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_第1頁
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_第2頁
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_第3頁
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_第4頁
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1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流動分離與再附-邊界層理論基礎1.1流動與邊界層基礎1.1.1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流體動力學是研究流體(液體和氣體)運動的科學,其基本方程包括連續(xù)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這些方程描述了流體在不同條件下的行為,是理解邊界層理論的關鍵。1.1.1.1連續(xù)性方程連續(xù)性方程基于質量守恒原理,表示在任意固定體積內,流體的質量不會隨時間改變。對于不可壓縮流體,連續(xù)性方程可以簡化為:?其中,u、v和w分別是流體在x、y和z方向的速度分量。1.1.1.2動量方程動量方程,也稱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了流體的動量變化。對于不可壓縮流體,無粘性流體的簡化形式為:???其中,ρ是流體密度,p是壓力,gx、gy和gz是外力在x、y1.1.1.3能量方程能量方程描述了流體能量的守恒,包括動能、位能和內能。對于不可壓縮流體,能量方程可以表示為:?其中,E是總能量,u是流體速度向量,q是熱流向量,τ是應力張量。1.1.2邊界層的概念與分類邊界層是指流體緊貼物體表面的一層薄薄的流體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內,流體的速度從物體表面的零速逐漸增加到自由流的速度。邊界層理論是流體動力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簡化了流體動力學方程,使得復雜流動問題的分析和計算成為可能。1.1.2.1邊界層分類邊界層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層流邊界層:流體在邊界層內以層流形式流動,流線平行且有序。-湍流邊界層:流體在邊界層內以湍流形式流動,流線交錯且無序。-分離邊界層:當流體遇到物體的逆壓梯度時,邊界層內的流體可能分離形成渦流。-再附邊界層:分離后的流體在下游重新附著到物體表面,形成再附邊界層。1.1.3層流與湍流的區(qū)別層流和湍流是流體流動的兩種基本狀態(tài),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流體的運動方式和流體微團的相互作用。1.1.3.1層流在層流中,流體微團沿流線運動,流線平行且有序。層流流動的特征是流體內部的摩擦力起主導作用,流體微團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小。層流流動通常發(fā)生在低雷諾數條件下。1.1.3.2湍流在湍流中,流體微團的運動是隨機的,流線交錯且無序。湍流流動的特征是流體內部的慣性力起主導作用,流體微團之間的相互作用強烈,導致能量在不同尺度上的傳遞。湍流流動通常發(fā)生在高雷諾數條件下。1.1.3.3雷諾數雷諾數是判斷流體流動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參數,定義為:R其中,ρ是流體密度,U是流體速度,L是特征長度,μ是流體的動力粘度。雷諾數的大小決定了流體流動是層流還是湍流。1.2示例:計算雷諾數假設我們有一個流體流動問題,流體速度U=10m/s,流體密度ρ#定義流體參數

rho=1.225#流體密度,單位:kg/m^3

U=10#流體速度,單位:m/s

mu=1.7894e-5#流體的動力粘度,單位:Pa*s

L=1#特征長度,單位:m

#計算雷諾數

Re=(rho*U*L)/mu

print(f"雷諾數Re={Re:.2f}")運行上述代碼,我們可以得到雷諾數Re1.3結論邊界層理論是空氣動力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它幫助我們理解和分析流體在物體表面附近的流動行為。通過掌握流體動力學基本方程、邊界層的分類以及層流與湍流的區(qū)別,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流動分離與再附現(xiàn)象,這對于設計高效飛行器和風力渦輪機等具有重要意義。2空氣動力學基本概念:邊界層分離原理2.1流動分離的原因在空氣動力學中,流動分離是指流體在物體表面流動時,由于某些原因,流體不再緊貼物體表面流動,而是形成一個分離區(qū),其中流體的流動方向與物體表面的切線方向相反。這種現(xiàn)象在飛機翼型、汽車外形設計、風力發(fā)電機葉片等眾多領域中都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2.1.1原因分析流動分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逆壓梯度:當流體沿著物體表面流動時,如果遇到逆壓梯度(即流體壓力隨流動方向增加),流體的速度會減慢,最終可能停止并反轉,導致分離。粘性效應:流體的粘性使得靠近物體表面的流體層速度減慢,形成邊界層。當邊界層內的速度梯度足夠大時,流體的動能不足以克服逆壓梯度,從而發(fā)生分離。物體形狀:物體的形狀對流動分離有顯著影響。例如,飛機翼型的后緣如果設計不當,容易在高攻角下發(fā)生流動分離,影響升力和穩(wěn)定性。2.2壓力分布與分離點壓力分布是分析流動分離的關鍵。在物體表面,流體的壓力分布直接影響流體的流動狀態(tài)。通常,流體在物體前部受到壓縮,壓力較高;在物體后部,流體膨脹,壓力較低。這種壓力分布的變化,尤其是在物體后部形成逆壓梯度,是流動分離的直接原因。2.2.1分離點的確定分離點是指流體從緊貼物體表面流動轉變?yōu)榉蛛x流動的點。分離點的位置對物體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有重大影響。分離點越靠前,分離區(qū)越大,物體的阻力也越大。分離點的確定通常需要通過實驗或數值模擬來完成。2.3逆壓梯度與流動分離逆壓梯度是流動分離的觸發(fā)因素。當流體流動方向上的壓力增加時,流體的速度會減慢,直到在某一點速度為零,流體開始反轉,形成分離渦。分離渦的存在會顯著增加物體的阻力,降低其空氣動力學性能。2.3.1數值模擬示例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中,可以使用數值模擬來預測流動分離。以下是一個使用OpenFOAM進行流動分離模擬的簡化示例:#設置求解器

solver=icoFoam

#定義網格

system/blockMeshDict

{

...

}

#設置邊界條件

0/U

{

...

wall

{

typefixedValue;

valueuniform(000);

}

}

#設置求解參數

system/fvSolution

{

...

}

#運行模擬

icoFoam-case<caseName>在這個示例中,icoFoam是一個求解不可壓縮流體的求解器。blockMeshDict用于定義計算域的網格結構,0/U文件中定義了流體速度的初始和邊界條件,fvSolution文件中包含了求解參數。通過運行icoFoam,可以得到流體在物體表面的流動狀態(tài),包括分離點的位置。2.3.2解釋在上述代碼中,system/blockMeshDict定義了計算網格,這是CFD模擬的基礎。0/U中的wall邊界條件表示物體表面的無滑移條件,即流體在物體表面的速度為零。system/fvSolution中的參數控制了求解器的收斂性和穩(wěn)定性。通過這些設置,icoFoam能夠計算出流體在物體表面的流動狀態(tài),包括壓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從而預測流動分離的位置。2.4總結流動分離是空氣動力學中一個復雜但重要的現(xiàn)象,它由逆壓梯度、粘性效應和物體形狀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通過實驗和數值模擬,可以預測分離點的位置,進而優(yōu)化物體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減少阻力,提高性能。在實際應用中,理解和控制流動分離對于提高飛行器、汽車等的效率和性能至關重要。3流動分離的影響因素3.1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在空氣動力學中,表面粗糙度對流動分離有著顯著的影響。當流體(如空氣)流過物體表面時,表面的粗糙度會增加流體與表面之間的摩擦,這可能導致邊界層的提前分離。邊界層分離是指流體在物體表面附近從層流狀態(tài)轉變?yōu)橥牧鳡顟B(tài),或者流體完全脫離物體表面的現(xiàn)象。分離點的位置對物體的氣動性能至關重要,如升力、阻力和穩(wěn)定性。3.1.1原理摩擦阻力增加:粗糙表面會增加流體與物體表面的摩擦,導致邊界層內的速度梯度增大,從而增加流體的湍流程度。能量損失:流體在粗糙表面上流動時,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流體的能量會更快地轉化為熱能,這會加速邊界層的分離。流動結構改變:表面粗糙度可以引發(fā)渦流的生成,這些渦流會干擾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促進分離。3.1.2內容在設計飛機、汽車或任何需要在空氣中移動的物體時,工程師必須考慮表面粗糙度對流動分離的影響。例如,飛機的機翼表面通常非常光滑,以減少摩擦阻力,防止邊界層過早分離,從而提高升力和降低阻力。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飛機在結冰條件下飛行,冰的形成會顯著增加表面粗糙度,導致流動分離,影響飛行性能。3.2流動速度與分離流動速度是決定流動分離點位置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流動速度的增加,流體對物體表面的壓力分布會發(fā)生變化,這可能影響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導致分離點的移動。3.2.1原理壓力分布:高速流動下,物體表面的壓力分布更加復雜,可能會形成高壓區(qū)和低壓區(qū),導致邊界層內的流體受到不均勻的力,從而加速分離。雷諾數:雷諾數是描述流體流動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參數,它與流動速度成正比。高雷諾數通常意味著流體更傾向于湍流,這會促進邊界層的分離。邊界層厚度:流動速度的增加會減小邊界層的厚度,但同時也會增加邊界層內的速度梯度,這可能導致邊界層的不穩(wěn)定和分離。3.2.2內容在設計高速飛行器時,工程師必須精確計算流動速度對分離點的影響。例如,超音速飛機的機翼設計通常會考慮如何控制邊界層,以避免在高速飛行時過早的流動分離,因為這會極大地增加阻力,降低飛行效率。通過使用前緣鋸齒、吸氣邊界層控制等技術,可以有效地管理邊界層,防止分離,提高飛機的氣動性能。3.3溫度與流動分離的關系溫度對流動分離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流體的物理性質上,如粘度和密度,這些性質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3.3.1原理粘度變化:溫度的升高通常會導致流體粘度的降低,這會減少流體與物體表面的摩擦,可能延緩邊界層的分離。密度變化: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流體的密度,從而影響流體的動量和能量傳遞,改變邊界層內的流動特性。熱邊界層:在高溫條件下,流體與物體表面之間的熱交換會形成熱邊界層,這可能與流動邊界層相互作用,影響分離點的位置。3.3.2內容在設計熱防護系統(tǒng)或高溫環(huán)境下的飛行器時,溫度對流動分離的影響是一個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例如,航天器在重返大氣層時,會遇到高溫環(huán)境,這會顯著降低空氣的粘度,減少摩擦阻力,但同時也可能改變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影響氣動性能。通過使用熱防護材料和設計合理的外形,可以控制溫度對流動分離的影響,確保航天器的安全和性能。以上內容詳細探討了流動分離的影響因素,包括表面粗糙度、流動速度和溫度,這些因素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解并控制這些因素,對于提高飛行器、汽車等物體的氣動性能,減少阻力,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義。4流動分離的控制技術4.1邊界層吸氣技術邊界層吸氣技術是空氣動力學中用于控制流動分離的一種方法,通過從物體表面的邊界層區(qū)域吸走部分流體,可以改變邊界層內的流動特性,從而延緩或避免流動分離的發(fā)生。這一技術在飛機翼型設計、風力渦輪機葉片優(yōu)化以及汽車空氣動力學改進中有著廣泛的應用。4.1.1原理邊界層吸氣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氣孔或吸氣縫,從物體表面的邊界層區(qū)域吸走流體,減少邊界層內的湍流強度,降低邊界層的厚度,進而改善流體的粘性效應,防止流動分離。在高速流動中,邊界層的厚度增加會導致流動分離,從而產生阻力和降低升力。通過邊界層吸氣,可以維持邊界層的層流狀態(tài),提高物體的氣動性能。4.1.2應用實例在飛機設計中,邊界層吸氣技術可以用于減少翼型的阻力,提高飛行效率。例如,波音787夢想飛機的機翼設計中就采用了邊界層吸氣技術,通過在機翼前緣設置吸氣孔,有效地控制了邊界層的流動,減少了翼型的阻力,提高了飛機的燃油效率。4.2渦流發(fā)生器的作用渦流發(fā)生器是另一種用于控制流動分離的空氣動力學技術,通過在物體表面產生渦流,可以增加邊界層內的能量,促進邊界層的再附,從而改善物體的氣動性能。4.2.1原理渦流發(fā)生器通常設計為小翼或突起,安裝在物體表面的特定位置。當流體經過這些結構時,會在其后方產生渦流,這些渦流可以將邊界層內的低能流體卷入主流中,增加邊界層內的能量,促進邊界層的再附。渦流發(fā)生器的設計和位置選擇對于其效果至關重要,需要通過流體動力學模擬和實驗測試來優(yōu)化。4.2.2應用實例渦流發(fā)生器在飛機翼型設計中非常常見,特別是在高升力系統(tǒng)中,如襟翼和縫翼。通過在翼型的后緣安裝渦流發(fā)生器,可以有效地控制翼型在高攻角下的流動分離,提高飛機的升力系數。例如,波音737的翼型設計中就廣泛使用了渦流發(fā)生器,以提高飛機在起降階段的升力性能。4.3表面微結構的流動控制表面微結構的流動控制是一種新興的空氣動力學技術,通過在物體表面設計微小的結構,如微槽、微肋或微孔,可以改變流體在邊界層內的流動特性,從而控制流動分離。4.3.1原理表面微結構的流動控制技術利用微小結構對流體的擾動作用,可以增加邊界層內的湍流強度,促進邊界層的混合,延緩流動分離。這些微結構的設計需要考慮流體的流動方向、速度以及物體的幾何形狀,以確保其在特定流動條件下能夠產生預期的控制效果。4.3.2應用實例在風力渦輪機葉片的設計中,表面微結構的流動控制技術被用來提高葉片的氣動性能。通過在葉片表面設計微槽或微肋,可以增加邊界層內的湍流強度,改善葉片在低風速條件下的升力性能,從而提高風力渦輪機的整體效率。例如,GERenewableEnergy在其風力渦輪機葉片上采用了表面微結構技術,顯著提高了葉片的氣動性能和風力渦輪機的發(fā)電效率。以上三種技術:邊界層吸氣技術、渦流發(fā)生器的作用以及表面微結構的流動控制,都是空氣動力學中用于控制流動分離和改善物體氣動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們的應用不僅限于航空領域,還包括汽車、船舶以及風力發(fā)電等多個行業(yè),對于提高物體的氣動效率、減少阻力和提高升力都有著顯著的效果。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技術往往需要結合使用,通過綜合設計和優(yōu)化,以達到最佳的氣動性能。5流動再附與渦流結構5.1流動再附的條件流動再附是流體動力學中一個重要的現(xiàn)象,特別是在空氣動力學領域。當流體繞過物體表面時,由于粘性力的作用,流體速度在物體表面附近會減慢,形成邊界層。在某些條件下,邊界層內的流體速度可能減慢到零,甚至反轉方向,導致流動分離。分離后的流動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重新附著到物體表面,這一過程即為流動再附。5.1.1條件分析流動再附的條件主要依賴于流體的性質、物體的幾何形狀以及流動的雷諾數。雷諾數是描述流動中慣性力與粘性力相對大小的無量綱數,其值的大小直接影響流動的穩(wěn)定性。當雷諾數較低時,流動傾向于保持層流狀態(tài),再附的可能性較?。欢斃字Z數較高時,流動更可能轉變?yōu)橥牧?,此時再附的可能性增加。5.1.2實例說明考慮一個圓柱體繞流的典型情況。當流體以一定速度繞過圓柱體時,由于圓柱體的幾何形狀和流體的粘性,邊界層在圓柱體后部分離,形成渦街。隨著流動條件的變化,例如增加流體速度或改變圓柱體的形狀,流動可能會在圓柱體的下游重新附著。這種再附現(xiàn)象對圓柱體的阻力和升力有顯著影響。5.2渦流結構的形成與演化渦流結構是流動分離后形成的一種復雜流動現(xiàn)象,它們在空氣動力學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是在流動再附過程中。5.2.1形成機制渦流結構的形成主要由邊界層分離引起。當邊界層內的流體速度減慢到零并開始反轉時,流體中的旋轉運動開始增強,形成渦流。這些渦流可以是穩(wěn)定的,也可以是不穩(wěn)定的,取決于流動的條件和雷諾數。5.2.2演化過程渦流結構一旦形成,它們會經歷一系列的演化過程。在初始階段,渦流可能相對較小且集中,但隨著流動的發(fā)展,渦流可以相互作用,合并或分裂,形成更大的渦流結構。這些渦流結構的演化對流動的再附有著直接的影響,它們可以促進或阻礙再附的發(fā)生。5.2.3模擬示例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軟件,如OpenFOAM,可以模擬渦流結構的形成與演化。以下是一個使用OpenFOAM進行渦流模擬的簡化代碼示例:#定義流動域

blockMeshDict

{

convertToMeters1;

vertices

(

(000)

(100)

(110)

(010)

(000.1)

(100.1)

(110.1)

(010.1)

);

blocks

(

hex(01234567)(10101)simpleGrading(111)

);

edges

(

);

boundary

(

inlet

{

typepatch;

faces

(

(0321)

);

}

outlet

{

typepatch;

faces

(

(4765)

);

}

walls

{

typewall;

faces

(

(0154)

(3267)

);

}

frontAndBack

{

typeempty;

faces

(

(0473)

(1562)

);

}

);

mergePatchPairs

(

);

}這段代碼定義了一個簡單的二維流動域,其中包含入口、出口和壁面邊界條件。通過調整邊界條件和流動參數,可以模擬不同條件下的渦流結構形成與演化。5.3渦流對流動再附的影響渦流結構對流動再附的影響是復雜的,它們可以促進再附,也可以阻礙再附,具體取決于渦流的大小、強度和位置。5.3.1促進再附在某些情況下,渦流結構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分離的流體重新加速并重新附著到物體表面。這種情況下,渦流結構對流動再附有積極的促進作用。5.3.2阻礙再附然而,在其他情況下,渦流結構可能會在物體表面附近形成一個低能區(qū)域,阻礙流體的再附。這種情況下,渦流結構對流動再附有負面的影響。5.3.3控制策略為了優(yōu)化流動再附,工程師們會采用各種控制策略,如使用渦流發(fā)生器或改變物體的幾何形狀,以控制渦流的形成和演化,從而達到促進或阻礙再附的目的。通過深入理解流動再附與渦流結構之間的關系,可以更好地設計和優(yōu)化空氣動力學相關的系統(tǒng),如飛機翼型、汽車外形等,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6邊界層理論在空氣動力學中的應用6.1飛機翼型設計中的邊界層考慮在飛機翼型設計中,邊界層理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邊界層是指流體在物體表面附近,由于粘性作用而形成的流速梯度顯著的薄層。在飛機翼上,邊界層的性質直接影響了翼型的升力、阻力和穩(wěn)定性。6.1.1升力與邊界層升力的產生主要依賴于翼型上表面的流體加速和下表面的流體減速,這導致了上表面的低壓區(qū)和下表面的高壓區(qū),從而產生了升力。邊界層的厚度和性質決定了這一過程的效率。例如,如果邊界層在翼型上表面分離,即流體不再緊貼翼型表面流動,這將導致升力的顯著下降。6.1.2阻力與邊界層邊界層的分離還會增加飛機的阻力。當邊界層分離時,分離點后的流體形成渦流,這增加了流體的混亂程度,導致了額外的阻力,稱為分離阻力。為了減少這種阻力,飛機設計師會采用各種方法來控制邊界層,如使用渦流發(fā)生器或改變翼型的幾何形狀。6.1.3穩(wěn)定性與邊界層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也影響飛機的飛行性能。如果邊界層不穩(wěn)定,可能會導致翼型表面的流體提前分離,影響飛機的操控性和穩(wěn)定性。通過設計翼型的前緣形狀和后緣厚度,可以優(yōu)化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飛機的飛行性能。6.2汽車空氣動力學與邊界層汽車設計中,邊界層理論同樣重要,它影響著汽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包括阻力、升力和穩(wěn)定性。6.2.1減少阻力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空氣阻力是影響其燃油效率和最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優(yōu)化車身表面的邊界層,可以減少空氣阻力。例如,采用流線型設計,使空氣能夠更順暢地流過車身,減少邊界層的分離,從而降低阻力。6.2.2控制升力對于高性能汽車,如賽車,控制升力同樣重要。升力會使汽車在高速行駛時失去與地面的接觸,影響操控性。通過設計車身底部和尾翼,可以控制邊界層,減少升力,使汽車在高速行駛時更加穩(wěn)定。6.2.3提高穩(wěn)定性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也影響汽車的行駛穩(wěn)定性。如果邊界層在車身表面分離,可能會導致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產生抖動或不穩(wěn)定。通過優(yōu)化車身的幾何形狀和表面紋理,可以提高邊界層的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汽車的行駛穩(wěn)定性。6.3風力渦輪機葉片的邊界層優(yōu)化風力渦輪機葉片的設計中,邊界層理論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其效率和性能。6.3.1提升效率風力渦輪機葉片的邊界層優(yōu)化可以減少葉片表面的摩擦阻力,提高葉片的氣動效率。例如,通過在葉片表面設計微小的凹槽或紋理,可以控制邊界層的流動,減少分離,從而提高葉片的效率。6.3.2減少噪音邊界層的分離還會產生噪音。通過優(yōu)化邊界層,減少分離,可以降低風力渦輪機在運行時產生的噪音,這對于風力渦輪機在城市或居民區(qū)的安裝和運行至關重要。6.3.3增強耐久性邊界層的優(yōu)化還可以增強葉片的耐久性。例如,通過設計葉片的前緣和后緣,可以減少邊界層的分離,從而減少葉片表面的磨損和腐蝕,延長葉片的使用壽命。6.3.4示例:邊界層優(yōu)化的數值模擬在風力渦輪機葉片設計中,可以使用計算流體力學(CFD)軟件進行邊界層優(yōu)化的數值模擬。以下是一個使用OpenFOAM進行邊界層模擬的示例代碼:#網格生成

blockMeshDict

{

convertToMeters1;

vertices

(

(000)

(100)

(110)

(010)

(000.1)

(100.1)

(110.1)

(010.1)

);

blocks

(

hex(01234567)(10101)simpleGrading(111)

);

edges

(

);

boundar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