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擬演練卷4(遼寧卷)(解析版)_第1頁
沖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擬演練卷4(遼寧卷)(解析版)_第2頁
沖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擬演練卷4(遼寧卷)(解析版)_第3頁
沖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擬演練卷4(遼寧卷)(解析版)_第4頁
沖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擬演練卷4(遼寧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沖刺2023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擬演練卷(遼寧卷)

高三生物

(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卷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冷箭竹是大熊貓的主要食用竹。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冷箭竹和大熊貓形態(tài)迥異,但它們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

B.大熊貓用手抓握竹子需要一系列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的協(xié)調配合

C.一株冷箭竹的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D.一定自然區(qū)域內,冷箭竹和大熊貓及其他生物共同構成生物群落

【答案】C

【分析】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病毒無細胞結構,必需寄生在活細胞中。

2、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1)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

(3)生命系統(tǒng)各層次之間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4)生命系統(tǒng)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應包括其

中的無機環(huán)境

【詳解】A、冷箭竹和大熊貓形態(tài)迥異,但二者均為多細胞生物,其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A正確;

B、抓握動作屬于復制生命活動,依賴各種分化的細胞間的密切合作,涉及到一系列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的

協(xié)調配,B正確;

C、一株冷箭竹屬于個體層次,其由低到高的結構層次是:細胞一組織一器官一個體,植物沒有系統(tǒng),C錯誤;

D、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所有的生物構成群落,所以冷箭竹和大熊貓及其他生物共同構成群落,群落和無機

環(huán)境共同構成生態(tài)系統(tǒng),D正確。

故選C。

2.科學家將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別放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培養(yǎng)液中的離子濃度變化如圖所示。下

A.水稻培養(yǎng)液中Mgp2+濃度升高,是水稻細胞外排離子的結果

B.番茄根細胞吸收SiO44-的方式是滲透作用

C.培養(yǎng)液中的離子濃度決定了水稻和番茄對離子的吸收速度

D.此實驗說明植物吸水和吸收無機鹽離子可能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答案】D

【分析】題圖分析:與初始濃度相比,培養(yǎng)水稻的溶液中鎂離子濃度增加,而硅離子濃度顯著降低,說明

水稻大量吸收硅離子,而吸收鎂離子較少;與初始濃度相比,培養(yǎng)番茄的溶液中鎂離子濃度降低,而硅離

子升高,說明番茄大量吸收鎂離子較多,吸收硅離子較少。

【詳解】A、水稻培養(yǎng)液中Mg2+濃度升高,是水稻細胞吸收水的相對速度快于Mg2+的緣故,不是外排的

結果,A錯誤;

B、番茄根細胞吸收SiO44-的方式是主動運輸,B錯誤;

C、水稻和番茄細胞膜上離子的載體數量決定了水稻和番茄對離子的吸收速度,C錯誤;

D、此實驗中培養(yǎng)液濃度前后變化的不同,說明植物吸水和吸收無機鹽離子可能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D

正確。

故選D。

3.下列關于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細胞的分化和衰老對于生物體都是有積極意義的②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中的細胞功能趨向全面化,

有利于提高細胞代謝的效率③人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尾的消失是細胞壞死的結果④細胞衰老表現為細胞核

體積變小、色素含量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⑤細胞凋亡受遺傳物質的嚴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過程

中存在基因表達

A.一項B.兩項

C.三項D.四項

【答案】B

【分析】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其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但遺傳物質不變。

2、衰老細胞的特征:

(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2)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

3、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詳解】①細胞的分化、衰老都是細胞正常的生命力程,對于生物體都是有積極意義的,①正確;

②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中的細胞功能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細胞代謝的效率,②錯誤;

③人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尾的消失是細胞凋亡的結果,③錯誤;

④衰老的細胞內細胞核的體積變大、細胞內的色素逐漸積累、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④錯誤;

⑤細胞凋亡受遺傳物質的嚴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過程中存在基因表達,⑤正確?

故選B。

4.下圖表示真核細胞內基因表達過程中相關物質間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物質a上含有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

B.組成物質a、b、c、d徹底水解后的物質共有8種

C.過程①的產物中有些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b與c之間可以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來相互識別

【答案】A

【分析】據圖分析可知,物質a為基因、物質b為mRNA、物質c為tRNA、物質d為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即酶)。

【詳解】A、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位于mRNA上,a是基因,A錯誤;

B、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其基本單位是四種脫氧核甘酸,RNA(包括b、c、d)的基本組成

單位是四種核糖核甘酸,B正確;

C、過程①是以DNA為模板生成RNA的轉錄過程,少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C正

確:

D、b為mRNA,其上有密碼子,c為tRNA,其上有反密碼子,b與c之間可以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來相互識

別,D正確。

故選A。

5.人類的ABO血型受復等位基因I\IB.i控制,基因型為IAIA,IAi的個體表現為A型血,基因型為FF、

由的個體表現為B型血,基因型為2IB的個體表現為AB型血,基因型為ii的個體表現為O型血。某家庭

中妻子是A型血、丈夫是B型血,他們已生育一個男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該男孩是B型血,則其基因型為WF或由

B.若該男孩是A型血,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為0型血的概率為1/4

C.若該男孩是O型血,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為AB型血的概率為1/4

D.若該男孩是AB型血,則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為O型血的概率為1/4

【答案】C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

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

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A、據題意分析可知,妻子是A型血,基因型為PIA或"i,不含F基因,因此男孩的基因型不可

能為FF,A錯誤;

B、若該男孩是A型血,則該夫婦的基因型組合為PPxiBi或iNxM,因此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為0型血的

概率為?;?/4,B錯誤;

C、若該男孩是O型血,則該夫婦的基因型組合為FixlB。因此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為AB型血的概率為

1/4,C正確;

D、若該男孩是AB型血,則該夫婦的基因型組合為HAXFIB或於卜'由或]Aix[B]B或[Aix[Bj,因此該夫婦

再生一個孩子為o型血的概率為0或1/4,D錯誤。

故選C。

6.圖一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圖二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

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比例的變化關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4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目比

O

圖二細胞分裂時期

A.圖一中②為次級精母細胞

B.圖一中⑤所進行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最多可形成8條染色體

C.圖一細胞中處于圖二CD段的有①④⑤

D.若該動物產生一個Aab的配子,則發(fā)生分裂異常的時段應為②對應的時期

【答案】C

【分析】分析圖一: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著絲點(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②細

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點(粒)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著絲點(粒)

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點(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

中期;⑤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

分析圖二:AB段,染色體和核DNA數之比為1:1;BC段;染色體和核DNA數之比由1:1變?yōu)?:2,

為DNA復制過程;CD段,染色體和核DNA數之比為1:2,可表示存在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DE表示著

絲點(粒)分裂,EF段,染色體和核DNA數之比為1:1,可表示著絲點(粒)分裂后,不含染色單體的

時期。

【詳解】A、根據圖-所示細胞無法判斷該動物的性別,所以②可能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A錯誤;

B、圖一中⑤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形成的減數第二次分裂

前期細胞中含2條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點(粒)分裂,細胞中含4條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

裂結束,細胞中含2條染色體,故圖⑤所進行的細胞分裂最多可形成4條染色體,B錯誤;

C、圖二中CD段表示染色體和核DNA數之比為1:2,對應于圖一中的①④⑤,C正確;

D、該動物產生一個Aab的配子的原因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應為圖一中的⑤時期,

D錯誤。

故選C。

7.卡塔爾世界杯于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爾境內舉行,是歷史上首次在中東國家境

內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該屆賽事有32支足球隊參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在劇烈運動過程中,機體散熱量大于產熱量

B.運動員在射門的過程中,位于小腦的運動平衡中樞興奮性提高

C.運動員在進行比賽的過程中,體內的血糖不斷被消耗,主要通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直接分解來補充血

D.在足球場上運動時汗腺分泌大量汗液,使得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下丘腦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答案】B

【分析】體溫調節(jié)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huán)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

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

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

【詳解】A、劇烈運動中,機體仍然可以保持體溫恒定,機體產熱量等于散熱量,A錯誤;

B、運動員射門過程中為了維持機體平衡,小腦中的運動平衡中樞興奮性提高,B正確;

C、肌糖原不能直接轉變?yōu)槠咸烟茄a充血糖,C錯誤:

D、抗利尿激素為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D錯誤。

故選B。

8.某研究機構開展了青蒿素(Art)和地塞米松(Dex)抑制T細胞增殖的研究,相關數據整理如圖所示,

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50

40

!30

20-f

IO/

°3.136.2512.52550100200

濃度/(pimol?LT)

A.由圖可知,青蒿素除用于治療瘧疾外,還可用于治療艾滋病

B.不同濃度的青蒿素對T細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高于2511mo卜廠1時,Art和Dex的抑制率差異較顯著

D.達到200(_imol-L?時,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強于Dex

【答案】A

【解析】1、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進入人體后,與人體的T淋巴細胞結合,破壞T淋巴細胞,使免

疫調節(jié)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統(tǒng)癱瘓,最后使人無法抵抗其他細菌、病毒的入侵,讓人死亡。

2、分析曲線圖:不同濃度的青蒿素對T細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與低劑量處理比,25-200nmol/L

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異顯著。

【詳解】A、青蒿素對T細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其不能用于治療艾滋病,A錯誤;

B、由圖可知,不同濃度的青蒿素對T細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正確;

C、由圖可知,高于25/mol?L-l時,Art和Dex的抑制率差異較12.5nmol?L-l之前顯著,C正確;

D、由圖可知,達至U200|imol/L時,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強于Dex,D正確。

故選Ao

9.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ITP)是一種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體產生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導致吞噬細胞

破壞血小板過多而造成血小板減少,急癥ITP患者可通過注射IVIG降低發(fā)生嚴重出血的風險,IVIG制品

中的主要成分是IgG抗體,其包括Fab和Fc片段。研究人員分別用IVIG,Fab片段和Fc片段注射給小鼠,

檢測血小板的數量變化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屬于免疫系統(tǒng)缺陷病

B.產生抗體的細胞與吞噬細胞都具有識別抗原的能力

C.該實驗所用的小鼠必須是各項生理功能正常的小鼠

D.IVIG能減緩血細胞減少的主要成分是Fc片段

【答案】D

【解析】細胞識別作用的判斷技巧

(l)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都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功能;

(2)吞噬細胞無特異性識別功能,但能識別“非己”成分;

(3)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

【詳解】A、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是由于人體產生抗血小板自身抗體,導致吞噬細胞破壞血小板過多而

造成血小板減少,其屬于自身免疫病,A錯誤:

B、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漿細胞沒有識別抗原的能力,B錯誤;

C、該實驗所用的小鼠是患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敏的小鼠,C錯誤;

D、相比于對?照組、Fab片段和Fc片段組中血小板數量的變化,實驗結果中IVIG可以減緩患ITP小鼠體內

的血小板降低,且Fc片段組延緩血小板數量的下降效果僅次于IVIG組,說明起作用的主要是Fc片段,D

正確。

故選D。

10.如圖為某人工柳林中,林下兒種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隨林木郁閉度(林冠層遮蔽地面的程度)變化的

調查數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上述影響三種植物種群密度變化的因素是非密度制約因素

B.林木郁閉度越大,林下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就越小

C.柳樹與三種草本植物之間均存在種間競爭關系

D.人工種植的柳樹密度過大會降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答案】B

【分析】分析題圖數據可知,隨著林木郁閉度增大,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種群密度逐漸下降;隨著

林木郁閉度增大,刺兒菜種群密度先增大后降低。

【詳解】A、上述影響三種植物種群密度變化的因素是光照,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A正確;

B、林木郁閉度越大,林下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種群密度就越小,但刺兒菜的種群密度就越小,B錯

、口

慶;

C、人工柳林中,柳樹與三種草本植物之間均存在種間競爭關系,c正確;

D、人工種植的柳樹密度過大會使其他草本植物種群密度下降,降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D正確。

故選B。

H.某植被嚴重破壞的山區(qū)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

其三個典型植物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封山育林時間(年)

A.物種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環(huán)境中土壤條件的影響

B.c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將不存在明顯的分層現象

C.圖中b-c階段,物種①比物種②更能耐受弱光環(huán)境

D.物種③能夠占優(yōu)勢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爭奪更多的陽光等資源

【答案】D

【分析】群落演替是從低級到高級,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由題意知,該群落演替經歷了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因此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②是多年生草本植物,③是灌木。

【詳解】A、物種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環(huán)境中光照、水分等條件及其他生物的影響,A錯誤;

B、c點后,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將是喬木,群落將存在明顯的分層現象,

B錯誤;

C、分析題圖可知,b-c階段植物①由于不能適應弱光環(huán)境逐漸消失,物種②較能耐受弱光條件而使種群密

度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C錯誤;

D、與物種①、物種②相比,物種③植株更高,可以爭奪更多的陽光等資源,能夠在爭奪陽光時占優(yōu)勢,D

正確。

故選D。

12.切葉蟻尋找植物的花和葉,將它們切割成小片,用來培養(yǎng)供其食用的真菌。菌圃通過特定的方式建立:

首先,切葉蟻清除花朵和葉上的污垢和異物并移走外來的雜菌;其次,咀嚼植物以破壞掉葉表面的蠟質層;

第三,進行真菌菌絲移植;第四,切葉蟻分泌特殊的酶以分解含氮的蛋白質。而真菌能把葉中的纖維素轉

化為切葉蟻能消化吸收的其他糖類。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切葉蟻以真菌為食而間接從植物獲取能量

B.真菌與外來的雜菌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C.切葉蟻能夠選擇性的養(yǎng)殖真菌

D.真菌是初級消費者,切葉蟻是次級消費者

【答案】D

【分析】本題需要結合題干信息分析選項即可。

【詳解】A、真菌把葉中的纖維素轉化為切葉蟻能消化吸收的其他糖類,所以切葉蟻以真菌為食而間接從植

物獲取能量,A正確;

B、真菌與外來的雜菌之間存在競爭關系,B正確;

C、切葉蟻能夠選擇性的養(yǎng)殖真菌,C正確;

D、真菌是分解者,切葉蟻是初級消費者,D錯誤。

故選D。

13.從紫草細胞內提取得到的紫草寧具有抗炎、抗癌的作用。下圖是獲得紫草寧的2種工藝路線,下列敘

述正確的是()

外植體一愈傷組織一根、芽一紫草植株

紫草寧

單細胞一*高產細胞株f細胞培養(yǎng)物k薪

A.為防止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病毒污染,常選擇紫草的葉片作為外植體

B.經消毒處理的外植體需用自來水多次沖洗,以防止消毒劑對細胞的毒害

C.誘導外植體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需要一定比例的2,4-D和蔡乙酸的作用

D.可用射線照射以獲得高產細胞株,需經多次傳代培養(yǎng)以確定高產性狀是否穩(wěn)定遺傳

【答案】D

【分析】植物激素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在生長素存在

的情況下,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現加強的趨勢。

【詳解】A、植物的根尖、莖尖、芽尖分裂旺盛,感染病毒的幾率小,常作為外植體,A錯誤;

B、經消毒處理的外植體需用無菌水多次沖洗,B錯誤;

C、誘導外植體脫分化獲得愈傷組織的過程中通常需要一定比例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調節(jié),C錯誤;

D、用射線照射利用誘變育種以獲得高產細胞株,需經多次傳代培養(yǎng)以確定高產性狀是否穩(wěn)定遺傳,D正確。

故選D。

14.為了解病原微生物對四種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某研究小組進行了相關藥敏實驗,下圖1為部分實驗器

材。將含有相同濃度的抗生素I?W四個大小相同的紙片分別貼在長滿測試菌的平板上,實驗結果如下圖2。

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In

易\導/含抗菌藥物的紙片

抑菌圈中的菌落

①②③④

圖1

A.為獲得長滿測試菌的平板,需要使用圖1中器材①②

B.圖2中n形成的抑菌圈較小,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對藥物較敏感

C.圖2抑菌圈中的菌落可能是在抗生素IV作用下產生了突變株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擴散速度不同會影響實驗結果

【答案】D

【分析】1、微生物常見的接種的方法①平板劃線法:將已經熔化的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皿制成平板,接種,劃

線,在恒溫箱里培養(yǎng);在劃線的開始部分,微生物往往連在一起生長,隨著線的延伸,菌數逐漸減少,最

后可能形成單個菌落;②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分離的菌液經過大量稀釋后,均勻涂布在培養(yǎng)皿表面,經

培養(yǎng)后可形成單個菌落。

2、分析題圖:抑菌圈越大,對抗生素的抗性越強,則對抗生素W的抗性最強,但其中出現了菌落,可能是

發(fā)生了突變。

【詳解】A、為獲得長滿測試菌的瓊脂平板,需要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該方法需要使用圖1中①酒精燈(操

作需要在酒精燈火焰旁進行,酒精燈對涂布器進行灼燒滅菌)、③培養(yǎng)基和④涂布器(接種工具);②是接

種環(huán),是平板劃線法接種時需要使用的接種工具,A錯誤;

B、圖2中II處透明圈最小,說明此處微生物對該藥物敏感度最低,B錯誤;

C、突變株的出現不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產生的,抗生素只能起選擇作用,C錯誤;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擴散速度不同會影響實驗結果中抑菌圈的大小,D正確。

故選D。

15.遞減PCR是常規(guī)PCR技術的發(fā)展,下圖表示遞減PCR各階段溫度及時間控制。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第1階段第2階段(10個循環(huán))第3階段(30個循環(huán))第4階段“

________________I

72℃-

0.45min

0.45min

4c

A.PCR反應體系中應加入Taq酶、模板DNA、dNTP、引物、緩沖液等物質

B.第1階段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充分解旋,減少DNA復雜結構對擴增的影響

C.第2階段中退火溫度較高可減少引物與模板鏈的非特異性結合,為第3階段提供更多正確的模板

D.第4階段72℃下維持lOmin,主要目的是使子鏈與互補模板鏈結合形成雙螺旋

【答案】D

【分析】PCR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術。條件:模板DNA、

四種脫氧核甘酸、一對引物、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Taq酶);過程:①高溫變性:DNA解旋過程(PCR擴

增中雙鏈DNA解開不需要解旋酶,高溫條件下氫鍵可自動解開);低溫復性:引物結合到互補鏈DNA上;

③中溫延伸:合成子鏈。

【詳解】A、結合分析可知,PCR反應體系中應加入Taq酶(催化DNA子鏈的形成)、模板DNA、dNTP

(原料)、引物、緩沖液等物質,A正確;

B、據圖可知,第1階段是在96℃條件下處理4min,該階段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在高溫下充分解旋,得到

單鏈DNA,以減少DNA復雜結構對擴增的影響,B正確;

C、引物的堿基數量越少變性時破開的氫鍵越少,則退火溫度越低,但能與引物發(fā)生配對的片段就越多,目

標DNA獲得率越低,故第2階段中退火溫度較高可減少引物與模板鏈的非特異性結合,為第3階段提供

更多正確的模板,C正確;

D、72C下維持lOmin,主要目的是使引物鏈延伸,以形成新的脫氧核昔酸鏈,D錯誤。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是符合題

目要求的。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選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

16.如圖甲所示,在CO2充足,溫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移動光源控制光照強度,測定植株的氣體釋放量,

繪制曲線如圖乙。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氣體釋放量

酬電—(ml,h',)

光源1

oabcd距離s(cm)

圖甲圖乙

A.若距離突然由a變?yōu)閏,則短時間內葉綠體中含量減少

B.c點時該植物葉肉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ab段表示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逐漸減弱,cd段表示呼吸作用強度逐漸增強

D.b點和d點植物釋放的氣體量相同,氣體種類也相同

【答案】BCD

【分析】分析題圖甲:本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強度,因變量為凈光合速率。

分析圖乙:Oa段光照強度強,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強度,且為光飽和點,此階段釋放出氧氣。

ac段,光照減弱,光合強度減弱,氧氣的釋放量逐漸減少,但總體呼吸強度小于光合強度。

c點,氣體的釋放量為0,說明光合強度等于呼吸強度,此時凈光合速率為0。

cd段,呼吸強度大于光合強度,此時釋放出二氧化碳。

【詳解】A、若距離s突然由a變?yōu)閏,光照減弱,光反應減弱,則短時間內葉綠體中[H]和ATP生成減少,

C3被還原減少,C5含量生成量減少,但短時間內其消耗量不變,所以C5含量減少,A正確:

B、c點,氣體的釋放量為0,說明光合強度等于呼吸強度,B錯誤;

C、cd段,光照減弱,光合作用減弱,故呼吸強度大于光合強度,呼吸作用強度不變(溫度沒變),C錯誤;

D、b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釋放氧氣,而d點光照強度降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所以植物

釋放CO2,D錯誤。

故選BCD。

17.若一對同源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體在相同區(qū)域同時缺失的個體會死亡,若僅有一條染色體發(fā)生缺失,

而另一條正常,果蠅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F用一只紅眼雄果蠅與一只白眼雌果蠅雜交,計數子代獲得

582只個體,其中雌果蠅267只(266只紅眼,1只白眼),雄果蠅315只均為白眼,將F1中白眼雌果蠅與

正常紅眼雄蠅雜交觀察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已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若子代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1:1,則該白眼果蠅出現的原因為親代雄果蠅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B.若子代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2:1,則該白眼果蠅出現的原因為攜帶紅眼基因的X染色體片段缺

C.若子代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1:1,則該白眼果蠅出現的原因為攜帶紅眼基因的X染色體片段缺

D.若子代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2:1,則該白眼果蠅出現的原因為親代雄果蠅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答案】AB

【分析】分析題干可知,果蠅眼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假設控制眼色遺傳的基因為R/r,正常紅眼雄果

蠅的基因型為XRY,正常白眼雄果蠅基因型為X/,正常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tXRXI正常白眼雌

果蠅基因型為X「Xr。

【詳解】由題干信息可知,果蠅眼色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假設控制眼色遺傳的基因為R/r,正常紅眼雄

果蠅的基因型為XRY,假如該R中白眼雌果蠅出現的原因為基因突變,則該白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rXr,

與正常紅眼雄蠅XRY雜交,其后代為XRk:XrY=l:1:若Fi中白眼果蠅因X染色體片段缺失,則該白眼

果蠅的基因型為XX,其與XRY雜交的子代基因型為XRXlXrY,XRX',XY(死亡),故子代的表現型及

比例為紅眼雌果蠅:白眼雄果蠅=2:1,AB正確。

故選AB。

18.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滲透壓感受器,可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增加,ADH與集合管上皮細胞的受

體X結合后,經一系列信號轉導可致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增加,促進對水的重吸收,引起細胞外液

滲透壓下降,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集合管上皮細胞

血液

原尿HQ

ADH

含水通道

的小泡

H2O,凡0

基側膜

管腔膜4

X

A.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與管腔膜發(fā)生可逆性結合

B.ATP降解產生的能量沿CAMP-蛋白激酶-磷酸蛋白進行傳遞

C.水通道蛋白以囊泡形式被轉運至管腔膜,以便加快對水的重吸收

D.水分子采用相同的跨膜運輸方式穿過管腔膜和基側膜

【答案】AC

【分析】水平衡的調節(jié):

1、當機體失水過多、飲水不足、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強,

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強。

2、當機體飲水過多時,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減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

量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減弱。

【詳解】A、當血漿滲透壓升高時,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與管腔膜發(fā)生結合后,能加強對水的重吸收;當血

漿滲透壓降低時,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與管腔膜的結合減少,減弱對水的重吸收,由此可知,含水通道蛋

白的小泡可與管腔膜發(fā)生可逆性結合,A正確;

B、ADH與膜上受體X結合后可以促進ATP的水解,產生cAMP,cAMP產生的信息沿cAMP一蛋白激酶

一磷酸蛋白進行傳遞,可致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增加,促進對水的重吸收,B錯誤;

C、水通道蛋白以囊泡形式被轉運至管腔膜,使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量增加,促進對水的重吸收,C正

確;

D、水分子通過管腔側的方式是協(xié)助擴散,通過基側膜的方式是自由擴散,D錯誤。

故選AC。

19.如下圖表示糧桑漁畜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本模式。根據圖示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沼氣(能源)

A.沼氣池的建立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B.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遵循循環(huán)原理

C.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效地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該模式通過改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改善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

【答案】BCD

【分析】生態(tài)農業(yè)是一個農業(yè)生態(tài)經濟復合系統(tǒng),將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同農業(yè)經濟系統(tǒng)綜合統(tǒng)一起來,以取得

最大的生態(tài)經濟整體效益。它也是農、林、牧、副、漁各業(yè)綜合起來的大農業(yè),又是農業(yè)生產、加工、銷

售綜合起來,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現代農業(yè)。

【詳解】A、沼氣池的甲烷桿菌是厭氧菌,為無氧呼吸,A錯誤;

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遵循了循環(huán)的生態(tài)學原理,B正確;

C、該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調整了能量流動的關系,該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確;

D、系統(tǒng)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該模式通過改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改善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D正確。

故選BCDo

20.Cre-loxP系統(tǒng)能實現特定基因的敲除(如圖1)。把幾種熒光蛋白基因和Cre酶能識別并切割的序列(loxPl

和loxP2)串在一起,構建表達載體T(如圖2)。部分熒光蛋白基因會被Cre酶隨機“剪掉”,且兩個loxPl

之間或兩個loxP2之間的基因,最多會被Cre酶敲除一次,剩下的部分得以表達,隨機呈現不同的顏色。下

列敘述錯誤的是()

loxPlAbxP2

ioxp待敲除基因loxP

腦組織特異性表達"翌上YFPM-CFP

的啟動子紅色火光黃色熒光藍色熒光

蛋白基因蛋白基因蛋白基因

注:僅表達與啟動子相鄰的熒光蛋白基因圖2

圖1

A.構建表達載體T需用到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B.若小鼠細胞含一個表達載體T(不含Cre酶),其肌肉組織細胞呈紅色

C.若小鼠細胞含一個表達載體T(含Cre酶),其腦組織細胞呈紅色或黃色

D.若小鼠細胞含兩個表達載體T(含Cre酶),其腦組織細胞可能出現兩種顏色

【答案】BC

【分析】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種工具: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獲取;②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③將目的基因導

入受體細胞;④目的基因的檢測與表達。

【詳解】A、基因表達載體構建過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連接酶兩種工具酶處理,A正確;

BC、據圖可知,小鼠有編碼紅、黃、藍熒光蛋白的基因,前端有腦組織特異性表達的啟動子,肌肉細胞不

會表達顏色基因,loxPl、loxP2位置如圖2黑白三角符號所示,兩個loxPl和兩個k>xP2之間的基因最多會

被Cre酶敲除一次,將含Cre酶的病毒注入小鼠體內,Cre酶表達情況不同,識別的loxP不同,則有可能未

敲除熒光蛋白基因,此時為紅色(同不含Cre酶時);也有可能敲除兩個loxPl之間的紅色熒光蛋白基因,

此時為黃色;有可能敲除兩個loxP2之間的紅色和黃色熒光蛋白基因,此時為藍色,因而不同腦細胞會差

異表達紅色、黃色或藍色熒光蛋白基因,BC錯誤;

D、小鼠腦組織細胞內有2個相同表達載體T,Cre酶對每個DNA片段隨機剪切,因而細胞的顏色由細胞

內兩種熒光蛋白的顏色疊加而成,故其腦組織細胞可能出現兩種顏色,D正確。

第n卷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5分。

21.改變光照強度,對甲乙兩種植物的相關生理過程進行了測定,得到了下表數據(光照強度的單位為千

勒克斯,C02的吸收和釋放速度的單位不作要求):

光合作用與呼吸光飽和光飽和時植黑晤條件

作用速率相等a寸時的光物吸收8:下8:釋

的光照強度照強度的速度放的速度

甲植物131810

乙植物383015

(1)當光照強度3千勒克斯時,葉片釋放氧氣的速度甲比乙______。當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葉綠

體產生02的速度甲比乙______。

(2)上圖1所示裝置可以測定一些生理活動強度,回答相關問題(僅考慮以葡萄糖為呼吸作用底物):

①若甲燒杯中為酵母菌培養(yǎng)液,乙燒杯中為NaOH溶液,則液滴會向移動,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可代表酵母菌的強度.

②若甲燒杯中為小球藻培養(yǎng)液,乙燒杯中為CO2緩沖溶液,裝置置于一定的光照強下,若液滴向右移動,

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以代表小球藻的強度。

③若甲燒杯中為小球藻培養(yǎng)液,乙燒杯中為C02緩沖溶液,裝置置于黑暗中,則液滴會向移動,單

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以代表小球藻的強度。

【答案】快慢左有氧呼吸凈光合作左有氧呼吸

【詳解】(1)當光照強度3千勒克斯時,甲處于光飽和點,乙處于光補償點沒有氧氣釋放,所以此時葉片

釋放氧氣的速度甲比乙快;因為甲的光飽和點為3千勒克斯,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氧氣釋放速度與光

照強度為3千勒克斯時相等,則甲葉綠體產生氧氣速度為18+10=28。同理乙植物光飽和點與光照強度為

10千勒克斯時一致,則乙葉綠體產生氧氣速度為30+15=45,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葉綠體

產生。2的速度甲比乙慢。

(2)①圖1裝置中乙燒杯內的NaOH溶液將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吸收使裝置內部氣體體積變小,液滴

會向左移;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強度。

②若甲燒杯中為小球藻培養(yǎng)液,乙燒杯中為CO?緩沖溶液,裝置置于一定的光照強下,若液滴向右移動,

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以代表小球藻凈光合作用的強度(單位時間內釋放的。2量)。

③若甲燒杯中為小球藻培養(yǎng)液,乙燒杯中為CO2緩沖溶液,裝置置于黑暗中,則液滴會向左移動;單位時

間內移動的距離可以代表小球藻有氧呼吸的強度(單位時間內吸收的量)。

【考點】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細胞呼吸

【點睛】利用氣體體積變化法測定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

紅色泳酒

N.iOH

溶液

(1)裝置中溶液的作用:在測細胞呼吸速率時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02;在測凈光合速率時NaHCCh

溶液可提供CO?,保證了容器內CO?濃度的恒定。

(2)測定原理

①甲裝置在黑暗條件下植物只進行細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細胞呼吸產生的C02,所以單位時間

內紅色液滴左移的距離表示植物的。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

②乙裝置在光照條件卜.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由于NaHCCh溶液保證了容器內CO2濃度的恒定,

所以單位時間內紅色液滴右移的距離表示植物的02釋放速率,可代表凈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測定方法

①將植物(甲裝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時間,記錄紅色液滴移動的距離,計算呼吸速率。

②將同一植物(乙裝置)置于光下一定時間,記錄紅色液滴移動的距離,計算凈光合速率。

③根據呼吸速率和凈光合速率可計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4)物理誤差的校正:為防止氣壓、溫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誤差,應設置對照實驗,即用死亡的綠色植

物分別進行上述實驗,根據紅色液滴的移動距離對原實驗結果進行校正。

22.下圖是某一年生自花傳粉植物(2n=12)的某些基因在親本細胞染色體上的排列情況。該種植物的高度

由三對等位基因B、b,F、f,G、g共同決定,顯性基因只有增高效應,且增高效應都相同,還可以累加,

即顯性基因的個數與植株高度呈正相關。已知圖示中母本高75cm,父本高45cm,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母本父本

(1)若圖示母本細胞正處于分裂過程中,則該細胞內可形成________個四分體。

(2)上述親本雜交子代可的高度是cm,可自交后代有種株高類型。若考慮圖中所示全部

基因,F,測交后代高度為55cm的植株有種基因型。

(3)該種植物紅花與白花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基因D、d位于1、2號染色體上,另一對等位基因為A、

a,且D控制色素的合成,A抑制色素的合成。請完善下列實驗步驟,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號

染色體上(不考慮交叉互換和突變)。

第一步:選擇基因型為AAdd與四DR的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得到耳種子。

第二步:種植耳種子,待植株成熟讓其自交,得到月種子。

第三步:種植R種子,待其長出花朵,觀察統(tǒng)計花的顏色及比例。

結果及結論:

①若F?植株的,說明A、a不位于1、2號染色體上。

②若F?植株的說明A、a位于1、2號染色體上。

【答案】66075紅花與白花的比例接近3:13紅花與白花的比例接近1:3

【分析】1.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植物的高度由三對等位基因B、b,F、f,G、g共同決定,由于母

本含6個相關的顯性基因,而父本不含相關的顯性基因;又母本高75cm,父本高45cm,所以1個顯性基

因的增高效應是(75—45)+6=5cm;

2.自交和測交實驗都能驗證兩對基因間的關系,關鍵是完全連鎖的AaDd個體只產生兩種配子,即AD和

ad,且比例為1:1,由此推測子代的表現型和比例,從而判斷基因的位置。

【詳解】(1)己知該植物有2n=12條染色體,所以該母本細胞減數分裂可以形成6個四分體;

(2)母本BBFFGG與父本bbffgg雜交,F1的基因型為BbFfGg,所以其高度是45+5x3=60cm,由于顯性基因

的個數與植株高度呈正相關,F1自交后代中可含有顯性基因六個、五個、四個、三個、兩個、一個、零個,

因此共有7種株高類型,F1測交后代中高度為55cm的植株中含2個顯性基因,有5種基因型;

(3)結果及結論:

①若F2植株的紅花與白花的比例接近3:13,說明另一對等位基因不位于1、2號染色體.匕遵循基因的

自由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紅花與白花的比例接近1:3,說明另一對等位基因位于1、2號染色體上,遵循基因連鎖定

律。

【點睛】本題考查基因自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

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難度。

23.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最新公布:截至2021年12月15B,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64005.9萬劑

次。

(1)新冠病毒蛋白有S、N、M、E等多種類型,為尋找有效的抗原來研發(fā)新冠疫苗,可分別用

免疫小鼠,一段時間后提取免疫血清并注射給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檢測并比

較肺部組織中含量。

(2)疫苗進入人體后可引起人體發(fā)生一系列反應產生抗體,在此過程中疫苗充當了的角色。疫

苗接種期間可能會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過敏現象常出現在第(填“一”或“二”)次接種疫苗后。

(3)我國研制出某種疫苗,初步實驗得知該疫苗總劑量8gg為最佳劑量,為了探究不同接種方案對疫苗接種

效果的影響,進一步進行了臨床實驗研究,如下表所示。

組別A?B,D1

AiB2ClC2D2

疫苗a/4/4/4/

接種試劑劑量(Ug/針)

X/a/4/4/4

第一針接種時間第0天

第二針接種時間不接種第14天第21天第28天

相應抗體相對含量14.70169.0282.70218.00

注:Ai、Bi、CHDI組分別接種該疫苗,A?B2,C2,D?組分別接種x試劑

從表中可看出,該實驗的自變量有o表中試劑X是

,a的劑量應該為|igo

(4)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分析:

①疫苗兩次接種組的抗體含量均明顯高于一次接種組,原因是o

②疫苗兩次接種時間間隔天的效果最好,間隔時間過短影響效果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新冠病毒蛋白S、N、M、E新冠病毒

⑵抗原二

(3)是否接種第二針(接種次數)、是否接種疫苗、接種疫苗的時間間隔生理鹽水(不含疫苗的試

劑)8

(4)①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記憶細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并分泌大量抗體21間隔

時間太短,導致第二次注射的疫苗被初次免疫反應后殘留的抗體結合并清除

【分析】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

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系統(tǒng)的特性。

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統(tǒng)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

物質、特殊抗體等: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系統(tǒng)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制造更

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1)

疫苗是為了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記憶細胞和抗體,因此可以分別用新冠病毒蛋白S、N、M、E免疫小鼠;

一段時間后提取免疫血清中即含有相應的抗體,用等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比較肺部組織中新冠病

毒的含量,含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