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火災撲救行動指南_第1頁
隧道火災撲救行動指南_第2頁
隧道火災撲救行動指南_第3頁
隧道火災撲救行動指南_第4頁
隧道火災撲救行動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隧道火災撲救行動指南本文件規(guī)定了隧道火災撲救的行動指南。本文件適用于隧道火災撲救行動的輔助決策。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規(guī)范引用是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要素。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JTG/T3660—2020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D71—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設計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隧道Tunnel指在地下挖掘或開鑿山石所形成的,用于火車、汽車等通行的通道。3.2火災Fire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3.3接警出動Alarmresponse指消防救援隊伍接到火災及其職責任務范圍內的報警時,立即調集相關救援力量出動救援。3.4火情偵察FireReconnaissance為了弄清災害事故現(xiàn)場及其他有關作戰(zhàn)情況而進行的活動。3.5火場排煙SmokeExhaustintheFire指將煙氣排至建筑外。3.6射流風機Jetfans是一種特殊的軸流風機,主要用于公路、鐵路及地鐵等隧道的縱向通風系統(tǒng)中,提供全部的推力,起誘導氣流或排煙等作用。3.7火風壓FireWindPressure指隧道發(fā)生火災時,高溫煙流經傾斜或垂直的巷道,在其局部的區(qū)段上出現(xiàn)的熱風壓增值,它可以破壞和擾亂正常的風流方向。3.8封洞窒息滅火TunnelSealingandSuffocationFireExtinguishing指通過封閉隧道洞口,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qū),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的滅火方法。3.9耦合供水CoupledWaterSupply即當單臺消防車供水距離不能滿足現(xiàn)場需要時,利用2臺或2臺以上消防車水泵串聯(lián)來提高供水距離的方法。3.10戰(zhàn)勤保障LogisticsSupport指專門應對大規(guī)模和特種災難現(xiàn)場進行的后勤保障。就是不斷的給一線作戰(zhàn)人員提供器材補充、油料供應、滅火劑補給、生活保障、移動供氣、生化偵檢、裝備搶修和衛(wèi)生勤務等勤務。4處置程序4.1接警出動4.1.1力量調派。確定火警等級和出動力量,雙向調派隧道鄰近消防救援力量作為第一出動。優(yōu)先調派搶險救援車、遠程大功率供水系統(tǒng)、重型水罐車、A類泡沫車、排煙車、照明車、器材保障車、空氣呼吸器充裝車等車輛,以及消防泵、偵檢、破拆、救生、照明等裝備器材。4.1.2社會聯(lián)動。提請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派應急、公安、衛(wèi)健、交通、供水、供電、通信、氣象、環(huán)保等聯(lián)動力量以及建筑、橋梁、隧道、?;葘<业綀鰠f(xié)同處置,并視情調集吊車、牽引車、清障車、倒罐車、灑水車等社會單位車輛到場參與處置。4.2途中詢情和指揮4.2.1途中詢情。向指揮中心、報警人問清事故地點、事故車輛類型、行駛方向、燃燒物質、有無人員被困、有無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炸等情形。4.2.2前期處置。聯(lián)系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啟動應急廣播引導人員疏散,啟動送風排煙等固定消防設施(注意排煙方向不應影響人員疏散),利用可變情報板顯示災情信息,做好前期處置工作。4.2.3途中指揮。引導報警司乘人員第一時間實施自救,盡量將車輛駛出隧道;車頭車身可分離的起火車輛,盡量將車頭駛出隧道;不可分離的,盡可能??吭谲囆袡M洞或人行橫洞附近,并利用隧道內消防設施進行處置。4.3現(xiàn)場警戒4.3.1交警實施交通管制。通知高速交警部門對隧道雙側雙向實施交通管制,并疏導隧道內外車輛。4.3.2劃定警戒區(qū)。設置警戒和事故標志,疏散圍觀群眾,禁止無關車輛、人員進入現(xiàn)場;若發(fā)生危險化學品泄漏,警戒范圍應根據(jù)危險化學品理化性質和現(xiàn)場偵察檢測情況確定。4.3.3設置安全員。在隧道出入口,設置安全員,嚴禁無關車輛人員進入隧道內部,并做好警戒記錄。4.4火情偵察4.4.1詢問知情人。向撤離出的司乘人員等了解被困人員情況、著火車輛大概位置、車輛類型、燃燒物質等情況。4.4.2視頻監(jiān)控偵察。聯(lián)系高速路政部門,通過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了解事故發(fā)生時間、類型、位置,碰撞、側翻、爆炸、坍塌、火勢蔓延等情況。4.4.3外部偵察。觀察隧道煙霧的濃度、顏色和流向等,辨別火災發(fā)展情況;現(xiàn)場及周邊的消防水源位置、儲量和給水方式。4.4.4內部偵察。利用機器人、無人機偵察,攻堅班組攜紅外熱成像儀、有毒氣體探測儀、可燃氣體探測儀等深入內部偵察,查明燃燒物質、火勢蔓延情況、事故車輛位置,被困人員位置、數(shù)量和傷亡情況等;明確人員疏散途徑;查明火勢危害程度,有無爆炸、垮塌危險。(如果事故車輛為?;愤\輸車輛,當司乘人員受傷、貨物標識、銘牌受損等情況無法查明車載物質時,應通過高速交警、公安、物流公司、廠家等查詢事故車輛來源,查明車載物質具體情況。)4.5疏散救人4.5.1主要疏散途徑疏散過渡通道、疏散聯(lián)絡通道、安全疏散通道、獨立避難間、隧道滅火救援通道等。具體包括事故點附近最近隧道出口、車行橫洞、人行橫洞,非事故隧道為相對安全區(qū)域。4.5.2隧道火災人員疏散模式4.5.2.1雙洞+橫向聯(lián)絡通道模式4.5.2.2隧道+專用服務通道模式4.5.2.3單洞雙層上行車+下疏散模式4.5.2.4豎井疏散樓梯模式4.5.2.5單洞上下雙層互為疏散模式4.5.3疏散救人方法4.5.3.1引導被困人員自主疏散通過公路隧道內部應急廣播或者便攜式擴音裝置進行喊話,穩(wěn)定被困人員情緒,引導具有自主行動能力的被困人員沿緊急逃生標志逃離隧道,進行有組織的疏散,防止因恐慌而迷失方向,造成更大傷亡。雙洞連通隧道可引導其由橫向通道進入另一隧道避險(如圖4.1所示)。圖4.1隧道人員疏散示意圖4.5.3.2直接深入隧道營救被困人員事故地點距隧道口較近或短隧道事故,救援距離在350米以內可由戰(zhàn)斗員系好救生牽引繩、照明線、導向繩等深入隧道內部救援被困人員。救援過程中必須嚴格監(jiān)控氣瓶余氣量,確保能夠安全返回。若事故前方車輛已經疏散完畢,隧道煙氣不影響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可考慮開車進行隧道內部,將被困人員運出隧道。對傷勢較重人員,應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采取軀體固定等措施后實施救助;對受火勢圍困人員,應在水槍掩護下或強行突破,破拆救援;對沒有受傷或傷勢較輕的人員,采用開花、噴霧水流掩護其迅速撤離。4.5.3.3設立救援中轉平臺事故地點縱深距離太長時,可在事故地點和隧道口中間較安全地帶設立中轉平臺,放置醫(yī)療急救工具和多個空氣呼吸器氣瓶,先將被困人員中轉至平臺,進行簡單的醫(yī)療處理后,再運送出隧道。中轉平臺可縮短救援人員的救援距離,同時余氣不足時也可及時更換氣瓶。與高速交警、路政部門、知情人員核實隧道車輛及被困人員情況,并實時統(tǒng)計人員疏散搶救等救援數(shù)據(jù)。4.6火場排煙4.6.1縱向通風排煙縱向通風排煙模式是最簡單的通風方式,也是隧道采用最普遍的一種方式,通過在隧道洞口上方安裝全射流風機,將空氣和煙氣吸入并通過風機向一端排出的方式通風排煙(如圖4.2、4.3所示)??紤]通風所需動力與隧道長度以及設計風量的關系,所以在長度較長的隧道中間設置豎井對隧道進行分段,以提高通風排煙效能(如圖4.4所示)。排煙處置措施:——要根據(jù)報警信息和作戰(zhàn)準備資料掌握的情況,結合轄區(qū)救援力量到場后開展的火情偵查工作,到達消防控制室,視情況啟動固定射流風機正壓送風進行排煙(在啟動固定和移動排煙設施時,均需要考慮火災規(guī)模,開啟適量的排煙設施進行排煙,切記盲目第一時間送風加壓,造成火災事故蔓延和不必要的生命財產損失)。——在固定送風設施損壞的情況下,一是利用移動排煙機和水槍水幕稀釋控制煙氣對被困車輛和群眾造成危害,為人員疏散爭取更多時間和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利用排煙車、渦噴車向隧道正壓送風,與縱向射流風機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方法,將隧道內煙霧排出。(排煙車與渦噴車不能進入洞內,將排煙車與渦噴車置于隧道口,按照上述方法送風排煙)圖4.2縱向通風射流風機設置圖4.3在特長隧道中可設置豎井協(xié)助排煙圖4.4縱向通風固定射流風機縱截面圖、橫截面圖4.6.2縱向通風與集中排煙混合方式排煙該通風排煙模式正常情況下采用縱向排煙模式,在較長隧道中增設豎井分段,在隧道頂部設獨立排煙道(如圖4.5所示),利用豎井和排煙道就近抽排火災煙霧,將煙霧控制在較短的長度范圍內,增加人員逃生時間并大大提高消防救援條件(如圖4.6所示)。排煙處置措施:——要根據(jù)報警信息和作戰(zhàn)準備資料掌握的情況,結合轄區(qū)救援力量到場后開展的火情偵查工作,第一時間到達消防控制室,啟動固定射流風機正壓送風進行排煙;同時啟動豎井管道內的抽排風機,對隧道內煙霧進行排出?!诠潭ㄋ惋L、抽排風設施損壞的情況下,一是利用移動排煙機阻止煙氣向被困車輛和群眾方向蔓延,為人員疏散爭取更多時間和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利用排煙車、渦噴車向隧道正壓送風,與縱向射流風機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方法,將隧道內煙霧排出。(圖4.5)(圖4.6)4.6.3全橫向通風排煙全橫向通風排煙方式同時具有送風和排風的風機和風道,分別對隧道進行送風和排風,形成沿隧道橫斷面流動的通風氣流,煙氣沿隧道縱向流動不長的距離就可以被排除(全橫向通風考慮工程建設造價昂貴,很少采用此種方式)。(如圖4.7、4.8所示)排煙處置措施:——要根據(jù)報警信息和作戰(zhàn)準備資料掌握的情況,結合轄區(qū)救援力量到場后開展的火情偵查工作,第一時間到達消防控制室,啟動固定排煙風機正壓送風,負壓抽風進行排煙?!仨毧紤]隧道火災事故發(fā)生時產生的火風壓可能對送風造成的影響,可在隧道內使用移動排煙車、渦噴車對隧道送風加壓,加快隧道內煙霧的排除?!诠潭ㄋ?、排風設施損壞,一是利用移動排煙機,為人員疏散爭取更多時間和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可將全橫向通風排煙轉換為半橫向通風,利用排煙車、渦噴車向送風管道送風,利用隧道上方豎井將煙氣排出。(在將全橫向通風轉換為半橫向通風排煙中,需要在隧道內打開送風道,利用排煙車送風管將氣流送入固定送風道)。圖4.7全橫向排煙模式示意圖圖4.8全橫向排煙模式縱截面圖、橫截面圖4.6.4半橫向通風排煙半橫向通風是從全橫向通風演化而來,分為送風半橫向和排風半橫向兩種模式。送風型半橫向通風:設置送風通風系統(tǒng),不設置排煙系統(tǒng)和排煙道,通過隧道出入口排除煙氣,需要在隧道上開若干豎井,并架設送風道,在隧道內一側基于汽車尾氣排放管高度將空氣送入,稀釋煙氣并使煙氣沿隧道縱向流動一段距離,然后從洞口排出。(如圖4.9所示)排煙處置措施:——要根據(jù)報警信息和作戰(zhàn)準備資料掌握的情況,結合轄區(qū)救援力量到場后開展的火情偵查工作,到達消防控制室,啟動固定排煙風機正壓送風進行排煙?!诠潭ㄋ惋L設施損壞的情況下,一是利用移動排煙機,為人員疏散爭取更多時間和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利用排煙車向送風管道送風,同時利用渦噴車向隧道行車方向送風,將煙氣從行車方向隧道口排出。圖4.9送風型半橫向通風模式示意圖排風型半橫向通風模式:設置排煙系統(tǒng),但是不設置送風系統(tǒng),同樣需要在隧道上開若干豎井,通過隧道的出入口送風,將煙氣稀釋后通過豎井排出。排風型半橫向通風模式必須設置排煙道,才能有效的將煙氣排出。(如圖4.10所示)排煙處置措施:——要根據(jù)報警信息和作戰(zhàn)準備資料掌握的情況,結合轄區(qū)救援力量到場后開展的火情偵查工作,第一時間到達消防控制室,視情啟動固定排煙風機負壓抽風進行排煙?!诠潭ㄋ惋L設施損壞的情況下,一是利用移動排煙機,為人員疏散爭取更多時間和創(chuàng)造條件。二是排風型半橫向通風排煙模式無固定專用送風道,與送風型半橫向送風排煙模式向送風管道送風不同,只可轉換為縱向通風排煙,利用排煙車、渦噴車向隧道正壓送風,以縱向通風排煙模式向隧道行車方向排出。圖4.10送風型半橫向通風模式示意圖4.7火災撲救火災撲救堅持“以固為主、固移結合”,條件具備時應優(yōu)先考慮使用A類或水系泡沫滅火劑滅火。4.7.1固定消防設施滅火開啟水噴霧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利用隧道內消火栓、水成膜泡沫滅火系統(tǒng)快速控制火勢。4.7.2移動消防設施滅火依托車行橫洞、人行橫洞劃分戰(zhàn)斗區(qū)段、設置進攻陣地,實施分割、夾擊;使用移動炮、開花噴霧水流實施梯次推進,強攻近戰(zhàn)。條件允許時,利用拖車等將正在燃燒的車輛牽引出隧道進行滅火;或將起火車輛牽引至車行橫洞、人行橫洞附近進行滅火。4.7.3高倍數(shù)泡沫灌注滅火對于無法實施內攻,火點在地勢較低處的小型城市公路隧道,可采用向隧道內灌注高倍數(shù)泡沫的方式進行滅火。從隧道口架設高倍數(shù)泡沫發(fā)生器,直接往隧道內灌注高倍泡沫,隨著泡沫厚度的增加,達到排煙、降溫、窒息滅火的目的;對大型公路隧道,一時難以內攻、火點在地勢較低處時,可依托人行橫洞或車行橫洞,架設高倍數(shù)泡沫發(fā)生器,直接往隧道內灌注高倍泡沫。4.7.4滅火彈滅火可在距離火源15米以內投放滅火彈,以快速消煙降溫、撲滅火災;高溫濃煙區(qū)域,每顆滅火彈可控制150立方米。4.7.5封洞窒息滅火當公路隧道火災發(fā)展猛烈,無法進入內部直接滅火時,可采用封堵隔離的方法,切斷空氣來源,使隧道內的燃燒斷絕空氣而逐漸熄滅。確定內部人員已全部撤離后,可采取封洞窒息滅火,并向隧道內灌注水、高倍數(shù)泡沫、二氧化碳、液氮等(氣體火災慎用)。4.7.5.1關閉隧道內部通風排煙設施,封閉著火區(qū)域風道、風井等通風通道。4.7.5.2修筑臨時防火墻。在著火區(qū)域兩端隔有一定距離的安全區(qū)域,各用沙袋壘砌成梯形截面的臨時防火墻,要先封閉進風口,再封閉排風口,盡量縮小封閉區(qū)域范圍,縮短封閉滅火時間。要求防火墻堅固,耐火極限足夠,有爆炸危險的火場要符合防爆要求,墻底厚度一般不得少于4-5米。4.7.5.3封閉時,應在封閉墻體上、中、下三個部位插入直徑35-45mm的鐵管,作為采取氣樣、檢查溫度之用,鐵管外口用木塞堵住。4.7.5.4封閉后可根據(jù)具體條件,向隧道內部灌注液氮、二氧化碳、水蒸氣,起到降溫、稀釋氧濃度的作用。要定期監(jiān)測內部情況,判斷火災是否熄滅。如監(jiān)測內部氣體溫度降到150度以下,出水溫度降到常溫,氧濃度低于12%時,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可認為火災已熄滅。4.7.5.5拆除封閉墻時,要注意采取防護措施,如果處理不當,可引起火災復燃,甚至發(fā)生轟燃或爆炸。啟封時應注意啟封順序,先開啟排風口(下風口)封閉墻,進入內部偵察確認火災熄滅后,再開啟進風口(上風口),并開啟隧道內部通風排煙設施,恢復通風,消滅殘火。4.8火場供水4.8.1隧道內固定滅火設施完好時,應及時啟動固定消防泵,使用固定滅火設施供水。4.8.2隧道固定消防泵無法啟動或壓力不足時,應及時啟動水泵接合器,使用消防車加壓供水。4.8.3隧道內固定滅火設施完全損壞無法啟動時,采用移動滅火設備供水,應根據(jù)火場與水源地的距離及消防車輛性能,選用不同的供水方式:單車單干線供水、兩臺泵單干線并聯(lián)供水、兩車耦合單干線供水、消防車與手抬泵接力供水、多車耦合供水、遠程供水系統(tǒng)供水。4.8.3.1水源地與火場之間的距離在單輛消防車供水能力范圍內時,宜采用直接供水的方式供水。4.8.3.2水源地距離火場超過單輛消防車供水能力時,宜采用消防車接力供水的方式供水。單車接力供水SX—供水距離L—水帶長度Pz—轉輸供水預壓Pdx—水平鋪設每條水帶的水頭損失α—水平鋪設水帶系數(shù)Pb—接力車水泵出口壓力Pg—由于高度差產生的壓力損失多車組合接力供水(直接偶合的供水方式)SX—接力供水距離L—水帶長度n—接力車的臺數(shù)α—水平鋪設水帶系數(shù)n接—每臺接力車水平鋪設的水帶條數(shù)4.8.3.3水源地距離火場較遠時,宜采用運水供水的方式供水n—運水車的數(shù)量q—戰(zhàn)斗車射水的流量,L/s V—運水車在行駛中的平均車速S往返—從水源地到戰(zhàn)斗車的往返路程G—運水車的平均水罐容積,L4.8.3.4車輛無法直接取水時,可選用盧森堡亞FOX泵、麥凱泵等進口大功率機動泵進行供水。直接、垂直供水時,根據(jù)火場用水量設置1臺或多臺機動泵;火場高差較大,機動泵無法直接供水時,可用多臺機動泵接力向火場供水;垂直取水落差較大時,手抬機動泵可采用滑輪組、卷揚機、車載吊臂等設施吊裝釋放。通過測試,落差66米、長220米的干線,直接供水,盧森堡亞FOX泵出口壓力達到0.45Mpa、流量12.1L/S,麥凱泵出口壓力達到0.37Mpa、流量9.7L/S,可達到作戰(zhàn)需求;接力供水,盧森堡亞FOX泵、麥凱泵可持續(xù)工作長,且可保證供液量;垂直供水,盧森堡亞FOX泵在泵浦壓力為1.2Mpa時單干線供水流量可達到17L/S,麥凱泵在泵浦壓力為1.2Mpa時單干線供水流量可達到16L/S,在雙干線供水情況下達到供水要求。4.8.3.5條件允許時,應優(yōu)先考慮遠程供水系統(tǒng)。遠程供水系統(tǒng)通常是指流量在10000升/分鐘以上,輸送距離在1-3千米甚至6千米以上的各種車載設備組成的公式模塊。具體是由浮艇泵,加壓泵,水帶鋪設和回收模塊,水帶運輸模塊,分水器、水帶護橋和各種附件模塊等組成。4.8.4水帶干線鋪設4.8.4.1車輛未堵塞交通的情況下,采用人工、背架、水帶拖車、機動車輛相結合鋪設。200米以內時,采用人工鋪設;200米至500米時,采用水帶背架、水帶拖車鋪設;500米至1000米時,采用水帶拖車、機動車輛鋪設;1000米以上時,采用機動車輛鋪設。4.8.4.2車輛堵塞交通的情況下,采用人工、背架、水帶拖車相結合鋪設。水帶拖車制作凈寬控制在70厘米以內,以便通過行車道之間間隙或電纜溝蓋板鋪設水帶;確需長距離鋪設水帶時,應盡快通過車行橫洞疏散車輛。4.9火場通信4.9.1隧道長度<1000米時,使用手持電臺通信;1000米≤隧道長度≤1500米時,使用車載轉信臺增加通信距離;隧道長度>1500米時,如果有公網(wǎng)信號,可使用Rlink設備、移動POC通信機、公網(wǎng)手臺(使用時要分清隧道內是移動、聯(lián)通、電信信號);隧道長度>1500米,且內部無公網(wǎng)信號時,火災現(xiàn)場可利用自組網(wǎng)設備利用對講機通信;隧道長度>3000米,且內部無公網(wǎng)信號時,只能采用人工接力手持電臺通信或使用燈語、手語等簡易信號通信。4.9.2如果隧道內設有有線電話,可通過撥打應急電話號碼進行通信。如隧道內無有線電話且地處偏僻無公網(wǎng)信號,可出洞口利用衛(wèi)星電話等手段保持和外界聯(lián)絡。4.9.3隧道長度<1000米時,隧道內一般有公網(wǎng)覆蓋,可利用4G/5G無線圖像傳輸系統(tǒng)傳輸視頻資料;1000米≤隧道長度≤3000米無公共網(wǎng)絡時,可在隧道洞口架設衛(wèi)星設備,利用衛(wèi)星設備單兵傳輸視頻資料;隧道長度>3000米時,可利用聯(lián)合節(jié)點網(wǎng)絡設備采用接力方式,同時結合衛(wèi)星設備傳輸視頻資料。4.10戰(zhàn)勤保障4.10.1在最近隧道出口、車行橫洞或人行橫洞附近劃出裝備器材集結區(qū),利用充氣車建立移動充氣站,及時對空氣呼吸器氣瓶進行充氣。4.10.2加強泡沫液的儲備供應,做好油料保障和飲食、帳篷等生活物資保障。4.10.3做好排煙、照明、供電等設備的保障。4.11清理移交4.11.1火災撲滅后,應全面、細致地清理火場,再次確認沒有被困人員和復燃可能,并留有必要力量實施現(xiàn)場監(jiān)護。4.11.2對隧道內死角、下水道等殘液進行清理,防止殘留物復燃復爆。4.11.3清點人員,收集、整理器材裝備,作好記錄。5行動安全5.1初期處置5.1.1救援力量在接到出動命令后,按照預定路線到達現(xiàn)場,在行車途中必須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行車安全。5.1.2嚴禁貿然進入有危險化學品泄漏的隧道,防止爆炸或引燃泄漏物引發(fā)地面流淌火。5.1.3救援車輛應靠道路一側有序停放,停在便于進攻、便于撤離的安全位置,車頭應朝向便于撤離的方向,車輛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5.1.4救援車輛應停在地勢較高、地面平坦堅實的路段、不應停在低洼、松軟、路基薄弱的地帶,以及管道井口等地下空間上方;停在坡道上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溜車。5.2個人防護5.2.1救援人員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個人防護應根據(jù)隧道火災特點、災害事故類型及其滅火救援需要選用滅火防護服、化學防護服、防靜電內衣等個人防護裝備。5.2.2在隧道內部持續(xù)高溫情況下,深入一線救援人員應穿著降溫背心,防止高溫中暑。5.2.3進入現(xiàn)場偵察的救援人員應以班組為單位配備熱成像儀隨時監(jiān)控燃燒情況,防止引發(fā)人員傷亡。5.2.4救援人員深入隧道內部時,必須嚴格監(jiān)控空氣呼吸器氣瓶余氣量,應攜帶備用面罩供被困人員呼吸使用,不能將自己的面罩取下給被困人員。應防止與疏散人員發(fā)生“對撞”。5.2.5必須遠距離深入隧道內救人時宜佩戴新型氧氣呼吸器,也可攜帶移動供氣源或多個氣瓶保證施救者與被救者呼吸使用。5.3火情偵察5.3.1偵察小組一般不少于3人,情況復雜應由單位知情人引導。5.3.2進入內部偵察人員必須規(guī)范穿戴個人防護裝備,配備防爆對講機、測距儀、測溫儀、熱成像儀、可燃氣體探測儀等偵檢設備進行偵察。5.3.3發(fā)生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后,要及時聯(lián)系防化部隊、環(huán)保檢測中心、防疫站、生產化驗等單位相關專家技術人員,通過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