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蘇武傳》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10《蘇武傳》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10《蘇武傳》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10《蘇武傳》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10《蘇武傳》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蘇武傳》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蘇武傳》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蘇武傳》記敘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而堅守節(jié)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氣,光明磊落且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的形象。

二、教學目標: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班固及《漢書》相關知識,積累文言常見字詞。

(二)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把握作品的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味文中體現(xiàn)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習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弘揚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學習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弘揚愛國精神。

(二)教學難點:把握作品的內容,概括內容要點,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播放《蘇武牧羊》

這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蘇武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蘇武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無比的人生。

(二)文化常識

1.了解作者:班固(32—92年)字孟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

家庭——父親:班彪(續(xù)司馬遷《史記》,作《史記后傳》,未成而故)

弟弟:班超(投筆從戎)

妹妹:班昭(續(xù)《漢書》)

①(雖)才高八斗

史學界:與司馬遷并稱“班馬";

文學界:與揚雄并被稱“班揚”;

地理界:與張衡并被稱“班張";

辭賦:九歲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皾h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

②(卻)官卑位低

永平五年(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告發(fā)班固“私改作國史"?;实巯略t入獄。幸得班超上書申說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將其書稿送到朝廷。漢明帝了解情況后,任命他為蘭臺令史,掌管和校定圖書,先后任郎官、校定秘書、玄武司馬(都是下級官吏)。章帝后期,班固辭官回鄉(xiāng)為母親服喪。

③(竟)含冤被害

班固從竇憲北征匈奴后,進入竇憲幕府。此時的竇憲,因平匈奴有功,驕傲日盛,竇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強奪民財,侵害百姓,搶奪民女,甚至謀劃殺死皇帝,后被和帝一舉鏟除。竇憲案發(fā)后,當時的洛陽令種兢對班固懷有私仇,種兢借機報復,將班固關進監(jiān)獄拷打折磨,冤死獄中,卒年61歲。

2.知曉作品——《漢書》

作者——東漢班固撰寫,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鄉(xiāng)馬續(xù)完成(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

性質——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古代傳記文學名著。其中還收錄了西漢大量的辭賦和散文,有總集的性質。

內容——記錄了漢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歷史,共100篇,分為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

價值——史學價值:能尊重客觀實際,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贊揚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對人民的同情。

文學價值:敘事詳贍嚴密,語言典雅繁復,富于文采,有駢體化傾向,對后世散文發(fā)展影響很大。

【知識補充:史書體例】

編年體:按年代順序記載歷史。代表作:《資治通鑒》。《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

國別體:以國(諸侯國)為主體記載,即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代表作:《戰(zhàn)國策》?!秶Z》是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紀傳體:以為人物立傳的方式記敘史實,即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代表作:《史記》。

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它創(chuàng)立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斷代史:以朝代為段限的史書。此體裁創(chuàng)始于東漢史學家班固。二十四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余的都屬于此體。

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3.探尋背景:漢初以來,匈奴領袖冒頓單于不斷南下。漢高祖劉邦率部親征,卻在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在白登圍困七天七夜。直到漢武帝憑借雄厚的國力,多次對匈奴用兵,經(jīng)過幾次大戰(zhàn)役(漢武帝對匈奴的討伐戰(zhàn)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分別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力量減弱,才解除了漢朝北方農(nóng)業(yè)地區(qū)所受到的威脅。由于漢朝國力強盛,早先的和親政策改為恩威兼施,遂互派使者以示親善之舉,在表面修好的背后,其實質是乘機窺探對方的虛實,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被扣留。《蘇武傳》就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后被扣留的主要情況。

和親,也叫做“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與外族或者外國出于各種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lián)姻。和親作為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系的表現(xiàn)形態(tài),貫穿于中國古代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對歷史發(fā)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直到清代,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數(shù)不等、緣由各異的和親。

(三)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

廄jiù;栘yí;數(shù)shuò;窺kuī;且jū;鞮dī;單chán于;行háng;遺wèi;緱gōu;昆hún邪yé;

浞zhuó;沒mò;閼yān氏zhī;訾zī;煴yūn;馬畜chù;雨yù雪;嚙niè雪;旃zhān毛;羝dī;

於wū靬jiān;檠qíng;給jǐ;棫yù陽;輦niǎn;斧鉞yuè;湯鑊huò;更gēng嫁;自分fèn;

2.疏通文意,梳理字詞

(第1段)武,字子卿。少以(憑借)父任,兄弟并(都)為郎。稍(漸漸)遷(升遷,升任)至栘中廄監(jiān)(管事的官員)。時(當時)漢連(連續(xù),多次)伐胡,數(shù)(屢次)通使(互派使者)相窺觀(窺探觀察)。匈奴留(扣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十幾批)。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相抵)。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對長輩的尊稱)行(輩)也?!北M歸(使……回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贊許)其義(做事合乎情理),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趁著,乘便)厚賂(贈送禮物)單于,答(回報)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莸饶?招募)士斥候(偵察兵)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備辦)幣(財物)遺單于;單于益(漸漸)驕(倨傲),非漢所望也。

段意:介紹蘇武的簡歷、漢朝與匈奴交往的背景,以及蘇武出使的情況。

(第2段)方(正要)欲發(fā)(派遣)使送武等,會(適逢)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陷入而不能脫身)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率領)降者,陰(暗地里)相與(一起)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一向)與副張勝相知(相熟識,有交情),私(私下)候(拜訪)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名作狀,用弓箭)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希望)蒙(蒙受、得到)其賞賜。"張勝許(答應)之,以貨物(財物)與常。

段意:緱王和虞常等在匈奴謀反,蘇武的副使張勝參與其事。

(第3段)后月余,單于出獵,獨(只有)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動,動手),其一人夜亡(逃跑),告(告發(fā))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指被活捉)。單于使衛(wèi)律治(審理)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暴露、泄露),以狀(情狀、情況)語(告訴)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牽連)我,見犯(指受到侮辱)乃死,重(更加)負(對不起)國?!庇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牽扯)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假使)謀單于,何以復加(加罪)?宜皆降(使動用法,使……投降)之。"

段意:虞常等在匈奴謀歸漢失敗,導致了蘇武以后面臨的激烈斗爭。

(第4段)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聽取供詞)。武謂惠等:“屈節(jié)(污損節(jié)操)辱命,雖(即使)生,何面目以歸漢!”引(舉起,拔出)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騎馬)召醫(yī)。鑿地為坎(坑),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同“搯”,叩擊,拍打。一說當作“焰”,熏)其背以出血。武氣絕(斷絕),半日復息(呼吸)?;莸瓤?,輿(車,這里用作動詞,用車載送)歸營。單于壯(意動用法,認為……豪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問候)武,而收系(逮捕監(jiān)禁)張勝。

段意:衛(wèi)律因張勝參與虞常謀反召蘇武受辭,蘇武引刀自刺,自殺未成,張勝被捕。

(第5段)武益(漸漸)愈,單于使使(派使者)曉(通知)武,會(會同)論(判罪)虞常,欲因(趁著)此時(機會,時機)降(使……投降)武。劍(用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判處)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相連坐(治罪)一個人犯了罪,有關的人連同治罪,叫“連坐”或“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比畫)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這樣)。空以身膏(滋潤)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通過)我降,與君為兄弟;今(加入,如果)不聽吾計,后雖(即使)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同“叛”,背叛)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使……爭斗)兩主,觀禍敗。若(你)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段意:蘇武傷愈,單于借機審虞常招降蘇武。但蘇武既不為衛(wèi)律的刀劍所動,也不理會衛(wèi)律以財富、權力為誘餌的引誘。

(第6段)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更加)欲降(使……投降)之。乃幽(囚禁)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動詞,下)雪,武臥嚙雪,與旃(同“氈”,毛織的氈毯)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公羊),羝乳(生子)乃得歸。別(分開、離析)其官屬?;莸雀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官府發(fā)給的糧食)不至,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實(野生果實)而食之。杖(執(zhí)、拄)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結網(wǎng))紡繳,檠[矯正弓弩的工具,這里用作動詞,用檠矯正(弓弩)]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困頓)。

段意:蘇武終不肯降,單于先把他囚禁在大窖里,后又遷到北海無人處,在飲食斷絕的艱苦環(huán)境里,他仍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身份,后來,於靬王器重他,給其衣食、馬畜、服匿、穹廬,但於靬王死后,丁靈人盜其牛羊,使蘇武又陷于困境。

(第7段)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陵降,不敢求(訪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一向關系很好),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白白地)自苦亡(同“無”,沒有)人之地,信義安所見(同“現(xiàn)”,顯示)乎?前長君(指蘇武的大哥蘇嘉)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宮殿的臺階,一說指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觸柱折轅,劾(判決)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祀)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對去世的委婉說法),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改嫁)矣。獨有女弟(妹妹)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精神恍惚的樣子)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關押)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年紀)高,法令亡常(沒有定規(guī)),大臣亡罪夷滅(誅滅,這里指全家殺盡)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親近之臣),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即使)蒙(受)斧鉞湯鑊,誠(的確)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段意:李陵勸降,蘇武大義凜然,決不投降。

(第8段)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一定)聽陵言!”武曰:“自分(料想,斷定)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盡,結束)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極,最)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達)于天!”因泣下沾衿(沾濕了衣襟),與武決(同“訣”,辭別、告別)去?!?/p>

段意:蘇武不為所動,以死堅拒。

(第9段)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欺騙說)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完全、詳盡)自陳道(陳述說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依照)惠語以讓(責備)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道歉)漢使曰:“武等實在(確實活著)?!薄?/p>

段意:昭帝即位,匈奴與漢和好。

(第10段)單于召會(會見)武官屬,前以(同“已”,已經(jīng))降及物故(死亡),凡(共)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在……的時候)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等到)還,須發(fā)盡白。

段意:蘇武不辱使命,終于出使歸來。

3.整體感知——請用四字短語概括段意,然后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參照教材“學習提示”概括段意。

課文主要記敘蘇武出使匈奴,被羈留十九年的艱苦歷程后,終得歸漢。

(四)鑒賞文本

1.出使原因——蘇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樣?出使的任務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確:①背景:“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表明蘇武出使時嚴酷的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敢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②任務:“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厚賂單于,答其善意"。出使匈奴目的有二:一是護送匈奴使者返回;二是緩和漢匈關系,謀求和平。

2.羈留原因

(1)蘇武正要返程歸漢時,因何被羈留在匈奴?(用原文回答)

明確:“事如此,此必及我”——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2)作為一個使臣,此時遇到意外的變故,他為什么說是“負國"呢?

明確:

①手下人勾結匈奴叛亂。(蘇武作為代表團的團長,副團長出現(xiàn)問題了,這是他嚴重失職。)

②作為漢使,任務未完成,有愧于國家。

③處理不好會引發(fā)兩國的矛盾。(很有可能漢匈的戰(zhàn)爭就會因此而起)

(3)如何理解蘇武的兩次自殺行為?讀3、4兩段,分析其自殺的原因和周圍人的反應。(用原文的話)

3.羈留歷程

整篇文章側重寫他出使匈奴這19年的艱辛歷程。在這19年當中,沒有一年一年地寫,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樣的核心事件?

(1)衛(wèi)律勸降——衛(wèi)律是怎樣勸降蘇武的?可以看出兩人怎樣的形象特征?(對比映襯)

(2)兩處絕境——蘇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樣對待他的?

文本探究——蘇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兩度要自殺,后來又想方設法要活下去。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第一次自殺是因為蘇武意識到一旦被匈奴審訊,就會給國家?guī)韾u辱,所以要自殺避免受辱;第二次自殺是在審訊時他說完一番大義凜然的話語后,這是為了殺身息禍,為國雪恥。但是后來匈奴轉為勸降,勸降失敗后企圖用艱苦的生活條件來消磨蘇武的意志,所以蘇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之前的求死轉為求生,因為他要證明漢使的氣節(jié)不可折辱。所以,當他在北海上牧羊時,他“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睍r時提醒自己不忘使命??梢姡那笊笏蓝际菫榱司S護國家民族的尊嚴,只不過在局勢變化的情況下,他的對抗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

(3)李陵勸降——李陵是怎樣勸說蘇武的?從中可見他們是怎樣的人?(對比映襯)

文本探究——拓展閱讀1:課文省略部分

拓展閱讀2——相傳始元六年(前81年),蘇武得歸,修書勸李陵歸漢,李陵便以《答蘇武書》(有學者認為此文系后人偽作)作答,以下文段便選自其中。請你結合下面的文段,并聯(lián)系《蘇武傳》,談談你對蘇武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明確:《蘇武傳》中李陵勸降蘇武時首先指出的是漢朝的薄情寡義,文段中李陵又指出蘇武有“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之大功,可蘇武歸漢“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由此可以看出李陵更在意于一家一己的得失、恩怨。所以他認為“陵雖孤恩,漢亦負德"。蘇武歸漢,誠知漢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