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知識點精品知識點全冊精編版新大象版四上科學知識梳理目錄準備單元食品保質期的研究4第一單元運動第1課物體的運動4第2課運動的快慢5第3課速度的測量6第4課運動的形式7第5課運動與能量8第二單元巖石與礦產(chǎn)第1課玩石頭9第2課不一樣的巖石9第3課巖石的組成10第4課巖石與生活11第5課礦產(chǎn)資源12第三單元冷與熱第1課乒乓球復原了13第2課凹陷的保鮮膜14第3課給水加熱14第4課水去哪兒了15第5課小水珠從哪兒來16第四單元人體的呼吸器官第1課我們需要呼吸16第2課我們的呼吸器官17第3課肺是怎樣呼吸的18第4課呼吸與運動18第5課保護呼吸器官19第五單元人體的消化器官第1課一次神奇的旅行20第2課口腔“歷險記”21第3課胃中“奇遇記”22第4課蜿蜒的旅行23第5課保護消化器官24反思單元李時珍與《本草綱目》24新大象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精編知識點準備單元食品保質期的研究1.研究食品的保質期時,要先調查,并把食品的名稱、類別、包裝類型和保質期記錄下來。2.食品的保質期與包裝、制作原料(食品類別)、儲存方式等有關。3.探究食品的保質期與包裝的關系(1)要先選出原料相同、包裝不同的食品,再比較這些食品保質期的長短。(2)保質期與包裝有關,一般罐裝食品的保質期比較長,真空包裝次之,塑料包裝比較短。4.相同包裝的不同食品的保質期與原料的關系:一般面類食品的保質期比較長,肉類次之,奶類比較短。5.把食品保質期統(tǒng)計表畫成柱狀圖看起來更清楚、更直觀。6.食品的保質期還與儲存方式有關,低溫冷藏的食物與常溫保存的相比,更不易變質。第一單元運動第1課物體的運動1.我們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一個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2.一定的時間里,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說這個物體運動了。3.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標志是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判斷前要先選好和哪個物體(參照物)相比。4.像100米賽跑這樣,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像跳遠這樣,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5.常見的直線運動:傳送帶上貨物的運動、電梯的運動、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等。6.常見的曲線運動:扔鉛球時鉛球的運動、噴泉噴出的水的運動、老鷹在天空中盤旋等。第2課運動的快慢1.比較快慢的兩種常用方法(1)相同時間比距離:相同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距離越長,速度越大。(2)相同距離比時間:相同距離內,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大。2.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移動的距離。速度=距離÷時間3.常用的速度單位有米/秒、千米/時等。4.“米/秒”,讀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動了多少米。有時還寫作“m/s”。5.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6.常見的速度:火箭(4.2千米/秒)>飛機(800千米/時)>高速列車(300千米/時)>汽車(60千米/時)>自行車(15千米/時)>跑步(5千米/時)。7.根據(jù)統(tǒng)計表制作成統(tǒng)計圖更直觀。第3課速度的測量1.制訂計劃,即四(1)班100米短跑比賽方案(1)測試項目:100米短跑。(2)比賽地點:樹人小學操場。(3)比賽方法:每組4名同學在各自跑道上同時跑。(4)數(shù)據(jù)采集:測量出100米跑道,記錄每名同學跑完全程的時間。(5)數(shù)據(jù)呈現(xiàn):用統(tǒng)計圖或統(tǒng)計表展示全班同學的百米賽跑速度。(6)小組分工:究究發(fā)令;奇奇等4名裁判終點計時;妙妙記錄;探探攝影報道。2.處理信息(1)用上節(jié)課學到的計算方法——速度=距離÷時間,來計算出每個同學的速度。(2)我們可以把匯總的成績排一下順序,再用統(tǒng)計圖表示出來,就一目了然了。3.表達交流(1)采集數(shù)據(jù)需要用不同的工具。100米賽跑中用卷尺來測量運動的距離,用秒表來測量運動的時間。(2)測量時間的方法:裁判看到發(fā)令員的槍冒白煙時開始計時,當運動員沖過終點線時停止計時。第4課運動的形式1.科學家把所有運動的事物(包括人)都稱為運動的“物體”。車輪滾動直尺振動2.常見的運動形式有前進、后退、轉彎、旋轉、滾動、擺動、振動、繞圈等。3.運動的特征4.物體的運動有時會包含多種形式(1)聯(lián)合收割機的車輪的運動形式是滾動,車前面收作物的撥禾輪的運動形式是旋轉,車身整體會產(chǎn)生前進、后退、轉彎等運動形式。(2)擺鐘上的指針的運動形式是繞圈,鐘擺的運動方式是擺動。第5課運動與能量1.跳遠運動員落地時濺起了很多沙子,鉛球把地面砸出一個小坑,這都是因為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2.運動的物體撞擊靜止的物體能夠發(fā)出聲音,或者改變物體的形狀,或者使本來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3.運動物體具有的能量,有時也會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傷害。比如,飛出的箭能傷人,運動的汽車能造成交通事故。安全帶、安全氣囊能在汽車發(fā)生碰撞時減輕車內人員受到的傷害。4.能量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動能、光能、熱能、化學能、聲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等。第二單元巖石與礦產(chǎn)第1課玩石頭1.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樣的石頭,我們可以采集一些標本。進行戶外活動時要有老師或者家長的陪同,要注意安全。2.刻印章常用的石頭是青田石。3.用兩塊石頭相互刻畫,能在另一塊石頭上刻上印記的石頭更硬。4.石頭的軟硬標準標準硬度銅針能刻動較低銅針刻不動,鋼針能刻動中等鋼針刻不動較高5.觀賞石:一些石頭的顏色、形狀、質地或者結構非常特別,看起來很漂亮,因此成為人們觀賞的對象。第2課不一樣的巖石1.我們周圍的天然石頭通常都是巖石,花崗巖、砂巖、大理巖是常見的巖石。2.制作巖石卡3.比較花崗巖、砂巖和大理巖巖石顏色顆粒軟硬花紋顆粒大小顆粒均勻度花崗巖雜色顆粒大不均勻很硬花斑狀砂巖黃褐色顆粒小均勻很硬無大理巖白色等顆粒大均勻軟有些有條紋4.制作巖石標本(1)采集巖石標本,準備收納盒。(2)將巖石裝入收納盒中。(3)查閱資料或者請教老師,確定巖石名稱。(4)為巖石標本貼上標簽。第3課巖石的組成1.巖石是由一種或者多種礦物組成的。2.礦物的種類有很多,例如長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做鉛筆芯用的石墨、做粉筆用的石膏等,都是礦物。3.三種巖石的組成巖石主要成分花崗巖長石、石英、云母等砂巖石英、長石等大理巖方解石、白云石等4.花崗巖花紋美麗,質地堅硬,經(jīng)常用作建筑材料。5.砂巖有很多種,顏色各不相同。有的砂巖容易切割,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有的砂巖比較堅硬,可用來做磨削工具。6.大理巖因盛產(chǎn)于云南大理而得名,可用作建筑材料。純白的大理巖又稱漢白玉,可用來做雕塑。7.花崗巖的巖石身份證第4課巖石與生活1.花崗巖、砂巖、大理巖可以用來建房、鋪路、修橋。2.大理巖還可以用來制作雕像、浮雕等工藝品。3.花崗巖可以做石磨。4.石灰?guī)r可以燒石灰、生產(chǎn)水泥,還是制造玻璃的原料。5.假山可以用太湖石,很奇特,很漂亮。6.制作思維導圖先用一個圖形表示中心概念,并標注上文字,再用若干個箭頭和圖形表示跟中心概念相關聯(lián)的二級概念,并標注文字,這樣繼續(xù)下去,思維導圖就做好了。7.巖石的各種用途第5課礦產(chǎn)資源1.礦產(chǎn)指可供人類開采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巖石等自然資源。2.三類礦產(chǎn)資源(1)有些礦產(chǎn)可以做燃料,供給人們熱能,如煤、石油、天然氣,這類礦產(chǎn)叫能源礦產(chǎn)。(2)有些礦產(chǎn)可以提煉出金屬,例如鐵礦石、銅礦石、鎢礦石、錫礦石,這類礦產(chǎn)叫金屬礦產(chǎn)。(3)非金屬礦產(chǎn)是可以開采金剛石、各種巖石、石墨、鹽晶等非金屬的礦產(chǎn)。3.鐵爐(鐵制品)的生產(chǎn)過程:鐵礦石→冶煉→鐵板材→鐵爐(鐵制品)。4.煤的用途:制作焦炭(煉鐵),制作煤氣(燃料),制作煤焦油(殺蟲劑、染料、炸藥、藥品)等。5.礦產(chǎn)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了各種重要的資源。6.礦產(chǎn)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資源,然而地球上的礦產(chǎn)資源卻是有限的。我們要珍惜礦產(chǎn)。第三單元冷與熱第1課乒乓球復原了1.我們的假設不一定是正確的,需要用事實來驗證。2.癟了而未破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能復原,是因為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膨脹了。3.驗證空氣受熱后體積是否膨脹(1)在針筒中吸入一些空氣。用軟塞將針筒排氣孔堵住,觀察活塞的位置。將針筒放入熱水中,觀察活塞的位置。(2)針筒放入熱水后,活塞開始向外移動,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這說明空氣受熱后體積會膨脹。4.將裝有紅色水的燒瓶放入熱水中后,玻璃管中液體的液面上升了。這說明液體加熱后,體積會膨脹。放入紅色水的目的是便于觀察。5.銅球加熱前,剛好能通過銅環(huán),將銅球加熱后,銅球不能通過銅環(huán)。這說明固體加熱后,體積會膨脹。6.一般來說,物體受熱后體積會膨脹。第2課凹陷的保鮮膜1.碗從冰箱剛拿出來,上面的保鮮膜會凹陷下去的原因是冷藏后碗里的空氣體積變小了。2.在針筒里密封一些空氣,放入冰水中,活塞會向里移動,證明空氣遇冷體積變小了。3.將裝有水的燒瓶放入冰水中,玻璃管中液體的液面下降了,證明水遇冷體積變小了。4.銅球剛好能通過銅環(huán),將銅環(huán)冷凍后,銅球不能通過銅環(huán),證明銅環(huán)遇冷體積變小了。5.一般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我們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熱脹冷縮。6.電線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對于同一段電線,在冬天時,電線桿之間的電線會繃得比較緊;在夏天時,電線桿之間的電線會比較松弛。7.將水泥路面做成一塊塊的,是為了防止水泥因熱脹冷縮而損壞。第3課給水加熱1.測量水溫的方法(1)把溫度計懸掛在鐵架臺上。(2)將溫度計下端放進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用酒精燈加熱容器中的水。(4)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5)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水。2.燒開水時要注意安全,小心別被開水燙傷。燒好開水后,及時關閉燃氣灶開關。3.酒精燈的使用(1)酒精燈的外焰的溫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熱。(2)不能直接向燃燒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否則可能會造成火災。(3)不能用一個酒精燈點燃另一個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4)酒精燈不能用嘴吹滅,要用燈帽蓋滅。(5)若酒精燈被碰倒,在桌面燃燒起來,要用濕抹布蓋滅,不能澆水。4.水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標準大氣壓下通常是100℃)時,一部分水會迅速變成水蒸氣,內部產(chǎn)生大量氣泡并沖出水面,這種現(xiàn)象稱為沸騰。水沸騰時,溫度不變。第4課水去哪兒了1.用棉簽在手背上涂抹清水,感覺有點涼;把溫度計放入濕紙巾中,再取出,溫度計的溫度先下降后上升。這些都說明蒸發(fā)吸熱。2.用燈泡模擬太陽,用滴管在玻璃片上滴幾滴清水。將玻璃片放在臺燈燈泡下方的桌面上進行加熱,一段時間后,水變干了,這是因為水變成了水蒸氣飛散到了空氣中。加熱的目的是使水更快蒸發(fā),縮短實驗時間。3.水在常溫下也能變成水蒸氣,這個過程叫蒸發(fā)。4.加熱可以使蒸發(fā)變快。5.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們肉眼無法看到。水沸騰時,我們看到的“白氣”是小水滴。6.蠟燭和冰塊受熱會熔化(固態(tài)→液態(tài))。7.地球上的水不斷蒸發(fā),因此空氣中充滿了看不見的水蒸氣。第5課小水珠從哪兒來1.冬天,房間里的溫度高,室外溫度低導致玻璃窗的溫度也低,房間內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凝結形成了小水珠,小水珠在玻璃內側。2.將冰塊放入玻璃杯中,將玻璃片蓋在玻璃杯上。觀察到在冷的那一部分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在玻璃的上表面。這些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變成的。3.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4.冰(固態(tài))、水(液態(tài))和水蒸氣(氣態(tài))是同一種物質,都是水,只是物態(tài)不同。5.水變成冰后,體積會變大。6.不要把密封的玻璃容器盛滿水放入冰箱冷凍室,以防凍裂。第四單元人體的呼吸器官第1課我們需要呼吸1.人體呼出的氣體比吸人的氣體所含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人體呼吸氣體成分表氣體成分吸入氣體(空氣)呼出氣體氧氣約為21%約為16%二氧化碳約為0.03%約為4%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3.對兩杯等量澄清石灰水分別用塑料管吹氣和用氣筒打氣,用塑料管吹氣時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用氣筒打氣時澄清石灰水沒變渾濁。4.人和動植物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來制造氧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對自然界中的生命體具有重要意義。5.蒙頭睡覺感到悶氣,是因為多次呼吸后,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長時間蒙頭睡覺會造成人體缺氧,影響身體健康。第2課我們的呼吸器官1.呼吸器官(1)鼻腔有過濾、加溫、加濕的作用。(2)咽喉上連口、鼻,咽又下通肺、胃,是連接鼻腔、口腔和肺、胃的通路。(3)氣管及支氣管是連接喉與肺之間的管道,分左右兩支,呈樹枝狀。(4)肺位于胸腔,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5)人體支氣管的末端連著許多肺泡,肺泡周圍有大量的毛細血管,人體吸入的氧氣從肺支氣管泡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后從氣管排出。2.氧氣進入體內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的路徑第3課肺是怎樣呼吸的1.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間的肌肉。膈下壓,肺部擴張,吸氣;膈上提,肺部收縮,呼氣。2.制作肺模型 第4課呼吸與運動1.人體和汽車發(fā)動機一樣,也需要“燃燒燃料”來維持生命和進行運動。人體內的“燃料”是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并且人體在“燃燒燃料”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氧氣。人們在運動時需要更多能量,所以需要增加呼吸次數(shù)來獲得更多的氧氣。2.肺活量是人在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肺活量是反映人生長發(fā)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3.測量肺活量(1)找一個上下粗細一樣的透明瓶子(容積4升以上),在瓶子外畫上均勻的刻度線。(2)在瓶內裝滿清水,倒立在清水盆(或水槽)中,然后將一根塑料管通入瓶中。(3)測量前,先盡力吸一口氣,然后通過塑料管向瓶內盡量吹氣,不得換氣,看水面會停留在哪條刻度線上。(4)為了取得更準確的數(shù)據(jù),建議進行3輪測量,觀察并記錄數(shù)據(jù),肺活量取最大值。4.人們在運動時,會通過增加呼吸次數(shù)來獲得足夠多的氧氣。5.肺活量越大說明肺的功能越好,經(jīng)常運動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肺活量。第5課保護呼吸器官1.把幾個涂滿果膠的塑料片,分別放在一些灰塵較多的地方。過一段時間去觀察,發(fā)現(xiàn)塑料片上有很多灰塵。2.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的肺部會明顯變黑。3.使用后的口罩帶有多種病毒、細菌和其他有毒物質,要及時清洗、消毒或更換。4.吸煙和空氣污染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5.堅持鍛煉可以增強我們呼吸器官的功能。遠離香煙,拒絕二手煙6.不吸煙、霧霾天戴口罩、經(jīng)常開窗通風、植樹造林、減少大氣污染等都有利于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遠離香煙,拒絕二手煙防范霧霾,勤換口罩防范霧霾,勤換口罩不隨地吐痰,避免傳播疾病要開窗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不隨地吐痰,避免傳播疾病要開窗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第五單元人體的消化器官第1課一次神奇的旅行1.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和大腸等。2.各個消化器官的作用(1)口腔:切割、磨碎、攪拌、潤滑食物,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淀粉→麥芽糖)。(2)咽: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3)食管:把食物運輸?shù)轿咐?,也稱為食道。(4)胃:把食物揉爛,初步消化蛋白質。(5)小腸:消化、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營養(yǎng)。(6)大腸:從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中吸收一部分水分和剩余的營養(yǎng)、運送殘渣。3.肝臟能分泌膽汁,幫助小腸消化和吸收。4.在彎彎曲曲的小腸里,腸液、膽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養(yǎng)料被小腸壁上絨毛里的血管吸收,傳到全身各處。5.糞便從肛門排出。6.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路線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第2課口腔“歷險記”1.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第一站。2.口腔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場所。3.口腔里的器官(1)牙齒可以將食物切割、磨碎。(2)舌頭可以攪拌食物并協(xié)助吞咽。(3)唾液腺受到食物刺激后,開始分泌唾液。唾液不僅可以幫助吞咽,也能幫助初步消化食物。嚼碎的食物與唾液混合后,借助唾液的潤滑作用進入咽、食管和胃。大腸4.口腔消化模擬活動(1)四人一組,一人扮演牙齒用搟面杖搗碎食物,一人扮演舌頭用木鏟攪拌食物,一人負責往“口腔”里添加食物和“唾液”,一人用塑料勺負責“吞咽”攪拌好的食物。(2)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需要牙齒和舌頭等器官的密切配合。第3課胃中“奇遇記”1.食物經(jīng)過口腔內牙齒咀嚼、舌頭攪拌與唾液混合,吞咽進入胃后,胃壁肌肉運動會把食物磨得更細,并與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一樣半液體狀的物質,就是食糜。2.“膠囊小導游”進入胃后,感覺全身被酸酸的液體浸泡了,這酸酸的液體是胃液,有助于消化食物。“膠囊小導游”還感覺周圍像地震似的,這是胃蠕動產(chǎn)生的影響。3.模擬胃的蠕動(1)將食物撕碎或搗碎倒入塑料袋中,灑一些水,模擬胃液。(2)用手連續(xù)揉捏塑料袋150次(中間可以休息兩次),袋中食物會被揉爛,變成食糜。(3)揉捏塑料袋前,如果袋子里面有氣體,要先把氣體排凈。(4)揉捏塑料袋50次以后,感覺手很酸,這說明胃的工作很辛苦,吃食物時要細嚼慢咽,減輕胃的負擔。4.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進行消化的重要場所。胃蠕動能夠將食物變成食糜送入小腸。第4課蜿蜒的旅行1.小腸盤曲在腹腔內,上端連著胃,下端通過盲腸和大腸連接,全長4~6米。2.小腸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場所。3.小腸內表面有豐富的絨毛,使小腸與食物的接觸面積約200平方米。絨毛上有很多毛細血管,可以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4.大腸一端與小腸連接,另一端與肛門連接,長約1.5米。5.大腸把食物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剩余的營養(yǎng)物質吸收后,將殘渣運送到直腸經(jīng)肛門排出。6.制作小腸模型時,有絨毛的一面朝里。將食糜灌入小腸模型后,從另一端流出的食糜變少了。第5課保護消化器官1.對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響的習慣:(1)暴飲暴食。(2)飯后劇烈運動。(3)邊吃飯邊看手機。(4)食物過冷、過熱。(5)吃飯不按時。(6)飲食不潔等。2.不良的飲食習慣對消化器官造成的影響:(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2)胃潰瘍。(3)胃的良性、惡性腫瘤。(4)十二指腸潰瘍。 (5)胃脹,蠕動變慢,消化食物能力變差等。模擬胃脹3.良好的飲食和衛(wèi)生習慣、規(guī)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態(tài)、適量的運動等都是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反思單元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1.李時珍(1518-1593),我國明代著名醫(yī)藥學家。2.《本草綱目》把藥物分成了16部、60類,有的類下面還分成若干族,族下面是每種藥物,從而形成嚴密的分類體系。3.《本草綱目》在中國醫(yī)藥學界廣泛傳播,并傳往世界各地,被公認為“東方醫(yī)學的巨典”。4.對事物的特征進行全面比較,并按照不同的分類層級對事物進行系統(tǒng)的分類,是認識事物之間關系的有效方式。5.現(xiàn)代生物分類法就是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等層級對生物進行分類的。6.編著《本草綱目》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不斷地處理信息、作出判斷(得出結論)。7.我們可以通過條形圖處理信息,用概念圖梳理掌握的科學概念。8.真實的數(shù)據(jù)是我們作出正確判斷的依據(jù)?!窘滩暮單觥勘竟?jié)課基于第一課學生對蠶卵的認識,將學生的視野引向認識更多動物的卵。本課包括觀察比較不同動物的卵以及觀察雞卵的內部結構兩個主體活動,了解動物卵是多種多樣的,卵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初步理解卵是動物生命的開端,培養(yǎng)學生用分類的方法認識紛繁復雜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構建結構與功能、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認識。教材的“聚焦”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對蠶和蠶卵的認識為基礎,直接告訴學生許多動物都是產(chǎn)卵繁殖后代的這一事實,由此引發(fā)學生對更多動物卵的關注,并將研究的話題聚焦到卵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探索”環(huán)節(jié)的第一個活動“觀察不同動物的卵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意在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動物的卵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以此為基礎,用分類的方法去認識紛繁復雜的卵的世界。教科書提供了六種常見動物和它們的卵,要求學生確定一個標準給卵分類,給出的范例是依據(jù)“卵是否有硬殼”。學生還可以依據(jù)卵的大小、顏色、卵是獨立存在的還是聚集在一起的等不同的標準給卵分類。第二個活動是“觀察雞蛋的內容結構”。從畫頭腦中雞蛋內部結構到觀察縱切開的熟雞蛋,再到生熟雞蛋的比較,一步步引領學生梳理和完善雞蛋結構的已有認知,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詞匯描述雞蛋的結構,并能準確指認各部分結構。研討部分的兩個問題是在前面觀察雞蛋的探究活動基礎上展開的。第一個問題“推測雞蛋各部分有什么作用?”主要引領學生認識卵殼、卵白、卵黃和氣室在卵孵化過程中的作用。第二個問題“雞蛋的哪一部分將會發(fā)育成小雞”不一定要求學生一定會使用胚盤這個詞匯,但需要學生能指出胚盤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語言描述它的樣子與同學交流。拓展部分與本課教學內容聯(lián)系不大,但“堅持觀察并及時記錄蠶的生長變化”是前一課“蠶卵變化”觀察的延續(xù),更是整個單元的重要學習任務。所以,教材這一階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堅持長期觀察記錄的意識和習慣?!緦W情分析】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jīng)認識了蠶卵。其實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蠶卵一定還見過不少其他動物的卵。最為熟悉的應該是雞卵,也就是雞蛋。此外鵪鶉的卵(鵪鶉蛋)、鴨卵(鴨蛋)等許多鳥類的卵大部分學生都不陌生,不少學生還見過蛇卵、烏龜卵、青蛙卵、魚卵等,但是他們對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對于動物的卵多種多樣,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動物為什么要產(chǎn)卵,它對動物自身來說有什么意義……等等問題學生們可能從沒有思考過,更沒有研究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許多動物是通過產(chǎn)卵繁殖后代的。2.知道不同動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態(tài),有些有外殼,但內部結構相似。3.知道雞卵有卵殼、卵黃、卵白、氣室等結構以及他們的作用??茖W探究目標1.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卵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給卵分類。2.觀察并能識別雞卵的內部結構,根據(jù)卵各部分結構的特點,推測各部分的功能。科學態(tài)度目標1.基于卵為什么能孵化出小動物的好奇心,表現(xiàn)出對動物卵的探究興趣。2.課后繼續(xù)觀察蠶的生長變化,感受長期觀察的價值和意義??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通過了解和觀察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卵,感受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生命的神奇,進一步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教學重難點】重點:比較不同動物卵的特征,給卵分類以及觀察、識別雞卵的內部結構。難點:根據(jù)雞卵各部分結構的特點,推測各部分的功能?!窘虒W準備】教師準備:蠶卵、鵪鶉蛋等常見動物卵,PPT等。學生準備:生、熟雞蛋各一枚、放大鏡,培養(yǎng)皿等。【教學過程】四、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1.提問:蠶是通過什么繁殖后代的?(預設:蠶卵)2.出示PPT,提問:還有哪些動物也是通過卵來繁殖后代的呢?(預設:雞、烏龜、鴿子……)3.揭示課題:認識其他動物的卵(板貼)五、探究:不同動物卵的結構和功能(預設32分鐘)[材料準備:熟雞蛋、生雞蛋、放大鏡、培養(yǎng)皿等每組一份,蠶卵、鵪鶉蛋、動物卵圖片、學生活動手冊]活動一:觀察和交流不同動物卵的相同和不同(預設5分鐘)1.PPT出示生活中常見動物和它們的卵,提問:不同動物的卵一樣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建議引導學生用“**卵和**卵比較,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句式作答)2.師生交流小結:各種動物卵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處?;顒佣焊鶕?jù)特征給動物卵分類(預設7分鐘)1.PPT出示魚卵等5張動物卵圖片,提問:你能根據(jù)某一個特征,給下面的卵分類嗎?2.同桌討論后集體進行交流梳理。(建議重點關注學生各種分類的依據(jù),只要合理都可,若學生沒有提到外殼,可引導:如果根據(jù)有沒有外殼,可以怎么給卵分類呢?)活動三:觀察雞蛋的內部結構(預設12分鐘)1.出示雞蛋,提問:它里面是什么樣呢?(學生簡單交流)2.完成活動手冊中“我印象中的雞蛋”(內部)畫圖。3.簡單展示一二個學生畫圖作品,引入:雞蛋內部到底是什么樣?最好的辦法是我們親自觀察一下。4.PPT出示觀察雞蛋內部結構活動要求,小組開展觀察,完成活動手冊“我觀察到的雞蛋”畫圖。5.交流梳理,適時出示PPT雞蛋內部結構圖進行小結。6.學生完善自己活動手冊雞蛋內部,補充標注。活動四:交流和推測雞蛋各結構的功能(預設8分鐘)1.提問:雞蛋的這些結構,分別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呢?2.交流梳理,并適時出示PPT雞蛋內部各部分作用圖進行小結。4.出示PPT,提問:雞蛋的哪一部分將會發(fā)育成小雞?(學生可再次用放大鏡觀察蛋黃上的“小眼睛”。)5.小結:雞蛋的卵黃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小白點,這就是胚盤。它是生命的開端,小雞就是由胚盤中的受精卵發(fā)育來的。六、拓展與指導(預設5分鐘)1.提問:今天我們重點觀察了雞蛋等其他卵,你們前幾天的蠶卵發(fā)生變化了嗎?(學生簡單交流)2.小結:課后繼續(xù)觀察蠶卵的變化,如果孵化出小蠶了,就選擇1-2條蠶做好記號作為重點觀察對象,比如可與一元硬幣等物體比較,觀察它每天長大了多少,有什么行為等,這些記錄可及時地記錄在活動手冊上。3.機動指導完成作業(yè)題?!窘滩暮單觥勘菊n是第一節(jié)課的延續(xù)。從第一課開始學生就開展了蠶的飼養(yǎng)活動,通過一段時間對蠶的飼養(yǎng),蠶幼蟲的身體結構與蠶卵也有了很大的不同。本節(jié)課要對四齡的蠶進行觀察,研究蠶幼蟲的身體結構及行為特征,引領學生關注蠶未來的生長變化,指導學生為五齡蠶的吐絲結繭做好準備。聚焦板塊通過一張蠶的幼蟲圖片,將內容聚焦在現(xiàn)階段幼蟲的形態(tài)特點上來,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蠶的身體結構已經(jīng)與蠶卵時期大不相同了。通過回顧剛孵化時蟻蠶的形態(tài),明確本課的研究內容,即蠶幼蟲的外部形態(tài)以及幼蟲成長過程中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探索板塊主要有兩個學生活動。一是觀察蠶房中的蠶,了解蠶的生命活動現(xiàn)象,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蠶的幼蟲是在不斷生長的,顏色由黑變灰再變白,身體變長變粗等,通過蠶房中桑葉、糞便、蠶絲等的發(fā)現(xiàn)了解到幼蟲的各種生命活動現(xiàn)象,并提示觀察時不要用手觸摸蠶。二是觀察蠶的身體結構,利用放大鏡認識蠶的幼蟲的身體結構及各個部位的具體特征,通過觀察幼蟲的行為了解各部位對應的功能特點。這兩個活動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更希望能用文字和圖畫進行記錄。研討活動板塊,圍繞三個問題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蠶在生長過程中一系列身體及行為活動的變化,感受蠶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huán)境,并了解在幼蟲生長過程中伴隨著眠和蛻皮現(xiàn)象。拓展板塊引領學生繼續(xù)關注蠶未來的生長變化,并做好相應準備。如進入五齡期的蠶將要吐絲結繭,需對蠶的“家”進行改造等。蠶一生的觀察研究是一個長期的持續(xù)的活動,許多觀察記錄活動是在課外進行的。本課教學通過引領學生展示他們的觀察記錄,交流這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的蠶的生長、發(fā)育以及飲食、運動等行為的新變化以及飼養(yǎng)蠶的經(jīng)驗和教訓,感悟到在一段時間里堅持做好觀察記錄的重要性?!緦W情分析】學生在第一課后已經(jīng)開始了蠶的飼養(yǎng)活動,有的學生可能在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了蠶的飼養(yǎng)經(jīng)驗,對于蠶的形態(tài)變化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蠶的幼蟲的身體逐漸由黑變白,變長變粗等),但沒有系統(tǒng)地觀察過蠶的身體結構,對各部位的名稱以及對應的功能還不熟悉,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不能進行科學的解釋。長期的飼養(yǎng)觀察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深入細致的觀察,堅持記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蠶的幼蟲身體逐漸長大,伴隨著眠和蛻皮現(xiàn)象。2.知道蠶的生長發(fā)育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氧氣和食物。3.描述蠶的幼蟲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有口、眼、足、氣孔等結構與取食、運動、呼吸等功能相適應??茖W探究目標1.會養(yǎng)蠶,能夠經(jīng)歷小蠶不斷長大的過程,能用文字和畫圖描述幼蠶的形態(tài)特征。2.能夠基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測幼蠶身體變化及生命活動現(xiàn)象。科學態(tài)度目標1.對養(yǎng)蠶活動研究蠶的生長變化保持濃厚的興趣。2.能夠領悟到生命的可愛和可貴,懂得珍愛生命。3.能夠感悟到在一段時間里堅持做好觀察記錄的重要性??茖W、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能體會到動物健康生活需要適宜的環(huán)境,人類行為影響動物生存。2.知道蠶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到人類生活與動物息息相關?!窘虒W重難點】重點:交流養(yǎng)蠶過程中的新發(fā)現(xiàn),觀察蠶幼蟲的生命活動,認識蠶的幼蟲的身體結構及對應的功能。難點:區(qū)別即將吐絲的蠶,為蠶的吐絲結繭做好準備;堅持長期觀察記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四齡的蠶幼蟲、適量桑葉、玻璃片、棉簽、放大鏡、PPT等。學生準備:四齡的蠶幼蟲、適量桑葉、學生活動手冊等?!窘虒W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小組蠶的幼蟲的生長變化圖片,小組記錄]1.PPT出示各小組蠶的生長變化圖、觀察日記、記錄表等。提問:我們已經(jīng)飼養(yǎng)了一段時間的蠶,哪個小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作為“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李商隱之無題
- 2025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真題匯編】
- 嶗山初一分班試卷及答案
- 快樂試卷三年級及答案
- 2025年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歷年考題
- 九下語文聯(lián)考試卷及答案
- 秘書人員崗前培訓
- 家具生產(chǎn)工藝流程與市場趨勢
- 數(shù)字化物流在跨境電商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燃料產(chǎn)品生命周期評價-全面剖析
- 2023-2024學年湖北省荊門市京山市八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知到答案、智慧樹答案
- 浙江宇翔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測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給小學生科普地質學知識
- 課程與教學評價課件
- 提高手衛(wèi)生正確率品管圈課件
- 中醫(yī)護理技術穴位貼敷
- 分布式光伏高處作業(yè)專項施工方案
- 《狼王夢》小學讀后感400字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全)
- 水泥脫硝安全專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