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6/2E/wKhkGWbOoSeAAN9OAALKFRcSnn8217.jpg)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6/2E/wKhkGWbOoSeAAN9OAALKFRcSnn82172.jpg)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6/2E/wKhkGWbOoSeAAN9OAALKFRcSnn82173.jpg)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6/2E/wKhkGWbOoSeAAN9OAALKFRcSnn82174.jpg)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6/2E/wKhkGWbOoSeAAN9OAALKFRcSnn821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qū)別”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
活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思考、探究“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及閱讀、識圖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
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北京人、山頂洞人、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三、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類才有人類社會的歷史。
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來的?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呢?
學生積極踴躍的講述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西方上帝造人傳說、中國的女婿技土造人、盤
古開天辟地等等。)
師:關于人類起源,無論西方的上帝造人還是中國的女婿拉土造人都是神話傳說,并不真實
可靠,那么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一課,中國早期人類代
表-北京人。
【自主預習】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
問:元謀人作為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已有多少年的歷史?并要求識圖《我國遠古人
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指出:元謀人生活的地區(qū)。
生答:170萬年,云南省的元謀縣(長江流域)。
師歸納: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己知的最早人類,它的發(fā)現揭開了祖國大地歷
史的新篇章,使我國成為一個歷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國。
問:請同學們據《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指出,除元謀人外,我國境內還有哪
些遠古人類遺址?
生識圖回答:北京人、山頂洞人遺址。
問:北京人、山頂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歷史,生活在什么地區(qū)呢?
(開展競賽活動:迅速閱讀看誰回答的即快又準)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萬——20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頂洞人/3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師歸納:除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外,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分布很廣。
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問: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生活的呢,下面讓我們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師先介紹有關賈蘭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頭蓋骨發(fā)現、失蹤的經過,引起學生的興趣,。同
時引入一個考古學知識即只有發(fā)現了頭蓋骨才能復員古代人類的面貌。這就是為什么元謀人的相
貌不能夠復員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1、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約70萬年至20萬年。
3、北京人的體質特征
讓學生觀察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并試著說一說北京人的的體質特征。學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師
補充。
4、生活情況: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經使用天然火。會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用火燒烤食
物,還用火照明,防寒、嚇跑野獸。用火燒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縮短了消化的過程,減少了疾
病,促進了體質的發(fā)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過著群居生活。讓學生閱讀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討論:北京人為什么過群居生活?
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況怎樣?學生結合課文和一些相關知識,應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
生活的環(huán)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無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為了生存,不得不
幾十個人在一起,依靠集體的力量打野獸,采集植物果實、根莖,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
勞動,分享勞動果實,生活艱苦。)
通過北京人的生活情況的分析,使學生明白艱難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逼迫類人猿為生存而斗爭,制
造簡單粗糙的工具去獲取食物,這個過程就是勞動。勞動促進了人的發(fā)展。如果不是環(huán)境險惡,類
人猿不需勞動即能獲得食物,人類也就不會出現了.所以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三)、山頂洞人
投放“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山頂洞人的生活”圖片,
要求學生結合圖片自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指出: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1.結合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指出,山頂洞人在體質特征方面有什么變化?(模樣同現代人
基本相同)
2.識“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圖,說明山頂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進技術?
并舉例說明(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例骨針)
3.在用火方面,山頂洞人獲取火種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會人工取火)
4.識“山頂洞人的生活”圖,說明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怎樣形成的?(按血緣關系結合
的氏族)
學生閱讀課文自由回答,然后師生共同訂正歸納總結,填寫圖表。
【合作探究】
1、結合下列有關材料和圖片,思考北京人為何要過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韓非子》
2、北京人已學會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對北京人來說有什么作用?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有什
么意義?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樣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豐富,既然我們知道了北京人已經會制造簡單的工具,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自
然火。那么,我們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同學們應該從體質特征、制
造工具的技術、人工取火、社會組織等方面進行比較。
【小結提升】
同學們,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的
發(fā)源地之一。依據板書圖表提問、鞏固強化。
遠古人類距今時間體質形態(tài)工具制造生產活動社會組織
元謀人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
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2、了解中華文明處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fā)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fā)展對中國遠古時
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培養(yǎng)自己觀察歷史文物圖,尋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要的歷史信息,結合己有知識,初
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信息,做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創(chuàng)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
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進而促發(fā)或增強我們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
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我國早期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如果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為生,會
有哪些不便之處?
學生回答明確: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不穩(wěn)定,需要經常遷徙。
那么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你了解我國古代那些關于農耕的傳說,談一
談。
學生回答:伏羲氏:結網捕魚,創(chuàng)立八卦。神農氏:教民播種,嘗遍百草。
師: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
【自主預習】
(-)河姆渡原始農耕
結合課文內容及圖畫歸納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產生活情況
學生討論歸納知道以下知識
河姆渡原始農耕
1、地點: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時間:距今約7千年
3、生產工具:磨制石器耒相
4、農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yǎng)業(yè):家畜(豬)
7、原始手工業(yè):陶器、簡單的玉器、原始樂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結合課文內容及圖畫歸納出半坡原始居民生產生活情況
學生討論歸納知道以下知識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點:黃河流域陜西西安
2、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
3、生產工具:磨制石器耒相、石刀、漁叉等
4、農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飼養(yǎng)業(yè):豬、狗
7、原始手工業(yè):陶器、紡線、織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學生討論歸納了解以下知識
大汶口出現貧富分化,進入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合作探究】
1、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義?
2、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么要建造干欄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呢?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同學們,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原始的農耕生活的相關內容,我們一起
列表比較總結一下本文所學內容。
氏族名稱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類型
主要農作物
家畜種類
生產工具
燒制陶器
第3課遠古的傳說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
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感知歷史的形象思維能力;全面、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fā)展線索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社會發(fā)展觀,激發(fā)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黃帝——“人文初祖”是全課的重點。
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是難點。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黃帝陵冢的視頻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黃帝是什么樣的人呢?為什么清明節(jié)會有那么多人祭拜黃帝陵呢?今天我們就
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3課,遠古的傳說
【自主預習】
1、讀課文結合課件圖片了解本文內容。
2、小組討論華夏族的由來,人文初祖,禪讓制等知識。
(-)炎黃戰(zhàn)蚩尤
結合課文內容及課件圖畫歸納出華夏族,炎黃子孫名稱的由來,知道涿鹿之戰(zhàn)。明確黃帝所
進行的戰(zhàn)爭打破了氏族之間狹隘的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因而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
(二)黃帝-人文初祖
結合課文內容及課件圖畫知道黃帝對于人類的貢獻。明白他被人們稱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堯舜禹的“禪讓”
了解什么是禪讓以及禪讓的本質,堯舜禹的事跡。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
關知識。
【合作探究】
1、你對神話(即黃帝時期有關發(fā)明的各種神話傳說)有什么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為科學?
2、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什么時候算起?后世為什么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3、你還聽過哪些有關炎帝、黃帝、和堯舜禹
的傳說?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首領?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r-大禹
世襲
多臺
水
第邕
4隹尤有課早
I功學
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脈絡,掌握西周分封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去感悟歷史;通過制作表格、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夏、商、西周歷史的學習,認識到人民群眾有權利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樹
立民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夏商西周的興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嗎?我國神話傳說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從王母
那里求來的長生不死藥,奔向了月宮。據說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時的著名人物。夏朝經歷了多少年?
夏朝以后緊接著哪個朝代?下面你就學這些內容。
【自主預習】
結合課文學習以下內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誰繼承了王位?這標志著什么?
2、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什么?它的統(tǒng)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處?
3、夏朝有哪些國家機構?實質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時候滅亡?被誰滅亡?
2、商湯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他重用哪個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強大起來?
3、商朝又叫什么名稱?“盤庚遷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國位于什么流域?國君是誰?任用什么人使國力強盛?
2、“牧野大戰(zhàn)”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對陣的雙方是誰?結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時候由誰建立?都城何處?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個朝代實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對象是誰?
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實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隸制國家的出現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學生合作掌握課文內容
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約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
約前1600年湯滅夏,商朝建立商王湯
約前1300年盤庚遷殷商王盤庚
前1046年牧野之戰(zhàn),西周建立周武王
前771年西周滅亡周幽王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
制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史實;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
過程與方法目標: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商、周青銅
文明的輝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篩選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及民族
自豪感,增加學生學習歷史和考古知識的興趣。樹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2、青銅文明的概念
四、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老師(出示幻燈片——司母戊鼎)(提前讓學生收集有關司母戊大方鼎的資料)
(先對“青銅時代”進行簡單介紹:)青銅時代就是人類使用青銅制作生產工具、武器及生
活用具的物質文化發(fā)展階段。它介于“銅石并用時代”和鐵器時代之間。而在這個時代人們所創(chuàng)
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
代,而其真正的發(fā)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
作最為著名。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后來發(fā)展成祭祀的“神
器”,并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
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
【自主預習】
快速瀏覽教材,獨立完成下列問題,完不成的作好標志。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社會末期,我國已出現青銅器。
2、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我國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銅面具、
大型青銅立人像等,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業(yè)也很發(fā)達,最早在朝就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我國是世界上最
早發(fā)明的國家。
(二)、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
1、農業(yè):后代成為“五谷”的農作物,時期己經齊備。農業(yè)上已知道、—
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種,朝時都己經有了,還建有。
(三八奴隸的悲慘生活
1、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階級和階級的矛盾。
2、最能體現奴隸生活悲慘的是奴隸主用奴隸做和活動。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學家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青銅文明確實很燦爛,但是奴隸們的生活卻是十分的悲慘,那么你
覺得奴隸社會與原始社會相比,是進步呢還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銅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原始社會到末期,我國已有青銅器。
夏朝種類漸增多,商朝青銅燦爛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藝精。
舉世聞名三星堆,青銅立人有新意。
奴隸生活多悲慘,沒有自由和權利。
生命不如牛與馬,人祭人殉任屠殺。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春秋和戰(zhàn)國的歷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國爭霸和戰(zhàn)國七雄兼并戰(zhàn)爭的情況及其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zhàn)爭和戰(zhàn)國兼
并戰(zhàn)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yǎng)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觀察分析爭霸戰(zhàn)爭這種歷史現象,比較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確立霸主地位的過
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爭霸戰(zhàn)爭對中國的深遠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興人是興國的關鍵,做人做事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
的毅力才能成功,培養(yǎng)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齊桓公麻霸和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聽說過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沒有?(學生看課件講故事)。
師:周幽王導致了西周的滅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東遷,史稱東周。東周又可
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蕩、
大變革的時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動蕩的春秋時期。
【自主預習】
學生結合課文和學習春秋爭霸,戰(zhàn)國七雄的有關知識
一、春秋爭霸
(一)、齊桓公稱霸
1、春秋時期為什么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yè)?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
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fā)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鼓勵,然后概括總結。
1、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內政。
3、“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白鹜跞烈摹钡暮x是什么?
過渡:齊桓公以后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lián)合盟國在中原地區(qū)的對決,先
后持續(xù)百余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二八晉楚爭霸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說說看?(培養(yǎng)學生概述歷史事件,口頭表達的能力)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zhàn)役是什么?
3、為什么本處于劣勢的晉軍能取得勝利?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5、除了中原各國的爭霸,還有哪些國家也加入了爭霸戰(zhàn)爭?
春秋時期的兩百多年間,諸侯們打了四百多場大戰(zhàn)。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個諸侯國銳
減到二十幾個了。到戰(zhàn)國時期主要只有七雄,這說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戰(zhàn)國形勢圖。此題有些
難度,可對照地圖,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二、戰(zhàn)國七雄
戰(zhàn)國時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戰(zhàn)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說出
有什么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最
大?誰能指圖說說看?(如果學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不作講解)
1、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引出軍事家孫臏龐涓,學生了解桂陵、馬陵之戰(zhàn)。
2、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zhàn)中秦取勝的原因是?
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和長平之戰(zhàn)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把握,但是一定要強調長平之戰(zhàn)的作用,
即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對抗秦軍的進攻了。
【合作探究】
1、爭霸戰(zhàn)爭帶來哪些影響?
2、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爭的不同點有哪些?
3、請大家想一想,身處春秋戰(zhàn)國一個環(huán)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出示歷史歌謠,小節(jié)本課。
春秋諸侯齊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晉楚爭霸在中原,此時舊制如碎瓦。
戰(zhàn)國七雄并立打,桂陵馬陵留史話。長平戰(zhàn)后秦無敵,橫掃六合統(tǒng)天下。
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鐵農具、牛耕的推廣使用,了解都江堰構造和作用,掌握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變化,提高學生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2、通過對商鞅、李冰等歷史人物的評價,提高學生評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商鞅變法的分析,改革是時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會受到后世的崇敬。
學會應該從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的角度去認識人生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鐵農餐的廣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3、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展示改革開放深圳的變化得出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講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時期,人們都使用什么樣的生產工具?(石制工具、
磨制骨工具和銅制工具),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過渡:前面我們學習了,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
到了春秋中期,我國出現了鐵制農具,戰(zhàn)國時期,我國的鐵制農具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我國進
入了鐵器時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自主預習】
利用材料引入知識
(-)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部分內容,了解戰(zhàn)國時期鐵礦山的分布,和戰(zhàn)國時期冶鐵中心。展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的圖片,和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分布圖,指出鐵農具的出現是我生產工具的重大
的變革。因此,鐵農具的經廣泛使用就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由于鐵制農具的普遍使用,
就使得深耕細作成為可能。此外,我國在春秋時期已經使用牛耕,到戰(zhàn)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
并出現了用兩頭牛牽引的耕作方式。牛耕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它促進了耕
作方法的改進,使深耕細作成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鐵器牛耕的普遍推廣,更為農業(yè)
生產的大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著名的都江堰
師出示李冰的幻燈片及民言提出問題:都江堰修建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樣的?
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教師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圖》為藍圖,講解為什么李冰
要在這個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樣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并了解李冰的貢獻及人們對他的紀念。
(三)商鞅變法
師先介紹變法背景(多媒體圖表展示),再介紹商鞅生平,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這個
故事是商鞅取信于民的一個前奏曲,商鞅駁斥舊勢力,倡導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最后小結:戰(zhàn)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
度逐步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tǒng)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
要矛盾。從此我國進入了封建社會時期。
【合作探究】
1、商鞅變法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我們該如何評價商鞅變法,它對我們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鑒之處?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第8課百家爭鳴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貢獻,知道'‘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
物。
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通過分組活動這一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性;
通過假設歷史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發(fā)其歷史學習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老子的哲學思想,培養(yǎng)辨證看待事物的能
力;學習諸子百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敢于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確
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學思想;主張如何認識、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家學派
的思想。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展示各家學派代表人物的圖片進入新課的學習。
【自主預習】
展示曲阜三孔的圖片指導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內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動):請給孔子先生做一個名片,那我們該如何介紹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國
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學生討論):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張和學說是什么?
(主張恢復西周的奴隸制度,提出“仁”的學說。)
(講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一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準則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愛人”統(tǒng)治者要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苦役和任意刑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思想家老子
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內容,并指導學生歸納出以下內容:老子是春秋時期人,道家學派創(chuàng)
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
由教師或學生講述塞翁失馬的故事,通過對失馬、得馬、傷人到避戰(zhàn)禍的關鍵內容的分析,
體會到老子思想中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即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
(三)百家爭鳴
學生結合課文及課見圖片,總結了解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合作探究】
1、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歡的是哪家的學說?為什么?
2、哪家的學法更適合當時社會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校之長,一班之長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學校、班級?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以學生為主總結各學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完成表格。
學派姓名時期著作主要思想
儒家孔子春秋《論語》仁;為政以德;因材施教;溫故知新
道家老子春秋《道德經》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
墨家墨子戰(zhàn)國《墨子》兼愛;非攻
法家韓非戰(zhàn)國《韓非子》主張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專制
的中央集權制
兵家孫武戰(zhàn)國《孫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
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
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自學和分組討論“秦朝完成統(tǒng)一的原因”和“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等問
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
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秦朝統(tǒng)一歷史作用的分析,結合現實從情感上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統(tǒng)一的渴望,使學生認
識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秦始皇所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學習了解,學會公正
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重難點】
1、秦滅六國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這個概念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提問:“同學們聽說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嗎?”因很多學生在電視、書籍上有初步的了
解,讓學生把這個歷史故事大概說出來,從而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統(tǒng)一最終由秦國完成而不是
燕國?”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位滅掉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秦君的風采。出示幻燈片:秦始皇
畫像及詩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讓學生講述對秦始皇畫像的印象和感受。)
【自主預習】
(一)、秦的統(tǒng)一
1、秦滅六國的過程
教師設問:同學記得“戰(zhàn)國七雄”是哪七雄嗎?
多媒體顯示:戰(zhàn)國初期七國的形勢圖,并一步步引導學生說出七國的地理方位。并讓學生分
析通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為滅六國準備了條件。
提問:秦王贏政是怎樣完成統(tǒng)一的呢?
多媒體顯示秦滅六國的過程,用動畫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在看的過程中歸納秦
統(tǒng)一的時間、人物、都城。
(1)時間:公元前230年一前221年
(2)人物:贏政
(3)都城:咸陽
多媒體顯示:秦始王的畫像。引導學生描述畫像,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分
析秦滅六國的歷史意義。
2、滅六國的歷史意義
多媒體顯示:(1)、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統(tǒng)一的新局面。
(2)、使人民獲得了較為安定的生活和生產的環(huán)境,順應歷史的發(fā)展趨勢,符合廣大人民的
愿望。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秦始王在歷史上的功績不僅僅是滅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
統(tǒng)一。而且還在于他在完成統(tǒng)一之后,又為鞏固統(tǒng)一制訂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措施。
(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秦統(tǒng)一初期可能會出現哪些不利于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因素
呢?閱讀教材,尋找答案。
學生回答:文字不統(tǒng)一、貨幣不統(tǒng)一、思想不穩(wěn)定……
首先來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建立
顯示多媒體圖表:皇帝——丞相一一郡守一一縣令
通過多媒體,用動畫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項權利是怎樣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帝手里面
的。使得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加強了對人民的統(tǒng)治。
2、經濟、文化上一一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多媒體顯示:七國所沿用的貨幣。
讓學生明白這了經濟上所采取的統(tǒng)一貨幣措施。讓學生分析統(tǒng)一貨幣的所起到的作用。
3、思想上一一焚書坑儒。
請學生看書回答:什么是“焚書坑儒",秦始皇為什么這么做?結果怎么樣?
教師歸納:焚書坑儒是兩個歷史事件的合稱,秦始皇用焚書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過這種做
法來反對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對以古諷今,但他卻采取極其殘暴野蠻的手段維護他那至高無
上的權威。結果是摧殘了文化,鉗制了人們的思想,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對于這
一點,我們要予以否定。
4、軍事上一一北筑長城和開發(fā)南疆
秦長城的修建
提問:同學們聽說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嗎?
學生一般在電視或者書籍上聽說過,由學生來講述,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并分析今天的長
城還意味著什么。讓學生體會修長城的艱巨,明白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產生民族自豪感。
越族地區(qū)的開發(fā)
重點介紹靈渠(出示相關圖片,見媒體資料)。指出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連接了長江和
珠江流域。梯級船閘的設計方法,比巴拿馬運河早兩千多年。靈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
河之一,至今還能灌溉四萬多畝田地。
秦的疆域
多媒體顯示秦朝疆域圖,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設計一幅以地理圖標為形式的疆域圖。
【合作探究】
1、秦為什么能夠滅掉六國?
2、秦朝的統(tǒng)一和鞏固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3、如何評價秦始皇?
4、目前祖國未完成的統(tǒng)一大業(yè)是什么?談談你對統(tǒng)一大業(yè)的認識?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了解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開創(chuàng)了我國歷史的新篇章。他所采取的鞏固統(tǒng)
一的措施,對我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秦統(tǒng)一六國
1、統(tǒng)一六國的原因
2、過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經濟文化上: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書坑儒。
4、軍事上,北筑長城和開發(fā)南疆: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
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fā)原因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
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
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zhàn)爭推翻秦的統(tǒng)治。
教學難點: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
【導學過程】
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情景導入】
1、組織學生品析、對比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詩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
童謠。
師:秦始皇師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統(tǒng)治能千秋萬代,但秦朝卻是一個短命的王
朝,僅存在短短的15年,那為什么秦朝只是曇花一現,又迅速走向滅亡了呢?
2、師:“伐無道,誅暴秦”從這句話中可看出秦一朝是怎樣被推翻的呢?(農民起義)為什
么秦朝末年農民會起義呢?(秦末殘暴的統(tǒng)治)
讓學生通過對比詩句和童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設疑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
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自然導入新課。
【自主預習】
一、秦的暴政
請學生瀏覽書本,并出示阿房宮、秦始皇兵馬俑、長城有關圖片,組織學生思考歸納出秦始
皇的暴政。
師: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殘暴,殘殺兄長大臣,與趙高狼狽為奸。請學生講述成語“指
鹿為馬”。
教師例出秦的暴政的四個方面: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秦二世更殘暴。
師:如此殘暴的統(tǒng)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統(tǒng)治得不到農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導致農民
起來反抗,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二、秦末農民起義
1、前期:陳勝、吳廣起義。
(1)課件展示《大澤鄉(xiāng)起義》“揭竿而起”片段。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
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演繹歷史的能力,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提問:這次歷史事件發(fā)生在哪一年?誰發(fā)動的?地點在哪里?他們的口號是什么?建
立了什么政權?有什么歷史意義?(學生討論)
教學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并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掌握戰(zhàn)爭經過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
精神。
2、后期:項羽、劉邦繼續(xù)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zhàn)。
請學生講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為什么項羽能以少勝多?
(2)劉邦直逼咸陽,秦朝滅亡。
組織學生計算秦朝存在的時間,讓學生感知秦朝統(tǒng)治的短暫。
秦朝滅亡后,定被另一個朝代所取代。而劉邦、項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而“一山不容二
虎”,怎么辦呢?
3、楚漢之爭及漢朝的建立
(1)展示鴻門宴的圖片了解戰(zhàn)爭情形。
(2)比較劉邦與項羽的行為,思考:
劉邦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秦的滅亡和項羽的失敗有什么共同之處?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
(3)了解漢朝的建立。
請學生從書中找出漢朝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
【合作探究】
1、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出秦朝崩滅的原因:“一夫作難,而七廟密,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何也?”這是什么原因呢?
2、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雨,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fā)嗎?為什么?
3、項羽在巨鹿中表現他聰明才智,但是楚漢之爭項羽卻兵敗自殺,為什么?
【小結提升】
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所創(chuàng)建的一套專制
主義集權統(tǒng)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秦過激過暴的統(tǒng)治,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
模的農民戰(zhàn)爭,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歷史上永放光芒。農民戰(zhàn)爭推翻了秦朝統(tǒng)治,為爭
奪新的統(tǒng)治權,劉邦和項羽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漢王朝。歷史上稱之
為“西漢”。我們將在下節(jié)課學習西漢的歷史.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
掌握休養(yǎng)生息政策對農業(yè)的好處。
知識與技能
掌握漢高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繼任的統(tǒng)治者繼續(xù)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對農業(yè)生產
的好處。
過程與方法:
閱讀資料一理解大意一邏輯思維一得出結論(論從史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
認識“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教學重難點】
怎么理解“修養(yǎng)生息”政策,為后來的漢武大帝的大一統(tǒng),鞏固了基礎?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西漢初年,國家極度貧困。長期戰(zhàn)爭導致經濟凋敝。
《漢書食貨志》記載:“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饃?!讼嗍常勒哌^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
而將相或乘牛車。”
思考討論:如果你是統(tǒng)治者,面對現實,應采取什么辦法?
《資治通卷》記載:“海內安寧,家給人足。”
后世對之評價較高,把這樣的治世稱為“文景之治”。
【自主預習】
文景之治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段的內容,從中找出描寫西漢初年社會狀況的句子。
生: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是一片荒涼景象。那時牲畜奇缺,皇帝的馬車都配不上毛色
一樣的四匹馬,將相有的只能乘牛車。
師:確實如此,西漢初年,有三大社會問題非常突出:
1.是經濟凋敝;
2.是邊境不安;
3.是諸侯王割據稱雄。其中經濟問題最大,請同學們看屏幕。
一、【單項選擇題】
1、漢高祖和他的后繼者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
他們的根本目的是()
A、發(fā)展農業(yè)生產B、做給農民看C、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D、改善農
民的生活狀況
二、【簡答題】:
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
答: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訓,欲圖長治久安。休養(yǎng)生息政策因而得以出臺
并順利實施。
1、減輕農民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2、獎勵農桑,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
漢文帝與景帝共在位39年,實行輕徭薄賦、獎勵生產、與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會安定,
人民負擔進一步減輕,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
三、布置作業(yè):
請大家查閱資料,看“大風歌”時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如何,跟現在我國人民的生活狀況作比
較,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漢武帝“大一統(tǒng)”的政策、措施及其歷史作用
過程與方法:
閱讀資料一理解大意一邏輯思維一得出結論(論從史出)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
認識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教學重難點】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楚漢戰(zhàn)爭的最后結果如何?
(啟發(fā)學生回答:劉邦最終打敗項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長安,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漢
高祖。)
師:劉邦為什么能夠得到勝利?
(指導學生觀看課文“導入框”,結合上一課知識回答:善于用人,愛惜百姓,審時度勢,靈
活應變等。)
師:俗話說“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難”,當年漢高祖面臨的也是這種情況。請看課文“文
景之治”的內容。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1、漢武帝實現大一統(tǒng)的原因
“閱讀文字”介紹了漢武帝哪一方面特點?這個特點與前面學過的哪些人物相似?
A、漢武帝重視人才,善于用人。
B、堯、舜、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齊桓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秦孝公、秦王嬴
政、漢高祖劉邦等。
什么是大一統(tǒng)?
即中央加強對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統(tǒng)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
漢武帝時能實現大一統(tǒng),決非偶然,如果沒有從高祖“文景之治”,近半個世紀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
策,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如果沒有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奠定了鞏固的政治基礎,恐怕大一
統(tǒng)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現的。大一統(tǒng)的局面出現,也和漢武帝這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統(tǒng)治措施
密切相關。
2、漢武帝大一統(tǒng)措施
結合課文,由學生分組討論歸納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tǒng)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什么,教師逐條和
學生分析討論。
客觀: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
1.原因
主觀:漢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加強中
大一統(tǒng)
政治:削弱諸侯國勢力,封國越分越小央集權
2.措施
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太學
3、漢武帝大一統(tǒng)意義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合作探究】
1、回憶一下前一課中的秦始皇陵,對比漢文帝對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覺得有什么不同之
處嗎?再對比一下他們在位時的作為說說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我國歷史上誰的功勞大?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會就不會穩(wěn)定,經濟也
不會發(fā)展,從今天我們學習的東漢王朝的興與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減輕對百姓的剝削,就出
現了封建社會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權旁落,甚至不斷進行爭權奪利,最終導
致的是東漢王朝的衰落。任何朝代的興衰有其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你找到這個規(guī)律了嗎?
第13課東漢的興亡
教學目標:
1、識記:要求學生了解光武中興的主要內容,東漢衰敗的史實等基礎知識。
2、理解:幫助學生理解以“柔術”治天下和文治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興”對社會穩(wěn)定和
經濟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豪門世族跋扈、私人武裝不斷出現,東漢王朝逐漸
走向衰敗。
3、應用:引導學生比較“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偨Y古代中國盛世局面出現
的共同原因,以古代“盛世”同當今中國“盛世”比較,認識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規(guī)律,認識中國共
產黨的偉大。
重點、難點:
光武中興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光武帝劉秀以“柔術”治天下,注重文治,漢王朝出現了中興
景象。
比較“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的異同,總結古代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對于初一學
生來說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引導學生找出歷史的異同點,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劉邦建立西漢之后,經過歷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國家統(tǒng)一,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出現了“文
景之治”和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漢末年貧富分化,社會矛盾激化;特別是在
王莽篡權之后,實行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引起社會混亂,農民起義、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
這個時候正需要一位有作為的人安邦定國、重整朝綱,終于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人建立了東漢政
權。本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12課:東漢的盛衰(出示幻燈片)
新授:
一、(發(fā)放“學案”)請同學們用6—8分鐘時間完成學案問題。
二、老師檢查自學情況(出示幻燈片學案問題)
三、師生互動:
1、公元年建立東漢政權。
2、“東漢”命名的原因:東漢都城洛陽在西漢都城長安東面故稱“東漢”。歷史上東周都城
洛邑在西周都城鎬京之東,歷史上稱東周。
3、“光武中興”的兩大特征:
①以“柔術”治天下②注重文治
五大內容:①釋放和禁止殘害奴婢:②廢除王莽時的苛捐雜稅,減輕農民負擔;③提倡節(jié)儉,
精簡機構;④整頓吏治;⑤興辦官學,重視教育。
4、三幅插圖反映的信息:
上:貿易頻繁,商業(yè)發(fā)展
中:農牧業(yè)發(fā)展
下:富貴人家生活安逸,社會穩(wěn)定和諧
5、從“光武中興”和“文景之治”的比較中可總結出: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現的共同原因有:
(出示幻燈片)
6、東漢衰敗的具體表現為:
①土地兼并嚴重②豪門世族跋扈③私人武裝不斷出現
7、2006年丙戌年
教師歸納內容小結:通過學習同學們了解到東興盛的主要原因是劉秀采取了一系列開明的統(tǒng)
治政策,以“柔術”治天下,注重文治;衰敗的主要原因和表現是土地兼并嚴重;官僚世族把持
政權;私人武裝不斷出現。
四、檢測學習情況
(發(fā)放檢測題)用最少的時間完成題目
同學之間互批,教師批閱一部分,發(fā)現問題并糾錯。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等基本史實,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
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qū)與邊疆地區(qū)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
理解、分析、歸納、知識遷移等能力以及組織表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擴大知識視野,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使學
生獲得感性認識和心靈體驗。設計多種類型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與相關的地理知識相銜接,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國得以與西方文明交融交匯、共同促進世界
文明進程的合壁之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張騫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
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
地位。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教師展示西部優(yōu)美風景導入:
師:看到黃沙萬里的大漠,優(yōu)美的吐魯番,神秘的天池,此時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這塊
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對于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樣
的作用呢?
【自主預習】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漢初的西域
漢朝玉門關、陽關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鄰的中亞各國,統(tǒng)稱為西域。這里有三十六
國之多。這些國家大多人數很少,最多的烏孫人口是36萬。這里的居民有的經營農業(yè),有的從事
畜牧業(yè)、各國語言不同、各自獨立。西漢初年,匈奴勢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國。
2、張騫出使西域
提問(1)匈奴是如何統(tǒng)治西域各國的?舉例說明。
(2)西漢初年西漢政權與匈奴關系如何?
(3)匈按控制西域對西漢有什么影響?
(4)西漢與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老師進行講解,并讓學生結合課件及書中《張騫出使西域圖》討論上述問題,了解張騫出使
西域的故事。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張壽兩次出使西域,大大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經濟文化的
交流。(展示漢與西域的物質往來圖)
3、西域督護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這是西漢派駐西域的總監(jiān)護,是進行軍事、行
政管理的長官,其職責是管理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這說明我國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
方西漢時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說明新疆已納入中國的版圖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請同學們談談你如何評價張騫?
答案提示:
第一:個人品格--具有探險精神,百折不撓的意志,強烈的責任感等。
第二:歷史影響--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域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
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
二、絲綢之路
利用多媒體課件介紹絲綢之路的路線。
提問:
(1)為什么這條商路被稱為"絲綢之路"?
(2)絲綢之路對中國和世界有哪些影響?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yǎng)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
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流傳廣遠,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種種貢獻。大
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經由此路西傳,故此稱作“絲綢之路",簡稱“絲路"。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維持,對中西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絲綢之
路中國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區(qū)域建立了聯(lián)系,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
三、班超經營西域
到了東漢,西域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漢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
奴貴族則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國勒索繁重的賦稅,切斷了西域和東漢
的交往。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復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師形象的講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學生補充。
2、甘英到達波斯彎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
同我國直接友好交往的開始,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合作探究】
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時,漢與匈奴的關系如何?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張騫有沒
有分別達成目標?通過學習你從張壽身上學到什么?
2、為什么漢朝時從長安到亞非各國的商路被成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對漢代社會的影響
有哪些?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2、漢與西域的聯(lián)系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護的設置
二、絲綢之路
三、班超經營西域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兩漢時期經濟發(fā)展的情況。
2.概括造紙術的意義:
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
世界。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兩漢時期經濟繁榮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認識生產力
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圖片、討論探究等形式,掌握兩漢時期科技與文化的新成就,認識兩漢
四百年的政治統(tǒng)一、文化積累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大影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造紙術、“麻沸散”、《傷寒雜病論》及農業(yè)生產進步、手工業(yè)技術的提高,以及商
業(yè)繁榮的主要史實,體會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兩漢盛世,增強民族自豪感;初步認識重大發(fā)明對社
會經濟的巨大促進作用。
【教學重難點】
1、造紙術的改進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
2、正確分析認識兩漢時期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師:兩漢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漢朝的統(tǒng)治者,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和
重視農業(yè)的政策,經過人民的辛勤勞動,社會經濟呈現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顯著的特點。本課
我們將學習兩漢科技與文化的新成就,商業(yè)和都市的新氣象。
【自主預習】
一.造紙術的發(fā)明對世界有什么影響?
1甘肅天水漢墓出土了一張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2東漢時期,宦官蔡儉總結了勞動人民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
“蔡侯紙”。
張仲景和華佗對醫(yī)學上有哪些貢獻?
1.華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這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他還創(chuàng)制醫(yī)療體操,名為“五
禽戲”。
2.東漢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春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1課 城鄉(xiāng)人民生存狀態(tài)的滄桑巨變說課稿1(pdf) 川教版
- Unit 2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Project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牛津譯林版(2020)選擇性必修第四冊
- Unit 6 Meet my family Part B Let's talk Let's learn大單元整體說課稿表格式-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2024年秋七年級生物上冊 3.5.2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
- 葡萄園立柱施工方案
- 2023三年級數學下冊 三 美麗的街景-兩位數乘兩位數信息窗1 美麗的街燈第2課時說課稿 青島版六三制
- 預制水泥臨時圍墻施工方案
- 臨時合同范例復制
- 西安電動推拉雨棚施工方案
- 2024秋一年級語文上冊 漢語拼音 11 ie üe er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024美團簡化版商家合作合同標準文本一
- 2025年貴州黔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休閑食品加工技術》 課件 1 休閑食品生產與職業(yè)生活
- 春季開學安全第一課
- 2025年新生兒黃疸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
- 廣東大灣區(qū)2024-2025學年度高一上學期期末統(tǒng)一測試英語試題(無答案)
- 課題申報書:數智賦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金課”實踐路徑研究
-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工作制度
- H3CNE認證考試題庫官網2022版
- 感統(tǒng)訓練培訓手冊(適合3-13歲兒童)
- 公司章程范本(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