澆帶宜設在距支座
1/3
凈跨處或受力和變形較小處;5 后澆帶混凝土應在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帶外最后一側混凝土澆筑后
42d
以上澆筑,當帶外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時,齡期可減少,但不宜少于
28d;6 后澆帶混凝土的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
28d。5.7.10 變形縫構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31 變形縫應設置兩道不同防水技術特點的止水帶,宜采用一道中埋式止水帶和一道后埋式止水帶;2 變形縫應具有可靠性、耐久性、可檢測和可修復性能;3 變形縫止水板的選擇應滿足工藝簡捷、有效,質量可靠,并保證在三維節(jié)點處的連接質量。5.7. 明挖車站和區(qū)間頂板回填在防水層施工完成后,宜回填
800mm
厚流態(tài)固化土,流態(tài)固化土強度宜為0.3MPa~0.5Mpa。146 預拌混凝土制備和運輸6.1 一
般
規(guī)
定6.1.1 混凝土必須采用攪拌站生產提供的預拌混凝土?;炷翍犀F行國家標準《預拌混凝土》GB/T
14902
的規(guī)定,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
50164
的規(guī)定,且應滿足軌道交通混凝土抗裂性能指標,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生產、計量和檢驗設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定期檢定、校準;2 現有混凝土攪拌站宜設置軌道交通生產專線;3 有條件時,應設立軌道交通混凝土生產專站。6.1.2 攪拌站應設置混凝土出槽測溫裝置,用于監(jiān)控軌道交通防滲漏混凝土出槽后的溫度,以便判定是否對原材料的溫度采取降溫措施。預拌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應采取隔熱措施。6.1.3 預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應與送檢和配合比設計的原材料相符,如果原材料發(fā)生變化,應重新送檢,并調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6.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6.2.1 在滿足混凝土強度的基本條件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技術路線應滿足抗裂性和耐
久性要求。6.2.2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遵守下列原則:1 滿足現行行業(yè)標準《普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定》JGJ
55
的規(guī)定;2 滿足設計強度要求、抗?jié)B性、耐久性等技術指標和施工要求。6.2.3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水泥用量不宜少于
250kg/m,也不宜大于
320kg/m;2 用水量不宜大于
180kg/m,水膠比不宜大于
0.45;3 砂率宜為
35%~45%;4 對于普通混凝土粉煤灰摻量宜為
15%~30%,對于預應力混凝土不得超過
25%;礦渣粉摻量宜為
0~8%,不得大于
10%;5 合成纖維的摻量宜為
0.5kg/m~1.0kg/m;6 鋼纖維混凝土必須符合現行行業(yè)標鋼纖維混凝土》JC/T
3064
的要求纖維的體積率摻量宜為
0.4%~0.8%;7 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
中有關預應力分項工程的要求;8 摻入引氣劑時,混凝土含氣量應控制在
3%~5%;9 為延緩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時間,宜選用緩凝型泵送劑;10 混凝土拌合物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mm;11 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不宜小于
10h,高溫季節(jié)(環(huán)境溫度在
28C
及以上)時,不宜小于
14h,冬期施工時不宜大于
7h。6.2.4 混凝土的設計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試配時抗?jié)B等級比設計要求應提高一級,耐久性指標滿足設計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GB/T
50476
要求。156.2.5 大體積混凝土的抗裂性、泌水率、收縮率和絕熱溫升應滿足施工要求。大體積混凝土應經過配合比優(yōu)化設計,選擇收縮率低、絕熱溫升較低及抗裂性能好的混凝土配合比。6.3 混凝土制備6.3.1 混凝土攪拌站計量裝置應定期進行標定,保持誤差在容許范圍之內。6.3.3 混凝土制備時,摻合料和外加劑應與混凝土其他原材料一起投入攪拌機中,攪拌均勻;合成纖維混凝土應延長
20s~40s;鋼纖維混凝土應延長
1min~2min。6.3.4 混凝土出槽溫度應測量并記錄,每一班不應少于兩次,應檢查原材料遮陽、降溫措施;當出槽溫度明顯高于環(huán)境溫度時停止生產制備,
采取有效的措施低原材料溫度后重新生產。6.3.5 混凝土的坍落度應在攪拌站和澆筑地點分別取樣檢測,每一個工作班不應少于兩次檢測。坍落度損失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測坍落度的同時,應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應有泌水、離析分層現象出現。6.4 混凝土運輸6.4.1 裝料前,應將混凝土車筒內殘余混凝土及積水排凈;筒內壁應光滑平順,不漏漿;
混凝土筒外應涂刷隔熱材料,以減少運輸過程中日曬造成的混凝土溫升。6.4.2 運輸車應設明顯標志,標明該車混凝土的工程名稱、強度等級等;6.4.3 混凝土出廠時,應持有混凝土公司的發(fā)貨單。發(fā)貨單應標明需方、供方,工程名稱,混凝土強度等級,供貨日期,運輸車號,供貨數量,發(fā)車時間,入泵時間,供需雙方簽名。6.4.4 混凝土運輸時拌合物應保持均勻性,不應產生分層、離析現象,應避免合成纖維混凝土拌合物成團;運輸頻率應保證混凝土施工的連續(xù)性。6.4.5 混凝土拌合物從裝料、運輸、卸料泵送、澆筑完畢的延續(xù)時間,不宜超過
2h。6.5 溫
控
要
求6.5.1 在高溫季節(jié)(環(huán)境溫度達到
28℃及以上)施工時,混凝土拌合物在制備、運輸、等待澆筑階段升溫明顯,施工應安排在夜間進行。6.5.2 當出槽溫度不大于環(huán)境溫度
3C
時,可以正常生產;當出槽溫度不大于環(huán)境溫度
5C
時,應檢測原材料降溫措施的有效性,加大降溫力度;當出槽溫度大于環(huán)境溫度
5C
時,應停止生產制備,待原材料采取有效的措施,能降低出槽溫度后,再重新生產。6.5.3 當入模溫度不大于環(huán)境溫度
5C
時,可以正常澆筑混凝土作業(yè);當入模溫度大于環(huán)境溫度
5C
且小于等于
8C
時,應檢查混凝土運輸泵車隔熱降溫措施的有效性,加大降溫力度;縮短出槽到入模時間;當入模度大于環(huán)境溫度
8C
時,應停止混凝土制備運輸供應,檢測入模溫度過高的原因,采取系列措施,將入模溫度控制在小于環(huán)境溫度
8C,再重新供應。6.6 現
場
交
驗6.6.1 混凝土拌合物運輸至澆筑地點,其坍落度應符合施工要求,其入模溫度符合
6.5.3
要求。6.6.2 預拌混凝土交貨檢驗的混凝土試件制作,均應在交貨地點由施工單位具有相應資格的技術人員和供貨單位的相關人員共同進行,并應由具有相應資格的工程監(jiān)理人員或業(yè)主代表見證送檢。166.6.3 混凝土的標準養(yǎng)護試件成型后,宜立即送標準養(yǎng)護室,拆模后
12h
內應送到指定的試驗室按規(guī)定進行標準養(yǎng)護。6.6.4 需要進行混凝土抗裂性、泌水率、收縮率和分層度試驗的拌合物,由試驗室人員到現場取樣,送回試驗室制作檢測樣品,并開展相應的試驗和檢測。177 混凝土施工7.1 一
般
規(guī)
定7.1.1 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除應按本章規(guī)定執(zhí)行外,尚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標準》GB
50496
的規(guī)定執(zhí)行。7.1.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前,施工方應編制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專項方案。施工專項方案應通過監(jiān)理和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材料和檢測方面的專家評審。7.1.3 側墻和底板、中板、頂板應分開澆筑,保證側墻的施工和養(yǎng)護質量。7.2 技
術
準
備7.2.1 混凝土施工前,應對混凝土澆筑體的溫度、溫度應力及收縮應力進行試算,并確定混凝土澆筑體的溫升峰值,里表溫差及降溫速率的控制指標,制定相應的溫控技術措施。7.2.2 施工單位應向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做好技術交底,并派人進站對原材料和混凝土生產和運輸進行全過程監(jiān)督。進入施工現場的混凝土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專項要求,經檢測合格后方可用于澆筑施工。7.2.3 混凝土試件應在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制備,混凝土取樣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4
的規(guī)定執(zhí)行。留置組數可根據實際需求適當增加。7.2.4 首件驗收應符合下列要規(guī)定:1 施工單位宜根據工程項目特點制定《首件(樣板)驗收工作方案》;2 首件(樣板)工程應先由施工單位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報監(jiān)理單位預驗收,監(jiān)理單位預驗收合格后,再組織驗收。7.2.5 混凝土拌合物溫度控制指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混凝土澆筑入模溫度應按
6.5.3
要求執(zhí)行;2 混凝土澆筑體最高溫度不應大于
80℃;3 澆筑混凝土后
7d
內凝土里表溫差不應大于
20℃合式結構混凝土里表溫差不大于15℃,日降溫速率不應大于
1.5℃,混凝土表面與環(huán)境溫差不應大于
15℃;4 澆筑混凝土
7d
后,混凝土里表溫差不應大于
25℃,日降溫速率不應大于
2℃,混凝土表面與環(huán)境溫差不大于
20℃;5 拆除保溫覆蓋時混凝土表面與環(huán)境溫差不宜大于
20℃。7.3 模
板
工
程7.3.1 模板及支架應進行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模板及支架的形式和構造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2 模板及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剛度,并應保證其整體穩(wěn)固性。3 模板及支架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模板及支架的選型及構造設計;2)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載及其效應計算;3)模板及支架的承載力、剛度驗算;184)模板及支架的抗傾覆驗算;5)繪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圖。4 模板及支架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模板及支架的結構設計宜采用以分項系數表達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2)模板及支架的結構分析中所采用的計算假定和分析模型,應有理論或試驗依據,或經工程驗證可行;3)模板及支架應根據施工過程中各種受力工況進行結構分析,并確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應組合;4)承載力計算應采用荷載基本組合方法;變形驗算可僅采用永久荷載標準值。7.3.2 模板及支架材料應符合下列要求:1 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 模板及支架宜選用輕質、高強、耐用材料,連接件宜選用標準、定型產品;3 接觸混凝土的模板表面應平整并應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模板的面板材料應能保證脫模后所需的飾面效果;4 脫模劑應能有效減小混凝土與模板間的吸附力,并應有一定的成膜強度,且不應影響脫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裝飾。7.3.3 模板及支架制作與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 模板應按圖加工、制作,通用性強的模板宜制作成定型模板;2 模板面板背楞的截面高度宜統(tǒng)一,模板制作與安裝時,面板拼縫應嚴密,有防水要求的墻體,其模板對拉螺栓中部應設止水片,止水片應與對拉螺栓環(huán)焊;3 與通用鋼管支架匹配的專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高中化學第3章第2節(jié)第1課時自然界中氮的循環(huán)以及氮循環(huán)中的重要物質練習含解析魯科版必修1
- 企劃部年度工作總結
- 公司市場部主管年終總結
- 個人年度總工程師工作總結
- 行政科工作總結
- 六年級班主任第一學期工作總結
- 中班學期末總結與反思
- 產權酒店式公寓委托經營管理協(xié)議書范本
- 石材加工合作合同范本
- 出租車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年廣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醫(yī)膏方臨床應用與制備工藝規(guī)范 DB32/T 4870-2024
- JJG(交通) 208-2024 車貨外廓尺寸動態(tài)現場檢測設備
- TSG07-2019鍋爐安裝工藝+焊接專用工藝卡+施工記錄表
- 2024-2025學年陜西省西安市浐灞區(qū)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統(tǒng)考試題含解析
- 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安全防護
- 胸外科講課全套
- 醫(yī)療器械GSP相關
- 2023年海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電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