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及外語考試中的詞典使用問題研究_第1頁
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及外語考試中的詞典使用問題研究_第2頁
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及外語考試中的詞典使用問題研究_第3頁
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及外語考試中的詞典使用問題研究_第4頁
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及外語考試中的詞典使用問題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淺探管理科摘要:王維是山水詩的大家,其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常給人一種美的感受。王維山水詩的獨特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給人以詩而又超乎于詩的美感。誦讀王維的山水詩,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深情懷抱中,令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本文擬從王維山水詩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詩中有畫”和“靜幽意象”這兩個方面的結(jié)合,來談?wù)勊纳剿姷莫毺厮囆g(shù)創(chuàng)作風格。關(guān)鍵詞:王維;山水詩;詩中有畫;靜幽意象

山水田園詩派作為一個詩歌流派,起源于魏晉南北朝的陶淵明和謝靈運,而至唐代蔚為大觀,山水審美意識也是在這時日趨成熟。作為中國山水詩人的大家,王維在繼承前代詩風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奠定了他在唐代詩壇的重要地位。王維是一位才華橫溢、多才多藝的詩人,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有出色的繪畫本領(lǐng),還擅長音樂。因而他善于捕捉自己對大自然敏銳獨特的感受,并運用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手法,因此,其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有神韻。1詩中有畫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稏|坡題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這一評價的確說出了王維山水詩最突出的特色,詩境如畫境。這是其詩歌讓人感到有空靈意境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傳統(tǒng)繪畫講究“寫意”。王維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保ā渡剿摗罚耙狻敝傅氖撬囆g(shù)家創(chuàng)作前的構(gòu)思和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思志意。這是經(jīng)過加工提煉,逐漸形成的審美意象,講求的是畫外有畫,景外有景。這就是空靈的意境。王維的山水詩“詩中有畫”,即詩帶有畫寫意的特點,也就是說他的山水詩歌像畫的情思統(tǒng)攝于筆墨,筆墨蘊涵有情思一樣,深藏味外之旨,韻外之致。這與他用畫理來創(chuàng)作詩歌有關(guān)。首先,王維的詩在結(jié)構(gòu)上吸取了繪畫技法的特點。中國繪畫在結(jié)構(gòu)上很講究構(gòu)圖,“經(jīng)營位置”是我國傳統(tǒng)畫學“六法”之一,是“畫之總要”(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畫家善于把許多的個別景象通過“經(jīng)營位置”組成一個整體。王維常用這種方法來作詩。就如《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詩歌的畫面初看似乎很散亂,斜陽、墟落、牛羊、野老、雉雊、麥苗……描寫的都是一些村莊常見的景象,但詩歌的后兩句“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中“閑逸”二字一點,就把那些零零散散的景象貫穿起來了,組成一幅和諧生動的畫面,流露出的是對陶淵明“歸去來兮”的人生理想向往。王維詩歌中景物的描寫還十分注意結(jié)構(gòu)層次,如先鋪寫背景,再按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來安排。如《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這首五律詩利用四聯(lián)詩句來構(gòu)圖布置畫面,首聯(lián)夸張終南山與海相連、與天都相鄰的地理位置,以見其綿長遼遠的地勢,展示了一個大背景;頷聯(lián)分別從山外遠望和山內(nèi)近看兩個角度描繪終南山白云繚繞、青靄微濛的姿貌,以見其高入云霄的山勢;頸聯(lián)寫中峰兩側(cè)分野不同,山谷之間陰晴各異,又從其占地之廣大渲染出終南山的壯偉。詩人似從天外鳥瞰大自然,采用多個角度的視點,構(gòu)成一幅超然意境的終南山全景圖。全詩中視點由表及里,由宏觀到微觀,就像攝像時先拍遠景,再逐漸推進近景,最后將畫面定格在“隔水問樵夫”這一動作上,仿佛嘎然而止,但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回味。這種無窮的回味就妙在于“隔水”,生出的是無限空靈之感。其次,王維的詩在技巧上吸收了水墨運用的特點,注意畫面“空白”的虛實、繁簡、濃淡的筆墨處理。用簡練清淡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恣意揮灑地表現(xiàn)物象的形神和抒發(fā)作者的感情。這種方法融合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使得詩具有畫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言有盡而意無窮?!比纭督K南山》,就是利用疏放的線條和清淡的水墨描繪出終南山云煙的變幻?!鞍自苹赝?,青靄入看無,”走進山麓,只見茫茫白云遮住前路,蒙蒙霧靄散盡。白云、霧靄、青山都是客觀存在的事物,但詩人立足山峰,四下遙望,白云、霧靄使得一座座山峰姿態(tài)萬千,明暗變化,若有若無,令詩人驚嘆不已,“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這幾句詩畫出妙境,讓人悟出繪畫中虛實之筆法。又如《漢江臨泛》: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這首詩用以虛寫實的筆法,落實到具體的描寫?!敖魈斓赝猓缴袩o中,”眼前流入大江的漢水是實寫,而浩瀚的漢江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虛寫,兩岸的群山虛無縹緲,若有若無,境界一直拓展到天地之外?!翱ひ馗∏捌?,波瀾動遠空”,利用江流、遠山、郡邑由于遠小而近大造成的“郡邑浮”、“遠空動”的錯覺,將實境描繪得如海市蜃樓一般,好像一幅蒼茫的水墨畫。另外,王維的詩還從色彩、光線、動態(tài)、音樂等多種角度來描寫山水景物,使得詩境猶如畫境一般?!渡骄忧镱ā肥求w現(xiàn)“詩中有畫”這一特點的典型的一篇??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首詩的前兩句,好像一幅山水畫的大背景,是畫面的整體。詩人選擇了雨后秋山薄暮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山居的美,點出了詩題,托出了意境。三、四兩句,寫山中景物:明月松林,清泉溪石,這兩句一句寫靜,一句寫動,一句有光,一句有聲,所見所聞互相映襯而又自然地融合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極其生動的畫面美。五、六句表現(xiàn)人的活動,但詩中并沒有直接描寫人,僅有“竹喧”、“蓮動”四字,人物完全融化在山水景物之中。結(jié)尾兩句,寫由于山林如此美,作者便產(chǎn)生了遠離官場,歸隱山林的樂觀情緒。由于詩人注意構(gòu)圖、著色、映襯,以及動靜、虛實的對比變化,各種景物和諧、完美地組合在畫面上,寫出了詩人在山林中的豐富新鮮感受。讀后讓人仿佛呼吸到山中雨后濕潤的空氣,聽到溪石上潺潺的清泉聲,看到夜幕中明月襯托下的剪影。從竹林的喧嘩可以感受到浣女歸途的熱鬧,從蓮花的搖動可以想象漁舟穿行的輕盈,宛如一支恬靜柔美的山村小夜曲。不僅溪石上的流泉聲襯托出整個環(huán)境的靜謐,就是看不見的浣女、漁人也都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靜,從而表現(xiàn)整座空山的超離塵囂的空靈意境。王維用畫理來作詩,使得他的山水詩突破了唐代以前山水詩的孤寂感,而具有空靈的意境。2靜幽意象我國古典藝術(shù),特別是詩歌,從來特別強調(diào)“傳神”。如果王維僅僅把詩寫得逼真如畫,不能算高境界。因而,王維在山水詩中營造的空靈意境,還與其詩歌意象的選擇及藝術(shù)處理有關(guān)。首先,王維山水詩往往選擇大自然中最能表現(xiàn)寧靜清曠的景物作為詩歌意象的素材,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谷口疏鐘動,魚樵稍欲稀”……明月、鳥鳴、泉響、松聲、蟬噪,甚至疏鐘、人語都成為詩人捕捉的意象。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從這些靜幽淡雅的意象中,我們可以洞察詩人的心靈,感受到景物背后作為審美主體的詩人閑逸寧靜的心情。就如“鐘聲”這個意象來說,“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山中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忽有鐘聲飄來,耳能聞而目不能見,香積寺的幽靜不言可知。詩人在詩中運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通過縹緲的鐘聲來烘托環(huán)境的幽靜,營造出空靈的意境。前人評“深山何處鐘”時說:“幽微敻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保ā短扑卧娕e要》卷四)為什么鐘聲會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人們常賦予鐘聲神秘的宗教色彩,認為它是不可捉摸的東西。悠揚動聽的鐘聲能把宗教感情轉(zhuǎn)化為一種審美情感,將宗教色彩轉(zhuǎn)化為詩意。平緩的節(jié)奏,體現(xiàn)的是詩人閑靜淡泊的心態(tài)。另外,鐘聲打破寧靜的環(huán)境,也象征著心靈的頓悟,帶有超越于形象之外的悠遠無窮的詩的韻味。靜幽并不單是在靜態(tài)素淡的景物中可以感覺,即使是在動態(tài)、明麗的景物中也同樣可見。如《木蘭柴》:“秋山斂余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蓖硐济鳒纾m有飛鳥、余霞的點綴,但暮靄中的秋山仍十分幽靜,毫無喧鬧的感覺。正如西方有一說法:“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景是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在閑靜淡泊的心態(tài)觀照下,即使是動態(tài)的景物也是幽靜的。即佛家所說的“色亦空,動亦靜”。其次,王維在山水詩中常運用動靜相生的辨證藝術(shù)手法。這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使得他詩中所描繪的深山力求空靈,刻畫的林蔭意在靜謐,筆下的月光是淡泊的,甚至連泉水也雖動而常靜。以聲寫靜,以動襯靜,是最能引起人的思緒。如《秋夜獨坐懷內(nèi)弟崔光宗》“夜靜群動息,蟪蛄聲悠悠。庭槐北風響,日夕方高秋?!庇皿瞅劣崎L的鳴叫和風吹庭槐的颯颯聲,來襯托秋夜的寂靜與凄涼。又如《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以動襯靜”最為典型的一首絕句?!坝写艘弧@’字,愈覺寂然”(姚鼐《唐人絕句詩鈔注略》引徐文弼語)。因為夜靜山空,所以無聲無息的月出會驚動山鳥,又因為山鳥“時鳴春澗中”,所以愈顯得山澗的空寂幽靜,即所謂“鳥鳴山更幽”。這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雹谔K東坡說:“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③帶著寧靜的心境去觀照大自然,看到的“動”,決不是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的豪邁氣勢,更多的是表現(xiàn)靜夜中的輕動微響,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等等。鳥語蟲鳴,泉響露滴,大自然一切事物的運動,最終都是導(dǎo)向“靜”,無不表現(xiàn)著一種閑靜空寂的境界。用澄凈之心映照世界的動靜喧寂,這就是王維山水詩既寧靜幽寂而又活潑有聲的原因。再次,王維常巧妙運用通感的藝術(shù)手法,將人的五官感覺相互溝通起來描寫,如將視覺與聽覺溝通、視覺與觸覺溝通等。就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動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雹芡ǜ锌梢愿淖兓蜇S富藝術(shù)的表達方式,從而使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得以擴張,使審美感受具備新穎性。如《清溪》“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色調(diào)本來只有明暗的分別,并沒有鬧靜的說法,但彼此在感覺上是可以相通的。在這首詩中,深松是呈暗淡的墨綠色,屬于冷色調(diào),而“冷”與“靜”又息息相關(guān),于是,詩人直接以“靜”的聽覺感受來表現(xiàn)對松柏顏色的視覺印象。湍流聲因亂石重疊而顯得喧鬧,但又因青松掩映而顯得恬靜,從而烘托出大自然的靈動之美。又如《過積香寺》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寫松蔭蔽日,即使是陽光也難以透過。整幅畫面的色調(diào)是幽暗的,作者用一“冷”字形容,把視覺與觸覺相貫通,引起讀者情感上的聯(lián)想,擴展了詩歌的藝術(shù)想象空間。王維的山水詩在詩歌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風格上,可謂獨樹一幟。他把繪畫融入到詩歌中,將視覺的色彩感和聽覺的流動感,轉(zhuǎn)化為有靈性的語言符號和表意形象,妙趣橫生,無人能及,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奠定了他在唐代詩壇乃至歷史文壇的重要地位,成為歷史上星光熠熠的文學銀河中的一顆耀眼明星。

注釋:①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5.②錢鐘書著.七綴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90.③周裕鍇著.中國禪宗與詩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7.④耿庸主編.新編美學百科詞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63.參考文獻:[1]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35-245.[2]葛曉音著.山水田園詩派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217-252.[3]王從仁主編.王維、孟浩然及其作品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132.[4]徐中玉主編.唐代詩歌評點[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04-145.外語考試中的詞典使用問題研究摘要:外語詞典在外語考試中的使用問題是詞典使用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也是語言測試領(lǐng)域一個新的問題。本文簡要總結(jié)了國外在這方面的幾個研究個案,介紹了筆者基于這些個案做的一個本土研究,并列舉了在我國外語考試中使用詞典可能產(chǎn)生的幾個積極作用。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引起我國外語界對這一問題的關(guān)注。關(guān)鍵詞:詞典使用外語考試一、引言外語詞典在考試中的使用在我國是一個新問題。新在實踐上,新在對其的研究上。我國的外語類考試,除職稱外語考試允許使用詞典外,其他正規(guī)外語類考試傳統(tǒng)上均不允許使用詞典。同時,我們對這種傳統(tǒng)做法從來沒有提出過疑問,也沒有專門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沒有回答考生為什么不能在考試中使用詞典和如果允許考生在考試中使用詞典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這兩個問題。國外同行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實踐(Bensoussanetal1983[1]l984[2];Knight1994[3];Spolskyl997[4];Bishop2000[5];Albusetal2001[6]),但在國內(nèi),這方面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對國外同行的研究有一個了解。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對這一課題進行本土研究?;诖朔N考慮,本文從三方面對外語測試中詞典使用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二、國外研究概述國外對外語考試中使用詞典問題的研究有五個典型個案(見表l)。較早的是Bensoussan等(1984)[2]與Nesi&Meara(1991)[7]做的兩個研究。兩個研究有相互印證的作用,都是研究閱讀理解測試中詞典的使用對學生閱讀理解(得分)的影響,研究結(jié)論基本一致。這之后的一個重要研究是Knight(1994)[3]故的,不但研究了詞典使用對閱讀理解的作用,也涉及了詞典使用對詞匯掌握的影響。最近的兩個研究是Bishop(2000)[5]的“詞典、考試與緊張”和Albus等(2001)[6]做的“閱讀理解測試中使用英語簡明詞典的作用”。Albus等(2001)[6]的研究與最早的三個研究有很大的相似性,均是研究閱讀測試中詞典的使用,而得出的結(jié)論也是一致的。Albus等(2001)[6]的結(jié)論是:詞典使用對中等閱讀水平的學生閱讀測試得分有影響(提高),這一結(jié)論與Knight(1994)[3]的研究發(fā)現(xiàn)是一致的,因為后者的研究對象同是目的語為中級水平的受試者。Bishop(2000)[5]的研究比較全面地回答了外語考試中使用詞典的諸多問題,如學生對考試中使用詞典的意見(贊成或反對),學生喜歡用大詞典還是小詞典、單語詞典還是雙語詞典,以及詞典使用頻率等問題。這一研究的一個意外發(fā)現(xiàn)是考試中允許使用詞典對學生的學習和考試有積極的心理調(diào)節(jié)作用。表1國外外語考試中詞典使用研究個案研究者研究目的研究發(fā)現(xiàn)Bensoussan,Sim,Weiss(1984)[2]閱瀆測試中使用詞典(單語和雙語)與學生閱讀理解(得分)的關(guān)系詞典使用與閱讀理解測試得分無關(guān),即閱讀理解測試中使用詞典的學生與沒使用詞典的學生的得分沒有顯著差別;使用詞典對閱瀆速度沒有大的影響(減慢)。Nesi&Meara(1991)[7]閱讀理解測試中詞典的使用對測試表現(xiàn)(分數(shù))的影響。特別關(guān)注所用詞典種類、詞典使用方式和具體的測試題目。詞典使用與閱讀理解得分無關(guān)(與Bensoussan等的結(jié)論一致)但是如果使用詞典的受試者與不使用詞典的受試者在不同的教室分開考試,使用詞典會大大降低閱讀速度。在對測試項目、學生使用的詞典種類和詞典使用方式進行仔細分析后,Nesi和Meara得出結(jié)論:詞典使用不是影響測試分數(shù)的主要因素,原因有:測試題目本身不需要用詞典;在使用詞典時,詞典本身不能提供所需信息;詞典使用者沒能識別文中回答問題的最關(guān)鍵的詞(不知道該查什么)。Knight(1994)[3]詞典使用對閱讀理解和詞匯習得的影響。(受試者的目的語水平是中級)使用詞典的一組在閱瀆理解和詞匯掌握兩方面都明顯比不使用詞典的一組做得好。DebAlbus,JohnBielinski,MarthaThurlow,KristinLiu(2001)[6]閱讀測試中使用單語英語(目的語)簡明詞典是否會提高學生的測試表現(xiàn)(分數(shù))。1.分析結(jié)果表明,使用單語英語詞典對測試影響不明顯,即使用與不使用詞典學生的測試表現(xiàn)沒有差別。在可使用詞典的條件下,有的學生沒有用詞典。在使用詞典的學生中,閱讀能力自我評價為中等水平的學生,使用詞典后測試分數(shù)在統(tǒng)計上比不使用詞典時有明顯增高。而英語閱讀水平低的學生使用詞典后分數(shù)卻未見提高。這一結(jié)果與Bensoussan(1983)[1]和Laufer&Hadar(1997)[8]的發(fā)現(xiàn)一致,即詞典的使用對閱讀水平低的和高的學生影響(分數(shù)提高)不大,而對閱讀水平中等的學生有一定影響。2.統(tǒng)計分析顯示,閱讀測試中使用詞典不影響測試的效度。Bishop(2000)[5]研究學生是怎樣在考試中使用詞典的;使用詞典的效果;學生對考試中使用詞典的意見;在考試中使用詞典是幫助還是妨礙;學生對單語和雙語詞典的態(tài)度;考試中允許使用詞典是否會對學生考試前的復(fù)習、詞匯和語法學習產(chǎn)生負面影響(學生不認真學習)等問題。問卷結(jié)果顯示:1.97%的學生認為考試中使用詞典有幫助;2.79.3%的學生認為考試中可以使用詞典的規(guī)定對考前學習沒有影響;3.78.0%的學生認為,如果考試中可以帶詞典,他們會帶雙語詞典(而不是單語詞典);4.60%的學生會帶大詞典(而不是小詞典);5.53%的學生認為詞典使用提高了答題質(zhì)量;6.1.7%的學生認為通過查閱讀材料中的關(guān)鍵詞語提高了對材料的理解程度;7.學生在考試中使用詞典的頻率不高。但不是說詞典作用不大,詞典在一些關(guān)鍵地方起作用;8.詞典在考試中用處的大小與詞典使用技巧有關(guān);9.考試中詞典使用頻率與測試性質(zhì)(聽說讀寫)和題型提供的查閱機會(時間)讀和寫作的詞典使用頻率較其他題型高;10.學生在考試中主要查關(guān)鍵詞語。因此考試中使用詞典不會造成學生濫用和過分依賴詞典;11.46%的學生認為考試中可以使用詞典的規(guī)定減小了他們考試的心理負擔,如緊張、焦慮、壓力等。但是在使用詞典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12.學生認為考試中允許使用詞典的好處是減少了考前和考試中的緊張和壓力,增強了對學習和考試的信心。三、一個本土研究(一)研究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是檢驗學生在大學英語閱讀理解考試中使用詞典與不使用詞典所得分數(shù)的差別是否明顯。受試者是74位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測試使用閱讀材料是l991年6月和l993年1月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四級考試原題,均為多項選擇客觀題。測試方法是讓受試者分別做這兩套閱讀題,時間相差一個星期。第一次測試學生可以使用詞典,第二次不使用詞典。詞典類型不做限制。測試時間均為50分鐘。選擇較早的四級考試材料和時間從35分鐘延長到50分鐘,是為了減少測試的難度,因為受試者是大一學生。另外,第一次測試(使用詞典測試)結(jié)束后,學生還回答了有關(guān)測試中使用詞典的五個問題。(二)研究結(jié)果1.學生問卷結(jié)果下面五個表列出了問卷調(diào)查的五個有關(guān)本次測試中使用詞典的反饋結(jié)果。從反饋結(jié)果可以看出,受試者的英語閱讀水平總體上是中下水平。測試中有77%的學生使用了詞典。他們使用的詞典主要是電子詞典(如文曲星等),只有20%的學生使用了文本詞典(如朗文、新英漢、牛津等詞典)。問卷顯示,受試者在測試中使用詞典的頻率不是很高,51%的學生報告他們雖然使用了詞典,但卻使用不多。盡管如此,75%的使用者認為,在考試中使用詞典有助于做題。表2學生英語閱讀水平自我評價評價級別高中差人數(shù)(總數(shù)74)13736百分比1%50%49%表3使用詞典和未使用人數(shù)使用過詞典的人數(shù)未使用人數(shù)571777%23%表4使用詞典的種類(總數(shù)57)文本詞典電子詞典11人46人21%79%表5詞典使用頻率(總數(shù)57)較多一般較少6人22人29人10%39%51%表6考試中使用詞典是否有助于閱讀理解(總數(shù)57)有幫助沒有幫助43人14人75%25%2.測試得分SPSS分析結(jié)果(VAR00001為使用詞典變量)下面是利用SPSS配對t檢驗(pairedt-test)對50個受試者的兩次測試成績進行分析得出的結(jié)果。參加考試的人數(shù)是74人,為什么只選50個呢?因為其余24個人的兩次成績有的缺乏真實性,有的差距太大,沒有可比性(筆者是受試者的任課老師,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全面的了解)。根據(jù)對這50個受試者的兩次成績的分析,使用詞典的平均成績(21分)還略低于不使用詞典的平均成績(23分)(總分40分)。這個成績與學生對自己英語閱讀水平的自我評價是一致的,與老師掌握的情況是符合的,因此這個成績是可信的。配對t檢驗結(jié)果(t=1.990,P=0.052>0.050)顯示,這兩次平均成績的差距是不顯著的。也就是說,使用詞典與否對閱讀理解成績沒有明顯影響。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老師對兩次閱讀材料的分析,第二次測試(不使用詞典)的閱讀材料和問題比第一次難度略低一些。同時,通過第一次測試,學生對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題型和答題技巧有了一定了解。這兩個因素可用來解釋第二次測試的平均成績?yōu)槭裁幢鹊谝淮芜€高一點的原因。PairedSamplesStatisticsMean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PairlVAR00001VAR0000221.O40022.80050506.764136.006800.956590.84949PairedSamplesCorrelationsNCorrelationSigPairlVAR00001&VAR00002500.5260.000PairedSamplesTestPairedDifferenencesMeanStdDeviationStd.ErrorMean95%ConfidenceIntervaloftheDifferencetdfSig2-tailedLowerUpperPair1VAR00001-VAR00002-l.76006.254990.88459-3.53760.0176-l.990490.052(三)小結(jié)本次研究只是就詞典使用對大一學生的大學英語閱讀理解考試的影響所作的一次初淺探討。研究的結(jié)果在一個方面印證了國外同類研究的發(fā)現(xiàn),即外語詞典的使用對學生的外語閱讀理解考試得分沒有明顯的影響。至于這一課題的其他方面,我們還有待作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本土研究。例如考試中詞典的使用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是否會有不同影響?考試中使用英英單語詞典或英漢詞典是否會有不同結(jié)果?詞典的使用在聽說讀寫譯考試各個方面所產(chǎn)生的不同作用以及外語考試中允許使用外語詞典對整個外語教學可能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等等。四、討論對于允許學生在外語考試中使用詞典的做法,國外的外語教學和測試專家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反對意見認為,考試中使用詞典會影響考試的效度(Spolskyl997)[4],會導(dǎo)致學生對詞典的過度依賴(Roizenl984)[9]。而贊成使用詞典的意見認為,詞典的使用是外語學習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Bensoussanl983)[1],而且詞典的使用不會影響考試的效度(A1bus,etal2001)[6]。本文作者認為,根據(jù)外語教學和外語測試的理論和實踐以及詞典使用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允許學生在外語考試中使用詞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第一,考試中使用詞典可提高測試的真實性(authenticity)。外語測試中的真實性是指受試者在測試中使用目標語完成測試任務(wù)與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的相似程度,也就是語言測試與語言交際的統(tǒng)一程度(Bachman&Palmer,1996)[10]。測試的真實性有助于外語教學(Bailey1996)[11]。外語詞典是學生學習外語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也是現(xiàn)實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外語時的重要助手。我們在日常外語閱讀時需要詞典查生詞,在外文寫作和翻譯時也離不開詞典。因此,在外語考試中學生使用詞典完成閱讀、寫作、翻譯等測試任務(wù)是考試真實性的重要體現(xiàn),有助于學生的外語學習。第二,外語考試中學生使用詞典可以增加其學習的質(zhì)和量。外語考試是檢驗教學、促進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外語學習的一部分。學生的考試過程也應(yīng)該是一個學習過程。我們學校的外語教學考試不允許學生在考試時使用詞典。當學生遇到生詞、語法、拼寫等問題時,只有放棄或犯錯誤,從而剝奪了學生在考試中學習的機會,減少了鞏固正確知識、糾正錯誤的機會。相反,學生如果在考試中遇到生詞、語法等問題能夠查詢詞典加以解決,等于是一種學習活動。學生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應(yīng)該是一種主動的運用性學習,這種學習效果可能比平時的更好。第三,允許學生在考試時使用詞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考試作弊現(xiàn)象。我國學校的外語考試注意事項中都有這么一條規(guī)定: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文曲星等電子詞典當作弊論處,考試成績?yōu)榱惴只蜷_除學籍。這種處罰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設(shè)想如果我們鼓勵學生在考試中使用詞典解決問題,這種作弊現(xiàn)象一定會消失,也就減少了學生犯錯誤的機會,這對學生是一種愛護和保護。第四,允許學生在考試中使用詞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在學習和考試中的焦慮,增強學生的自信,使他們可以比較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和考試。這一點在Bishop(2000)[5]的研究中已經(jīng)得到驗證。詞典是外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是伴隨外語學習者時間最長的最重要的學習助手。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一本好詞典(和一本好的語法書)就是我們最好的、最起碼的不可少的“老師”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外語學習者和外語從業(yè)者的“終身伴侶”,包括在外語考試中利用它們促進我們的外語教學。

參考文獻:[1]Benoussan.M.DictionariesandTestsofEFLComprehension[J].ELTJournal,1983,37/4:PP.341-345.[2]Bensoussan,M.&D.Sim&R.Weiss,TheEffectofDictionaryUsageonEFLTestPerformanceComparedwithStudentandTeacherAttitudesandExpectations[J].ReadinginaForeignLanguage,1984,2:PP.262-275.[3]Knight,S.,Dictionary,usewhileReading:TheEffectsonComprehensionandVocabularyAcquisitionforStudentsofDifferentVerbalAbilities[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1994,78:PP.285-299.[4]Sp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