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唐山二中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月考1語文試卷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與現(xiàn)代氣候研究的依據(jù)是大量的氣象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不同,在古氣候研究中,對氣候參照物的分析研究一般從三個“維度”展開:第一,文字資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文字記載中的古氣候;第二,考古資料——主要是研究分析古生物活動與氣候變化的關系;第三,地質資料——主要是研究分析某些特殊的巖石、沉積物判斷古氣候的變化。而大型計算機出現(xiàn)之后,人們將各種古氣候資料匯集成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氣候形成理論及統(tǒng)計規(guī)律,建立了氣候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模擬,使得古氣候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這些年來,氣候科學發(fā)展進步,古氣候研究成果豐碩,使得我們對古氣候的變化有了更多的認識,我們能夠對地質時代的氣候變化勾畫出一個大體清晰的粗線條輪廓。地球誕生時呈現(xiàn)熔融狀態(tài),溫度非常之高。隨著地球表面溫度的降低,巖石冷卻固化,大約在40~38億年前形成了最初的地殼,地球的地質年代由冥古宙進入太古宙。太古宙已經(jīng)有了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并孕育了生命。太古宙的氣候溫暖潮濕,但后期逐漸變冷,出現(xiàn)第一次冰川活動。元古宙藻類植物繁盛,大氣中含氧量增加,氣候延續(xù)溫暖潮濕,但有較廣泛的數(shù)次冰川活動。元古宙的震旦紀出現(xiàn)全球性的劇烈降溫,導致了“雪球事件”。寒武紀氣候溫暖,出現(xiàn)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奧陶紀氣候分帶明顯,早期溫暖,末期冰川活動活躍。志留紀早期延續(xù)寒冷,中、晚期轉暖。泥盆紀是相對溫暖和干旱的時期。石炭紀氣候潮濕、多雨,植被茂盛,末期進入冰川期。二疊紀氣候由冷轉暖。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氣候都十分溫暖,幾乎找不到冰川活動痕跡。第三紀氣候有波動,但延續(xù)了溫暖,南方古猿出現(xiàn)在第三紀末期。第四紀氣候轉為寒冷,出現(xiàn)了第四紀冰川期,非洲的晚期智人被迫離開家園,走向了世界各地,直至全新世氣候才逐漸轉暖。從全新世開始,人類逐步進入了農(nóng)業(yè)社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產(chǎn)生重要影響。全新世氣候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增暖、中期溫暖、晚期轉冷。從全新世氣候轉暖起始,中華大地先后出現(xiàn)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孕育了燦爛的古文明;夏商周處于大暖期的后期,中華文明得到延續(xù),誕生了最初的國家形態(tài);春秋戰(zhàn)國由溫暖轉溫涼,戰(zhàn)國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殺戮;秦至東漢晚期氣候相對溫暖,開創(chuàng)并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東漢末年及魏晉南北朝進入寒冷期,這是一個極糟糕的戰(zhàn)亂不已的時代;隋唐氣候總體溫暖,一度展現(xiàn)盛唐氣象;唐中葉并延至五代時期氣候轉涼,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的時期;宋至元中葉為氣候溫暖期,宋朝經(jīng)濟繁榮曾經(jīng)舉世無雙;明清氣候相對寒冷,明末農(nóng)民大起義與清朝太平天國運動都與當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有一定關系。(摘編自徐鳴《歷史上的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變遷》)材料二:我國古代的氣候變化一直以來都是歷史地理學者關注的問題。西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關于《唐代氣候變化與唐代歷史興衰》的研究表明,按百年尺度而論,在唐朝300多年的歷史中,氣候可劃分成冷暖兩個時期,其中以8世紀中葉(公元750年左右)為轉折點。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滿志敏在《唐代氣候分期及各期氣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中也認為唐代氣候以8世紀中葉為轉折點,分為兩個時期:從7世紀初至8世紀中葉,氣候冷暖特征與當代相近;而8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則氣候轉寒,氣候帶要比現(xiàn)代南退一個緯度。著名氣象學家竺可禎在其晚年的著作《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中通過對梅樹、柑橘物候和農(nóng)作物生長期的對比研究,認為唐代是一個溫暖濕潤的時代,同時又用一萬年挪威雪線、格陵蘭(位于北美洲)冰塊反映的氣候特征做了印證。有關專家根據(jù)物候和柑橘分布的研究也表明,唐代年平均氣溫比現(xiàn)在高出1℃。據(jù)歷史記載,唐代發(fā)生的水災比較多,由此可知,唐代長安氣候溫和濕潤多雨。由于氣候溫暖濕潤,這一時期農(nóng)牧業(yè)界線北移,農(nóng)耕區(qū)擴大,可供農(nóng)作物的生長期增長,復種指數(shù)提高,農(nóng)作物單產(chǎn)量提高,水利建設也成效顯著。由于國力強盛,南方地區(qū)的開發(fā)有了保證,氣候的溫暖濕潤為唐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為社會經(jīng)濟的整體發(fā)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然而從8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各類寒冷事件頻繁發(fā)生,秋季冷空氣南進的時間提前,春季則推遲。相應的,霜凍與降雪出現(xiàn)的最早、最晚時間都有提早或推遲,無霜期變短。從對河湖海冰凍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時的氣候帶要比現(xiàn)代南退一個緯度。這種相對寒冷的時期從安史之亂前后一直延續(xù)到五代時期。(摘編自謝愛民《氣候變化與盛唐轉衰》)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氣候與現(xiàn)代氣候的研究依據(jù)有所不同,前者一般通過文字資料、考古資料和地質資料展開,而不能依靠數(shù)據(jù)。B.地球誕生后,生命衍化乃至人的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從全新世開始氣候逐漸轉暖,人類便逐步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C.氣候變遷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影響重大,因此,中國古代社會朝代的盛與衰大體伴隨著氣候的暖與冷,規(guī)律較為清晰。D.

大量研究表明中國唐代的氣候在8世紀中葉開始趨冷,這為氣候變化影響了唐代盛衰的認識提供了科學依據(jù)。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第四段中“宙”“紀”“世”都是地質年代分期單位,三者中“世”的層級最小。B.在歷史上不止一個時代氣溫偏高,說明了全球變暖未必源于溫室氣體排放。C.人類在全新世步入農(nóng)業(yè)社會,因此后來的工業(yè)社會和信息社會不屬全新世。D.竺可楨通過格陵蘭冰塊印證了唐代氣候溫暖,說明同時期北美氣溫也偏高。3.下列關于古代氣候的研究,方法不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通過《竹書紀年》中周孝王時漢江結冰等史料,佐證該時期中國偏冷。B.通過考古資料證明,漢武帝時期一些亞熱帶植物生長北界遠超過當代。C.通過對巖溶石筍開展研究,揭示長期氣候變化趨勢中自然因素的作用。D.通過統(tǒng)計明清兩代詠雪詩詞的各自數(shù)量,來對比兩個時代的氣候不同。4.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兩幅圖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

圖1說明,氣溫高時,雪山的雪線就高;氣溫低時,雪線也會相應變低。B.中國氣溫與挪威雪線的高低并非完全一致,說明氣溫在時空上有復雜性。C.

圖2顯示,中國氣溫在唐代整體上偏高,與材料中的相關描述基本吻合。D.

從圖2來看,在歷史上,挪威雪線與中國氣溫高低的整體走勢并不一致。5.農(nóng)業(yè)穩(wěn)定和糧食安全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材料二中唐朝發(fā)展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教訓,給我國長遠發(fā)展帶來哪些啟示?【答案】1.A

2.C

3.D4.D

5.①不斷提高長期氣候變化研究和預報水平,對不利影響防患于未然。②加強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和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徹底告別“靠天吃飯”。③守住基本農(nóng)田數(shù)量紅線,以抵御各種天災帶來的糧食減產(chǎn)風險。④加強賑災、抗災、救災體系建設,確保大災面前農(nóng)業(yè)和社會穩(wěn)定。⑤加強國家層面糧食儲備,避免潛在的氣候風險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沖擊?!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不能依靠數(shù)據(jù)”錯。材料一是“與現(xiàn)代氣候研究的依據(jù)是大量的氣象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不同,在古氣候研究中,對氣候參照物的分析研究一般從三個‘維度’展開……”,可見,不是不能依靠數(shù)據(jù),應是不依靠氣象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因為從第二段“人們將各種古氣候資料匯集成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氣候形成理論及統(tǒng)計規(guī)律,建立了氣候的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模擬”看,其研究也依靠“數(shù)據(jù)”。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C.“因此后來的工業(yè)社會和信息社會不屬全新世”錯,前后推理不當。材料一是“從全新世開始,人類逐步進入了農(nóng)業(yè)社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產(chǎn)生重要影響”,可見,原文只是說從全新世開始,氣候變化對人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產(chǎn)生重要影響,但是并不能得出推出后來的工業(yè)社會和信息社會不屬全新世的結論。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通過統(tǒng)計明清兩代詠雪詩詞各自數(shù)量,來對比兩個時代的氣候不同”錯,因為明清兩代詠雪詩詞的數(shù)量不同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通過統(tǒng)計明清兩代詠雪詩詞的各自數(shù)量,來對比兩個時代的氣候不同”的方法不科學。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圖表的能力。D.“挪威雪線與中國氣溫高低的整體走勢并不一致”錯,讀圖2,挪威雪線與中國氣溫高低的整體走勢雖不完全一致,但整體上走勢是一致的。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由“我國古代的氣候變化一直以來都是歷史地理學者關注的問題”“從7世紀初至8世紀中葉,氣候冷暖特征與當代相近;而8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則氣候轉寒,氣候帶要比現(xiàn)代南退一個緯度”“從8世紀中葉至10世紀中葉,各類寒冷事件頻繁發(fā)生,秋季冷空氣南進的時間提前,春季則推遲”分析,不斷提高長期氣候變化研究和預報水平,對不利影響防患于未然。由“據(jù)歷史記載,唐代發(fā)生的水災比較多”分析,加強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和農(nóng)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徹底告別“靠天吃飯”。由“由于氣候溫暖濕潤,這一時期農(nóng)牧業(yè)界線北移,農(nóng)耕區(qū)擴大,可供農(nóng)作物的生長期增長,復種指數(shù)提高,農(nóng)作物單產(chǎn)量提高,水利建設也成效顯”分析,守住基本農(nóng)田數(shù)量紅線,以抵御各種天災帶來的糧食減產(chǎn)風險。由“霜凍與降雪出現(xiàn)的最早、最晚時間都有提早或推遲,無霜期變短。從對河湖海冰凍現(xiàn)象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時的氣候帶要比現(xiàn)代南退一個緯度”分析,加強賑災、抗災、救災體系建設,確保大災面前農(nóng)業(yè)和社會穩(wěn)定。由“由于國力強盛,南方地區(qū)的開發(fā)有了保證,氣候的溫暖濕潤為唐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為社會經(jīng)濟的整體發(fā)展和繁榮奠定了基礎”分析,加強國家層面糧食儲備,避免潛在的氣候風險對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沖擊。(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滅毒孫春平今年春節(jié),我去南方一個城市,原計劃是與幾位老友同過一個旅游春節(jié)的。萬沒料到,因為疫情,武漢市緊急封城。一夜間,滿世界都緊張起來。老友們決定抓緊訂票,且留遺憾,各回各家。賓館客服說,飛機就別想了,只有選乘火車。我說,最好是下鋪,我年紀大了,夜里好起夜,請多關照??头芸齑饛停f總算訂到一張軟鋪,但只有上鋪。我猶豫有頃,客服催促,請快拿主意,有客人在等候這個鋪位。①時間還算從容,我推開軟臥包廂的時候,只有20號上鋪有個年輕人仰靠在行李上看手機,他倒時髦,已戴上口罩了。我去跟列車員提出調換鋪位的請求,列車員說,等19號下鋪和20號下鋪上車,你們自己私下商量吧。這兩位旅客遲遲沒有上車,那一刻,我已心存僥幸了,要是有人漏乘,我倒省事了。但站臺上預備開車鈴聲響起的時候,眼見一輛救護車急匆匆停在軟席車廂門口,列車長和乘警幫忙將一擔架抬送上車,一直送到20號下鋪位置。擔架后面跟著的,是一位四十出頭的婦女,略顯發(fā)福了,臉上滿是汗水,看樣子像鄉(xiāng)下人。細看病人,男性,六十來歲,謝頂?shù)念^上包著繃帶,裸露的左小腿敷著藥,上面還掛著醫(yī)用膠管。女人安頓好病人,說我先墊補墊補,餓慘了,我吃完再喂你。病人“嗯”了一聲,眼睛卻一直瞇縫著,看不出表情。女人泡好方便面,坐在19號下鋪哧溜哧溜吃得那叫暢快,連湯水都喝得干干凈凈,看來真是餓得不輕。在我登鋪的時候,她說,我應該喊您叔吧?要不您睡下邊?我說,你得照顧病人,咋好意思和你換呢,謝謝啊。只是我下鋪的時候,腿腳笨,別碰了你和病人就好。②在說這些話的時候,20號上鋪的年輕人仍在擺弄手機?,F(xiàn)在的年輕人呀,手機就是魂兒,都這德行。不敢喝水,滿以為這樣可以不起夜。可過了半夜,還是去了兩趟衛(wèi)生間。我回來時,見女人已坐在過道的邊座上,臨窗遠望。大地已是一片雪白。我問,你家人是什么?。颗藝@息,腦梗,人一下就廢了。我又問,你是他什么人?大叔看呢?應該有點親戚吧?不沾點親,這錢誰愿掙?他沒兒女嗎?老太太先走了。兒子打架,傷了人,坐牢了。當?shù)囊还苫?,就這樣了。醫(yī)院開了藥,回家養(yǎng)著吧。上車時怎么來得那么晚?不是鬧疫情嗎,又趕上過年,病人急著出院的多,手續(xù)好不容易辦利索,奔車站的路上又堵車。我又問,病人吃晚飯了嗎?女人說,怕他屎尿,就將就吧。包廂里有了動靜。20號上鋪翻了個身,被子險些掉下來。女人忙起身,把被子往上掖了掖,對我說,不說了,別驚醒別人。黎明時分,列車員來換鋪牌,并提醒做好下車準備。原來病人在前方站,點下車,那個20號上鋪也下車。列車已減速,列車長和乘警又趕過來,準備幫助抬送病人。女人對20號上鋪說,大兄弟,拜托幫把手,我手上帶的東西多。③20號上鋪沒拒絕,他將雙肩包背好,左手便抓牢了擔架的把手。見他抓擔架的前右方,我便抓擔架的后左方。乘警說,老先生,后面我一個人就行。我說,多只蛤蟆二兩力,我總比蛤蟆力氣大點兒。④幾個人都笑,20號上鋪也跟著笑。列車進站,站臺上很安靜。擔架放到潔凈的站臺上時,有個中年漢子悄然靠前,從20號上鋪肩頭接過背包,似乎還說了句什么,然后轉身離去。但就在那一刻,讓我萬沒料到的一幕陡然出現(xiàn)。一直臥床不動的病人突然豹子般騰身而起,一下就將接包人撲倒在地。20號上鋪見狀,拔腿欲跑,卻被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女人抓住臂膀,一個漂亮的背飛,眨眼間他就被重重地摔在了站臺上。說話間,只見人群中閃出幾位便衣,轉瞬便將兩人扭走了。一切似夢,猝然反轉,讓人目瞪口呆。豹子般的病人站在我面前,用力地跟我握手,說,夏老師,一路委屈您了,但愿后會有期。我怔了,原來他不光身健如豹,還知我的姓氏和退休前的職務,看來,一切都不簡單啊。會擒拿的女人也跟我告別,笑著說,我知道夏老師好寫文章,如果寫到今天,還是假語村言吧。我們緝毒警察的任務復雜又漫長,而且風險極大,還請多支持。我知道,這不是玩笑,緝毒工作極其隱秘,力求人贓俱獲,且要順蔓掘根,我把此篇小文中的具體時間、地點和車次盡皆隱去,也算是對緝毒工作的一點配合吧。我說,真沒想到,大過年的,又全國防疫,警察同志的工作還這么緊張。女警察說,越是在這種時候,越不能讓毒販們趁機作亂。開車的預備鈴聲響了。女警察跟我說的最后一句話是,19號下鋪是您的了,內(nèi)勤同志已打過招呼。祝夏老師吉順安康。6.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滅毒》是一篇構思精巧的作品。寫的是因突發(fā)疫情打亂了旅行計劃,主人公夏老師乘夜車返家,途中巧遇緝毒警察抓捕毒販的驚心動魄的一幕。B.小說講述的是寫實性的故事,語言簡單凝練,但又極具個性化,能貼合人物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身份,可見作者觀察細致,筆力深厚。C.小說注重細節(jié)的挖掘,比如說“鄉(xiāng)下女人”在晚間與“我”聊天時還不忘給上鋪掖被子,并且及時結束談話,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她的細心善良。D.小說關于“病人”警察的各種描寫,以及任務完成后,緝毒警察們與“我”打招呼時,連“我”的姓氏和職業(yè)都了如指掌等描寫,說明為了緝拿毒販,警察們布局周密。7.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關于“20號上鋪”的相關描寫解讀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處“20號上鋪”將行李靠在身后,并在疫情突發(fā)之時就已經(jīng)戴上了口罩,說明了他的小心謹慎。B.第②處描寫表現(xiàn)了“20號上鋪”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的毫不在意,一個“仍”字則體現(xiàn)了他玩手機的時間之長。C.第③處,“20號上鋪”沒有拒絕“鄉(xiāng)下女人”的請求,為了方便抬擔架,先背好雙肩包,說明他雖是毒販,但仍樂于助人。D.第④處寫的是在“我”的熱心幫助和幽默語調中,整個包廂暖意融融,就連一直冷漠的“20號上鋪”也被感染了。8.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控制故事的敘述速度來使小說張弛有致的。9.作家馮驥才說:“在成功的小小說的結構中,往往把金子般的情節(jié)放在結尾部分?!闭埥Y合文本,對這篇小說“金子般的結尾部分”進行簡要賞析?!敬鸢浮?.C

7.A

8.①為了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合理加速。如文章的開頭部分,用敘述代替描寫,交代了“我”乘坐臥鋪的原因,快速推進故事。

②為了細描人物、表現(xiàn)主旨的適時減速。如“我”與“鄉(xiāng)下女人”的談話,作者穿插補敘,既增強了所設之局的合理性,又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9.①意外結局。結尾的情節(jié)突轉在意料之外,讓“我”猝不及防,但前文鋪墊的幾位乘客的異常行為又使結局合情合理。

②豐富形象。結尾揭曉了兩位下鋪乘客緝毒警察的身份,表現(xiàn)了“病人”的身健如豹,“鄉(xiāng)下女人”的身手敏捷、心思細膩。

③意蘊深廣。小說結尾真誠動情地表達了對緝毒警察英勇團結的禮贊,也是對廣大戰(zhàn)斗在抗疫一線的“緝毒警察”們的致敬,彰顯了中國人民應對災難時的團結奮斗、勇敢堅強、樂觀互助的豪情?!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能力。C.“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她的細心善良”錯誤,并非為了表現(xiàn)女警察的細心善良,而是為了突顯她的警覺性,罪犯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偵察范圍之內(nèi)。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的毫不在意”錯誤,作為毒販,并不是也不能對周圍的事情毫不在意,他只是不想招惹事端,且一直擺弄手機,或是為了掩飾自己,或是為了聯(lián)系拿貨人。C.“樂于助人”證據(jù)不足,他背好雙肩包,是先保證“貨”的安全,不拒絕最大可能是怕招人目光、引人懷疑。D.“被感染了”亦是證據(jù)不足,在這種氛圍中,不“隨流”就會顯得格格不入,“笑”是他的偽裝,或者是在警察的高超偽裝中,毒販放松了戒備。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小說的“速度控制”。小說里的時間與生活中的時間是不對應的。小說有著自己的節(jié)奏,它有時加速,一筆帶過,有時減速,徘徊不去。解答此題,我們先要對小說中“加速”與“減速”的情節(jié)進行概括梳理。小說的開頭部分對春節(jié)旅游改成乘臥鋪回家的原因與過程的敘述是“加速”的,“我”與“賓館客服”簡單的對答,推進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典型的“減速”有兩處,一是晚間“我”與“鄉(xiāng)下女人”的對答,雖也簡單,但穿插了“病人”的相關故事,拉緩了故事發(fā)展節(jié)奏;一是制伏毒販的過程,作者通過場面描寫和“我”的心理描寫,有敘有評,使得故事張弛有致?!?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梳理結尾情節(jié)內(nèi)容,明確小說結尾的類型,然后從塑造人物形象、情節(jié)結構、藝術手法、閱讀效果、主題意旨等角度分析作答。從類型來看,小說結尾交代20號上鋪原來是毒販,女人和病人是警察,這是“歐亨利式”結尾,既能讓情節(jié)陡生波瀾,又能與前文伏筆相照應,例如“在說這些話的時候,20號上鋪的年輕人仍在擺弄手機”等。從人物形象的角度來看,兩個警察的身份是在結尾才得以揭曉的,在抓捕毒販的過程中,他們迅捷英勇;事后提醒“我”寫故事時要“假語村言”,并把下鋪的使用權贈予“我”,都能體現(xiàn)他們的心思細密,豐富了人物形象。從主題角度分析時,不僅要就事說理地對本文的緝毒之事進行深華,還要結合故事抗擊新冠病毒的背景,“緝毒”一語雙關。表達了對緝毒警察英勇團結的禮贊,也是對廣大戰(zhàn)斗在抗疫一線的“緝毒警察”們的致敬。特別提醒的是題干指向的是小說的結尾部分,而非結尾段。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今有千里之馬于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良工之與馬也,相得則然后成。譬之若枹之與鼓。夫士亦有千里,高節(jié)死義,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賢者也。靜郭君①善劑貌辨。劑貌辨之為人也多訾,門人弗說。孟嘗君竊以諫靜郭君,靜郭君大怒曰:“茍可以謙劑貌辨者,吾無辭為也?!庇谑巧嶂仙?,令長子御,朝暮進食。數(shù)年,威王薨,宣王立靜郭君不善于宣王辭而之薛與劑貌辨俱。留無幾何,劑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靜郭君曰:“王之不說嬰也甚,公往,必得死焉?!眲┟脖嬖唬骸肮谭乔笊??!闭埍匦校o郭君不能止。劑貌辨行,至于齊,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劑貌辨見,宣王曰:“子,靜郭君之所聽愛也?”劑貌辨答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王方為太子之時,辨謂靜郭君曰:‘太子之不仁,過頤豕視②,若是者倍反。不若革太子,更立衛(wèi)姬嬰兒校師。’靜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為也?!异o郭君聽辨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此為一也。至于薛,昭陽③請以數(shù)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o郭君曰:‘受薛于先王,雖惡于后王,吾獨謂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予楚乎?’又不肯聽辨,此為二也。”宣王太息,動于顏色,曰:“靜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為寡人少來靜郭君乎?”劑貌辨答曰:“敬諾?!膘o郭君來,宣王自迎靜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靜郭君至,因請相之。靜郭君辭,不得已而受。十日,謝病,強辭,三日而聽。當是時也,靜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非之弗為阻,此劑貌辨之所以外生樂、趨患難故也。(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知士》)【注】①靜郭君:姓田名嬰,戰(zhàn)國時齊國大臣,孟嘗君田文之父,受封于薛地。②過頤豕視:耳后見腮,目光斜視。③昭陽:楚國國相。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宣王A立B靜郭君C不善D于宣王E辭F而之薛G與H劑貌I辨俱。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無辭為也”與“今者出,未辭也”(《鴻門宴》)兩句中的“辭”字含義相同。B.“不若革太子”與“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兩句中的“革”字含義不同。C.先王,有兩個義項,一指前代君王,二指上古的賢圣之君。在文中意思是前者。D.廟,舊時供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房屋。如《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莊宗受而藏之于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嘗君針對靜郭君對劑貌辨的態(tài)度進行勸諫,但靜郭君不僅沒有聽從,反而對劑貌辨更好了:讓他住進上等客舍,讓自己的兒子侍奉他。B.劑貌辨想讓靜郭君繼續(xù)發(fā)揮才能以使齊國更強大,所以冒著被殺的危險進入國都去朝見齊宣王,勸其重新任用靜郭君,他的勸諫取得了成功。C.劑貌辨游說齊宣王的時候,講述了兩件事:一是靜郭君不聽勸諫,沒有立衛(wèi)姬之子為太子;二是拒絕了昭陽的請求,不肯與之互換土地。D.齊宣王最終改變了對靜郭君的態(tài)度,迎接靜郭君回到都城,還任命他為相,但靜郭君做相之后不久就借口有病辭去,宣王三天后才答應。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靜郭君善劑貌辨。劑貌辨之人也多訾,門人弗說。(2)靜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14.以“千里馬”為核心詞,分析“靜郭君善劑貌辨”事例可以支持哪些論點。【答案】10.BEG

11.A12.B

13.(1)靜郭君喜愛劑貌辨。劑貌辨為人有很多毛病,(靜郭君的)門人不喜歡他。(2)靜郭君對我竟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年少無知,實在不知道這些情況。14.①有千里馬,還要有伯樂。②伯樂與千里馬會互相成就。③賢能的人能讓士人發(fā)揮千里之能?!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齊宣王成為國君,靜郭君與齊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辭齊宣王與劑貌辨一起到薛地去?!靶趿ⅰ保髦^結構,其后斷開,即B處。“靜郭君不善于宣王”,“于宣王”作“不善”的后置狀語,其后斷開,即E處。“辭而之薛”,“而”表承接,連接前后內(nèi)容,中間不斷開,“薛”作“之”的賓語,其后斷開,即G處。故BEG三處斷開?!?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A.錯誤。推辭;告辭。句意:我沒有可推辭的。/現(xiàn)在出來,還沒有告辭。B.正確。廢掉;消滅。句意:不如廢掉太子。/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C.正確。D.正確。句意:莊宗接受之后收藏在了祖廟。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篩選信息的能力。B.“讓靜郭君繼續(xù)發(fā)揮才能以使齊國更強大”錯,于文無據(jù)。劑貌辨朝見齊宣王的目的在于使郭靜君能得到齊宣王的善待,他也沒有勸宣王重新任用靜郭君。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喜愛;“訾”,缺點,毛?。弧罢f”,通“悅”,喜歡。(2)“一”,竟然;“少”,年輕;“殊”,很、實在、確實。【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靜郭君善劑貌辨。劑貌辨之為人也多訾,門人弗說。孟嘗君竊以諫靜郭君,靜郭君大怒曰:‘茍可以謙劑貌辨者,吾無辭為也?!谑巧嶂仙?,令長子御,朝暮進食”概括,劑貌辨是千里馬,但也需要有靜郭君這樣的伯樂賞識:有千里馬,還要有伯樂。前期靜郭君賞識劑貌辨,“舍之上舍,令長子御,朝暮進食”;后期劑貌辨幫助靜郭君得到宣王的敬重,“靜郭君來,宣王自迎靜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靜郭君至,因請相之。靜郭君辭,不得已而受”:伯樂與千里馬會互相成就。靜郭君賞識劑貌辨,這才有了劑貌辨發(fā)揮才能之處:賢能的人能讓士人發(fā)揮千里之能。參考譯文:如果有千里馬在這里,但沒有獲得善于相馬的人,猶如沒有獲得這匹馬。善于相馬的人和千里馬,互相依賴,然后才能成名。就像鼓槌和鼓一樣。士中也有千里馬,氣節(jié)高尚,能為正義而死的,就是士中的千里馬。能夠使士施展千里馬的本領的,大概只有賢人吧。靜郭君喜愛劑貌辨。劑貌辨為人有很多毛病,靜郭君的門人都不喜歡他。孟嘗君私下拿這件事勸諫靜郭君,靜郭君非常生氣地說:“如果可以讓劑貌辨滿足,我沒有可推辭的?!庇谑?,他讓劑貌辨住到上等客舍,命令長子侍奉他,早晚進奉飲食。幾年后,齊威王逝世,齊宣王成為國君,靜郭君與齊宣王并不交好,便告辭齊宣王與劑貌辨一起到薛地去。留居薛地沒幾天,劑貌辨就拜辭而離開,請求去朝見齊宣王。靜郭君說:“宣王十分不喜歡我,你去了,一定會被殺的。”劑貌辨回答說:“我本來就不企求能夠活著。”劑貌辨請求一定要去,靜郭君無法制止他。劑貌辨出行,來到齊國國都,齊宣王知道了這件事,就心懷惱怒等著他。劑貌辨朝見齊宣王,齊宣王說:“你,是靜郭君所聽從和喜愛的人嗎?”劑貌辨回答說:“喜愛是有的,聽從卻沒有。當大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我對靜郭君說過:‘太子不仁德,耳后見腮,目光斜視,像這樣的人肯定會背理行事。不如廢掉太子,改立衛(wèi)姬的幼子校師為太子?!o郭君流著淚說:‘不行,我不忍心這樣做。’如果靜郭君聽我的話這樣做了,一定沒有今天的禍患,這是其一。到了薛地,楚相昭陽請求用多出數(shù)倍的土地來交換薛地,我又說:‘一定要答應他?!o郭君說:‘從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的封賞,雖然被后王厭惡,我如何對先王說呢?而且先王的宗廟在薛地,我怎么可以把先王的宗廟給楚國呢?’又不肯聽從我的勸說,這是其二?!饼R宣王嘆息,臉上有所動容,說:“靜郭君對我竟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年少無知,實在不知道這些情況。你肯為我請靜郭君來一段日子嗎?”劑貌辨回答說:“遵命?!膘o郭君來了,齊宣王親自到郊野迎接靜郭君,望見靜郭君就流下了眼淚。靜郭君到來后,齊宣王就請求他當國相。靜郭君推辭,終因不能推辭掉而接受了。十天后,靜郭君推說有病,堅決要辭去,三天后齊宣王才批準。在那個時候,靜郭君可以說是能夠依據(jù)自己的見識判斷別人的人。能夠自己去了解別人,所以不會被別人的非議阻礙自己的判斷。這就是劑貌辨能夠為了他摒棄生命的樂趣而奔赴患難的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深愁喜友人至

劉滄①不避驅羸道路長,青山同喜惜年光。燈前話舊階草夜,月下醉吟溪樹霜。落葉已經(jīng)寒燒盡,衡門②猶對古城荒。此身未遂歸休③計,一半生涯寄岳陽。【注】①劉滄,山東人,生逢晚唐亂世,行卷投書,無人薦賞,四處漂泊。②衡門:簡陋的屋舍。③歸休:歸家,歸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拖著羸弱之軀迎接遠來的友人,表現(xiàn)出真摯的友情,也隱含著內(nèi)心的感激。B.頷聯(lián)寫詩人與朋友在燈前月下,敘舊吟詩,營造出了一種其樂融融的情感氛圍。C.“霜”“落葉”“寒”等詞語表明了季節(jié)特征,“衡門”一詞透露出詩人生活的困窘。D.尾聯(lián)兩句直抒胸臆,蘊含無限悲苦: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異鄉(xiāng),有家難歸。16.明代高棅《唐詩品匯》評此詩后四句道:“其與前之數(shù)句似斷實連,寓意深微?!闭埥Y合詩歌內(nèi)容,對此作簡要分析。【答案】15.A

16.①前四句寫友人到來之喜,后四句寫處境困窘之愁。一喜一愁表面上不相關聯(lián),這是斷。②后四句其實是詩人向友人傾訴心中悲苦,緊承摯友相逢“話舊”“醉吟”之喜,此為連。③詩人寫自己處境困窘,既表達對命運的不滿,又滿懷得遇至交的欣慰與感激。是為寓意深微。【解析】【分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詩人拖著瘦弱的身軀”錯誤,詩句“不避驅羸”說的是朋友不顧坐騎瘦弱。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不避驅羸道路長,青山同喜惜年光”寫了朋友不顧坐騎瘦弱,道路遙遠來看望我,我內(nèi)心非常的激動?!盁羟霸捙f階草夜,月下醉吟溪樹霜”寫了詩人與朋友在燈前月下,敘舊吟詩,其樂融融。可見前四句寫友人到來之喜?!八薄奥淙~”“寒”等詞語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衡門”一詞透露出詩人生活的困窘?!按松砦此鞖w休計,一半生涯寄岳陽”寫了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異鄉(xiāng),有家難歸。后四句寫處境困窘之愁。一喜一愁表面上不相關聯(lián),這是斷。后四句寫了詩人生活的困窘,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異鄉(xiāng),有家難歸,蘊含無限悲苦。是詩人向友人傾訴心中悲苦,緊承摯友相逢“話舊”“醉吟”之喜,此為連。結合注釋①可知,詩人生逢晚唐亂世,行卷投書,無人薦賞,四處漂泊。所以詩歌寫自己處境困窘,表達了對命運的不滿,然而朋友的到訪,使詩人內(nèi)心無限的感激。表達了詩人滿懷得遇至交的欣慰與感激,是為寓意深微。(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鐘山記》中,酈道元交代石鐘山的地理位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報任安書(節(jié)選)》一文中,司馬遷援引古例,并總結說因為抑郁不得志,理想不能實現(xiàn)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蘇幕遮·燎沉香》中,被王國維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②.故述往事

③.思來者

④.葉上初陽干宿雨

⑤.水面清圓

⑥.一一風荷舉【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蠡”“初”。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在人們固有的觀念中,動物會因為繁衍、覓食等種種原因,不斷地行走、遷徙。植物則扎根在一塊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為挪動,

。但是,在大自然中確確實實存在著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卷柏被稱為遇水而安的遷徙者,這是一種生活在南美洲的奇特的、會走路的植物。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當水分不足的時候,它的“自救”就開始了,隨著風在地面上滾動,把根從土壤里拔出來,讓整個身體蜷縮成一個圓球。風帶著這個勇敢流浪者四處流散,當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____②_____,它的根又重新鉆到土壤里,安居下來。一位植物學家對卷柏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用擋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處,卷柏便扎根生存下來。幾天后,____③____,卷柏便抽出根須,卷起身子準備換地方??蓪嶒炚吒艚^了它移走的一切路徑。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在幾次將根拔出,幾次又動不了的情況下,它便再也不動,在這里安居樂業(yè)了。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找出兩處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0.下列選項中,和文中畫橫線處所用修辭手法相同一項是(

)A.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B.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C.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D.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敬鸢浮?8.①否則永遠處在原地

②這個圓球就會停下來

③空地水分減少

19.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當水分不足的時候,它就會開始“自救”,把根從土壤里拔出來,讓整個身體蜷縮成一個圓球,隨風在地面上滾動。20.B【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根據(jù)前文“植物則扎根在一塊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為挪動”可知,扎根在固定的土地上,只有人為挪動了,它才會變換位置,再根據(jù)關聯(lián)詞“除非”可知,與之搭配的詞語應該是“否則”,所以應填寫“否則永遠處在原地”。第二空,根據(jù)前文“風帶著這個勇敢流浪者四處流散,當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和后文“它的根又重新鉆到土壤里,安居下來”可知,蜷縮成圈球的卷柏會在水分充足的地方重新生根,所以處應填寫“這個圓球就會停下來”。第三空,前文實驗是“用擋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處,卷柏便扎根生存下來”,而后文“卷柏便抽出根須,卷起身子準備換地方”,由此可知,后文是對比實驗,在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卷柏就會換地方,所以處應填寫“空地水分減少”?!?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語病有:一是成分殘缺,缺少主語,可以將“它的‘自救’就開始了”改為“它就會開始‘自救’”,或者在后面的句子加一個“它”﹔二是語序不當,“隨著風在地面上滾動”語序不當,“隨著風在地面上滾動”應放在“讓整個身體蜷縮成一個圓球”之后。修改為: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當水分不足的時候,它就會開始“自救”,把根從土壤里拔出來,讓整個身體蜷縮成一個圓球,隨風在地面上滾動?!?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的能力。文中畫線句子運用的是擬人手法,“安居樂業(yè)”賦予卷柏人的情態(tài)動作。A.借代,用“干戈”代指“戰(zhàn)事”;B.擬人,“知”,“知道”之意,賦予“庭樹”以人的動作﹔C.比喻,“滿鬢青霜殘雪”,將“兩鬢的白發(fā)”比作“霜雪”﹔D.用典,這兩句意思是“像姜太公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乘船經(jīng)過日邊”,運用了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故選B。(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輪滿月升起來了,照亮了寂靜的山谷,灰白的小路,還有香雪手中那只閃閃發(fā)光的小盒子。四十個雞蛋沒有了,娘會怎么說呢?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香雪決定告訴娘她用四十個雞蛋換了這個鉛筆盒。她要告訴娘,這是一個寶盒子,誰用上它,就能一切順心如意,就能上大學、坐上火車到處跑,就再也不會被人盤問她們每天吃幾頓飯了。娘會信的,因為香雪從來不騙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撞擊著水中的石塊,不時濺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趕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臉,又用沾著水的手抿光被風吹亂的頭發(fā)。水很涼,但她覺得很精神。她告別了小溪,又回到了長長的鐵路上。前邊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沒有返回去,她想到懷里的鉛筆盒,想到同學們驚羨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閃爍。她彎腰拔下一根枯草,將草莖插在小辮里。娘告訴她,這樣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確切地說,是沖去。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以改寫成“向前奔騰、撞擊著水中石塊、不時濺起浪花的小溪的聲響高昂起來了”,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22.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部分問號的表現(xiàn)力?!敬鸢浮?1.①原句為一組短句,句式靈活,節(jié)奏感強;改句為一個長單句,有頭重腳輕之感;②原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歌唱”“奔跑”等將小溪擬人化,語言生動,改句則平淡。22.①設問句,自問自答,用問號加強語氣;②突出強調,強調前面是隧道,連接著大山內(nèi)外,能夠引起讀者思考和興趣,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從句式方面來看,“小溪的歌唱高昂起來了,它歡騰著向前奔跑,撞擊著水中的石塊、不時濺起一朵小小的浪花”為一組短句,先寫小溪的歌唱,然后通過“奔跑”“撞擊”“濺”等動詞寫小溪的奔騰過程,節(jié)奏感強,畫面感強,很有變現(xiàn)力;改句則一般。②從修辭方面來看,原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歌唱”“歡騰”“奔跑”將小溪擬人化,語言生動形象;改句只是客觀陳述,語言平淡?!?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分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根據(jù)“前邊又是什么?是隧道”可知此句是一個設問句,是自問自答,用問號加強語氣;“前邊又是什么”使表意更強烈,突出強調香雪回去的路很漫長,隧道連接著大山內(nèi)外,香雪最終會選擇怎么走呢?自然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和興趣,增強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有人喜歡發(fā)朋友圈,在生活中遇到各種事情,都會發(fā)圖片發(fā)文字,發(fā)得不亦樂乎;有人偶爾發(fā)個朋友圈,告知去向,請來辦事者擇日;也有人從不發(fā)朋友圈,也不看他人的朋友圈……人們發(fā)朋友圈,或率性而為,或工作需要,或處事謹慎,會產(chǎn)生不同的社會反應。你如何看待這些現(xiàn)象?請結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勿讓“朋友圈”圈住自我時光拉動著科技的引擎,使之成一股重塑世界的原動力??萍记瞄_了新時代之門,給百姓的生活帶了來巨大沖擊。當走街串巷、呼朋引伴的情感交流方式逐漸褪去,一個新的名詞——“曬朋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