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1頁
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2頁
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3頁
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4頁
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把握人物個性和志趣,體會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2.熟練朗讀課文,掌握“如、方、作、撰、傷”等字的含義。3.理解文中精辟深刻的議論,體會課文簡潔凝練的敘述特點。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和領會人物的個性和志趣。教學難點理解孔子對四位學生的評價。教學方法本文猶如一幕生動的話劇,教學中以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方式組織教學,采用分角色朗讀、個性表演、聽說讀寫結合等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感知和領會人物的個性和志趣。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孔子和《論語》的相關知識。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一、課前準備1.查閱有關孔子和《論語》的相關知識,并制作成卡片。2.初步朗讀課文,嘗試完成課后習題。3.學生之間自由結合,進行表演,可以是古語版的,也可以是現(xiàn)代版的。二、課文導入同學們好,今天老師首先請大家欣賞兩幅掛畫。(兩幅掛畫都是孔子圖像,分別題的對聯(lián)是:“學而不厭參圣道,誨人不倦轉仁風;有無相生,難以相成,長短相形;高低相傾,聲音相合,前后相隨。”)從畫中同學們了解到了誰?(孔子)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個大教育家,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他的課堂,感悟一場著名的對話,一個永遠的經(jīng)典情境,一個給人無窮回味和浮想聯(lián)翩的教育場景。三、走近孔子1.學生自由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孔子和《論語》的基本知識。2.教師引導歸納如下幾點:(1)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鬃右簧挥姓卫硐耄菩卸Y治德政,其學說核心為“仁”。自漢代以后,孔子學說成為我國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2)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在經(jīng)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他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在倫理方面,孔子主張“仁”;在哲學上,孔子主張?zhí)烀^;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上,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3)關于《論語》:《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段褰?jīng)》是指《詩》《書》《禮》《易》《春秋》。四、學習新課1.檢查課前朗讀情況。每組抽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讓其他學生點評。2.糾正字音。論(lún)語饑饉(jǐn)曾晳(xī)哂(shén)舞雩(yú)鏗(kēng)爾小相(xiàng)沂(yí)冠(guàn)者喟(kuì)俟(sì)撰(zhuàn)攝(shè)比(bì)及毋(wú)冉(rǎn)3.師生共同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4.學生自由仿讀,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交流朗讀要領。5.師生交流,共同總結出朗讀要領。(1)詠讀文章的要領:讀好文言文,要做到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語速緩慢,以顯古詩文的雍容之風;語調悠長,以彰古詩文的典雅之氣。(2)朗讀人物語言時,不妨通過文字,在頭腦中想象人物說話時的語調、情態(tài)和節(jié)奏。例如:讀子路的語言時語速可稍快,語氣語調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氣。讀冉有和曾晳的語言時語速要平緩,語氣要稍輕一些,表現(xiàn)出謙遜之態(tài)。讀公西華的語言時要富于節(jié)奏和音韻,語調上揚,表現(xiàn)從容不迫、逍遙自在之情。6.學生齊聲朗讀全文。7.師生互動,分角色朗讀課文。具體分工:教師讀孔子的話,另抽五名學生分別讀敘述者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的話。8.學生四人一組自由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完成以下練習。(1)解釋下列詞的不同意義。方方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轉視積薪后方形縱橫,方圓正道,是非標準。正、才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宗廟之事,如會同。如如果至于或者或者(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三子者出,曾晳后(最后出)冠者五六人(戴……帽子)浴乎沂,風乎舞雩(吹風)鼓瑟希,鏗爾(彈奏)9.提問: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樣理解文章的層次?學生暢所欲言后,師生共同歸納如下:本文記述了孔子啟發(fā)弟子們暢談自己的理想,并對弟子們所談理想的內容和態(tài)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評價。全文以“問志”“述志”“評志”為思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寫孔子詢問學生的志向。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寫子路、冉有、公西華、曾晳分別述說志向及孔子的態(tài)度。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寫孔子對四人所述之志的評價。五、拓展閱讀老師下發(fā)《在挫折中前進》一文,讓學生增強對孔子的了解。引文如下:在挫折中前進孔子慢慢長大了。因為窮困生活的磨煉,因為父親原是體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壯,這是他日后所以能經(jīng)受得起各種困難,而精力始終充沛的緣故之一??鬃邮怯兄練獾?。據(jù)他的自述,在十五歲已經(jīng)立下了要好好學習各種知識和本領的志愿??鬃釉谑邭q上,死了母親。依照當時的習俗,母親是應該和父親合葬的??墒强鬃硬恢栏赣H葬在哪兒,他于是把母親的棺材暫且停在一條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個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現(xiàn)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這時一位老太太──一個名叫曼父的人的母親──便走來指點給孔子說:“你父親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防?!狈朗侵阜郎剑诂F(xiàn)在山東曲阜縣東面,孔子因此才知道了父親的墳地,便把母親也葬在一起。孔子這時還是一個少不更事的青年,雖然小心謹慎,但人事經(jīng)驗是不多的。他單純地想到有機會就該出一出頭,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已經(jīng)有一些本領了。有一次,魯國的貴族季氏歡宴名流,這位十七歲的居喪的孔子便穿著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陽虎向他喝道:“我們請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來。經(jīng)過這一番挫折,孔子更發(fā)憤了。過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養(yǎng)和各種才能,一天比一天進步,雖然年輕,卻已出了名。他在十九歲結了婚,二十歲得了一個兒子。魯國的國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條大鯉魚來??鬃訛榱思o念這樁事,便給孩子取了個名字叫鯉,號伯魚。伯是老大的意思,因為這是孔子的第一個兒子啊。──可是孔子也只有這一個兒子。由于刻苦學習,孔子逐漸成了博學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條街叫達巷,達巷里的一個老百姓就這樣說過:“孔子這么淵博,他會的玩意兒我們簡直叫不上名堂來?!笨鬃勇犚娏?,便謙虛地說:“我會什么呀?我會趕車罷了?!痹瓉碓谶@時有六種本領是一個全才的人必須具備的,這就是:禮節(jié),音樂,射箭,趕車,識字,計算。在這六種本領里頭,趕車是被認為最低下的,所以謙虛的孔子只承認了這一樁??鬃雍髞碓?jīng)告訴他的門徒說:“我往日沒有得到從政的機會,可是我因此有了學會各種本領的工夫?!笨鬃哟蟾旁诙邭q的時候,才做了一兩回小官。他擔任的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具體的工作。一回是當“乘田”,這是管牛羊的官,孔子說:“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養(yǎng)得肥肥大大的?!惫凰B(yǎng)的牛羊都很肥壯。另一回是當“委吏”,這是一種會計工作,孔子說:“叫我管會計,我就要讓賬上不會出錯兒?!惫凰艿馁~都是一點岔兒也沒有。他在青年時期工作就是這樣踏實,這樣負責的。專心從事教育工作從三十歲左右就從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時期也不曾放棄教育活動的孔子,隨時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眾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隨時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學不厭,教不倦”來概括的孔子,現(xiàn)在更意識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了。由于孔子本人生活和思想上的變化,他對于他的弟子的教育前后期也有所不同。大概在早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養(yǎng)他們從事政治活動為主的,晚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養(yǎng)他們作文化學術工作為主的??鬃釉?jīng)粗略地把他的弟子按照不同特長分為四類,并各舉了幾個代表人物,這就是,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治:冉有、子路;口才: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這有點兒像后來大學分系的光景。自然,這樣分法是不夠嚴格的:德行在孔子看來仍然是政治人才的重要條件;政治也包括軍事;口才又包括外交本領;文學也包括比后代更廣泛的內容──學術。至于施教的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著重在啟發(fā)??鬃痈鶕?jù)每個弟子的性格、主要優(yōu)缺點,而加以相應的及時的教育。子路曾經(jīng)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jīng)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惫魅A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笔聦嵣先接泻妥勇返闹饕≌谶@里。冉有曾告訴過孔子:“不是不喜歡你講的道理,就是實行起來力量夠不上呢。”孔子說:“力量夠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來,也還罷了;可是你現(xiàn)在根本沒想走!”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個痛快人,孔子曾說他三言兩語就能斷明一個案子。有一次,孔子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在中國不能實現(xiàn)的話,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著我的準是仲由了?!弊勇樊斄苏?,便歡喜起來??鬃訁s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沒有什么可取的了!”這就是子路的脾氣??鬃訉λ麄冋f的話,都是對癥下藥的。孔子對其他弟子也同樣有中肯的批評。顏淵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為顏淵太順從他了,便說道:“顏回不是幫助我的,因為他對我什么話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張全面發(fā)展的,如果單方面發(fā)展,他認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種用處的器具了,所以說:“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樣。”可是子貢就有陷于一偏的傾向,所以他就批評子貢說:“你只是個器具啊!”子貢問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說:“還好,是祭祀時用的器具?!币馑际钦f,從個別的場合看來,子貢是個體面的器具,卻沒有注意到全面的發(fā)展??鬃幼⒅貑l(fā),他善于選擇人容易接受的機會給予提醒。他說:“如果一個人不發(fā)憤求知,我是不開導他的;如果一個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鉆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覺困難的時候,我也不會引導他更深入一層。譬如一張四方桌在這里,假使我告訴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點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會再向他廢話了?!笨鬃佑滞苁谷嗽谠瓉淼南敕ㄉ细M一步。子貢有一次問道:“一般人都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不夠。”子貢又問:“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歡這個人呢?”孔子說:“也不夠。要一切好人都喜歡他,一切壞人都不喜歡他才行?!笨鬃釉诮虒У茏拥臅r候,最反對主觀自是。他說要根絕四種東西:一是捕風捉影的猜想,二是把事情看得死死的,三是固執(zhí)自己片面的看法,四是把主觀的“我”看得太大,處處放在第一位??鬃右渤3R宰约禾撔牡陌駱觼斫逃茏?。他曾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什么的,我不過是喜歡古代人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很勤懇、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庇终f:“三個人一塊兒走路,其中就準有我一位老師?!边€說:“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來問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們提的問題弄清楚,我盡我的力量幫他思索。”學習和思考都重要,他說:“光是學習,不去思考,就得不到什么;光是思考,不去學習,也是白費精神?!钡鬃痈匾晫W習,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告訴弟子們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只管想來想去,但是沒有什么收獲,不如實實在在的學習有益處?!钡茏佑性趯W習上松懈的,他就加以批評。宰我白天睡懶覺,孔子就說:“爛木頭是不能刻上什么的,爛土墻是不能畫上什么的,我對于宰我還有什么辦法!”子貢忙著批評別人,而放松自責。孔子便也對他說:“端木賜啊,你這么聰明嗎?我就沒有這么些功夫!”孔子最反對人在學習上自滿。子路看見古代詩歌上有這么兩句:“也不害人,也不求人,走到哪里,也是好人。”便老背這句話,滿足了??鬃佑谑钦f:“這哪里配稱好人呢?”在學習中,他很注重溫習,也就是把學習到的東西要鞏固起來。他說:“學習會了的東西,時常溫習一下,不也很有樂趣嗎?”溫習就能熟練,熟練就會有創(chuàng)造,所以他又說:“溫習舊的,能產(chǎn)生新的心得,這樣就有資格當老師了?!笨鬃訉Φ茏拥慕逃墙Y合實際生活來進行的。像對于父母要尊敬,想到父母愛護子女就要注意自己健康;像與人相處要融洽,但不要遷就;像對一般人都要友愛,但更要接近好人;像做事要勤快,說話要謙虛謹慎,逢見比自己高明的人要老老實實請教等??鬃右步?jīng)常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批評向弟子進行教育。例如有一次子路問起管仲在齊國的內戰(zhàn)中沒有為自己所擁戴的公子糾死節(jié),是不是還可以稱為好人呢?孔子說:“齊桓公能夠多次會合諸侯,不靠武力,使天下有統(tǒng)一的希望,這就是管仲的功勞,這還不算好人嗎?這還不算好人嗎?”又有一次,子貢也問起同樣問題,孔子也說:“管仲幫助齊桓公,使他成為諸侯的領袖,使天下有統(tǒng)一的希望,人們到如今還受他的好處,如果不是管仲的話,我們早要被外族征服了,連服裝都改了呢。我們要求管仲的,難道只像對一個普通的男人女人那樣死節(jié),在河邊上上了吊,無聲無臭,什么功勞也沒有,才算好嗎?”在評價管仲的話里,表現(xiàn)了孔子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主張和重民輕君的思想。板書設計侍坐侍坐第一部分(第1段),寫孔子問志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四子述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寫孔子評志。第二課時一、課文導入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聆聽了一位大師和一群鮮活的學生之間一場著名的對話,本節(jié)課我們要走近他們,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個性和志趣。瞧!他們來了。二、學生表演先表演古語版,再表演現(xiàn)代版。三、感知形象1.設置話題,小組合作交流。(1)通過孔子的話,反映出了孔子在教學上的哪些態(tài)度?(2)子路、冉有、公西華、曾晳的志向有何異同?從他們的言談動作和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他們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點。(3)孔子對四個弟子的談話作了什么評價?(4)你更喜歡孔子學生中的哪一個?為什么?2.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在全班交流。3.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指導歸納:要想深入了解他們的個性和志趣,必須抓住每個人的語言和神情。(1)指名讀孔子的話,點撥:課文中的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開始便用“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的勸導打消弟子們的思想顧慮,營造親切、融洽的氛圍。態(tài)度謙和,接著引用學生平時發(fā)牢騷的話,既激發(fā)他們發(fā)言,又作了一點含蓄的批評(因為孔子主張“人不知而不慍”),可見他了解學生,注意引導;再如,他雖對子路的“不讓”有所不滿,但為使弟子能暢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沒有加以評論;曾晳因與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沒有立刻說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沒有加以責備,仍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述志后,對曾晳的問題,孔子不厭其煩地答問析疑。(板書:循循善誘教學民主因材施教)(2)分組讀子路、求(冉有)、赤(公西華)、點(曾晳)的語言。點撥:從子路“率爾對;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的神態(tài)和語言中表現(xiàn)了子路雖有治理國家的才干,但直率張揚,不謙虛。(板書:側重強國輕率急躁)從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語言中表現(xiàn)了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