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3單元 陸地和海洋 第4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同步訓練 人教版_第1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3單元 陸地和海洋 第4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同步訓練 人教版_第2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3單元 陸地和海洋 第4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同步訓練 人教版_第3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3單元 陸地和海洋 第4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同步訓練 人教版_第4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 第3單元 陸地和海洋 第4節(jié) 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同步訓練 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圖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第4節(jié)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右圖為陸地環(huán)境主要構成要素的相互關聯(lián)圖,讀圖完成1~2題。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關鍵是圖中哪個箭頭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徑流量大小、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結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這些方面與河流流域內的氣候密切相關。松花江地處東北為溫帶季風氣候區(qū),而珠江流經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兩條河流由于氣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異很大。答案:A2.能表示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頭是()A.⑤B.⑥C.⑦D.⑧解析:由于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圖中⑥表示水文對地貌的影響。答案:B右圖反映了不同地質時期某地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據此回答3~5題。3.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熱條件的變化礦物運動C.植被類型的變化D.巖漿活動4.下列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與③階段類似的是()A.馬達加斯加島東西兩側B.天山山脈南北兩側C.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西兩側D.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5.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主要體現(xiàn)了()A.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B.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C.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性D.地理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解析:該題組出錯的原因一是讀圖不認真,只注意到了風向以及植被的變化,沒有注意到地勢的起伏變化;二是對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理解不清,對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認識不足。3題,圖中地理要素變化過程可分解如下:①階段當地為平地,植被為森林;②階段當地地殼隆起升高,使背風坡植被由森林變?yōu)椴菰?;③階段地殼繼續(xù)升高,背風坡出現(xiàn)了沙漠。這一過程中,變化的是地勢和植被,而植被的變化又是地勢變化的結果,故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地殼運動。4題,馬達加斯加島東側迎風坡多雨,西側背風坡少雨;天山山脈北側為迎風坡,南側為背風坡;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側沒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脈南段西側為迎風坡,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東側為背風坡,形成巴塔哥尼亞沙漠。5題,地理環(huán)境中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也發(fā)生改變,說明這些要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地理環(huán)境,即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答案:3.B4.D5.A(·河北邯鄲模擬)讀右圖,完成6~7題。6.圖中從A到B的自然景觀變化體現(xiàn)了()A.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B.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D.非地帶性解析:從A到B的自然景觀變化是沿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答案:B7.影響圖中從C到D自然景觀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熱量變化B.水分變化C.水熱狀況隨高度的增加而變化D.海陸分布、地形起伏解析:從C到D的自然景觀變化是沿經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它以水分為基礎。答案:B讀“某沿海地區(qū)一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完成8~10題。8.該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溫帶地區(qū)B.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C.南半球溫帶地區(qū)D.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解析:先判斷南北半球,從陽坡上可以看出來。答案:C9.若該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氣溫為12℃,則該山地的海拔不超過()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解析:通過簡單的計算可得出答案。答案:B10.該山地所在地區(qū)的氣候主要受()A.信風影響B(tài).季風影響C.西風影響D.西風和副高交替影響解析:南半球溫帶地區(qū)主要受西風影響。答案:C11.讀圖,結合我國區(qū)域特征與區(qū)域差異,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圖中①~③的變化,體現(xiàn)了陸地環(huán)境的________地域分異規(guī)律。(2)圖中③~⑤的變化,體現(xiàn)了陸地環(huán)境的____________分異規(guī)律。(3)①與⑥緯度相似,距海洋遠近相差不大,而陸地自然帶差異很大,這體現(xiàn)了陸地環(huán)境的________分異。(4)④處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⑤處的大型動物具有________的特點,⑥處代表性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處的土壤特點是________。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可知自下而上對應我國從南方到北方熱量遞減,由右到左是從我國沿海到內陸。由左下角高寒可判定⑥位置應指的是青藏高原。第(1)題,①~③是從南到北的變化,熱量減少。第(2)題,③~⑤是我國東部沿海向西北內陸的變化。第(3)題,由題中“緯度相似,距海洋遠近相差不大”,排除了緯度地域分異的變化和干濕度地域分異的變化。再結合我國青藏高原可知是地形因素,所以為非地帶性。第(4)題,考查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統(tǒng)一的演化過程,聯(lián)系初中教材完成此題。答案:(1)從赤道到兩極(2)由沿海到內陸(3)非地帶性(4)溫帶草原耐干旱、善奔跑野駱駝、牦牛、藏羚羊、西藏雪雞等呈酸性(紅壤、磚紅壤)12.讀我國西部地區(qū)雪線高度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沿AB線雪線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說出A、B山脈雪線高度分布的差異及原因。(2)河流①流域內的主要農業(yè)(種植業(yè))類型是____________。簡要評價該地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的自然因素。解析:(1)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氣溫,一般來說,氣溫高,雪線高,降水多,雪線低。(2)青藏高原主要發(fā)展的種植業(yè)位于河谷地帶,稱為河谷農業(yè),分析其發(fā)展農業(yè)的自然條件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答案:(1)沿AB線由北向南雪線先變高,后變低A山脈雪線南高北低,B山脈雪線北高南低;A為天山山脈,北坡為來自大西洋、北冰洋濕潤氣流的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B為喜馬拉雅山山脈,南坡為來自印度洋濕潤氣流的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2)河谷農業(yè)河谷地區(qū)地形平坦開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熱量不足是其發(fā)展農業(yè)的限制性因素。13.(·遼寧鞍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國部分區(qū)域圖。材料二我國部分山地自然帶及植被分布示意圖。(1)材料一中A是________(山脈),B是________(山脈),C是________(山脈),D是________(山脈)。(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別屬于材料一圖中的四座山脈,那么①可能屬________山脈;②可能屬__________山脈;③可能屬________山脈;④可能屬________山脈。(填字母)(3)①山地中M處植被可能是()A.常綠闊葉林B.高山草原C.針闊混交林D.落葉闊葉林(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廣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狀況與此原因相同的還有______________。(5)②山地南北坡基帶存在差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④→①基帶存在明顯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地基帶變化體現(xiàn)了________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①→①→③基帶也有區(qū)別,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三地基帶變化體現(xiàn)了________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④→④→①基帶變化體現(xiàn)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④→①→③基帶變化體現(xiàn)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答案:(1)阿爾泰山陰山太行山秦嶺(2)BDAC(3)C(4)南坡降水豐富③④(5)南北坡基帶所處氣候類型不同(南北坡基帶熱量條件不同)(6)熱量由赤道到兩極(7)水分從沿海向內陸走近高考(·北京文綜)右圖顯示中國不同地區(qū)山地年降水量從山麓到山頂的變化。讀右圖,回答1~2題。1.圖中山地年降水量()A.隨海拔升高而遞增B.與山地氣溫垂直變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變化最大的是山地①解析:讀圖可知,降水量從山麓到山頂在一定高度上遞增,然后隨水汽的減少而遞減,排除A項;山地氣溫應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約0.6℃顯然B項錯誤;分析圖可以看出降水量垂直變化最大的為③不是①。答案:C2.山麓景觀分別為溫帶荒漠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解析:分析圖可知,①山麓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說明該山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區(qū),景觀為溫帶荒漠;②山麓降水量在400~800毫米,為我國的半濕潤區(qū),景觀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根據③山麓的降水量可知該地為亞熱帶氣候,山麓景觀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④山麓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為我國南方的山脈,熱帶、亞熱帶都有可能,因此只有①和③組合正確。答案:B(·海南地理)某山共分布三類原生森林。下圖顯示三類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凈增的有機物質干重(NPP)與溫度變化、降水量變化的關系。據此回答3~5題。3.圖中信息顯示,三類森林中()A.②的NPP對溫度的變化最不敏感B.NPP與溫度變化都呈正相關C.②的NPP對降水的變化最敏感D.NPP對降水的變化都很敏感解析:通過圖中溫度的變化可以看出②的NPP對溫度的變化幅度最小,故A正確。NPP與溫度變化呈負相關,故B錯。降水量的變化對NPP影響很小,故C、D錯。答案:A4.三類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到高依次是()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②解析:同一溫度條件下,海拔越高,NPP應越低,故選C。答案:C5.若①為針闊葉混交林,則該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B.吉林省C.安徽省D.福建省解析:針闊葉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中溫帶地區(qū),吉林省大部分地區(qū)位于中溫帶,森林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故B正確。河南省位于亞熱帶和暖溫帶,發(fā)育有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安徽省、福建省位于亞熱帶地區(qū),發(fā)育有常綠闊葉林。答案:B6.(·安徽文綜)根據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新疆羅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經超過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經是羅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紀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200多座,耕地面積擴大約1倍。古羅布泊湖岸線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圖(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勢的變化,并說明理由。(2)運用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說明三角洲位置變化的主要過程。(3)簡述羅布泊的干涸對干旱區(qū)流域開發(fā)的啟示。解析:本題以羅布泊水面變化為背景,考查地勢特征、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等。第(1)問:地勢與湖面面積(湖岸線進退)變化相關,結合圖中湖岸線變化判斷即可。第(2)問:首先理解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然后結合河流水量與三角洲之間的關系判斷即可。第(3)問:從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結合干旱區(qū)域特征綜合分析。答案:(1)地勢逐漸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線由老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