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建筑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防水涂料用作一道防水層時的最小厚度(mm)防水涂料工程類型明挖法地下工程暗挖法地下工程屋面工程外墻工程室內工程反應型高分子類防水涂料2.0—2.01.52.0聚合物乳液類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2.0—2.02.02.0聚合物水泥2.0—2.02.02.0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類防水涂料單組分型——2.5—2.5多組分型——熱熔橡膠瀝青類防水涂料非固化型2.5—2.5——熱熔型2.5—2.5——5.2屋面防水工程設計5.2.1屋面防水工程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屋面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2屋面構造層次設計、細部節(jié)點構造防水措施;3屋面排水系統(tǒng)設計;4防水材料選用的品種、厚度、規(guī)格、性能及環(huán)保指標。5.2.2屋面宜采用倒置式防水設防,防水層上應設置保護層,并在剛性保護層與防水層之間設置隔離層。5.2.3屋面防水工程應根據建筑物的類別、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確定防水等級,并按等級進行防水設防;對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應進行專項防水設計。屋面防水等級、設防要求和做法應符合表表5.2.3的規(guī)定。表5.2.3屋面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項目屋面防水等級I級II級建筑物類別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一般建筑設防要求兩道防水設防一道防水設防防水做法兩道卷材防水層卷材防水層+涂膜防水層復合防水層卷材防水層涂膜防水層復合防水層平屋面防水層厚度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2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3.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5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4.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3.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2.0mm防水涂膜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5mm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1.5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2.0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2.0mm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2.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3.0mm復合防水層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2mm+1.5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5mm+1.5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3.0mm+1.5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3.0mm+2.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3.0mm+2.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2mm+1.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5mm+1.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3.0mm+1.0mm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3.0mm+1.2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膜≥3.0mm+1.2mm坡屋面防水層厚度瓦+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2.0mm瓦+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2.0mm瓦+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2.5mm瓦+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5mm+1.0mm瓦+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1.5mm瓦+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1.5mm瓦+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2.0mm瓦+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有胎基)≥3.0mm種植屋面防水層厚度耐根穿刺防水層+普通防水層1、4.mm厚耐根穿刺改性瀝青防水卷材+2mm改性瀝青涂料2、4.mm厚耐根穿刺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mm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3、1.5mm厚的高分子耐根穿刺防水卷材+2mm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單層防水卷材屋面防水層厚度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5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2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4.0mm5.2.4屋面基本構造及層次宜符合表5.2.4的要求,并根據屋面形式、使用功能、材料選擇等情況作適當調整位置、增減相應構造層次。表5.2.4屋面基本構造及層次屋面形式基本構造層次(自上而下)上人平屋面裝飾層、保護層、隔離層、保溫層、防水層、找坡(找平)層、結構層不上人平屋面保護層、隔離層、保溫層、防水層、找坡(找平)層、結構層種植屋面植被層、種植土層、過濾層、蓄排水層、保護層、隔離層、耐根穿刺防水層、普通防水層、保溫層找坡(找平)層、結構層坡屋面(燒結瓦、混凝土瓦)塊瓦、掛瓦條、順水條、持釘層、保溫層、防水層、找平層、結構層坡屋面(瀝青瓦)瀝青瓦、持釘層、保溫層、防水層、找平層、結構層單層防水卷材屋面(機械固定)防水卷材、隔離層或不燃材料覆蓋層、保溫層、隔汽層、壓型金屬板單層防水卷材屋面(滿粘法)防水卷材、粘結基層、保溫層、隔汽層、結構層5.2.5下列構造或構造層次不應作為屋面的一道防水設防:1混凝土結構層;2噴涂硬泡聚氨酯保溫層;3裝飾瓦以及不搭接瓦的屋面;4隔汽層;5細石混凝土層;6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5.2.6屋面排水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屋面排水方式的選擇,應根據建筑物屋面形式、使用功能、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屋面在設計圖紙定出分水線及排水坡向及水落口數(shù)量和位置;2檐高大于10m的屋面,應采取有組織排水,多跨及匯水,面積較大的屋面應設置天溝。3暴雨強度較大地區(qū)的大型屋面,宜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統(tǒng);4屋面在女兒墻、出屋面樓梯間和設備房、突出屋面構造物等周邊泛水部位宜留置排水溝,不能設置排水溝的部位應設置不少于30mm寬的分隔縫;5檐溝、天溝的過水斷面,應根據屋面匯水面積的雨水流量經計算確定;鋼筋混凝土檐溝、天溝凈寬不應小于300mm,分水線處最小深度不宜小于50mm,溝內縱向坡度不應小于1%,溝底水落差不宜超過200mm;檐溝、天溝排水不得流經變形縫和防火墻;6坡屋面檐口宜采用有組織排水,檐溝和水落斗可采用金屬或塑料成品。7屋面水落口的數(shù)量,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5的有關規(guī)定,通過水落管的排水量及每根水落管的屋面匯水面積計算確定,且單個水落口的匯水面積不宜大于200m2;8當采用重力式排水時,屋面每個匯水區(qū)域內,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水落口和水落管的位置,應根據建筑物的造型要求和屋面匯水情況等確定,水落口間距不宜大于30m;9高低跨的水落管出水口處應采取防沖刷措施,水落口、伸出屋面管道周圍500mm直徑范圍以及突出屋面各類建筑構件、設施周圍寬度3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5.2.7防水基層設計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1混凝土屋面結構板應進行結構抗裂驗算,結構板應雙層雙向配筋,板厚度不應小于120mm;2屋面女兒墻、變形縫、出屋面樓梯間和設備房、垂直出入口、煙道、各類管道井等泛水根部和洞口部位應設置混凝土反坎梁,宜高出最終完成面不小于200mm;3伸出屋面的管道和預埋件等應在防水工程施工前安裝完成;4設備基礎和結構混凝土板的新舊混凝土施工界面應設置密封防水處理;防水密封宜采用聚氨酯或者瀝青類密封膏。5防水層的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和基層的轉角處,均應做成圓弧形或45°倒角,轉角處圓弧半徑宜為50mm,倒角尺寸宜為50×50mm,且應平整順直。5.2.8找坡層和找平層設計應符合規(guī)定:1當建筑功能允許時,混凝土結構層宜采取結構找坡,坡度不應小于3%;當采用材料找坡時,應采用質量輕、吸水率低和有一定強度的材料,坡度宜為2%;2采用結構找坡的屋面,結構混凝土板面澆筑時宜原漿表面抹平、壓光。3找平層采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時,找平層厚度和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8的規(guī)定。表5.2.8找平層厚度和技術要求找平層分類適用的基層厚度(mm)技術要求水泥砂漿整體現(xiàn)澆混凝土板15~20M15水泥砂漿整體材料保溫層20~25細石混凝土裝配式混凝土板30~35C20混凝土板狀材料保溫層4保溫層上的找平層應留設分格縫,縱橫縫的間距不應大于6m,縫寬為10mm~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5.2.9保溫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隔熱保溫層應采用整體澆筑或板塊狀隔熱保溫材料,不應采用松散吸水的隔熱保溫材料,隔熱保溫材料的表面應設置保護層2保溫層設計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及《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75的規(guī)定,采用吸水率低且長期浸水不變質的保溫材料;3保溫層與防水層材料應相容,屋面坡度較大時,保溫層應采取防滑措施;4屋面為停車場、種植屋面等具有高荷載、振動要求的情況時,應根據計算確定保溫材料的強度;5保溫層應選用吸水率低的保溫材料,上面宜采用塊體材料或細石混凝土保護層;6板狀材料保溫層的下部應設排水通道和泄水孔;7檐溝、水落口部位應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或磚砌堵頭,并應做好保溫層排水處理;8封閉式保溫層的屋面,應設置排汽構造措施。9當保溫材料采用機械固定法施工時,單層壓縮強度不應小于60kPa,在60kPa壓縮強度下,壓縮比不得大于10%,在500N的點荷載下,變形量不應大于5mm。5.2.10屋面排汽構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排汽道應縱橫貫通,并應與大氣連通的排汽孔相通,排汽孔可設在檐口下或縱橫排汽道的交叉處;2排汽道縱橫間距宜為6m,屋面面積每36m2宜設置一個排汽管,排汽管根部應進行防水密封處理;3在保溫層下可鋪設帶支點的塑料板,通過空腔層排水、排汽。5.2.11隔汽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隔汽層應設置在結構層上、保溫層下;2當采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時,其厚度不應小于0.3mm;3隔汽層應沿周邊墻面向上連續(xù)鋪設,高出保溫層上表面不應小于150mm。5.2.12防水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附加層最小厚度應符合表5.2.12的規(guī)定。5.2.12附加層最小厚度防水材料附加層最小厚度(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2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0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聚酯胎)3.0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無胎)1.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1.5改性瀝青防水涂料2.02檐溝和天溝與屋面交接處、屋面平面與立面交接處、水落口和伸出屋面管道根部及結構易發(fā)生較大變形等部位,應設置卷材或涂膜增強層,寬度宜為500mm;3卷材防水層易拉裂部位,宜選用空鋪、點粘、條粘或機械固定等施工方法;4當采用涂膜增強層時,應夾鋪胎體增強材料;胎體增強材料宜采用聚酯無紡布或化纖無紡布,不應采用高堿玻纖網布;胎體增強材料長邊搭接寬度不小于50㎜,短邊搭接寬度不小于70㎜;5在坡度較大和垂直面上粘貼防水卷材時,宜輔助機械固定和對固定點進行密封的方法;6金屬屋面機械固定法鋪設時,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熱塑性聚烯烴防水卷材應選用內增強型產品;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應采用玻纖增強聚酯胎基產品,表面覆蓋有頁巖片、粗礦物顆料等耐候性、難燃性保護材料。5.2.13防水卷材的搭接寬度應符合表5.2.13要求:表5.2.13卷材搭接寬度卷材類別搭接寬度(mm)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膠粘劑100100自粘80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膠粘劑80膠粘帶60單縫焊60,有效焊接寬度不小于25雙縫焊80,有效焊接寬度10×2+空腔寬5.2.14屋面密封材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根據當?shù)貧v年最高、低氣溫、潮濕性、紫外線程度及屋面構造特點和使用條件等因素,選擇高耐熱度、低彈性模量及低溫柔性相適應的密封材料;2應根據屋面接縫變形的大小以及接縫的寬度,選擇位移能力相適應的密封材料;3應根據屋面接縫粘結性要求,選擇與基層材料相容以及界面粘接處理的密封材料;4屋面接縫密封材料設計要求應符合表5.2.14的規(guī)定。5.2.14屋面接縫密封防水技術要求接縫種類密封部位密封材料位移接縫混凝土及砂漿保護層分格接縫聚氨酯建筑密封膠改性硅酮耐候密封膠飾面塊體面層分格縫混凝土構件間接縫采光頂棚玻璃接縫硅酮耐候密封膠采光頂棚周邊接縫聚氨酯建筑密封膠硅酮耐候密封膠采光頂棚隱框玻璃與金屬框接縫硅酮耐候密封膠采光頂棚明框單元板塊間接縫硅酮耐候密封膠非位移接縫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收頭聚氨酯建筑密封膠硅酮耐候密封膠合成高分子卷材收頭及接縫封邊混凝土基層固定件周邊接縫5.2.15屋面位移接縫密封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密封材料的嵌填深度宜為接縫寬度的50~70%;2防水密封處理的基層,應設置基層處理劑,基層處理劑應選用與密封材料專業(yè)配套或材性相容的材料;3接縫處的密封材料底部應設置背襯材料,背襯材料應大于接縫寬度20%,嵌入深度應為密封材料的設計厚度;背襯材料與密封材料不粘結或粘結力弱,并能適應基層的伸縮變形。5.2.16保護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上人屋面保護層可采用塊體材料、細石混凝土等材料,不上人屋面保護層可采用淺色涂料、鋁箔、礦物粒料等材料。保護層材料的使用范圍和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16的規(guī)定;表5.2.16保護層材料適用范圍和技術要求保護層材料適用范圍技術要求淺色涂料不上人屋面丙烯酸系反射涂料鋁箔不上人屋面0.05mm厚鋁箔反射膜礦物粒料不上人屋面不透明的礦物粒料水泥砂漿不上人屋面25mm厚1:2.5水泥砂漿塊體材料上人屋面地磚或30mm厚C20細石混凝土預制塊細石混凝土上人屋面40mm厚C20細石混凝土,混凝土內宜配Ф4@100雙向鋼筋網片2采用塊體材料做保護層時,宜設分格縫,其縱橫間距不宜大于10m,分格縫寬宜為20mm;3采用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做保護層時,表面應抹平壓光,并應設分格縫,其縱橫間距不宜大于4m,分格縫寬度宜為10mm~20mm,并應用密封材料嵌填;4塊體材料、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女兒墻或山墻之間,應預留寬度為20mm~30mm的縫隙,縫內宜填塞聚乙烯泡沫背襯材料,并應用密封材料嵌填;5采用淺色涂料做保護層時,應與防水層粘結牢固,厚薄均勻,不得漏涂;6需經常維護的設施周圍和屋面出入口至設施之間的人行道,應鋪設塊體材料或細石混凝土保護層。5.2.17塊體材料、水泥砂漿、細石混凝土保護層與防水層之間應設置隔離層,隔離層材料的使用范圍和技術要求符合表5.2.17的規(guī)定。表5.2.17隔離層材料技術要求隔離層材料技術要求塑料膜0.4mm厚聚乙烯膜或3mm厚發(fā)泡聚乙烯膜土工布200g/m2~400g/㎡聚酯無紡布卷材石油瀝青卷材一層5.2.18平屋面細部構造防水做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防水細部構造應進行防排結合、多道設防、局部增強、連續(xù)密封的做法滿足基層變形及節(jié)點密封的需要,確保細部構造設防可靠性和耐久性。2屋面的防水細部構造包括天溝和檐溝、檐口、女兒墻、山墻泛水、水落口、伸出屋面管道、變形縫、反梁過水孔、板端縫、屋面出入口、設備基座、排煙風道等的防水構造。5.2.19天溝、檐溝的防水構造(圖5.2.19-1),應符合下列要求:1天溝、檐溝的防水層下應增設附加層,附加層伸入屋面的寬度不應小于250mm;2鋪貼卷材應從溝底開始,當溝底過寬、卷材需縱向搭接時,搭接縫采用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密封膠粘帶進行封口;檐溝防水層和附加層應由溝底翻上至外側頂部,卷材收頭應用金屬壓條釘壓,并用密封材料封嚴;涂膜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3檐溝外側板高于屋面結構板時,應設置溢水系統(tǒng);4檐口800mm范圍內鋪貼的卷材應采用滿粘法,卷材收頭應固定密封;涂膜防水層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圖5.2.19-1檐溝1、涂膜防水層;2、附加增強層;3、找平層;4、卷材防水層;5、金屬壓條釘壓、密封;6、保護層圖5.2.19-2檐口1、卷材防水層;2、密封材料;3、滴水;4、金屬壓條釘壓;5、找平層;6、保溫隔熱層;7、保護層5.2.20屋面女兒墻及凸出屋面構筑物泛水的防水構造(圖5.2.20-1、5.2.20-2),應符合下列要求:1女兒墻和山墻、凸出屋面構筑物泛水宜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其泛水處應設附加層,附加層在平面和立面的寬度不應小于250mm;2女兒墻壓頂應采用混凝土壓頂或采用金屬壓型制品,其金屬封頂固定配件間距不應大于800mm;壓頂向內排水坡度不宜小于5%,壓頂內側下端應做滴水處理,且壓頂應做防水處理;3泛水和立面的卷材應采用滿粘法,高度小于500mm的女兒墻、山墻的卷材收頭可直接鋪貼至壓頂下,用壓條釘壓固定并密封;高度大于500mm女兒墻、山墻的卷材收頭壓入墻體凹槽內釘壓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嚴;4泛水處的涂膜防水層,高度小于500mm的女兒墻、山墻的涂膜收頭可直接在壓頂下;高度大于500mm女兒墻、山墻的涂膜收頭在墻體凹槽內并多遍涂刷封嚴;圖5.2.20-1女兒墻構造一(H≤500mm)防水層;2、附加層;3、密封材料;4、金屬壓條釘壓;5、壓頂圖5.2.20-2女兒墻構造二(H>500mm)防水層;2、附加層;3、密封材料;4、金屬壓條釘壓;5、金屬蓋板;6、保護層5.2.21水落口的防水構造(圖5.2.21-1、5.2.21-2),應符合下列要求:1水落口必須設在溝底最低處,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坡度不應小于5%。水落口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10mm、深10mm凹槽,嵌填密封材料;2水落口周圍直徑500mm范圍內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作為附加層加強處理,防水層貼入水落口杯內宜50mm。3水落口應牢固地固定在結構體上,當采用金屬制品時,所有零件均應做防銹處理。采用虹吸式排水的水落口防水構造應進行專項設計。圖5.2.21-1直水落口1、防水層;2、附加層;3、水落口;4、密封材料;圖5.2.21-2橫落水口1、水落口;2、防水層;3、附加層;4、金屬壓條釘壓;5、密封材料5.2.22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構造(圖5.2.22),應符合下列要求:1伸出屋面管道周圍的找平層應抹出高差不少于30mm的排水坡;2管道與找平層間應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3管道根部四周應增設附加防水層,卷材防水層收頭處應用金屬箍箍緊,并用密封材料封嚴;圖5.2.22伸出屋面管道1、剛性保護層;2、密封材料;3、防水附加層;4、帶止水翼環(huán)套管;5、防水層;6、找平層;7、細石混凝土;9、金屬箍5.2.23變形縫的防水構造(圖5.2.23-1、5.2.23-2),應符合下列要求:1變形縫應采用有足夠變形能力的防水材料和變形余量的構造措施設防;2變形縫的泛水墻應采用混凝土結構,高度不小于250mm,防水層應鋪貼到墻體上部。3變形縫內應預填聚苯乙烯泡沫板,上部填放襯墊材料,并采用防水卷材封蓋,卷材應預留變形余量;4變形縫頂部應加鋪混凝土或金屬蓋板,混凝土蓋板的接縫應用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嵌填。圖5.2.23-1等高變形縫圖5.2.23-2高低跨變形縫合成高分子卷材;2、預制鋼筋混凝土壓頂;3、襯墊材料;4、保護層;5、聚苯乙烯泡沫板;6、密封材料;7、金屬蓋板5.2.24反梁過水孔防水構造(圖5.2.24),應符合下列要求:1根據排水坡度留設反梁過水孔,圖紙應注明孔底標高;2反梁過水孔宜采用預埋管道,其管徑不得小于75mm,預埋管道兩端周圍與混凝土接觸處應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密封。屋面防水材料及收頭密封材料應涂入預埋管道不少于20mm。3非預埋管道的過水孔內應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防水。圖5.2.24反梁過水孔防水構造1、密封材料;2、防水層;3、防水附加層;4、收頭密封5.2.25設備基座與結構同時澆筑,防水層應包裹設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腳螺栓周圍做密封處理;在防水層上放置設施時,后置的設備基座應澆筑在防水保護層之上(圖5.2.25)。圖5.2.25設施基座防水構造1、設施基礎;2、防水層;3、防水附加層;4、設備;5、螺絲帽;6、橡膠墊圈;7、減震墊塊;8、螺桿周邊防水加強層;9、密封膠;10、新舊混凝土界面粘結劑5.2.26屋面垂直出入口泛水高度不得少于最終完成面250mm,防水層收頭應壓在混凝土壓頂圈下,并固定密封,入孔蓋板四周應挑出并做好滴水線(圖5.2.26);圖5.2.26垂直出入口1、防水層;2、防水附加層;3、密封材料;4、入孔蓋;5、保護層;6、滴水5.2.27屋面水平出入口泛水高度不得小于250mm,水平出入口的防水層收頭應埋壓在室內混凝土踏步下,泛水處應做保護層(圖5.2.27)。圖5.2.27水平出入口1、防水層;2、防水附加層;3、保護層;4、踏步;5、密封材料;6、混凝土門檻;7、保溫層5.2.28種植屋面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種植屋面包括有種植綠化要求的屋面、露臺、裙樓屋面及其他種植綠化要求的樓地面及地下室頂板。種植屋面工程結構設計時應計算種植荷載,既有建筑屋面改造為種植屋面前,應對原結構進行安全鑒定;2種植屋面防水層應滿足一級防水等級設防要求,且必須至少設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構造措施,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應與普通防水層緊鄰設置。3坡度大于20%的種植坡屋面應設置防滑構造,屋面坡度大于50%時不宜采用種植屋面。4種植屋面應設置種植土蓄排水層,宜采用定型蓄排水板材、或卵石、碎石、粗砂、陶粒等松散材料,并在蓄排水層表面設置過濾層;5過濾層宜選用聚酯無紡布,單位面積質量不小于200g/m2,過濾層應沿種植土周邊向上鋪設至種植土高度,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50mm;6種植屋面應在種植邊界四周設置圍護墻及不小于300mm寬的排水溝,圍護墻應比種植土面高不小于100mm,圍護墻底部應留設泄水孔,泄水孔內應采取避免種植土流失的措施。5.2.29種植屋面細部構造防水做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種植屋面的女兒墻、周邊泛水部位和屋面檐口部位,應設置緩沖帶,其寬度不應小于300mm,緩沖帶可結合卵石帶、園路或排水溝等設置。2屋面防水層的泛水收頭高出種植土不小于250mm;3豎向穿過屋面的管道,應在結構層內預埋套管,套管高出種植士不應小于250mm;4坡屋面滿覆蓋種植時應采取擋墻或擋板等防滑措施,當設置防滑擋墻時,防水層應滿包擋墻,擋墻應設置排水通道(圖5.2.29-1);當設置防滑擋板時,防水層和過濾層應在擋板下連續(xù)鋪序設;圖5.2.29-1坡屋面防滑擋墻1、排水管;2、預埋鋼筋;3、卵石緩沖帶;4、建筑疏水板5坡屋面種植檐口頂部應設種植土擋墻,擋墻應埋設排水管(孔),擋墻應鋪設防水層,并與檐溝防水層連成一體(圖5.2.29-2)。圖5.2.29-2坡屋面種植檐口1、防水層;2、防護欄桿;3、擋墻;4、排水管;5、卵石緩沖帶;6、建筑疏水板6種植土不應覆蓋變形縫,變形縫泛水墻應高于種植土,可鋪蓋板作為園路(圖5.2.29-3)。圖5.2.29-3變形縫鋪設蓋板1、卵石緩沖帶;2、密封材料;3、蓋板;4、襯墊材料;5、防水層;6、聚苯乙烯泡沫板7種植屋面宜采用外排水方式,水落口宜結合緩沖帶設置(圖5.2.29-4)。圖5.2.29-4外排水1、密封膠;2、水落口;3、雨箅子;4、卵石緩沖帶;5、建筑疏水板8水落口位于綠地內時,水落口上方應設置雨水觀察井,并應在周邊設置不小于300mm的卵石緩沖帶(圖5.2.29-5)。圖5.2.29-5內水落口1、卵石緩沖帶;2、建筑疏水板;3、密封材料;4、防水附加層;5、防水層;6、水落斗9屋面排水溝、管溝應設置排水孔(圖5.2.29-6)。圖5.2.29-6排水溝1、卵石緩沖帶;2、排水管(孔);3、蓋板;4、種植擋墻;5、建筑疏水板5.2.30坡屋面的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坡屋面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風荷載計算,瀝青瓦屋面、單層防水卷材屋面應按設計要求提供抗風揭試驗檢測報告。2屋面坡度大于45°或在大風及地震設防地區(qū)時,瓦片應采取加強瓦材等防止瓦材下滑的措施;3細石混凝土持釘層或保護層中的鋼筋網應與屋脊、檐口預埋的鋼筋連接;4坡屋面與山墻及突出屋面結構的交接處,均應做不小于250mm高的泛水處理;5坡屋面檐溝、天溝的防水層,可采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膜,也可采用金屬板材;6屋面附屬設施的支撐預埋件與屋面防水層的連接處應采取防水密封措施。5.2.31坡屋面持釘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持釘層為木板時,厚度不應小于20mm;2持釘層為人造板時,厚度不應小于16mm;3屋面無保溫層時,木基層或鋼筋混凝土基層可視為持釘層,鋼筋混凝土基層不平整時,應采用M15水泥砂漿進行找平;4屋面有保溫層時,應厚度不應小于35mm的細石混凝土持釘層,內配鋼筋網應騎跨屋脊,并繃直與屋脊和檐口或檐溝部位的預埋錨筋連牢。預埋鋼筋穿過防水層時,破損處應進行局部密封處理。5.2.32塊瓦(燒結瓦、混凝土瓦)坡屋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燒結瓦、混凝土瓦應采用干法掛瓦,瓦與屋面基層應固定牢靠。2檐口部位應有防風揭和防落瓦的加強固定措施;3檐口挑出墻面的長底不宜小于300mm;4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40mm;5突出屋面結構的側面瓦伸入泛水的寬度不應小于50mm;6瓦頭深入檐溝或挑出檐口的長度宜為50mm~70mm。5.2.33采用瀝青瓦的坡屋面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瀝青瓦應具有自粘膠帶或相互搭接的連鎖構造,礦物粒料或片料覆面瀝青瓦的厚度不應小于2.6mm,金屬箔面瀝青瓦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2瀝青瓦應以釘為主、粘結為輔的固定方式,在屋面周邊及泛水部位應滿粘;每張瓦片上不得少于4個固定釘,在大風地區(qū)或屋面坡度大于45°時,每張瓦片不得少于6個固定釘;3脊瓦在兩坡面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150mm;4脊瓦與脊瓦的壓蓋面不應小于脊瓦面積的1/2;5瀝青瓦挑出檐口的長度宜為10mm~20mm;6金屬泛水板與瀝青瓦的搭蓋寬度不應小于100mm。5.2.34坡屋面檐口防水構造做法(圖5.2.34-1、圖5.2.34-2),應符合下列要求:1燒結瓦、混凝土瓦的瓦頭挑出封檐的長度宜為50mm~70mm2瀝青瓦的瓦頭挑出封檐的長度宜為10mm~20mm,金屬滴水板應固定在基層上,伸入瀝青瓦寬度不應小于80mm,向下延伸長度不小于60mm。圖5.2.34-1燒結瓦、混凝瓦坡屋面1、結構層;2、保溫層;3、防水層;4、持釘層;5、順水條;6、掛瓦條;7、燒結瓦或混凝土瓦;8、泄水管圖5.2.34-2瀝青瓦坡屋面1、結構層;2、防水層;3、保溫層;4、持釘層;5、瀝青瓦;6、防水附加層;7、金屬滴水板5.2.35坡屋面天溝、檐溝防水構造(圖5.2.35-1、圖5.2.35-2),應符合下列要求:1燒結瓦、混凝土瓦的瓦頭伸入天溝、檐溝內的長度宜為50mm~70mm,瀝青瓦伸入天溝、檐溝內的長度宜為10mm~20mm。2檐溝和天溝防水層下應增設附加層,附加層伸入屋面的寬度不應小于500mm;檐溝防水層和附加層應由溝底翻上至外側頂部,卷材收頭應用金屬壓條釘壓,并用密封材料封嚴;涂膜收頭應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嚴;3天溝采用搭接式或編織式鋪設時,瀝青瓦下應增設不小于1000mm寬的附加層;天溝采用敞開式鋪設時,在防水層上應鋪設厚度不小于0.5mm的防銹金屬板材。圖5.2.35-1坡屋面檐溝1、燒結瓦或混凝土瓦;2、防水層;3、附加層;4、金屬壓條釘壓圖5.2.35-2坡屋面天溝1、瓦;2、成品天溝;3、防水層;4、防水附加層;5、保溫隔熱層5.2.36坡屋面泛水構造(圖5.2.36-1、圖5.2.36-2),應符合下列要求:1山墻泛水處的防水層下應增設附加層,附加層寬度不應小于500mm,燒結瓦、混凝土瓦屋面的泛水,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或摻有纖維的混合砂漿分次抹成;2煙囪與屋面的交接處,在迎水面中部應抹出分水線,并應高出兩側各30mm。瀝青瓦屋面和金屬板材屋面的泛水板,與突出屋面的墻體搭接高度不應小于250mm。圖5.2.36-1坡屋面煙囪泛水燒結瓦、混凝土瓦;2、掛瓦條;3、聚合物水泥砂漿;4、分水線圖5.2.36-2坡屋面泛水1、混凝土基層;2、防水層;3、保溫層;4、保護層;5、瀝青瓦;6、金屬泛水板;7、金屬蓋板;8、密封材料5.2.37穿出屋面管根處應滿粘鋪設防水附加層,金屬泛水板、耐候型自粘柔性泛水帶覆蓋在防水層上,表面可以覆蓋瓦材或其它裝飾材料,用密封材料封邊(圖5.2.37)。圖5.2.37出屋面管道1、成品泛水件;2、防水層;3、防水附加層;4、保溫隔熱層;5、保護層(持釘層);6、密封材料;7、瓦5.2.38屋脊防水構造(圖5.2.38-1、圖5.2.38-2),應符合下列要求:1屋脊處應增設附加層,附加層寬度不應小于500mm;2燒結瓦、混凝土瓦的脊瓦下端距坡面瓦的高度不宜大于80mm,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40mm;3脊瓦與坡瓦面之間的縫隙應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填實抹平;瀝青瓦屋面的脊瓦在兩坡面瓦上的搭蓋寬度,每邊不應小于150mm。圖5.2.38-1燒結瓦、混凝土瓦屋脊1、防水層;2、燒結瓦或混凝土瓦;3、保溫層;4、保護層;5、聚合物水泥砂漿;6、屋脊圖5.2.38-2瀝青瓦屋脊1、防水層;2、脊瓦;3、瀝青瓦;4、基層5.2.39屋頂窗交接處,應采用金屬排水板、窗框固定鐵腳、窗口防水層、掛瓦條等連接(圖5.2.39-1、圖5.2.39-2)。圖5.2.39-1燒結瓦、混凝土瓦屋頂窗1、燒結瓦、混凝土瓦;2、排水板;3、窗口附加層;4、防水層;5、天窗;6、保溫層;7、掛瓦條圖5.2.39-2瀝青瓦屋頂窗1、瀝青瓦;2、排水板;3、窗口附加防水層;4、防水層;5、天窗;6、保溫層;7、掛瓦條5.2.40單層防水卷材屋面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屋面的坡度應大于2%,采用空鋪壓頂法施工的屋面坡度不應大于10%;2當保溫隔熱層鋪設在金屬屋面板時,保溫層下面應設置隔汽層;3固定件、配件的規(guī)格及技術性能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屋面安全要4屋面應設置維修需要的安全防護設施。5當采用機械固定法施工時,屋面基層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壓型鋼板的基板厚度不宜小于0.75mm,基板的最小厚度不應小于0.63mm,當基板厚度在0.63mm~0.75mm時應通過固定釘拉拔試驗;2)鋼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應小于50mm,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并應通過固定釘拉拔試驗;3)木板的厚度不應小于25mm,并應通過固定釘拉拔試驗。6當防水卷材采用機械固定法和滿粘法施工時,應對設計選定的防水卷材、保溫材料和固定件等組成的屋面系統(tǒng)按《單層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T316附錄B進行抗風揭試驗,試驗結果應滿足風荷載設計要求。7單層防水卷材屋面應根據基層條件及防水材料品種,選擇相應的施工方法,當隔熱層采用固定件固定時,卷材宜選用機械固定法施工,當基層為水泥膠結材料找平層時,卷材宜選用滿粘法施工,防水卷材對應的施工方法,宜按表5.2.40-1選擇。表5.2.40-1防水卷材及相應施工方法防水卷材型號機械固定法滿粘法空鋪壓頂法聚氯乙烯防水卷材H××○L×●●P●×○G××○GL×●●熱塑性聚烯烴防水卷材H×○○L×●●P●○○三元乙丙橡膠防水卷材無增強○●●內增強●○○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PYG●××塑形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PYG●××注:●—宜選,○—可選,×—不選8單層防水卷材屋面的搭接寬度應符合表5.2.40-2的規(guī)定,當采用熱風焊接雙道焊縫搭接方式時,每道焊縫的有效焊接寬度不應小于15mm。表5.2.40-2防水卷材搭接寬度(mm)防水卷材類型搭接方式機械固定法滿粘法空鋪壓頂法熱風焊接搭接膠帶熱風焊接搭接膠帶熱風焊接搭接膠帶搭接處無固定件搭接處有固定件搭接處無固定件搭接處有固定件高分子防水卷材≥80,有效焊縫寬度≥25≥120,有效焊縫寬度≥25≥120,有效粘結寬度≥75≥200,有效粘結寬度≥150≥80,有效焊縫寬度≥25≥80,有效粘結寬度≥75≥80,有效焊縫寬度≥25≥80,有效粘結寬度≥75改性瀝青防水卷材≥80,有效焊縫寬度≥40≥120,有效焊縫寬度≥40———5.2.41機械固定法應根據設計確定的間距布置固定件,當結構層為混凝土時,應先在混凝土結構層上鉆孔,后固定防水卷材;當采用點式固定法時,固定墊片內側邊緣距離卷材搭接線不應小于50mm,外側邊緣距離卷材邊緣不應小于10mm。5.2.42單層防水卷材細部構造防水做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山墻和女兒墻泛水卷材宜鋪設至外墻頂部邊沿(圖5.2.42-1),也可設置泛水,高度不應小于250mm,并應采用金屬壓條收口后密封,墻體頂部應采用蓋板覆蓋(圖5.2.42-2);圖5.2.27-1山墻和女兒墻(一)1、復合成品壓檐;2、泛水;3、固定件;4、防水卷材;5、收邊加強鋼板;6、絕熱層;7、隔汽層圖5.2.42-1山墻和女兒墻(二)1、墻體;2、密封膠;3、收口壓條及螺釘;4、泛水;5、金屬壓條;6、防水卷材;7、收邊加強鋼板;8、絕熱層2檐口部位應設置外包泛水,外包泛水應包至隔汽層下方(圖5.2.27-3);圖5.2.42-3檐口1、外墻填縫;2、收口壓條及螺釘;3、泡沫堵頭;4、泛水;5、封邊鋼板;6、防水卷材;7、收邊加強鋼板;8、隔汽層;9、絕熱層3穿出屋面設施構造(圖5.2.42-4),當穿出屋面設施開口尺寸大于或等于500mm時,穿出屋面設施開口四周的防水卷材應采用金屬壓條固定,每條金屬壓條的固定釘不應少于2個,泛水應直接與屋面防水卷材焊接或粘結,泛水高度應大于250mm,并應采用不銹鋼金屬箍箍緊,當穿出屋面設施開口尺寸少于500mm時,泛水應直接與屋面防水卷材焊接或粘結,泛水高度應大于250mm,并應采用不銹鋼金屬箍箍緊。圖5.2.42-4出屋面設施1、隔汽層;2、隔汽層連接膠帶;3、金屬壓條;4、不銹鋼金屬箍或金屬壓條(密封);5、成品泛水;6、熱風焊接;7、收邊加強鋼板;8、絕熱層4變形縫內應填充泡沫塑料,縫口應設置聚乙烯或聚氨酯泡沫棒材,并應設置蓋縫防水卷材(圖5.2.42-5),蓋縫卷材與大面焊接固定;圖5.2.42-5平縫變形縫1、金屬壓條;2、聚乙烯或聚氨酯泡沫棒材;3、發(fā)泡聚氨酯;4、蓋縫防水卷材;5、金屬V形板5直式水落口卷材覆蓋條應與水落口和卷材粘結牢固(圖5.2.42-6、圖5.2.42-7);圖5.2.42-6直式水落口1、隔汽層;2、收邊加強鋼板;3、金屬壓條;4、雨箅子;5、覆蓋條;6、熱風焊接;7、隔汽層連接膠帶;8、成品水落口圖5.2.42-6橫式水落口1、膠粘劑;2、雨箅子;3、焊接接縫;

5.3地下防水工程設計5.3.1地下防水工程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地下防水工程設計,應根據工程的特點搜集:最高地下水位的高程及變化情況、工程地質構造、歷年氣溫變化情況、降水量、地表水、洪水和給水排水系統(tǒng)資料、工程所有區(qū)域的地震烈度、地熱、腐蝕性物質、氡含量及含瓦斯等有害物質的資料。2地下防水工程的設計,應考慮地表水、地下水、毛細管水等的滲透作用,以及由于人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質改變的影響。地下工程應采用全封閉、部分封閉的防排水設計。3地下防水工程設計內容應包括:防水等級和設防標準要求;工程中的防、排、降水系統(tǒng),防水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和其他技術指標;防水層選用的材料及其技術指標;防水工程細部構造的防水措施,技術質量保證措施;及施工后地面擋水、截水系統(tǒng)及工程各種洞口的防倒灌措施。4地下室側板、底板、頂板應進行結構變形抗裂驗算,裂縫寬度取值不得大于0.2mm。5.3.2地下防水工程應根據工程性質、使用功能和允許滲漏情況等條件分為兩個防水設防等級,防水設防等級的完成標準應符合表5.3.2的規(guī)定。表5.3.2地下防水工程設防等級的完成標準防水設防等級完成標準I級不允許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II級1、不允許漏水,結構表面可有少量濕漬;2、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總濕漬面積不應大于總防水面積(包括頂板、墻面、地面)的1‰;任意100m2防水面積上的濕漬不超過1處,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10m2;3、其他地下工程:總濕漬面積不應大于總防水面積的6‰;任意100m2防水面積上的濕漬不超過4處,單個濕漬的最大面積不大于0.20m2。5.3.3地下工程的防水設防等級,應根據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對防水的要求,以及不同防水設防類別不同的適用范圍而確定。不同防水設防類別的適用范圍見表5.3.3。表5.3.3不同防水設防類別的適用范圍防水等級適用范圍I級人員長期停留的場所;因有少量濕漬會使物品變質、失效的貯物場所及嚴重影響設備正常運轉和危及工程安全運營的部位;極重要的戰(zhàn)備工程;醫(yī)院、餐廳、旅館、影劇院、商場、冷庫、糧庫、金庫、檔案庫、通訊工程、計算機房、電器控制室、配電房、指揮工程、武器彈藥庫、防水要求較高的人員掩蔽部、地鐵車站、城市人行地道、行李房、防水要求特殊的生產車間等。II級人員經?;顒拥膱鏊谟猩倭繚駶n的情況下不會使物品變質、失效的貯物場所及基本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轉和工程安全運營的部位;重要的戰(zhàn)備工程;一般生產車間、空調機房、發(fā)電機房、燃料庫、一般人員掩蔽部、電氣化鐵路隧道、地鐵運行區(qū)間隧道、城市公路隧道、水泵房、地下停車庫等。5.3.4地下防水工程設計應以構造設防、防排結合,剛柔相濟,以混凝土結構自防水為主。附加防水層應迎水面設防,當無法進行迎水面設防時,根據實際使用條件可進行背水面防水。地下防水工程設防標準應符合表5.3.4的規(guī)定。表5.3.4地下防水工程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項目I級II級迎水面防水措施應選二道應選一道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2.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3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8mm自粘類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無胎)≥2mm、自粘類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有胎)≥3mm,非固化瀝青橡膠防水涂料≥2mm,預鋪防水卷材≥1.2m(單層使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2.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4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8mm、自粘類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無胎)≥2mm、自粘類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有胎)≥4mm背水面防水措施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8mm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1.2mm(用量不小于1.8kg/m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8mm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2mm(用量不小于3.0kg/m2)5.3.5地下防水工程的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等細部構造,應加強防水措施,設防標準應符合表5.3.5的規(guī)定。表5.3.5地下防水工程細部構造設防標準工程部位施工縫后澆帶變形縫防水措施外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止水帶金屬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膠)外涂防水涂料預埋二次止水灌漿管外貼式止水帶金屬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膠)預埋二次止水灌漿管外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止水帶遇水膨脹止水條防水嵌縫密封材料可卸式止水帶外貼防水卷材防水級別I級應選二種應選二種應選應選二種II級應選一至二種應選一至二種應選應選一至二種5.3.6受振動、沖擊或基層剛度較弱、變形較大的建筑,應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在迎水面設防。對處于腐蝕介質中的工程,除應采用耐侵蝕的防水混凝土、耐腐蝕的柔性材料,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12的規(guī)定。5.3.7地下工程防水層設防高度,應比室外地坪最終完成面標高高出500mm。5.3.8柔性防水層應設置保護層,迎水面立面部位宜采用剛柔結合保護層,平面部位應做剛性保護層,采用預鋪反粘法施工底板時宜取消保護層。5.3.9地下工程的穿墻管(盒)、預埋件、預留通道接頭、樁頭等細部構造,均應采取三道以上防水及密封措施。5.3.10地下工程的排水管溝、地漏、出入口、窗井、風井等,應有防倒灌措施。5.3.11結構構件自防水要符合下列規(guī)定:1結構防水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由結構設計決定,混凝土抗?jié)B等級不小于P6級,并應根據地下工程所處的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滿足抗壓、抗凍和抗侵蝕性等耐久性要求?;炷量?jié)B等級應滿足表5.3.11的規(guī)定。表5.3.11防水混凝土設計抗?jié)B等級工程埋置深度H(m)設計抗?jié)B等級H<10P610<H<20P820<H<30P1030<HP12注:本表適用于IIIIII類圍巖(土層及軟弱圍巖)2結構防水混凝土選用的外加劑應滿足混凝土的抗?jié)B、減水、密實、抗裂等性能,且品種及摻量應經試驗確定,所有外加劑應符合國家或行業(yè)標準的質量要求。3防水混凝土結構構件厚度不應小于250mm,鋼筋保護層厚度應根據結構的耐久性和工程環(huán)境選定,迎水面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立面水平鋼筋宜設置在豎向鋼筋外側,水平鋼筋的間距不宜大于150mm,防水混凝土鋼筋宜采用變形鋼筋。4防水混凝土宜根據工程抗裂要求采用聚合物混凝土、摻入鋼纖維或合成纖維。5施工縫距穿墻孔洞邊緣不宜小于500mm,施工縫的止水設置可采用金屬止水帶或遇水膨脹止水條等,縫的形式宜采取平直式,止水構件應安裝在結構中部。6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50℃時,防水混凝土施工縫應采用金屬止水帶,在強氧化和化學侵蝕環(huán)境中使用止水帶時,應采用耐腐蝕的止水帶。7防水混凝土的環(huán)境溫度不得高于70℃,處于侵蝕性介質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蝕的耐侵蝕性應根據介質的性質按有關標準執(zhí)行。8后澆帶混凝土宜采用聚合物防水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級,鋼筋宜采取焊接法連接。9結構防水混凝土的墊層應壓實抹光,墊層下原土應夯實,墊層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級,厚度不應小于100mm,在軟弱土層上的墊層厚度不應小于150mm。5.3.12柔性防水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柔性防水層應鋪設在混凝土結構主體的迎水面上,應從地下室底板墊層上直至側壁頂端和頂板上,并在外圍形成封閉的防水層(圖5.3.12)。圖5.3.12柔性防水層外防外貼(涂)做法1、結構墻體;2、柔性防水層;3、防水保護層;4、防水加強層;5、防水層搭接部位保護層;6、防水層搭接部位;7、永久保護墻;8、防水加強層;9、混凝土墊層2柔性防水層上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4.3.12規(guī)定,采用剛性保護層時應在兩者之間設置隔離層。表5.3.12地下防水工程柔性防水保護層最小厚度規(guī)定(mm)防水層類別卷材、涂料部位底板側壁頂板剛性保護層砂漿―20―混凝土50―70磚砌保護墻―120―軟性保護層聚苯乙烯泡沫塑料―20―聚苯板―50―3立墻迎水面的柔性防水層應采用軟保護,并宜在軟保護層外面設置不少于120mm厚砌體作保護層。5.3.13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防水層應設置在地下室結構層的立墻及頂板部位,不應在底板迎水面設置水泥防水砂漿層。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的基層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級的結構混凝土。3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與柔性防水材料復合使用時,應先設置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層。5.3.14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防水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的防水等級應為一級設防。種植土與周邊自然土體不相連,且高于周邊地坪時,應按種植屋面要求設計。2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基本構造層次(圖5.3.14,由上至下):種植土→過濾層→排(蓄)水層→保護層→隔離層→耐根穿刺防水層→普通防水層→找平層→找坡層→結構頂板。圖5.3.14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基本構造1、種植土;2、過濾層;3、排(蓄)水板;4、保護層;5、隔離層;6、耐根穿刺防水層;7、普通防水層;8、找平層;9、找坡層;10、結構頂板3種植土頂板防水設計應包括主體結構防水、管線、花池、排水溝、通風井和亭、臺、架、柱等構配件的防排水、泛水設計。4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結構應為現(xiàn)澆防水混凝土,宜結構找坡,坡度宜為0.5%~2%,頂板厚度不應小于250mm,最大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5地下工程種植頂板的耐根穿刺防水層應鋪設在頂層防水層上面,耐根穿刺層表面應設置保護層,保護層與防水層之間應設置隔離層。6地下工程種植頂板排(蓄)水層應根據滲水性、蓄水量、穩(wěn)定性、抗生物性和碳酸鹽含量等因素進行設計;排(蓄)水層應設置在保護層上面,并應結合排水溝分區(qū)設置。排(蓄)水層宜選用塑料排水板、網狀交織排水板等輕質材料。排(蓄)水層上應設置過濾層,過濾層材料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200mm。7種植土中的積水宜通過盲溝排至周邊土體或建筑排水系統(tǒng)。種植土層與植被層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guī)程》JGJ155的有關規(guī)定。8地下工程種植土頂板保溫材料應采取絕熱(保溫)層應選用密度小,壓縮強度大、吸水率低的絕熱材料,不應選用散狀絕熱材料。5.3.15地下工程鋪裝頂板基本構造層次(圖5.3.15,由上至下):鋪裝面層→保護層→隔離層→防水層→找平層→找坡層→結構頂板。圖5.3.15地下工程鋪裝頂板基本構造1、鋪裝面層;2、隔離層;3、防水層;5、找平層;6、找坡層;7、結構頂板5.3.16地下工程背水面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地下工程不具備迎水面設防時應進行背水面設防,背面防水層應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其它高抗?jié)B水泥防水砂漿等材料,但不適用于有振動或較大變形的地下防水工程。2背面防水層的基層應是強度等級大于C30及抗?jié)B等級大于P6的結構混凝土,且防水層與基層之間應設置一道界面處理劑。5.3.17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節(jié)點構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變形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變形縫應滿足密封防水、適應變形、施工方便等要求。2)用于伸縮的變形縫在滿足結構設計情況下宜不設或少設,可根據不同的工程結構類別及工程地質情況采用加強帶、后澆帶等替代措施。3)變形縫處混凝土結構的厚度不應少于300mm。4)變形縫的防水措施可根據工程開挖方法、防水等級按本規(guī)程表5.3.5選用。為適應不同部位的要求可分為外貼式、中埋式、嵌縫式。為增強變形縫的防水能力,可采用兩道、多道或幾種形式復合使用(圖5.3.17-1、圖5.3.17-2、圖5.3.17-3)。圖5.3.17-1中埋式止水帶與外貼防水層復合使用外貼式止水帶L≥300;外貼防水卷材L≥400;外涂防水涂層L≥4001、混凝土結構;2、中埋式止水帶;3、填縫材料;4、外貼防水層圖5.3.17-2中埋式止水帶與遇水膨脹橡膠條、嵌縫材料復合使用1、混凝土結構;2、中埋式止水帶;3、嵌縫材料;4、背襯材料;5、遇水膨脹橡膠條;6、填縫材料圖5.3.17-3中埋式止水帶與可卸式止水帶復合使用1、混凝土結構;2、填縫材料;3、中埋式止水帶;4、預埋鋼板5、緊固件壓板;6、預埋螺栓;7、螺母;8、墊圈;9、緊固件壓塊10、Ω型止水帶;11、緊固件圓鋼5)對環(huán)境溫度高于50℃處的變形縫,可采用2mm厚的紫銅片或2mm厚不銹鋼等金屬止水帶,其中間呈圓弧形(圖5.3.17-4)。圖5.3.17-4中埋式金屬止水帶1、混凝土結構;2、金屬止水帶;3、填縫材料;2后澆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30mm~60m,寬度宜為700mm~1000mm。2)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高于兩側混凝土一級,宜采用聚合物混凝土澆筑,且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28d。3)后澆帶的防水構造形式(圖5.3.17-5、圖5.3.17-6、圖5.3.17-7)。圖5.3.17-5后澆帶防水構造(一)1、先澆混凝土;2、遇水膨脹止水條;3、結構主筋;4、后澆聚合物混凝土圖5.3.17-6后澆帶防水構造(二)1、先澆混凝土;2、外貼式止水帶;3、結構主筋;4、后澆聚合物混凝土圖5.3.17-7后澆帶防水構造(三)1、先澆混凝土;2、遇水膨脹止水條;3、結構主筋;4、后澆聚合物混凝土4)后澆帶需超前止水時,后澆帶部位混凝土應局部加厚,并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圖5.3.17-8)。圖5.3.17-8后澆帶超前止水構造1、混凝土結構;2、鋼絲網片;3、后澆帶;4、填縫材料5、外貼式止水帶;6、細石混凝土保護層;7、卷材防水層8、墊層混凝土3施工縫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施工縫的防水措施可根據工程防水等級按本規(guī)程表5.3.5選用。施工縫應滿足密封防水、施工方便的要求。2)墻體水平施工縫不應留置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壁的交接處,應留置在高出底板上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拱(板)墻接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置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上150~300mm處。3)墻體水平施工縫宜采用平縫形式。施工縫應埋設遇水膨脹止水條、金屬止水帶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等。(圖5.3.17-9)4穿墻管(盒)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穿墻管(盒)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2)穿墻管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mm。3)當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小時,穿過結構防水層的管道,可采用直埋式(圖5.3.17-10)。圖5.3.17-10直埋式構造1、管道;2、止水環(huán)或膨脹橡膠條;3、密封材料;4、附加層防水層5、附加防水層;6、柔性防水層;7、保護層4)當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大或有更換要求時,穿過結構防水層的管道應采用套管式。埋入結構混凝土中的管道和套管應加焊止水環(huán)或粘貼遇水膨脹止水條(圈)或兩者并用(圖5.3.17-11)。圖5.3.17-11套管式構造1、管道;2、套管;3、止水環(huán)或膨脹橡膠條;4、密封材料5、背襯材料;6、非固化瀝青密封材料;7、柔性防水層8、附加防水層;9、保護層5)管道和套管周圍的混凝土表面應留寬度為10mm、深度為15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6)穿墻管管徑宜小于50mm,宜采用遇水膨脹止水圈,止水圈應用膠粘劑滿粘固定于管上,并應涂緩脹劑。7)穿墻管線較多時,宜相對集中,并采用穿墻盒方法,穿墻盒的封口鋼板應與墻上的預埋角鋼焊嚴,并從鋼板上的預留澆注孔注入聚合物水泥基灌漿材料或防水細石混凝土處理(圖5.3.17-12)。圖5.3.17-12穿墻群管防水構造1、澆筑孔;2、柔性材料或細石混凝土;3、穿墻管;4、封口鋼板;5、固定角鋼;6、預留孔;5地下室底板預埋設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地下室底板結構上預埋件的端部和預留洞口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必要時應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圖5.3.17-13)。圖5.3.17-13預埋件或預留孔(槽)處理示意圖6預留通道接頭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預留通道接頭應采取復合防水構造形式(圖5.3.17-14、圖5.3.17-15、圖5.3.17-16)。圖5.3.17-14預留通道接頭防水構造(一)1、先澆混凝土結構;2、柔性防水層;3、填縫材料;4、遇水膨脹止水條;5、嵌縫材料;6、密封材料;7、后澆混凝土結構圖5.3.17-15預留通道接頭防水構造(二)1、先澆混凝土結構;2、連接鋼筋;3、遇水膨脹止水條;4、背襯材料5、中埋式止水帶;6、后澆混凝土結構;7、遇水膨脹橡膠條;8、嵌縫材料圖5.3.17-16預留通道接頭防水構造(三)1、先澆混凝土結構;2、柔性防水層;3、填縫材料;4、可卸式止水帶5、后澆混凝土結構7樁頭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樁頭防水構造形式(圖5.3.17-17)。圖5.3.17-17樁頭防水構造1、結構底板;2、底板防水層;3、細石混凝土保護層;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5、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6、樁基受力筋;7、遇水膨脹止水條;8、混凝土墊層;9、樁基混凝土2)樁頭頂面宜采用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樁頭相應指標,在柔性防水層和樁頭的的交界處,防水層應鋪設至樁周邊,并用密封材料封嚴。3)采用其他防水材料進行防水時,基面應符合防水層施工的要求;8地下室孔口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結構防水混凝土內預留孔口部位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預留孔口范圍內的防水層應與孔外結構附加防水層保持連續(xù)。2)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種孔口應設置防地面水倒灌措施,并在窗井內設集水井。3)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時,窗井的底板和墻體應做防水處理并宜與主體結構斷開(圖5.3.17-18)。圖5.3.17-18窗井防水示意圖1、窗井;2、主體結構;3、排水管;4、墊層4)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時,窗井應與主體結構連成整體,其防水層也應連成整體,并在窗井內設集水井(圖5.3.17-19)。圖5.3.17-19窗井防水示意圖1、窗井;2、防水層;3、結構主題;4、防水層保護層5、集水井6、墊層5)無論地下水位高低,窗臺下部的墻體和底板應做防水層。6)窗井內的底板,應比窗下緣低300mm。窗井墻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應作散水,散水與墻面間應采用密封材料嵌填。7)通風口應與窗井同樣處理,豎井窗下緣離室外地面高度不得小于500mm。9坑、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地下室底板上的坑、溝、池、槽底部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250mm厚,其局部小于250mm時底板相應降低,并應使防水層保持連續(xù)(圖5.3.17-20)圖5.3.17-20底板下坑、池的防水構造1、底板;2、蓋板;3、坑、池防水層;4、坑、池5、主體結構防水層2)坑、儲水池應用混凝土整體澆筑,并內外設防水層;當受振動作用時應設柔性防水層。5.3.18地下工程排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地下防水工程設計應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周圍的環(huán)境保護要求進行排水設計。設計時應根據工程情況選用合理的排水措施。2有自流排水條件的地下工程,應采用自流排水法。無自流排水條件且防水要求較高的地下工程,可采用滲排水、盲溝排水、或機械排水等排水方法。但應防止由于排水造成水土流失危及地面建筑物及其他設施。通向江、河、湖、海的排水口高程,低于洪(潮)水位時,應采取防倒灌措施。3無自流排水條件、防水要求較高且有抗浮要求的地下工程宜采用滲排水法。結構許可時滲排水層可設置在工程結構底板下面,由粗砂過濾層與集水管組成(圖5.3.18-1)。圖5.3.18-1滲排水層構造1、結構底板;2、細石混凝土;3、底板防水層;4、混凝土墊層5、隔漿層;6、粗砂過濾層;7、集水管;8、集水管座4滲排水法的粗砂過濾層總厚度宜不小于300mm,過濾層與基坑土層接觸處,應用厚度為100~150mm、粒徑為5~10mm的石子鋪填;過濾層頂面與混凝土墊層之間,宜干鋪一層卷材或30~50mm厚水泥砂漿作隔漿層。集水管應設置在粗砂過濾層下部,且不得有倒坡現(xiàn)象。集水管之間的距離宜為5~10m。滲入集水管的地下水導入集水井后用抽水泵排走。5地基為弱透水性土層、地下水量不大或排水面積較小,地下水位在建筑物底板以下或豐水期地下水位高于建筑物底板的地下工程以及貼壁式襯砌的邊墻、結構底部的排水宜采用盲溝排水法。6盲溝排水法應設計為自流排水形式(圖5.3.18-2),當不具備自流排水條件時,應采用機械排水措施,宜將基坑開挖時的施工排水明溝與永久盲溝結合。盲溝的構造類型、與基礎的最小距離等應根據工程地質情況由設計選定。圖5.3.18-2盲溝排水構造1、素土夯實;2、中砂反濾層;3、卵石反濾層;4、集水管5、水泥/砂/碎石層;6、碎石夯實層;7、混凝土墊層;8、主體結構7盲溝反濾層的層次和粒徑組成應符合表5.3.18的規(guī)定:表5.3.18盲溝反濾層的層次和粒徑組成反濾層的層次建筑物地區(qū)地層為砂性土時(塑性指數(shù)IP<3)建筑物地區(qū)地層為粘性土時(塑性指數(shù)IP>3)第一層(貼天然土)用0.1~2mm粒徑砂子組成用2~5mm粒徑砂子組成第二層用1~7mm粒徑小卵石組成用5~10mm粒徑小卵石組成8滲排水管應采用無砂混凝土管,滲排水管應在轉角處及直線段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井底距滲排水管底應留設200~300mm的沉淀部分,井蓋應采取密封措施。9地下防水工程在施工期間應采取有效的降水、截水、排水、擋水和防洪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內。10明挖法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時,地下水位應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降水作業(yè)應持續(xù)至回填土完畢。工程底板范圍內設集水井,在施工排水結束后應用混凝土填筑密實;埋置混凝土中的管道周邊應進行有效密封處理。

5.4室內防水設計5.4.1室內防水包括涉水樓地面及內墻面,其設計應根據建筑類型、使用要求、選用材料、設備安裝等因素按表5.4.1分別選擇地面和墻面的防水等級,并合理選定材料品種。室內空間采用的防水材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50325規(guī)定。表5.4.1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防水等級I級II級適用范圍重要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的公共廚房、衛(wèi)生間、浴室、具振動要求的設備層;居住建筑的淋浴間及兼淋浴功能的衛(wèi)生間。一般公共建筑、工業(yè)建筑的衛(wèi)生間、浴室、較少或無振動要求的設備層,居住建筑的住戶廚房、無淋浴功能的衛(wèi)生間、管道井、陽臺、外廊。架空層等室內。地面防水措施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2mm,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II型)≥2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1.5mm,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2mm內墻面防水措施防水層: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II型)≥2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5mm,摻外加劑或摻合料水泥防水砂漿≥20mm防水層: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II型)≥1.5mm,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3mm,摻外加劑或摻合料水泥防水砂漿≥15mm5.4.2樓地面的結構基層及找平層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樓面結構應雙層雙向配筋,板厚度不應小于100mm;2混凝土找坡層的強度不低于C20級,砂漿找坡層強度等級不低于M15級。3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陽臺、外廊、架空層等涉水空間的找坡層不得采用疏松吸水的材料;樓面飾面磚或石材不得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漿鋪貼,應選用瓷磚粘結砂漿或水泥砂漿滿鋪貼施工。5.4.3樓地面排水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具有排水要求的房間,應繪制布置排水平面圖,并標注主要排水坡度、坡向及地漏表面標高。2一般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房間的樓地面排水坡度宜為1%~3%;陽臺、外廊、架空層等半室外空間的樓地面主要排水坡度宜為1%,找坡長度大的大陽臺、外廊等宜延外周邊以聚合物水泥砂漿設縱坡坡度為0.5~1%的排水溝槽;具有給排水要求的設備層,排水坡度不應小于2%,并設置集水坑,設備層地漏口應根據集水面積、排水流量確定其數(shù)量及分布,宜按250㎡/個設置。3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的沉箱排水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沉箱部位應設置排水系統(tǒng),其坡度不少于2%;沉箱底最低點須加設排水地漏或排水橫管,并連接至增設的獨立排水立管,立管離墻間隙不小于50mm(圖5.4.3-1)。圖5.4.3-1沉陷二次側排地漏防水構造1、防水層;2、密封材料;3、鋼套管(帶止水環(huán));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5、沉陷側排地漏(單獨接排水管);6、格柵2)敷設于沉箱內部的設備管道應安裝牢固,管道接駁位置必須作防水增強密閉處理。3)回填式沉箱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應采用輕質且吸水量小的材料作填充層,并采用建筑疏水板或其他疏排水措施作處理,填充層應在防水層上面。4)大型公共廁、浴、廚房間沉箱內部應采用加大排水坡度,并應采用建筑疏排水板、卵石等構造措施加強疏水功能(圖),并應對沉箱底的排水地漏口采取防堵塞、防蟲等構造措施。圖5.4.3-2大型浴廁、廚房樓面防排水構造1、結構板;2、防水砂漿找坡層兼找平層(i≥1%,無疏排水板≥2%);3、合成高分子涂料防水層;4、疏排水板;5、填充層;6、找平層;7、飾面層4架空樓板式沉箱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的防排水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架空面板宜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板縫間應采用砂漿堵嚴抹平。2)架空板應繪制放大布置平面圖,支承部位宜以磚柱或磚帶支撐,支撐磚柱或磚帶的布置以不影響沉箱排水及管道敷設為宜。3)沉箱底部的二次排水地漏口應以設置格網構造措施防止堵塞。5管道井樓面部分應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封閉,并宜設置排水地漏。6地漏、穿板管道等節(jié)點周邊500mm范圍內排水坡度不應小于5%。7排水立管不應穿越下層住戶的居室;廚房地漏的排水支管不應穿過樓板進入下層住戶的居室。8排水立管支架和洗滌池不應直接安裝在與臥室相鄰的墻體上。5.4.4樓地面構造防水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管道井、管道預留口周邊根部設置高出樓地面不少于200mm的強度不小于C20現(xiàn)澆混凝土反坎梁。2陽臺周邊墻體根部、防護欄桿或欄板根部宜設置高出樓地面不少于200mm的現(xiàn)澆混凝土反坎梁,梁內宜配置構造鋼筋,且新、舊混凝土界面應進行界面處理及加強密封措施,門檻石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滿漿粘貼(圖5.4.4-1)。圖5.4.4-1陽臺反坎防水構造1、飾面層;2、保護層;3、防水層;4、找平或找坡層5、結構板;6、混凝土反坎;7、欄桿構件3設備層地面的各類設備孔、井孔等洞口周邊應設置不少于200mm高混凝土反坎,且防水層應上反至反坎頂收口(圖5.4.4-2)。圖5.4.4-2設備井反坎防水構造1、混凝土反坎;2、找平找坡層;3、防水附加層;4、防水層及收口5、隔離及保護層;6、設備井孔5.4.5樓地面防水層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涉水部位的樓地面應采用迎水面設防,防水層宜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漿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等,防水層在墻立面距離地面最終完成面高300mm處作收頭密封處理(圖5.4.5)。圖5.4.5回填式沉箱防、排水構造1、結構板;2、找平找坡層;3、地面合成高分子涂料防水層;4、隔離層5、填充層;6、細石混凝土(找坡)層;7、飾面層;8、墻體;9、墻體找平10墻面防水層11混凝土反坎12面層地漏13樓面防水附加層2涉水部位樓地面柔性防水層應設隔離層及保護層,宜采用不小于40mm厚細石混凝土或20mm厚水泥砂漿保護層,并設計要求施工飾面層。3涉水部位的樓地面和墻面交接處應設置附加防水層;附加防水層選用的防水材料、厚度與地面防水層一致,寬度不小于300mm。5.4.6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設配水點封閉陽臺等室內涉水部位的內墻面防水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墻面找平層應采用M15級以上水泥砂漿,水泥砂漿宜摻聚合物乳液、防水劑或抗裂合成纖維。2墻面防水層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漿料或防水砂漿,不應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及各類防水卷材。3衛(wèi)生間、浴室內墻面防水層高度不應少于1.8m;廚房內墻面防水層高度不應少于1.2m;設備層墻面防水層高度不宜少于0.3m,加氣砼砌塊時應全墻面設防水層。4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設配水點封閉陽臺等室內涉水部位地面柔性防水層應搭接墻面防水層不小于200mm,且地面柔性防水層應壓過墻面防水層。5.4.7防潮設計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有防水設防的室內功能房間,除應設置防水層的墻面外,其余部分墻面和頂棚均應設置防潮層,當上層同有水房間時,可取消頂部防潮層。2給排水或與之相鄰的管道井墻面宜設置防潮層。3防潮層厚度符合表5.4.7規(guī)定要求。表5.4.7防潮層厚度材料種類防潮層厚度(mm)防水砂漿摻防水劑的防水砂漿15~20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3.0~5.0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1.0~1.5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1.0~1.2反應型高分子防水涂料1.0~1.24墻面宜采用防水砂漿、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防潮層;頂棚宜取消抹灰,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防潮層5無地下室的非涉水房間地面可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作防潮層;防潮層沿墻面上反高度應高于地面完成面不小于300mm。5.4.8樓地面防水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外走廊、架空層的設備井、管道井、煙道井、通風井等各類井道,應加強井道壁與地面陰角部位的防水措施,并設置防水增強層。每層管道井處樓面應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封閉,并設置防水層和排水地漏。2衛(wèi)生間、浴室、廚房等涉水部位埋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