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課標解讀時空架構教材研透·探究情境化學習任務一思想與文藝成就【必備知識·導學】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1.發(fā)展概況(1)漢朝至魏晉南北朝流派漢朝魏晉南北朝儒學漢武帝時確立正統(tǒng)地位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道教東漢末年興起的本土宗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佛教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吸收儒、道思想,漸趨本土化【名師點撥】道家與道教道家是哲學思想流派,道教是從道家這個哲學思想體系中衍生出來的宗教組織派別,道教不等于道家。(2)隋唐時期隋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論唐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②武則天時,佛教在社會上也有很大發(fā)展,形成不同宗派,禪宗對后世影響最大【名師點撥】三教合一并未動搖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魏晉時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沖擊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隋唐時期出現(xiàn)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學失去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地位。2.反佛思想與滅佛運動(1)背景:佛教盛行,廣修寺廟,耗費錢財,很多勞動力不事生產,嚴重影響到政府財政收入。(2)概況民間反佛南朝無神論思想家范縝提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統(tǒng)一的,對佛教進行抨擊官方滅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統(tǒng)治者幾度滅佛(3)影響: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未從根本上遏制佛教的發(fā)展。3.儒學復興背景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使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代表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他從維護封建統(tǒng)治出發(fā),用儒家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目的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二、文學藝術1.文學(1)魏晉南北朝時期: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后出現(xiàn)了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東晉陶淵明的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文學形式。(2)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黃金時代。李白、杜甫分別被譽為“詩仙”和“詩圣”。2.藝術(1)書法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魏晉南北朝①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②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隋唐①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chuàng)出新風格;②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以圖解史】書法藝術的發(fā)展(2)繪畫東晉開始出現(xiàn)知名的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隋唐繪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xiàn)人的形態(tài),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圣”(3)石窟藝術①背景:魏晉至隋唐時期,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②代表: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等。【關鍵能力·導思】·史學前沿——佛教在中國傳播漸廣的原因材料兩漢時期,佛教剛剛傳入,羽翼未豐,還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戰(zhàn)亂,各族統(tǒng)治者的有意識提倡,佛教的因果報應、輪回轉世理論為生死問題提供了一種解答,頗能滿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與玄學有相通之處,故佛學傳播漸廣。——摘編自張應杭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解讀】①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戰(zhàn)亂,各族統(tǒng)治者的有意識提倡”→說明了國家長期戰(zhàn)亂和統(tǒng)治者提倡推動了佛教的傳播②通過“頗能滿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說明佛教的理論能滿足人們心理需求,適應中國社會需要③通過“與玄學有相通之處”→說明佛教日益本土化有利于佛教的傳播·合作探究——隋唐時期的思想與文藝材料一兩漢以降,由于中國本土道教的形成與印度佛教文化的東漸,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與挑戰(zhàn),儒學與道教、佛教三種文化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滲透,賦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儒釋道鼎足局面歷經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后因韓愈等儒生們的力排佛道,儒學才逐漸得到重振與復興?!幾在w吉惠等《中國儒學史》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中國思想界的發(fā)展狀況?!酒品ā孔プ£P鍵信息“中國本土道教的形成與印度佛教文化的東漸”“強烈的沖擊與挑戰(zhàn)”“三種文化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滲透”“重振與復興”。提示:佛教、道教興盛;儒學受到沖擊和挑戰(zhàn),但其正統(tǒng)地位仍得到維持;儒釋道三教并行,相互排斥又相互滲透;思想界較為活躍;唐中期以后儒學逐漸復興。材料二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個文化高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李白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元稹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李冶(女詩人)(2)材料二中的詩歌反映了唐代怎樣的社會風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使唐代詩歌藝術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千金散盡還復來”“胡”“女詩人”等,結合所學進行分析。提示:社會風貌:博大宏放的精神風貌;游俠之風;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開明的社會風氣。主要因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對外交流頻繁,選官制度的促進和教育的發(fā)展等。·史論闡釋——隋唐文化繁榮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方面闡釋前提國家統(tǒng)一強盛、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政策隋唐統(tǒng)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氛圍民族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對外中外交往頻繁,文化上吸取了外來優(yōu)秀成分基礎隋唐繼承發(fā)揚了歷代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2.特點全面繁榮在科技、宗教、哲學、史學、教育、文學、藝術方面全面繁榮兼收并蓄國內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交融,中國與亞洲、歐洲以至非洲都有往來,得以吸收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成分世界領先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和火藥,僧一行測算出了地球子午線長度,《千金方》《唐本草》等醫(yī)藥學著作都領先世界影響深遠唐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高峰,對中國文化發(fā)展、東亞文化圈乃至世界文明發(fā)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學習任務二科技成就與中外交流【必備知識·導學】一、科技成就1.魏晉南北朝時期數(shù)學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農學北朝賈思勰著述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地理西晉地圖學家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2.隋唐時期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印刷術唐朝已經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火藥(1)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2)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zhàn)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測算出了地球子午線長度醫(yī)學(1)孫思邈完成醫(yī)學名著《千金方》,它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yī)藥學成果(2)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名師點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三國至隋唐時期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廣大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以及科學家們的刻苦鉆研和實踐精神;而民族交融帶來的文化交流也促進了文化繁榮,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對科學技術也給予重視。二、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傳入中國(1)表現(xiàn)高僧來華從東漢到北朝,陸續(xù)有中亞、天竺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翻譯成漢文西行取經①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fā),經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②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貞觀初年前往天竺取經(2)影響:伴隨佛教東傳而來的異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對中國產生深遠影響。2.中國佛教外傳(1)表現(xiàn)鑒真東渡唐朝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歷盡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來華求法日本、新羅等國常常派學問僧來長安求法,日本的高僧空海回國時攜帶了許多佛經和詩文集(2)影響:這些交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文化發(fā)展有著重要貢獻?!疽詧D解史】佛教文化交流3.其他形式的中外交流(1)唐都城長安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使節(jié)、商人、僑民,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2)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有的留學生還在唐朝考中進士。(3)唐朝后期,不少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久麕燑c撥】唐朝中華文化圈唐代的對外交往,一方面促進了唐代經濟的繁榮,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另一方面唐代文明的對外傳播澤被東西,影響深遠,推動了“中華文化圈”的形成,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發(fā)展與進步?!娟P鍵能力·導思】·史學前沿——從玻璃器皿看隋唐科技與交流材料①右圖為薩珊(今伊朗)凸紋玻璃杯。經過現(xiàn)代科學技術測試,證實其是中亞玻璃的典型器皿。②彼窗牖之麗者,有琉璃之制焉。洞徹而光凝秋水,虛明而色混晴煙。——[唐]王棨《琉璃窗賦》③劫國(今阿富汗)……唐武德二年,遣使朝貢寶帶、金鎖甲、玻瓈水晶杯各一;玻璃四百九十枚,大者如棗,小者如酸棗?!猍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讀】①由“中亞玻璃的典型器皿”→該玻璃器皿來源于中亞地區(qū),唐朝與中亞存在著文化、技術的交流。②由《琉璃窗賦》→說明唐代玻璃窗戶色澤透明,制作精良,玻璃已應用于社會生活之中。③通過《太平寰宇記》記載→阿富汗遣使朝貢,攜帶玻璃數(shù)量較多,種類多樣→表明阿富汗以稀奇、昂貴的玻璃作為貢品,反映了阿富汗與唐朝的官方交往關系和中外交流狀況。·合作探究——隋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一有唐一代,吐納東西文化,兼容華風異俗,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少數(shù)民族風俗習慣的影響都很明顯。在京都長安,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響,使得居民的衣飾、飲食、娛樂、婚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具有“胡化”的特色?!浞煮w現(xiàn)了這座國際大都會包含的氣象,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風貌?!獜埮d勝《唐代長安的“胡化”風氣》思考:(1)根據材料,概括唐代對待異域文化的態(tài)度。結合唐代佛教傳播的史實,闡述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酒品ā孔プ£P鍵信息“吐納東西文化,兼容華風異俗”等,結合所學進行分析?!窘馕觥繎B(tài)度:兼收并蓄(開放包容);史實及影響:玄奘西行取經,隨之而來的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日本空海來長安求法,這些交流對周邊國家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重要貢獻。材料二東亞國家大量吸收中國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見,中國文化的價值并非完全依附國力對外傳播。一些東亞國家把唐代的經書作為士大夫的必讀書,其典章制度幾乎完全由中國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長安的市坊制建立?!稏|亞文化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東亞國家大量吸收中國文化的原因?!酒品ā孔プ£P鍵信息“文化的價值”“國力”“典章制度”等,結合所學進行分析。提示:中國文化具有先進性,對周邊國家具有吸引力;中外交通便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中國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大的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等整體發(fā)展水平較高?!な氛撽U釋——隋唐對外交往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范圍廣泛隋唐時期對外交往的國家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同時與歐洲、非洲也有往來領域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渠道眾多有官方外交往來,公派及民間留學,國家間及民間貿易,佛教的傳播等內容不同中國傳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產技術等,推動了各國社會的進步、歷史的發(fā)展。外國傳入的主要是土特產、物種、藝術等,豐富了唐朝的社會生活2.影響:(1)對外交往促進了唐朝經濟進一步繁榮,文化更加豐富多彩。(2)對外交往加強了中國同亞、歐、非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以及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3)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對亞洲和世界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教考銜接·知能融匯化(一)教材溯源·素養(yǎng)涵育: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它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體現(xiàn)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它包含正確的民族觀、文化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要求學生能夠認識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P45歷史縱橫——魏晉玄學思考:結合?,分析魏晉玄學的產生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怎樣的特點。提示:①魏晉玄學的產生與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文化底蘊密切相關,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具有本土性;②魏晉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經典說明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具有很強的包容性;③魏晉玄學與先秦道家、儒家思想都有傳承關系,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連續(xù)性。?P47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金剛經碑》、懷素《自敘帖》思考:結合?,隋唐書法藝術怎樣展現(xiàn)了盛唐氣象?提示: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秀美剛勁,規(guī)矩嚴整,體現(xiàn)了唐朝國力強盛,政治穩(wěn)定,注重法度的風氣;而懷素的草書結構多變、剛柔相濟,狂放而不失法度,則體現(xiàn)出了唐朝文化繁榮,思想活躍,浪漫主義發(fā)展。?P49唐招提寺思考:結合?,該史料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日本產生怎樣的影響?提示:唐招提寺是唐朝中華文化圈對日本影響的體現(xiàn),唐文化深刻影響日本城市與建筑的發(fā)展。(二)命題探源·教考對接1.(2023·北京合格考·T6)唐朝時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以上史實描述的是 ()A.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 B.經濟的迅速發(fā)展C.中外文化的交流 D.文學藝術的繁榮【解析】選C。玄奘西行、鑒真東渡促進了中印、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發(fā)展;新羅、日本使節(jié)和留學生來唐,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即以上史實描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選C;材料未體現(xiàn)政治制度,排除A;材料也并未體現(xiàn)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排除B;材料也未涉及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成就,排除D。[名師點評]本題考查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題干中玄奘、鑒真和新羅、日本向唐朝派遣留學生的行為都證實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這與教材中關于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論述相一致。[教材之源]①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貞觀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經?!殡S佛教東傳而來的異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對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②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也影響到周邊國家。唐朝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歷盡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些交流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文化發(fā)展有著重要貢獻。③新羅、日本兩國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響。它們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有的留學生還在唐朝考中進士。2.(2022·江蘇選擇考·T3)唐人崇尚“晉賢真跡”,爭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為代表的江左書法風格,進士及第后在雁塔題名的字跡被認為皆有“江左遺風”。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為主流B.科舉推動行書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強烈D.書法藝術吸納六朝元素【解析】選D。據材料可知唐朝書法藝術模仿魏晉時期的風格,說明唐代書法藝術吸收六朝元素,故選D;唐代文化重心仍然在北方,排除A;魏晉時期行書進入鼎盛時期,與科舉制無關,排除B;唐代書法效仿前人屬于士人追求,而市民文化需求具有世俗化傾向,排除C。[名師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yǎng)?!盃幭嘈Х乱酝豸酥缸訛榇淼慕髸L格”體現(xiàn)了唐代文人對魏晉時期書法藝術的繼承和發(fā)展,這契合了教材中關于隋唐書法藝術成就的論述。[教材之源]隋唐時期的書法藝術,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chuàng)出新風格。【本課小結】課堂·清體系·構課堂達標·效果測評化題組1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1.南朝思想家范縝在《神滅論》中提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他認為,精神與形體不可分離,形體存在,精神才存在;形體衰亡,精神也就歸于消滅。其思想產生的背景是 ()A.國家強盛政治清明 B.南方經濟超過北方C.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 D.佛教文化空前盛行【解析】選D。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廣修寺廟,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很多勞動力不事生產,嚴重影響到政府財政收入,反佛者眾多,范縝即為代表之一,神滅論就是針對佛教宣揚的形神分離、形亡而神不滅的觀點而提出的,故選D;“國家強盛政治清明”不合史實,南朝在與北朝爭奪中處于劣勢,排除A;“超過”不合史實,此時北方仍占上風,排除B;“科學技術”不合邏輯,《神滅論》不是科學技術,是為了證實佛教的虛妄而提出的,排除C。2.(2024·天津高一檢測)據韓愈《原道》的描述,當時僧人、道士均視孔子為“吾師(釋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們“樂其誕而自小”。為此,韓愈主張 ()A.貴儒尊道 B.無為而治C.復古崇儒 D.三教并行【解析】選C。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使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唐代中期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與題意相合,故選C;“貴儒尊道”是東漢以來道教的主張,排除A;無為而治是老子的主張,排除B;三教并行是唐朝統(tǒng)治者推行的政策,排除D?!旧罨c撥】道統(tǒng)說該理論是韓愈復興儒學的重要思想。他認為“道”從堯舜禹湯就開始了,中間歷經文王、周公、孔子、孟子的代代相傳,此后中斷,一直到韓愈本人,才又延續(xù)下來。題組2文藝科技3.(2023·黑龍江合格考)在書法藝術中,草書以其狂放不羈的特點獨具審美價值。下圖屬于該書體的是 ()【解析】選D。A屬于篆書,B屬于隸書,C屬于楷書,D屬于草書。4.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出現(xiàn)了“詩圣”“書圣”“畫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被稱為“畫圣”的是 ()A.王羲之 B.顧愷之C.顏真卿 D.吳道子【解析】選D。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圖》,人物畫稱作“吳帶當風”,故選D;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排除A;東晉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排除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馬騮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金屬隔架衣柜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填充母料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小學生素質發(fā)展報告冊個人成長記錄
-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聯(lián)合生產經營合同范本
- 采購合同樣本:原材料采購
- 食品博覽會展位租賃合同
- 高端住宅租賃合同
- 合資企業(yè)設立合同
-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分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武漢2025年湖北武漢理工大學管理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第1課 隋朝統(tǒng)一與滅亡 課件(26張)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4年廣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煤礦復工復產專項安全風險辨識
- DB42T 1049-2015房產測繪技術規(guī)程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8課重要旅客服務溝通
- 學校副校長述職報告PPT模板下載
- 月老合婚真經
- (完整版)歐姆龍E3X-HD光纖放大器調試SOP
- 2022年高級統(tǒng)計師考試真題及參考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