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西省汾陽市汾陽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一次測試歷史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fā)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歷史意義的變化和事件,它們作為階段性的事件對于世界歷史發(fā)展同樣產生了較為重大的影響,起到了一個標志性的作用,能夠使我們較為清楚地看到世界現(xiàn)代史的發(fā)展線索。據此可知,這些事件A.有利于國際關系民主化 B.推動冷戰(zhàn)向更深層次發(fā)展C.促成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D.鞏固世界政治多極化格局2.佛教創(chuàng)始人悉達多,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據此判斷悉達多出身的種姓應該是: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3.對如圖的解釋正確的是A.說明新中國社會性質的轉變B.土地改革后的農民喜獲豐收C.建國后農民的政治地位提高D.工業(yè)化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4.孫中山在《民族的、國民的、社會的國家》一文中指出,英國財富多于前代不止數千倍,人民的貧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數千倍,并且富者極少,貧者極多……美國官吏有由選舉得來的,有由委任得來的,無論是選舉、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選舉上說,美國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無知的人夾雜在內。材料表明,孫中山A.使三民主義思想有了新的發(fā)展B.開始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C.對西方社會的弊端有較清醒認識D.意欲放棄走英美式代議制的道路5.陳旭麓先生認為近代中國“除了舊生產方式逐步解體所產生的苦難之外,還應當有新生產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機和朝氣”。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動,主要表現(xiàn)在①東南沿海手工業(yè)遭受沉重打擊②對外貿易中心發(fā)生轉移③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發(fā)展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產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據吳敏樹《拌湖文集》記載,“茶,巴陵故少種,道光末,江廣人販茶之洋,名紅茶。慮茶偽,專取生葉,高其值,人爭共市。而貿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雜樹葉為之,極有無一茶葉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時,苦難得,始有自種”。這說明A.巴陵農業(yè)生產出現(xiàn)專業(yè)化特征B.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葉生產受外國市場影響D.茶葉成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7.從1928年起,美國證券商大幅開辟貴賓室,配備大量供女性閱讀的雜志,并派專人講解投資規(guī)則、股市變化和提供投資咨詢,大力倡言“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富人”。這主要反映了美國A.婦女解放運動成效顯著 B.金融業(yè)躍升為國家的支柱產業(yè)C.股票投機狂熱已現(xiàn)端倪 D.平等理念逐漸滲透到經濟領域8.有歷史學家感慨:“為什么工業(yè)化浪潮不是在法國之后穿過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呢?是地中海太寬闊了嗎?果真如此,那么為什么又能橫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開花?”這主要說明A.海洋國家比大陸國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緣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因素D.工業(yè)化進程主要發(fā)生于歐洲與美洲地區(qū)9.繼希臘人之后,羅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歷史舞臺。經過希臘化的東征,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然而,古羅馬學者賀拉斯說:被征服的希臘人最終俘虜了羅馬人。賀拉斯這一說法的視角是A.商業(yè)征服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D.財富侵蝕10.自秦以后,隨著皇權的不斷加強,古代中樞權力機構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其中為分割宰相權力而設立的機構是A.刺史 B.中書省 C.內閣 D.參知政事11.據《上海電信史》記載:“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請德律風專營權,條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電話通訊網。”文中省略的機構應是A.英國議會 B.總理衙門 C.“工部局” D.上海道臺12.《史記》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睆牟牧现锌芍芪渫鯇嵭蟹址庵浦饕膶ο笫洽偻跏尧诠Τ饥巯却馁F族④匈奴后裔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圖是美國總統(tǒng)胡佛與羅斯福面對經濟大危機采取的措施,這些措施帶來的負面影響分別是A.減少了政府收入激了對外出口B.加劇了經濟危機擴大了政府赤字C.增加了政府收入減少了對外出口D.提高社會購買力減少了政府赤字14.20世紀以來,許多歐美畫家利用有關的視角因素,進行自由、形象的組接,注重感情的揮灑,從而表現(xiàn)相應的主題。這種作品A.繼承了古典主義的傳統(tǒng)風范 B.抒發(fā)了眾畫家對理想世界的追求C.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的文藝特點 D.突出了反傳統(tǒng)及個人主義的特征15.一位藝術家曾說:米開朗琪羅的出現(xiàn),像颶風一般把意大利的那種沉靜和優(yōu)美的藝術風格吹走了,帶來的則是豪壯的羅馬風格藝術。下列項中,與此相吻合的是①在《創(chuàng)世紀》中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體魄強健、筋肉突起的英雄②《最后的審判》畫面雄偉壯烈,充滿了嚴肅和恐怖的氣氛③設計并建造完成圣母瑪利亞大教堂的圓頂,彰顯公民精神④擁護佛羅倫薩共和政體,對抗美第奇家族并出任城防總監(jiān)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6.20世紀30年代,梅蘭芳舉家從北平搬到上海,他編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唱詞中“山河萬里幾多愁-金酋鐵騎豺狼寇”成為梅派名段。梅蘭芳這些活動旨在A.推動“梅派”藝術的新發(fā)展 B.充分發(fā)揮京劇的休閑娛樂功能C.借助傳統(tǒng)藝術宣傳民族救亡 D.推動京劇藝術進一步走向成熟17.20世紀40至70年代,法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這些特點不包括A.實行明確的經濟發(fā)展計劃 B.確立建設福利國家的方針C.重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開始了私有化的浪潮18.三國曹魏時時期曹操在用人方面實行“唯才是舉”的政策,一時謀臣如云,猛將如雨,其子曹丕即位后采取九品中正制以維護統(tǒng)治,這種變化A.不利于官僚政治的發(fā)展B.激化了曹魏政權和豪門士族的矛盾C.使君主進一步掌握了選拔官吏的選拔權D.變換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的發(fā)展19.下列1904年的歐洲漫畫刻畫的歐洲政治態(tài)勢是A.嚴重對立,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B.英德矛盾加劇,英法接近C.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并對峙 D.巴爾干半島成為矛盾焦點20.史書記載,漢順帝即位后,發(fā)生一場大瘟疫,順帝即招納賢才,廣開直言之路;漢沖帝即位當年發(fā)生大地震,沖帝隨后進行賢良方正之選。據此可知當時A.天人感應思想已影響執(zhí)政B.天災人禍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國D.形成開放民主的政治風氣2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都是“人”被發(fā)現(xiàn)和重視的時代。二者的共同之處是A.都處于轉型時期,體現(xiàn)了新興階級的要求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后的必然結果D.都是教會神學長期統(tǒng)治的結果22.有學者認為,反全球化的國家主要是債務纏身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發(fā)達國家。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是()A.發(fā)達國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反全球化運動主要是反經濟全球發(fā)展C.全球化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D.全球化威脅著不發(fā)達國家的經濟主權23.作為傳統(tǒng)的全球化推動力量的美國和英國背道而行:部分國家在民粹主義思潮的推動下,一些持有反全球化立場的領導人上臺,進而通過煽動、操縱選民,作出反全球化行為,出臺反全球化政策。這些現(xiàn)象說明A.反全球化更有利于緩解困境 B.反全球化會改變全球化趨勢C.全球化已不符合時代的需要 D.全球化趨勢將在曲折中前行24.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著手創(chuàng)辦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該學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學,按照美國優(yōu)秀醫(yī)學院的標準,為教師提供世界水準的豐厚工資和福利保障。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的創(chuàng)建A.推動了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B.有助于中國社會生活習俗的變遷C.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D.改善了中國社會的醫(yī)療衛(wèi)生狀況25.中國傳統(tǒng)社會制度的核心是A.世襲制度 B.家族制度 C.宗族制度 D.宗法制度26.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過了“三自一包”的經濟建設方針?!叭浴奔丛试S農民耕種自留地,自辦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場上出售產品;“一包”即農民承包政府規(guī)定的農業(yè)生產指標,要求保證完成。中央通過這一經濟建設方針,旨在A.改變人民公社體制 B.促成經濟體制改革C.全面糾正右傾錯誤 D.調整國民經濟結構27.作為實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況包括A.青銅鑄造和農業(yè)生產 B.祭祀禮典和農業(yè)生產C.青銅鑄造和文化藝術 D.天文歷法和祭祀禮典28.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次知識革命,主要依賴于人的知識創(chuàng)造,超越了有型的物質資源。美國通過知識開發(fā)和利用,一系列脫離傳統(tǒng)工業(yè)制造范疇的高新技術和經濟模式應運而生,加快了創(chuàng)造財富和資源的速度。蘇聯(lián)守著傳統(tǒng)的工農業(yè),和美國創(chuàng)造財富速度相比,猶如老牛拉慢車。材料說明了A.經濟結構的落后制約了蘇聯(lián)國力的提升B.蘇聯(lián)錯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契機C.教育的落后是蘇聯(lián)發(fā)展緩慢的重要原因D.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的歷史必然29.明中后期,河南地區(qū)棉農種植的棉花,除滿足自身需要及供給本地棉紡織業(yè)外,還有大批被輸往江南,供應松江、蘇州等地的棉紡織業(yè),因而鐘化民認為“中州地區(qū)所產棉花雖然數量很大,卻盡歸商販,民間衣服率從貿易”。這反映了()A.農業(yè)經濟的商品化 B.自然經濟日趨瓦解C.長途貿易較為興盛 D.經濟分工更加細化30.十三世紀前后,西歐活躍著一批異端教派,他們都在討論人與上帝的關系。阿諾德教派猛烈攻擊教會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惡行,卡塔爾派提倡“保持基督純潔”,韋爾多派則主張“回歸貧窮教會”。這說明當時A.天主教會權力走向衰落 B.人們自我意識增強C.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fā)展 D.新教理論初步形成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國崛起》解說詞寫道: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指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海國圖志》中有如下記載:“昔惟意大利亞足以綱紀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為數國,教雖存而富強不兢,手是佛郎機(法蘭西)英吉利代興?!辈牧隙?975年5月,鄧小平訪問法國。法國總理希拉克在談到這次會談成果時說:“法國人和中國人都拒絕接受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更團結一致、更富饒和更有組織的歐洲”。2012年2月,在訪問愛爾蘭期間談到中歐關系時表示:中國作為歐盟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一直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支持歐洲在國際上發(fā)揮更大作用。一個團結、穩(wěn)定、繁榮的歐洲,必將為實現(xiàn)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xù)、平衡增長作出寶貴貢獻?;卮穑?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哪一地區(qū)?說明你判斷的理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揭開了一場怎樣的“歷史大幕”?英、法取代意大利而興盛與這一場“歷史大幕"又有什么關系?(2)根據材料二,不同時代的中法兩國領導人對歐洲有什么共同的期待?結合兩個時代不同的國際形勢分析其出發(fā)點的變化。32.(歷史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意義重大,但最重要的莫過于增加槍支?!薄潞蹦隆ぐ⒗锊牧隙⒗锏难杆贁U張與英國的殖民利益發(fā)生了嚴重沖突。1839年,在英國的策動下,奧斯曼帝國發(fā)動了對埃及的戰(zhàn)爭。1840年,英國聯(lián)合俄、普、奧簽訂了干涉埃土沖突的條約。11月,阿里同英國簽訂《英埃協(xié)定》,被迫承認埃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個行省?!獡私贪娼滩牟牧先叭毡揪甲兎ㄅd治,南滅琉球,北辟蝦夷,歐洲大國,睨而不敢伺”。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又取得了勝利,日本政府充分利用這一時機與歐美各國重新談判,加快了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進程。1911年,廢除了全部不平等條約?!獡嗣癜娼滩模?)材料一中阿里意識到改革的重點是什么?結合所學指出其“增加槍支”的目的。(2)據材料二、三指出埃、日兩國對外擴張的不同影響。33.材料北非戰(zhàn)場是后勤之戰(zhàn),聯(lián)系北非和歐洲的地中海航線是交戰(zhàn)雙方的生命線,而馬耳他島是控制地中海的咽喉要地。1942年,英國在地中海的航行安全無法保證,馬耳他要塞的物資補給日益困難。這樣下去,不但無法切斷德意軍隊通往北非的海上航線,反而會使英軍在北非遭遇嚴峻的不利局面。8月,英國海軍決定組織一次大規(guī)模向馬耳他運送物資的護航運輸行動,代號“支座”。此次護航行動,雙方都投入重兵,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海戰(zhàn)中德意軍隊共損失潛艇2艘,飛機約90架。英軍有9艘運輸船、1艘航母、2艘巡洋艦和l艘驅逐艦被擊沉,多艘艦船負傷。幸運的是有5艘英國運輸船穿過防線抵達了馬耳他。得到燃料供應后,馬耳他要塞的英國航空兵頻頻出擊,在此后一周時間里就擊沉德意軍運輸船6艘。當月,德意軍通往北非的海上運輸損失達75%。——據周明《“支座”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地中海護航作戰(zhàn)始末》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馬耳他島對英國而言有何戰(zhàn)略價值。(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上述后勤之戰(zhàn)的結果,說明此次戰(zhàn)役對德意軍隊造成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據材料“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fā)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歷史意義的變化和事件”結合所學有1967年歐共體建立,形成以歐洲聯(lián)合對抗美國;1971年10月,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增強國際爭取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力量,促進國際關系發(fā)展;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直接推動中日關系的改善;美蘇關系出現(xiàn)緩和。這些事件有利于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故選A;70年代美蘇關系出現(xiàn)緩和,B錯誤;兩極格局最終形成是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C錯誤;世界多極化沒有形成,D錯誤。2、B【解析】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悉達多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應該屬于第二等級剎帝利,故B項正確;A、C和D不符合悉達多的等級,排除。故選B。3、A【解析】
“1956年參加農業(yè)合作社的農民在分糧”,表明此時農村已經建立了土地公有制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農村正走向公有制經濟體制,說明新中國正在向社會主義制度轉變,故A項正確;土地改革后農民對土地有所有權,收獲的糧食除了交給國家的剩余部分歸自己,不用與他人分享,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沒有涉及農民政治地位是否提高、農業(yè)生產與工業(yè)化之間關系的信息,C、D兩項錯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56年參加農業(yè)合作社的農民在分糧”,聯(lián)系所學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內容和影響分析解答。4、C【解析】
結合材料信息,孫中山主要表達的是英國財富的貧富分化以及美國官員的選拔存在很多流弊,據此孫中山是在強調在進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鑒歐美國家的弊端,對西方社會的弊端有較清新認識,故選C項;孫中山對“三民主義”有了新的認識是在其晚年的時候實現(xiàn)轉變的,故排除A項;同樣孫中山開始認清帝國主義的本質特征,指的是孫中山在晚年實現(xiàn)“聯(lián)俄聯(lián)共和扶助農工”政策,故排除B項;從材料提供的關鍵信息來看,孫中山并沒有放棄走英美式道路的念頭,故排除D項。5、D【解析】
依據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可知,隨著列強的入侵,西方大量工業(yè)品涌入中國,使東南沿海手工業(yè)遭到沉重的打擊;而且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地區(qū);中國逐步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發(fā)展;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誘導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在60年代產生,①②③④符合題意。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6、C【解析】
根據材料“于是茶值三倍往時,苦難得,始有自種”可知,紅茶暢銷海外,致使本地的茶葉量少而價高,進而導致巴陵人自己種植茶葉,說明巴陵茶葉生產受外國市場影響,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農業(yè)生產呈專業(yè)化特征,材料沒有強調農業(yè)生產,故A項錯誤;種茶不代表巴陵人的生活方式發(fā)生改變,故B項錯誤;材料未能看出當地其他出口商品的數據,所以不能認定茶葉成為主要出口商品,故D項錯誤。7、C【解析】
1928年美國證券商針對女性在內的廣大社會成員進行的大量投資與宣傳活動,體現(xiàn)了美國的股票投機狂熱已現(xiàn)端倪,C項正確;證券業(yè)開設的貴賓室中配備大量供女性閱讀的雜志是為了吸引女性投資者,不能說明婦女解放運動的成效顯著,A項錯誤;金融市場的投資熱潮不能說明金融業(yè)躍升為美國的支柱產業(yè),B項錯誤;平等理念逐漸滲透到經濟領域不是材料要反映的最主要問題,D項錯誤。8、C【解析】
略【詳解】工業(yè)化浪潮能影響到北美而無法影響距離更近的非洲,而北美的美國實行與歐洲同樣的資產階級代議制,這說明制度對工業(yè)化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C項符合題意;ABD項均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9、B【解析】
根據“被征服的希臘人最終俘虜了羅馬人”可知,材料說明羅馬以武力征服了希臘,羅馬最終被希臘燦爛的文明同化,故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羅馬最終被希臘燦爛的文明同化,并非商業(yè)、宗教、財富,排除ACD。10、D【解析】
宋代把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其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事權,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故D正確;刺史是監(jiān)察機構,排除A;中書省不是分割宰相權力的機構,排除B;內閣設立時,宰相制度已經被廢除,排除C。故選D。11、C【解析】
題干中的“德律風”是電話的音譯,而當時電話的專營權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選項C正確;英國議會并不直接管理中國事務,排除A;總理衙門負責的是外交事務,并不管理電信用營,選項B排除;題干中的附加條件是為租界提供電話通訊網絡,可見這一機構位于租界,因此選項D排除。12、B【解析】
材料“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斌w現(xiàn)的是分封先代貴族,材料“封功臣謀士”體現(xiàn)的是分封功臣,材料“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體現(xiàn)的是分封王室,故①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xiàn)分封匈奴后裔,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②③組合,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13、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提高稅率、減少政府開支會增加政府收入,以工代賑,社會保險與刺激出口無關,故A選項錯誤;胡佛減少政府開支的措施加劇了經濟危機,羅斯福以工代賑,社會保險雖然緩解了經濟危機,但擴大了政府赤字,故B選項正確;減少政府開支會增加政府收入,但不屬于負面影響,故C選項錯誤;提高稅率、減少政府開支也不會提高社會購買力,以工代賑也不會減少政府赤字,故D選項錯誤。故選B。14、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材料“20世紀以來”“利用有關的視角因素,進行自由、形象的組接,注重感情的揮酒”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特點,反傳統(tǒng)和強調個人主義是其基本特征,故選D項;A項指的是新古典主義美術,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指的是浪漫主義美術,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指的是現(xiàn)實主義美術,與材料無關,排除。15、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①②均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體現(xiàn)了豪壯的羅馬風格藝術,故①②正確,故選A;圣母瑪利亞大教堂承載了歐洲典型哥特式建筑風格,排除③,故排除BD;④與羅馬風格藝術無關,排除④,故排除C。16、C【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梅蘭芳創(chuàng)作《抗金兵》、《生死恨》等以愛國救國為主題的戲劇,適應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入侵下宣傳民族救亡的需要,故C項正確;梅蘭芳創(chuàng)作愛國戲劇是對時代形勢的反應,并非單純的發(fā)展梅派”藝術,排除A項;題干并未強調京劇的功能及發(fā)展,排除BD兩項。故選C。17、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40至70年代,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特點不包括1980年代才開始的私有化的浪潮,D項符合題意;實行明確的經濟發(fā)展計劃、確立建設福利國家的方針和重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都是20世紀40至70年代,法國經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特點,ABC三項不符合題意。18、A【解析】
九品中正制容易導致社會階層固化,不利于官僚政治的發(fā)展,A正確;九品中正制維護了豪門士族的政治特權,是曹魏政權和豪門士族的妥協(xié),排除B;九品中正制的選官權力在地方,排除C;九品中正制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并未發(fā)生改變,排除D。19、B【解析】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隨著勢力的崛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德矛盾加深,英國不得不調整與法國的關系,1904年簽訂《英法協(xié)約》,故答案為B項;一戰(zhàn)爆發(fā)于1914年,排除A項;1904年兩大軍事集團尚未形成,排除C項;D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20、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君權,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是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諸侯都要服從天子的統(tǒng)治;如果天子無道,上天便會降災于他。材料體現(xiàn)的正是天人感應對執(zhí)政的影響,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無法得出當時天災人禍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該表述過于絕對;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天災人禍對君主執(zhí)政的影響,并非是當時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國;D選項表述錯誤,中國古代社會并未形成開放民主的政治風氣。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1、A【解析】
根據課本知識,題目要求的是共同之處,根據所學可知,春秋時期是中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時期,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而文藝復興則是由封建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時期,體現(xiàn)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故A正確。春秋時期中國不是封建社會,不會是反封建思想,B錯誤,中國當時沒有資本主義萌芽,C錯誤;D也是只符合文藝復興。【詳解】22、A【解析】
據材料“反全球化的國家主要是債務纏身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發(fā)達國家”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全球化是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A正確;反全球化運動是反全球化過程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反經濟全球發(fā)展,B說法錯誤;從長遠看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C錯誤;據材料可知,因為最不發(fā)達國家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因此也就談不到威脅著國家的經濟主權問題,D錯誤?!军c睛】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23、D【解析】
根據材料“一些持有反全球化立場的領導人上臺”“作出反全球化行為,出臺反全球化政策”等信息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全球化進程受到阻礙,部分國家和民族作出反全球化行為,說明全球化趨勢將在曲折中前行,D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反全球化行為,沒有體現(xiàn)反全球化的影響,A項錯誤;全球化的發(fā)展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反全球化一定程度上阻礙全球化,但不會改變全球化趨勢,B項錯誤;全球化的發(fā)展是必然的趨勢,符合時代的需要,C項錯誤。24、C【解析】
材料體現(xiàn)了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的創(chuàng)建是“全部采用英文教學,按照美國優(yōu)秀醫(yī)學院的標準,為教師提供世界水準的豐厚工資和福利保障”,故C符合題意;A、B與材料無關;D說法絕對?!军c睛】材料中的關鍵詞是“該學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學,按照美國優(yōu)秀醫(yī)學院的標準”,考查的是學生讀取材料的能力。25、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傳統(tǒng)社會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制度,傳統(tǒng)的社會倫理、國家倫理皆可從家族推衍出來,因此B選項正確。世襲制度、宗族制度和宗法制度都是中國家族制度的具體體現(xiàn),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6、D【解析】
從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和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允許私有制、自由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等信息來看,中央通過這一經濟建設方針,是為解決經濟困難對國民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故答案為D項;人民公社體制的撤銷是在1983年,排除A項;經濟體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排除B項;對國民經濟的調整是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所犯的“左”傾錯誤,排除C項;【點睛】1960年冬針對三年經濟困難,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逐步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的錯誤。從1962年起,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27、C【解析】
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了商朝的青銅鑄造和青銅藝術,C正確;商朝時期的青銅很少用于農業(yè)生產,AB排除;司母戊大方鼎不涉及天文歷法,D排除。故選C。28、A【解析】
材料信息是,在美國大力應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之時,蘇聯(lián)仍舊守著傳統(tǒng)的工農業(yè),蘇聯(lián)已經遠遠落后于美國。由此可知,材料說明了蘇聯(lián)經濟結構的落后制約了國力的提升,故A正確;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影響到了蘇聯(lián),只是落后的經濟結構制約了蘇聯(lián)對最新科技成果的吸收,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不是強調蘇聯(lián)教育的落后,故C錯誤;材料主旨不是說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故D錯誤。29、A【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明朝中后期,棉花等農作物開始面向市場,說明的是農業(yè)經濟的商品化,A正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B排除;長途貿易興盛的說法不符材料主旨,材料強調的是農業(yè)經濟的商品化,C排除;材料與經濟分工細化無關,D排除。故選A。30、B【解析】
依據材料“討論人與上帝的關系”、“猛烈攻擊教會腐化和神父、修士的惡行”、“提倡保持基督純潔”、“主張回歸貧窮教會”可以看出,強調的是人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反對教會勢力,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自我意識的增強,故B項正確。依據題干時間“十三世紀前后”可知,當時天主教會仍然占據統(tǒng)治地位,排除A;依據題干時間“十三世紀前后”,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資本主義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排除C;新教理論初步形成是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排除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地區(qū)及理由:意大利地區(qū)或亞平寧半島;意大利地區(qū)工商業(yè)發(fā)達,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開始于意大利并在此達到鼎盛。歷史大幕:開辟新航路(西、葡王室支持探尋到東方的新航路),人類歷史由分散孤立向整體世界邁進。關系:隨著歐亞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區(qū)轉移到北大西洋沿岸,英法等國利用這一有利位置大力發(fā)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2)期待:都希望歐洲團結、繁榮和穩(wěn)定,在國際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變化:70年代——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出發(fā)點重在反對霸權主義;21世紀初期——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出發(fā)點重在加強合作、共同發(fā)展?!窘馕觥?/p>
(1)地區(qū):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中心在意大利地區(qū)或亞平寧半島;理由: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意大利地區(qū)工商業(yè)發(fā)達,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而且文藝復興開始于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人合伙經營合同樣本
- 企業(yè)工人安全合同樣本
- 修補地磚施工合同樣本
- java邏輯能力面試題及答案
- 視覺傳播設計的設計表現(xiàn)試題及答案
- 2025鋼筋混凝土建筑工程合同
- 宣化社區(qū)面試試題及答案
- 雙鴨山市集賢縣公益性崗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4年菏澤市開發(fā)區(qū)一所學校招聘教師筆試真題
- 高郵市教育系統(tǒng)事業(yè)單位招聘教師考試真題2024
- 3D打印實訓指導書
- 除草機器人簡介
- 當代文學第一章1949-1966年的文學思潮
- 抽油井檢泵作業(yè)課件
- 2022年06月2022年廣東肇慶廣寧縣司法局招考聘用政府雇員名師點撥卷V答案詳解版(3套版)
- a320飛機空調系統(tǒng)工作原理與使用維護分析
- 施工機具進場檢查驗收記錄
- 《液壓與氣動技術項目教程》高職配套教學課件
- 民俗學概論 第一章 概述課件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過敏性紫癜的護理PPT課件(PPT 3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