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次課《心理學》復習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1頁
第1-4次課《心理學》復習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2頁
第1-4次課《心理學》復習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3頁
第1-4次課《心理學》復習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4頁
第1-4次課《心理學》復習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次課:《心理學》主要內容回顧第一章:概論1、心理學是研究人行為和心理活動規(guī)律科學。2、德國學者馮特在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試驗室,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各種最基本心理現象。標志著心理學誕生。性質:雙重性3、心理學主要流派(1)以馮特為代表科學心理學又稱結構主義心理[試驗方法];(2)詹姆斯機能主義心理學[意識功效];(3)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刺激-反應”公式];(4)格式塔心理學[“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知覺大于感覺總和”];(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潛意識];(6)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理性、人需要];(7)皮亞杰認知心理學[“大聲想”信息加工方法]1/54觀察法、測驗法P16、試驗法、調查法、心理學研究方法觀察法:在自然情景中對人行為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系統(tǒng)觀察并統(tǒng)計,然后對所作統(tǒng)計進行分析,以發(fā)覺心理活動改變和發(fā)展規(guī)律方法。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象進行觀察方法。包含自然試驗和試驗室試驗。馮特。試驗室試驗:是指在試驗條件嚴格控制下,借助于專門試驗設備,引發(fā)和統(tǒng)計被試心理現象。2/541意識和注意關系:既區(qū)分又聯絡。(1)它們有區(qū)分:意識是人類所獨有一個高水平心理活動,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在某一時刻所處狀態(tài),表現為對一定對象指向與集中。意識不等同于注意,意識是心理內容,注意是心理表現形式。(2)意識和注意是聯絡,意識水平決定注意廣度和深度,注意分配和擔心程度反應意識所處狀態(tài)。第二章:意識與注意3/542、意識狀態(tài)P22[1]、可控制意識狀態(tài)[2]、自動化意識狀態(tài)[3]、白日夢狀態(tài):意識處于迷糊狀態(tài)P24[4]、睡眠狀態(tài)(特征):意識沒有完全停頓活動。第二章:意識與注意3、注意分類

按照注意選擇方向上目標是否明確,以及意志努力參加程度上差異,我們能夠將注意分成不隨意注意、隨意注意和隨意后注意。4/54第二章:意識與注意4、生物節(jié)律——人和動物一些心理和行為會發(fā)生周期性改變,1年、28天、24小時、90分鐘。

5、失眠類型(1)情景性失眠[碰到突發(fā)事件或壓力產生](2)假性失眠天天睡眠時間少于常人(3)失律性失眠[三班倒](4)藥品性失眠[喝濃茶產生失眠]6、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欲望滿足。夢特征:1、夢境主要與自己相關,人們極少夢到公共事務。2、夢境受生活環(huán)境影響,與當前生活事件相關。3、睡眠中內在和外在刺激能夠影響夢內容。催眠:是一個類似睡眠又實非睡眠意識恍惚狀態(tài)5/54第三章:感覺與知覺1、感覺與知覺關系感覺是人們感官對各種不一樣刺激能量覺察,并將它們轉換成神經沖動傳往大腦而產生心理狀態(tài)只反應事物個別特征。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客觀事物各個部分和屬性整體反應;是在感覺礎上產生,是對感覺信息整合和解釋。知覺是感覺整合,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產生,是在后天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6/54第三章:感覺與知覺第六感覺:人體除了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五個基本感覺外,還含有對機體未來預感,生理學家把這種感覺稱為“機體覺”、“機體含糊知覺”,也叫做人體“第六感覺”。國外把人意念力或精神感應稱為人第六感覺,又稱超感覺力(英文簡寫成ESP)。

比如,人們對饑餓、口渴等感覺,都不是經過五個基本感覺器官所感知,而是經過“第六感覺”而感知。2、感覺分類遠距離感覺、近距離感覺、內部感覺。(細分)第六感覺(超感知覺)7/54第三章:感覺與知覺3、感受性與感覺閾限關系:感受性是指人對刺激物感覺能力。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刺激存在或刺激發(fā)生改變所需刺激強度臨界值[范圍]。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大小成反比關系。4、感覺閾限包含絕對感覺閾限和差異感覺閾限。其中絕對感覺閾限是指最小可覺察刺激量,也是指有50%機會被覺察最小刺激量。差異感覺閾限:是指那種剛能引發(fā)差異感覺兩刺激之間最小差異量個。[韋伯定律]8/54第三章:感覺與知覺[1]視覺刺激范圍是波長為400—750毫微米電磁波。[2]視覺適應:是指在刺激物連續(xù)作用下感受性發(fā)生改變。包含感受性提升和降低。(明暗適應)[3]色覺理論:A、三原色說:楊和黑爾姆茲提出P53。B、拮抗理論[四色說]:黑林提出5、關于視覺9/54第三章:感覺與知覺人耳能接收振動頻率為20—0赫茲聲波。(一)聲音屬性:音強、音高、音色(聲音質量特征)(二)聽覺適應與疲勞(三)聲音混合與掩蔽位置學說:貝克西提出:不一樣位置毛細胞對不一樣頻率聲音產生反應。頻率匹配學說:不一樣頻率聲音刺激基底膜,引發(fā)不一樣頻率神經細胞沖動并傳至大腦。6、關于聽覺10/54第三章:感覺與知覺

7、關于知覺特征知覺整體性、知覺選擇性、知覺了解性、知覺恒常性8、關于社會知覺首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最初信息比以后影響更大現象。近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過程中,新近取得信息,比原來取得信息影響更大。暈輪效應:對他人認知判斷受已知特征影響。社會刻板效應:人們對社會上某一類事物產生比較固定看法。11/54第二次課知識回顧12/54第四章:記憶與學習

13/54第四章:記憶與學習

14/54第四章:記憶與學習

15/54第四章:記憶與學習

16/54第五章: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

17/54第五章: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

18/54第五章: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

19/54第五章: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

20/54第五章: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

21/54

22/54第六章:智力

23/54第六章:智力

24/54第六章:智力

25/54第六章:智力

26/54第六章:智力

27/54第六章:智力

28/54第三次課內容復習:

7-9章

29/54第七章:動機與情緒情感

30/54第七章:動機

31/54第七章:成就動機

32/54第七章:工作動機

33/54第七章:社會性動機組成

34/54第七章:情緒35/54第七章:情感

36/54第七章:情感功效

37/54第八章:人格

38/54第八章:人格

39/54第章:

40/54

41/54第九章:人際交往與社會影響42/54第章:

43/54第九章:

44/54第十章:心理健康

45/54第十章:心理健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