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馬 說》第二課時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4/31/wKhkGWa4PMSAPHKYAADoi-arAy0490.jpg)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馬 說》第二課時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4/31/wKhkGWa4PMSAPHKYAADoi-arAy04902.jpg)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馬 說》第二課時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4/31/wKhkGWa4PMSAPHKYAADoi-arAy04903.jpg)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馬 說》第二課時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4/31/wKhkGWa4PMSAPHKYAADoi-arAy04904.jpg)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3馬 說》第二課時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14/31/wKhkGWa4PMSAPHKYAADoi-arAy0490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3*馬說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時
“伯樂”和“千里馬”有什么深層含義嗎?作者究竟想借“千里馬”表達什么呢?讓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xí)課文,尋找答案。人才1.“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比喻什么?伯
樂賞識人才的人食馬者昏庸的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人)千里馬2.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比喻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表達了作者的憤慨之情。合作探究托物寓意是一種文學(xué)作品的寫作手法,它借客觀事物或景物來抒發(fā)主觀的情思,蘊含文題的主旨,把一個深刻的道理通過對某一物的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合作探究托物寓意3.這篇短文僅一百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馬”,卻不顯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馬”的方式有哪幾種?各具有怎樣的效果?(1)直稱,如“千里馬”。正面提及,表述嚴(yán)正。
(2)暗稱,如“名馬”“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雖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3)代稱,如“是馬也”。表意簡潔含蓄。合作探究4.作者認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是否一定要等到伯樂的賞識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呢?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示例:杜牧雖然懷才不遇,卻成就了萬世詩名;劉禹錫雖然身居陋室,安貧樂道的美德卻流芳百世;東坡居士雖然常遭貶謫,卻修煉出了空前絕后的樂觀豁達;韓愈雖然沒有遇到伯樂,但是他用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天我們懷才不遇,那么就做自己的伯樂!合作探究5.朗讀課文,注意把握下面句子的語氣。合作探究(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4)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陳述語氣反問語氣轉(zhuǎn)折語氣詰問、感嘆語氣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見()同“飼”,喂。同“現(xiàn)”,顯現(xiàn)、表現(xiàn)。合作探究通假字同“衹(只)”,只、僅。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有時。今義:或者。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古義:仆役。今義:為奴隸主勞動而沒有人身自由的人。是馬也()古義:這樣。今義:判斷動詞。安求其能千里也()古義:怎么。今義:安全,平安,安定,安裝。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古義:同樣。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fù)數(shù)或列舉。合作探究古今異義安求其能千里也()之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馬之千里者()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詞,它。助詞,的。定語后置標(biāo)志。助詞,不譯。其其真不知馬也()
其真無馬邪()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副詞,表示加強詰問語氣。代詞,它的。副詞,表示推測語氣,恐怕。合作探究一詞多義以不以千里稱也()策之不以其道()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伯樂不常有()介詞,因為。介詞,按照。表轉(zhuǎn)折,但是。表順承,來。合作探究策執(zhí)策而臨之()策之不以其道()鞭子。用馬鞭驅(qū)趕。能雖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才能。能夠。食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吃。同“飼”,喂。合作探究盡食之不能盡其材()一食或盡粟一石()動詞,吃完。動詞,竭盡。祗辱于奴隸人之手()一食或盡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盡其材()形容詞用作動詞,受屈辱。形容詞用作動詞,吃完。名詞用作動詞,用馬鞭驅(qū)趕。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行千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讓……竭盡。合作探究詞類活用倒裝句定語后置,正常語序應(yīng)為“千里之馬者”。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yīng)為“祗于奴隸人之手辱”。合作探究文言句式馬之千里者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省略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也”前面省略賓語“它”,可補充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省略主語“食馬者”,可補充為“(食馬者)策之不以其道”。合作探究本文是一篇寓言性雜文,借伯樂相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托物寓意,諷刺和控訴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流露出強烈的呼喚識才的統(tǒng)治者,呼喚要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yǎng),對人才要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的情感。課堂小結(jié)概括主題
感悟一:《馬說》諷刺了壓制、埋沒人才的統(tǒng)治者,那是在古代社會。而在今天如此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們怎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呢?除了必備的才能,我們還要積極進取,善于抓住機遇。
感悟二:“伯樂”對“千里馬”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dāng)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給“人才”創(chuàng)設(shè)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使其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才能,是當(dāng)務(wù)之急。學(xué)后感悟課堂小結(jié)?托物寓意。
文章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借助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作用,將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比作“伯樂”,將愚昧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摧殘和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例如,用“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來指出千里馬的遭遇,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來揭示它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寫作特色?中心突出。全文圍繞著“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個中心逐層展開論述。文章開篇說伯樂知馬而“伯樂不常有”,故千里馬“不以千里稱”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間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說到千里馬“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深刻地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食馬者不識千里馬。最后,痛斥食馬者的愚昧淺薄,由此引出全文的結(jié)句“其真不知馬也”的現(xiàn)狀總結(jié),流露出強烈的呼喚識才的統(tǒng)治者,呼喚統(tǒng)治者重視人才的情感。寫作特色
馬說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千里馬的遭遇食馬者……外見祗辱于……稱也策之不……無馬以馬喻人托物寓意意圖:揭露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與昏庸情感: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痛惜嘲諷憤怒板書設(shè)計1.選出注音有誤的一項()
A.駢死于槽櫪之間(bìng)
B.才美不外見(xiàn)
C.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D.其真無馬邪(yé)2.“食”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一食或盡粟一石B.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之不能盡其材D.謹食之,時而獻焉AA課堂檢測3.重點詞語解釋。(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2)駢死于槽櫪之間(3)一食或盡粟一石(4)才美不外見(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6)安求其能千里也(7)策之不以其道(8)其真不知馬也同“祇(只)”,只、僅兩馬并駕有時才能,美好的素質(zhì)等同,一樣怎么,怎能正確方法識別,了解課堂檢測(4)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寫千里馬終身不幸遭遇的是哪一句?(2)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3)食馬者的愚蠢無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課堂檢測古詩文閱讀?!炯住渴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拓展閱讀拓展探究(中考真題)拓展探究【乙】三閭祠①
(清)查慎行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開。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③猶動楚人哀!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注釋:①三閭祠:位于湖南汩羅。
②漠漠:這里形容荒涼寂寞。③歲時:節(jié)令。拓展探究1.解釋下列畫線詞的意思。(1)駢死于糟櫪之間(
)
(2)是馬也(
)(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4)湘蘭沅芷年年綠(
)2.翻譯句子。(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3.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各劃1處)。(1)食
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2)平
江
遠
山
極
目
回。拓展探究4.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例句: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A.問所從來,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C.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5.“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這兩句是化用屈原《離騷》中的“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請結(jié)合【乙】文,賞析這兩句詩的表達效果。6.【甲】【乙】兩文都在談人才問題,【甲】文指出因為(1)“_______________”的現(xiàn)實,造成了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遭遇,終被埋沒、推殘;【乙】文中,作者認為是(2)“_______________”導(dǎo)致了屈原終被放逐的命運。(請用文章原話回答)拓展探究參考答案1.(1)駢,兩馬并駕,一同(2)這樣,指示代詞
(3)通曉(4)意指成長2.(1)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屈原被放逐也不能消除他亡國的憤恨,每年到這時,他的死都會引起楚人的傷心。3.(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江遠山/極目回。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wǎng)吧網(wǎng)絡(luò)方案
- 溝通技巧在匯報中的應(yīng)用實踐
-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中的教育技術(shù)應(yīng)用
- 現(xiàn)代企業(yè)供應(yīng)鏈管理與優(yōu)化
- 生態(tài)城市規(guī)劃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
- 國慶節(jié)的班隊活動方案
- 生命教育在職業(yè)教育中的價值與挑戰(zhàn)
- 國家公祭日動計方案
- Unit 1 School life Reading B 說課稿 -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英語上外版(2020)必修第一冊
- 2023六年級英語上冊 Review Module Unit 1說課稿 外研版(三起)
- 電子商務(wù)視覺設(shè)計(第2版)完整全套教學(xué)課件
- 2025年九省聯(lián)考新高考 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第1課《春》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設(shè)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biāo)方案(技術(shù)方案)
- 腎病科血栓性微血管病診療規(guī)范2023版
- 心理健康教育學(xué)情分析報告
- 安宮牛黃丸的培訓(xùn)
- 2024年人教版(新起點)三年級英語下冊知識點匯總
- 婦科腫瘤護理新進展Ppt
- 職業(yè)道德與焊工職業(yè)守則
- 2024年加油站“復(fù)工復(fù)產(chǎn)”經(jīng)營促銷活動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