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前教育史講解學習_第1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前教育史講解學習_第2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前教育史講解學習_第3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前教育史講解學習_第4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前教育史講解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前教育

一、學校制度及學前教育法規(guī)

(一)《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問題:

閱讀教材(P307)學制圖:與20世紀初的幾個學制比較,《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的結構和內容有什么特點?

1951年10月1日,政務院公布《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中關于幼兒教育,指出:

“實施幼兒教育的組織為幼兒園。幼兒園收三足歲到七足歲的幼兒?!?/p>

2、幼兒園的雙重任務幼兒園的任務是:根據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教養(yǎng)幼兒,使他們的身心在入小學前獲得健全的發(fā)育;同時減輕母親對幼兒的負擔,以便母親有時間參加政治生活、生產勞動、文化教育活動等。

3、幼兒園的教養(yǎng)原則使幼兒全面發(fā)展;使教養(yǎng)內容和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幼兒有獨立活動完成簡單任務的機會,使幼兒習慣于集體生活;使必修作業(yè)、選修作業(yè)以及戶外活動相配合;使幼兒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密切配合,共6條。

4、幼兒園教養(yǎng)活動項目幼兒園教養(yǎng)活動項目共6項,包括:

體育(包括日常生活、衛(wèi)生習慣、體操、游戲、舞蹈和活動等);

語言包括談話、講述故事、歌謠、謎語);

認識環(huán)境(包括日常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

圖畫、手工(包括圖畫、紙工堰工。其它材料作業(yè)等),

音樂(包括唱歌、表情唱歌、聽音樂、樂器表演);

計算(包括認識數(shù)目、心算、度量)。

5、幼兒園的對象與體制幼兒園以收3周歲到未滿7周歲的幼兒,以整日制為原則,幼兒每日在園時間以8小時至12小時為準;根據需要可辦寄宿制和季節(jié)性幼兒園;開學、放假比照小學學歷,但為便利婦女工作,以不放寒暑假為原則;

幼兒園教師的稱謂,更名為為“教養(yǎng)員”;此外,還有設班、編班原則,園長、教養(yǎng)員責任制等。

6、地位《暫行規(guī)程》與《暫行綱要》的制定和試行,明確了幼兒園的雙重任務和教養(yǎng)并重的方針,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以及各科教學的思想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為全面改革舊教育,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學前教育新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幼兒園制度幼兒園——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機構的名稱。它是在《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中明確規(guī)定的。教養(yǎng)活動的內容初定為體育、語言、認識環(huán)境、圖畫與手工、音樂、計算共6項,1981年擴充為生活衛(wèi)生習慣、思想品德、基本動作發(fā)展、常識、語言、計算、美工、音樂共8項。50年代模仿蘇聯(lián)辦理,80年代后開始與國際接軌。

(四)改革開放后幼教法規(guī)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教育改革工作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1987年,國家教委主持召開了全國幼兒教育工作會議。這是中國近現(xiàn)代第一次有關幼兒教育的專門會議。會后,有關幼教法規(guī)的制定進入新的階段。1、一些重要法規(guī)《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草案)》(1979);《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1981);《托兒所、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制度》(1985);《幼兒園教玩具配備目錄》(1986);《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1987);《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1987);《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1988);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1989,1996)。

其中最重要的兩條法規(guī)是:《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1981)《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1989,1996)

2、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1981)1981年10月由教育部頒發(fā)。它是對1952年頒行的教學綱要的正式修訂。把“教學’’改為“教育”?!毒V要》由幼兒年齡特點與幼兒園教育任務、幼兒園教育的內容與要求、教育手段及注意事項三大部分構成。

(1)教育內容,擴展為生活衛(wèi)生習慣、思想品德、基本動作發(fā)展、常識、語言、計算、美工、音樂八個方面;(2)要求,應通過游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來完成,以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和成人化;(3)將“作業(yè)”改為“上課”,將“教養(yǎng)員”改為“教師”。與原有綱要比較,重視幼兒園課堂教育教學,同時進一步重視課外教育手段的作用,成為后來(2001)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前奏。3、《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1989年6月由國家教委頒發(fā),從1990年2月1日起試行《幼兒園暫行規(guī)程(草案)》。經過近6年的試行后,于1996年3月9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5號)”的形式,正式頒發(fā)了《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規(guī)程》定于199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使之成為學前教育工作的正式法規(guī)?!兑?guī)程》的頒行,是將中國學前教育納入法制化軌道的重要舉措。

思考題:1、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頒布了哪些重要的學前教育法規(guī),各自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是什么?

二、學前教育實施概況新中國學前教育實施照片

新中國幼兒教育實施圖片.doc

(一)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6年)發(fā)展學前教育事業(yè)的舉措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貫徹實施《幼兒園暫行規(guī)程(試行)》和《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采用了得力的措施,保證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保護、接管公立學前教育機構

(1)保護相關文件:1948年6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保護和改革新收復區(qū)學校教育的方針給中原局宣傳部的指示》。1949年4月,毛澤東、朱德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中重申了“保護一切公私學?!钡木?。解放戰(zhàn)爭中保護學校和教師的指令的嚴格執(zhí)行,為幼稚園的接收和改造提供了可能。

(2)公立幼稚園的接管工作由各地方政權負責完成。大多省區(qū)成立政府前,均由軍管會下設的文教組負責接收工作。公立幼稚園的接管工作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

2、收回教會幼稚園的辦學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教會教育權的真正收回。

(1)接收輔仁大學——揭開了真正收回教育權的序幕1950年7月,天主教會以撥付北京輔仁大學補助費為條件發(fā)出要挾,堅持該校新的董事會須由教會選任、反對在校內開設政治課程等。針對這種無視中國政府主權的公然挑釁,教育部長馬敘倫發(fā)表書面談話,并于同年10月12日明令接收輔仁大學,將其收歸公辦。揭開了真正收回教育權的序幕。

(2)收回教會幼稚園的辦學權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作戰(zhàn),抗美援朝戰(zhàn)爭開始。12月政務院發(fā)布《關于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

1951年1月,教育部發(fā)出《關于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教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關的指示》,要求在是年年底以前全部收回接受美國教會和其他機構資助的學校,同時要求其他接受外國津貼的學校重新登記。至1951年底,共收回接受外國津貼的幼稚園、孤兒院、育嬰堂、慈幼院等機構共計200余所。教育權的真正收回完成。

3、私立幼稚園的收歸公辦(1)私立幼稚園的繼續(xù)存在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議決:在目前條件下,對私立學校“一般的應采保護維持、加強領導、逐步改造的方針。沒有必要而隨便命令停辦或接管。”這項方針為私立幼稚園的繼續(xù)存在提供了可能。

(2)幼兒園收歸公辦隨著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逐漸恢復,受蘇聯(lián)教育體制影響等,加之私立學校辦學經費的籌措存在著實際困難,1952年9月,教育部發(fā)出通知,要求將全國中小學和幼稚園全部由政府逐漸接辦,限期在3年內完成。至1954年年底,全國所有的私立幼兒園均已收歸公辦。

4、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確立(1)學前教育處的專設194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教育部掛牌成立。在教育部的初等教育之下增設幼兒教育處,由張逸園出任第一任處長。

(2)教育部、衛(wèi)生部分管機制1950年12月,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批準教育部的建議,將學前教育分為托、幼兩段:0~3歲的嬰幼兒由托兒所進行保育:3~7歲的幼童由幼兒園進行教保。托兒所劃歸衛(wèi)生部領導,幼兒園劃歸教育部領導。1956年由教育部、衛(wèi)生部、內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托兒所、幼兒園幾個問題的聯(lián)合通知》,進一步明確“托兒所統(tǒng)一由衛(wèi)生行政部門領導,幼兒園統(tǒng)一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職責。這種管理模式存在了近50年。

5、學習蘇聯(lián)的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

在學前教育領域轉而“以俄為師”的具體表現(xiàn)有:

(1)譯介蘇聯(lián)學前教育書籍

1950年初,翻譯出版了蘇聯(lián)的《幼兒園教養(yǎng)工作指南》和《我的兒童教育經驗》兩書。后教育部指定將這兩本書作為全國學前教育工作者學習參考書籍。其后,又翻譯出版了蘇聯(lián)的《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以及有關幼兒園音樂、繪畫、語言、游戲、體育等各科教學法或教材,成為當時中國幼兒園的主要教學參考書或教學用書。

(2)聘請?zhí)K聯(lián)學前教育專家來華任教和講學

1949~1960年,中國教育界先后聘請了861名蘇聯(lián)專家來華任教或擔任顧問。1950年9月,蘇聯(lián)學前教育專家戈林娜受聘來北京師大任教,同時兼任教育部幼兒教育顧問。除授課、專題講座、巡回講學外,還參與了擬訂《幼兒園暫行規(guī)程(草案)》和《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的工作。其后,又有蘇聯(lián)的學前教育專家馬努依連柯等接踵來華。

(3)舉辦一批學習蘇聯(lián)的實驗性幼兒園1950年秋,教育部指定北京六一、北海、分司廳三所幼兒園為實驗幼兒園,要求引入蘇聯(lián)的幼兒教育理論進行實驗研究,以便總結后推廣到全國。次年,又增加中央軍委托兒所和北京師大二附小幼兒園為實驗點,同時要求全國各大城市也確定重點實驗幼兒園,組織幼兒教學法研究會,為全面推廣蘇聯(lián)幼兒教育經驗作好準備。

(4)以凱洛夫的教育學作為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理論指導1950年12月,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了蘇聯(lián)教育家伊·安·凱洛夫的《教育學》(1948年版)。該書依據馬、恩、列、斯有關教育的言論,強調了教育的階級性和歷史性,主張教育為政治服務,認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的決定的作用。用來批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武器和改造舊教育。對中國當時幼兒教育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6、教育改造時期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狀況根據數(shù)據分析:(1)新中國成立7年來,幼兒園數(shù)相對于1949年的1300所左右增長了14倍以上,這種發(fā)展速度不僅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也是驚人的。1956年較1955年便增長了1.5倍以上,這與1956年中共中央重新強調“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相關。幼兒園數(shù)的膨脹,主要緣于農村幼兒園在一年之中增長了6.6倍之多。(2)各地比較。中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幼兒教育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相當嚴重。

新中國幼兒園發(fā)展情況草圖195019561960196519731976198519952006(年)40252015105單位:萬所

新中國幼兒入園人數(shù)發(fā)展情況草圖(年)195019561960196519731976198519952006302520151052.5

單位:百萬

(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學前教育事業(yè)(1956~1966年)此期的學前教育事業(yè)還是獲得了穩(wěn)步發(fā)展,并掙脫了蘇聯(lián)模式的束縛,在“自力更生”的旗幟下獲得了諸多寶貴經驗。此期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曲線呈現(xiàn)出一個較大的“馬鞍形”,而峰值出現(xiàn)在1960年。

1、民辦幼兒園的大量涌現(xiàn)1952年國家收回私立學校的辦學權后,傳統(tǒng)的真正意義的私立幼兒園在中國大陸已不復存在。1956年貫徹“兩條腿走路”方針后,民辦幼兒園開始大量涌現(xiàn)。

(1)民辦幼兒園(P338)與私立幼兒園

民辦與私立幼兒園比較.doc

(2)以“民辦”取代“私立”,一個主要原因是,“集體所有制’’下的“民營”經濟實體,既不是“國營”也不是“私營”,因此將利用集體經濟辦學的這類學校稱為“民辦學?!薄?/p>

2、幼兒教育的“大躍進”1958年5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后,全國城鄉(xiāng)迅速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1958年至1960年大躍進期間幼兒園驟增數(shù)十倍。不正常的增長主要表現(xiàn)在民辦幼兒園方面。民辦幼兒園的主體是農村幼兒園,是此期農村盛行浮夸風“三天托兒化”的結果。大躍進”中的學前教育不僅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而且有助于幼兒渡過經濟的難關。(閱讀“大躍進”中有關發(fā)展學前教育的文件)

3、幼兒教育的調整、恢復1961年1月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后,學前教育事業(yè)重新走上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1961年7月中共中央轉發(fā)了全國婦聯(lián)黨組向中央呈交了《關于農村托兒組織問題的請示報告》,其中指出:農村“六七歲的孩子一般不需要寄托,而有30%左右的5歲以下孩子在農忙時需要寄托”。建議:“農村托兒組織的形式和規(guī)模應由群眾自己選擇,自愿參加;從生產需要、群眾需要出發(fā),因地制宜,不能干篇一律地規(guī)定?!痹摗秷蟾妗?,使之成為調整農村學前教育事業(yè)的基本原則。此后,農村幼兒園大量裁撤,1961年僅為上年的6.8%,1962年降到低于1957年的水平。發(fā)展速度趨于合理。

4、對修正主義和資產階級學前教育理念的批判

(1)對于蘇聯(lián)經驗的清算幼教領域對蘇聯(lián)經驗的清算,是從批判《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開始。《指南》是在蘇聯(lián)學前教育專家的具體指導下擬訂的,它較為充分地借鑒了蘇聯(lián)幼兒教育的成功經驗(社會本位,間接經驗,游戲作用,教師主導)。1958年8月,發(fā)起對《指南》的猛烈批判。之后,從凱洛夫的《教育學》到幼兒園的蘇式教材,也全部被貼上了“修正主義”的政治標簽而被一并棄置。學前教育事業(yè)在“自力更生”口號的鼓動下,從蘇聯(lián)模式“解放”出來。

(2)對“母愛教育”的批判1963年5月3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斯霞與孩子》一文。該文介紹了南京師院附小教師斯霞成功教育孩子的事跡和經驗。斯霞主張,教師須以“童心”愛“童心”,兒童“不但需要老師的愛,還需要母愛”。

斯霞.doc同年10月,《人民教育》特地組織了一組文章批判“母愛教育”,這場討論延續(xù)了近10個月。3、兩次批判造成了我國幼教理論上的貧困。(三)“改革開放”時期發(fā)展學前教育事業(yè)的措施(1976—1999年)1、加強學前教育管理工作(1)成立組織機構1979年7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托幼工作會議。會上成立了全國托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國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接著,教育部恢復了“學前教育處。

1987年10月召開了全國幼兒教育工作會議。國家教委等有關部門向國務院呈交《關于明確幼兒教育事業(yè)領導管理職責分工的請示》?!墩埵尽防^續(xù)維持由教育部門管理幼兒園、由衛(wèi)生部門管理托兒所外,還要求其它部門各司其職。確立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明確了有關幼兒教育的重大決策由國家教委牽頭制定。

(2)頒布相關管理文件,促進學前教育規(guī)范化頒行了《城市幼兒園工作條例(試行草案)》(1979年)、《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1981年)、《幼兒園教玩具配備目錄》(1986年)、《全日制、寄宿制幼兒園編制標準(試行)》(1987年)、《城市幼兒園建筑面積定額(試行)》(1988年)、《幼兒園管理條例》(1989年)、《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1996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

2、辦理農村“學前班”,發(fā)展農村學前教育事業(yè)(1)“學前班”1983年9月21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發(fā)展農村幼兒教育的幾點意見》。首次明確肯定了農村小學“穿靴式”地附設一年制的幼兒班形式。此即為“學前班”。學前班形式,是探尋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發(fā)展之路的嘗試。它對于農村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普及義務教育的實施,也有著奠基性的意義。

(2)“學前班”的規(guī)范

1986年6月,國家教委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辦好幼兒學前班的意見》。1991年6月,國家教委發(fā)布《關于改進和加強學前班管理的意見》。要求:端正辦班思想,規(guī)范教育內容和時間,加強教師培訓,改善辦班條件,強化領導和管理等。

4、深化學前教育體制改革

(1)私立幼兒園的發(fā)展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出現(xiàn)了私家個人所辦理的幼兒園。90年代后,有不少個體企業(yè)家投資興辦了一批設備精良的幼兒園。在農村,隨著體制的轉換,也開始涌現(xiàn)出私家個體所辦理的幼兒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