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教科研協作體2025屆生物高二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教科研協作體2025屆生物高二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教科研協作體2025屆生物高二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教科研協作體2025屆生物高二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教科研協作體2025屆生物高二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教科研協作體2025屆生物高二上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一座高山從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闊葉林、針葉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這是群落的垂直結構B.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也就越強C.熱帶雨林→溫帶落葉林→北方針葉林→北極苔原,動物多樣性依次減少,冬眠動物數量依次增加D.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多級利用,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一項合理措施2.血清是由血漿去除纖維蛋白原以及某些凝血因子后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下圖是某人的血清化驗報告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代號項目結果參考值TBA總膽汁酸2.40.1—12μmol/LBUN尿素氮4.131.43—7.14μmol/LCREA肌酐7035—97μmol/LBUN/Scr尿素氮/肌酐0.06UA尿酸306170—428μmol/LTCH總膽固醇3.730—5.17μmol/LTG甘油三脂0.780—2.3μmol/LHDL高密度脂蛋白1.090.91—2.74μmol/LLDL低密度脂蛋白2.390—0.1μmol/LAPOA載脂蛋白A1.191—1.6μmol/LAPOB載脂蛋白B0.820.6—1.2μmol/LGLU葡萄糖4.833.89—6.11μmol/LA.該報告單所顯示各項數據均符合健康標準B.該報告單未包含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數據C.若項目檢測結果不在參考值范圍內,便可確定被檢測人患相應疾病D.該報告單中的參考值變化范圍主要考慮了化驗結果的誤差3.下列關于核酸和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體細胞中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都在染色體上B.DNA均為雙鏈結構,RNA均為單鏈結構,且同時存在DNA和RNA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必然是DNAC.大腸桿菌中一定有RNA,但是其基因一定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D.性染色體可以決定生物的性別,因此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含有性染色體4.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的物質是指()A.二氧化碳 B.組成自然界的元素C.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D.組成生物體的蛋白質5.位于新冠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也叫刺突蛋白,它向外突起,使病毒像皇冠一樣,這也是冠狀病毒命名的來源。糖蛋白S可以與人體細胞膜上的ACE2結合,是病毒識別并侵入宿主細胞。下列關于人體對該病毒免疫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會刺激效應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與該病毒結合B.B細胞經新冠病毒刺激后會分裂、分化出漿細胞,并與抗原結合C.淋巴細胞可以直接殺死入侵的新冠病毒D.病毒侵入人體后,吞噬細胞、B細胞和效應T細胞都具有識別功能6.下圖表示某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動物同化的能量B.圖中甲、食草動物、食肉動物l和2構成食物網C.當該系統(tǒng)處于相列穩(wěn)定狀態(tài)時食肉動物的增長速率可能為0D.乙通過分解作用大量釋放CO2是形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7.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人類與新冠病毒進行著頑強的抗爭。下列關于人體對該病毒免疫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T淋巴細胞分泌淋巴因子與該病毒結合B.經新冠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細胞全部增殖、分化為漿細胞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相應的記憶B細胞會直接產生抗體消滅該病毒D.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8.(10分)下列有關人體免疫調節(jié)敘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體不具有細胞結構,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B病原體裂解后再注射到人體,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C.病原體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質分子,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D.病原體經吞噬細胞處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體產生抗體二、非選擇題9.(10分)圖1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碳循環(huán)示意圖,甲~丁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圖2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不考慮未利用的能量)。據圖分析回答:(1)圖1中,碳元素進入無機環(huán)境的途徑是_____(填序號),能量進入群落的主要途徑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2)圖2中B表示_____。(3)狼能夠依據鼠留下的氣味去捕食,鼠同樣也能夠依據狼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狼和鼠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調節(jié)機制屬于______________調節(jié),這也體現出信息傳遞能夠調節(jié)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10.(14分)“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研究表明該病是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該病毒為單股正鏈RNA(+RNA)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通過病毒的S蛋白“劫持”控制血壓的人體ACE2蛋白(肺泡、胃腸道和角膜、結膜等部位的細胞表面有ACE2蛋白),并與其結合入侵人體。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感染2019-nCoV后,人體通過免疫系統(tǒng)的___功能清除病毒,其間通過___細胞產生的抗體可以與2019-nCoV結合,從而抑制______。(2)如果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___細胞可以與這些細胞密切接觸,使它們裂解死亡,釋放出病毒。T細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3)新型冠狀病毒不是通過皮膚細胞感染,而是通過肺泡等部位的細胞感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點即可)(4)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痊愈后,很多人會積極捐獻其血漿用于重癥患者的治療,即“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法”,是采集康復者的血漿用于治療重癥和危重癥患者,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該血漿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農田中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未被利用的氮、磷等污染物匯入周邊流域會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研究人員以“稻—鴨(雜食動物)—蝦(以浮游生物為食)”種養(yǎng)模式(RDS)和常規(guī)種植模式(CK)下的水稻田為研究對象,探索兩種模式下水稻生長各時期水體中氮、磷濃度的變化,結果如下圖所示。水稻生長時期各處理區(qū)氮磷濃度變化注:TN表示水體的總氮量,TP表示水體的總磷量(1)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模式往往以單一的農作物種植為主,蟲害嚴重,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_____,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下降。(2)RDS模式對灌溉水至移栽期中TN、TP的去除率均___(填“大于”、“小于”或“無顯著差異”)CK模式,一是因為______而減少了化肥的使用;二是因為鴨的穿行與啄食而刺激了水稻根系的生長,促進了______。(3)研究人員又測定了不同生長時期水稻田中的浮游藻類生物量,發(fā)現RDS組顯著低于CK組,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寫兩個)。(4)RDS模式通過鴨、蝦的引人最終實現了稻鴨蝦多豐收。請結合該模式中鴨、蝦、水稻、浮游藻類、害蟲之間的關系,從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角度對上述結果進行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12.黃色(Y)圓粒(R)豌豆和綠色圓粒豌豆雜交,對其子代表現型按每對相對性狀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1)雜交后代,黃色與綠色的比是_____;圓粒與皺粒的比是_____。(2)后代中屬于雙隱性性狀的是_____,它是_____子。(3)實驗中所用親本的基因型為:黃色圓粒_____、綠色圓粒_____。(4)后代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占總數的_____;自交能產生性狀分離的占_____。(5)后代中重組類型占_____,其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占重組類型的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D【解析】本題考查群落的空間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及保護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注意區(qū)分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的影響因素,理解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關系,然后分析選項進行判斷。【詳解】A、一座高山從山腳向山頂依次分布著不同的群落,這是由于海拔變化導致的溫度、水分的差異決定的,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A錯誤;B、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強,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弱,B錯誤;C、熱帶雨林→溫帶落葉林→北方針葉林→北極苔原,動物多樣性依次減少,冬眠動物數量先增加后減少,在四季溫差較大的溫帶最多,C錯誤;D、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應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D正確。故選D。2、B【解析】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正常機構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所謂相對穩(wěn)定是指在某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內,生理指標是變動的。而在長時間的范圍內,生理指標總體是恒定的?!驹斀狻緼、該報告單顯示低密度脂蛋白不在正常范圍內,不符合健康標準,A錯誤;B、表格中只是顯示了內環(huán)境部分物質的含量情況,但該報告單未包含內環(huán)境理化性質的數據,B正確;C、若項目檢測結果不在參考值范圍內,不可確定被檢測人患相應疾病,需進一步檢查,C錯誤;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處于動態(tài)平衡,該題述變化范圍是機體容許存在的波動范圍,屬于正?,F象,不是主要考慮了化驗結果的誤差,D錯誤。故選B。3、C【解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2、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并且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3、基因與DNA的關系: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4、基因和性狀的關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5、基因和脫氧核苷酸的關系:每個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6、基因和遺傳信息的關系基因中的脫氧核苷酸(堿基對)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例如:豌豆的高莖基因D和矮莖基因d含有不同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驹斀狻緼、人體細胞中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片段,但并不都在染色體上,A錯誤;B、生物界的DNA大多為雙鏈結構,少數DNA為單鏈結構,而RNA一般為單鏈結構,B錯誤;C、大腸桿菌中一定有RNA,大腸桿菌的基因是一段有功能(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C正確;D、兩性生物無性別決定,也就無性染色體,如豌豆,但進行的是有性生殖,D錯誤。故選C。4、C【解析】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基本化學元素不斷地進行著從無機環(huán)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huán)境的循環(huán)過程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驹斀狻可鷳B(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概念中的物質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基本化學元素而不是指由這些元素組成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生物體內所特有的物質。概念中所說的循環(huán)是指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反復往返運動。范圍即生態(tài)系統(tǒng),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huán)帶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簡稱生物地化循環(huán)。C正確,ABD錯誤。故選C。5、D【解析】病毒是非細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進行生命活動。機體清除病毒的特異性免疫既包括體液免疫又包括細胞免疫?!驹斀狻緼、淋巴細胞是一般是由T細胞分泌的,且淋巴因子不能與病毒直接結合,A錯誤;B、漿細胞不能與抗原結合,漿細胞可產生抗體,抗體可與抗原結合,B錯誤;C、淋巴細胞不能直接殺死入侵的新冠病毒,效應T細胞可與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細胞密切結合,使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到內環(huán)境中的抗原可與抗體結合,C錯誤;D、吞噬細胞、B細胞和效應T細胞都具有識別抗原的功能,D正確。故選D。6、D【解析】從圖中分析,甲能利用二氧化碳,故甲是生產者,乙能利用遺體和糞便等,故乙是分解者,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來源是甲固定的太陽能,通過食物鏈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給各營養(yǎng)級。【詳解】A、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來源是甲同化的太陽能,能量流動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因此甲同化的能量必然大于食肉動物同化的能量,A正確;B、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可能有不同的種群,可構成食物網,B正確;C、當該系統(tǒng)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個組成(如食肉動物)處于平衡狀態(tài),增長率可能為0,C正確;D、乙是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會釋放二氧化碳,但形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D錯誤。故選D。7、D【解析】1、體液免疫過程為: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2、細胞免疫過程為: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發(fā)揮效應,使得靶細胞裂解死亡,同時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驹斀狻緼、新冠病毒侵入人體后,刺激T淋巴細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增強免疫效應,但不能與該病毒結合,A錯誤;B、經新冠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或記憶細胞,B錯誤;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記憶B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產生大量的抗體消滅抗原,記憶T細胞會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C錯誤;D、人體被新冠病毒感染先發(fā)送體液免疫,以阻止病毒通過血液循環(huán)而傳播,再引發(fā)細胞免疫,徹底將其消滅,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屬于特異性免疫,D正確。故選D。8、D【解析】體液免疫的過程: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病原體特有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B細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贵w能與抗原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多數情況下,抗原、抗體結合后會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詳解】A、病原體是指可造成人或動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蟲或其他媒介,如細菌、病毒,病毒不具細胞結構,但也能使人體通過體液免疫產生抗體,A錯誤;B、病原體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抗原物質,因此會使人體產生抗體,B錯誤;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質,病原體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異性化學物質,也能引起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產生抗體,C錯誤;D、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病原體特有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少數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使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分泌相應抗體,D正確。故選D。二、非選擇題9、(1).②③④(2).①(3).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的能量(4).(負)反饋(5).種間關系【解析】圖1中甲是無機環(huán)境大氣中二氧化碳庫、乙是生產者、丙代表消費者,丁代表分解者。①為光合作用,②③為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④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為生產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圖2中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儲存在體內的能量),C表示鼠糞便中的能量。【詳解】(1)圖1中,碳元素進入無機環(huán)境的途徑是②③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量進入群落的主要途徑是①光合作用。(2)同化量減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為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則圖2中B表示鼠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的能量。(3)狼能夠依據鼠留下的氣味去捕食,鼠同樣也能夠依據狼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狼和鼠的種間數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調節(jié)機制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說明信息傳遞能調節(ji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點睛】本題結合圖示主要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10、①.防衛(wèi)②.漿③.病毒(或2019-nCoV)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④.效應T⑤.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⑥.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肺泡等部位的細胞膜表面具有與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特異性結合的ACE2蛋白(受體)能夠被該病毒識別感染;皮膚細胞膜表面沒有ACE2蛋白,不能夠被該病毒識別感染⑦.康復者血漿內含有該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注入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體內后與病毒特異性結合從而降低病毒濃度,起到治療效果【解析】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不能獨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進行生命活動。2、體液免疫過程為:除少數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3、細胞免疫過程為: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使靶細胞裂解死亡?!驹斀狻浚?)感染2019-nCoV后,人體通過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清除病毒,其間通過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可以與2019-nCoV結合,從而抑制病毒(或2019-nCoV)的繁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2)如果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細胞免疫中產生的效應T細胞可以與這些細胞密切接觸,使它們裂解死亡,釋放出病毒。T細胞分泌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3)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肺泡等部位的細胞膜表面具有與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特異性結合的ACE2蛋白(受體)能夠被該病毒識別感染;皮膚細胞膜表面沒有ACE2蛋白,不能夠被該病毒識別,所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不是通過皮膚細胞感染,而是通過肺泡等部位的細胞感染。(4)由于康復者血漿內含有該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注入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體內后與病毒特異性結合從而降低病毒濃度,起到治療效果,所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痊愈后,很多人會積極捐獻其血漿用于重癥患者的治療?!军c睛】本題以“2019-nCoV”為載體,主要考查病毒的特點、免疫調節(jié)、基因表達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11、①.營養(yǎng)結構簡單②.穩(wěn)定性(或抵抗力穩(wěn)定性或自我調節(jié)能力)③.大于④.鴨蝦糞便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為水稻提供無機鹽(或鴨蝦糞便提供有機肥)⑤.水稻對N、P的吸收⑥.蝦和鴨的捕食作用和N、P含量降低造成藻類減少⑦.鴨和蝦取食浮游藻類,減少其與水稻的競爭,使水稻能獲得更多光能;鴨捕食害蟲,減少水稻流向害蟲的能量,讓更多能量留在水稻體內;浮游藻類的能量流入蝦和鴨體內,害蟲的能量流向鴨,最終實現水稻、鴨、蝦同時增產【解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營養(yǎng)結構越簡單,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低。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的?!驹斀狻浚?)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以單一農作物種植為主,物種豐富度低,營養(yǎng)結構簡單,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低,蟲害嚴重。(2)據圖分析,灌溉水中,RDS模式和CK模式下的TN濃度相等,RDS模式和CK模式下的TP濃度相等。至移栽期,RDS模式下的TN和TP濃度均低于CK模式,說明RDS模式對TN、TP的去除率均大于CK模式。具體原因是RDS是以“稻—鴨(雜食動物)—蝦(以浮游生物為食)”為種養(yǎng)模式,該模式下以鴨蝦糞便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為水稻提供無機鹽(或鴨蝦糞便提供有機肥),從而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鴨的穿行與啄食刺激了水稻根系的生長,促進了水稻對N、P的吸收。(3)RDS是以“稻—鴨(雜食動物)—蝦(以浮游生物為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