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具的測量步驟、方法及尺寸判定標準_第1頁
檢具的測量步驟、方法及尺寸判定標準_第2頁
檢具的測量步驟、方法及尺寸判定標準_第3頁
檢具的測量步驟、方法及尺寸判定標準_第4頁
檢具的測量步驟、方法及尺寸判定標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檢具的測量步驟、方法及尺寸判定標準檢具結構示意圖:注:檢具上綠色面表示該面的面間隙基準數(shù)為3mm檢具上白色面表示該面的面間隙基準數(shù)為0mm檢具上黃色面表示該面的面間隙基準數(shù)為2mm一、檢具的保養(yǎng):檢具在使用前,首先將檢具外表的灰塵進行清掃,然后按《檢具點檢表》進行點檢,并記錄,由質量員對點檢情況進行確認。點檢工程正常在對應處記“√”,假設有出現(xiàn)異常工程,那么在對應處記“×”,按檢具異常處理流程處理。二、檢具使用的操作步驟:1.零件裝夾定位:將要檢測的零件按其檢具方向放于檢具上,先將主定位銷插入,再將副定位銷插入,然后確認零件與零貼面位置是否貼合〔不貼合是否在要求范圍〕,產品是否變形,最后按規(guī)定的壓緊順序(壓緊器編號)進行壓緊,假設無壓緊裝置,那么用手按住零件。定好位后,按檢驗標準書中孔的編號,對其它孔的孔位進行檢查。具體定位方式,有以下兩種方式:2.檢測方法:2.1面間隙檢測方法2.直接用間隙尺配合檢具測量〔如圖一〕:檢測時,間隙尺的直邊須與檢具臺面貼合,讀數(shù)時以零件與間隙尺的接觸點為讀數(shù)點。圖一圖一.2用間隙尺配合卡板、檢具測量〔如圖二〕:檢測時,選擇專用卡板檢測產品部位面間隙,首先要確定檢測面與檢具面必須是同一基準面〔如圖〕,然后目視確認卡板與檢具臺面之間無縫隙后再進行測量。測量時間隙尺與產品面貼合,讀數(shù)時以卡板與間隙尺的接觸點為讀數(shù)點。圖圖二2.測深卡板和游標卡尺配合測量〔如圖三〕:首先,清理干凈測深卡板卡槽部位的灰塵或異物,然后將其固定螺絲鎖緊。測量時,先確定基準面〔①測深尺與產品面貼合、②測深尺端面與卡板面貼合〕,再進行測量。測深卡板卡槽測深卡板卡槽圖三2.斷面規(guī)、間隙尺進行測量〔如圖四〕:使用斷面規(guī)時先要插好定位銷,然后將其緊固定螺絲鎖緊再進行測量。圖四圖四2.翻轉塊測量〔如圖五〕:緊固螺絲。翻轉塊面為基準面借助直尺類量具進行測量產品是否平齊,如有間隙用薄片塞尺測量間隙確認是否在要求范圍內。圖六G圖圖六G圖五用用橡皮泥測量〔如圖六〕:a.將橡皮泥放于要檢測的位置。b.將要檢測的零件放于零件上,有壓緊器時將其壓緊。c.取出零件,檢測橡皮泥厚度,即為此處面型的尺寸。2.2剪邊線檢測方法:用直尺配合檢具檢查〔如圖七〕,測量時直尺須與檢具臺面貼合且垂直于產品,讀數(shù)時以剪邊線與直尺的重合點作為讀數(shù)點。圖七圖七2.3孔徑和孔位置的測量方法:孔徑用卡尺直接測量:2孔位置測量.1用檢銷配合檢具檢驗,檢銷可入ok,檢銷不入那么NG。〔如圖八〕圖圖八圖九.2檢具上劃線檢出〔如圖九〕:a.用筆沿產品實際孔位置旋轉一周畫圈。b.用卡尺測量畫線后的圓與檢具上實際的孔位置一周偏移是否在要求范圍內。.3用劃線銷劃線檢驗〔如圖十〕:a.將劃線銷插入被檢測產品相對應的孔位置,旋轉一圈。b.用卡尺測量劃線后的圓與產品孔位置一周偏移是否在要求范圍內。劃線后劃線后圖十以上.2與2.3.2.3具體計算方法:a.用卡尺量出B的尺寸;b.用卡尺量出A的尺寸;c.B-A所得數(shù)據(jù)為X方向的孔位置度數(shù)據(jù);其他方向亦采用此方法取得3.決定(+/-)符號的要領:(如下列圖)面間隙檢查記錄:零件遠離檢具為〔+00〕,偏向檢具為〔-00〕;剪線檢查記錄:材料往外多出為〔+00〕,材料往內少料為〔-00〕;檢查作業(yè)性質之區(qū)分〔本體治具局部〕零接觸面:白色間隙檢查面:3mm間隙〔形狀部〕綠色1mm間隙面〔孔位部〕紅色非檢查面區(qū):綠色尺寸缺陷檢驗判定標準工程描述零件與檢具的間隙用d表示,平度用h表示,單位mm判定結果壓合料邊面定位面特殊料邊面≤h≤≤d≤合格焊縫搭接邊≤h≤≤d≤點焊搭接邊涉及外觀\裝配面料邊≤h≤≤d≤定位孔0≤直徑≤≤d≤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