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的別稱_第1頁
清明節(jié)的別稱_第2頁
清明節(jié)的別稱_第3頁
清明節(jié)的別稱_第4頁
清明節(jié)的別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后可任意編輯和復制第第頁清明節(jié)的別稱

清明節(jié)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比

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

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支配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卑础稓q時百問》

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上升,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jié)。

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

農諺。可見這個節(jié)氣與農業(yè)生產有著親密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jié)日,與純粹的節(jié)氣又有所不同。節(jié)氣

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挨次的標志,而節(jié)日則包含著肯定的

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

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

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根據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

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

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

拜,最終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

明季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

指杏花村?!睂懗隽饲迕鞴?jié)的特別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春游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

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季節(jié),也正是人們

春游(古代叫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春游,并開

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日,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

很盛行。

清明節(jié)的由來與傳奇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

年的歷史。清明最開頭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

溫上升,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季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

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

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慢慢的,

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

成為清明季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

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奇: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

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

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

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間續(xù)續(xù)地

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始終追隨著

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

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

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聞名春秋五霸

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

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

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立刻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

官??墒牵钊巳チ藥滋?,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

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

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

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于是,有人

出了個辦法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

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

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

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覺介子

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

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如果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

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

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

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

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p>

或同輩之間相互敬重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祀,表示哀

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

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觀察了介子推一樣。他

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

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

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

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

貴的介子推特別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

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

起來,插在門上,呼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

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

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

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

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

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習俗

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好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春游、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與一些體育活動,以熬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春游游玩的歡樂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進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育英勇精神,至今為人們特殊是兒童所寵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寵愛的一種嬉戲。相傳是黃帝創(chuàng)造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春游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處處呈現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間。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春游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始終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guī)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jié)。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樂觀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季節(jié)人們所寵愛的活動。每逢清明季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耀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際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季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立刻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整理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逗成馅!?/p>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