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學原理綜合練習與解答(三)第八章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一、填空題1、阿爾蒙德和維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該書為__________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2、政治文化具有延續(xù)性,它通過_______________得以傳播和沿襲。3、政治認知過程常常包括___________、政治印象和政治認知判斷三個階段。4、根據系統(tǒng)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為政治體系、政治過程和_________三個方面。5、卡爾·波普和漢娜·阿蘭特等人基于對__________的分析,認為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封閉的思想體系”,要求壟斷真理,拒絕寬容反對意見。6、自由主義認識到一個人的自由可能會威脅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導__________。7、保守主義以一種懷舊的心情和態(tài)度,面對社會重大變遷。它極力抵制來自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____________的強大壓力,為深受重圍的傳統(tǒng)社會秩序辯護。8、____________指的是一種既非資本主義也非社會主義的第三種選擇的思想。9、無政府主義是一種反對____________崇尚自由的意識形態(tài)。10、兒童時期的政治社會化以___________和直接模仿為學習方式。二、選擇題1、根據阿爾蒙德觀點,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A政治態(tài)度B政治信仰C政治感情D政治價值2、政治理想是社會成員在政治活動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響著人們的()。A政治動機B政治情感C政治態(tài)度D政治行為3、意大利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家()在分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特點的時候指出,國家統(tǒng)治=暴力+文化領導權,其中,擁有文化領導權使其政治統(tǒng)治合理化。A哈貝馬斯B伯恩斯坦C馬佐尼D葛蘭西4、政府必須建立在“被統(tǒng)治者”同意的基礎上,這種觀念使自由主義者更加支持()。A代議制B民主制C法治D法制5、克林頓和布萊爾政府所倡導的“第三條道路”宣稱是一種“新革新主義”,它倡導建立一種新的結構,并把()作為其基礎。A機會平等B個人責任C公民和社區(qū)動員D自治6、20世紀后期在西歐,“新法西斯主義”往往與()的狹隘民族主義相聯(lián)系。A超國家主義B反對民族融合C反對全球化D反對移民運動7、生態(tài)主義是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在發(fā)達工業(yè)化國家興起的()的意識形態(tài)。A倡導保護生態(tài)平衡B相信自然界為有機整體C倡導保護環(huán)境D提倡用溫和的改良的辦法對待環(huán)境危機8、從社會成員個體的角度講,政治社會化是一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獲得有關政治體系的()的過程。A知識B規(guī)范C價值D規(guī)則9、在成年階段,政治社會化主要通過()來實現(xiàn)。A日常社會生活B大眾傳媒C政治實踐D政治活動10、特定的政治符號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因此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政治文化的傳播作用。A凝聚意義B代表意義C表現(xiàn)意義D象征意義三、名詞解釋1、政治文化:2、政治心理:3、政治認知:4、政治情感:5、政治動機:5、政治動機即激勵并維持政治主體的政治活動以達到一定政治目標的內在動力。6、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系,一種指導和激發(fā)政治行為的綜合性的思想觀念。7、政治信仰是人們對特定政治理論、信條、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8、政治理想是人們對政治體系和政治過程未來目標指向的設定。9、政治知覺是政治主體對政治認知客體形成的整體概念。10、政治印象是政治主體在政治知覺的基礎上對認知客體形成的較為固定的記憶。11、政治態(tài)度是指在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動機心理過程基礎上形成的綜合性心理過程,它是政治行為的準備階段,是政治行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四、簡答題1、(1)政治認知:是政治主體對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動及其規(guī)律等的認識、判斷和評價,即對各種政治現(xiàn)象的認識和理解;(2)政治情感:是政治主體對政治體系、政治活動、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發(fā)的內心體驗和感受,是政治主體在認知過程中形成的對政治事件、人物、活動等的好惡、親疏等心理反應;(3)政治動機:即激勵并維持政治主體的政治活動以達到一定政治目標的內在動力;(4)政治態(tài)度:是在以上三個心理過程基礎上形成的綜合性心理過程,它是政治行為的準備階段,是政治行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政治心理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上政治心理的構成要素形成了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了政治心理的整個形成過程。2、(1)政治信仰:是人們對特定政治理論、信條、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2)政治理想:是人們對政治體系和政治過程未來目標指向的設定;(3)政治理論:是人們有關政治生活的系統(tǒng)性認識以及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概念、原理體系,它是政治思想最為直觀和系統(tǒng)的表述。3、(1)它對現(xiàn)存秩序表達不滿,提出批評;(2)它提供未來理想的模式;(3)它指出政治變遷如何發(fā)生,指明人們應該如何改變現(xiàn)實。4、保守主義把財產私人所有看得至關重要,在它看來:(1)財產私人所有給人們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2)它也鼓勵人們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財產;(3)財產也是人的個性的外化,人們總是用其所有來定義和評價一個人;(4)財產私人所有會增進人們的權利和責任意識。五、論述題1、(1)個人主義原則。個人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原則。它堅信社會生活中最具重要意義的是人類個體,而不是社會群體或集體組織。每個個體不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義,而且具有獨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標就是建立一種社會,使每個個人根據自己的判斷盡其所能地去發(fā)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觀點,自由主義確立了一種中立的原則,給每個人以同樣的機會做出他們自己的道德決定;它認為,人要得到自由的發(fā)展,不僅要排除人類活動的一切自然障礙,而且還要盡可能地排斥人為的干涉,而任其個人的本能自由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2)自由原則。個人自由是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它在正義、平等、權威等價值選項中具有優(yōu)越性。自由優(yōu)先原則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動選擇。自由主義認識到一個人的自由可能會威脅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導“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則。自由主義堅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結構,憑借人的理性能力和嚴格審慎的研究,可以揭示這種理性結構。它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能夠做出明智的判斷,即對個人最為有利的判斷。同時,它也鼓勵每個獨立自由的個體相信進步,相信人類有能力通過爭論和交換意見來解決分歧而無需流血和戰(zhàn)爭;(4)平等原則。自由主義相信平等,認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價值性。這使它對平等權利采取認同態(tài)度,特別是對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給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個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這樣的事實,自由主義并不同意社會平等或收入平等這樣的觀念。它更傾向于認可機會平等(給每個人以同樣的比賽場地),認為那會給每個個人以同樣平等的機會去實現(xiàn)他們不平等的潛能;(5)寬容原則。自由主義還認為,寬容(容忍或允許持不同意見的人說話或行動)不僅是個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會強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義作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樣化的體現(xiàn),是社會積極健康發(fā)展的條件和標志。它確保所有的觀點都能夠在自由思想的市場上得到檢驗,從而促進爭論和智力的發(fā)展。此外,自由主義還傾向于認為,競爭觀點和利益之間存在著一種平衡和自然和諧的關系,它往往使各種相互矛盾沖突的觀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則。根據自由主義觀點,權威和社會關系應該以同意或意愿為基礎。政府必須建立在“被統(tǒng)治者”同意的基礎上。這種觀念使自由主義者更加支持代議制和民主制。同樣,社會組織和機構也是通過追求自我利益的個人自愿協(xié)議而形成的。所以,權威,無論是政府的權威,還是社會組織的權威,都來自下面,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獲得合法性基礎;(7)憲政主義原則。盡管自由主義認為政府是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的保護者,但是,它始終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具有反對個人自由、實施專制統(tǒng)治的危險。因此,自由主義倡導有限政府。同時認為,實行政府分權,在政府各制度之間實施制衡原則,確立保障個人權利的成文憲法來界定國家和個人的關系等等,是實現(xiàn)有限政府目標的基本途徑。2、對于一個社會來說,政治社會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傳播過程。那么,政治社會化的途徑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會化的第一個途徑。兒童時代的經歷和影響對一個人一生的政治態(tài)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個人最初的、影響最為直接的政治社會化媒介。在家庭環(huán)境中,上一代人通過日常生活把他們對世界、對社會的看法,對政治體系的態(tài)度,對政治事件的評價以及他們的政治價值觀和政治態(tài)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間接地傳授給下一代,使其初步學習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許多研究表明,家庭環(huán)境,尤其是父母親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和意見影響著子女的態(tài)度和意見;積極參與家庭決策的青年人很可能到成年時在政治上也表現(xiàn)非常積極;專制家長式的家庭教育,有助于產生兩種人:政治專斷者和政治服從者;幼時家庭生活不完滿、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可能會成為一種社會反常人;家庭環(huán)境的“隔代遺傳”可能會塑造一種保守性格;(2)學校。學校是一個人走向社會的專門化的學習和訓練場所,因而,是傳播文化的專門機構,是系統(tǒng)化強有力的社會化途徑。在學校生活中,學生一方面通過接受專門的文化知識和系統(tǒng)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對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在與同學和老師的相互關系中,初步體驗了社會政治生活;(3)大眾傳播工具。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播工具是現(xiàn)代社會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在傳播政治文化、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識方面,而且在改造政治文化、引導社會政治方向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眾傳播工具實現(xiàn)政治社會化職能主要通過兩種方式:(a)通過新聞報導、輿論渲染等方式,吸引社會大眾對問題的關注,以增強公眾政治認知。(b)在宣傳報導中直接宣傳某種政治觀念、政治價值和政治感情。大眾傳播工具不僅是信息溝通的橋梁,而且是改造政治文化的工具。一種新政治文化要上升成為社會的主體政治文化,必須通過廣泛的大眾傳播。因此,誰掌握了大眾傳播工具,誰就擁有了政治文化的領導權;(4)社會政治組織。各種各樣的社會、經濟、政治組織,如工會、職業(yè)協(xié)會、社團、政黨、國家機關等,也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它們通過宣傳自己組織的主張和信仰,吸納新成員,使其過一種有組織的社會生活等方式,實現(xiàn)政治文化的傳播。在所有的政治組織和機構中,政黨是最重要的社會化途徑。它通過宣傳黨的綱領、政策主張,影響社會大眾的政治態(tài)度;通過發(fā)展新成員,使他們在黨組織中受到社會化的培訓;通過黨的各項活動,來實現(xiàn)其成員和擁護者的政治參與;(5)政治符號。特定的政治符號如國旗、國徽、國歌、政治領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義和代表意義,因此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政治文化的傳播作用;(6)教會、工作場所和娛樂、職業(yè)、文化團體、社區(qū)等,也都具有政治社會化的功能,承擔著傳播政治文化的功能。3、(1)影響社會政治體系,任何社會的政治體系都有著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模式,這就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賦予政治體系以某種形式的合法性,而這一合法性支持正是政治系統(tǒng)有效運行的心理和觀念基礎。在傳統(tǒng)社會,社會成員對政治系統(tǒng)正當性的信仰可能來自統(tǒng)治者的血緣世襲或宗教習俗,在這種社會形態(tài)中形成的政治文化常常帶有明顯的依附性特征,這種依附性反過來成為政治系統(tǒng)實現(xiàn)有效統(tǒng)治的基礎;而在現(xiàn)代民主體制中,當權者的正當性則主要取決于他們在選舉中是否獲勝,他們在制定法律過程中是否遵守憲法程序,在這種政治體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成為該體制進行有效統(tǒng)治的基礎??梢姡挝幕男再|直接決定著政治統(tǒng)治的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2)影響人們的政治行為,既然政治文化表現(xiàn)為一種潛在的行為取向,那么,它必然會對人們的政治行為模式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在順從型政治文化環(huán)境中,人們除了被動地接受政府行動所施加的影響外,并不打算去影響政治過程,人們往往傾向于認為自己只是政治系統(tǒng)的依附者。而在參與型政治文化環(huán)境中,人們能夠獲得必要的政治知識和信息,并利用各種機會介入政治事務。在這種政治文化中的公民,往往認為自己可以對政治過程發(fā)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并能夠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政治資源參與政治過程。可見,不同政治文化環(huán)境下人們的政治行為常常存在著明顯的差異。(3)影響社會的政治發(fā)展,政治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是政治發(fā)展的先導力量。政治變遷和發(fā)展總是與一個社會人們在政治心理、政治價值觀以及政治思想等層面的改變相伴隨。政治文化的變革往往預示了社會變革的來臨。另外,社會成員政治價值觀念以及政治態(tài)度的分布,也決定著政治變遷和發(fā)展的方向和速率。4、(1)傳統(tǒng)觀,保守主義思想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保守”,其字面含義就是“保持”和“維護”?!氨J亍敝黝}與保守主義者對傳統(tǒng)美德的理解、對已經建立并持久延續(xù)的風俗習慣和制度的尊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保守主義看來,傳統(tǒng)是以往智慧的積累,代表著久經檢驗的制度和實踐;傳統(tǒng)也賦予個人以社會和歷史歸屬感,從而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和安全。所以,傳統(tǒng)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2)實用主義,強調人類理性的有限性是保守主義的傳統(tǒng)。在它看來,我們所生活的周圍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復雜性,而我們所自信的那些抽象的思想原則和體系是根本不可靠的。我們只能相信經驗和歷史,相信實用主義原則:我們只能依據實踐環(huán)境和實踐目標來形成我們的行為。因此,保守主義更愿意把自己的信念說成是一種“主觀意見”,或者“接近生活的途徑”,而不一種是意識形態(tài)改造方案。懷疑人類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義信奉實用主義,反對任何宏大的社會設計和改造方案。(3)人性論,保守主義對人性持一種悲觀主義態(tài)度。認為人是有限的、追求安全的、依賴性很強的動物。人傾向于在一種熟悉的、經過反復驗證的穩(wěn)定和有秩序的環(huán)境中過一種社會生活。另外,從精神上說,人也是腐化的動物。人經常被自私和貪婪的本性以及對權力的欲望所污染。一切罪行和混亂的根基在于人類的個人本性,而不是社會制度。因此,維護社會秩序需要有強大的國家,需要實施嚴格的法律和嚴厲的懲罰。(4)社會有機論,反對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觀念,使現(xiàn)代許多思想家堅信社會是人類精心締造的產物。在這個問題上,保守主義一貫的看法是,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或者說,是一個富有生命的實體。社會是根據自然需要所形成的,它的各種制度和結構(如家庭、社會組織和民族等)維護著社會的健康和穩(wěn)定??傮w大于部分之和。享有共同的價值和文化對于維護共同體和社會團結也是至關重要的。(5)等級觀念,按照保守主義的觀點,在一個有機的社會中,社會地位的等級化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雇主和雇員、教師和學生、父母和兒童,這些都反映了不同的角色和責任。由此看來,等級制和不平等并不會導致沖突,因為社會使人們根據相互的義務和責任結合在一起。實際上,當一個人的生活地位是由運氣和偶然的出生所決定的時候,由此獲得的榮耀和特權反倒使他具有了特別的責任,更加關心和在意不幸運的狀況。(6)權威觀念,在權威的問題上,保守主義認為,權威總是自上而下來實施的。它是對沒有知識、缺乏經驗和教育的人的一種領導、指導和支持,目的在于幫助他們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上采取明智的行動。在保守主義的權威觀念中,自然的(即天賦的)知識精英的思想曾經一度盛行,但是,現(xiàn)在,保守主義者們更加普遍地認為,權威和領導主要是經驗和訓練的結果。權威的意義在于,它是社會凝聚力的源泉和基礎,它讓人們清楚地意識到:誰是權威?對他可以抱有什么期望?如果說自由必需與責任共存,那么,自由也必然以自愿接受義務和責任為內容。(7)財產觀念,保守主義把財產私人所有看得至關重要,在它看開,財產私人所有給人們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同時,它也鼓勵人們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財產。此外,財產也是人的個性的外化,人們總是用其所有來定義和評價一個人。最后,財產私人所有會增進人們的權利和責任意識。第九章政治發(fā)展與政治文明一、填空題1、一般而言,政治發(fā)展的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______________和政治改革。2、早期現(xiàn)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經歷了國家建設、民主化、___________三個階段。3、后期現(xiàn)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基本上是一種________發(fā)展。4、___________是政治發(fā)展實現(xiàn)其他目標的前提。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參與的制度化、___________的制度化兩個基本方面的內容。6、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則包括秩序原則、自由原則、平等原則、_______和_______精神。7、_________主要是通過憲法和法律,來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態(tài)或政治過程。8、建設社會主義___________的基礎就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性,而憲政就是實現(xiàn)這三者統(tǒng)一的基本路徑。9、全球化的內容以________領域為主,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10、選舉權和_________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礎性權利。二、選擇題1、馬克思主義分析(),為我們確定政治發(fā)展的含義提供了指南。A國家類型歷史演變的方法論B階級分析的方法C社會發(fā)展D辯證唯物論2、在當代,政治發(fā)展主要指政治的()過程。A現(xiàn)代化B民主化C法治化D法制化3、保守—改良的發(fā)展道路,以()為典型。A德國B美國C英國D法國4、()是實現(xiàn)政治穩(wěn)定的根本途徑。A發(fā)展經濟B共同富裕C政治發(fā)展D政治制度化5、從廣義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領域里的(),它意味著人們之間的普遍合作。A政治穩(wěn)定B政治一致C政治秩序D政治共識6、早在古希臘的時候,()就指出法律與秩序的聯(lián)系:“法律(和禮俗)就是某種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的法律(和禮俗)的習慣”。A希羅多德B蘇哥拉底C柏拉圖D亞里士多德7、()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認為“現(xiàn)代性孕育著穩(wěn)定,而現(xiàn)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亂”。A布坎南B哈耶克C羅爾斯D亨廷頓8、憲政的核心是()。A形成公民社會B依法治國C保障自由D民主政治9、只有民主權利得以真正確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兩者的統(tǒng)一是在()的框架下才能實現(xiàn)的。A憲政B法制C法治D民主10、()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質基礎。A政府B國家C跨國公司D技術革命三、名詞解釋1、政治發(fā)展:2、全球化:3、政治革命:4、政治改革:5、政治穩(wěn)定:6、政治制度化:7、憲政:8、有限政府:四、簡答題1、政治革命的特征是什么?2、政治革命對社會政治的發(fā)展具有哪些作用?3、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4、政治改革的作用是什么?5、早期現(xiàn)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的發(fā)展變化?6、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7、政治管理制度化有哪些要求?8、寬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義是什么?9、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10、全球化對國家政治產生了哪些深刻的影響?五、論述題1、試述現(xiàn)代化過程中產生不穩(wěn)定的原因是什么?2、試述現(xiàn)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哪些?3、試述我國當代憲政建設包括哪些內容?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政治革命2、福利化3、被動型4、政治穩(wěn)定5、政治管理6、寬容理性7、憲政8、政治文明9、經濟10、罷免權二、選擇題1、AC2、A3、A4、D5、C6、D7、D8、D9、A10、D三、名詞解釋1、政治發(fā)展主要是指當代政治的現(xiàn)代化問題,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政治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問題。2、全球化指人類社會生活跨越國家和地區(qū)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展現(xiàn)的全方位的溝通、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客觀歷史進程與趨勢。3、政治革命是指以階級為政治主體旨在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的暴力行動,是政治權力迅速實現(xiàn)變更,以一種政治體系代替另一種政治體系的激烈的變革。4、政治改革是指政治關系的調整與變化,也即統(tǒng)治階級中的政治領導集團根據社會利益矛盾狀況及其對統(tǒng)治權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政治體系的改進,調節(jié)政治關系,以鞏固和完善政治統(tǒng)治的過程。5、政治穩(wěn)定是指一國政治體系的連續(xù)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國家政權體系的穩(wěn)定、權力結構的穩(wěn)定、政治過程的有序狀態(tài)。6、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據制度運作的過程。7、憲政主要是通過憲法和法律,來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態(tài)或政治過程。8、有限政府指在規(guī)模、職能、權力和行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確規(guī)定和社會有效制約的政府。四、簡答題1、(1)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階級為主體的政治活動,是革命的階級推翻落后、反動階級的統(tǒng)治的運動;(2)政治革命的首要任務是奪取政權,通過奪取政權來推動政治發(fā)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標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體系全面的、根本的變革為內容,與舊有的一切政治關系、政治結構和政治觀念進行決裂,建立一種全新的政治體系和政治體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為表現(xiàn)形式,通過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動的階級統(tǒng)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2、(1)政治革命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2)政治革命改變了社會發(fā)展的政治環(huán)境;(3)政治革命更新了政治體系;(4)政治革命變革了政治觀念和政治文化;(5)政治革命為社會政治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3、(1)政治改革以政治領導階層為變革的主體,通過政治領導層自上而下的發(fā)動來實現(xiàn)政治改革進程;(2)政治改革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漸進過程,整個變革的過程從屬于政治領導層的嚴格控制,通過量變的過程達到質變的實質;(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從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從維護和鞏固現(xiàn)在政治統(tǒng)治為目的,以不破壞既有政治統(tǒng)治的根本基礎和原則為限度。4、(1)它是緩解社會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動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2)它是適應社會利益發(fā)展要求,維護政治統(tǒng)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3)它是社會政治生活中防止和消除弊端的有效手段。5、(1)國家建設,即通過君主集權和絕對主義從封建主義、諸侯割據到建立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過程;(2)民主化,即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漸進式改革確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擴大政治參與,建立民主的政治體制,如代議制、普選制、政黨制、現(xiàn)代官僚制和司法獨立制度;(3)福利化,國家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職能,建立了現(xiàn)代意義上福利國家。6、(1)政治參與的制度化,政治參與的制度化是整合社會階級、階層和利益團體的重要階段。它要求:(a)政治參與渠道的通暢;(b)有效的利益整合機制;(2)政治管理的制度化,政治管理是將已經轉化為政治決策的政治要求和利益實施和貫徹的過程。政治管理的制度化要求:(a)政府職能結構的合理化;(b)行政執(zhí)行的程序化;(c)反饋監(jiān)督機制的制度化。7、(1)政府職能結構的合理化,政府職能部門是政治管理的主體,其結構設置的合理與否影響了政治管理的效率與公平;(2)行政執(zhí)行的程序化,現(xiàn)代政治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程序化,這意味著政治管理并不主要依賴于官員的思想、個性等主觀特征,而是依靠一種程序化的機制來實現(xiàn)政治管理的有序和效率;(3)反饋監(jiān)督機制的制度化,政治管理必須有了反饋與監(jiān)督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流程。8、(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寬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對與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寬容態(tài)度。不過寬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對方必須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識;(2)妥協(xié)精神,在實踐中,當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利益沖突中相關的參與人,都必須抱著一種尊重體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協(xié)精神;(3)每個人在行動與言論時應當考慮其后果,并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9、(1)全球化是自近代資本主義誕生以來而開始的一個客觀的歷史進程和趨勢;(2)全球化的內容以經濟領域為主,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3)全球化的進程是世界各民族、國家和文化相互沖突和磨合的過程。10、(1)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一定的制約;(2)全球化對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動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4)全球化對后發(fā)展國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雙重影響。
五、論述題1、(1)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利益沖突加劇,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發(fā)展中國家在社會轉型和現(xiàn)代化過程中,通過兩種途徑產生經濟上的分配不公,進而引起政治不穩(wěn)定。其一,從長遠觀點看,經濟發(fā)展固然能創(chuàng)造出比傳統(tǒng)社會更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時期內,經濟發(fā)展和增長很容易擴大貧富之間的差距。其二,現(xiàn)代化改變了人們的分配觀念。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懷疑一些在傳統(tǒng)社會中看來是順乎自然的分配方式公正性,并且期望能有一種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現(xiàn);(2)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當現(xiàn)代化加速體制轉軌、社會關系調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時,處于變革社會中的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轉變。以現(xiàn)代文明為背景的現(xiàn)代政治文化觀念逐步傳播,在同傳統(tǒng)的政治文化觀念的交匯與抗爭中,傳統(tǒng)的政治文化漸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現(xiàn)代政治文化體系的萌生和成長。但是,不同政治文化的沖突和替代決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和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解體并不意未著現(xiàn)代政治文化體系的成型,其間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復雜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舊價值觀念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并往往引發(fā)現(xiàn)實的政治沖突;(3)人們的社會期望以及參與意識的提高而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發(fā)展中國家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人們對社會的期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推動,會急劇膨脹,甚至可能帶來一場“期望革命”。與此同時,文化變遷使得人們的政治參與意識增強。新興的階級、階層和利益集團在無法通過制度化途徑參與政治的情況下,往往采取暴力的方式來進入政治領域,這對政治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沖擊;(4)政府的執(zhí)行危機。在后期現(xiàn)代化國家中,由于政府發(fā)展的過程往往落后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政府面對急劇變化的經濟社會形勢,往往無力進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個“弱政府”。政府的官員也在原有價值觀受到沖擊的情況下,往往落入腐敗的陷阱,這使得政府不穩(wěn)定的情形更加嚴峻;(5)此外,對于那些后期現(xiàn)代化國家來說,由于國際勢力的影響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國家或者試圖把自己的模式強加于人,或者試圖謀求勢力范圍,從而干預后期現(xiàn)代化國家的內政,這使得政治不穩(wěn)定的局勢更加復雜。2、(1)秩序原則。政治文明意味著人類合作的穩(wěn)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則就是秩序。這體現(xiàn)在政治上就是法治。作為一種法律價值的秩序,即法律秩序,它是人們行為的穩(wěn)定的、可以預期的規(guī)范。它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法律規(guī)范秩序和法律社會秩序。法治是法律規(guī)范秩序和法律社會秩序的統(tǒng)一,它構成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內容;(2)自由原則。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價值之一,它體現(xiàn)在政治上有如下幾個含義:(a)個人的自由權:包括諸如人身自由、言論自由、通信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權是有限度的,每個人的自由必須以尊重他人的自由為限度。(b)有限政府。自由原則還要求實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們的自由權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們的自由而為其行政的邊界;(3)平等原則。平等也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則之一,它與古代社會的等級形成尖銳的對立。平等原則在政治上有如下兩上基本含義:(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主。平等體現(xiàn)在政治生活中的集體決策時,就是民主。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利益關系和沖突日益復雜,體現(xiàn)著平等原則的民主是解決利益矛盾和沖突的根本機制。就此而言,民主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核心;(4)寬容和理性精神。寬容和理性精神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實質。它包含如下內容:(a)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寬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對與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寬容態(tài)度。不過寬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對方必須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識。(b)妥協(xié)精神。在實踐中,當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利益沖突中相關的參與人,都必須抱著一種尊重體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協(xié)精神。只有妥協(xié)才有可能取得雙方共贏的結果。(c)每個人在行動與言論時應當考慮其后果,并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言論和行動責任。這就是一種理性的負責的態(tài)度,它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精髓。3、憲政建設是實現(xiàn)當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徑。憲政的功能在于將政治文明轉化成法律價值使之能夠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實現(xiàn)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徑。在我國當代,憲政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1)擴大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范圍,并且通過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體系化的權利保障網絡。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憲政建設的根本要求。我國憲法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內容十分廣泛。但應看到,某些基本權利的細化和實施上仍然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憲政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憲法階段,而應當在各種普通立法中體現(xiàn)基本權利;(2)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之真正體現(xiàn)人民民主的憲政政治理念,成為社會中各種利益集團解決政治紛爭的主要渠道和場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對政府權力的監(jiān)督與制約,并使之上升到憲法保障的高度。完善人大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厘清憲法與黨的領導之間的關系,真正作到“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使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政治法律化、制度化,體現(xiàn)出政治文明的內在題旨。另外,完善人大的選舉制度、罷免制度和質詢制度以及人民代表的構成、職權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逐步推廣直接選舉、差額選舉以及競選人資格的逐步開放、罷免提議條件的逐步放底,是當前擴大人民民主的重要步驟。只有民主權利得以真正確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兩者的統(tǒng)一是在憲政的框架下才能實現(xiàn)的;(3)實現(xiàn)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tǒng)一的體現(xiàn)。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礎就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性,而憲政就是實現(xiàn)這三者統(tǒng)一的基本路徑;(4)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各民主黨派參與國家政權的組成,參與重大國策的協(xié)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憲政建設的重要內容。第十章民主與民主化一、填空題1、16-17世紀,反對___________和絕對國家的斗爭使民主的觀念得以復活。2、民主的基礎與前提是倡導__________和個人獨立。3、___________理論被視為民主研究的現(xiàn)代學派。4、憲法和______________被看成是民主憲政體制下約束政府權力的根本機制。5、政治學對民主價值的研究和論述大體存在理想主義和_________兩種途徑。6、英國革命確立了___________的民主模式。7、非政府政治體系是由___________、政黨、社團和個體公民所組成的社會政治體系。8、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和法國革命。9、現(xiàn)代民主憲政包含人民的統(tǒng)治和_________________兩方面的內容。10、具有現(xiàn)代化和___________的政治領導人及執(zhí)政黨的存在,對于民主的和平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二、選擇題1、古希臘時期的()等人都把民主視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西塞羅D蘇哥拉底2、從歷史和理論發(fā)展邏輯來說,()民主理論是民主理論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態(tài)。A自由B代議制C直接參與D間接參與3、精英民主理論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優(yōu)秀的人物,他們是與普通大眾相對應的一個群體。A文化B經濟C政治D道德4、理想主義途徑認為民主的價值在于()A權威B平等C自由D自治5、民主制度對公民個性的“抑制”,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專制,即()。A政黨的專制B社會的專制C法律的專制D制度的專制6、美國經濟學家()指出,民主本來是用來防止一切專制的,但是,如果多數人的統(tǒng)治不被限制,民主這種理想就會成為一種新的專制權力的根據。A哈耶克B熊彼特C諾齊克D布坎南7、()革命實踐了“人民主權”原則,通過革命推翻舊制度,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模式。A法國B德國C英國D美國8、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實現(xiàn)民主化的方式是()。A暴力革命B軍事戰(zhàn)爭C妥協(xié)D選舉9、美國政治學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備的物質條件是()。A地理條件B經濟條件C平等和福利D設施條件10、市場經濟本身教會公民(),這都有助于維持一個民主制度。A寬容B不要期望過高C自立D多元化三、名詞解釋1、民主:2、民主化:3、民主的限度:4、寡頭鐵律:四、簡答題1、目前,得到普遍認同的憲政民主原則主要有哪些?2、目前,得到普遍認同的憲政制度主要有哪些?3、近代啟蒙思想家所闡述的哪些思想促使了民主觀念發(fā)生了現(xiàn)代性變革?4、民主觀念的現(xiàn)代性變革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5、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論有哪些?6、經濟發(fā)展如何促進政治民主化?7、為什么說中產階級是天生的民主派?五、論述題1、試述民主的和平轉變需要哪些基本條件?2、試述民主可能的具有的缺陷。3、試述民主的限度。4、試述民主的價值。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政治專制2、寬容精神3、精英民主4、個人權利5、經驗主義6、議會政治7、市民社會8、美國革命9、對人民的保護10、民主意識二、選擇題1、AB2、C3、CD4、ABD5、B6、A7、A8、CD9、ABCD10、ABCD三、名詞解釋1、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全體公民有權并且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積極或消極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2、民主化就是社會政治體系擺脫傳統(tǒng)特性,以民主核心價值為基礎,建立和推行現(xiàn)代民主憲政的過程。3、民主的限度就是指民主作為一種制度所適用的有限范圍,這一范圍可以從民主作為公共生活、作為國家形式和作為多數統(tǒng)治三個角度來加以限定。4、寡頭鐵律認為組織從來就是寡頭的組織。任何社會都由組織(政黨)來實施統(tǒng)治,而組織又是由少數領袖(寡頭)來實施統(tǒng)治,即使民主政黨也是如此。四、簡答題1、(1)財產權不可侵犯原則;(2)人民主權原則;(3)公民自由權利不可侵犯原則;(4)法治主義原則;(5)分權制衡與有限政府原則。2、(1)憲法及其保障制度,規(guī)定了政府權力的宗旨和原則;(2)代議制政府制度,政府權力的組織運行方式;(3)圍繞代議制度而產生的普選制度和競爭性政黨制度,政府權力的產生方式;(4)選舉與任命相結合的人事制度,公職人員的產生和責任方式;(5)對政府權力的社會制約監(jiān)督制度,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方式。3、(1)人權和個人自由權利思想;(2)社會契約和人民主權學說;(3)權力制衡和“有限的”代議制政府理論;(4)個人獨立和寬容精神。以上思想為傳統(tǒng)的民主思想注入了新的成分,從而使民主觀念發(fā)生了現(xiàn)代性變革。4、(1)民主的意義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統(tǒng)治”轉化為“精英統(tǒng)治”;(2)民主的范圍:“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無限的”或“極端的”民主;(3)民主的運作方式:“間接民主”或“代議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參與制民主”;(4)民主的基礎與前提:倡導“寬容精神”和“個人獨立”。5、(1)直接參與民主理論,從歷史和理論發(fā)展邏輯來說,直接參與民主理論是民主理論最早和最典型的形態(tài),這種理論認為,民主就是人民統(tǒng)治,即所謂的“人民當家作主”,民主的實現(xiàn)途徑就是大眾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決策和管理,實現(xiàn)“自治”;(2)代議制民主理論(或自由民主理論),代議制民主理論是現(xiàn)代民主的主流理論,也是現(xiàn)代通行的民主憲政制度的理論基礎;(3)精英民主理論,精英民主理論被認為是現(xiàn)實主義的民主理論模式。它是19世紀以后在西方興起的一種修正傳統(tǒng)民主信念的新民主理論;(4)多元民主理論,多元民主理論認為統(tǒng)治社會的是許多不同的“少數”,即所謂“多元的”少數。多元民主理論既被看作是對現(xiàn)實的描述,也被視為一種理想。6、(1)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這是民主的基礎之一;(2)經濟發(fā)展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識增強,不容易受極端分子的煽動,不盲從政治野心家的蠱惑,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長;(3)經濟發(fā)展使人們逐步認識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達出來。公民自我意識和個人權力觀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權利的開始。市場經濟本身教會公民自立、多元化、寬容以及不要期望過高。這都有助于維持一個民主制度。7、中產階級是天生的民主派因為他們:(1)崇尚自由,反對干涉;(2)主張合作雙贏,反對你死我活;(3)傾向中道溫和,反對極端和突變等。他們希望改革權威主義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這種政治。五、論述題1、(1)經濟市場化。在一個溫飽不能保障的國家,在一個政府對社會主要資源即經濟資源實行高度控制的國家,在一個連經濟自由都無從談起的國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憲政不可能得到成長;(2)文化世俗化。在一個宗教觀念主導人們思想,人們總在非理性地尋求和證明自己的“正統(tǒng)”,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視為“異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長;。(3)政治文明化。在一個政治沒有得到“馴服”的“自然狀態(tài)”下,在一個動不動拔刀相見、崇尚武力的國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長;在一個沒有“給政治家和反對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轉變也不會通過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實現(xiàn);(4)政治領導人和執(zhí)政黨開明化。精英在政治轉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現(xiàn)代化和民主意識的政治領導人及執(zhí)政黨的存在,對于民主的和平轉變具有重要意義。2、民主制度的本質在于多數對于政府的絕對統(tǒng)治,這一本質也決定了它所具有的固有缺陷:(1)輕視個人權利,容易制造“溫和專制”,民主制度以“公意”為重,以“公意”為先,這當然限制了“私欲”的膨脹。但是,對公共事務的過分熱衷以及公共事務的無限擴展,又容易使個性淹沒在一種“整體化的社會”之中。在民主制度下,公共事務幾乎成了公民生活的活動軸心,所以,參與公共事務構成了社會成員不是全部的,至少也是第一位的活動,這就無形中使公共事務以及多數人在公共事務上的意見成為每個個體的生活準則和塑造個人人格形象的標準;每個個體從屬于整體的權威,在這個強大的整體面前,個人的獨立意志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會失去存在的根據。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不斷自覺或不自覺地克服“私欲”,抑制自我創(chuàng)造的沖動以求使自己溶于社會整體之中。所有這一切,都極有可能造就一種個人意志脆弱、缺乏社會批判精神和獨立判斷的民眾。民主制度對公民個性的“抑制”,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專制,即“社會的專制”。如果說以往的“政治專制”是一種明顯感覺到的、強硬的和被迫接受的專制的話,那么,民主的專制就是一種隱性的、被人們自愿接收的“溫和的專制”。這種專制由于比以往的政治專制更具合法性,因而使人們更難以逃避。(2)趨附時尚,可能降低政策水平,從本質上講,民主制度不以武力和金錢而以多數人的意志為政治活動的基礎,這是它的根本優(yōu)勢。但是,另一方面,最大多數人的意志并不一定與最大的理性成正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決定需要專業(yè)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專家、權威人士的意見可能比公民的決定更接近正確。可是,民主制度下的公民往往容易形成一種趨附時尚的心理,個別人物的真知灼見極易被社會制造的所謂“公眾輿論”所遮蔽和扼息。民主制度不愿意冒“精英”獨裁的風險,就不得不以降低政策水平為代價:把政治決策的權威性建立在民眾的現(xiàn)有認知水準上,就難免使政策流于平庸、膚淺,缺乏遠見和謹慎。這是民主制度無可奈何的抉擇。(3)爭執(zhí)不已,可能造成效率損耗,對于一種決策來說,參與的人數越多,產生分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決策的效率就可能越低。民主制度并不以效率原則為首要原則。在民主制度中,公共決策以全體公民的意志為依歸,這可以使公共政策隨時地根據民意的變化進行調試和修改以便更好地反映民眾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民意的多變性又容易助長立法與行政的不穩(wěn)定性。另外,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決策需要迅速做出,尤其是在戰(zhàn)爭期間;而“公意”形成的復雜性和民主決策的程序化,又免不了拖延決策的時間。當公民們意見分歧不大,尚能達成基本共識時,上述情勢或許還算不得什么問題;當公民歧見懸殊,各方人數相當且相持不下時,就會出現(xiàn)爭論不休、議而不決的局面,從而嚴重地影響決策的效率。此外,民主制度避免了一個人或一部分人對社會大多數人的奴役和頤指氣使,卻也為大多數人的盲目性和狂熱性的發(fā)作留下了空間。民主制度的上述缺陷,雖然不能構成否定民主價值的理由,但是卻足以使我們對民主保持一種較為清楚的認識。民主制度是最好的,但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這要求我們在運用和實施民主制度時,必須同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3、民主的限度,就是指民主作為一種制度所適用的有限范圍,這一范圍是:(1)民主須以不侵入“私人領域”為限度,民主的悖論就在于政府雖然是個人的工具,但由個人組成的社會卻對個人的權利構成危險。解開這一悖論的現(xiàn)實辦法,就是將“公民自由”的概念引入政治領域,從理念上和實踐上劃分“公域”和“私域”、政治領域和非政治領域的界限,將民主的范圍限定在“公域”即“政治領域”之內。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志在于,個人擁有的私人生活空間和公共生活空間同等重要。然而,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在外延上似乎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作為公共生活的民主范圍的最大化,就意味著私人生活和個人自由(即“消極自由”)范圍的最小化。民主的理想模式并不在于兩者擇一,而在于尋求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合理界限。民主應該被排除在私人生活的領域之外,就是指任何人或任何公共權力都不能以民主的名義或民主的方式侵入上述領域。公共權力踏入私人領地的唯一理由只能是履行一個“仲裁人”的職責和功能。(2)民主須以不干涉社會自主為限度,“社會”是一個與“國家”相對而存在的概念。民主對于國家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貴州財經職業(yè)學院《體育舞蹈II》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云南建筑安全員考試題庫
-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化工原理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醫(yī)科大學《生物考古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盾浖到y(tǒng)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員-B證(項目經理)考試題庫
- 2025年遼寧建筑安全員考試題庫
- 緒論現(xiàn)代西方哲學思潮專題教學課件
-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數學試題(含答案)
- 2024年江西科技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完整答案
- 《組織與胚胎學》課程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及答案
- (八省聯(lián)考)河南省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 化學試卷(含答案)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期末測試卷帶答案(鞏固)
- 教師個人工作業(yè)績總結范文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專題培訓
- 鄭州大學《高等代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對銀行領導班子的評價意見和建議范文(3篇)
- 如何保護個人手機數據的安全
- 2024醫(yī)療設備維修與保養(yǎng)合同
- 第6課 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上冊同步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2024)
- LOI外貿采購意向(標準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