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1頁
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2頁
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3頁
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4頁
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第一單元:水

1.認識水

教學目標:1.了解水的特性。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水的特性。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準備:水、牛奶、鹽水、植物油、白醋等。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提問:這一課講的什么內容?(水)

師:“對,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認識水。”板書課題

1.觀察水。

(1)思考:水是什么樣的?它的形狀是什么樣的?

(2)交流:組內成員相互說一說。

(3)反饋:學生發(fā)言。

(4)糾錯

(5)教師強調:水是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無固定形

狀的液體。

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2.辨別水

出示:水、牛奶、鹽水、植物油、白醋。

提問: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判斷出這五個杯子中那幾杯不是水?

為什么?

判斷方法1.看。(牛奶白色的,植物油黃色透明的,它們不是水)

2.聞。(有氣味的不是水)

3.嘗。(有味道的不是水)

3.強調并說明:辨別水的時候要怎樣做?

二、拓展

說一說大自然哪里有水

2.比較水的多少

教學目標:1.學會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掌握比較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會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

教學難點:掌握比較的方法。

教學準備:不同形狀的透明容器、水。

教學過程:

、讀~~~讀

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提問: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同桌相互交流)

二、想一想

1.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哪杯水多”這部分知識。

2.思考:哪個杯子里的水多,能直接比較嗎?為什么?

3.小組交流。

4.小結:

不同形狀容器中的水不能直接比多少,因為它們形狀不同,

也就是沒有統(tǒng)一標準,因此比不出哪杯水的多少。

5.怎樣才能比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呢?請大家仔細讀課文“自

制刻度杯”

6.看圖說一說怎樣自制刻度杯。

用一個小杯子當標準杯,先把大杯里的水倒?jié)M標準杯,把它倒

入一個容器,然后在容器壁上標出刻度,依次循環(huán)幾次,一個刻度

杯就做好了。

3.小水輪

教學目標:1.認識小水輪。

2.了解小水輪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小水輪。

教學難點:了解小水輪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小水輪部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小水輪

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新課:小水輪(板書課題)

1.提問:課文中圖片上是什么東西?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它是怎樣轉動的?你知道它的作用嗎?

2.學生回答。

3.小結:

小水輪這種裝置過去有,它是用來灌溉的。

二、制作小水輪

1.拿出準備好的小水輪部件

2.參照安裝步驟組裝小水輪

三、讓小水輪轉起來

1.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小水輪轉起來?

xidoshuilunshikoofiushuidelilianazhuanddngqiIdide

小水輪是靠流水的力量轉動’起來的

2.思考并回答:小水輪是靠什么力量轉動起來的?

四、拓展

流水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思考:流水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提示:好的方面;壞的方面)

第二單元空氣

1.哪里有空氣

教學目標:1.認識空氣。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空氣。

教學難點:怎樣知道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水、密封的塑料袋、針、吸管、注射器等。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學習這課,你想知道什么?(學生互相說一說)

二、學習新課

袋子里有什么?

看圖:圖中的塑料袋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學生說一說)

(一個袋子里有蘋果,一個袋子里有水,還有一個袋子是“空”的)

1.提問:“空袋子”里真的什么都沒有嗎?

2.你怎么證明袋子里有東西的?(聽學生怎么說)

3.小結:板書課題(哪里有空氣)

把“空袋子”用針扎一下,然后把被扎處接觸水面,用手擠壓

袋子,水里有氣泡冒出,這些泡泡就是空氣。

三、找空氣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物品

1.提問:你們怎么利用這些物品找到“空氣”?

2.交流自己的想法、做法。

3.思考:你還能用什么方法找到空氣?(將答案填在下圖的空白處)

三、拓展

了解:什么叫大氣層?

wdmenzhouweidekongjianchongmankong

我們周圍的空間充滿空

zaidiqiuzhouweibao

在地球周圍包

weizheyicengkongqiren

圍著一層空氣,人

menjiaotadaqiceng

們叫它大氣層。

2.認識空氣

教學目標:1.了解空氣的特性。

2.知道空氣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3.通過學習懂得怎樣保護大自然。

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的特性。

教學難點:懂得怎樣保護大自然。

教學準備:水、密封的塑料袋。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

提問:這課講了什么內容?

師:你們了解空氣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空氣”。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觀察空氣

我們像觀察水那樣去觀察空氣吧!

L思考:空氣有顏色、有氣味、有味道嗎?它是透明的氣體嗎?

它有固定的形狀嗎?

水沒有固

定開3狀。

把袋子倒過方

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k6ngqishiwusdtdumingwuqivvdi

空氣是無色、透明、無氣味、

wtiwdidaowugudingxingzhuangdeqiti

無味道、無固定形狀的氣體。

2.學生按上圖做實驗。

3.學生回答,相互補充。

4.小結:

空氣是無色、透明、無氣味、無味道、無固定形狀的氣體。

dangkongqizhdngdehuTch6nh6qitdzdzhizeng)iddoo

當空氣中,的灰塵和其他雜質增力口到

yidingch6ngduk6ngqijiubuzditbumingbingq?6huiy?ng

一定程度,空氣就不再透明,并且會影

xidngwdmendejidnkang

響我們的健康。

思考:怎樣保護大自然,才能讓空氣更清新?

3.小風車

教學目標:1.學會制作小風車。

2.知道小風車轉動的原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制作小風車。

教學難點:知道小風車轉動的原理。

教學準備:正方形厚紙一張、兒童剪刀、吸管一根、圖釘。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了解內容。

提問:這節(jié)課要學會什么?

二、制作小風車

學生參照上圖步驟制作小風車(教師巡視輔導)

強調: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三、讓小風車轉起來

怎樣才能轉

得更快?

xiGngyixiangxidofengchezhuanqilaishudmingIeshe

想一想:小風車轉起萊說明了不

1.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小風車轉得更快?

2.讓學生說一說。

3.讓學生按照說的做一做,驗證一下。

四、拓展

了解有關風車的知識。

duonidnqidndeZhonggudheBabilunjiukai

2000多年前的中國和巴比倫就開

shiliyongfengchezudshixianzai尚menyechang

始利用風車做事?,F(xiàn)在,人們也常

tonggudfengchetishuTfddiandeng

通過風車提水、發(fā)電等。

第三單元形形色色的動物

1.常見的動物

教學目標:1.認識常見的動物,知道它們的名稱。

2.通過了解認識常見的動物,明白它們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認識常見的動物,知道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認識常見的動物,明白它們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準備:查閱相關的動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們都認識哪些動物?誰給大家說說。

教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常見的動物。(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認識常見的動物。

1.學生讀課文。

2.看書P18的圖片。

提問:你認識這些動物嗎?在哪見過它?

學生回答。

3.調查周圍的動物

(1)你還知道我們周圍的哪些動物?

(2)圖片中的動物你認識嗎?它們都生活在哪里你知道嗎?

(3)我們觀察動物時要注意什么?

強調:觀察大動物時,離它們遠一點;觀察小動物時,如果接觸過它

們,可要記得洗手!

三、拓展

動物與我們人類有關系嗎?有哪些關系?

2.觀察身邊的動物

教學目標:1.學會觀察身邊的動物,了解它們的特征。

2.知道這些常見動物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觀察身邊的動物,了解它們的特征。

教學難點:了解動物的特征,知道它們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教學準備: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誰來說說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常見的動物?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二、學習新課(板書課題一一觀察身邊的動物)

(一)觀察貓

出示圖片:

1、提問:大家喜歡這種小動物嗎?

誰來說說你見到的貓是什么樣的?

(先說貓的外部特征,再說貓的其它特點)

2.貓的特征:

四只腳,濃密的毛發(fā),還有一條尾巴。它的顏色分為很多種

像黃,白,灰,黑等,因品種而異。

貓的特點是:

動作很靈敏,它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跳來跳去,從低處跳上高處,

或從高處跳下來。此外,貓咪的好奇心很強,看到地上有昆蟲,飄

動的葉子,蝴蝶等,都會忍不住去捉。貓咪也很愛撒嬌,尤其是跟

人類相處的家貓,特別會跟主人撒嬌,讓主人疼它們,陪它們玩。

貓咪的警覺性也很高,看到比它們大的動物,或陌生的人類,它們

的尾巴就會豎立得高高的,全身毛發(fā)也直起來。這是它們準備發(fā)動

攻擊的姿勢,來保護它們自己不被傷害。

3.小結:

貓:有四只腳,身體表面有濃密的毛,還有一條尾巴。它的顏

色很多。動作靈敏、好奇心強、很愛撒嬌、警覺性高。

(二)觀察雞

1.見過圖片上的動物嗎?它有哪些特點?

2.學生說一說。

3.了解雞的特征:

(1)頭部雞的頭頂有冠,公雞冠總比母雞冠大而厚,雞嘴,稱為

喙,是啄食和自衛(wèi)的器官。

(2)頸部公雞頸羽端尖形,像梳齒樣,母雞頸羽端部圓鈍。

(3)身體分為頭、胸部、腹部三個部分。

(4)公雞會打鳴,母雞會下蛋。

(5)易受驚,對光敏感。小雞怕冷,大雞怕熱。

(6)消化功能特異(雞沒有牙齒,靠胃強有力的收縮擠碎)。

三、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會了什么知識?

四、拓展

觀察更多常見動物,記錄你的發(fā)現(xiàn)吧!

3.動物的特征

一、教學目標

1.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能自由運動、都要吃食物。

能用多種方式描述生活中常見動物的特征。初步了解動物的簡單分類。

2.通過猜動物的活動,逐步形成觀察、比較、分析和判斷能力,

利用不同方式描述觀察到的動物特征;通過找動物的共同特征,初步

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思維能力;通過給動物分類的活動,訓練利用多

分法分類,鞏固對動物共同特征的理解。

3.細致觀察,樂于用不同形式描述動物特征;尊重他人的描述,

積極進行分析判斷;給動物找共同特征和分類活動中,能積極思考、

表達想法。

4.認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二、教學準備

猜動物名稱的PPT;各種動物吃食物、運動的PPT。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猜謎語:黑眼圈,黑耳朵,黑色絨衣,白背心,胖胖乎乎真可愛,叫

貓叫熊都不對。

提問:你知道是什么動物嗎?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二)新課學習

1.猜動物

(1)展示梅花鹿的局部圖片和整體圖片

猜動物01

提問:梅花鹿有什么特征?

(2)展示孔雀的局部圖片和整體,提問:孔雀有什么特征?

(3)讓學生猜謎語:腳趾像扇子,嘴唇像鉗子,賽跑別找它,游泳是尖子。

(4)學生猜出謎底后,提問: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5)指出謎底是鴨子,展示關于鴨子的圖片。

(6)讓學生猜謎語:黑背白肚皮,一副紳士樣,兩翅當劃槳,雙腳似鴨蹊。

(7)學生猜出謎底后,提問: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8)指出謎底是企鵝,展示關于企鵝的圖片。

(9)讓一個學生模仿某種常見的動物,其他學生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動物。

(10)提問: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11)小結:動物各有不同的特征,根據特征可以辨認它們。

2.找動物的共同特征

(1)依次展示課本23頁上面的4張圖片。

(

2)提問:圖中的動物在干什么?提示學生用“什么在做什么

的形式去描述。

(3)展示對4張圖片的描述:魚在游、馬在跑、鷹在飛、袋鼠在跳躍。

(4)提問:它們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5)小結:它們都能自由運動。

(6)提問:那其他動物能自由運動嗎?

(7)讓學生舉例回答。

(8)依次展示課本23頁下面的4張圖片。

(9)提問:圖中的動物在吃什么?提示學生用“什么在吃什么”的形式去

描述。

(10)展示對4張圖片的描述:牛吃草、鳥吃蟲子、猴吃果子、青蛙吃蒼

蠅。

(11)提問:它們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12)小結:它們都要吃食物。

(13)提問:那其他動物要吃食物嗎?

(14)小結:動物都要吃食物,一般都能自由運動。

3.給動物分類

(1)打開課本24頁。

(2)分組,依次認識小朋友頭上的動物。

(3)提問:它們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它們屬于什么隊?這是按照什么給動

物進行分類的?

(4)提示:按照動物的運動方式分類。

(5)提問:還可以怎樣給這些動物分類呢?

(三)整理,下課。

3.動物的特征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動物與人類關系密切,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動物。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表達與交流能力。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動物需要我們珍惜和愛護。

4.了解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和動物也有密切關系;認識到要保護身邊的動

物。

二、教學準備

警犬緝毒防爆、駱駝運送人員物資、雪橇犬運送人員物資,大象

馱載人員貨物過河等圖片或視頻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動物和人類有著怎樣的關系?說說你的想法。

(二)新課學習

1.說一說動物和我們的關系

(1)整體出示教材中的六幅圖

(2)學生邊觀察圖,邊說說圖片中是什么動物,在做什么?從圖中,能不

能看出它們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怎樣的關系?

(3)提問:我們能為動物做些什么呢?

(4)小結:動物幫助了我們,我們也要善待動物。

2.講一講人和動物的故事。

(1)提問:你聽到過身邊人和動物的故事嗎?

(2)提問:在故事書中你讀到過人和動物的故事嗎?

(3)一起閱讀課本26頁中《搜救犬的故事》。

soujiuquandegushi

搜救犬的故事

dizhenIeydurenbeimaizaisoujiuquanchiidongIe

地震了,有人被埋在搜救犬出動了

fdixulisoujiukunnanhenda

廢墟里,搜救困難很大。

zaisoujiuqudndebangzhuxidshdukunzh4jishid6ddoIe

在搜救犬的幫助下,受困者及時得到了

renmenzhdodaoIebdikunderdnjiuzhu

人們找到了被困的人。救助。

(4)提問: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說一說人和動物的其它故事

(三)整理,下課

第四單元各種各樣的動物

第1課常見的植物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身邊常見植物名稱,觀察并描述周圍的土壤中生長著植物,

初步發(fā)現(xiàn)并描述一些植物外在顯著特征。

2.在戶外調查活動中,不斷發(fā)展觀察、描述、記錄能力。

3.能悉心觀察周圍生活的植物,對認識不同的植物充滿興趣。能積極

主動發(fā)現(xiàn)植物外在顯著特征;實事求是地進行描述。

二、教學準備

李時珍事跡PPT(圖文并茂),“認識常見植物”9種植物放大的、帶

有完整圖片的PPT。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用PPT展示科學家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故事。

LTShfzhen

李時珍(1518—1593),

woguomfngdaiyiyaoxuejid

我國明代醫(yī)藥學家,

duizhfwujinxfngIechaigqi

對植物進行了長期

daHangdeguanchayanjiu

大量的觀察、研究、

fenleijingnianzhucheng

分類,經27年著成

bencaogangmu

《本草綱目》。

2.這節(jié)課,我們開始認識常見的植物。

(二)新課學習

1.認識常見的植物

(1)圖中是什么植物?你在哪里見過這些植物?

(2)指導學生表達。

例如:圖1的植物是南瓜??梢栽诓说乩镆姷侥瞎稀?/p>

(3)針對其余8種植物,學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達。

(4)小結:南瓜、菠蘿、白菜、水稻、向日葵、蘆葦、牡丹、白楊樹、

橘子樹,都是我們身邊常見的植物。

(5)指導學生認識其他常見的植物。

2.調查周圍的植物

(1)明確調查任務

提問:a.我們的校園里有哪些植物?

b.校園里的這些植物分別都有哪些特征?

(2)交待調查注意事項

a.愛護校園環(huán)境

b.注意安全

(3)排隊,教師帶領下,在校園中的已選取區(qū)域進行調查。

(4)完成調查任務之后,就地圍坐,分組匯報本組觀察的植物。

(三)整理,下課

第2課觀察身邊的植物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狗尾草和柳樹的外部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狗尾草和柳樹的主要特征,并能做簡單的記錄、進

行簡單的描述;能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常見植物進行分類。

3.對身邊常見植物進行觀察、比較、分類,樂于記錄,樂于分享。

二、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PPT:狗尾草圖片,柳樹全貌、柳葉、柳樹外皮的圖片;分

類活動中的各種植物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展示狗尾草和柳樹條,引導學生觀察。

(二)新課學習

1.觀察狗尾草

(1)出示狗尾草

(2)操作:用放大鏡觀察并畫出狗尾草的主要特征。

(3)小結:狗尾草的花是毛茸茸的,像狗尾巴,摸起來有點扎手,葉子是細

長條形等,可用看、摸、拉等方法觀察狗尾草。

2.觀察柳樹

(1)出示柳樹相關詩句:《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出示柳樹圖片和柳樹條

(3)出示:用蠟筆順著柳樹裂紋方向涂的圖片。

(4)操作:用放大鏡觀察并畫出柳樹的主要特征。

(5)小結:柳樹的樹皮上有豎著的裂紋;柳樹的枝條細長而低垂,無毛;葉

片是線形,兩端尖,邊緣有小鋸齒,表面是濃綠色,背面是綠灰

白色,兩面均平滑無毛。可用看、摸、畫等方法觀察柳樹。

3.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1)出示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圖片

_新

_

?防

a

—W

西

?

-林

-英

-貌

-H

-I

-

-涌

-又

-就

-打

(2)簡單介紹李時珍與《本草綱目》:李時珍觀察、辨別了上千種植物,在

《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

4.給植物分類

(1)出示教材中6種植物的圖片,并指導學生認識這6種植物。

(2)按照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給6種植物進行分類。

(3)小結:生活環(huán)境分為水生和陸生,水生植物有蓮、紅菱,陸生植物有菊、

玉米、松樹、椰子樹。

(4)提問:你還有其他的分類標準嗎?與同學們交流。

(5)分組交流。

(三)整理材料,下課。

第3課植物和我們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植物對人類有很大幫助,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植物。認識家鄉(xiāng)代

表性的植物,并了解它與當?shù)厝藗兩a生活的關系。

2.經歷觀察、調查、歸納、分類等方法多方面了解到常見植物和我們的關

系。

3.能積極關注當?shù)亟o人們帶來很大影響的代表性植物,愛護植物。

二、教學準備

教學PPT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看看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用植物做的?植物和我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植物和我們。

(二)新課學習

1.了解植物和我們的關系

(1)依次出示棉花、水稻、果蔬、樹木等不同植物的圖片。

(2)說一說:這種植物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3)依次出示教材所畫的棉衣、棉襪等相關圖片。

例如:衣(棉衣、棉襪):棉花

食(面條、包子米坂):水稻

食(烹飪食材):果蔬

?。ㄗ酪危簶淠?/p>

行(木船):樹木

2.調查當?shù)氐闹参?/p>

(1)提問:你家里田園或者盆栽里面種了什么植物?

(2)提問:這些植物是用來做什么的?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3)說一說:當?shù)赜心男┲参??它們與我們有什么關系?

(4)教師拿出當?shù)氐闹参?,向學生介紹其特征以及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三)整理材料,下課。

第五單元紙飛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