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文言字詞激活文言教學_第1頁
趣解文言字詞激活文言教學_第2頁
趣解文言字詞激活文言教學_第3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趣解文言字詞激活文言教學一、尋求字詞本義與引申義的關(guān)系,可避免枯燥乏味

漢民族的先民們,通過對事物的直覺,把自己對世界的體驗用直觀的漢字表現(xiàn)出來。同時,漢字在發(fā)生發(fā)展中又反促其創(chuàng)制使用者認知上的深化。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古漢字正是漢先民原初生活的載體。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秦不敢動”中的“兵”字,從甲骨文以至小篆,都作雙手舉斤的樣子。那么這個雙手舉著的“斤”在古漢字里又是什么呢?古代的斤本是像鋤頭一般鋒利的器物,斤字本身正好是這種器物的象形。開始,斤和斧頭是有區(qū)別的,后來二者區(qū)別日漸淡薄,乃至成為同義詞,斤也被看做斧頭了。斤既然可以用來砍木頭,當然同樣可以拿來鋤地砍人頭了,古代生產(chǎn)工具和武器本無嚴格區(qū)別。斤用于戰(zhàn)爭,與戈矛劍戟起著同樣的作用。這樣,古漢字的“兵”意思就很明白了。雙手舉著武器,沖鋒陷陣,殺敵致勝,這就是“兵”,所以,凡是武器都可以叫做“兵”。后來演化為手拿兵器的人“士兵”、士兵的集合體“軍隊”、軍隊的功能“戰(zhàn)爭”等義項。再如《鴻門宴》中“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候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中的“走”字與“行”字,為什么前面用“走”字后面“從酈山下”又用“行”字呢?此時,若能探尋這兩個字的本義,學生印象將會非常深刻?!白摺弊郑诮鹞闹?,上邊是一個人形,并且此人還甩開了雙臂,下邊為“止”,很像一只大腳。整個字形看上去,就是一個人正在跑步前行。因此,“走”字的本義為跑,是一個會意字。后來,“走”字引申為奔向、逃跑等義,如“走北”,意思為戰(zhàn)敗而逃。在古代,侍奉主人的仆人常常要一路小跑,因此仆人被稱為“牛馬走”。現(xiàn)在,“走”主要指步行?!靶小?,本義為道路,甲骨文的字形像是一個相互交叉的兩條大路。后來,也用于代指軍隊,如學生初中學過的《史記·陳涉世家》中的“陳勝、吳廣皆次當行”。不論是在道路上,還是在軍隊的行伍之中,時刻都離不開行進,所以后來人們還將“行”字進行變音(本義讀hang,變化后讀xing),用于表示前進、行走的意思。經(jīng)過以上的講解,學生就能明白,剛脫離鴻門宴險境時,樊噲、夏候嬰、靳強、紀信等四人用“走”,而到了相對安全的芷陽時用“行”了。一個多義詞的各種義項相關(guān)聯(lián)又有趣味,學生可以在對古代先民生活的了解中,有機地掌握詞的各項意義,而不用死記硬背。如此追本溯源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得事半功倍。

漢字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諧音而產(chǎn)生豐富的意味,以至在特殊的場合往往能起到特殊的作用。比如學生在學到《鴻門宴》中范增“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時感到困惑,雖然知道范增這是做暗號,但為什么非要舉玉玦呢?為什么不能像其它小說中所寫的摔杯為號呢?此時教師應(yīng)當講明,“玦”與“絕”是諧音,《荀子·大略》有“絕人以玦”的說法。所以范增幾次用所佩玉玦暗示項羽下決心殺掉劉邦。講清楚了這一點,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

當然,從古漢字里還可以讀到漢先民們的宗教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文化內(nèi)容,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載體。

二、巧用字詞的音義同源現(xiàn)象,可收到舉一反三之效

所謂音義同源,是指語言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形成一定的語義范疇的時候,新字產(chǎn)生;其音讀和字義又常常會宗祖于同一語源,聲音相近、意思相關(guān),有一條潛在的線把它們串接起來的語言現(xiàn)象。如《勸學》中“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中的“輪”字,意為“車輪”,而其聲符“侖”有“條理”之意,故教師講到該字,可以做適當補充:聲符為“侖”的字,大都有“條理”的意思;如有條理的水為“淪”,有條理的人際關(guān)系為“倫”,有條理的言談為“論”,有條理的輻條做成的可以滾動的即為“輪”。又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中的“賤”字,其聲符為少的意思,故與“賤”字同一聲符的字也都有少的意思。如水少叫“淺”,器皿小而淺者叫“盞”,金屬小而便宜的叫“錢”,貝少就叫“賤”了,“賤”字也因貝少沒錢引申為低賤、卑賤義。廉頗的“頗”字,是頭不正的意思,歷史上廉頗是否歪頭已不可考,但與“頗”字聲符一樣的字倒有“不平、偏斜”之意,如山野傾斜叫“坡”,腳不能平衡叫“跛”。另外,上文所講到的玉玦的“玦”字,意為缺了口的玉環(huán),與其聲符“夬”一樣的字也有缺口的意思,如器皿有了缺口叫“缺”,堤堰有了缺口叫“決”。教師在講文言文時,如果能注意到字詞的音義同源現(xiàn)象,往往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文言字詞上收到舉一反三之效,而且可以加深對此類字詞的理解和記憶,過程也生動有趣。當然,必須給學生講明,并不是所有聲符相同的字都有音義同源的關(guān)系,即使在同一聲符的字里,也不是所有的字都與聲符字的字義相同或相近。

三、介紹字詞背后的故事,可讓課堂情趣橫生

在文言文中,一些詞語的產(chǎn)生常常源于歷史故事。教師在教學文言字詞時,如果涉及到這樣的字詞,一定要詳細介紹該詞語的相關(guān)故事。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而且也能讓課堂更加有趣。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在講到完璧歸趙時,對“和氏璧”這個詞語就應(yīng)該講清楚它背后的故事,方能顯示“和氏璧”的珍貴。關(guān)于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于《韓非子》《新序》等書,并且情節(jié)大致相同。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歷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所以命名為和氏璧。正是因為和氏璧是無價之寶,秦王才愿意拿十五座城池跟趙王交換,趙國藺相如也才愿意舍身保護。學生只有了解了和氏璧的故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意思。

再比如《鴻門宴》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張良為什么稱呼項羽和范增為“足下”呢?原來“足下”一詞,源于晉文公與介之推的故事。相傳,晉公子重耳出逃時,曾經(jīng)多日水米未進,當此危難之時,隨從介之推割肉相獻,重耳度過了危機。重耳即位后,為報介之推的大恩,想要重賞他,而介之推隱居山林,不肯下山;晉文公放火燒山,逼其下山,結(jié)果,介之推被燒死也未下山,晉文公十分悔恨,用介之推臨死前所抱的那棵樹做成木屐,穿在腳上,對著木屐嘆道:“悲乎足下!”“足下”一詞由此而有敬稱之意。講到這學生就明白張良為什么要稱呼項羽和范增為“足下”了。

在文言文中,來源于歷史典故的詞語還有很多,教師在授課時,如能予以適當?shù)闹v解,學生會感到生動有趣,文言字詞的學習自然就能情趣橫生了。

綜上所述,文言文教學中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字詞,如果將它們置放于中華古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