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王何必曰利》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1頁
9《王何必曰利》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2頁
9《王何必曰利》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3頁
9《王何必曰利》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4頁
9《王何必曰利》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利1/44

1、宋牼將之楚

2、然而不王者

3、孳孳為善者

4、蹠之徒也

5、利與善之間也

kēngwàngzīzhíjiàn2/44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須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叟:對老年男子尊稱遠:意動,以…為遠有以:有用來…方法利:使動,使…贏利何須:為何一定要亦:只是已矣:罷了何以:以何,用什么家:卿大夫采地食邑

士:古介于大夫和士民之間一個階層庶人:沒有官爵平民、百姓。交:相互征:索取,求取而:表承接,就

3/44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怕路途遙遠前來,將有使我國家取得利益方法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為何一定要說利呢?(只講仁義就行了)(假如)大王說‘用什么使我國家獲利?’大夫說,‘用什么使我封地獲利?’士人和平民百姓說,‘用什么使我自己獲利?’上層下層相互尋求利益,國家就危險了??!4/44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須曰利?”乘:兵車弒:子殺父,臣殺君家:卿大夫茍:假如

后、先:意動,以…為后,以…為先饜(yàn):滿足

仁:名作動,有仁德而:卻遺:遺棄,拋棄義:名作動,講道義后:意動亦:只是5/44

譯文:擁有一萬輛兵車國家,殺害國家君主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卿大夫;擁有一千輛兵車國家,殺害國家君主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卿大夫。國家擁有一萬而大夫就擁有其中一千,國家擁有一千而大臣就擁有其中一百,(他們擁有)不是不多啊。(可是)假如把道義放在后卻把利放在先,(那么)大臣不殺死國君而全部奪取他財利就不會感到滿足。沒有一個有仁德卻拋棄父母人,沒有一個講道義卻把國君擺在次要位置人。(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何一開口定要說利呢?”6/44“王何須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泵献釉谖闹惺窃鯓诱撟C自己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找出文段中孟子表示中心論點7/441、面對梁惠王關于利問題,首先亮出自己觀點:王何須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2、經(jīng)過反面分析“利”壞處國危矣舉例論證:不奪不饜3、經(jīng)過正面闡述“義”好處:推行仁義才是大利所在。4、再次強調論點,首尾呼應,突出自己鮮明立場:義先于利。舉例論證仁不遺其親義不后其君正反對比論證王何須曰利8/442、宋牼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痹唬骸拜V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指。說之將何如?”曰:“我將言其不利也?!睂ⅲ簩⒁簞釉~,到,到…去遇:碰到,碰到,相逢何之:之何,到什么地方去,賓語前置構兵:交戰(zhàn)。構,交結,連接說(shuì):勸說罷:使…停頓遇:投合,符合請:表敬副詞詳:形作名,詳細情況指:通“旨”意旨,意向言:講述9/44

譯文:宋牼將要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孟子問道:“先生將要到什么地方去?”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zhàn),我將去謁見楚王,勸說他使他停頓戰(zhàn)爭,(假如)楚王不高興,我將去謁見秦王,勸說他使他停頓戰(zhàn)爭。楚王、秦王兩人當中,我將有投合?!?/p>

孟子說:“我不敢問(你去勸說)詳細情況,希望能聽聽你做這事大致意向。先生將怎樣去游說他們呢?”

宋牼說:“我將(向他們)說明兩國交兵是不利。”10/44“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弟兄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志:志向號:指所用提法悅:意動,感到高興以:因而罷:使…停頓

樂:意動,以…為樂,愿意。樂罷而悅于利,樂于休兵而喜歡利懷:心里想著以:來事:侍奉去:離開,舍去以:相當于“而”,表修飾相接:交接,交往然而:這么卻未之有:賓語前置11/44譯文:孟子說:“先生志向是遠大,不過先生打著利這一名號卻不行。先生用利益去勸說秦國、楚國國王,秦王楚王因為有利高興,而撤回軍隊(停頓軍事行動),這會使軍隊士兵樂于休戰(zhàn)卻喜歡利益啊。做臣下存有追逐私利念頭來侍奉自己國君,做兒子心里存有追逐私利念頭來侍奉自己父親,做弟弟存有追逐私利念頭來侍奉自己哥哥,這樣君和臣、父和子、兄和弟最終舍棄仁義,懷著私利目標來相互交往,這么卻不亡國,還從未有過。12/44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弟兄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何須曰利?”是:這去:舍去以:表目標,來王:(wàng)動詞,成王業(yè),做王13/44譯文:先生拿仁義來勸說秦楚兩國國君,秦王楚王因為仁義高興,而撤回軍隊,這會使三軍士兵樂于休兵,因之喜歡仁義啊。做臣子存著仁義之心來侍奉自己國君,做兒子存著仁義之心來侍奉自己父親,做弟弟存著仁義之心來侍奉自己哥哥,這樣君和臣、父和子,兄和弟舍棄私利,懷著仁義之心來相互交往,這么卻不能成就王業(yè),還沒從未過。為何一定要說利呢?”14/44學習選文第二則《宋牼將之楚》1、探討選文論證方法“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p>

-----反面:人與人淪為利益關系,“以市道交”,會破壞社會友好,喪失對仁義價值關心,最終造成國家覆亡。

“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正面:舍棄私利,用仁義來打感人,則能成就王業(yè)。

結論:何須曰利正反對比論證

15/443、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倍壕玩苕埽呵诿?、努力不懈樣子為善:行善徒:類分:區(qū)分間:距離,差異譯文:盂子說:“雞叫就起來,勤勉地做善事人,是舜這一類人;雞叫就起來,勤勉地尋求利益人,是跖這一類人。要想知道舜這一類人和跖這一類人區(qū)分,沒有別,只是‘求利'和‘為善'差異啊?!?6/44學習選文第三則“雞鳴而起”分析利與善對人發(fā)展傾向所產(chǎn)生不一樣影響:

揚善——

逐利——

“雞鳴而起”一章也利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可由此分析利與善對人發(fā)展傾向所產(chǎn)生不一樣影響。圣賢之君殺人魔王17/44整體感知

《孟子見梁惠王》一文分析急功近利就會弒君殺父,躬行仁義則會忠君孝父,“先義后利”,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宋牼將之楚》一文從正反兩方面分析了逐利與行義不一樣結果:逐利能使弟兄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弟兄割袍則恩斷義絕,父子反目則家將不家,君臣成仇就會國將不國;行義能使弟兄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倫、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稱霸天下。第三篇短文則說明舜蹠之分在于善利之間:揚善成為圣賢之君,逐利則成為殺人魔王。18/44解釋以下句子中詞語含義

1、上下交征利2、茍為后義而先利3、吾聞秦、楚構兵

4、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5、愿聞其指

6、然而不亡者7、孳孳為善者8、舜之徒也9、利與善之間也

10、是君臣、父子、弟兄終去仁義相互假如交戰(zhàn)使…停頓意向這么而勤勉、努力不懈樣子類差異背離19/44指明以下句子中加紅詞語特殊使用方法。

1、茍為后義而先利______________

2、未有義而后其君者______________(提醒:1、2均意動使用方法)指明以下句子句式

1、先生將何之______________

2、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提醒:1、疑問句中賓語前置,2、否定句中賓語前置)20/44字詞梳理一.通假字①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指

“指”通“旨”,意旨,意圖二.一詞多義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留待作遺施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因利乘便良馬難乘,然能夠任重致遠吏士喜,大呼乘之遺,遺棄遺,丟失東西遺,丟失遺,贈給乘,一車四馬乘,趁著乘,乘坐乘,追逐遺乘21/44三、虛詞而不遠千里而來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以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將有以利吾國乎何以利吾國連詞,表修飾關系連詞,表假設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介詞,用連詞,表因果關系連詞,表修飾,亦介詞,用來介詞,憑借22/44四.詞類活用名詞用作動詞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形容詞意動使用方法不遠千里而來名詞意動使用方法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事,侍奉王,稱王利,對……有利遠,意動使用方法,以……為遠后,意動使用方法,以……為后23/44五.文言句式1.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者,……也,表判斷2.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必”表判斷3.先生將何之?賓語前置,應為“先生將之何”

4.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5.何以利吾國賓語前置,應為“以何利吾國”24/44賓語前置幾個情況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2、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A宋何罪之有?B何以戰(zhàn)?C先生將何之?3、由“之”“是”“焉”幫助組成賓語前置。A句讀之不知,惑之而不解B惟令是聽

25/44深度探究1、儒家義利觀

A、孔子最早提出義和利對立,“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埃ā墩撜Z;里仁》)

B、孟子答梁惠王說:“王何須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保ā睹献?梁惠王》)也把義和利看作是矛盾,強調要“先義后利”

C、后世儒者主張存義去利、諱言財利2、諸子義利觀

A、道家倡“無為”、“寡欲”,主張“絕仁棄義”,“絕巧棄利”。

B、商鞅,一反儒家義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義之本也?!?/p>

C、韓非則強調政治強制與強烈“計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規(guī)范對利制約。

26/44我們怎樣對待“利”和“義”

。話題交流27/44討論1、孟子是否要人們完全不考慮“利”,放棄“利”呢?請說說你對孟子義利觀了解。2、唯利是圖這種價值觀會造成什么樣社會弊端?談談你看法。并討論孟子義利觀現(xiàn)實意義。

28/44孟子義利觀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9/44

《孟子》一書中“義”字共出現(xiàn)108次,有兩種基本意思。

其一是合乎某種道或理謂之“義”,作名詞或動詞。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離婁上》)

其二是道理、正理,作名詞。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保ā读夯萃跎稀罚爸斡谌苏呤橙?,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保ā峨墓稀罚?0/44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仁學思想,常把“義”與“仁”、“禮”等字合成一詞使用,謂之“仁義”、“禮義”等。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保ā陡孀由稀罚?/p>

孟子主要把“仁”看作是人心理上一個應有“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盡心下》)道德品性,而“義”,孟子主要把它看作是人在生活中應遵照,應內化于心一個行為標準,一個道德要求。31/44

《孟子》一書中“利”字共出現(xiàn)38次,主要有三種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詞。其二是有利于、利用、以……為利意思,作動詞。其三是銳利或利害意思,作形容詞。“王,何須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薄读夯萃跎稀贰佰牛贿h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梁惠王上》)“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盡心上》)“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保ā豆珜O丑下》)“利”在孟子思想學說中主要指實實在在利益、好處,能夠說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通用“利益”。32/44孟子義利觀:首先,孟子主動必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認為這種物利需求從根本上說是必定,合理。對于生存著和需要生存著人來說,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他認識到人活著就有需求,人需求是開放,而且一些需求必須不停地得到滿足。因而當政者要順著民眾需求,使他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保ā豆珜O丑》)“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保ā读夯萃跎稀罚?3/44孟子義利觀:其次,孟子認為,物利和道德是相關相聯(lián)、相生相長。孟子指出,在盡可能使物質享受到達一定水平以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同時,務必加強教育,加強人倫道德觀念培養(yǎng)?!巴跞缡┤收诿?,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保ā读夯萃跎稀罚?4/44義利并重、以義為先政治觀合乎禮義、以義待利生活觀崇義尚道、舍生取義人生觀縱觀《孟子》全書,我們能夠看到它洋溢著孟子高尚精神境界和不渝救世情懷:以民為本,以利為本,崇古尚賢,崇義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為那個變革性、過渡性時代禮樂崩壞、諸侯恣行、政由強國、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蒼生黎民為念,高舉仁義思想大旗四處游說,奔走呼號。表示了渴望豐衣足食,渴望安居樂業(yè),渴望和平、統(tǒng)一、穩(wěn)定心聲。

35/44孟子義利觀不足從理論上說,孟子學說是很有道理,也是能夠自圓其說。不過從歷史和現(xiàn)實實踐來看,不論是戰(zhàn)爭還是和平,既然有軍事行動發(fā)生,就不可能沒有利害關系在內,也不可能有純粹為抽象仁義道德而戰(zhàn)戰(zhàn)爭和純粹為抽象仁義道德而罷兵停戰(zhàn)和平出現(xiàn),在孟子所處戰(zhàn)國時代,尤其沒有這種可能。36/442、唯利是圖這種價值觀會造成什么樣社會弊端?談談你看法。并討論孟子義利觀現(xiàn)實意義。點撥:唯利是圖會使人喪失對道義關心,不體恤關愛他人,損人利己,危害社會。比如:販毒,走私等

37/44

孟子“義利觀”,到今天還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

明確:在孟子看來,只追求利益,會使人忽略對道德完善和培養(yǎng),使行動失去合宜準繩?!疤煜挛跷?,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庇纱丝梢?,利對人誘惑是十分巨大。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個人“利”,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而且和集體、國家“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而且對社會也是有好處。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多指是“權力”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