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_第1頁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_第2頁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_第3頁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_第4頁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

導(dǎo)語:《論語》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

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下面

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供各位閱讀和借鑒。

《論語》全文及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

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

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日:"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

的?!?/p>

3、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

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

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

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

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問;三十歲,(懂禮儀,)

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

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

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guī)矩。"

8、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復(fù)習舊知識時,又能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

著做老師了。”

9、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jié)群眾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

團結(jié)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

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

也?!?/p>

譯文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的就是

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tài)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謂季氏:"八僧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

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孔子說:"《關(guān)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

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

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

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t虧也,于予與何誅?"

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

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

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日:"再,斯可矣。"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

其愚不可及也?!?/p>

譯文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

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內(nèi)在質(zhì)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

采勝過質(zhì)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

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

仁者壽。"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

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

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日:"不憤不啟、不俳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

也?!?/p>

譯文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fā);不到欲說無語時,

不去開導(dǎo)。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fù)教他

了?!?/p>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圖為樂之至于斯

也?!?/p>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

"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

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鬃诱f:"你

怎么不說:他這個人啊,發(fā)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

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p>

而改之。"

譯文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

優(yōu)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教學有四項內(nèi)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

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

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

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

一代呢?"

3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爰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

人不會畏懼。"

3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p>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

相反。"

4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奉行終生?"

孔子說:“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

人身上。"

42、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譯文子夏說:"做官有余力時就去學習,學習能夠游刃有余時就

去做官。"

成書過程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shè)壇講

學時期,《論語》主體內(nèi)容就已初始創(chuàng)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

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

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圣人之語言,論者,諸

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

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

少數(shù)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清代學者崔述注意到今本《論語》前后十篇在文體和稱謂上存在

差異,前十篇記孔子答定公、哀公之問,皆變文稱"孔子對日",以

表示尊君。答大夫之問則稱"子曰",表示有別于君,"以辨上下而

定民志"。而后十篇中的《先進》《顏淵》等篇,答大夫之問也皆作

"孔子對曰",故懷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門人所記,去圣未遠,

禮制方明;后十篇則后人所續(xù)記,其時卿位益尊,卿權(quán)益重,蓋有習

于當世所稱而未嘗詳考其體例者,故不能無異同也"。又如,前十篇

中孔子一般稱"子"不稱"孔子",門人問學也不作"問于孔子"。

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稱孔子,《陽貨》篇子張問仁,

《堯日》篇子張問政,皆稱"問于孔子",與《論語》其他篇不同,

"其非孔氏遺書明甚,蓋皆后人采之他書者"。受崔述的影響,以后

學者繼續(xù)從《論語》前后十篇用語、稱謂的差異對其成書作出判斷,

有學者甚至認為《論語》最初只有單獨的篇,其編定成書,要在漢代

以后。

唐代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轉(zhuǎn)引鄭玄注云:《論語》"仲弓、子游、

子夏等撰?!边@一說法在郭店簡中得到旁證。郭店一號墓不晚于公元

前300年。享B店簡"《語叢?三》簡引述《論語》,更確證該書之早"。

《語叢?一》引用子思子《坊記》內(nèi)容,而《坊記》還引用過《論語》

的內(nèi)容。"《語叢》摘錄《坊記》,證明《坊記》早于戰(zhàn)國中期之末,

而《坊記》又引述《論語》,看來《論語》為孔子門人仲弓、子夏等

撰定之說還是可信的。"孔子弟子中,有子代孔子,以所事孔子事之,

稱子并不奇怪,子指老師,對儒家學子除了師承之外亦有掌門人之意。

除了孔子,有子、曾子、冉子、閔子亦稱子,冉子、閔子早逝,故師

承的儒家掌門,只能是曾參,故代有子者只剩曾子有可能。顏回,雖

然被尊奉,但由于早死,沒來得及收徒,不是弟子記載,故不稱子,

可能是家人所記。原憲、漆雕開,雖然收徒,世稱子思子、漆雕子,

但《論語》所記,亦不是弟子記載,故亦不稱子,多半是師兄弟偶而

提及。

《論語》既是語錄體又是若干斷片的篇章集合體。這些篇章的排

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兩章間,也不一定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而且

這些斷片的篇章絕不是一個人的手筆?!墩撜Z》一書,篇幅不多,卻

出現(xiàn)了不少次的重復(fù)的章節(jié)。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

鮮矣仁"一章,先見于《學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陽貨篇第十七》;

"博學于文"一章,先見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顏淵篇第十

二》。又有基本上是重復(fù)只是詳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學

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載“主忠信"以下的十四

個字;"父在觀其志"章,《學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

只載"三年"以下的十二字。還有一個意思,卻有各種記載的,如

《里仁篇第四》說:"不患莫己知,求可為也。"《憲問篇第十四》

又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又說: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如果加上《學而篇第一》的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復(fù)四次。這種現(xiàn)象只能作一

個合理的推論:孔子的言論,當時弟子各有記載,后來才匯集成書。

《論語》的作者中當然有孔子的學生?!墩撜Z》的篇章不但出自

孔子不同學生之手,而且還出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這里面不少

是曾參的學生的記載。如《泰伯篇第八》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門

弟子日:’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

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又如《子張篇第十九》: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日:

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訌埲眨骸惡跷崴劊壕幼鹳t而容

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歟,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歟,人將

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這一段又像子張或者子夏的學生的記載。

又如《先進篇第十一》的第五章和第十三章:"子曰:’孝哉閔子騫,

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侍側(cè),周聞如也;子路,行行

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孔子稱學生從來直呼其名,

獨獨這里對閔損稱字。有人說,這是"孔子述時人之言”,崔述在

《論語余說》中對這一解釋加以駁斥。這一章可能就是閔損的學生所

追記的,因而有這一不經(jīng)意的失實。至于《閔子侍側(cè)》一章,不但閔

子騫稱"子",而且列在子路、冉有、子貢三人之前,都是難以理解

的,以年齡而論,子路最長;以仕宦而論,閔子更趕不上這三人。他

憑什么能在這一段記載上居于首位而且得著"子"的尊稱呢?合理的

推論是,這也是閔子騫的學生把平日聞于老師之言追記下來而成的。

《論語》一書有孔子弟子的筆墨,也有孔子再傳弟子的筆墨,其

著作年代有先有后。崔述《洙泗信錄》斷定《論語》的少數(shù)篇章的

"駁雜"。從詞義的運用上可反映出《論語》的著筆先后間相距或者

不止于三、五十年。

思想內(nèi)容

《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

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

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

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這種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

的全體狀態(tài)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yīng)

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guān)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中

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則??鬃右虿氖┙蹋瑢τ诓煌膶?/p>

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

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記載,同是弟子

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為仁的表現(xiàn)之

一為克己復(fù)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

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舍,施是

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

慎施);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初"。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

學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

同一個問題,內(nèi)容完全不同。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

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的是:"聞斯行之。"

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

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藝術(shù)特色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僅篇幅較長,而且注重記述,算得

上一篇結(jié)構(gòu)完整的記敘文,人物形象鮮明,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

動作、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性。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

雕龍江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

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

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

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